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49|回复: 12

康巴藏族的现代生存:我不希望中国分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31 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年10月30日 09:20南方人物周刊【大 中 小】 【打印
                        在全国每一块土地都被划分为行政村和村民小组的情况下,却听到了越来越多的关于康巴藏族部落的现代生存描述
080177bc7c0ae3315ff1a7b0cbada8e7.jpg
庄严瑰丽的利山怪石群 图/朱勇钢
走进查加部落

7月28日,乘车从四川省石渠县城出发,顺着雅砻江边的县级公路下行,车行约150余公里、6个小时就到了长须干马乡,也就是这条县级公路的尽头。我计划从长须干马乡境内通过利山,前往查加部落的草场。与查加村、县城尼嘎镇相比,长须干马乡算是一个让人羡慕、气候宜人的地方。县城海拔是4265米,查加村4600米左右,而这里约为3800米左右。

29日下午,骑摩托车到达利山脚下——长须干马的夏季牧场,寄宿在一个名叫巴兹的牧民帐篷里。傍晚8时许,夕阳的余晖恋恋不舍地爱抚着这山谷间的宽阔牧场。远眺利山怪石群的朦胧身影,仿佛一座威严的石门,越过“石门”就到了查加村的地界。

虽然与查加部落毗邻,言语相通,长须干马的牧民们还是极少和查加人打交道,他们对查加人的印象是孤僻、耿直、老实。巴兹说,查加人很少下山,即便下山也远远地绕开山下牧民的帐篷。前几天还看见3个查加人下山找牛,找到了马上就回去,就是不和山下的牧民说话。如果山下牧民的牛跑入查加人的牛群里,查加人也是非常诚实,赶忙把牛找出来交给他们。

第二天上午9点出发,开始翻越利山,4个多小时后到了利山怪石群。利山怪石群就是查加部落和长须干马部落之间的地界标志了,这里的海拔已经是4600余米。穿过怪石群到达山顶,地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块辽阔的草地就呈现在眼前,四处是被雨雪侵蚀而成的形状千奇百怪的水坑。寒风扑面,这里的草长得更矮了,平均高度只有5厘米左右。

极目远眺,远处又看到了一线更高的山脉,此外就别无高山。这时,一大群牦牛逶迤而来,后面紧跟着3个牧牛人。普尔瓦说是查加人了,立即挥手招呼他们过来。忽然间,他们就走到我们面前,行动像风一样快,样子又像是3尊石雕,神情木讷。这3尊“石雕”,分别是23岁的央登、19岁的东多和小女孩桑吞卓玛。一会,普尔瓦高兴地说:我们不用翻前面的山了,翻过去至少还得花3天时间。部落头人刺勒就在长须贡马乡定居点的查加寺庙里,我们可以下山后骑摩托车去定居点。

这3个年轻牧牛人的帐篷就在附近。7月30日,我们决定在这里过夜。利山上经常有狼群活动,据说游牧民还看到过雪豹。

在查加人的帐篷里,我又看到了可爱的太阳能节能灯。央登说,去年夏季,县政府送给查加部落每家每户1个太阳能节能灯。在央登家,我们不用担心把他们的牛奶喝光,因为他们有100多头牦牛。不过,这么多牛并不值得庆贺。今年的雪灾,全村死了1000多头牛,光他家就死了100多头。按每头牦牛平均200斤(石渠县的牦牛体形特别小)、每斤10元钱算,央登家现在至少还有20多万元的财富。

央登家对头人刺勒充满了感激,说今年雪灾后,头人刺勒给他们发了衣服、粮食。显然,他们并不知道这些救济实际是县民政局发的。情有可原的是,这3位年轻人从来没有下过山,更没有上过学。我让普尔瓦告诉这3位牧牛人发救济的真相,他照做了。然后他对我说,他们认为,村支书、村长都是头人的助手。

夜里下起了瓢泼大雨,黑帐篷里也下起了牛毛细雨,风依然不减凌厉之势,在帐篷里面“跑步”。穿上皮夹克,毛衣钻进羽绒睡袋里,还是觉得寒意透骨、难以入眠。这可是在盛夏啊,真不知道要靠着怎样顽强的意志,查加人才能在这里生存下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部落的百年孤独
8月1日下午4时许,在河边的一个黑色的大帐篷里,我见到了查加部落的第14代头人刺勒。

刺勒身着一件黄色的T恤,瘦削、中等身材,眼型狭长,嘴角紧抿,以一种倨傲的眼光看着我们,透露出神秘、高贵的气质。他斜靠在帐篷内地势最高的地面的一床被子上,右手手肘撑地,随时准备应答我们的提问。藏语翻译普尔瓦恭敬地向刺勒转述了我的来意之后,略微沮丧地告诉我,头人对我这样的访客兴趣不大。近年来,每年夏季都有几拨游客或学者来拜访他,他们都答应将向政府或社会反映查加部落的困难,但最终都没什么结果。看来刺勒非常在意我们的访问能否带来实际利益。也许是看在我们奔波1000多公里、远道而来的份上,刺勒仍然耐心地为我们讲述查加部落沧桑的历史,他的妻子则在一旁不断把我们的碗斟满牛奶。
df3c05f19a610324141c206d6a97dc49.jpg
从山下买好生活必需品,查加男人们也不在定居点停留,直奔山上的夏季牧场而去 图/吕玲珑

8月1日至8月2日,我住在查加部落定居点的刺勒家里。定居点民房内的摆设都是统一的:长方形的房间,约100平米,3面靠墙摆砌着一圈土炕样式的床,一面墙摆柜子,房屋正中间是炉灶。一般的牧民是3个人共用一间房,刺勒家是两户人共用一间。一位60多岁的男性一直在精心伺候着刺勒。除负责炒菜做饭外,只需刺勒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他马上就为客人添茶倒水,或者做别的事。

查加部落并非土著部落,而是于1957年来到石渠县境内。1910年代,查加部落还居住在今天的新龙县境内,在德格土司(解放前康区4大土司之一)的统治之下。那时,德格土司统治着44个部落和106个小部落,查加是其中最小的一个,全部落只有30多户人口。但就是这个最小的部落,却时常胆敢和土司作对,经常抵制包括修路在内的各种差役。


有一年,刺勒的曾祖父、查加部落头人的女儿嫁给一个大头人的儿子。查加头人的女儿没有生育,大头人的儿子就娶了她的陪嫁丫头为妻,并把查加头人的女儿赶出了家门。刺勒的曾祖父把这件事情视为奇耻大辱,于是召集人马与大部落打了两次架,杀死了两个人。之后又到土司衙门打官司,官司又打输了。因自觉无法再在新龙生存,为防止被“灭族”,只好率部落迁徙到今天德格县的竹庆乡。之后又总是与当地部落发生冲突,所以一直在搬迁。离开竹庆后,先后到过石渠县与德格县交界的今天的国营牧场处,到过石渠县宜牛乡(也就是今天修建雅砻江上第一座水电站的地方),到过今天的县城尼嘎镇附近。

搬到尼嘎镇后不久,正遇上1957年康区民主改革。这时刺勒还在妈妈肚子里没出生。在正常情况下,部落头人这一位置都是绝对世袭的。祖父和父亲死后,刺勒的舅舅暂时代任头人,直到刺勒长大成人。

1968年,县政府为查加部落重新划定草场,将原属长须贡马部落、长须干马部落的翁马地和阿都沟之间的草场(毗邻青海省达日县)划给了他们。自此,逃亡、漂泊了半个世纪后,查加部落终于获得了法定的居住地。

查加村所在山岭约呈西北至东南方向,海拔在4600至5500米之间,乱石、巨石占据了全村草场三分之二的面积(谷歌地图上可以清楚看到)。巴颜喀拉山属于昆仑山系,是昆仑山向东的延伸部分,查加村所在的山岭属于巴颜喀拉山山脉。查加村的缺氧与寒冷比石渠县城更甚,含氧量不足内地的46%,年均气温在零下1摄氏度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在零下30度左右。山脚下的草场,对于其他部落来说,只是他们的夏季牧场,到了冬天,他们就迁徙到海拔更低的地方过冬。而对于查加部落来说,其他部落的夏季牧场所在地却是他们的冬季牧场。


df3c05f19a610324141c206d6a97dc4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连灌木都无法生长的山岭上,查加人的生活完全依靠牦牛。尽管人均牦牛比山下得多(因为销售困难的原因),查加人的物质生活却差很多。查加人把寺庙建在约200平米的帐篷里,冬天用黑色的牦牛毛帐篷,夏天用白布帐篷。搬迁时,把帐篷和法器、摆设分成6份,由6户人保管。

山下的人喝茶都是一块一块地掰下来煮,而查加人都是用木臼把砖茶捣成细细的粉末后再煮。当山下的人已经开始用小型家用机器分离牛奶和酥油的时候,查加人还在沿用最古老的方式:把新鲜牛奶装进一个长长的羊皮口袋里,通过用力甩打羊皮口袋来使酥油和牛奶分离。

在诸多匮乏中,让头人刺勒最头痛的是医疗和教育的匮乏。平时,查加部落的人有个病痛都看不到医生,完全靠喇嘛念经驱鬼,听其自然。骑马从山岭边缘到乡政府卫生所要10个小时左右,这已是到达文明社会最近的距离了。至今,查加部落没有一个小学毕业生,也没有一个粗通汉话的人,包括刺勒在内。

当地有一句谚语:“没有不属于部落的土地,没有不属于头人的百姓。”查加部落在分得草场的同时,也与周围部落发生了不和。当地一位名叫商周的长须干马部落的青年说,反正我们一看到查加人就觉得不舒服。商周还说了这样一件事情。在1980年代(当地人时间概念都不强,很多事情都无法得到准确的发生时间),长须干马部落的活佛一行人经过查加部落的地盘,却被查加人挡住了,说马被他们偷走了。双方争执不下直至发生械斗,活佛的头上被查加人砍了一刀。

周围部落的怨恨和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把查加部落锁闭在苦寒的山岭之上。查加人一般不下山,下山都是远远绕其他部落的帐篷而过。因此,自1980年代开始,查加部落就不断向乡上、县上反映,要求政府为他们重新划分草场至公路沿线。由于害怕引起新的纠纷,县政府从来没有答复过这个要求。
de928fd3528263da4ad4369f5a9b6065.jpg
查加的孩子们对于教室充满了向往 图/朱勇钢
查加部落定居

8月2日晚饭后,刺勒忽然指着墙上装着镜框的一张合影大照片问我,“这是谁?”我愣了一下,但我看刺勒的表情,又想起在与他的对话中“段书记”一词出现的频率特别高,于是大着胆子指着照片上那个“戴着眼镜、白净、微胖、笑嘻嘻的人”说,这是段书记。回头一看,完全猜对了,刺勒咧着嘴笑开了。在我和他相处的两天里,这是他第一次真正开心地笑。刺勒还告诉我,一周前他到康定去看了段书记——段毅君,现任四川省甘孜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

石渠县是一个雪灾频发的地方,查加村更是如此。2005年3月,长须贡马、长须干马地区发生严重雪灾,查加村各类牲畜死亡达到997头。灾情也像往年一样报到了县委、政府,终于引起了县委、政府的重视。

该年的3、4月,县委书记段毅君前后两次来到山脚下查加部落的两个冬季牧场,对查加村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并送去了大量的救济物资:粮10000公斤、饲草30000公斤、牲畜100头。当年8月,县委再次派工作组来到查加村做了为期半月的调查,制定了查加村的扶贫方案。

2005年11月,甘孜州委书记饶斯丹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制定查加村的扶贫方案:在长须贡马乡查加村的冬季牧场所在地修建定居点,定居点包括民房、学校、卫生室和寺庙。

2006年夏季,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查加定居点的大部分工程就已竣工,包括一条简易公路在内,共投资180万元。即便如此,许多查加人仍然害怕接触别的部落,并不愿意下山定居,毕竟他们40多年没有下过山了。当时的背景是,绝大部分人没有到过乡政府,也没见过汽车。当段毅君的汽车开到冬季牧场时,还有一位老年人给汽车喂草吃。一直到帐篷寺庙的喇嘛们搬进石砌的查加寺庙后,这种尴尬局面才得到改变,村民们为了信仰而搬进了冬季定居点。

定居点建在一个斜坡上,其建筑成品字形分布,周围有围墙。寺庙相当于“品”字上面的那个“口”字,其左右下方两侧均修建有3排民居,一共有30多间房屋。查加部落共有87户、360余人,目前是3户人共用一间100平米的房间。查加寺庙很小,正殿只有约500平方米的样子,周围的菩萨塑像、法器都摆放在地上,还保留着帐篷寺庙的特点。寺庙目前共有僧人28名。因为是夏季,几乎全部的青壮年牧民都在高山草场上,留在定居点的都是孩子、扎巴(学佛的学生)、喇嘛和老人。但即便是冬季,定居点的青壮年也很少,他们大部分都还是在河谷边的冬季牧场上搭帐篷,守护着他们的牲口。因此,定居点对于查加牧民来说,更像是一个服务中心,为他们提供教育、医疗、宗教服务;老人在严酷的冬季也总算有了一个有床睡的庇护所。
de928fd3528263da4ad4369f5a9b606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定点帮扶查加村的朋友透露:从新龙逃亡的历史至今影响着查加部落的心态。他们总是担心土地政策有变化和其他部落的侵扰,总是在做着再次迁徙的准备。即使政府为他们修建好了定居点,这种逃亡的心态还一直保持着。2008年初的雪灾,查加村死亡了近2000头牲口,占总数的一半。



50岁的村民希巴回忆道:早上起来,牦牛的尾巴和雪一起都冻在了地上,要用刀子割断,牦牛才能站起来。牲口死得太多了,每家每户的牛皮堆满了房间。他家原有50多头牛,全部冻死完了。即便如此,由政府投入资金的扶贫工程——“三配套工程”在全县已经实施好几年了(“三配套工程”是指人有住房、牲畜有暖房、草有围栏),至今查加人仍不愿意修建暖房和围栏。




部落头人的责任

1971年,舅舅退位,14岁的刺勒继任部落头人,并任查加村村长。2000年,刺勒卸任村长,仅保留村调解委员会委员的职务。刺勒说,他今年51岁,虽然退了休,但是干的工作还是和以前一样,村里面的大小事情都要他拿主意。像哪家的牛混进别人家了,这样的纠纷刺勒也要处理。哪家女儿出嫁、儿子娶老婆,都得先经过刺勒的批准,例如:禁止贵族和低等级的部落民通婚;因为历史原因,禁止本部落的女子外嫁。



8月2日早晨,在房间里,喝完奶茶,查加寺庙的一位络腮胡子的大喇嘛进来找刺勒议事,主要是讨论寺庙收支的问题。查加部落的人少,牧民手头的现金也少,因此在供养僧人方面显得捉襟见肘。在长须干马乡,牧民请僧人念经付10元1人1天,而查加寺僧人念经只收2元1人1天。眼下,查加寺又开始为13位学问较高的僧人每人修1间房屋,所以资金非常吃紧。所以大喇嘛一清早就来刺勒的房间与他商量,问是否要提高念经收费的价格。



9点钟,小学校上课了。这所村小只有1个老师、1间教室、1个班、2个年级(1、2年级),共有39个学生。教室里面,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学习,老师更马看上去却心事重重——头发蓬乱、满脸憔悴。






更马是查加村的第一位汉语老师,他曾经在山上的帐篷学校当过两年的老师。2005年秋从康定藏文校毕业后,更马与县教育局签了1年的合同,骑两天马来到了利山之上的黑帐篷学校。没有桌椅板凳,学校随着牛群迁徙,下大雨课本就会被打湿,每顿饭都要吃糌粑,这些更马都忍了下来。




2007年10月,查加小学又开学了,师生们搬进了有墙、有屋顶的教室,更马非常高兴。今年初,石渠全县都发生了严重雪灾。寒风从教室的墙缝里一个劲地钻,没有取暖设备,室内温度达到零下20多度,学生冻得根本坐不住。更马花了自己1个月的工资,买来了棉布、塑料布钉在天花板和墙上挡风,总算能继续上课。如今,更马说,他内心很矛盾:因为是民办教师,他1个月的薪水只有800元。而包个摩托车去乡上就得花100元、去县城就要600元(石渠各乡到县城均无班车),他实在是太穷了。如果没有希望转正,他就准备回家借5万块钱买个小货车跑运输。



更马是在查加部落呆得最久的一位教师了,他的情绪一直让刺勒忧心忡忡。头人刺勒也曾自己掏钱聘请老师。先后来了两个教师,一个在山上呆了10天,一个只呆了6天。其中一位老师还说,给我3000块钱一个月也不来查加村。



在所有部落事务中,处理与周围部落的纠纷,一直是刺勒最头疼的事情。在当地藏族部落社会中,部落内人员与外部发生纠纷,其后果仍由部落集体来承担,实际上就是由头人代表部落来处理。1997年4月,查加部落与长须贡马部落有一次严重冲突。那一年发生了较大的雪灾,各村的人都来乡政府领取大米、青稞等救济物资。查加村的几位青年当晚在乡上借宿,结果与当地人打了起来,一位青年被刀捅成重伤。事后,乡政府组织两个部落的头人以及20多个年轻人开讲和会。双方的人互相把食指勾起来,以父母的生命赌咒,发誓今后再也不打架,这件事情才算了结。此后,该乡每逢召开重要会议,都要把该乡3个部落——翁波部落、长须贡马部落、查加部落的头人请来参与,借此让他们彼此沟通交流,免得久不见面产生隔阂。



刺勒全力维护着部落的传统与尊严,为了部落的发展,他又非常谨慎地维持着与地方上各种势力之间的平衡关系。工作组的一位人员说:查加部落是最放心的。

与别的部落头人不同,同样是施主,刺勒对寺庙的影响力大得多。有村民说,因为修建寺庙的资金是他争取来的。今年4月,县宗教局对查加寺庙的宗教人员进行照相、登记注册。听到消息后,即使远在高山牧场上的僧人也骑马赶回来照相,每一位僧人都对干部反复说,“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此外,查加寺庙还严格执行宗教政策,没有一位僧人年龄低于18岁。8月23日,查加村还将举行定居点竣工典礼,借以答谢给予过查加部落关照的各方领导和朋友。



我也曾经问过刺勒对藏独的看法,刺勒的回答非常有意思:我们查加人又不是软骨头,谁也不能要我们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不希望中国像苏联一样分裂,我希望中国和平与发展,我们查加部落更加需要发展。假使藏区独立了,我们附近的部落之间又会重新开战,说不定我们查加部落就会被吞并掉。
文章来源:http://culture.ifeng.com/geography/villiage/200810/1030_4097_853732.shtml

[ 本帖最后由 Truth-home 于 2008-10-31 01:4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31 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LZ不厚道,连地板都没有了~~~~~

生存、安全、发展,是国家和民族最根本的``,是人民最需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31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普及教育任重道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31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普及教育真的很重要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31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政府能加大对经济贫困,环境恶劣地区的帮扶力度,也希望全国人民都能关注象查加村这样的贫困村的现状,希望更多的藏语老师能到查加去教书,查加的孩子们太需要知识和教育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31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雪灾,这些偏远藏族部落不知道受灾情况怎么样
祝藏族同胞平安渡过难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31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后还是心有戚戚,刺勒头人筹措资金建好了寺庙,僧人还想再为高僧建一人一间房,可是学校墙缝漏风,却是贫困的老师更马花了自己1个月的工资,买来了棉布、塑料布钉在天花板和墙上挡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31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ongshanyu 于 2008-10-31 19:14 发表
看完后还是心有戚戚,刺勒头人筹措资金建好了寺庙,僧人还想再为高僧建一人一间房,可是学校墙缝漏风,却是贫困的老师更马花了自己1个月的工资,买来了棉布、塑料布钉在天花板和墙上挡风 ...
可见,在这些僧人眼里,喇嘛比孩子重要,宗教比教育更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4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秦人为此有法:不许私斗。

不过,看到现在还有头人,真让我大吃一惊。生存状态依然很落后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1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存、安全、发展,是国家和民族最根本的,任重道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18 13:56 , Processed in 0.043989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