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员 登录
四月青年社区 返回首页

haizhiben的个人空间 http://bbs.m4.cn/?110001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历史上多次汉语拼音化运动失败的原因分析---汉语何需拼音化

已有 1526 次阅读2011-6-29 16:37

汉语在历史上经历了三次规模庞大的拼音化运动,但任何一次的拼音化的文字改革均以失败告终,原因何在,我现在做一个分析:
    一、拼音文字的产生
    最初的文字均是象形文字,即由图画线条化发展而来。由于不是所有的事物均能用象形的造字方式表达,事实上需要一部分象形字被借用来表音。于是,文字向着象形和表音的混合体系发展。
    东西方文字在此时,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即东方文字向表意文字的方向,而西方文字向表音的方向发展。什么条件促使他们向着不同的方向产生不同的发展轨迹呢?
    这要从两种文字多对应的语言的语音结构说起。
    表音文字,最重要的是音位文字,现代表音文字最主要的就是音位文字。音位文字的出现,必须是在一个元音辨意作用不强,辅音居于语音中表意的特殊地位,这样的特殊条件下才可能产生。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语言的特殊性正符合这一条件,世界上第一种音位文字出现。而腓尼基字母正是借用了埃及古文字的表音字符,而抛弃了象形字符。
    表意文字,应当说是文字在一种语言下连贯发展,而这种语言的音节系统庞大,无法用音位和音节文字简单的取代的环境下才可能成功。历史上,中国文字多次拼音化的进程均未成功或被放弃,究其原因,正是由于汉语音节的声调辨义、音节分明、韵母发达,音节系统高度发达的特殊语音状况所决定的。
    二、汉语的历次拼音化
    汉语拼音化,历史上主要发生了三次。
    第一次拼音化运动,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即佛教东传的汉语梵文化运动。梵文拼音对汉语切音产生深远影响,而最终不能取代汉字的根本原因是梵文在汉语中的水土不服。从《切韵》可以看出,汉语在汉代已经是声调区别意义的有声调语言,梵文无法表示声调;汉语韵母系统发达,梵文的摩多(韵母)不能很好的对应汉语的韵母系统。汉语独特的声韵调系统,是东方语言的特色,梵文这种音节化的拼音文字,很难撼动汉字的地位。
    第二次拼音化运动,发生在辽金元时期,次时期的汉语拼音化运动呈爆发状态,如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朝鲜谚文、日本假名、越南喃字、蒙古文等等。有表音的,也有音意皆表的,但主要是向表音的方向发展(还有向表意文字方向发展的,但很古老,竞争不过汉字)。音意双表的文字,缺乏汉字的超方言特征,甚至比汉字更繁复,最终消亡;表音的文字,在局部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不能取代汉字的地位。究其原因,一是文字设计不能适应汉语方言众多而文化一体的语言状况,仅在文字上下工夫,没有在民族共同语上有所建树;而是音意双表的文字设计十分繁复,远不如汉字,而表音文字的表音系统仍不能有效适应汉语声调辨义、韵母发达的语音系统;三是拼音文字不能适应与汉字的超方言特征竞争。
    第三次拼音化运动,出现在现代,实际上这次拼音化主要就是拉丁化。此时期,全国上下是一片对汉字的围剿之声,不绝于耳,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原因:一是拉丁拼音虽然解决汉语的韵母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声调表示的问题,但不能解决汉语同音语素非常多的问题,不能在拼音文字中增加有效辨别同音语素的形符成分(实际上增加这个成分后,比汉字还复杂);而是引进了现代所谓民族共同语的概念,确立了汉语民族共同语的标准,但没有能够立刻解决汉语事实上的方言复杂而文化一体状况下的拼音文字超方言表达的问题;三是历次拼音化运动,没有看清楚汉字本身就是一个表音的文字,是音义双表的文字系统。
    三、现代汉字的改革方向
    汉字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声字的声符表音作用越来越差,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表音功能。在现代,在语音上对汉族民族共同语的汉语作了规范,但仍然延续汉字声符表音功能丧失或表音混乱的状况,十分不可取。
    建议:一,对汉字声符系统进行清理,确立声符“一符一音”的表音功能。二、考虑到汉字读音事实上的历史变化,常用字维持现有读音,但非常用字必须按照“一符一音”的方式拼读。三、对汉语音节系统进行适当改造,改变现在部分音节辨音功能特差或音变后同音现象的问题,使音节系统更科学合理。

鲜花

臭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8 13:20 , Processed in 0.02668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