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86|回复: 31

留住童年那一倩影--六七十年代香港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2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六,七十年代, 相機絕對是件奢侈品, 沒有幾個家庭可以擁有一部.
那個年代的小朋友, 除了偶然上影相舖拍一, 兩張全家福外, 便只有在飲宴的場合與主人家合照的時候, 才會拍下幾張照片.
由此可以想像得到, 那些童年的照片, 大都是硬嘣嘣的, 看起來一點也不自然, 其表情和姿勢端的是滑稽可笑.


說起來, 真的要感激攝影家, 為了興趣他們走遍大街小巷, 捕捉稍縱即逝的光與影, 也正因如此, 他們把那個年代的最真摰的童年凝固在菲林和相紙上, 然後, 我們經歷了歲月的流轉, 世情變,
心境也千廻百轉了幾趟, 猶幸的是, 這些黑白照片忠實的記錄了那些毫不修飾的喜怒哀樂, 愛憎惡恨.





1.jpg




2.jpg




3.jpg

[ 本帖最后由 CC_best 于 2008-12-22 15:59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4.jpg

5.jpg


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7.jpg


8.jpg


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10.jpg


11.jpg


1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13.jpg


14.jpg


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16.jpg


17.jpg


1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19.jpg


20.jpg


2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22.jpg


23.jpg


2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25.jpg


26.jpg


2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28.jpg


29.jpg


3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31.jpg


32.jpg


3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34.jpg

35.jpg


3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37.jpg


38.jpg


3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戰後香港的生活環境甚為惡劣, 不少人一家幾口都是擠在七,八格階磚内, 晚上全家都睡在幾尺丁方的碌架床上, 黑白粤語片年代曾上映過一部名為[一家八口一張床]的電影, 即是昔日居住在板間房的寫照.
以往的香港寸金尺土, 能住得起板間房的家庭, 其經濟條件已算是勉强過得去, 但家庭的大部份收入已經用作繳付租金, 其他方面便需要盡量節省了.


以下摘自網絡小記:

我在西環的最初的六,七年是住在板間房的, 有一段時期甚至是睡在冷巷的碌架床上, 那個年代人人都是如此, 也不覺得怎麼樣的辛苦.
先解釋何謂板間房, 顧名思義, 板間房是以木屏風間格而成的房間, 一般面積是60 到80平方呎, 所以絕大部份的板間房只能容得下一張碌架床和一個衣櫃, 其情况簡直可以用[轉身唔落]來形容.
碌架床很多時候是包租公自制的, 所以頗不堅穩, 但在那個公屋仍未全面興建,包租公橫行的年代, 小租客焉敢有異議?


我仍然很清淅地記得那些住板間房的日子.
我們全家從中環搬到西環, 是因為漁市場西移, 而父親的工作卻要在清晨四,五點鐘便返到市場, 所以必需要住近西環漁市場.
初到西環時,父親的老板將寫字樓的部份地方以木板間出幾十呎的地方以供我們暫住.
這個房間比一般的板間房還要小, 然而卻擠住著我們一家五口.
我還記得那三層碌架床, 父母睡下層, 我們三兄弟睡中層, 上床及床下底則用來擺放雜物.
由於房間異常獈窄, 碌架床成為了我們幾兄弟的遊樂場, 披上毛巾, 手執藤條即可變身成為大俠, 轉眼間互相扭打, 又成為摔角好手馬蘭奴, 總之想像得出來的, 我們都玩過.
然而由於我們是寄人籬下, 所以日常生活上有很多顧忌, 譬如說板間房一點都不隔聲, 所以我們玩耍的時候不可以高聲喧嘩, 以免騷擾人家工作.
另外因為房間的外面便是魚欄的辦公室, 在辦公時間母親禁止我們走出大廳[其實即是魚欄的辦公室].
這在平時倒沒有甚麼, 但到了星期六,日放假的時候, 從早到晚的被困在方圆不足80平方呎的板間房内, 那種煩橾和鬱悶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其後父親的工作較為穩定, 我們便從爹核士街搬到吉席街, 父母住板間房, 我們幾兄弟則睡在冷巷的碌架床, 我和弟弟睡下格床, 大哥睡上格床. 雖然如此, 活動空間已經比住魚欄的辦公室大多了, 最起碼我們可以用客廳作為遊樂場, 摔角場, 閒時趁我大哥不在家, 可以爬上上格床, 偷偷的玩他的東西, 如唱機, 魚竿, 甚至偷看他的日記.
有一次被他發現, 著著實實的揍了我一頓.
我還記得住在吉直街的後期我們成了二房東, 把其中兩間房分租了出去, 其中一間租给了一對不太年青, 但女方有些[十三點]的夫婦.
由於住的是板間房, 他們有時候晚上打情罵俏的聲浪會遍及全屋, 弄得我父母頗不高興, 最後還是讓他們搬走.
七十年代初, 父親在北街置業, 我們板間房的生涯至此便告一段落.


吉席街的舊居現已拆建成西環豪宅地標- 泓都.
每次我走過這裏都會駐足憑弔一番, 回想那時候魚市場, 建文街熱乎乎的情景, 真有些[老僧已死成新塔, 壞壁無由見舊題]的况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40.jpg


41.jpg


4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43.jpg


44.jpg


4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46.jpg


47.jpg


4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現在的小朋友大都有菲傭照顧起居生活, 他/她們的一衣一襪, 一飯一餸在穿, 吃前都巳準備得妥妥當當.
有個朋友曾没好氣的跟我說他的兒子竟然不知道蘋果是有皮有核的, 原因是在吃之前菲傭早己將蘋果削皮去核, 這中間真有點黑色幽默的况味.



以下摘自網絡小記:


在我們童年時代來說著實是不可思議的.
我們從小便被訓練成為熟手家務助理, 精通打理各式各樣的家務, 包括裝香, 掃地
,
倒痰罐等
.
而每隔三幾天便要抹地和抹窗, 大一點更要幫手去街市買餸, 甚至充當過年過節的送禮速遞員(這許多差事中買餸可算是優差了, 因為可以奉旨往街外跑, 有需要可順道約個朋友見見面, 另外踫上那次要買的餸銀碼較大, 甚至可以考慮抽個佣, 俗一點的說法是打釜頭”).

然而除了上述的家務勞動外, 我們還有更勞其筋骨的工作, 那便是接一些家庭手作回來做, 以賺取一些外快幫補家用; 而箇中最經典的要算是剝蝦
.
由於父親在漁市場工作, 因此我們便近水樓臺地得到特別的優先權, 接了剝蝦的工作回家做 (所謂剝蝦即是將原隻蝦的蝦殼剝掉, 然後把它們整齊的排列好, 以供入盒再放進凍櫃, 運往外地作銷售之用
).
當然這在平日是不可能的 (因為剝蝦的工作要從大清早開始直至中午為止), 問題是暑假的時候剛好是捕魚的旺季, 也就是我們噩夢的開始.

一大清早天還没有亮, 第一籮蝦已經在恭候.
我們幾兄弟被母親從酣夢中拍醒, 睁著半夢半醒的睡眼開工剝蝦
.
通常以一個鐘頭剝一籮蝦計算, 到中午左右我們可以剝四至五籮蝦, (這中間包括了買和吃早餐時間, 有時候生意若過份興隆, 我們只能一邊剝蝦, 一邊啃麵包), 那種苦况真是難以用筆墨來形容
.


剝蝦的厭惡性不單只在於要我們五,六點鐘便爬起床來, 更使人聞剝蝦而更變色的是; 由於蝦殼頗為堅硬, 加上蝦頭生有尖槍形的尖刺, 一不留神便很容易被尖刺刺傷, 事實上這是每個剝蝦工作天都會發生的事情, 尤其是要剝一些體積較小的海蝦(行內人稱之為麻蝦), 十隻指頭差不多没有一隻可以倖免
.
是不是有些粤語長片中的童養媳的味道?? 老實說那時候覺得很受委屈, 當自己的同學正在開開心心地放著暑假的時候, 我卻被困在厨房裏剝蝦, 那種沮喪和煩燥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
母親當然也理解我們的心態, 所以除了以較和顏悅色的態度來輭化我們的不滿外, 亦同時不斷的灌輸父親如何辛苦賺錢養家, 我們亦好應該做點什麼來幫補家計的道理., 這個說法我雖然不全然認同, 但聽多了, 内裏的心結也就慢慢的被解開了.

好不容易才捱到中午, 把最後的一籮蝦都剝完後, 終於可以洗手吃中飯了, 但且慢高興, 離下班的時間還遠呢
.
下午的節目是,,,,穿膠花, 釘珠仔和剪線頭
.
,七十年代堅尼地城仍是工厦林立, 要找些穿膠花, 釘珠仔和剪線頭的家庭手作回家做並不困難, 關鍵在於你是否眼明手快
.
這話怎麼說? 原來每間有外發件工的工廠派發工作的時間都不同, 最早的在十二點便開始派發工作, 最遲的不會晚於三點, 總之你必需準確的掌握到每間工廠派發工作的時間表, 然後在派發工作前十至十五分鐘前往排隊, 那十居其九你都可以分派到工作
.
我母親可以說是深暗此道, 吃過午飯後, 我們幾兄弟便會兵分三路, 往不同的工厰大門守候, 這種魚翁撒網式的大包圍通常都能使努力化為收穫
.
最誇張的一次是我們幾兄弟都同時領取到外發工作, 結果是那天差不多要開通宵才把所有工作趕完(因為工厰的規定是今天發的工作明天便得完成, 否則你便會被列入黑名單, 以後很難再取得外發工作).

對我們小朋友而言, 剛在早上剝完蝦, 下午立即又要投身穿膠花, 釘珠仔的工作, 內心當然很不好受, 但仍會以阿Q精神來安慰自已(或者幾兄弟互相安慰), 說穿膠花没有剝蝦那末厭惡性(起碼没有腥臭味), 又没有那末容易受工傷”(即被蝦槍刺傷指頭
).
另外母現親也懂得運用一些獎勵計劃來促進生產力, 譬如說我們若能在晚飯前完成工作, 便准許我們晚上出外看電視
.
這個紅蘿蔔端的是有效, 有了這個, 我們都可以在限期前達標, 在匆匆吃過晚飯後, 便喜孜孜的出門, 投奔涼茶舖的懷抱.

事隔了那末多年, 現在回想起來, 心情真有點像打翻了五味架般, 百種滋味湧上心頭來.
整個暑假耗在家裏作童工的滋味固然很不好受, 但那段記憶卻是既濃冽又温馨的
.
温馨的是, 因為剝蝦/穿膠花這個因緣, 我們整家人(除了父親外)才得以從早到晚都圍坐在一起, 一邊工作一邊談笑
.
亦因為如此, 我對早逝的大哥的最深遂的印象竟是他坐在我對面, 埋首剝蝦的側影
.
此外, 我也該感激那些辛勤的日子, 就是因為捱了那些苦(請容許我斗膽地以苦來形容那段經驗, 我當然知道那個年代生活得比我更艱苦的小朋友多的是), 所以我深深的明白到幸福並非必然的道理, 亦因此促成了我成長後懷著
身處好環境應該多加珍惜, 而面對惡劣環境亦不必過份沮喪的人生觀做人
.
說到底, 我也算是捱過苦, 亦懂得生活艱難, 你說是不是?


[ 本帖最后由 CC_best 于 2008-12-22 14:2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49.jpg


50.jpg


5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52.jpg


53.jpg


5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5 16:35 , Processed in 0.321295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