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61|回复: 1

[重建家园] 震后千日回顾 四川奋进在“两个加快”大道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3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从2008年5月12日到11月12日,抗震救灾斗争走过半年历程。百日攻坚告捷,灾后恢复重建千日奋战成功地迈出第一步。以奋力推进“两个加快”为标志,四川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

  这是困难与艰险超过预期、取得的成绩同样超过预期的半年。

  成功救出这么多人,上千万群众得到妥善安置,没有发生饥荒,没有出现流民,没有爆发疫情,没有引起社会动荡——血汗铸就的百日攻坚,在当代四川史上、在世界抗震救灾史上留下刷新历史的一页。

  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城乡,科学重建。8800万人民自力更生、筚路蓝缕,国家各部委鼎力支持,18个对口支援省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倾情相助……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灾后恢复重建千日奋战起步不凡。

  半年前,当特大地震摧毁无数家庭、撕裂蜀中河山、撼动整个世界,人们不是没有忧思:刚刚踏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新征程的四川,前行的步伐会不会放缓?这个本来就欠发达的西部大省,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会不会再次拉大?

  半年后,忧思被欣慰所取代:

  大项目开工——在成都,每天近10亿元投资项目签约落户,全省年底前开工的投资项目可达4300亿元。

  大招商提速——省领导率队分赴18个对口援建省市招商引资,带回一份又一份大单;刚刚落幕的第九届西博会更为四川签下2600亿元巨额投资。

  大环境改善——随着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由1122项精简为486项,四川成为国内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

  签约、启动、建成、投产……如此短的时间内,如此密集的资本流入,如此强劲的产业推力,如此良好的合作氛围,如此强盛的发展心气!

  四川还是那个四川,而且它更加坚强、更加自信、更加理性、更加务实、更加有为。

  3个月前,以基本完成无房户过渡安置任务为标志,开启灾后恢复重建千日奋战。8月13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刘奇葆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专题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宣告: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3个月来,以奋力推进“两个加快”为标志,四川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

  (二)“两个加快”是四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任务,是在发展新阶段和抗震救灾特殊时期科学发展观的四川实践。开局良好、推进有力的“两个加快”,将四川推上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

  这是半年间具有象征意义的两个日子:5月28日,四川灾后重建首个重大项目签约——铁道部与成都市将共同建设成都至都江堰快速客运铁路;11月4日,成都至都江堰快速客运铁路开工。如此重大的项目,从签约到动工,仅仅5个多月。

  成都市是重灾区。地震发生后,成都市自我加压,将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由年初预期26%调高到30%左右,使成都工业经济大灾之后“跳起来摸高”。

  这是“两个加快”中“四川速度”的写照。

  四川不能不快。对特大地震发生后处于极为特殊而关键时期的四川而言,能否加快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是对执政党在四川的各级组织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

  从自身省情看,四川不能不快。一个欠发达的西部大省,本来就肩负重大而又紧迫的急起直追的历史任务;特大地震重创,更使四川面临“多条战线作战、多种矛盾叠加、多重困难聚集”的严峻形势,灾后重建任务艰巨。破解多种矛盾、克服多重困难、在多条战线战而胜之,都离不开自身雄厚的实力,而加快发展是迅速增强自身实力的唯一途径,是四川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四川夺取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

  从宏观环境看,四川不能不快。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对四川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压力不可低估。在此背景下,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定位于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是应对宏观挑战、抓住宏观机遇的必然选择。

  加快发展的全民共识被决策层上升到理性和原则的层面:受灾,不是放慢速度的理由,而是加快发展的要求。恢复重建的过程,既是一个原地起立的过程,更是一个发展起跳的过程。把努力于快、服从于好作为谋划四川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从形势变化中把握机遇、抓住机遇、转化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变重建为机遇、变坏事为好事,不断提升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

  省委审时度势,统筹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两个加快”符合中央精神和四川实际,是奋斗在当代四川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展新阶段和抗震救灾特殊时期,适应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顺应8800万各族人民新期待的战略选择和行动纲领。

  “两个加快”是宣言也是动员令。在“两个加快”的号角声中,思进实干、奋力爬坡的激越场景遍布四川大地。

  (三)奋力推进“两个加快”,要坚定必胜信心。有信心就有志在必得的壮志,就有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和智慧,就能始终牢牢掌握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全局的主动权。

  特大地震给四川带来的困难和压力特殊而又巨大。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正在加剧,将给四川带来的风险和压力不可低估。四川能不能从内外夹击中杀出一条血路,把“两个加快”胜利地推向前进?

  要回答这一问题,先得回答另一个问题:我们有没有志在必得的信心和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和智慧?

  回答是肯定的,也是坚定的。

  未来不是复制的历史,但历史足以昭示未来。想想抢通都汶路这一虎口拔牙的壮举吧!崩塌、滑坡、堰塞湖、泥石流……几乎所有类型的震后次生地质灾害都集中于此。然而,为什么被认为“三年才能修通”的这一交通咽喉,仅仅100多天即抢通,创造世界公路史上一大奇迹!

  无论艰苦卓绝的百日攻坚,还是负重自强的千日奋战,这样的奇迹数不胜数,汇聚成人类抗灾救灾史上的奇迹。

  奇迹,就是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成就一件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必不可少的一个主观因素,就是必胜信心。

  必胜信心是主观精神建立在客观基础之上的结果。它来自科学发展观这一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指引;它来自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力度空前的政策支持;它来自省委、省政府运筹帷幄,作出符合中央精神和四川实际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它来自灾区和全省人民自力更生、奋发进取的实践;它来自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良好的基本态势;它来自30年来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造就的抗击风险、应对挑战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它来自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巨大支持与援助,仅18个对口支援省市,3年间就将为受援县(市、区)带来不低于700亿元的投入;它来自高达1.7万亿元的恢复重建投入需求给四川造就的资金“洼地效应”……

  以必胜信心奋力推进“两个加快”,在“两个加快”的实践中不断坚定必胜信心,信心本身就成为我们的一大收获——一笔充实自身、提升自身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奋力推进“两个加快”,要有新思路新举措。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为先导,始终用创新思维指导创造性实践,以创造性实践丰富和发展创新思维,推进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两大特征,一是大机遇、大变革、大发展;二是改革发展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系统性明显增强,风险性凸现。

  四川不仅具有上述两大特征,而且,由于发展相对滞后的基本省情、由于特大地震使四川面临前所未有的特殊形势,两大特征表现得更为明显也更为突出,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

  奋力推进“两个加快”的过程,说到底,就是通过不断化解新矛盾、解决新问题,推进四川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化解新矛盾、解决新问题需要新办法;新办法来自新思路;新思路来自新一轮思想大解放!

  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的思想大解放解决的是“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课题,那么,新一轮思想大解放要解决的重大历史课题就是 “怎样实现科学发展”。

  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新”在哪里?

  新在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密切联系实际,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解决问题、推进发展;新在更加具有全局性和系统性,不仅精准把握具体问题,而且要在把握其内在联系上下功夫,在关键环节、在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上创新思维;新在更加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不仅掌握事物过去和现在的发展规律,而且要从战略的高度,以战略眼光、战略思维预见和掌握它的未来发展趋势、发展规律。

  正是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催生“两个加快”的思路和实践——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学发展观在四川的实践。

  围绕“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主题,省委书记刘奇葆将更新观念的共识,精辟地归纳为“六看六突破”:跳出盆地看四川,深化省情认识要有新突破;立足西部看优势,转变发展方式要有新突破;对照东部看活力,推动全民创业要有新突破;国际国内看开放,加强区域合作要有新突破;比肩前沿看改革,体制机制创新要有新突破;着眼跨越看状态,改进干部作风要有新突破。

  奋力推进“两个加快”,“六突破”锁定突破口。欲竟突破全功,舍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别无他途。

    (五)奋力推进“两个加快”,要着力解决动力和保障问题。发展的差距说到底是体制差距。以改革开放新突破为抓手,铸造体制优势,为“两个加快”提供不竭动力和体制保障。

    7月1日,四川省行政效能投诉中心挂牌。9月1日,省政府宣布: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由1122项精简为486项。10月27日至31日,第九届西博会在成都成功举行。

  三大事件,使世人看见改革的四川、开放的四川。

  内审省情、放眼四海、比肩前沿,“两个加快”的动力和保障来自何处?答案只有一个:来自改革开放新突破。

  改革开放起步之年,四川扣除重庆后的经济总量与广东大体相当。2007年,四川成为西部首个GDP破万亿元的省份,广东GDP则在全国率先迈过3万亿元大关。纵比,30年来四川创造了快速发展的历史纪录;横比,30年间两省差距从零扩大到1:3。

  产业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成就广东优势,造就产业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的则是体制优势——最具竞争力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优势。

  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差距是体制差距即市场化程度高低的直观反映。无论所有制结构、政府职能、市场体系,还是体制活力和经济外向度——在这些影响一个地方市场化程度的方方面面,四川都与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

  30年来,正是一轮又一轮改革开放新突破,使发达地区抓住一轮又一轮机遇,实现一轮又一轮超常规发展。

  谋求改革开放新突破,是奋力推进 “两个加快”题中应有之义。

  新突破,“新”在时代条件和时代使命。我们是在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导方针的发展新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的格局中,推进改革开放新突破,为“两个加快”提供体制动力和根本保障。

  新突破,“新”在开放也是改革。面临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浪潮,奋力推进“两个加快”,要着力解决四川开放程度低、国际化水平低的突出问题。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从根本上讲,考验的是政府管理规则和治理能力。只有使政府管理的内容、方式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为省内外、国内外市场主体创造公开、统一、平等竞争的环境,才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推进开放合作。

   (六)奋力推进“两个加快”,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在“两个加快”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凝聚人民群众推进“两个加快”的热情、智慧和力量。

    5天前,四川进入戊子年冬季。对灾区广大干部群众来说,他们提前感受到了的戊子之冬的暖意——早在秋风尚未扫尽落叶之时,“暖冬行动”便已启动。在通往灾区的道路上,一列列满载御寒衣被、大米、食用油等越冬物资的车队,成为一道温暖人心的风景线。

  “确保群众安全过冬。”“救灾就是救民。”省委、省政府未雨绸缪,保过冬住房、保御寒衣被、保冬春口粮、保卫生防疫的决策部署,化为一项项具体措施,在冬季到来之前紧张有序地落实到位。“确保群众安全过冬”计划,细化到特别保证“高寒山区群众吃得饱、穿得暖、不受冻”,“两孤一残”人员、五保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众则得到特殊的关爱。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不仅体现在确保灾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还体现在整个灾后恢复重建。恢复重建中,“重大社会事业和民生项目”被纳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强化责任”的优先项目之列。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不仅体现在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还体现在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早在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这一战略定位确立之时,涵盖民生方方面面的“八项民生工程”便瓜熟蒂落。在推进“八项民生工程”的同时,“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彝区“三房改造行动计划”次第展开。

  “两个加快”是四川各族人民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的共同事业,是以四川各族人民为主体的创造性事业。奋力推进“两个加快”的过程,就是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依靠群众的过程;就是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发挥出来的过程。

  “两个加快”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奋力推进“两个加快”的过程,就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的过程;就是人民群众从“两个加快”中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的过程。衡量“两个加快”成效最重要也是最终的尺度是什么?就是看是否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到实处。

  “两个加快”扎实推进的实践,给予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只有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两个加快”的成果不断惠及人民,“两个加快”才有最广泛的民心、民意、民智、民力基础,才能一路攻关夺隘、无往不胜。

   (七)奋力推进“两个加快”,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客观条件基本具备的情况下,能否不断把“两个加快”推向前进,直接地也是决定性地取决于是否具有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

  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受灾群众张贴在自建住房上的两幅标语,是对四川在抗震救灾中自强、自立、自救,坚定、坚强、坚韧的风貌的生动诠释,展现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精神状态是指人的信念、意识、思维活动表现出来的形态,是一种境界、一种品格。完成一项工作、成就一项事业,在把握客观规律、具备客观条件的情况下,属于主观范畴的精神状态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对这样的情景并不鲜见:无论一个人、一个群体,还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在同样的起点、以相似的条件、于同一个时段、向同一个目标进发,其结果往往别如霄壤。这就是精神状态的差异所致。

  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再美的蓝图也形同白纸、再充分的客观条件也会消磨一空、再好的机遇也会失之交臂。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不断激发自身智慧和潜能,产生巨大的内生动力,成为攻坚破难、成就事业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才能敏锐地抓住机遇、高效率地用好用足机遇。

  奋力推进“两个加快”,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要求我们始终保持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在开拓中进取、在创新中发展;要求我们始终保持勇于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对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项工作,都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要求、高质量落实;要求我们始终保持执着追求、勤勉敬业的精神状态,坚持事业为上、责任为重,把心思凝聚到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奋力推进“两个加快”,是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我们的无上光荣。走过“两个加快”新征程、书写“两个加快”新篇章,当灾后美好新家园和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在这48万平方公里辽阔大地上成为壮丽的现实,同时展现于世人、存留于历史的,不仅有我们挥汗如雨的身姿,还有我们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


http://sichuan.scol.com.cn/dwzw/20081112/2008111272257.htm
发表于 2008-11-13 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大家去四川旅游消费~
帮帮那些人们~希望四川的人都能好起来,
还有我们祖国,不管怎样都是我们的祖国,希望以后我们的国家一切都能顺顺利利的~
天佑中华~~o3O1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27 03:49 , Processed in 0.04064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