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6|回复: 1

[时事新闻] 透视美军的心理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6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透视美军的心理战
01/16/2009 12:43:00
华夏经纬网


    伊拉克战争开战以来,美国对伊拉克的心理战与伊拉克的反心战斗争,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政治和军事目的,美军凭借其绝对的信息优势,运用各种心理战手段,对伊拉克进行了一场全面的“心理战”。
   
    在本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进行心理战的主要目按阶段划分主要有两个。战前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战争爆发后是“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军事目的”。
   
    (一)战前部分
   
    在伊拉克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围绕“倒萨”,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的心战战略。在战争爆发前,“心理战”成为了美国的主要作战手段主要。美国的心理战是通过以下几种手段来实施的:
   
    一、利用总统直接签署“总统决策指示”,进行军事心理总体战。战争爆发前,美军制定了宏大而周密的心理战计划,并将其纳入国家总体战略。2002年10月3日,美国五角大楼高层官员和伊拉克反对派成员就按照“总统决策指示”,研究制定了对伊发动心理攻势方案。从12月中旬起,美军全面展开对伊腹地的心理战宣传活动。今年2月,布什总统签署命令,正式成立白宫“全球宣传办公室”,专门推动与国外电台、电视台的合作,向外界传递美方信息,争取海外民从支持其对伊动武。美军飞机在伊拉克战争境内多次大规模抛撒传单,军方的“消息电台”通过特种作战飞机,每天以5种不同频率对伊拉克民众进行长达17小时的宣传广播,以瓦解伊军的抵抗意志。
   
    二、通过一些所谓的“许诺”诱骗萨达姆政权自动倒台。在美国决定要进行倒萨战争后,美国政府的领导人在很多场合向外界频频“透风”,并表示,萨达姆及其亲信如能主动放弃政权并流亡到第三国,美国可以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
   
    三、鼓动萨达姆手下发动政变,企图以“一颗子弹结束萨达姆政权”。当美国看到萨达姆毫无“自动下台”的表示后,美国又把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希望寄托在萨达姆的政敌上。在战争爆发前的几个月时间里,美国一方面调动军队增加对伊拉克的军事压力,一方面又不断的放出“政治气球”,用以软化、分化伊拉克政府高层和伊拉克军民的战斗意识,希望伊拉克能够不攻自破。美国国务卿及总统本人曾不止一次的鼓动萨达姆的手下发动一场政变,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战争”。
   
    四、通过各种场合抨击萨达姆政权,为“倒萨”战争创造有力的舆论环境。首先是美国政府领导人亲自上阵。美国政府的主要领导成员,多次就"倒萨"发表讲话,不遗余力地抨击萨达姆政权。特别是总统布什,每次会见外国领导人、举行记者会,都对萨达姆政权谴责一番。尤其在联合国大会上,在国会就攻打伊拉克进行表决前夕的电视演讲中,在布拉格北约首脑会议上等重要场合和时机,布什都就"倒萨"作了充分阐述。美国政府领导人就"倒萨"频频发表讲话,对世界舆论和人们心理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其次是授意媒体进行针对萨达姆个人的“丑化”宣传。为博取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对战争的理解和支持,美国新闻媒体散布了许多丑化萨达姆的言论。如称萨达姆是"暴君"、"疯狗"、"怪物"、"大坏蛋"等。总统布什公开把伊拉克确定为"邪恶轴心国"之一,并多次把萨达姆说成是"杀人成性的暴君"、"最邪恶的独裁者"、"巴格达的屠夫"、"国际歹徒"等,力图通过妖魔化词汇和诬蔑性言论损害萨达姆政府的国际形象。
   
    五、利用“电子邮件”向伊拉克高官发动宣传战。美军在这次的伊拉克战争中还启用了一种全新的“心理战”方式——利用信息领域上的技术优势向伊拉克发动“邮件攻势”。据调查表明,伊拉克信息产业落后,伊拉克国内只有少数人有条件上网接收电子邮件,而这些人恰恰又都是政府官员、高级公务员、专家和科学家。因此,美国在搜寻到这些人的邮箱地址后向他们发送了用阿拉伯文写成的电子邮件,呼吁伊拉克军方领袖和民间领袖推翻萨达姆,敦促他们不要再听从萨达姆使用生化武器的命令,并揭露伊拉克藏匿这些武器的地点。
   
    (二)战争爆发后
   
    在战争爆发后,“心理战”的地位从第一位下降到了第二位,成为了武力手段的重要辅助方式。而美军发动“心理战”的主要目的也从“不战而屈人之兵”转到了“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军事目的”。美军在这一阶段的心理战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企图通过“一击必杀”式的忽然袭击使伊拉克政府和军队陷入混乱并从中寻找战机。在战争开始后的第一波次“斩首”轰炸中,美军用导弹袭击巴格达的伊拉克高官府邸,欲一举消灭萨达姆。如果“斩首”行动成功,可能会对伊拉克政府和平民造成巨大的恐慌,甚至还会“震慑”到世界上其他一些地区与美国为敌的人。
   
    二、通过是允许新闻记者进行“嵌入式”采访来炫耀武力进行实力威慑。在这次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还采用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心理战方式——“嵌入式”采访。美国此次邀请了世界各国的500多名记者随军采访。企图通过电视这一头号传播媒介向全世界展示美军强大的军事实力,给包括伊拉克军民在内的全世界观众制造强烈的心理震撼。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组织了种种形式的新闻发布会,各部委全天候轮流对世界提供最新战况新闻,以达到布什总统“反映真相”的目的。在战场前沿,美军利用电视实况转播和新闻发布会,展示美军的强大攻势和有利的战场信息,让伊拉克军人知道,抵抗是没有丝毫作用,只有举手投降才是唯一的出路。
   
    三、利用各种手段广泛开展信息欺骗,以动摇伊拉克军心。战争爆发后,美军为了配合前方部队的作战,美军还利用新闻媒体的作用,大量进行信息欺骗,试图动摇伊拉克军心。从战争刚一开始,美国官方和西方媒体就不时传出一些无法证实的“内部消息”,如萨达姆受伤、副总统拉马丹被炸死,伊高层领导人叛逃、51师师长等8000多伊军投降、美英联军首日便攻下重镇巴士拉等等。然而,随着记者们报道的不断深入这些虚假的报道又不攻自破。可以说,美军这种信息欺骗的目的就是想借此扰乱伊军的战斗意志,制造混乱,以便扰乱伊方军心,泄去伊军士气,摧毁军队的斗志。
   
    四、利用离间手段,挑拨伊方高层政府要员与萨达姆离心。美军这次战争的目标是推翻萨达姆政权,实现伊拉克的政权更迭。这种战争的目标的特殊性,使其将打击重点直接指向萨达姆政权的核心人物。“通过宣传,发动谣言攻势,进行挑拨离间,也是一些国家进行现代心理战常用的一种手法。”美军通过这种心理战,离间萨达姆与其身边将领的关系。在战争开始后的第一波次“斩首”轰炸中,美军用导弹袭击巴格达,欲一举消灭萨达姆。第二天,美国主流媒体十分迅速而详尽地报道了美军实施这一秘密决策的全过程,给人以伊拉克政府内部确实有人向美国情报机构透露了萨达姆的行踪的印象。对这一用意,连英国媒体也直言不讳地指出,这是美国的离间计。
   
    五、利用心理战部队对伊拉克全国进行“地毯式轰炸”。美军现有专门的心理战部队,在国防部、兵种参谋部、战区指挥部和联合司令部都设有心理战部门,并有独立的作战纲要,心理战部队达7万多人。从去年10月起,美军现役的陆军第4心理战大队就开始了紧张的信息战计划制定和组建针对伊拉克的心理战特遣部队。美军主要担任心理战任务的是美国第193特种作战大队。该大队参加了海湾战争,并使用EC-130E飞机在调频/调幅、电视频段、短波以及军事通信波段的多频域进行了阵地广播,并散发了大量传单。美国心战部队主要任务是对伊拉克军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攻击,向伊拉克军事基地投放反萨达姆的宣传资料,对伊拉克电台和电视台进行无线干扰,并通过空中通信系统向伊拉克发射反萨达姆的电台和电视信号,还利用秘密的中间人或直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与伊军的重要指挥官取得联系等。开战后,美国心战部队隔几天就在伊拉克南部禁飞区上空投放一批传单;几乎每天派EC--130飞机在伊拉克上空播发电视和广播信号;还通过伊拉克反对派组织掌握了伊拉克现役军人的电话号码,并适时通过电话对这些军人进行攻心宣传。此外,美军在战前设立了一个“虚假的伊拉克地方无线电台”,开始一段时间每天播放爱国歌曲和日常新闻,可是一旦战争爆发后,就立刻改口进行心战宣传。不仅如此,美国还利用技术手段干扰伊拉克国家电台的通讯信号,并利用国家电台发起心理战攻势。
   
    六、限制新闻“自由”,统一报导口径。在此次战争中,美军通过加强对媒体的控制和引导,向伊拉克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新闻大战。在利用新闻媒体表明政府的立场和观点的同时,监控、回避甚至隐瞒一些敏感的战场信息,限制不利美军的战场信息传播。美军严格管制媒体报道,播出的内容都要经过军方的审查,而且要经过3秒钟左右的延迟才能发出去。在战争爆发3天后的首次新闻发布会,美军司令部弗兰克斯就对记者规定了“三不政策”,即不得问美英联军的伤亡情况;不得提与目前正在进行的军事行动有关的问题;不得问与今后军事行动计划有关的问题。战争期间,美国记者彼得·阿内特,这个曾因报道越战而获得过“普利策”新闻奖的资深战地记者,就因为接受伊拉克国家电视台采访时,直言美军第一阶段战事失败而被当即解雇。
   
    华夏经纬网专稿 2003年4月17日
http://www.huaxia.com/zt/2003-08/143673.html
发表于 2009-1-16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切~~~中國人民玩這些的手段的時候歐洲人還在樹上爬著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2 17:23 , Processed in 0.03753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