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19|回复: 0

[原创国观] 设计形式、文明内涵与综合国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22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代中国的设计形式不得不追模西方,即便是少数有抱负的、力求反叛或超越西方形式的艺术家,心底也不能不怀抱西方的准则。这是一个事实。因此,我们首先就得明白“西方形式”究竟包含了哪些元素。
  不管是否喜欢,西方形式里有两个元素是我们不具备的。一个是基督教,它起源于罗马帝国后期。基督教要使人的灵魂超升到天国,近代以来虽然衰落了,但依然浸透在西方文明的方方面面,对日常生活起到向上提升的作用。所以农夫农妇胼手胝足,但在黄昏时刻教堂钟声敲响的时候,却一定会在田间伫立祈祷。另一个是贵族传统,这至少可以追溯到欧洲中世纪。前一两代贵族杀伐征战,弓马娴熟,以后几代则坐享承平岁月,养尊处优,不事生产,自然会养成了一种上流社会的特殊文化。所以芭蕾舞这种形式主义的艺术只能产生在17世纪的法国宫廷。

  西方近代虽然发生了英国革命、法国革命或美国独立战争,但并没有经历像20世纪中国革命这样持久、彻底和惨烈的社会变革。因此,在西方,基督教传统和贵族传统都延续下来,彼此融合,便形成了一种高雅、华美、精致的趣味。这种趣味,加上近代工业文明带来的标准化、模式化的特点,奠定了现代西方的主流形式。进入后工业和消费主义时代以后,不管艺术家们怎样叛逆乃至放纵,西方的主流形式都是在上述三种传统或元素——基督教、贵族、工业化——的框架内创新与变异,所以尽管万变却仍有其所宗。

  相比之下,中国的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古典中国当然有其自身完备的艺术形式,细分起来,可以看出有宫廷(华贵典雅)、文人(飘逸雅致)、民间(热闹世俗)三种基本类型,这三种类型各自都有几千年的历史传统。但是,由于近代西方入侵而引发的20世纪中国革命持续了半个世纪以上,彻底摧毁了旧中国的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也就是旧中国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因而使古典中国前两种类型的艺术形式,即宫廷风格和文人风格都失去了存在的社会前提。

  不过,漫长的中国革命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美学,即我们这一代人都熟悉的那种以纪念碑、中山装、样板戏、钢琴协奏曲《黄河》等标志性作品为代表的刚劲、质朴、高亢的艺术形式。“刚劲”是出于战斗性,那是长期武装斗争才能够孕育的风格;“质朴”的背后是底层的阶级属性和长期的艰苦环境;“高亢”表达了理想主义,这种理想主义源自于一套由哲学和社会科学支撑的革命世界观和历史观。古典传统中硕果仅存的民间形式勉强延续下来,但也被纳入到革命美学的统摄之下。

  在当代中国,古典形式中断了,革命形式也瓦解了,改革开放是在革命传统断裂的地方起步的。当然,改革与革命之间也存在着某种连续性,比如改革开放初期有不少底层出身的人在体制的边缘冒险犯难,努力在经济上“翻身”,也是一幅所谓“枯木朽株齐努力”的景象。其中也包括不少刑满释放人员,这就像古代打仗,军情紧急了,便发郦山之刑徒,让劳改犯们去冲锋陷阵。但是,改革与革命的最大不同是,原先的革命理想在“文革”结束的时候破灭了,“高亢”随之消失。而革命文化的战斗性本来就源自理想,理想破灭,“刚劲”的风格必然会随之萎缩。原先革命美学的诸要素现在只剩下了“质朴”。以往,在革命时代,理想主义有如基督教的功能,原本是起到提升和净化的作用,但理想破灭,“高亢”、“刚劲”消失之后,“质朴”就异化成了粗鄙和粗俗。所以,当代中国一定会盛行像痞子文学、政治波普、先锋小剧场这类文化怪胎。从日常生活看,例如服装和建筑,也是以粗陋、俗艳和生搬硬套者居多,这应该就是当前“中国形式”的社会基础吧。

  中国在这种境况下怎样学习西方?从理论上讲,设计形式是一个社会的感受、经验、传统、价值观和想象力的综合结晶。形式可以模仿,但形式所包含的“底蕴”是模仿不了的,因为一个社会的感受、经验和传统不可模仿。硬要模仿,只能造就一种徒具形式、不伦不类的殖民地文化。

  那么,中国设计形式的出路在哪里?其实,这不仅仅是设计艺术的问题,也是整个现代中国文明的问题,因为现代中国——从它的哲学体系、政治制度到建筑和服装,都还没有找到它们恰如其分的形式。所以,要解决中国设计形式的问题,必然是一种总体的、文明模式意义上的解决。这种解决方式将着眼于形式的“底蕴”,即形式的文明元素和文明内涵的改变。
  
  关于中国设计形式的处境,还有另外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分工地位。中国是“世界工厂”,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中低端位置,品牌、研发、设计都不在中国。核心技术不为中国所掌握,美学原理和趣味标准也就不会由中国来原创。

  另一个问题也与此相关。近代以来,在同西方的关系上,除了毛时代的那30年以外,中国在心理上一直都落在下风。在当代,中国在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领域更处于西方的战略包围之中,思想、道德、舆论、趣味都不能自立。在设计形式方面,由于评价标准和美学观念被西方所左右,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很难与西方的主流形式相兼容,所以中国艺术家所擅长的中国元素便很难被认可,更难成为真正的主流形式,模仿西方便成了大势所趋。因此,中国的设计形式处于一种尴尬境地:一方面由于缺少西方的某些历史元素,因而难以真正模仿西方;但另一方面,由于美学和趣味标准被西方所主导,又不得不模仿西方。因此,要摆脱这种尴尬境地,首先就必须扭转东西方心理上的失衡。那么,这种心理上的失衡怎样才能扭转呢?一场决定性的战争,一系列重大的技术突破,经济总量超过某个级数,等等,都可能重新确立中国人的自信心,从而改变未来思想、道德、舆论、趣味的格局。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6 04:32 , Processed in 0.03877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