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29|回复: 10

李小龙的武道与禅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8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道释义

 --李小龙


  欲在拳道中有所精进,必须不为胜负所役使,忘却赞誉和痛苦。纵使皮开肉绽,亦要制敌于败北之地。一旦确定了方向,即不再回头反顾,对生死置之度外。顾虑自己生命的安全,即是纵容敌人,最后必定伤害自己。
  为了获得心灵上的宁谧,勿使永恒的生命失去生机,换言之,不得落入拳套型式的桎梏中。截拳道是无形的,也可以是任何形式,它蕴涵其它门派的精技,撷用一切技法,但不受特定手段的串缚。武术家不能注重各种华而不实的枝节、花叶等细节,而应致力于追求武术的根本,唯有探寻根本,才是悟得武学奥秘之道。
  猫一样的敏捷,豹一样的勇悍
  真正的高手均擅于出奇不意制敌于机先,随心所欲地欺惑对方,迫使对方手忙脚乱,露出破绽,以利攻击。就截拳道而言,情形亦同,攻击时,可以宛如猛兽一般地大胆行动,如狐狸一样地聪明、猫一样地敏捷,豹一样的地勇悍,眼镜蛇一样地强力,猛鼠一样地抵抗。
  归一
  在我学拳之前,一拳对我来说只是一拳,一脚亦只是一脚;在我学艺之后,一拳不再是一拳,一脚也不再是一脚;至今深悟后,一拳不过是一拳,一脚也不过是一脚罢了。
  本能
  能锻炼到掌握自然而然本能出拳踢脚的能力,各种动作必已是瞬间即发,无任何迟滞,脑海亦可在瞬间千变万化,洞悉外在形势而无所惧,欲达到此种境界,惟心诚与毅力,确切艰苦的锻炼可至。
  心悟
  毋需关怀何者是柔,何者是刚,踢击与拳打、擒摔与手打脚踢、长距离与贴身搏击之好坏,因世上并无确切的何者比何者强。惟一需防范的是,切勿使部分琐碎的,剥夺了真朴的整体性。部分门派喜好直线,亦有部分门派喜好曲线,偏执单面搏击的门派,只会受到束缚,截拳道只追求精神和肉体完全自由的修炼,其方法只求心悟。截拳道的战斗艺术亦同于此,艺术绝非单纯的装饰品。
  自由无羁的心境
  武术的至高境界必是趋向简捷,以不变应万变。而境界不高的亦惟有流于花拳绣腿罢了。不妨以自己所学的门派(无论是西洋拳、武术、空手道、角力、柔道)来观察街头的打斗,也惟有不为门派所限时方可清楚地观察入微。如此不带任何偏见地观察,才能窥得事物的整体性。武术的锻炼务须自由无羁的心境,知心何以空,何以静;以空灵之心,无形、无法来面对敌人。
  简捷直接的技巧
  欲了解搏击,必以极简捷直接之方式为之。截拳道之技巧简单说就是如何使动作简捷直接。如何表现真正的自我;它是存在而真实的,能自由无拘不为外在的依恋、偏颇所限。截拳道并不虚张声势,它并不迂回地走着,而系一直线朝向目的。简捷的一直线是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
  自由的内心
  一无自我意识时,艺至其最高之境界,一个人一旦能超乎其所做事物成败之关切,则必可发现“自由”为何。欲能由武术中有所启发,意味着能破除“真知”与“真命”之障碍。倘内心无任何固守僵结,则外在的事物自会开敞出现。移动一似流水般。静止时犹如镜子,反应时却恰似回声般。
  四肢的双重目的
  1.摧毁面对于你的敌人--消除自由、正义与人性的障碍。
  2.摧毁任何纷扰你心灵之物,毋需伤害人,但能克服自己的贪婪、愤怒与愚昧。截拳道系朝向自我发展的武艺。
  截拳道的要义
  1.在攻击时严谨的结构。
  2.能变化运用手法与脚法。
  3.在攻击或反击时善用韵律的不规则变换来诱敌。
  4.重量训练与科学化的辅助训练再加上完全的适应练习。
  5.截拳道在攻击与反击时的直接动作。由任何之位置皆可发招。
  6.身体的闪躲与步法的轻盈。
  7.自然机变的攻击战术运用。
  8.近战的能力--(a)闪躲攻击;(b)摔法;(c)擒拿法;(d)锁法
  9.完全的对打练习;与对移动目标的实际接触训练。
  10.不断强化自己的攻击武器、如手、脚、头、肘、膝等等。
  11.表达自我独立的个性;灵活变化不为传统所困。
  12.在结构上是整体而非结构局部的。
  13.由身体运动中,训练连续的自我表达能力。
  14.放松与有劲的出拳化为一体,保持心灵的警觉。
  15.动作的流动性(无论是直线或曲线的动作--向上、向下、转左、侧右,侧移步、下闪晃身等等均然)。
  如常
  一旦受过良好的训练的学生在各方面均应能生动与有活力。然在实际搏击中,他的心灵尤需冷静,不为外界所纷扰,也须能以不变应万变。一旦前进,他的步子需轻盈而平稳。他的双眼必能不滞停,而注视敌人之每一举每一动,他的行为表现仍与平时一般,而无任何意外产生之可能。

  
  武道三先:先先之先、先后先
  对方怀有攻击意志而两相对立时,在间发机微之间察知对方出手的动作而加以制服,这就是“先先之先”。这是武道心法的最高表现,非有极高的修行才行。举凡制服对方靠对方外形的表现再来采取行动则为时太迟,要有未发先制的心理准备才好。
  对方怀有攻击意志,尚未发动攻击之前,我先采取攻击行动的叫做“先”,也就是“先发制人”。
  察知对方的心理动向,不先发制人,而从对方的攻击行动的片断中认定真正的动向从而采取应有的对策,称为“后先”。也就是乘对方攻击到达自己之前的一瞬间将它避开,并利用对方动作的破绽和身体的弱点加以制服的意思。
  心之所置(选自《不动智神妙录》)
  或问,心应置于何处?心置敌身,则为敌身所制;心置敌刀,则为敌刀所制;心思杀敌则为杀敌之念所制;心置已刀,则为已刀所制;心置敌手,即为敌手之势所制。
  然心应置何处?答曰:心不置于任何一处,唯只使心遍及一身。如此,则用手之时,可以致手之用;用足之时,可以达足之功,用目之时,可以尽目之能也。故心置一身,则一身之用也,可以不至偏废也。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动智神妙录》)
  兵法中不可心住于敌,亦不可心住于已,一切事,其要乃在舍心忘虑。心不止于持刀之手,尽忘手中之刀而与敌相搏,则可心不止于敌而将其杀之。若悟此,人空、我空、手空、刀空,则心可不为空所制矣。
  回到初学之心(《不动智神妙录》)
  由初学的心境,逐渐修行,以达最高的境界,然后再回到初学的心境。
  初学武术的人,连架式都不太清楚,因此,不会刻意在自己的动作里用心,对于别人的进攻,只能应付,而无法和对方作战。然而学会了技术,使用技术的方法、架式、那么,心思便分散在这些技术中,受到许多牵制。
  但是经长年累月的不断练习,那么,所学的技术、架式都会在无意中发挥出来,自然而然地懂得运用技巧,这就是回到初学的心境,能够自由自在的运用。
  “悬”与“待”(《柳生兵法家传书》)
  一开始便全力攻击以取胜的叫“悬”。若等待对方先采取动作,自己再予攻击,便叫“待”。
  就心与体的关系而言,让心保持“待”的状态,而体则积极地保持“悬”的状态,似乎较为理想。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心保持“悬”的状态,体则伺机而动,让对方先采取动作,自己再趁虚而入。无论悬和待,都不能特别偏重于内心或外界,悬待、内外、动静都必须相反才行。
  例如浮在水面上的鸟,外表似乎悠闲,冷静,其实,在水面下,双脚却在不停地动着。所以,要使内心和外表的动作自然的配合,须靠不断的修炼,这种自由自在的动作,可说是武道的最高修行。
  以威合敌,以势胜敌(《一刀斋先生剑法书》)
  处于任何状况下,不动其心,谓之威。
  堂堂正正的防备,不为对手之行动所左右谓之威。
  不动身而能压制敌手谓之威。如动身来压制敌手,谓之势。威是静态,其内藏有数千的变化;势是动态,处理数万之变化。
  威和势是本质相同的两件事。
  眼神(《五轮书》)
  视力的分配,范围必须宽大广阔。察看事物的眼神分为观与见二种。观者,是观察事物的真相,为首要的重点。见者,只是看见表面现象,为次要的重点。
  在远距离就能判断出正确的状况,在近距离可以正确把握住现象本质,就是武道的极意。而眼神的终极目标是使眼遍布全身,达到古代所称的“心眼”境地,从而能以“心眼”察知对方的心意。
    见性(猫之妙术)
  做事要反求诸已,求得自己的本心。师父所能传授的,不过是通达事理的形象罢了!若想再求得其中奥妙,一定要靠自己努力,经过自己的体会,然后在内心发挥作用,才是真正的见性和领悟啊!
  三知:知有、知无、知空(《五轮书》)
  “知有”就是熟悉有关的技法和知识;“知无”就是掌握技法和知识后,能够冲破固定的技术框框,摒弃已有的经验,感觉自己是不存在的,即达“人本无一物”的境界;“知空”就是在“无”的基础上,用万物皆空的意念使用武技,此时就会进入最充分的发挥状态,从而达到忘生、忘死、忘敌、忘我的大无畏境界。
  战斗的要谛(《五轮书》)
  与人比斗时,心情必须和平常一样平静、自然。格斗的姿势应该和平常生活中的姿势合二为一。心头没有任何杂念,是攻击敌人的一大秘诀。用心灵去观察敌人就有胜利的把握,用眼观察敌人,就会被迷惑而败北。
  “心不为身牵,身不被心制。”(《五轮书》)
  在平时也无有一点松懈,保持临战时的心情,心胸必须宽广正直,不任性逞强,也不偏袒一方,务求公正,心不可停留于一处,必须同时存在于四面八方;身定而心不止,身动而心不乱,心不被身所牵,身不被心所制。
  心神充实,不可残留杂念。外表温柔,内心刚强,特别注意心之所动不为敌手看穿。
    “打击和击中”《五轮书》
  打击和击中是全然不同的两回事。在“打击”方面,无论何种打法,皆须定下心确实地打。所谓“击中”,只要轻轻松松地碰到就可以,即使用力过猛而致对方于死地,也只能算是击中。而“打击”,则须心意坚决,倾尽全力地打,这一点在空手道里是非常重要的,可涉及到技术的终极。
  宫本武藏在这方面,并非抱持着获胜就好的安逸态度,即使获胜,亦须检讨这一胜是否根据自己的实力而得,如果只是一时的侥幸,那么这种成功只有一次机会,而无法使技术达到更高的境界。
  “剑禅一致”《柳生兵法家传书》
  许多武术都与佛法相通,并与禅一致。也就是不执著于某事物,禁止专致于俗事,使兵法与佛法并重。尽管学得一身高超秘诀,如果把心专注于某项技术,将无法致胜,因此,无论对方的动作或自己的动作,或打或突,都不可以过于专注,这才是修行时的原则。
  “无念无想的打击”《五轮书》
  敌我双方接近到互相都可以用刀斩杀对手的距离时,自己的身体自然地会变成攻击体势,内心集中攻击的意志,手也很自然的加速强力敏捷的打进去,这就是无念无想最重要的攻进要领,需要强韧的脚、腰、手三种力量合而为一,这种打法只有在不断的磨炼中学习,不然,是无法在实战中使出的。
  “水上捺葫芦,按着即转”《不动智神妙录》
  捺葫芦者,以手按之。投飘于水,以手按之则陡然而出于左右胁下,究竟不能使其止于一处,至道之人,心片刻不止于一物,盖同水上按瓢。兵法亦如是,虽见敌刀,而心不止于刀身,不随刀势势动而动,则能夺其刀而返向于敌杀之,禅中便有“还把枪头倒刺来人”之语。
  “不动智”《不动智神妙录》
  不动智者,乃是常动之心,时时动作于上下、左右、前后及四面八方,心不止于每事每物。从新学之境修行,达不动智之境时,则返回新学之境。试以剑道说明:新学时,不知持刀之势,心亦无所止。故虽与敌搏,然心不止于其身。其后,乃以种种之事,有师教执刀之示,心之所住,故心始止于种种之处,乃至挥刀击敌之时,心为外事所制而身不能自由动作。如此修行,日积月累,数年之后,终达不动智之境,身之所立,刀之所持,皆归于无心,此时心境,盖如新学之时,是谓新与终同,一与十相类。
  “心技一体”《护身术要领》
  要学习技法必须同时学习“心”的防备,因为在古代,技法的成败和生死问题相关。古人领悟到“心”是通往人生之道的,要由“技”入道,“道”以技来表达,随时保持没有怠忽的、没有挂虑的无心状态,使道技不二,心技一体,所以武术和武艺又称为武道。
  “不动心”《护身术要领》
  佛教有“不动心”之说,即不要被周围的事分心,不要动摇,保持坚强心意的意思。心不动摇即能对某事特别专心。设若和持剑的人对立时,心只注意持剑的心,则那一瞬间脸部必产生空档,又如只注意脸部,则持剑的手亦产生空档,给对方以可乘之机。
  如此说来,心不应该固定于某一部位,反过来说即是要注意全身各部位,随时随地都能策动全心全意来对付。
  “体用双先”《一刀斋先生剑法书》
  先,有体之先与用之先。体之先,就是以现有的架式攻击。用之先就是变换架式,顺应状况,以对自己有利的态势攻击出去。
  在体之先时,不可以叫对方看出攻击的动作,也就是以现有的姿态,用正攻法攻出。防守方面,则临机应变。这也就是和对方作战时,攻击对方的防备,以趁虚而入。在这种场合,就是以作战为主,技术为从。
  用之先就是以千变万化的动作来攻击而以不变的架式来防御,攻破对方的防备,而以对方采取的技术攻击,这就是以技术为主、作战为从。
  若不熟习体与用的技术,而任意施技,将自取灭亡,这也就是适用正攻法与袭击作战来决定胜负的情况。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小龙大学时代的论文:悟
       功夫,是一种特殊的技巧,一种精巧的艺术,而不是一种体力活动。这是一种必须使智力同技巧相配合的精妙艺术。功夫的原理不是可以学得到的,好像科学一样,需要寻求实证,而由实证中得到结论。必须顺其自然,好像花朵一样,由摆脱了感情与欲望的思想中绽放出来。功夫原理的核心就是道,也就是宇宙的自发性。

  在经过四年严格的功夫训练之后,我开始了解,也感觉到柔能克刚的道理,也就是如何消除对手的力道,减少自己力道浪费的手法。这一切都必须先求得气定神闲。话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却很困难,一旦和对方交上手之后,我的思想就难以再保持清明而不受扰乱。尤其是在对过几招之后,我就忘了柔的理论,惟一想到的只是不管怎么样我也得打赢他才行。

  我的老师叶问先生,是咏春门的第一高手,他会过来告诉我说:“小龙,放松一点,定下神来。忘掉自己,注意对手的招式,让你的脑子不受任何意志的干扰,完全出于本能地指挥你去反击。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超然。”这就是了!我必须放松自己。不过就这样我又已经在运用意志力了。就是说在我讲我必须放松自己的时候,这种要达成“必须”所需的力气,已经与“放松”的定义相违背。

  等我本身这种自学到达相当程度时,我的师傅又会再过来告诉我说:“小龙,让自己顺乎自然而不要加以干涉。记住绝不要让自己逆抗自然;不要直接去对抗难题,而要学会因势利导、顺势去控制它。这个星期不要再练了,回家去好好想一想。”那一个星期我留在家里,沉静下来用心了好几个钟点。练了好几回之后,我决定放弃了,改乘了条小船出海去划船。在海上我回想起我所接受的训练,跟自己生起气来,就用拳头去打海水。就在那一刹那我突然悟到了——“水”,这种最基本的东西,不正是功夫的要义吗?这种普通的水正为我说明了功夫的原理。我刚刚用拳头打水,可是水并不感到痛。我再用尽全力打下去,水也不会受伤。我想去抓它一把,可是却不可能。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物质,可以适应于任何容器。这就是了,我一定得像水的本性一样。

  突然有一只小鸟飞过,它的影子倒映在水里,就在那一瞬间,另一层隐藏着的意义跃进我的思想。我站在对手面前时,我那些思想和感情不也像小鸟在水上的倒影一样吗?这正是叶师傅所说的“超然”的意思————不是说全无感情或感觉,而是要让你的感觉不受滞留或阻碍。所以要控制我自己,我就必须要以顺乎自然来接受我自己。我躺在船上,觉得自己已领悟如何将刚柔合而为一,已经和大自然浑然成为一体。我只是躺在船上,就让船自由自在地顺其自然漂着。因为在那一刻我已经获得一种内在的感觉。所有的反抗意识都消除了,在我的思想中再没有矛盾之感,在我的眼里整个世界就都是一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1、什么是截拳道?

  首先,我不得不承认任何一种想去具体地描述截拳道并将其成文的意图是很难实现的。一个人要想避免一件你必须做的事情是不可能的,但是,直到现在,我自己都没能写任何一篇有关截拳道的文章。确实,在我看来,想解释截拳道“不是什么”是件比较容易做的事情,而要解释截拳道“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很难做到的。

  让我来讲讲禅的故事。这个故事有些人可能听来很熟,但我仍然想重把它讲一遍。这个故事给人一种启发,它可以柔顺人的观点,开化人的脑筋,如果你明白了这个故事的含义,你就可以理解我的文章。否则,你最好别再往下读。

  一位有学问的人曾经去拜访禅师并提出许多的问题要禅师回答,当禅师解答这些问题时,这位有学问的人又不断地插话表示他早已明白了禅师所讲的问题。最后,禅师不得不终止他们的谈话。他开始给那位有学问的人倒茶,禅师倒满了那杯茶水,但是他没有停手,他倒呀倒呀,茶杯中的水溢出来很多。

   “满了”,那位有学问的人不断提示,“茶杯倒不下了。”“是的,我知道,”禅师意味深长地说,“如果你带的茶杯不是空的,你怎么能品尝到我倒给的茶?”

  我希望我武术界的同仁抛开你们原先已经接受的观点和后来形成的模式,以虚心的态度来阅读我以下的文章,这样,你就能处在一种解放自己的力量中,毕竟,一只空杯子才是一只可以盛物的有用之杯。 

  首先,你要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来读这篇文章。我的这篇文章并不是单纯地在讲截拳道,它的最原始的涉及点是一位终极武术家,而这位武术家并不从属于或中国或日本亦或其它什么国家的武术家之列。这位武术家首先是具有普遍人格的人。就象一个人的性格根源于他的民族背景中一样,一位武术家永远不会将自己置身于武术之外。所以,读这篇文章时,你应该卸下你隔绝于世的保护壳,与我正谈的东西保持直接的联系。请停止你一切自以为是的打扰而保持注意力的集中。生命是一个不断地与人交往的过程。也请记住,之所以有这些要求,我并不是想要获得你的赞誉,也不是要强迫你来追随我,读完这篇文章后,如果你能从文章中得到一些启示而开始去认真地思考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停止盲目地接受有这样或那样规定的所谓模式与套路,我将会感到很大的满足。

  
2、关于不审慎的观察

  假设有几个受过不同格斗体系训练的练习者都目睹了一个全过程的街头格斗。我们可以理解一个人由于受到他自身观点,也就是他的格斗风格的限制,他不可能以“就是这样”的总结概括性的话来看这场格斗(或其他任何事情),他只是通过他所处的特殊位置,来看一场格斗的全过程。格斗,既简单又包罗万象,格斗不可能因为你是中国武术家,或是朝鲜武术家,或者其它什么国家的武术家而变得有所不同,因此它不会限制你的观察力和自身所处境况。武术家真正所观察的,应是习武者演示的格斗技巧和属于他的武术体系的真正自由的格斗表达。

  在我们解释截拳道之前,让我们来确切地思考一下真正的传统武术风格是什么。首先,我们必须认识一种无可非议的事实:除去传统武术的丰富起源(诸如某种武术体系或来源于聪明的神猴,或来源于某人梦境中一个特殊的信息,亦或是与一处神圣的殿堂相关等等),各种武术风格均由人来创造。一种武术风格从来就不应该被信奉为真理,武术的法规与原理因此也就从来不可能被人背叛。人,活着的人,创造武术的人要比任何已经建立的各种武术体系重要得多,也更有价值。

  可以确信,一定是多年以前,某一位武术家发现了武术中的部分真理,在这位武术家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他坚定地完善着他的带着他个人倾向的偏见的真理,虽然这种倾向性的真理是一个人在他的生命过程中为自己寻找安全感与认可性所拥有的一般性常识。但是,在他死后,他的学生们开始将“他的”假设,“他的”设想,“他的”爱好和“他的”方法转变为学生们应该执行的法规。强迫性的屈服由此产生,庄严固定的仪式成为后人无条件信奉的标志,粗糙哲理和格斗技巧也形成了公式等等,这一切不断在进行,直到有一天一个有关的协会开始建立。当一个组织开始成立以后,人们某此流动的未完直觉开始硬化,知识开始封闭固定,一些早已呈现出的有组织有体系的反应也开始形成一种合法的规定。这样做的结果意味着那些忠实的信徒不仅仅将他们先人的知识封存于一所神圣的殿堂中,他们也已经将他们先人的智慧埋葬在了那个庙宇中。

  到此为止,对传统武术的歪曲并没有停止。为了与“那些人的真理”对抗,另外的一些武术家或许可能是不满于自己先辈的徒弟,他们开始组织一个对抗的观念――诸如以“柔式”武术来对抗“硬式”武术,以“内功”训练来对抗“外功”训练,其实所有这些分歧只是一种糊涂的表象。这种对抗性的事实结果是一个大规模的、拥有自己法规与格斗技巧的对抗性组织形成。由此,每一种风格的武术体系的练习者们开始声称自己拥有“真理”而开始排斥其它的武术组织,各武术组织的竞争开始了。

  其实,各种武术类型其量也仅仅是武术整体中的一个分离体。所有的武术类型都有调整性、偏见性、否定性、反叛性以及过多的自我辩解性。各种体系的武术家试图提供解决分歧的办法只是引发问题的开端,因为他们的办法均限制和干涉了后人武术的自然发展,也同时阻碍了后人对武术所拥有的天才的理解力。通过这种自然分化,各种武术风格开始脱离整体武术体系而游离为一个单独的部分。


3、真理不能被限定

  当一位习武者被禁闭于一种限定的武术风格时,他就不能够自由地表现他自己。格斗中“诸如这样”的用语是对武术格斗的总概括,这个用语即说明了武术“是什么”也说明了武术“不是什么”,这句用语也没有表现是赞成“直接”的格斗还是赞成有“角度”的格斗。取消武术体系中的界线,格斗就永远新鲜,充满活力,变化无常。否则,你特殊的格斗风格,你的个人爱好,以及你的身体和性格永远只是格斗中的部分而不能组成格斗的全部。格斗中,你的格斗反映只会变成作为任何一个单独部分的依靠。你的格斗反应只会依据套路固定的程度表现为“应该是什么”而不是真正的瞬息万变的格斗中所要求的“是什么”。请记住,格斗的整体由格斗所有的各个部分组成,而一个孤立的部分,不管它是无效格斗还是有效格斗,这个部分永远不会成为整体。

  习武者长时间反复的套路训练,肯定会对日常的习武功课产生机械的准确性和狭隘的安全感。毫无疑问,这种武术套路所引发的有选择的安全感或者可以称为“武术拐杖”的限制,阻碍了武术家的全面成长。事实上,许多的练习者都在发展自己对“武术拐杖”――套路的依靠和爱好而不再会独立地自己行走。这样,任何一种特殊技术无论它怎样地充满聪明与才智,它实际上是人类前进的障碍物。

  以上阐述只是为了加深读者的理解。我并没有发明一种全新风格的,或综合性的,亦或是修正性的武术体系,我也决不将截拳道建立成受某些规则控制的区别于“这种风格”或“那种方法”的固定套路。相反,我希望解放我的同仁们,使他们不再受格斗风格、武术形式和各种主义的奴役。

  那么,什么是截拳道?本意上讲“截”就是拦截或阻截;“拳”就是拳法;“道”是普遍的规律方法和最终的实现方式。截拳道的基本概念就是:拦截拳击的方法。请记住,取“截拳道”这个名称只是为了叫法上便利,我并没有让它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我感到欣慰的是它本身的解放效应,因为它可以充当习武者自我检验的镜子。

  与传统武术不同,截拳道并没有系列的规则和明确的格斗方法所组成的技术分类。截拳道没有特殊情况的套路和僵化的哲理。它的格斗看上去并不是来自一个单一的角度,而是来自所有可能的角度。截拳道利用所有的格斗方式和方法去赢得一个满意的结果(毕竟,格斗的效率是胜者无言的标志),截拳道是自由的,它不被任何东西束缚。另一方面讲,截拳道包含万家,而又不为万家所包含。

  如果有人将截拳道看作一种特定的模式而将它固定和限制在中国功夫、日本空手道、街头格斗、李小龙武术等等的范围内就会完全误解截拳道。截拳道不能被限制在一个体系中。截拳道既是“这样”又“不是这样”,它既不拥有任何武术体系的风格,也不追随任何武术体系的风格。要想充分地理解截拳道,习武者就必须超越“对抗”与“联合”的双重性而将这两点看作一个无差别的有机整体,截拳道的理解是习武者对这个整体的直觉感觉。

  截拳道的教授中没有预定的动作设计或套路,截拳道中也根本不需要这些东西。但是,我们应该考虑到“不成套路”与“无套路”之间的微妙区别,前者代表无知,后者则是超越。通过人体的直觉感应,我们蹭的每个人都要知道用最有的最具原动力的方法去设计一个有效力量,平衡运动,气力的经济使用等等,武术中的形式、技术或者套路所涉及的东西仅仅使人们处在了对武术天才理解的边缘。理解的核心部分则深藏于每个人的头脑中。在人们达到核心理解之前,任何东西都不是确定和表面化的。在我们最终全面地理解了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潜在力后我们才能真正领悟真理。毕竟,武术知识本质上是自如。

  鉴于这一点,你可能要问:“我怎样获得这种知识?”这就要靠你自己来发现。你必须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除了你自己任何人都帮助不了你。就像我不能够告诉你如何去得到自由一样,因为自由存在于自我之中,所以,我不能够告诉你怎样去自知。我能告诉你什么不能做,我却不能告诉你应该做什么,因为那样会阻碍你进入武术的特殊境界。公式化的东西只能限制你的自由,外在的支配人的命令仅仅是为压制人的创造力,确保人的平庸。养育在人的头脑中的从人的自知中自然增长的自由,不可能由巨大的障碍物和公式化的武术中赢得。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是”自由而不可能突然地“变得”自由。

  明确地说,学习并不仅仅是模仿,也不只是人的一种积累和固定知识回流的能力。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这个过程永无终结。在截拳道中,我们不可以积累开始,而是以发现我们无知的缘由开始,发现始终活跃于整个学习的过程中。

  不幸的是武术界众多的习武者只是扮演追随者的角色。他们只是依靠自己的有限表达来替代学习,他们盲目地跟从他们的教练,他们不感到寂寞,而是在一个又一个的模仿全感。模仿的产品就是一个不独立的大脑,独立的探究――这个天才理解力的要素被废弃。看一看你周围的武术你就会发现那些平凡的武术类别的表演者,诡诈的武术家,无感觉的机械武者,旧时代的崇拜者等等,全都是绝望泥潭之中的挣扎者。

  我们是否被那些教授不同种类的武术教师或者“大师”们告知武术有它自己的生命价值?有多少教授武术的老师或“大师”能真正明白他们自己正说些什么?生命是一个连续的运动体,它既有节律又随意不定。生命不是凝固不动而是千变万化。但是,许多过去和现在的所谓“武术大师”们在这个流动的不断变化的生命体上建立了一个固定套路的结构,他们僵化地描述着武术的传统概念和技术,坚定地封固着这个流动的生命体,不断肢解着武术生命的整体。 

  最令人怜悯的情景是你会看到那些忠诚的学生们急切地去重复那些模仿性训练,倾听他们自己的呼叫声和心灵深处的喊声。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现象就意味着学生们必须精心训练以至于他们必须全力以赴地去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直到有一天他们能专心于训练的模式中而对一切视而不见。通过训练,这些学生们以完成他们日常的训练课程为满足,将自己的反映仅仅局限于一种格斗情景之中而不再对格斗环境作“是什么”的反问。他们不再“耳听八方”,仅是“重复”一样的格斗环境。这些可怜的学生的灵魂已经不知不觉地深陷于传统武术训练的瘴气中。

  一位老师,一位真正的好的武术教练从来就不是一位真理的施舍者;他是一位领路人,一位通向真理之路的引导者,而这路必须由学生们自己来发现。一位好的老师要研究学生们每个人的内在性格,鼓励学生暴露他们自己的外在特征,直到最终学生长大成人,具备了做人的优良品质。比如,一位技术娴熟的老师可能设置一些确定的挫折让学生与之对抗而达到格斗与人性的结合。一位好的老师可以是催化剂,除让学生拥有深刻理解能力外,他还必须教给学生最灵活最敏锐的思辨能力。


4、一根手指指向月亮

  整体的武术格斗是无水准可言的,而对它的解释也无绝对限定。这种开明的和解放的真理是一种现实,到上前为止它只能是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过程的体现。人的解放也是这样的一种真理――超越风格与定律。也请记住,截拳道仅仅是一个术语,一个由你驾驶的通向自由之海的小船上的标签,一旦你到达了自由的彼岸,你就可以将它丢弃,因为你无须返回。

  上述段落充其量就象用一根手指指向月亮。请不要模仿用手指指向月亮,或者把你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手指上,这样你会错过观赏天空中美丽景观的机会。总之,手指的用途和它本身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它只不过是指向光源,而这个光源照亮了手指和他的一切。





1、“把技巧隐于无形”即“无法”。
以此“无法”对“有法”则游刃有余、占尽机先;以此“无限”对“有限”则顺道而为、轻忪自如。
2、“我眼里没有敌人”;“‘我’只是一个抽象的字,没有别的意思。”
武学的最高境界是出离愤怒、超越仇恨,无人无我,完全地沉浸于当下的游戏。
委缩-伸张,一阴一阳;对善于把握势者来说,这游戏的结局不是自己来赢得的——自己只是顺道而为,自然而然而已;如果有赢的话,那仅代表对方之输——失于道而已。
“用不着我思考——(李小龙举起拳头)它自然就把对方击倒!”就是这个意思。
没有谁把你打倒,是自己把自己打倒。
拳头不会思考——因为拳头变为了道的一部分;如果是这样,那么一根稻草、一口气都能把对方吹倒。信吗?
善攻者精于防。惟有当你不是站在某一方而是处于整体角度时,你才能预见到“一击”之前、之中、之后——所能带来的反应,并对可能的反应有所准备。这是真正的高手!
论辩之道亦然。机锋相接、电光火石之间,全凭灵应对仗,那有什么考虑的!不用我推,你自己把自己拌倒——我不过提供一面镜子,让你照见自己是怎样打倒自己的。
有时,也许一切没那么明显、没那么认真、没那么严重;但高手总能觉察出平凡中潜藏的惊人可能——他,永远知道风如何起于清萍之末!


《龙争虎斗》开篇,李小龙与师傅就武学思想的对话。

师傅:你的武艺已超过了有形的境界进入了化境,以后望你身心一致,发挥到最高境界。——马上回答我,什么是武术的最高境界?

小龙:(毫不迟疑地)把技巧隐于无形。

师傅:还有。当你面临敌人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小龙:(迅速地)我眼里没有敌人。

师傅:这是为什么?

小龙:“我”只是一个抽象的字,没有别的意思。

师傅:说下去——

小龙:我觉得搏斗应该是一种游戏,可是我非常投入地玩这种游戏。作为一个好的武术家是绝对不应该拘于形式——而是要把武术融化发挥自如。当对方萎缩的时候,我就应该伸张;而当对方伸张的时候,我就应该步步小心、处处设防——这就是以退为进、以进为退!当我在绝对有利的时候,用不着我思考——(李小龙举起拳头)它自然就把对方击倒!

师傅:不错。所谓的敌人只不过是一个幻影,而真正的敌人则藏身其后,若能消灭幻影则能消灭敌人的真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代功夫大师--射手李小龙(附图)


 
  英文名称:Bruce lee

  生日:1940年11月27日

  籍贯:广东顺德

  星座:射手座

  身高:173CM

  体重:65KG

  血型:O

  学历:西雅图华盛顿州立大学

  婚姻状况:已婚(妻子:琳达;儿子:李国豪;女儿:李香凝)

  讨厌的地方:虚伪的社交场合

  常到的地方:健身房、图书馆、公园

  最喜欢的歌曲:《当我死去时》

  最喜欢的运动:技击术

  最喜爱的国家:中国

  嗜好:练武、冥想、跳舞、阅读

  

毛泽东曾迷李小龙:表演精彩为中国人增了光

     毛泽东就曾对李小龙及其电影作过高度的评价。当时,有关人员专门负责在海外为中央首长提供 影片(又叫内参电影),清楚中央首长的电影欣赏口味。据介绍,毛主席最喜欢观看三种类型的电影,一是人物传奇,二是自然风光;三是获奥斯卡金像奖或卖座电影。李小龙的电影属于第三种,70年代初李小龙的武打片风靡全球,掀起中国功夫热。有关部门就通过新华社香港分社的关系,委托香港的邵氏公司引进了李小龙的几部电影,如《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提供给毛主席看。岂料毛主席连续看了几次李小龙的电影都不厌,都未曾把拷贝交还,问毛主席为什么如此喜欢李小龙的电影,他老人家说,李小龙武功好,表演精彩,他为中国人增了光,他的电影正气凛然,爱憎分明、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活在他的境界中,当你也是训练有素的时候,或许能感受其1%。有了这1%,你就能从精神上更接近他。
他不是超人,他明显被庸俗的香港人搞得很烦。没有人理解他的精神,却都在为他的外相喝彩……
好在他如愿长眠。
拥有他的犀利、迅疾和内心,你就能在任何领域创造独到的品味和秩序——这,就是一个真正武者的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
中华民族,曾经是骁勇善战、武风极盛的民族。
汉武大帝的剽悍,留下了"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
一个强悍的民族,是不会轻易被别人所征服的!一个强悍的民族,必定有着强悍的地位,就算暂时的屈居人下,别人也是不敢小瞧你的!
曾几何时,我们的民风堕落了。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为什么现在还要学那些打打杀杀的东西?现在学它还有什么用处?
持此观念的,有很多是现在所谓的"哈日族"、"哈韩族"!
多么可笑的言论!多么悲哀的言论!
你们知道吗?日本民族和大韩民族的悍性是多么的强大?
在美国黑人区,如果歹徒抢劫中国的店铺,中国老板一定是唯唯诺诺,不敢有任何的反抗。而如果他们抢劫韩国人的店铺,那么其他韩国男人,都会帮忙拼命的反击。所以,外国歹徒,更"喜欢"中国人!
你们所接受的,是人家本国高人认为的"垃圾",是对外宣传的工具、是商业盈利的模式!而真正的国魂,人家是不会让你接触到的。
现在在日本,有很多花季少女,却极端狂热的爱着"大日本的英雄-相扑力士"!为什么?因为她们认为,这些力士,是真正的英雄!是真正的男人而不是那些说话都扭捏作态的小白脸!
肌肉发达、威武有力的人,必定会给人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必定会得到某些方面的尊重!
而说话娘娘腔、手持莲花指的小子,可以暂时的赏心悦目,却没有人把他当真正的男人看!
美国人,把拳王当成真正的英雄去崇拜!却把麦克尔.杰克逊当成娱乐消遣的茶资!
可悲的现代中国,却有大批的人去为"白脸一族"又哭又叫又自杀,却没有为了真正的男人去伤心的。
我们的民族国魂正在堕落!我们的民风正在弱化!
日本人虽然可恨,但是他们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学习!!!
的确,现代的火器(枪),可以瞬间夺取人的性命。按此观点来看,是不需要再去下苦功练习武术的。
但是,现在的社会,练习武术,真的是为了杀伤人命的吗?
不!
大家请看:日本警世厅,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防暴器械。但是他们始终把日本剑道的练习当成必修课!难道他们不知道,竹刀一定比不上防暴枪吗?!
中国武警,军事化能力在世界上也是占有很高地位的。但是他们也在练习武术。甚至是那些江湖功夫-劈砖开石、头碎酒瓶。
难道他们都是傻子吗?
不!
他们所追求的,不是真正的技术,而是一种灵魂、一种士气!
再没有任何技术,能比最原始的、最直接的徒手搏击,能够短时间大幅度提高一个士兵的士气了!枪械不能、原子弹更不能!
看看世界上一些国家的领导人。
桥本龙太朗是剑道高手;普京是柔道黑带三段;希拉克酷爱相扑等等等等。
一个民族的领头人如果本身剽悍的话,其民族必定剽悍。
也有人说,练习拳法的,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持此观念的人,说好听点的,你是眼界不开阔;说不好听点的,你是井底之蛙,不见世界之大!
远的说孙中山先生的"野蛮其肢体"。电影明星、截拳道创立者李小龙,是美国博士学位;他的一个习武的学生李博士,曾经参与了美国核武器的设计。近的说永春拳梁挺博士,曾得英国授衔。
另外还有很多很多。
现代科学证明了,运动,一定会促进思维的发展和发达。二者是相符相成的。
如果整个民族都习武成风,那么这个民族必将不得了。想想为什么清兵一进关就严禁民间习武吧!
所以说,真正的男人,必定会练拳!真正的男人,则一定会练拳!一个羸弱的人,通过练习拳术后,其心理上和气质上,都会发生质的改变!
为了你自己,为了我们中华民族,请你练武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8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在他如愿长眠
---------------

晕,此话从何说起,遗憾的正是他的英年早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小龙语录

  我绝不会说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绝不会承认我是第二。
  人,活着的人,创造武术的人要比任何已建立的各种武术体系重要的多,也更有价值。
  修练功夫的目的不是致力于击破石块或木板,我们更关心的是用它影响我们的整个思想和生活方式。
  仅学习某门派某人之机巧,即使发挥至极限,也非真正的搏击。所谓成熟是指自我最深的觉悟,而非以做观念上的俘虏。
  如果知识随着传统模式走,你就只能生存在传统的阴影下,了解的只是老路子,你并不了解你自己。
  一个人有了自尊心,他才可以明确地去“指导”自己向正确的道路迈进。所以,人应该不断地维持自己的尊严,尊严可以发掘自己的潜能,和促进自己的工作效果。不但这样,我们每天要重复估计自己的潜能,看看是否有所增加。
  有时,尊严是不容易得到的,为了某些利益,可能会抛弃一切尊严;或为了虚名,尊严也不顾了。总括地说,世人一般所热心的是沽名钓誉。
  沽名钓誉或妄自尊大均不足为法,所以人生的第一件大事便是了解自己。
  自我了解是最为困难的,我们很容易发觉到想发挥自己的才干实际上是满途荆棘,所以一个有天才的人应该尽量发展他的事业,迫使自己去创造新业,所得的成就是万世不没的。
  一般人最大的通病便是太自满,一味以为自己了不起,于是便缺乏上进心了。另一种人则太不知足,贪得无厌,毫无自律可言,更谈不上自我警惕。贪婪的人无法掩盖他自己丑恶的面目,他的身体是透光的,他生活在戏剧化的人生里,结果使自己陷于不能自拔的深渊。
  骄傲是人类错误情感表现之一,而自尊心是人类基本潜伏意识。骄傲是不正常的,当人想像自己是一个领袖,自己比别人神圣,觉得自己比别人超能力,于是便看不起别人。骄傲使人不耐烦,使人畏缩,骄傲是脆弱的,是敏感的,当我们的信心动摇,或产生自卑感时,骄傲是隔开人和成就的深渊,为了夸耀自己,人会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
  我们为什么会害怕?这是由于我们做事不能当机立断,一旦犹豫不决的时候,我们便会畏缩。但如果能够对某件事作明确的判断时,不论有无价值,我们都不会畏缩。
  对某件事视作极端毫无价值,这也是勇敢的表现;对某件事视为绝对成功或视为当然时,这一样是勇敢的表现,但是如果对某件事束手无策的话,那么便是畏缩了。对敌亦是一样,只要用信心去鼓舞激发自己,纵使失败,精神上仍是胜利的。
  想要增加自己的信心和尊严,只要多作实际行动,实际行动可以表现自己的才干,同时你会懂得和洽地与人相处。
  我们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被情绪所困扰,不良的情绪只会阻碍到我们学习或发展事业,这也发是了解自己其中的一个步骤。
  别人告诉我说一个天才可以制造自己的机会,事实上,一个人的深切期望不但可以创造自己的机会,甚至可以创造自己的天才!
  随着时间流逝,英雄人物也和普通人一样会死去,会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而我们还活着。我们不得不去领悟自我,发现自我,表达自我。
  光是知道是不够的,必须加以运用;光是希望是不够的,非去做不可。
  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禅


  欲能由武术中有所启发,意谓着能破除"真知"与"真命"之障碍。同时,并能发展无限的自我,无限的扩展自我。

  超越因果宿命之途全在于心灵与意志的适当运用其力量。

  虚空恰恰站在这与那之间。而虚空是什么都包括,没有对立的——没有不属于它的或是与之相反的。存在的虚空系一切形式的源头。虚空充塞在生命中、权力中甚而爱欲中。

  瞧向一木制的娃娃,她一无自我之意识,亦一无思考能力。一无贪欲亦一无顽冥不化。

  倘内心无任何固守僵结,则外在的事物自会开敞出现。移动一似流水般。静止时犹如镜子,反应时却恰似回声般。

  空是无法下定义解说的,正如最柔的东西是无法剪断的一般。

  我系移动着亦可谓全然末动。我恰似浪涛上的月般不止的颠簸、摇移着。真义非在"我正在从事什么"而是在"内心深处的自觉","何者深入我之中"。而过份的自我的意识系对一切身体行动的最大阻碍。

  心灵的偏狭意谓着心灵的冻结。一但停止其必需的自由流动性,心灵将不再是真正地处于心灵的状态。

  "不可移动性"系能量的集中于一焦点,一如轮子中之转轴轴心般,并非纷乱分散的。

  重要处在从事某事之过程而非其完成结果。没有动作者只有动作。没有经验者只有经验。

  单凭自己的偏好与欲求而能一无色彩地观察事物可谓能以其纯朴单纯的本性以观察事物。

  一无自我意识时,艺至其最高之境界。一个人一旦能超乎其所做事物成败之关切,则必可发现"自由"为何。

  完美的道路只对那些又选又挑的人方是困难重重的。无所好亦无所憎,如此心方可证明,一发之差犹如天地之别;倘真理证明于你面前,则永无是或非,是与非的挣扎战斗是心的大病。

  智慧并非是如何尝试将好的由坏的中抢取来。却是学习着如何驾御他们。一如软木飘荡在浪涛的波峰、波谷一般。

  驱使你自己与病同行、同在、同伴——此系消除此病之法。

  论断惟有是行为的论断,不牵涉其任何论断的事物方可谓之禅。

  在佛中,并无努力之处。惟有平凡而一无特别。用自己的善,做自己的法事,挑自己的水,一旦累了,倒卧便睡。无知者自会笑我,但智者却会知我,其中有深意。

  并不为自己创立什么,惟像一无存在般的一闪而过,一如纯洁的静寂,得者实失之。

  切勿逃脱,奔放自己。毋寻寻觅觅,自会于己最不盼求之时到来。

  不思不想如思想般。静视一切技巧即犹一视无睹。

  并无固定一成不变的教法,我所能给予的亦只有适切的药石以治某特殊的失调罢了。

  佛家的八重路

  出此八要以消灭苦难,以正真伪,以予生命真义之真知。此八要谓之:
  1、正视(了解):需明视何种为谬误。
  2、正决(志向):决意受拯救。
  3、正言:说谈以求得救。
  4、正行:必须行为正当。
  5、正业:生计不能与救己相冲突。
  6、正功:欲愈己之疾,犹需不断的努力。
  7、正知:心之控制;必能不断不止地思与觉。
  8、正心(默思):习如何深思限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小龙很早就在武道哲学层面研究过“交手的实质”。至今,在当代最惨烈的无防护无限制自由搏击运动领域还铭刻着小龙的贡献。他很早就领悟到:“交手的实质就是给对手以致命的一击!”
充斥地下的黑拳就是以此为座右铭的。在残酷的无限制搏击中,往往几十秒结束战斗。发展到最后,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竟没有站着的格斗者,完全是用寝技必杀!这由日本人引领的拳坛潮流曾遍打欧美无敌手!什么泰拳、法国踢技或俄罗斯、匈牙利格斗术——无论多么凶猛皆因其被迅速放倒在二维平面无法施展功夫而惨遭屠戮。
实际上,在李小龙最后一部代表作《龙争虎斗》中,开始的少林比武已显露出日后这一重要的搏击范型。在那幕场景中,小龙以寝技击败的对手正是方当年少的洪金宝,而小龙翻跟头的替身乃是现在周星驰班底的重要人物——成功演绎《功夫》男二号并获最佳配角奖的元华。
正如小龙的妻子琳达一往情深所说:小龙是时代的引领者。
至少在功夫领域,还无人能出其右……他无愧为中华传统武道精神的承继人之一!

李小龙是真正由武入道者。还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读书时,就开始探究武道过程的“宇宙自发性”——忘却胜败、生死而达无我之境。他的武道哲学非常简单:就是一个体用。他注重“体”的涵养、用的独创,不讲究死板的套路招数,不认同所谓“绝招”。他研究适合个体情况的最短路径、最快速度和最有效的攻击方式,从不浪费能量。他给传统竞技武术以全新的理念,截拳道因而成为世界各个门派武术家的必修课。
作为个人,我们习武训练的是一种精神,体力和技能因人的天赋和机缘不同,无法强求达到某种固定标准,但精神上应该能够与其比肩共行。

[ 本帖最后由 naga 于 2008-11-18 12:2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8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楼 naga 的帖子

说得好,尚文既尚武才是中华民族的本性! 这个世界还有某些民族只屈服强者。只有从内心和身体上的双重恩威才能让人家彻底输得心服口服的

[ 本帖最后由 蝌蚪 于 2008-11-18 12:3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20 22:19 , Processed in 0.04572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