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我告诉司机 Rom。我想离开暹粒城,去看村庄,去几户当地人家里,或者可能的话,付饭钱吃顿饭。 他比较愕然。觉得崩布列不去,日出日落不看,巴肯山也不爬,这是反中国游客常规的行为。可我还是说了几次,他终于彻底了明白我的决心。可是看上去并不是很愿意的样子。 “家里倒是可以看,吃饭就免了吧。稍微付点钱给他们会更好。”事后才明白,无饭可吃,一口锅里除了玉米还是玉米,一日三餐都是玉米。 就这样,上路了。村庄由Rom选,要求只有一个,远离暹粒城,越普通越好,穷一点更好。 据说出城的这条道路也是新修的,大大的路口旁,一大圈露天市场很多摊贩的样子,就是Dem Dek小镇。转弯继续走,便只有土得掉渣的红泥土路了。 看上去凄凉贫困。十年前我们去第一次去菲律宾,在接近Caticlan的沿路村庄,便是这般模样。十年过去,Caticlan村庄因为旅游,建成了机场。可同属东南亚差不多状况的柬埔寨乡村,好像还停留在红色时期。要说这条连谷歌地图上没有名字,没有铺成的小路,也没个村庄名字。可是怎么去呢。 我俩商量着,不如在路边简陋得像茅草篷一样的食品杂货店里,买些食物送去靠谱些。这样既可以帮助卖东西的人,那些需要食物的也得到帮助。 Rom 提出了意见。“真心要去?” 铁定想去看。 “真心话要听吗?”怎么,说说。 “他们宁可喜欢钱,也不要食物,有了钱,可以买他们要的食物。”若是我,倒也会这样想,谁都喜欢钱。常理,不虚晃一枪。 Rom又帮助我们,“5美金,一家可以支撑差不多一周的食物”。 拿钱让Rom去换 当地货币瑞尔,准备分几户人家,即便他是当地人,看上去穷乡僻壤也不容易。折腾好久才回来,说是成了,走吧。 我们在柬埔寨偶遇的朋友,摄影师@小雷旅行很爱人文,感谢如影随形,纪录了一切。 其实,这一路有几辆小轿车都在不同的村庄靠着泥土路停着。下车的都是欧美人,露屁股的孩子便涌上前去,无论如何淳朴,他们都知道,福利来了。正如攻略说的,真正的帮助不是给在每个景点兜售1美元物件的孩子,他们都受到控制,往往钱并不会落到口袋。 一家八口,六个孩子,没有见到父亲,只有一个母亲病怏怏地歪斜在屋子外。房屋是用芦苇条搭起来的, Rom用当地语言告诉女主人,她旋即露出笑容,那是一张苦巴巴的脸(在我看来,好像苦笑),双手合十(像泰国的问候方式),看得懂这是最热情的柬埔寨欢迎和感谢语言。几乎不敢和她四目相对,因为Rom说,她的年龄比我还小。 一类孩子头脑简单,大多毫无表情,温顺地坐在那里,看着一切发呆。另一类孩子不说话只嘿嘿笑,镜头下也不慌张。他们隐约明白什么,只是发愣。最大的孩子看上去快成年的样子,已经懂事。当镜头对准门外的一口锅时,他大方地打开铁锅,指指煮着的玉米,不会说英语,却能明白他想说,“是我们的午餐,晚餐,也是一日三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