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佳节,凝聚着中华儿女对亲情的执著,对故乡的依恋。昨(14)日,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的第一个传统佳节——中秋节。在这个的特殊日子里,灾区群众唱起歌跳起舞,用灿烂的笑容和真诚的祝福,庆团圆,共感恩。 | 昨(14)日,中国篮球队队员姚明专程赶到广元市利州区建设村希望小学,与同学们一道喜庆中秋佳节。 本报记者 尹钢 摄 |
这个中秋注定特殊。全省城乡445.4万户受灾家庭住进过渡安置房,共庆中秋佳节;在广东、上海等25个省市复学复课的8000多名重灾区孩子,在省外住院治疗的300多名地震伤员,与各地爱心使者共度佳节。在上海,1200名都江堰市职高学生异地复学复课所在的24所职高学校,以各种方式与灾区孩子共度节日,帮助他们“融入班级、融入学校、融入上海”;在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曾被废墟埋了178小时的马元江,和医护人员同举杯、共赏月;在汶川绵虒小学异地复课点广安三中,孩子们吃月饼、看节目、跳锅庄,找到了“爱心妈妈”;在泸州市江阳区,“爸爸妈妈”们带着汶川来的孩子进公园、逛大街、尝月饼、玩游戏,共庆中秋。
中秋节是亲人团聚的日子,18个对口援建省市的援建者们,依然奋战在重灾区;部队、省外对口支援和省内对口支援的1400余名医务人员正在重灾区开展救治防疫工作。在江油,400多名河南建设者忙着为震损水库设计整治方案,他们用辛勤的劳动冲淡思乡之情;在剑阁县上寺乡桅杆村,村民们与援建队伍共庆佳节,表达自力更生建好家园的坚定信心。
在“8·30”攀枝花—会理地震的震中攀枝花大龙潭彝族乡拉鲊村,男女老少围着篝火,在优美的乐曲中跳起欢快的跶体舞;米易县丙谷镇牛棚村4社村民宰了一头大肥猪,吃着香喷喷的烧肉,大家纷纷表示:“房子垮了我们再建,烤烟房裂了我们补起,相信明天会更加美好!”
汶川 板房外响起歌舞声
■ 本报记者 刘佳 陈宇
13日,汶川县映秀镇枫香树村活动板房外,10多位舞者正在排练民族舞蹈,为即将开始的中秋节联欢会做准备。阿坝州在此挂职的干部汪文告诉记者,村里许多人会汉、藏、羌几种舞蹈。“只要歌声响起来,村里就会成为欢乐的海洋”。
蒲俊碧和她20出头的儿子,在队伍里格外显眼。她告诉记者,“现在努力地练,想通过联欢,感谢来支援我们的援建者们,让他们在异乡度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
为让汶川人民能过上愉快的中秋节,广东省援建单位早在1周前,就向汶川和在此的援建人员赠送了10万盒月饼。
“我们过中秋节,要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在活动板房里,来自广东的援建人员吴伟光饶有兴趣地讲起了家乡过中秋节的习俗。
广东援建人员还忙着走街串巷,买来汶川本地出产的核桃、苹果等,为联欢会做准备。他们表示:“能够与灾区群众一起过中秋节,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
在汶川县城里,有心人早在1周前就开始做准备了,舞狮、跳锅庄舞等多种庆祝形式,被纳入“铭恩奋进,喜庆中秋”主题活动的内容,不仅表达灾区群众对援建者的感激之情,也让群众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节日的欢乐。
剑阁 援建方送月饼还送岗位
■ 郭勇 本报记者 徐凯
“你们大老远来帮我们修房子,过节了,家人在牵挂你们,你们却来到我们身边,关心我们!”昨(14)日,剑阁县上寺乡桅杆村75岁的何大霜老人,拉着黑龙江援建剑阁前线指挥部总指挥刘国会的手动情地说。
中秋节前夕,黑龙江援建的剑阁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建设工程、下寺镇大仓坝受灾群众集中安置小区等多个项目相继开工。哈尔滨市社会各界捐赠的“爱心月饼”陆续寄到剑阁县;黑龙江省慈善总会、哈尔滨市邮政局联合发起的“情系灾区,寄送爱心”大型慈善活动启动,首批256盒月饼,寄给剑阁县农村贫困家庭。大庆晚报联合美食乐公司向灾区捐赠了价值10万余元的月饼。“我们要和受灾群众一起过中秋。”黑龙江援建剑阁前线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说。14日一早,他们就拎着月饼走访乡亲。在下寺镇残障人士罗永慧家,刘国会送上两盒月饼。在下寺镇过渡安置房里,指挥部人员告诉受灾群众,企业承接援建工程,必须向剑阁人民提供不少于30%的工作岗位。
在当地学校的月饼分发现场,学生们将包装精美的月饼拿在手里舍不得吃。“老师,你吃一口。”很多学生将月饼送到老师嘴边,老师们满脸笑容,热泪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江阳 “爸妈”和学子温馨过中秋
■刘学懿 本报记者 孔芒 文/图
“来,比赛一下哪个吃得快。”9月13日晚,泸州市江阳区“江阳妈妈”杨科琴家里欢声笑语,她和家人与3个来自汶川灾区的孩子共享家的温馨。当天,200多名汶川灾区孩子在 “江阳爸爸妈妈”家里度过了难忘的中秋佳节。
8月12日,612名汶川学生来到泸州,在地处江阳区的泸州十中进行为期3年的学习生活。为了让这些学生健康成长,江阳区妇联、区总工会、团区委联合开展了 “江阳妈妈江阳爸爸”爱心家庭“一助一”活动,对孩子们给予家庭情感关爱和心理援助。
9月13日上午,中秋假期一到,“江阳爸爸妈妈”就来到泸州十中,接“儿女”回家过节。下午,“江阳妈妈”杨科琴牵着结对帮扶的“儿子”、汶川克枯乡中心校学生董佳孝到忠山公园玩耍,正好碰到另两名来自汶川的小朋友龚厚瑶和陈果。他们在各自“妈妈”“姐姐”带领下开心地游玩。
当天,在泸州张坝风景区,市博物馆、百子图广场等地,随处可见“江阳妈妈爸爸”和灾区孩子在一起尽情享受温馨时光。
巴州 留守老人儿童享欢乐
■王旭 沈昌文 记者 李传君
“来,外婆,牵着我的手一起跳。”14日上午,在重灾区巴中市巴州区恩阳镇燕飞村小学操场里,52岁的杨开菊生平第一次跳起了 “快乐啪啪舞”。杨开菊的儿女外出务工,地震后她与外孙女姚瑶相依为伴。今天,她们与共青团巴州区委的干部们一道,愉快地度过中秋佳节。
目前,巴州区有16万名留守儿童,6万名留守老人。全区开展“关爱农民工、关心留守儿童、关怀空巢老人”活动,各级干部与留守老人、儿童实行结对帮扶。今年,帮扶干部带着月饼、水果、玩具和文具用品等进村入户,与结对的留守老人和儿童一道热闹过中秋。
http://sichuan.scol.com.cn/dwzw/20080915/200891543159.htm |
团圆, 感恩, 灾区, 笑容, 群众, 团圆, 感恩, 灾区, 笑容, 群众, 团圆, 感恩, 灾区, 笑容, 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