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77|回复: 18

韩医与中国日本竞争传统医学国际标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24 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韩医学研究院开始为围绕科学依据争议不断的“传统医学”制定全球标准,以期与中国和日本展开角逐的传统医学国际标准化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韩医学研究院23日表示,该院计划从明年开始到2011年,投资191亿韩元在院内设立“韩医技术标准中心”,并在该标准化中心的“标准化事务局”、“技术标准部”旗下设立诊断治疗器械标准小组;诊断步骤标准小组;针灸功效评价标准小组等。

  韩医学研究院计划通过标准化中心,开发韩医学各项技术标准,并将其标准化,实现韩医技术的计量化和科学化。

  据韩国媒体的报道,韩医学研究院希望通过建设标准化中心,提高普通人对传统医学的信任,实现韩医学产业的量变和质变,并在与中国和日本展开角逐的传统医学国际标准化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责任编辑:田兴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国朋友,中医不是中国医学,而是大成广义道学体系下的实用分支,中,的本意是【致中和:冲】(动态制衡状态)。

也就是,不是将中医篡改为韩医,就可以剽窃中医名号的。学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4 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刘剑虹 于 2008-10-24 01:11 发表
韩国朋友,中医不是中国医学,而是大成广义道学体系下的实用分支,中,的本意是【致中和:冲】(动态制衡状态)。

也就是,不是将中医篡改为韩医,就可以剽窃中医名号的。学着点。 ...
lol lol lol just cant stop laugh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4 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4 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还是上来个连接吧,AC有棒子,否则他们又该yy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ingfudexiaohai 于 2008-10-24 01:48 发表
楼主,你还是上来个连接吧,AC有棒子,否则他们又该yy了



文章来源:http://world.people.com.cn/GB/41218/8220162.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4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排除剽窃咱们的传统文化的因素,韩国这个行为是值得尊重的。这些个标准我们早就应该做。这些去芜存真的工作是对传统医学传统文化的真正尊敬。
   对于这个消息, 如果只知道嘲笑打击对手,也许就是我们落后的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4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惭愧啊,关于“中医”的真正含义我现在才知道,学到知识了,谢谢l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挑战中医:韩国定“韩医”全球标准

编者按:“韩医”也要有自己的标准?前些时间“韩医”申遗的新闻闹的沸沸扬扬,现在它与中医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竞争。“韩医”究竟是什么来头?比起中医来,谁更有发言权呢?
韩国定"韩医"标准 欲与中医竞争
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韩医学研究院开始为围绕科学依据争议不断的“传统医学”制定全球标准,以期与中国和日本展开角逐的传统医学国际标准化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韩医学研究院23日表示,该院计划从明年开始到2011年,投资191亿韩元在院内设立“韩医技术标准中心”,并在该标准化中心的“标准化事务局”、“技术标准部”旗下设立诊断治疗器械标准小组;诊断步骤标准小组;针灸功效评价标准小组等。
韩医学研究院计划通过标准化中心,开发韩医学各项技术标准,并将其标准化,实现韩医技术的计量化和科学化。
据韩国媒体的报道,韩医学研究院希望通过建设标准化中心,提高普通人对传统医学的信任,实现韩医学产业的量变和质变,并在与中国和日本展开角逐的传统医学国际标准化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d78a26671fb157f9cb068f5e54584695.jpg
汉画像石上的《扁鹊施针图》


韩国古医书申请世界记忆遗产,引发关注
世界记忆遗产(Memory of the World),又称“世界记忆工程”或“世界档案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的一个文献保护项目。媒体曾误传韩国此次将韩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确切情况应是韩国将其古医书《东医宝鉴》申报世界记忆遗产。世界记忆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延续,关注手稿、档案文件、口述记录等文献遗产。
《东医宝鉴》是朝鲜杰出医家许浚编纂的医书,曾在我国播出的热门韩剧《医道》讲述的就是许浚的故事。《东医宝鉴》初版于1611年,分内经、外形、杂病、汤药、针灸五部分,摘引了《内经》等多部中国古医书,并用中文分类汇编而成。此书不但被看作是朝鲜最佳医籍,传入中日等国后,对东亚地区的传统医学均有重要影响。
借“韩医申遗”这一新闻,本报采访了多位熟悉韩医的学者,解析这一韩国传统医学的源流与现状,揭开韩医面纱。
“韩医申遗”背景
韩国准备将“中医”改称“韩医”,打包申遗的消息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兴趣,由此也产生了一些争论。从目前的情况看,韩国申请的,不是“中医”,不是“汉医”,甚至也不是“韩医”,而是一本医书《东医宝鉴》。2013年,韩国人将迎来《东医宝鉴》出版400周年纪念,因此韩国打算把这本书申请“世界记忆遗产”。既然是韩国在申请他们自己的“传统医书”,中国人对这件事情还有没有要注意的必要?在韩国居住多年的郝明义先生对此有独到的看法。
我在韩国居住了18年,对韩国人如何看待“汉医”与“韩医”这个问题,以及他们申报《东医宝鉴》的背景略有所知。
1.“韩医”的说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由于汉文的“汉医”、“韩医”两个词,用韩文写出来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最初,韩国的医院,不论招牌上写“汉医院”,还是“韩医院”,指的都是同一件事。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韩国逐渐把书写文字从汉字与韩文并存的方式改为纯粹使用韩文。1986年4月,韩国国会通过了《医疗改正案》,其中就明确要把那个韩文词的所指,由原来的“汉医学”,改为现在的“韩医学”。所以,“韩医”的出现,不过是近20年的事情。
b63aa1c605b668e4ceb125e5a45d627f.jpg


http://culture.ifeng.com/abroad/200810/1024_4088_845096.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一页:针灸是韩国人发明吗?

593ce5a3t59a77b0ca317.gif

593ce5a3t59a7788841bf.jpg

1、2为中医图片

51ce73e4867a5e75dbb404c23ef0a96b.jpg

从韩药店的内景可以看出韩医与中医的密切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2.今天的韩国人怎么看待“韩医”?

今天的韩国人对“韩医”的历史大致有四种看法。

“大韩韩医师协会”这样的正式机构一般如此描述韩医史:高句丽平原王三年(陈文帝天嘉二年,公元561年),吴国的知聪带了包括《内外典》、《药书》等中国古籍图书赴日,途经高句丽而传授汉医。其后韩医在药材及处方上达成相当成果,但是一直没有发展出自己的理论体系。一直到《乡药集成方》与《东医宝鉴》写就之后,韩国的医学才有了自己的医学理论。而到了1900年完成的《东医寿世保元》,则又更进一步确立了韩国医学的自主性。

一般的简单定义,则称韩医“吸取中国医学,但是在韩国独立研究、开发,进而发达的一种古代医学……过去虽然因为是从中国传来的医学,而称之为‘汉医学’,但是近来已经体认到这是一种韩国固有的医学,因此从1986年6月开始,医疗法上规定改称‘韩方医学’。”

在互联网上,则可以看到诸如“韩国的传统医学虽然和中国有点类似,然而是自然发生,自然发展出来的”一类的说法。

“舍岩五行针术学会”等机构则称,韩医早于汉医,《黄帝内经》及其记载的针灸术是由朝鲜半岛传入中国的。

3.针灸是韩国人发明吗?

韩国人主张针灸是古代朝鲜半岛居民发明的。一些韩国学者对此进行过考证。其论据最主要的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素问篇·卷四》:提到“砭石者,亦从东方来”。这个句子,就是部分韩国人主张针灸术是由朝鲜半岛(韩国)传入中国的根据。

不过,其实《素问》一文接下来还谈了西方、南方、北方的针灸术。一些韩国研究者单取其中一句,证明古代朝鲜人发明针灸术,似有断章取义嫌疑。此中论断应由文献学家与医学史家来详细讨论。

4.为什么以《东医宝鉴》申遗?

《东医宝鉴》不仅在韩国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来也为中国及日本所重视。该书在韩印行的“乙亥字体本”印刷较差,校对亦粗,以致有韩人感慨该书的中国印本更为精美。最近这一波韩国重视许浚及《东医宝鉴》所引起的热潮,其实甚晚。“许浚学会名誉会长”韩大熙(音译)写过一篇文章,叫《期待完整的〈东医宝鉴〉国译本》。文章认为,独立后的韩国政府一开始并没有对该书足够重视。至上世纪九十年代,韩医界才开始重视许浚及其著作。1998年,该书的韩文翻译工作才开始,至今尚未完成。2006年6月8日,《人民日报》引用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沈志祥的说法,中国将把中医相关的文物、书籍、器具等13项内容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该报道在韩国引起震动。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韩国开始着手把《东医宝鉴》及其他几项文物纳入申遗工作。

5.《东医宝鉴》申遗,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韩国以《东医宝鉴》申遗,有其一定的理由。但此举实在应该引起国人的注意。

一方面,韩国在天然及有形文物申遗方面,并无优势。

因而他们的申遗策略,一直瞄准无形文化遗产。韩国在2001年王室宗庙神殿歌舞、2003年清唱板索里、2005年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都是这个策略的成功执行;另一方面,用韩大熙的说法,是要借此“把韩医学确立为我们民族传统医学的正体性之后,逐步向韩医学的圣地而迈进”。联系到“韩医学”一词在语意上的不确定性,我们不能不加以关注。

韩国非常重视申请无形文化遗产。很早就有韩国学者参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的申遗评委会工作。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成立“人类口传及无形遗产”国际评审委员会的时候,韩国东国大学林顿熙(音译)教授就积极参与,发挥了很大的影响力,并成为其后三次韩国申遗成功的幕后最大功臣。2005年韩国以江陵端午祭而申遗的时候,曾经遭到很大阻力。由于林教授的竭力争取,才最终顺利入选遗产名录。而韩国这次为《东医宝鉴》申遗,已经指名要林教授负责国际宣传的部分。

除了林顿熙教授之外,首尔大学还有一位徐庆浩(音译)教授,则又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遗产”(Memoryof the World)国际顾问委员会的委员。从中可以看出韩国在申遗作业上,拥有一套清晰完整的战略构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一页 观点:中韩传统医学存在源流关系两者无本质区别

韩国古代名医许浚在《东医宝鉴》中提出“身土不二”,意思是“身”和“土”不能分离,每个人与生养自己的故乡水土无法断绝联系。这一理念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脉相承。从历史流变的状况来看,韩医与中医也存在一种类似“身土不二”的渊源关系。



源与流的关系

“中医与韩医是源与流的关系。”《中国中医药报》总编助理毛嘉陵说。他认为,今天的韩医,其根在中国的中医。韩医和中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可以说是一脉相承,从医学观、医学理论、临床诊疗方式等方面来看基本上都是一致的。

一千多年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医药传入朝鲜半岛。到了唐代,中医药最著名的经典《黄帝内经·素问》、《伤寒论》等就成为了朝鲜医学生的教材,他们效仿唐朝的政府管理制度,设立了医学学科。北宋时期,全面反映当时医学发展水平的《太平圣惠方》成为了高丽国医药临床中重要的指导性读本,接着,高丽国又刊印了《伤寒论》、《肘后方》等一大批中医药著作,使中医药学在该国得到了广泛传播,高丽国还仿学宋朝设立了“惠民局”、“典药局”等医药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博士生导师傅延龄也表示,直到明清时期,韩国始终与中医保持着交流。“比较多的是中医传入韩医,也有不少韩医元素融入中医。”韩医一直以来都将中医称之为“东医”,一直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出于民族自尊的原因,才将名字改成“韩医”。目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仍然使用“东医”一名。

相比之下,日本的情况有类似又不太一样。在日本,中医习惯被称为“汉医”、“汉方医学”或“东洋医学”。但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实施“脱亚入欧”的政策,否定一切传统的文化与技艺,也自然停止了对中医的学习。因此,日本的“汉医”在明治维新后陷入了低谷。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傅延龄认为,“因此现在中医在日本的法律地位不如在韩国的情况。”

也许从中国的角度看更能了解韩医与中医的关系。对于中国来说,韩医被称为“朝鲜医”,属于民族医学的一部分。从事民族医学研究的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诸国本介绍,中国的传统医学分成作为主要代表的中医学、各民族传统医学和民间医学三大类。其中第二类包括了二三十个民族的传统医学,有十多个比较活跃,朝鲜医和藏医、维吾尔医等并列其中。

“19世纪一部分韩国人移民入吉林延边一带居住。他们的移居引入了一些新的移民文化。他们所掌握的传统医学原先叫‘高丽医学’,后来改称为‘朝鲜医学’。”诸国本表示,“民族医学是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和中医学的地位是并列的,它不等于地方化民族化。”

儒家思想引出“四象医学”

庆熙大学医科大学是韩国最著名的传统医学院校,该校国际关系教育研究院院长高炳熙认为,中医和韩医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哲学理念上的不同:“中医主要立足道家思想,侧重人类生活的平衡。而韩医则主要立足儒家思想,试图尽量去适应环境,探求如何更好地生活。”他认为,从这点上来看,韩医比中医更为实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1e991f80f8e2359ec24f778313f48214.jpg

李济马在《东医寿世保元》中提出了“四象医学”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下一页:韩医框架并无独创性

不过,中国学者并不认同他的这种看法。诸国本认为,尽管中医的《内经》具有淡泊名利等虚无的思想,较接近道家理论,但中医随后的发展中,还是受到很多儒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如汉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受到这一时代重儒思想的极大影响,而包括白内障的针拨术等在内的一部分中医眼科技术,则来源于印度,受到佛教影响。

高炳熙认为,哲学理念的不同导致中医和韩医之间理论框架上的不同。他认为,儒家思想导致了“四象医学”的产生。“四象医学”是韩国特有的理论体系,它注重人体在行为、生理特征和适应性方面的个性。不同于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该学说根据人体的气、体形和生理心理特征,归入太阳、太阴、少阳和少阴四个象。因为其极其注重个体的特性,高炳熙形象地将这一理论称为“裁缝医学”,也就是说,医生和裁缝一样,会给病人“量身”诊断,开处方。“这就是‘消费者是上帝’。”

不过,说四象医学就是韩医的理论基础并不确切。傅延龄表示,“四象理论”和中医“阴阳五行”的理论和“四象”理论并没有根本的不同,何况“四象医学绝不代表韩医学,它只是比较出名的学术”。

同时,四象本身就是中国古代自然哲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来源于《周易》。《周易·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诸国本认为,中医的《内经》、《灵枢经》中也都提到了“四象”的概念,“它把疾病和人体体质相结合起来,按此诊断,而开的方子还是中医的方子。”因此,他也认为“四象医学”只能算是韩国医学的特色理论。

韩医框架并无独创性

无疑,作为中医主流分支出去的韩国医学,在自身基础上有着创新和发展。和中医广泛吸收外来精华一样,韩医也在初创时期吸收过印度、阿拉伯等地的医学传统。到了宋元交替之际,尽管在理论上依旧沿袭中医基础,当时的东医还是创造出一些独有的医药工艺,并出现了大量的东医医学书。在长久的历史过程中,韩医的发展立足于中医的理论基础,又结合了自身的草药实践。“韩医学是朝鲜古典医学与中医学的结合”诸国本如此定义韩医。

除“四象”医学之外,韩医与中医也存在一些流派上的差异。比如韩医将内科按脏器细分。此外,有观点认为,韩国不存在“温病学派”。这点在学者处得到了否认。“古人看不到病源微生物等物质,因此用很综合性的‘气’代替,包括了正常和非正常的热气,”傅延龄介绍,“‘寒’不是狭义的寒冷。中医将所有非人体所有,包括气象因素在内的外界导致的病都并入伤寒之列。”明清后,科学意识出现,人们发现有些疾病不是寒引起的,而是温和热造成了对人体的伤害,因此才产生了不同的治疗方式。由此产生了“温病学派”。明清是“温病学”的成熟期,这个学说对疾病的认识较成熟,它和“伤寒学说”相辅相成,成为中医治疗外感热病的两大学说。但因为15世纪以后,韩国依旧和中医有着交流,中医科学成果继续传入韩国,也对韩医学产生了影响,只是韩医教育中,不设专门的温病学课程。

“看差别关键看在医学观念和学术理论体系上有没有差别。”毛嘉陵表示,韩医与中医的差别甚至不如藏医或者维医与中医的区别大———这两种民族医学与中医有截然不同的一套理论。相对而言,韩医与中医相比,整体框架没有特别大的独创性。

-新知补丁

韩国“医圣”与《东医宝鉴》

《东医宝鉴》由朝鲜太医许浚编撰而成。当时的朝鲜国王光海君说:“东垣为北医,丹溪为南医,宗厚为西医,许浚为朝鲜之医,谓之东医。”朝鲜“东医”因此得名,许浚也因而在韩国享有“医圣”之名。韩国大使馆食药官韩容燮介绍说,许浚还是第一个进行人体解剖的韩国人。

韩容燮对《东医宝鉴》一书评价很高,他认为许浚将此前传到韩国的中国古代医书分门别类,重新整理,并有很多独创性的见解,成为了一部医学百科全书,“这是韩医的基础所在”。

毛嘉陵介绍说,在《东医宝鉴》诞生之前,韩国医士就通过对中医书进行分类整理,编成医药学巨著《医方类聚》,保存了中国历史上已经失传的医书30余种,堪称中国明以前医方著作的集大成者,这也是韩国为中医药所做出的一大贡献。

《东医寿世保元》

韩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经典之一。医学家李济马于公元1894年撰写完成。全书4卷,分为性命论、四端论、扩充论、脏腑论、医源论、广济论、四象人辨证论等七编,记载625条论述,153个方剂,约6万字,初刊于1901年。该书的基础理论部分论述了作者首创的以体质为诊疗依据的“四象医学”学说,阐述了“天、人、性、命”整体观、阴阳学说、四象人论、四象脏腑论、四象病因病理学、四象诊断学和药物方剂学。

该学说是东医学的重要理论体系。同时也为东方传统医学增添了体质医学的新内容。

采写/本报记者金煜
http://culture.ifeng.com/abroad/200810/1024_4088_845096.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门生.刘剑虹:


原创点评


医道同源,道体医术。

必须承认 韩国保留道家文化韵味比中国要多,在中国事实是先秦道家彻底断流,后世道教仅存皮毛。以致当今的小后生,居然认为中医可以独立于道家思想体系之外。
如果诸位的论调成立,那么我们又有什么权利指责韩医独立于中医之外。
中国本土的学说,最大的弊病就在于——【道堕以为术,术嚣于道前】。
韩医篡夺中医,欲分庭抗礼,是一例。
中医与道家割袍,何尝不是一例呢?
诸如此类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最大的恶例就在于:儒家本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伦理学之“术用”(道用),竟然为封建专制法家,暗箱指派为诸学之【道体】。
这真是荒天下之大缪,而这样的荒谬,却因为【至言不出,俗言胜也!】的两愚挟持一智效应,竟然成为俗众们津津乐道的理所当然。
不能不说是华夏学术的痛心疾首的重大心病,此疾不除,诸事不利。
3e9a9c2609b2939fe38bf.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刘剑虹 于 2008-10-24 18:11 发表
81575

李济马在《东医寿世保元》中提出了“四象医学”理论


1e991f80f8e2359ec24f778313f48214.jpg


儒家思想引出“四象医学”

庆熙大学医科大学是韩国最著名的传统医学院校,该校国际关系教育研究院院长高炳熙认为,中医和韩医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哲学理念上的不同:“中医主要立足道家思想,侧重人类生活的平衡。而韩医则主要立足儒家思想,试图尽量去适应环境,探求如何更好地生活。”他认为,从这点上来看,韩医比中医更为实际。

==========

关于文章的这一点,我的质疑:

儒是种职业代称,道是一种学术的正规表达。不是儒生从医,就可以称之儒医,韩国人用中医就可以称之韩医。必须明确中医的本源正规学术表达是【道医】(道理论体系的下的医学实践)

不是美国人用中医就要改名【美医】,非州人用中医就要改名【非医】。

综上所述:中医正统的学术表达是【道医】——道理论体系下的医学实践。

据此,任何地域性命名,例如:韩医、儒医之流,都是胡扯,就连【中医】,也仅仅是“表意”,【道医】才“表神”(表达中医的医疗思想之神髓)。

[ 本帖最后由 刘剑虹 于 2008-10-24 18:4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至少韩国承认【医道】,而在中国就流落于【医术】。


看来问题的症结在于:诸子百家百般道用,都犯了一个根本性学术错误,那就是有意无意将“道用之道”混淆为“道体之道”,甚至蒙混为“道体之道”,以致各个分支流派都要分庭抗礼,脱离上古天真一体的“原道”,而构建各自私学的体系“小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是华夏学术体系的最高语境与最高意境,只可惜在自己的原生地,这个传统竟然被无缘由无道理的遗弃了,真是令人痛心疾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6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bs.m4.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9829&page=1#pid1539620
ac网有发的贴,你再看看这个,想踹他们吧!我想抽他们!

[ 本帖最后由 xingfudexiaohai 于 2008-10-26 12:5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18 07:07 , Processed in 0.053229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