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15|回复: 11

古代科技之 话说秦代“高速公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5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起万里长城,几乎无人不知,但说起与秦长城同期修建、工程规模和难度几乎相当的秦直道,恐怕鲜有人知。

史料记载秦直道  

鄂尔多斯博物馆副馆长杨泽蒙介绍,2000多年前,秦始皇令大将蒙恬修建的秦直道北起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途经鄂尔多斯全境,南抵秦都咸阳附近(今陕西淳化北甘泉宫),全长700余公里,路面平均宽度约30米,最宽处约80米,30多万大军利用两年半时间修建而成。由于道路大体南北相直,如剑直劈,故称秦直道。

关于秦直道,文献虽有记载,却简略。翻遍《史记》《资治通鉴》,仅觅得“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等一些只言片语。故2000年来,秦直道给人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从《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直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来看,秦直道要开山填沟、直穿黄河,这在两千多年前可谓浩大工程。  

杨泽蒙说,秦直道联系了中原地区和西北地区,对我国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秦始皇死后“走”完秦直道  

公元前209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天下归途中,因病崩于沙丘平台(今河北省广宗县境内,一说平乡县境内)。随同出巡的赵高、李斯决定密不发丧,从直道归。《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行遂从井陉抵九原。会暑,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行从直道至咸阳,发丧。”这是史籍中记载的第一批走完直道全程的秦人。  

《史记》中记载的另一位走完秦直道的人,就是《史记》作者司马迁。司马迁巡游北方,沿秦直道返回,眼见长城、直道工程之浩瀚,人民为其付出之艰辛后,发出了“吾适北边,沿直道归,行见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的感叹。  

发现秦直道遗迹  

1974年7月,内蒙古博物馆年轻的文物工作者田广金带领普查队踏上了探寻秦直道的征程。一天,田广金和普查队员在东胜县(现为东胜区)漫赖公社海子湾大队二顷半生产队居民点以南约200米的地方,发现了一段残存长度约100米,具有明显人工填垫痕迹、好似道路路基的遗迹,前后两头是深深的冲沟,在沟的断壁上可清晰地看到,路基是原生地层上由红色砂岩碎块填垫起来的,残存厚度约1.5米左右,路面宽度约为22米。  

那里位于丘陵的低洼地带,由此向南眺望,地势较为平缓,未发现什么迹象,但向北一看,迎面丘陵顶部一个明显的“豁口”一下子映入了田广金的眼帘。  

“堑山堙谷……是真的吗?这是秦直道吗?”田广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带领大家一路狂奔至“豁口”处。向北眺望,只见蓝天白云下,几个位于丘陵顶部的“豁口”在绵延起伏的丘陵中时隐时现,直线向北延伸……  

秦直道将搬上银屏  

杨泽蒙告诉记者,这段遗址于1996年5月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公布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确定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100个大遗址项目之一。  

记者从鄂尔多斯市宣传部了解到,为了还原围绕修建秦直道所发生的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中央电视台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华人国际影业公司将联合拍摄大型史诗巨制《千古第一道》。全剧分35集,剧本由林海鸥主笔,导演肖锋。摄制组预计今年4月开机,下半年制作完成。  

借助拍摄《千古第一道》之际,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将综合开发影视旅游产业,还原修复部分秦直道及相关古建筑,再现千古风貌。

来自:http://www.zh5000.com/ZHJD/ctwh/2007-12-07/2171240305.html
1.jpg
发表于 2008-10-5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秦直道,早就知道了,历史书上有讲到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5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沙发 直沽高粱 的帖子

谢谢观看我搬来的帖子~bb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5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好好保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5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真的吗?
那么不知道那时候是否有红绿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5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过山?  栈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5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lk 于 2008-10-5 13:43 发表
这是真的吗?
那么不知道那时候是否有红绿灯了。

马不需要红绿灯。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5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直道一直到现在还长不出树来经过了千年!当时的施工质量可见一般;司马迁写《史记》时曾经亲自考察过直道;发出了一句感慨:轻民力!!(原话:“吾适北边,沿直道归,行见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的感叹。)

[ 本帖最后由 BONIU 于 2008-10-5 15:0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5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火秋 于 2008-10-5 14:06 发表

马不需要红绿灯。嘿嘿。

秋秋说得对,而且......马是色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5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bin_sjz 于 2008-10-5 13:55 发表
怎么过山?  栈道?

当时是遇山开路!遇水搭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6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楼 BONIU 的帖子

是的。古人有其自己的建筑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0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能看到几百年上千年的建筑物,几百年上千年以后还能看到多少现在的建筑物?


我是看不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1 11:06 , Processed in 1.768690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