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7|回复: 2

康藏(川藏)公路的修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风餐雨露》1954年 色齐拉山上 林志常摄这是一张反映康藏公路建设的经典名作,时任《解放军画报》记者的林志常深入到筑路一线的工地上采访拍摄。在色齐拉山顶上风雪交加,作者用慢门拍摄了筑路战士用餐时的一个场景,将筑路部队生存的艰苦环境用优美的摄影语言表现出来。这张作品在五十年代广为传播,曾发表在《中国摄影》1957年第四期。林志常用慢门将雨雪拍摄成长长的线条,白色的线条与战士深色的衣物进行对比,突出了作品的表现形式,这种摄影技法的使用对后来的摄影者有很大的影响。

2011年04月11日17:46西藏人文地理



中共中央、毛主席在决定向西藏进军的时候就认识到修建公路的重要性。修筑公路是进藏部队在西藏站稳脚跟,经营与建设西藏的关键所在。

康藏(川藏)公路的修建

通车昌都,打通雀儿山是关键的一环。雀儿山地区峰峦叠嶂,它是康藏公路由成都到拉萨的第一道险关。公路设计从雀儿山垭口通过,雀儿山垭口海拔5000多米,上山到下山线路总长60余公里,山上有很多地带是冻土层,施工难度极大。施工人员在对冻土层施工时用火攻法,将数枝和木材放在地上烧烤,烤化一层,挖掘一层,终于攻克了20多公里的冻土地带。当时开凿岩石没有任何机械设备,全靠人工用钢钎打眼,工兵8团5连班长杨海银被誉为“千锤英雄”,159团3连班长张福林成了“爆破英雄”。1951年12月10日,张福林在工地检查炮眼装药,工地上方坠落一块巨石,砸在他身上,张福林壮烈牺牲,长眠在雀儿山上,他的墓碑上写着“中国共产党的模范党员张福林”。

昌都以东的甲皮拉山和达马拉山地段,是两座海拔4800米以上的雪山,由于受暖湿气流影响,气候变化异常,有时风沙弥漫,有时大雪纷飞,即使是8月的夏日,山顶也会突降大雪。修筑这一地带时,夺去了不少年轻战士和工人的生命。筑路人员在达马拉山上奋战了100多天,终于攻破了通往昌都的最后一道难关。

1951年11月20日,康藏公路通车到昌都,毛主席为通车昌都题词“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向通车昌都发了贺电。

昌都通车之后,昌都至拉萨线路的选择,出现了南、北、中三种意见。经过反复论证比较,倾向于走南线,即从昌都经邦达、波密、林芝最终到达拉萨。

川藏公路南线走向确定以后,摆在建设者面前的问题出现了,南线虽然森林资源丰富,气候较好,一年四季皆可施工,但它穿越地震断裂带及泥石流多发区,地质地形复杂多变,施工难度很大,而且此条线路还要经过怒江天险和然乌沟石峡、波密泥石流等复杂地段。1953年康藏线的重点工程是突破怒江天险,凿通然乌沟石峡。怒江天险是指冷曲河汇入怒江前后的峡谷地带,这一地带石壁垂直林立,10多公里长的悬崖断壁直立江边,康藏公路必须穿越这一险要地带,怒江是西藏重要的江河之一,江宽100余米,水深10至20米,江的西岸由冷曲河流入怒江的有一段长达10公里的原始绝壁,根本无路可行。筑路官兵和筑路工程师一同来到这里,实地勘察,确定了架设便桥的位置,筑路工程师和官兵一同冒着生命危险强行渡河,并拉着钢丝绳索为架设绳索桥及便桥奠定了基础,同时确定了怒江桥址的地理位置,为随后的施工确定了方向。桥址确定以后,126团和工兵第5团分别在怒江两岸进行施工,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施工,1953年11月1日,一座长87米,距江面高度33米的钢架铁桥横跨怒江。

凿通然乌峡石沟这一险段的任务由53师来完成。1953年10月25日,53师开始进入施工地段,在这一路段施工要从峭壁半山腰凿出一条悬崖石道,石方作业量及爆破作业量极大。作业开始时已进入冬季,这一地带原始森林茂密,降水量大,进入冬季后,大雪落在峭壁悬崖树上,雪崩、雪患严重。53师官兵精心组织指挥,集中全师施工技术最好的战士,分4班轮流作业,昼夜施工,战士们在绳索和竹梯编织的半空中作业,腰系一根绳索,悬空打炮眼,用两年筑路的经验和先进的开石爆破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工兵8团5连排长杨茂武在工作时发现了树丛中有一个自然的岩洞,正好伸入到要爆破的峭壁当中,与技术人员商量后,进行整体作业,将洞里安放了1000多公斤的炸药,一次炸掉了1.2万多立方米的岩石,节约了2万多个工日。官兵和技术人员鏖战两个多月,最后凿通了然乌峡石沟。当官兵加餐庆祝的时候,1954年元旦已经到来。

这一年公路将经过波密地区。波密地区原始森林密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处在地震断裂带和泥石流多发带,夏季多暴雨山洪,迫龙藏布江两岸到了雨季泥石流多发。1954年5月8日,山洪与泥石流一同顺江而下,将157团9名官兵吞噬,并将筑路完成的路基冲毁,造成重大损失。在这一路段施工的20天中,就有54人牺牲。泥石流造成路毁人亡后,后方部队司令部立即向西南军区报告,西南军区接到报告后,即派李达副司令员赶到波密看望部队,鼓舞士气并传达贺龙司令员的指示,“在稳的基础之上才能快,修好一段,巩固一段。工程技术人员总结了经验,重新修改了施工线路和施工方案。先后创造出单人冲钢钎法、钢丝滑板运输法、活钩翻板倒料法、空心装药放炮法等新的作业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后方筑路部队官兵的努力下,公路顺利地向西部延伸,筑路部队在填实了鲁朗的沼泽地带,打通了色齐拉山蜿蜒的路段,穿越了波密原始森林后,终于把康藏公路东段的终点修到了巴河桥。

康藏公路东起当时西康省的雅安,西至西藏拉萨,全长2255公里。1955年10月,西康省撤销,康藏公路改为川藏公路,起点由四川成都开始至西藏拉萨,全长2416公里,全线翻越14座5000米以上的高峰,横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湍急江河,康藏公路建设牺牲官兵、工程技术人员、各族民工3700多人。

青藏公路的修建

青藏公路建设对于建设繁荣西藏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951年5月25日,毛主席发布的进军训令中,责成西北军区负责修筑西宁——黄河沿——玉树——囊谦——类乌齐——丁青公路和派人对敦煌——柴达木——黑河——拉萨线路进行实地勘测。1953年,探路队由30多人组成,配备木轮马车两辆,骆驼50匹,骡马20余匹,携带粮食1000余斤,于11月中旬离开香日德,经格尔木翻越昆仑山、唐古拉山,跨楚玛尔河、沱沱河,穿过茫茫雪原。白天遇狂风,夜晚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下生存,饿了挖坑,用牛粪烧红坑壁,把面团焖熟当饼子吃,渴了就喝冰冷的雪水。1954年1月23日到达藏北重镇黑河,此次探路共用了70余天,行程1200公里。

1954年5月11日,西北运输总队政委慕生忠带着干部和几百名驼工,扛上铁锹、铁镐走向开工点,做了动员后,即掘开了青藏公路的第一锹土,标志着青藏公路在格尔木以南30公里处破土动工。6月,西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派遣邓郁清工程师来到青藏公路工地,负责修筑青藏公路工程的技术工作。他首先同工兵班的几名石工修建昆仑桥,此桥位于艾吉勒沟口,为格尔木河最窄的一道,河道宽约8米,深30余米,邓郁清与石工们用科学的方法,3天就把桥架了起来,命名为天涯桥。邓郁清工程师带领筑路干部和测绘人员边走边测量设计线路,施工队随后进行施工。道路进展很快,几天就前进了50多公里。之后,筑路人员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冻土带施工。进入长江源头地区,有通天河的4条支流出现,这一地带地势平坦,河汊多,水不深,施工人员就用石头修建简易的过水路面。遇到较深的河面,筑路人员就从较远的地方取来大石块填到河心中使这一路段形成了很多过水河面,保证了公路能够粗通卡车。7月下旬公路通车到五道梁,这300公里线路的修通,完成了第一期的任务。

1954年9月下旬,工程经过唐古拉山,这是青藏公路的最高点,海拔高度为5200多米,气温常年在零度以下,冬季时可达零下30度。民工们迎着风雪冰雹奋力筑路,仅用一个月的时间,于10月20日,就将公路越过唐古拉山,10月29日,工兵二团及一百辆汽车经过唐古拉山以南草原地带,工程进度显著加快。31日,筑路各工程队便到达西藏境内的安多地区,筑路部队绕过4800多米的安多拉山,于1954年11月16日修到黑河,12月2日公路修到距拉萨90公里的羊八井峡谷。羊八井峡谷地处冈底斯山脉的堆龙河谷,谷长15公里,为大型石头峡谷地带,属于青藏公路最“难啃的骨头”地段。这时康藏公路东线的修路部队和西线的修路民工已在巴河桥会师,康藏公路全线贯通。为使青藏公路尽快通车拉萨,西藏军区决定以工兵第8团一个营从南往北,西北军区工兵第2团从北往南,合力打通这段石峡。12月15日下午2时,全长1200公里的格尔木至拉萨段青藏公路全线粗通,青藏公路施工总共用了7个月零4天时间,便全线贯通。

康藏、青藏公路通车典礼在拉萨举行

1954年12月25日,拉萨各界三万多人在布达拉宫前新建的人民广场上举行了康藏、青藏公路全线通车的盛大庆典。毛主席专门为康藏、青藏公路全线通车题词:“庆祝康藏、青藏两公路通车,巩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建设祖国!”

上午10时40分,剪彩完毕,悬挂着毛主席巨像的彩车车队从剪彩大门缓缓驶过,剪彩大门公路两旁爆发出雷鸣的掌声和欢呼声,军乐队和拉萨三大寺的佛乐队鼓号齐鸣,雪白的哈达挂到了彩车上,道路两旁的人们将花束抛到汽车上,藏族同胞把慰问品和糖果投到驾驶室里。在拉萨等了多天的藏族牧民均巴多吉从人群中挤出来,急急忙忙爬上车头把多条哈达挂向毛主席像。康藏线的车队向布达拉宫开去。上午11时,青藏公路车队也进行了剪彩仪式,剪完彩后车队也向布达拉宫开来。道路两旁,人们在鞭炮声中欢呼起来,藏、汉族青年迎着车队翩翩起舞,在宏伟的布达拉宫前面,两支车队和欢乐的人流汇合,气氛达到了高潮。

12月25日下午1时,庆祝大会在军乐和礼炮声中正式开始,主持人宣布全体起立向修筑康藏、青藏公路光荣牺牲的烈士表示哀悼。之后,西藏军区政委谭冠三将军致开幕词,他祝贺康藏、青藏公路同时通车拉萨,向参与康藏、青藏公路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向支援西藏建设的祖国人民特别是西南、西北各族人民表示感谢。

庆典大会收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的赠旗,收到了全国各地发来的贺电。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代表、西藏地方政府和班禅堪布会议厅委员会的代表、拉萨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和日喀则札什伦布寺的代表、西藏各地的观礼代表和拉萨市各群众团体的代表,分别向筑路部队负责人和筑路功臣献旗、献花、献哈达。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均向庆典大会献了锦旗,达赖喇嘛的锦旗上写着:“康藏、青藏公路是西藏人民走向繁荣、幸福的道路。”班禅的锦旗上写着:“庆祝通车拉萨,为彻底实现和平协议而奋斗。最后,大会宣读了向毛主席的致敬电报和致全体筑路人员的慰问信。

康藏、青藏公路通车,《人民日报》专门发表了社论,题目为《在“世界屋脊”上创造幸福生活——庆祝康藏、青藏两公路通车》。
Copyright © 1998 - 2011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该贴已经同步到 dalian1122的微博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1844637_980x1200_0.jpg 1844634_980x1200_0.jpg 《车队第一次开到拉萨》1954年12月23日 蓝志贵摄

1954年12月23日,也就是康藏、青藏公路通车庆典的前两天,蓝志贵听说这一天解放军车队要进入拉萨,他一大早就在预定路线上选择拍摄点,将布达拉宫作为背景,前景选择一条对角线的公路,将地域特色很好地表现出来。由于通车庆典是很重要的历史时刻,军队及国家级的媒体云集拉萨,但23日这一天,只有蓝志贵拍摄了《车队第一次开到拉萨》。1954年12月25日,二十余家媒体的摄影记者在拉萨各个角落进行采访拍摄,这一天,蓝志贵还在同样的角度又拍摄了《汽车开到了拉萨》。蓝志贵于12月23日拍摄的《车队第一次开到拉萨》这幅作品成为珍贵的历史瞬间和极具美感的艺术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 重新播放
  • |
  • 转播到微博
  • 分享到空间


大家都在看
进入腾讯图片站


《毛主席为康藏公路建设题词》1952年 康藏公路建设工地            彭遐熙摄 1952年11月20日,康藏公路通车到昌都,毛主席题词“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向筑路部队发去贺电。筑路部队将毛主席的题词做成了一面硕大的锦旗。十八军五十三师业余摄影员彭遐熙拍摄了这张广为传播的照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18 00:32 , Processed in 0.036393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