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39|回复: 6

寻找被遗忘的汶川—50名汶川人拍摄的震后影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20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寻找被遗忘的汶川—50名汶川人拍摄的震后影像  地震后2个月,网易将50台小相机送给50名汶川人,借他们的眼睛记录灾后生活。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

  他们,在地震后幸存下来;他们,渐渐淡出公共视线。没有证据表明我们在遗忘,但我们担心遗忘终究倒来。

  生活在继续,用什么来记录他们重归生活的漫长过程?我们选择了这种方式:把照相机送给他们,让他们记录自己的生活……

  他们用一台小小的简易相机拍下自己的生活。

  借他们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一群生生不息的四川人,他们勤劳、淳朴、乐观而坚韧,值得我们致敬……


  

  绵池镇中坝安置点帐篷小学的孩子们在为迎接奥运作画,在威州师范学校上课的阿美是他们的志愿者老师。





  

  阿美舅舅家的帐篷,帐篷顶上插了一束塑料花。即使灾难之后,他们仍保留着自己的生活情趣。

  摄影:何美

  汶川县龙溪乡马灯村

  师范学校学生

  何美,汶川MM。阿美幼时丧母,父亲被猎人误伤致瘫,初二的弟弟因为要照顾父亲辍学在家,阿美在威州师范学校念书,每年需要交4000元学费。



  

  羌族老奶奶柴志华地震后每天都在废墟里掏东西。地震后她因一篇“让人潸然泪下的羌族老奶奶”博文而广为人知。



  

  佘苏俊家的玉米幸运地躲过了地震。



  

  牛脑寨的早晨,炊烟四起。



  

  一棵玉米苗从震裂的水泥屋顶上顽强地长了出来。

  摄影:陈金铭

  汶川威州镇牛脑寨

  支教志愿者 25岁

  陈金铭6月初到牛脑寨支教,牛脑寨地震后停水停电。他在震坏的教室里搭了一张行军床,带领80多个学生,两个月后他离开牛脑寨,孩子们都哭了。

  关注地震过后的普通人家

  我们看过无数摄影师拍下的地震照片,它们光线考究,构图精美,照片里的人、物经过摄影师的重新编排,失去了某种意义上的真实自然。

  一群很少甚至从来不摸相机的人,在地震之后,拿起相机自己拍摄自己,会给我们呈现什么样一个世界?没有了那些条条框框,没有了那些工于设计的“角度、光线、背景”,是不是更接近真实的生活?

  相机已交到他们手中。

  他们,在地震过后幸存下来,他们,是无数个个体,是无数个家庭,他们从来没有出现在公共视线内,他们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举动,但他们同样值得关注,他们的生活在艰难中前行,他们同样值得致敬。

  我们相信,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来的一切,将让我们看到一群生生不息的四川人,他们善良、纯朴、勤劳、乐观,在灾难过后仍然坚韧前行。

  “50名汶川人眼中的灾后影像”计划

  网易图片中心和人民大学、汶川宣传部等策划了很久的“50名汶川人眼中的灾后影像”活动今天启动。

  带着傻瓜相机和胶卷,我们下午4点抵达成都。这次活动我们准备在汶川当地选择50灾民,每人分发胶卷和相机,让他们拍摄自己的生活。我会在博客记录整个活动的过程,希望大家关注。

  把相机送给那些从来没有拿过相机的人们,这想法并不新鲜,很早就有人这么做了。

  地震中铺天盖地的呼天抢地的图片,我们看得太多,但那些旁观者给我们看的照片,总是过于精心策划,构图很震撼,光线很震撼。但是当这轮狂潮过去,照片里的人是不是会越来越远离我们的关注?重建是个漫长的过程吧,生活还得继续吧。他们,这些因为灾难而改变生活轨迹的人,得自己面对生活的艰难。把相机交给他们,这也许本身是给他们生活增加一点小乐趣,同时用他们的眼睛,告诉我们,他们在经历一个什么过程,这很有意义吧?

  是的,所以我们决定这么做了。



  

  绵池三官庙晨曦帐篷小学的孩子们露天上课。喻真亮是这里的支教老师。



  

  帐篷小学的志愿者老师自己做饭吃。他们没有物资支援,即使一包盐,都是他们自己买来的。

  摄影:喻真亮

  茂县凤仪镇宗渠村

  支教志愿者 23岁

  喻真亮是四川师范大学毕业生。地震后,他一直在汶川绵池镇三官庙的晨曦帐篷小学当支教志愿者。阿坝州最近在招聘60名村官,他打算去报名参加。



  

  被震坏的房子。赵文化是个摄影爱好者,他自己有一台傻瓜相机。



  

  帐篷里,街坊们在打麻将。

  摄影:赵文化

  姜维城观音庙



  

  他们三个是很要好的伙伴,因为地震停课,三人每天到处玩耍,也许对他们来说,这是最好的时光。



  

  爱美的小姑娘,和爱闹的小兄弟。

  摄影:何文超何要等

  汶川县龙溪乡

  何文超,何要,陈浩是龙溪乡马灯村一年级学生,是最好的朋友。得知他们要获得一台相机,他们跑到山上摘了最好的李子送我们,三人的口袋装了满满一袋。



  

  秉里村,玉米地里搭建过渡房的少年。



  

  秉里村,来自广东的电工帮村民们挨家挨户拉电线。地震之后2个月,这里仍未通电。



  

  周蕊父亲周世东。他以三轮车拉客为生,拉一个客人在汶川县城走上一趟,他能挣2块钱。



  

  村民从大山里引来了泉水,一位村民大清早来到水管边刷牙。

  摄影:周蕊

  汶川县威州镇秉里村

  三轮车夫女儿 20岁

  周蕊是阿坝师专的学生,父亲是三轮车夫,每天在汶川县城里拉客,一趟挣2元,三轮车是家里唯一经济来源。他们是秉里村人,为方便做生意,把帐篷搭在了县城外的公路边,这样每天可以多拉几个客。



  

  阳光下的小双。



  

  小双的镜头下总能看到这种奇怪的光线。

  摄影:余小双

  汶川龙溪乡阿尔村

  小学生 12岁

  余小双,孤儿,父母在地震前已经去世。6月她和龙溪乡村民被迁移到汶川中坝安置点。小双平时有点自闭,但拿着照相机的时候,她便表现出孩子快乐天性的一面。



  

  王明杰是萝卜寨的释比,这是他新收的徒弟。释比是羌族沟通人神鬼间关系,熟悉民族文化传统,通晓医学、音乐、舞蹈等知识的人。



  

  王明杰的老朋友。门栏上的“猪羊满圈”寓意着这里村民的纯朴。



  

  女人忙着炒菜,男人们忙着搭建过渡房。



  

  在王明杰的相机最后回到了它原始的功能:家庭合影。即使那是一个废墟,也丝毫不影响他们拍下一张又一张全家福。

  
  搭建过渡房,这是搭好一半的房子。



  

  村民们走很远的路来这里洗衣服。

  

  妇女们也加入建房子的行列,她们一点不比男人轻松。

  摄影:王明杰

  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

  释比 68岁



  

  去映秀的路上到处有山体滑坡。



  

  村民的过渡房。



  

  尹素的两个孩子在自己炒饭吃。



  

  绵池镇三官庙村的过渡房。

  摄影:尹素

  汶川绵池镇三官庙村

  农民 28岁



  

  一块巨大的石头从山上滚到了公路中间,杨军说它看起来像一个骷髅头。



  

  公路上的流浪猪。

  摄影:杨军

  汶川映秀镇中滩堡村

  土石方承包商 35岁

  杨军4岁的女儿在地震中遇难,妻子在地震中骨盘断裂。妻子一直无法接受女儿的离去,他们在希望能借助电脑制作一张有女儿在内的全家福。



  

  茂县某段公路,突然发生了山体滑坡,面包车司机喻安福刚好在现场。他用相机拍下了滑坡的这一瞬间。瞬间之一。



  

  拍这张照片时,他突然把车停下来,掏出相机,蹲在路边,很认真的看了很久,才慢慢地按动快门。

  摄影:喻安福

  茂县凤仪镇宗渠村

  面包车司机 35岁

  面包车司机喻安福每天在茂县、汶川间跑车奔忙。地震中家人都安然无恙,楼房有些小裂缝。他目前最大的愿望是娃娃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



  

  一个小学生走在板房学校走廊上。这是桃坪小学,学校板房由香港一家慈善组织捐建。



  

  学生们没有食堂,吃饭都蹲着围成一圈,地面当餐桌。



  

  桃坪小学的学生们在吃午饭。



  

  几乎每个孩子的照片里,都能找到小动物的影子。

  摄影:桃坪小学

  桃坪小学集体作品

  桃坪小学板房由香港一家慈善机构捐建,板房学校有专门电脑室,里面是一批全新的电脑,由安徽商人组成的同学会捐赠。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0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利镜头下很多她女儿的照片。汶川县城80%的房子是危房,每一栋房子都标上了“危险区”等字样。

  

  汶川街景,震后两个多月,这里的生活已经慢慢恢复正常。



  

  街边碟店里卖起了汶川512地震纪念光盘。



  

  杨利理发店的理发师,地震后很多军人到这里理发。

  摄影:杨利

  汶川县较场街

  理发店老板 28岁

  杨利是“时尚创意设计”理发店的老板娘,她的店在在汶川县菜市场旁边。她每天带着3岁的女儿,在店里忙上忙下,洗头、剪发、造型,样样都会。地震后,很多军人去她的店里理发。



  

  观音庙的婆婆和她心爱的猫。观音庙由十多个60岁-80多岁的老太太看管,靠观音庙少量香火钱生活,吃大锅饭,互相帮持。

  

  她们组成了农村社会最原始的一种“组织”。禹王苗在地震中顶瓦全碎,神像损毁,但观音庙的所有神像都安然无事。



  

  7月21日,观音节,地震后的第一个观音节。她们自发准备斋宴招待各方信徒。

  摄影:杨春云

  姜维城观音庙

  82岁

  姜维城有禹王庙和观音庙,观音庙由十多个60岁-80多岁的老太太看管,靠观音庙少量香火钱生活,吃大锅饭,互相帮持。7月21日,是地震之后的第一次观音节,她们自发组织斋宴。




  

  达达家花费370万刚建好的酒店在地震中坍塌了。

  摄影:达达

  理县桃坪羌寨

  旅游景区酒店老板

  如果没有这场地震,年轻的达达现在就是一个身价几百万的大老板了。她家在桃坪羌寨新村刚建好了两座酒店和饭店,酒店有60多个房间,共花费了370万元。达达现在经营她的农家乐,准备东山再起。



  

  大雨即将降临汶川。



  

  汶川县城菜市场上卖李子的大爷,地震让水果变得廉价,上好的李子才卖5毛钱一斤。



  

  陈宗先社区居民在梳洗。这里以前是个市场,陈宗先到社区居民把帐篷搭在了这里,他的帐篷办公室也在这里。



  

  汶川街上一家免费看病的诊所前,人们在等待治疗。

  摄影:陈宗先

  汶川威州镇南桥社区

  社区书记 62岁

  陈宗先是威州镇南桥社区的书记,每天为街坊的各种大小事奔忙。他一只眼睛在当兵的时候瞎了,肚子上还有一个深深的弹痕。地震滑坡把陈书记家的楼顶砸坏了,他的妻子受此惊吓,精神出了问题。




  

  学生们的“书包”和“座椅”。

  摄影:桂溪帐篷学校

  这台相机本来要送给一位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孩子,但竟然辗转很多次没能送给他,相机被志愿者们互相传递,最后到达这所学校孩子们的手里。



  

  禹碑村村民每天都要把牛赶到这个山顶上吃草,来回需要4小时。

  摄影:郭勇斌

  汶川县禹碑岭村二组

  高三毕业生 19岁

  郭勇斌是威州中学高三毕业生,他家就在县城边上的禹碑岭上,从学校走山路回去要一个多小时。现在已被四川康定学院录取,一年需要4000多学费,如今学费仍无着落。



  

  地震之后的千疮百孔,通往山寨的路都这样崎岖。



  

  村民在废墟里掏家当。

  摄影:李涛李静兄妹

  汶川县禹碑岭村

  李涛12岁 李静8岁

  兄妹都是汶川杨柳湾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地震把学校震坏了,现在政府已经安排所有的学生到西昌去异地复学。



  

  牛脑寨小学,学校在地震中损坏已停课,一个孩子们在断墙上玩耍。

  摄影:倪群燕

  汶川县威州镇牛脑寨

  都江堰打工 18岁

  倪群燕一家被认为是村里最乐于助人、最好客的。地震之后,他们家默默地接待了很多部队官兵、新闻记者。她哥哥为人憨厚,是村里民兵连的,村里需要帮忙的时候,他都会去支援。



  

  彭富伟拍了一胶卷羌绣。他从乡亲们那里收购了一批羌绣,准备卖到北京去,他希望这样能为乡亲们带来收入。



  

  高山峡谷的地理风貌固然美丽,但也埋藏着很多地质灾害隐患。

  摄影:彭富伟

  汶川县龙溪乡龙溪村

  打工 24岁

  在松潘县打过工的彭富伟很少笑容,总是一副忧国忧民的表情。地震后,他一直在中坝安置点当志愿者,帮助村民们做事,准备把村里的羌绣拿到北京去卖,帮助村民们改善灾后生活。



  

  用石头垫住的楼梯。

  摄影:佘康琴

  汶川县威州镇牛脑寨

  小学生 13岁

  佘康琴是牛脑寨帐篷小学临时图书馆馆长,这是她的老师陈金铭安排的。陈老师说她学习非常好,组织能力很强。和大多山寨的孩子一样,佘康琴在家里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她父亲地震前在一家水泥厂工作。



  

  一个小姑娘蹲在地上喝水。牛脑寨非常缺水,地震断水后,村民得走40分钟的路程去背水。

  摄影:石美琼

  汶川县威州镇牛脑寨

  汶川打工 17岁

  因弟弟妹妹都要上学,石美琼早已辍学打工。她妈妈在地震中不幸遇难,父亲把过渡房搭在了妻子的坟边,他说这样可以多陪陪她。每天晚上,石爸爸都要到妻子坟前烧柱香,坐上一会,抽烟,独自流泪。



  

  画面中间的那个山包,是地震后很多救援直升飞机停降的地方。

  摄影:余志芳

  汶川县威州镇牛脑寨

  小学生 11岁

  余志芳地震时在汶川杨柳湾特殊教育学校读书。这是一个针对贫困学生的学校,可以免除很多费用。余志芳平时住在学校,周末了就从学校走2个小时左右的山路回牛脑寨的家。她父亲是水井湾组的组长。



  

  汶川街上的帐篷。



  

  街边卖服装的摊子。7月份的汶川县城,一些商店已经恢复营业。

  摄影:王艳

  汶川县城

  锅魁店老板娘

  王艳是汶川县锅魁(一种烧饼,西川名小吃)店的老板娘,地震后,很多部队来成批成批来订购烧饼,生意非常好。20年前,他们从彭州搬到汶川,并买下来县城最中心的房子,地震之后,房子再不能住人。由于太忙,她退出了拍摄计划。




  

  萝卜寨对面山坡上的滑坡,仿佛大山的道道伤痕。



  

  傍晚的羌碉。羌碉的建造必须技艺精湛,固耐久抗震性好,在他们的照片里,我们看到很多羌碉屹立不倒。

  摄影:袁庆文

  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

  农民 31岁

  袁庆文地震前在外地打工,地震后回到萝卜寨帮家里盖过渡房。他的哥哥马庆明多年来都在外面跑车,后来把车卖掉,在汶川县城购买了一套房子,却在地震中被毁坏了。



  

  在震毁的屋顶上晒豆子。白天他们在屋顶晒粮食,到了晚上,担心随时有余震,他们都不敢住在屋子里,只能睡在帐篷。



  

  村民用混浊的水洗衣服。萝卜寨地震后没有自来水,水对村民们来说很珍贵,一盘水几个人洗脸洗手后再用来洗衣服。



  

  在镜头前,她们摆上了最时髦的装饰:金黄假发和手机。地震之后,这些生活情趣在他们的生活中仍然到处可见。

  摄影:张云红

  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

  孤儿张前梅伯父 27岁

  张云红是张前梅的伯父,地震前他一直在外地打工。5岁的张前梅在地震中失去了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小弟弟,现在她和伯父、爷爷们住一起。曾有一个有钱的老板提出想收养前梅,但是爷爷舍不得让她走。



  

  村民的过渡房,门口贴着明星的海报。

  摄影:朱泽源

  汶川县雁门乡索桥村

  村委会会计 29岁

  朱泽源是村里的会计,年轻的村干部。1岁半的孩子在地震中不幸遇难。地震后,他和其他村干部要为村民们做很多灾后工作。



  

  一位村民满是伤疤的双脚。

  摄影:陈支俊

  汶川雁门乡索桥村

  农民 61岁

  陈支俊关心国家大事,喜欢听收音机,已经听了近40年了。他们有两个女儿在北京工作,老伴曾经坐飞机去过北京。地震之后,他们家冰箱、电视机都砸坏了,一直没有通电,他的心愿是能看到奥运电视直播。



  

  解放军离开汶川时的标语。重建,也许需要他们自己付出一辈子的努力。

  摄影:李朝非

  汶川县克枯乡周达村

  门卫

  李朝非在汶川县迎宾馆当保安。这个来自农村的小伙子淳朴而善良,轮到他值班时,他会认真地到宾馆的各个角落巡逻——尽管地震后里面没住几个人。他拍的照片,都认真地写上了说明。



  

  腊肉。这些猪肉可以供一家人吃一年,很多人家的腊肉因为地震都被埋在土里,这家人很幸运。



  

  倪琪和他的大西瓜。西瓜是从外地运进来的,7月份这些日常物资的运输已恢复正常,村民基本能在市场买到日常所需。

  摄影:倪琪

  汶川县威州镇青土山

  小学生 8岁

  倪琪家在汶川县城外不远的青土山上,家人在承包了威州林场的一片地种植水果。倪琪平时和爷爷奶奶住,他的妈妈已经不在了,爸爸和大姐在成都打工,还有三个姐姐在读书,爷爷每天要到县城去背潲水回来喂猪。



  

  佘永飞在去汶川医院看望父亲,路上碰到一个从县城买东西回来的村民在路边睡觉。

  摄影:佘永飞三兄妹

  汶川县威州镇牛脑寨

  小学生

  佘永飞的爸爸不幸患上了胃癌,并在今年8月15离开了人世,妈妈也抱病在身。他们家的房子在地震中被震毁。哥哥佘永飞才13岁,三个小孩承担起了家里的所有农活:做饭、下地、喂猪、盖过渡房……


  [红网综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0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很无奈!真的很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0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谢谢楼主提供的照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0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心里很难过!我亲爱的灾区同胞们。本周我们要捐献棉衣、被褥,要新的,好,我下午就去买,而且我要事前警告卖货的老板,如果给我黑心棉,哼哼,本人有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0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祝福他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0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分享
看到一楼学生蹲在地上吃饭的照片真的很让人心酸。 难道有电脑捐助 就连个吃饭的桌子都没有吗。。。。。。。。。。。
沙发那张小朋友在水坑里喝水的照片我眼睛都湿润了 怎么会这样啊?????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5 17:24 , Processed in 2.643394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