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82|回复: 22

历史上的今天(11.3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3 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869年11月3日 安庆教案发生
1912年11月3日 沙俄强迫外蒙签订《俄蒙协约》
1918年11月3日 德国基尔水兵起义(图文)
1929年11月3日 朝鲜光州学生运动爆发
1935年11月3日 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
1935年11月3日 中共中央成立西北革命军委员会
1937年11月3日 蒋介石不承认日本提出的停战七项要求
1943年11月3日 中美空军混合大队成立(图文)
1948年11月3日 陈布雷自杀
1957年11月3日 苏联载狗的卫星二号上天(图文)
1957年11月3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英雄朱可夫被撤职(图文)
1964年11月3日 蓝田猿人头盖骨发现
1982年11月3日 茅以升获美国工程学会外国院士称号(图文)
1983年11月3日 英国将把狮身人面像胡须归还埃及
1987年11月3日 现代作家梁实秋病逝(图文)
1987年11月3日 联合国向袁隆平颁发科学奖(图文)
1992年11月3日 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图文)
1995年11月3日 支志明成为港澳地区首位中科院院士
1995年11月3日 美国政府机构部分停摆(图文)
1997年11月3日 京九铁路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1998年11月3日 印尼骚乱调查报告出笼

[ 本帖最后由 网络天子 于 2008-11-3 03:45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1869年11月3日 安庆教案发生

  1869年11月3日,安庆教案发生。在湖南反教揭贴的影响下,1869年10月,安庆府院考试场附近出现约期拆毁教堂的揭帖。11月3日,曾因低价强买民房改建教堂而为安庆民众所痛恨的英国教士密道生、卫养生,公然到府衙要求查办散发揭帖者,群众和文武考生愤起拦阻,并捣毁了英、法教士住所。密道生、卫养生避入府衙呼救,法国教士韩石贞连夜乘船逃走。此即“安庆教案”。事后,清政府在英、法驻华公使的要挟、恫吓之下,以指拨城内官地为教会堂基,赔偿损失4000元、惩办“肇事首犯”、申斥护教不力的安庆各级官员结案。

[ 本帖最后由 网络天子 于 2008-11-3 03:0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1912年11月3日 沙俄强迫外蒙签订《俄蒙协约》


外蒙政教最高领袖哲布尊丹巴
  1912年11月3日,沙俄不顾中国政府不承认外蒙独立的严正声明,强迫外蒙傀儡政府签订《俄蒙协约》,声称“蒙古对中国的过去关系已经终止”,规定俄国政府“扶助蒙古的自治”,在蒙古享有特权。
  《俄蒙协议》规定:俄国扶植蒙古自治,帮助蒙古练兵;不准中国军队进入蒙境,不仅汉人移民;蒙古无论与何国订约都不得违背或变更本约及附约之各条件。附约《通商章程》则给予俄国人在蒙古各地自由居住迁移、经营工商业、免税贸易、租买土地、开设银行、设立邮政、享有领事裁判等权益。
  11月7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概不承认俄国与外蒙叛乱集团所订任何条约。《俄蒙协议》签订的消息一经传出,全国舆论大哗,革命党人一致指责袁世凯北京政府应付无方,坚决主张不予承认。全国各政澡团体也都通电痛斥沙俄侵略行径。各地纷纷成立“救蒙会”、“抵制团”,抵制俄贷,不为俄人服务,并拒用俄币。以那彦图亲王为会长的蒙古王公联合会,也于15日发出反对《俄蒙协议》的《通告》。23日 ,内蒙古6位盟长联衔致电政府,宣布《俄蒙协议》“辱民丧权”,“与全蒙绝无关系”。蒙藏局副总裁贡桑诺尔布郡王举行记者招待会,再次表达各蒙旗反对《俄蒙协议》的呼声。16日,孙中山致电临时参议院,反对《俄蒙协约》。1913年11月5日,袁世凯政府与沙俄签订《中俄声明文件》,追认《俄蒙协约》及其附件,“承认外蒙古的自治权”。

[ 本帖最后由 网络天子 于 2008-11-3 03:0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1918年11月3日德国基尔水兵起义(又称德国11月革命)


起义的海军队伍排成长列,鱼贯进入威廉二世的皇宫

  1918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德国败局已定,但德国统治集团仍想孤注一掷进行抗争。10月25 日,海军司令部下令基尔港的德国远洋舰队出海同英军作战,若失败就“光荣地沉没”。基尔港的8万名水兵拒绝起锚,并把军舰熄了火。水兵的抵制虽然迫使德国海军当局收回命令,但水兵们却遭到迫害,被逮捕了几百人。
  11月3日,水兵走上基尔街头游行示威,抗议海军当局,要求释放被捕者。游行示威随后发展为武装起义,水兵们解除了军官的武装,迅速占领了战略要地,控制了全城。工人也举行武装起义响应,并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至4日晚,基尔及附近郊区均为起义者占领。5日,基尔全城总罢工支持水兵起义。基尔港水兵起义成为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的信号,革命在全国迅速蔓延。到11月8日止,几乎所有的德国大城市中都发生了武装起义,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此次起义是德国十一月革命的起点,同时也导致德国被迫宣布停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年11月3日,基尔港的8万水兵起义,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工兵代表苏维埃,吹响了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号角,11月9日,从前线归来的士兵挥舞着红旗进入柏林,加入革命队伍。

[ 本帖最后由 网络天子 于 2008-11-3 03:3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1929年11月3日朝鲜光州学生运动爆发

  1929年11月3日,朝鲜光州学生为反抗日本殖民压迫开始罢课和示威游行。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实行殖民高压政策。朝鲜学生愤恨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及其奴化教育。日籍学生的骄横和侮辱朝鲜女学生引发光州高等普通学校学生的怒火,痛击胡作非为的日籍学生。1929年11月3日,大批日本警察血腥镇压,学生不畏强暴,顽强反抗。光州的劳动人民和共产主义者直接参加学生的斗争。全国各地学生举行示威和同盟罢课,响应光州学生。从1929年1 1月至1930年4月,卷入斗争的学校达194所,学生约6万余人。全国的工农群众支持学生,釜山等地的工人举行声援罢工,形成大规模反日风潮。光州学生运动沉重打击了日本殖民统治。

[ 本帖最后由 网络天子 于 2008-11-3 03:34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1935年11月3日 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

  1935年11月3日,财政部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其中规定中央、中国、 交通3家银行发行的货币为法币,以图改变以往各家银行皆可呈准许发行货币的混乱局面,统一全面币制。财政部决定设立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收换及保管准备金事宜,国内一切公私收付款项,概以法币为限,禁止白银流通。财政部还规定由中央、中国、交通3家银行无限制购售外汇。
  此次币制改革,是在英国经济顾问李滋·罗斯协助下实行的。改革办法出台前夕,财政部长孔祥熙在上海召集金融界领袖会谈两小时,旋即公布改革方案。当日,上海市面投机活跃,物价狂涨。上海钱业公会特召集紧急执委会议论补救办法,决定所有现金银缴存中央银行,并发行纸币。

[ 本帖最后由 网络天子 于 2008-11-3 03:1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1935年11月3日 中共中央成立西北革命军委员会

  193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 。任命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王稼祥、聂洪钧、林彪、徐海东、程子华、郭洪涛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同时决定恢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番号,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原红一、三军团合编为第一军团,任命林彪为军团长,聂荣臻为政治委员,叶剑英为参谋长,王稼祥为政治部主任。
  十五军团编入一方面军序列,任命徐海东为军团长,程子华为政治委员,周士第为参谋长,郭述申为政治部主任。
  11月8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第二号命令,任命周恩来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办事处主任,聂洪钧为副主任。

[ 本帖最后由 网络天子 于 2008-11-3 03:1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1937年11月3日 蒋介石不承认日本提出的停战七项要求

  1937年11月3日,日本外相广田向德驻日大使狄克逊提交关于中日和平的七项条件:(1)内蒙 自治。(2)在华北建立非军事区,成立新的亲日政权。(3)扩大上海非军事区。(4)停止抗日。(5)共同反共。(6)减低日货关税。(7)尊重在华外侨权利。5日,由德驻华大使陶德曼向蒋介石传达上述7条。蒋表示:他不承认日本的要求。
  陶德曼发给德国外交部的密电中说:遵照训令,我今日将日本的七项和平条件通知了蒋介石,他说假如日本不愿意恢复战前状态,他不能接受日本的任何要求。蒋还说:假如他同意那些要求,中国政府是会被舆论的浪潮冲倒的,中国会发生革命。假如中国政府倾倒了,唯一的结果就是共产党将会在中国占优势。这就意味着,日本不可能与中国议和,共产党是从来不投降的。蒋委员要求我对于今天采取的步骤严守秘密。

[ 本帖最后由 网络天子 于 2008-11-3 03:1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1943年11月3日中美空军混合大队成立


并肩战斗的中美混合大队的飞行员们

  1943年11月3日,中美空军混合大队正式宣告成立,并进驻桂林基地,开始作战。这支混合大队是6月由中美双方各选派人数对等的3个飞行大队组成。由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司令兼蒋介石空军参谋长陈纳德任队长,徐焕升任副队长。1943年3月10日,美国陆军航空队将驻华特谴队编为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陈纳德晋升少将司令。陈纳德上任后,强烈要求罗斯福总统加强驻华空军力量,夺回中国战场的制空权,并伺机攻击日本本土。他在作战计划和指挥权等问题上与美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发生冲突。蒋介石对史迪威也多有不满,因此陈纳德得到蒋的支持。为使陈纳德脱离史迪威的指挥,蒋介石于7月12日致电罗斯福,要求将陈纳德提升为中国战区空军参谋长。罗斯福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同意让陈纳德担任中国空军(而不是中国战区)参谋长。
  10月,中国空军第一、第三、第五大队与美国空军正式编组混合大队。该队正式成立后,与中国空军和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协同作战,集中袭击汉口、越南、广州、香港、台湾、新德、岳阳等地日军空军基地,轰炸扫射平汉、粤汉、津浦、陇海、同浦沿线的日军车辆及停泊在长江与沿海的船只,破坏日军运输线,并逐步取得华南、华中地区的制空权。1943年11月25日,陈纳德指挥美空军机队远征日军在台湾的机场,击落日战斗机15架,并把机场上的42架日机全部摧毁。

[ 本帖最后由 网络天子 于 2008-11-3 03:3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1948年11月3日 陈布雷自杀

  1948年11月3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服过量安眠药自杀身亡,年58岁。
  陈布雷是浙江慈溪人,1927年由蒋介石介绍加入国民党,从此长期随蒋左右,深得蒋的赏识信任。又历任浙江省教育厅长、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国民政府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陈布雷在留下的遗书和致蒋介石的信中称:“今春以来,目睹耳闻,饱受刺激”,致使“衰老被惫,思想柘涩钝滞”,他表示自尽之举实出于心理狂忧之万不得已。

[ 本帖最后由 网络天子 于 2008-11-3 03:1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 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1957年11月3日苏联载狗的卫星二号上天


太空中的第一只动物刚做了6天英雄,便死于被抛弃的绝境中

  当苏联卫星传来的嘟嘟声已令美国人心烦意乱之际,载着一个名叫莱卡的狗的卫星二号于1957年11月3日又上了天。这是一个苏联人搞的令人意想不到的绝招。小狗身上绑接的一些仪器装置可以提供动物在外层空间能否生存的情报。
  卫星二号重1120.29磅,是卫星一号的6倍,还装有比卫星一号更先进的测量宇宙射线、温度、压力等的仪器。
  作为太空中的第一个生物的莱卡,卫星的加速度和失重虽然没有对它产生任何不良影响,但是,它仍然于6天后死亡了,死于不可返回式的苏联人造卫星内的氧气耗尽之时。
  无论如何,这已足以让整个美国舆论大哗。一只狗在卫星二号上的出现,清楚地表明苏联人最终是要把一个人送到月球上去的。大多数美国人一直决心在荒凉的月球上击败苏联,他们已对美国在空间竞赛中的落后不能容忍了。《匹兹堡新闻报》有一条大字标题,恳求道:“艾克,发射卫星吧。”
  果然,1个月后的12月6日,美国发射了他们的第一颗卫星,但却悲剧性地在发射时就爆炸了。
  在人们的注视下,麻烦不断的美国海军先驱者导弹的第二节被安放在第一节上,先驱者导弹被架设在卡拉维拉尔导弹发射台上。12月6日,美国用这种火箭发射第一颗卫星。载有卫星的先驱者火箭起飞两秒后爆炸。幸好人造卫星没有损坏,并继续发出信号,美国舆论认为这次的失败是“不幸的耻辱”。接着在同月 16日,美国立刻发射了洲际导弹阿特拉斯号(此前苏联在8月26日已宣布洲际导弹试验成功,并宣称在尖端军事科技方面超越美国,而美国在6月2日发射的洲际导弹则以失败告终),多少挽回了一点面子。

[ 本帖最后由 网络天子 于 2008-11-3 03:3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1957年11月3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英雄朱可夫被撤职


朱可夫

  朱可夫,苏联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最重要的军事指挥官。他组织了列宁格勒保卫战,指挥了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和同年12月对德军的大反攻。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后,新的政治领导人希望得到军队的支持,任命朱可夫为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朱可夫接替布尔加宁继任国防部长。此后朱可夫实施一系列提高军队素质的计划。由于这种努力减弱党的政治顾问的作用,从而减弱党对军队的控制,他的政策使他与赫鲁晓夫发生冲突。
  1957年11月2日,赫鲁晓夫和莫斯科军区的高级司令员们举行了一次会议,可能是讨论朱可夫的命运。赫鲁晓夫,惧怕这位国防部长的力量和声望,起初打算把他提升到其他岗位,例如副总理,这个职位可以剥夺他对军队的控制,而又避免公开摊牌。
  这天朱可夫由机场直接去参加主席团的会议。他拒绝了会议上提出的对他的“提升”,于是开始摊牌了。辩论的时间很长,以致赫鲁晓夫和其他已接受伊朗大使馆招待会邀请的人不得不两次推迟他们的到会时间。
  朱可夫返抵莫斯科六小时以后,塔斯社发表了一项会议公报,不到一小时以后莫斯科电台广播了这个消息,作为晚间新闻节目的第十五项。这项简短的通告11月3日早上刊登于《真理报》背页的一个个明显的角落,但却成为全世界各地新闻报纸的大标题新闻: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任命苏联元帅罗吉昂·雅各武莱维奇·马林诺夫斯基为苏联国防部长。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免去苏联元帅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的苏联国防部长的职务。”
  通告发表后的一星期内,西方观察家们试图分析这种调动。有些人认为朱可夫将被提升,另一些人预料他会被清算,还有些人则从这次调动中看出朱可夫元帅企图推翻现政权。莫斯科当局保持沉默,有效的新闻封锁使世界报刊一无所获。
  现在事情似乎已经清楚了,即:在封锁新闻的那一个星期内,朱可夫和赫鲁晓夫关起门来在中央委员会内展开了权力之争。苏联军事报纸现在处于新任同防部长马林诺夫斯基的控制之下,报上刊登的文章表示克里姆林宫内部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军队和党之间的斗争。《红星报》告诉读者:“一个高级军人”如何被他自己成功的军事经历迷住了心窍,以致犯了“严重错误,为此他受到了党的严厉制裁”。海军杂志《苏维埃舰队》对于“大模大样的军事领袖们”作出了类似的抨击,它宣称:“对于贬低政治机关在军队生活中作用的企图必须加以坚决谴责。”这个杂志多少有些尖锐地声明,“不论一个共产党员的级别多高,如果玩忽职守,不仅可以,而且必须在党的会议上对他加以批评。”
  对朱可夫的主要攻击,是他企图削弱党的工作者在军队中的作用,以及他公开坚持要为被斯大林清洗的红军领袖们恢复名誉。在苏联历史悲剧性的这一章中朱可夫并不感到自己有什么责任,但是党的其他高级人员,包括赫鲁晓夫在内,却显然感到自己有责任。而且,朱可夫可能掌握了与清洗中的反党集团有关的秘密文件。赫鲁晓夫害怕这些文件也可能损害他,苏联的公民们可能要间他们自己:“当斯大林清洗党的干部时,赫鲁晓夫在干什么? ”

  
朱可夫与斯大林                                                                                                                          朱可夫

[ 本帖最后由 网络天子 于 2008-11-3 03:1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1964年11月3日蓝田猿人头盖骨发现

  1964年11月初,我国科学工作者在陕西省蓝田县的公王岭,发现一个猿人头盖骨。这是我国现有的唯一的猿人头盖骨。
  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猿人头盖骨,已在解放前下落不明。猿人头盖骨是研究人类起源的极为珍贵的资料。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只有我国的周口店、印度尼西亚爪哇和阿尔及利亚突尼芬发现过猿人头盖骨。1965年5月31日我国科学界在北京举行蓝田猿人报告会,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报告中说,蓝田猿人头盖骨的发现,是我国科学家对研究人类起源的又一重大贡献。科学家们认为,蓝田猿人比北京猿人还要早,距离现在已有五六十万年。

[ 本帖最后由 网络天子 于 2008-11-3 03:2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1982年11月3日茅以升获美国工程学会外国院士称号

桥梁专家茅以升

  1982年11月3日,中国著名桥梁专家、中国科协副主席茅以升,在美国“全国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年会上被授予该学会外国院士称号。
  美国“全国工程学会”建立于1964年,是美国工程学方面最高级的学术机构,拥有1099名国内院士和97名外国院士。
  86岁的茅以升教授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该学会外国院士称号的科学家。他于10月27日抵达美国,来出席该学会授予他这个称号的仪式。

[ 本帖最后由 网络天子 于 2008-11-3 03:2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1983年11月3日英国将把狮身人面像胡须归还埃及

  镇守在开罗吉萨区三大金字塔前的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的下额胡须终于么从英国归还给埃及。
  斯芬克斯的胡须原来长达5米。1817年,一个殖民主义者将它的胡子掠取献给英国,表示对大英帝国的“忠诚”,从此便一直“存放”在大英博物馆。这段胡子长75厘米,直径约40厘米,重达400至500公斤。
  埃及政府多次向英国政府提出归还这一珍贵文物,但英国一些死抱着殖民主义不放的人却执意拒绝。据说他们担心,“这个先例一旦打开,以后的事就难办了。”1982年,埃及文化部长访问英国时曾再次正式提出要求归还斯芬克斯的胡须。英国政府决定在这年年底之前将斯芬克斯的胡子归还埃及。

[ 本帖最后由 网络天子 于 2008-11-3 03:2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1987年11月3日现代作家梁实秋病逝

现代作家、翻译家梁实秋

  1987年11月3日,现代作家、翻译家梁实秋病逝。
  梁实秋,原名治华。1902年1月17日生。浙江余杭人。现代作家、翻译家。1915年考入清华大学。1919年与闻一多等成立清华文学社。1923年赴美国留学。1926年回国。曾在暨南大学等校任教,同时兼任上海《时事新报》副刊《青光》的编辑。新月社的主要成员。1931年执教青岛大学。193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 948年移居香港。次年到台湾,任台湾大学教授、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国立编译馆馆长等职。1987年11月3日在台北病逝。著有《骂人的艺术》、《文学的纪律》、《浪漫的与古典的》、《偏见集》、《文学批评论》等,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37卷,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 本帖最后由 网络天子 于 2008-11-3 03:2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1987年11月3日联合国向袁隆平颁发科学奖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911年11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向中国专家袁隆平颁发了1987年科学奖,以表彰他在培育高产杂交水稻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果。
  当年年57岁的袁隆平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他长期从事杂交水稻培育工作,他领导的科研小组培育出一系列强优势的杂交水稻组合,并在农业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品种在美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试种均取得良好的结果。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在颁奖仪式上发表讲话时指出,袁隆平的科研成果是继70年代初国际上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 本帖最后由 网络天子 于 2008-11-3 03:2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92年11月3日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

  1992年11月3日,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揭晓,民主党候选人威廉-杰弗逊-克林顿以压倒多数获胜。这样,他将作为第四十二任美国总统入主白宫。
  克林顿1946年8月19日出生于美国南方阿肯色州的霍普镇。他从小家境清贫,出生前4个月,父亲因车祸去世,幼时一度靠经营小店的祖父母抚养。
  克林顿就读中小学时就学习勤奋,成绩优异。他于1968年毕业于乔治城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并得到罗兹奖学金赴英国牛津大学进修2年。回国后,他又考入耶鲁大学并于1973年获法学学士学位。此后,他在阿肯色大学法学院任教并开业当律师。
  1978年,32岁的克林顿当选为阿肯色州州长,成为当时美国最年轻的州长。1980年,他竞选州长连任失败,但在1982年他重新当选阿肯色州州长,连任至今。克林顿目前还是美国外交委员会和国际三边委员会成员。1991年10月3日,克林顿正式宣布竞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
  在竞选中,他提出“振兴美国”的口号。在国内政策上,主张对富人增税,对中产阶级减税,对企业投资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增加教育投资;推行保守的联邦政府开支政策等。在对外和防务政策上,他主张大幅裁减军队和军费开支,要求西方盟国承担更多的防务义务,同时强调美应在世界上担负起领导职责,反对孤立主义。
  克林顿的妻子希拉里是他在耶鲁大学的同窗,家境富有。在这次竞选中,她是他有力的助手。他们育有一女。

[ 本帖最后由 网络天子 于 2008-11-3 03:2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95年11月3日支志明成为港澳地区首位中科院院士

  1995年ll月3日,在中国科学院宣布的新一批院士中,香港大学化学系教授支志明,成为港澳地区首位当选者。而他37岁的年龄,在579位中科院院士中也是最年轻的。
  1982年在香港大学获博士学位后,支志明便长期从事无机化学基础研究。在无机光化学、氧化反应及催化机理、生物无机化学等领域做出了系统性、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中国科学院去年颁发给他“国家自然科学奖”。
  37岁的支志明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在香港读完小学、中学、大学。支志明现在专注的研究范畴是光化学、不对称合成材料科学。不对称合成材料科学的研究,对改善药品生产技术、降低成本十分重要,并且有助于一些新药的合成。这类化学研究在国际上颇受关注,竞争激烈。
  支教授带领一些博士生和硕士生从事的研究,成绩喜人。他的学术成就在国际上已受到关注和肯定。1994年,他应邀参加了在东京举办的第30届无机配位化学研讨会,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东京大学等著名教授同台发表了学术报告,受到好评。支志明还担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的咨询委员、北京理工大学顾问教授。
  面对“九七”后香港即将回到祖国怀抱,支志明选择留在香港为祖国服务。为了认识和了解内地的社会情况、风土人情和思想观念,两年前他就开始与内地学术界接触,加深了解、互相学习。
  这次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支志明感到高兴,认为这是对青年科学研究者最大的鼓励。

[ 本帖最后由 网络天子 于 2008-11-3 03:2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7 15:42 , Processed in 0.060217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