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27|回复: 14

兑易 (转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30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兑  易                                                                                                                                                                                                                                                                                                                        兑  易(未修改稿)
作者  呼运廷

绪论        

一         
中国有多少年没出圣人了,两千年了,这极不正常。   

孟子曾说过五百年必有圣人出现。孟子总结的是孟子以前的社会历史经验,孟子以前,伏羲、女娲、炎帝、黄帝、仓颉、尧、舜、禹、文王、周公、老子、孔子,那确实是一个圣贤辈出、星汉灿烂的历史时期。   

正是有那样一个历史时期,才缔造了世界人类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华文明。  

孟子说过那句话之后,很不幸,孟子以后的两千年间,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圣人。  
  
这是汉代以后形成的文化框架与社会政治制度造成的。     

读孔子留下的书,说孔子说过的话,思想上必尊孔孟,言行上不许越轨,两千年间,千万文人,一个腔调,就是孔腔孔调,儒腔儒调,否则就是不尊孔,就是冒犯圣人。   
汉代以后逐渐形成的学而优则仕和唐代创造的科举制度,又对文人诱之以利。两千年间的文人全成了动物园中笼子中的动物,喂之以食,束之以笼,驯而化之,去其本性,使之忘记本性,忘掉了文人本来应该有的面目,忘掉了文人本来应该担当的责任与使命。     

两千年可不是个短日子,若不是中间有佛教西来,有道家变身为宗教性的道教,中国人在精神旅途上早就饿死在了路上。   
  
中国必须再度产生圣人,再开创一个圣人辈出的历史时期。这是复兴汉文化的基石。否则,当代人文界叫唤的复兴汉文化,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等等,就只是空叫唤,就只是做梦。   

像我们经常讲的要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批判与扬弃一样,我们同样需要对“五四”以后的现代文化传统进行批判与扬弃。两千年间的文化正好是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的文化,该革除的一定要革除,该洗涤的一定要洗涤,该继承的一定要继承。要分清什么是真正的优秀文化遗产,什么是封建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提倡恢复汉文化,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但决不能打着这一旗号继承封建文化的糟粕。   

复兴汉文化,需要在文化上实现与孔子历史时期的直接对接,在文化上实现与远古圣贤文化时期的直接对接。就是说需要跳过、摔开整个封建历史时期,跳过这不出圣人的漫长的两千年的历史岁月,与奠定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人类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华远古历史时期的文化实现对接。   

不需讳言,那是奴隶社会时期,甚至更远古,是原始社会历史时期。原始社会历史时期与奴隶社会时期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早已经死亡,不会在对现实社会制度造成影响与渗透。不会像我们审视封建历史时期的文化时一样,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与政治制度的阴影总还在试图侵入我们的现代社会机体。   

西方文艺复兴有过一个复兴对象,即复兴传统中哪一个历史时期的文艺, 他们选择了古老的希腊文明,古老,模糊,有再创造的可能。历史证明了他们在选择上的正确性。   
重开中华文化盛世,这已是国家与民族的人心所向,是民族精神的渴望,谁也不可能阻挡。   

向往中国也有一次文艺复兴,希望也以文艺复兴的形式,实现再创中华文化盛世的目标,也是“五四”以来文化上只破不立,破后必立的历史发展规律。   
  
我们选择哪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作为复兴对象?   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是两千年来人们公认的三大文化高峰。准确地讲是三大文学高峰。文学与文化,有相同之处,更有区别。我们今天更要强调它的区别之处。文学属于文化,但只是文化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文学的兴衰不能代表整体文化的兴衰。   

有这样一种解释,远古时候,有一块石头,石头上有字迹或刻画之痕,后来字迹模糊了,被风蚀掉了,没有人知道石头的价值了。再后来,石头旁边长出了花草,花草吸引了人们的视线,吸引了人们的着眼点即审美点,造成了人类审美价值及观念的转移,使石头成了陪衬,甚至被遮盖。石头是文化,是文化的主体。文学是花草,是旁出部分、边缘部分、后出部分。文学的过分繁荣会遮盖文化主体,会遮盖文化的本来面目与价值。   

思想,哲学,文化,三位一体。文化是对思想与哲学的文而化之。思想与哲学离不开文化,也不存在完全脱离思想与哲学的文化。漂离思想与哲学的那一部分文化,表现为文学与艺术,文学与艺术对于文化主体来说,是漂离部分,旁出部分,溢出部分,边缘部分。   

我们需要对2000年以来,孔子以后,中华民族不发展哲学思想文化,只畸形地发展文化的漂离与旁出的那部分文学这一现象给以深刻反省。我们需要适当地铲除文学与文人。铲除文学,为突出文化主体。铲除掉非文化意义上的文学,缺少文化含量与品质的文学。这类文学正是产生于汉代,兴盛于唐宋,滥溢于明清,末流于当代。铲除文人,就是铲除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他们之中相当一大部分人根本上缺少文化素养,根本不懂得文化的真实含义。他们同他们写作的作品,是文化的旁出者,是文化的私生子,是非文化意义上的花草的产生地。要做文人,就做远古文人,恢复远古文人的本来面目,本来责任担当。否则皆在铲除之列,屈原、李白,杜甫在铲除之列,罗贯中,曹雪芹等等在铲除之列,当代所谓文人全在铲除之列。   

即使认为我们的文艺复兴只是文学艺术的复兴,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也由于历史距离较近,过于清晰,其艺术成就过于完整,不再具有再创造的可能。况且我们需要的是汉文化整体上的复兴,文化的复兴,同时是思想和哲学上的复兴。从后者着眼,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汉代文化唐代文化宋代文化,都从根本处欠缺用来复兴的基础。   
复兴汉文化,选择出一个复兴对应时代,我选择周代或商代,更倾向商代。商代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和神秘的甲骨文化。青铜以象胜,甲骨以《易》胜。这里的“易”,是指《易经》。有象有《易》,重象重《易》,是今天复兴商代文化的特有条件。   

不选择周代文化。商文化尚祖,周文化尚天。有相信人类自己还是相信天命的区别。商文化粗犷,周文化细腻,风格上的差异显示出商文化的创生性、原生性,商文化处在创生阶段;周文化处在完成阶段。商、周文化一脉而有异。   

不选择春秋战国时代。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思想文化哲学百家争鸣时代,很适合原创思想、文化、哲学产生,但以孔子、老子为主的儒、道两家文化,已经有了影响其后2000年历史的巨大的结果。我们需要的不是重复与模仿,而是再度创造与创新。我们更需要研究老子是怎样成为老子的,孔子是怎样成为孔子的,他们学术思想源泉在哪里,是什么,惟有这样才能够再度产生圣人。我提出复兴商文化,正是看出孔子思想源头是商代。孔子身前曾经长期游历中原寻求商文化,没有寻到,退一步才研究周文化。当今商代文物大量出土,足够成为产生并形成思想哲学文化的材料和源头。况且我们提出复兴商文化,只是以商文化做一个代表,它代表的是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与文化发祥过程,实质是中华民族上古文明的创造性。   

中华民族文化到了最危险的时候。20世纪末,中国社会科学界的学者们以预言家的姿态向国人预言21世纪是东方文化世纪。这是什么预言?与儿童的天真幻想一样。21世纪将是什么世纪?不错,是一个文化世纪。是一个权力文化世纪,是一个文化发展受权力操纵的世纪。是一个以强权为背景为依托的文化侵略世纪。由于以强权为背景,不可能有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平等对话和互补,在强权背景下,只会是东方文化失语。由此可以断言,21世纪不仅不是东方文化世纪,反而是东方文化加速西化的世纪。已经过去的20世纪,20世纪之前的几个世纪,只是这场西化的序曲。21世纪与22世纪才将是全盘西化的时候。要到23世纪,东方文化才有出头之日。300年,时间很短也很长,清朝300年就是一闪过去的。时至今日,一个少数民族的统治早已结束了,结束100年了,仍有多少人多少文人多少学者多少文学作品、影视剧作品在为其延续香火似的歌功颂德。汉文化被同化到这种地步?一个民族的文化脆弱到这种地步?经历过21和22世纪之后,西方文化进入到中国的时间也将是300年500年,到那时候汉文化会是什么情景?   

再创圣贤辈出时代,恢复汉文化根本,才能够恢复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东方永不倒下的文化巨人的特性。这是现代中国数代文化人必须肩负的责任。   

开创圣贤辈出时代,与上古文明实现对接,就需要在思想哲学文化等方面跨越孔子与老子这两个圣人,跨越这两坐文化高峰。首先要敢于与他们站齐,与他们并立,有这样的胆略与勇气,有等高的学识与成就。并且要能够高于他们,才能够跨越他们。西方一代一代文化圣贤,都这么做,才创造并保持了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思想哲学文化上的不断进步。中国圣人已经断代了2000年,要再出圣人,就需要付出更多更艰巨的努力。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留下一部5000字的《道德经》使他成为圣人,代表他全部哲学思想文化成果。   
老子读什么书?用什么研究材料?用什么研究方法?老子死后概无人知,概无人研究。   
上古的书,留下一部《易经》,惟有一部《易经》。老子读过吗?
   
    今天研究《易经》的人,都影影约约觉得《道德经》与《易经》讲同样的道理,但明显处只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几句,其他又不能完全对得上号。
   
   我可以在这里告诉研究《易经》的人,也告诉研究《道德经》的人,《道德经》完全讲的是《易经》,是《易经》中的内容,是《易经》中的方法,是内容和方法的一部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名为万物之始”等,是方法部分;内容部分只需对照《易经》临、损、节、中孚、归妹、睽、兑、履以及萃、咸、困、大过、随、革、快15个卦。
   
    老子是研究《易经》的人,老子是懂得《易经》的人。
   
   代表孔子哲学思想文化成果的是一部《四书五经》。其中《四书》为孔子之前的政治历史资料。我们不取孔子的政治思想,他的政治思想已形成中国2000年封建社会体制。真正能代表孔子学术思想与哲学文化研究成果的,是《四书五经》中作为首经的《易经》,是《易经》中的《易传》。是《诗经》。先谈《诗经》。相传《诗》有3000多首,被孔子删剩300首。3000多首,那有可能是孔子以前诗歌全貌,删剩的300首不能代表孔子之前的诗歌面貌,从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到艺术成就上都不能代表。商、周时期的作品能够手工抄写流传到孔子时候,说明3000首诗已全部具有流传价值。一个删字,被删去2000多首,可能某些方面的内容被全部删掉,可能留下的300首也已被修改过。孔子死后,2000年间,再未发现其余诗篇,要么传说不实,要么被孔子全部销毁,若如此,孔子是文化圣人还是文化罪人,就另当分判。《诗经》300首之后,有没有改变诗歌方向、文学方向,乃至文学的本质,都大有疑问。应该说诗300首,只代表孔子个人的思想倾向和艺术倾向。
   
    孔子研究《易经》很有成就。圣人述而不作,《易经》中《易传》部分却是孔子所作,表达了孔子对《易经》的认知与体悟,足以代表孔子的思想哲学文化成就与贡献,其体悟与认知,渊博宏大,精深入微。
   
    我们知道周文王曾经在狱中演易。周公为《易经》64卦撰写爻辞。
   
    相传炎帝、黄帝、尧、舜、禹几代圣人先后依据《易》中有关卦象发明网罟、舟船、水井、房屋、城市、集市贸易等。
   
    相传伏羲创造八卦。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中国,上古圣贤皆演易。演易,就是研究《易经》,推演《易经》卦数与易理。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一部《易经》,即是中华民族上古历代圣贤取得与形成思想哲学文化成果的主要学术材料的来源。并由此可以确立《易经》是中国文化即汉文化的活水源头,并且是惟一源头。
   
    不演易,中国就不会出圣人。就不会出源泉性的思想哲学文化学术成果,就很难有中国的汉文化的思想哲学文化复兴。
   
    但是,老子没有留下演易方法,孔子没有留下演易方法,周代没有留下演易方法,商代没有留下演易方法。中国人很早就有了很强的知识封闭或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不留下演易方法,有好处也有坏处。单就好的方面讲,可以使演易者必须自己去找出方法,必须自己去亲手演易,否则终不知《易经》的宏博深奥与精微缜密。
   
    可悲的是自孔子死后2000年间,中国没有演易人。
   
    汉代以后儒学独尊,孔子被抬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2000年间,千万儒士,只许朝拜,不许超越。千万部研究《易经》的著作,一概是注解再注解,你注解过来,我再注解过去,一概是炒剩饭。又怎能出现演易人。
     
    王弼以道家思想解易,得意忘象,离儒家《易经》走得很远,却略有成就。
     
    邵庸掺杂象数解易,对于正统儒学来说,有点越轨,却略有成就。
   
    以儒家为代表的易学称为易理派。后世儒士认为孔子未曾谈象数,只谈易理,也就只敢谈易理,不敢谈象数。不知孔子若不实践象数,若不实践《易经》,又怎么演易,若不演易,又怎能推得出乾坤道理。
   
   到了朱熹,在《易经》中附上了蓍草筮法。蓍草筮法与六爻课属于同类性质。从由原来繁杂的蓍草筮法到简化为三枚铜钱,都离不开神谋鬼谋,祈求神灵以增大铜钱落地时的偶然率。只有偶然性,缺少必然性,是两种方法的根本缺陷。也就不可能是《易经》的根本方法和本来方法,也就根本不是演易方法。以道家为代表的易学称为象数派。其主要是与传统医学结合,实践于性命的修炼,人生的追问。
   
   以江湖派为代表的易学称为术数派,其主要用于占卜并以此谋生。道家易学与江湖易学的共同特点是以易起卦之后就抛开易学,重用五行、干支、六亲、六兽之类。如同是六爻课,易理派起卦后仍以卦象卦理解卦,术数派则在起卦后装五行,看五行生克,装干支,看干支衰旺休囚等,其实已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易经》。
   
   一部《易经》,原本无一字提到五行。在《四书.洪范》中周武王见箕子,也明显将五行、八卦等分为不同范畴。自战国末期邹衍至汉代京房把五行术数硬塞入《易经》术数,并取代了《易经》术数后,易理派攻击术数派不是正宗易学;术数派攻击易理派不识术数。其实易理派故然不识术数,术数派的术数也不是《易经》术数。《易经》原本象、数、理一体,体用合一,不可分割。像一只完整的葫芦。后来这只葫芦被分成了两半,每一半都被称作瓢,一只瓢称作易理,一只瓢称作术数。两只瓢都有用,都有一些用处,但都已经有用无体。况且真正术数的那只瓢丢失了,无人传下来,于是有人用金、木、水、火、土为材料另外做成了一只瓢,这是五行的瓢,不是原来《易经》的瓢。即便像宋代易学家们有二瓢合一即体用合一愿望,有欲图演易的冲动,二瓢终究合不起来,宋明理学,终究成为一场空谈。以至清代易学又弃宋从汉,弃理从数,要恢复汉代易学。   
当代,易学恢复,易理派与术数派同时恢复。
   
    易理派大多是人文界人士,大学文化、哲学教授者流,他们大多有意无意传承儒家之学,有自觉去做儒门子弟的主观意愿,并且有冯友兰之后新儒学之称。冯友兰一生的学术成就有《中国哲学史》,然而冯友兰在哲学本身意义上无建树。
   
    在哲学本身意义上即哲学原创思想与理论上没有建树,就不能称为大师一级人物。
   
   写作中国哲学历史的人只是知道中国历史上已有的哲学事件与人物,只是哲学上的秘书、记录员角色。这样的人很需要,但应放还其秘书、记录员应有位置。使竖子成名,只应孔子之后2000年没有哲学英雄。冯友兰及其之后的学人提倡并创立新儒学,正是思想上无知轻狂的现象。当前学界一批人仍然叽叽喳喳要搞新儒学,要做文化精英,他们无知于儒家在历史上成功,是成功于其思想对政治统治者的价值,不是其纯学术价值。成功于礼为封建统治服务。孔子接受周礼,改变周礼,篡改上古礼的原义。礼,原自上古巫术,是《易经》在运用形式上、法术上的一部分,是以礼勾通自然、沟通道的根本方法。鬼神、宗教产生后,人类以礼勾通鬼神。礼,原是人类取得自然能量与福报的一种仪式,是人类用以勾通天地自然的方式方法。到周代,礼一方面还保持它的本来面目,同时也出现了以礼礼贤的苗头。应该说,孔子正是看出了这一苗头,才更大胆地把礼于自然完全盗用,用于建立其社会人伦关系。用礼规矩人与人的关系,是很大的创新,也是对本来的礼的最大的歪曲与非礼。新儒学要传承儒家什么?政治统治价值还是礼?
   
   当然,儒家还有其他,如仁义道德与诚信,这可能正是新儒学所欲承传的。不说儒家有此。道家有道德,佛家有平等,基督教有博爱,各家各教有同类概念的不同用语,儒家道德也就决非惟一选择。事实是儒家文化在当今社会显得像是“12345六78910”中的大写“六”,繁杂、乖僻、落伍,甚至都无法被列入到现代行文规范中去。这是2000年儒学在现代社会的处境,在现代,儒学依然成为复兴汉文化的障隘。
   
    搞哲学的冯友兰不是完全无知,临死前弟子守在床边等待临终遗言,冯友兰留下的话是:注重中国的《易经》!
   
   当代的易理派受国家养着。由国家或各级政府出资,他们不停地召开各种《易经》学术大会,很热闹,却毫无意义;一些大学增设研究生、博士学位,有意义,却没有价值。一些数术派的人士也开起公司,也参加各种易经学术会议。更多的江湖术士则蹲在路旁,出没小巷,他们也在拼命地、艰苦地学习研究《易经》,以提高自己的预测水准,以便增加个人经济收入。恢复期有理数交流迹象。
   
   我仍然要问:梁启超、张之洞、郭沫若、冯友兰他们,赶上汉、唐、宋、明易学水平了吗?对《易经》做出贡献了吗?金景芳、张岱年、任继愈、朱伯昆、李学勤、汤一介、刘大均、唐明邦......又怎么样?他们在研究什么?邵伟华、张延生、黄鉴......又在搞什么?当代易学能摆脱2000年历史中有大疑问、大缺陷的易学传统吗?能真正出现全新的易学气象吗?能演易吗?能不能出现演易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的历史,有着自身的发展、推进、演变过程。
   
   伏羲经历洪荒,首演八卦,肇始文明。开创并实现了世界人类史上文明古国中永不灭绝的中华民族,这就是伏羲文化的作用,《易》文化的作用。《易经》作为民族文化基石,汉文化的活水源头,最初是以符号为文化底本。那是一部伟大的符号作品,一部符号形式的金字塔。其符号性、非实体性、无形性,使其具有了永恒属性,是永远摧不跨、毁不掉的中华文明与文化的根基与种子。使得中华文明在源头上,是一部没有文字的“无字天书”。
   
   “易与天地准”,天地在则易在。天地毁坏,易才消失。易是怎么作到与天地准的?在于易具有永恒性的基础上,又有自身的变动、变易性。在“伏羲易”或称“先天易”或称“符号易”底本上,神农以后,历代圣人不断描绘出新的《易》的蓝图,不断推动《易》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以图契合天地之变、道之变。或者说在“先天易”这个根本上,后来长出几株新的参天大树;或者说在“伏羲易”的基石上,后人曾经建立起数座新的《易》的大厦。
   
   伏羲临洪荒而创八卦,《易》由此诞生。“天倾西北,地覆东南”天空的西北角上,天塌了相似,暴雨如倾,使得大地上江河泛滥。于是有女娲补天,于是有女娲止**。用伏羲自己创立的学说中表示河流的坎卦去形容,我们可以称“伏羲易”为《坎易》,以坎卦为易经八卦中的首卦的《坎易》。史称《川易》。
   
    伏羲之后,神农在世,洪荒未退,人们居住在山上,在重视对山岳岩石草木认知研究应用中,艮为山,即对易经八卦中艮卦的研究应用中,改伏羲《川易》为《连山易》,即以易经八卦中表示山脉的艮卦为易经八卦中的首卦的《艮易》。《连山易》的“连山”,就是山连着山啊。
   
   神农之后,黄帝在世,洪水退后,露出肥美土地,人们走下山林,农业兴起。在重视对土地的认知应用中,土地、大地称做坤,即对坤卦的应用中,黄帝改《连山易》为《归藏易》,即以易经八卦中表示土地的坤卦为易经八卦中的首卦的《坤易》。《归藏易》中的“归藏”,指的是土地收藏一切的性质,指的是回归土地的意义与事件。
   
   黄帝之后,历经尧、舜、禹,夏朝建立,完成《归藏易》时期。商代,人们已经初步具有了天命、上帝观念,人们崇尚天的至高无上,赋予天自然人格神的能量。天的观念的出现与形成,昭示了变化不居,周流六虚的自然之道,已经变动。昭示了《易》自身也应变动,应弃地之坤而从天之乾。商人无知,屡迁而不宁。又怎么能够安定呢?或至商代,人们已经不知道,《易》随道之变而变的原理。至周初,文王遭狱中之厄,于狱中追问生死天命,以囚徒的身份,心境与环境,推演八卦,在对表示天、天命的乾卦的重视与认知中,改《归藏易》为《周易》。即以乾卦为易经八卦中的首卦的《周易》。《周易》中的“周”,合于“周朝”的“周”,又合于天圆之意义。历代中华圣哲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随着“为道也屡迁”,主动或被动,数次推动与道契合的《易》本身的变化与发展,即易经的“变易”大特性,以适应人类事业的发展变化,以适应人类事业的与道契合。变则变,不变也得变。也实在是《易》本身于变易中达到“与天地准”的自身规律。反映于人事,反映于社会,则是变则昌,不变则死。得道则生,失道则死。每一次变《易》者是伟大的,是伟大的哲学英雄、文化英雄、思想英雄、自然英雄。变易的结果,如《川易》、《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同样都是伟大的创造性的作品。
   
   《周易》是我们之前最后的变易。《周易》的变易,最初是由周王朝的开创者文王、武王、周公“一家三圣人”初步完成,近千年之后,由儒家创始人孔子最终完善;《周易》的完成时间距离很长,《周易》的应用、存在历史时期也特别长,近于《周易》之前三《易》历史时期的时间的总和。《周易》之前的三个《易》,在伏羲《先天符号易》底本上进行变易,应该说比较容易与顺利,有可能是属于自觉主动的去变,懂得道变易也变的原理的变。自觉主动的去推进由伏羲时期的坎卦之后艮卦、坤卦的变革、进位为首卦的变。到了要将《易》推进为《周易》时,要推进为以乾卦为首卦时,由于伏羲的《先天易》底本本身就是以乾卦为首卦,如果《周易》不可以跳过也以乾卦为首卦的话,这就出现了先前几次变易中未有过的难度,而周家三圣人,他们完成了,为《周易》编出了不错的程序,编出了既已乾卦为首卦又没有与先天易重复的卦序。并且首次为《易经》的64个卦注上了卦辞、爻辞。近千年后孔子再补《易传》,使得《易》终于成为具有文字的中华民族大典。
   
    《易》自身的变易,会不会到《周易》止?
   
    《易》自身的发展、推进,会不会到有了《周易》后就彻底停下来?
   
    我想不会。
   
   那么,《易》需要不需要我们再一次主动去推动它实现变易,促使它完成自身的发展?从过去几次《易》变的情况看,每一次都具有这样两重性:一是《易经》的预言性,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每一次都显示了它完全是按照《易经》八卦早已经编好的程序在发展与更替;二是显示出每一次自然或社会环境完成更替后,与之相应的一个崭新的易学体系也必将产生,必定产生。与之相应的崭新的易哲学、易文化、易思维、易方法,又总是需要由人类自己去完成。《易经》这种自身的变易,每一次又都极大地适应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进步和民族强盛。作为中华文化的基石与根本,《易》的演变,有带动中华文明进步与民族强盛的源泉力量,也有这样的历史。
   
    也有因为《易》本身不再进步,而影响中华民族进步的历史。是什么时候,《易经》不在进步的?不再具有影响和推动中华文明进步与民族强盛的力量的?
   
    《易》本身不再进步,是从宋代以后。民族不再强盛,是从宋代以后。
   
   伏羲创《易》,首开民智;神农用《易》,发现医药;《归藏易》契合了夏、商农业开拓与甲骨、青铜文化鼎盛;《周易》契合了周代最为长久的历史与周文化;孔子为《周易》作《易传》,延续并完善了《周易》历史使命。汉、唐文化,宋代文化,都是以乾卦为首的“天命文化”的延续与反映。宋代,“北宋五子”与朱熹,也想把《易经》推进一步。结果只是把《易经》狠狠折腾一番,与他们的折腾高潮相应的,是北宋南迁,金、元北来,元朝建立。元以后,千年间,再也不存在汉文化的盛世了。甚至不存在了汉文化的独立。元朝与清朝中间,虽然夹了个汉人统治时期,而明朝打天下,举的是佛教的旗帜,用的已经不是汉文化。我们应该正视,近千年间,只能写一部少数民族统治史。尽管满蒙以儒教治天下,用的已经只是汉文化的壳子。我们应该正视,《易经》是被“北宋五子”和朱熹们“玩”掉的、“玩”完的。《易》在源泉意义上具有推动中华文明进步与民族强盛的力量与作用,是到“北宋五子”以后消失的。
   
   《易》在《周易》孔子立传之后,到“北宋五子”之时,是应该再有一次类似前几次的自身的大变易,大演进。是少了一次类似前几次的自身的大变易,大演进。然而没有人能够完成。一去就是千年,一拖就是千年。满州国好聪明,知道怎样把汉文化弄做个空壳,知道用汉文化的空壳来统治汉民族。日本国真笨,不懂得用汉文化的空壳统治汉民族,假如有第二次,日本国还会那么笨吗?汉文化,真的也就剩下一个空壳了,汉文化真的已经到了苟延残喘的时候,最危险的时候?
   
   《周易》已死!以乾卦为首卦的《周易》的“天命文化”,随着“天子政治”的社会结构倒塌,已经如同春日的残雪在融化。伏羲创造的《先天易》,那个中华文化的基石上,需要重新建起一座巍巍大厦;那个中华文化的根脉,需要重新发芽,长出大树;那个中华文明的底本,需要重新绘制崭新的蓝图。与《易经》自身演变相契合的新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已经渐渐形成与清晰。我们生在现代,我们能够看清《易》自身几次变化的规律是,在伏羲《先天易》八个主卦的基础上,《川易》、《连山易》、《归藏易》、《周易》,首卦从坎卦开始后,依次是从艮卦开始,从坤卦开始,从乾卦开始,那么新的《易》,应该是从兑卦开始吧,也就大约可以称作《兑易》!
   
   《周易》已死,《兑易》当兴!研究《易经》的人,谁不想把《易经》研究到能够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推动国家强大的水平!谁愿意由于自己抱残守缺而继续使《易经》自身停止不前?况且《易》自身的变易与发展是迟早的事情,必然的事情,也是能够凭借人力给以推动的事情,如果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发现,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我们又为何不从自己开始,不从现在做起呢?
   
   《兑易》理论与方法,全部用现代话语表述,全无旧术数中那些过时的术语与隐语,人人能够读懂,人人能够学会,也就有着极大的普及意义。也就意味着“还易于民”,恢复伏羲、神农、黄帝时期《易》的本来作用,恢复上古时期人人可以沟通天地自然鬼神的作用。早在几十年前,???在他的一首诗词中曾经写下过“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诗句,《兑易》的出现,将显示出???这句诗的巨大的预言性质。《兑易》方法的普及意义,也就意味着终将结束2000年来《周易》的理论与方法始终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历史;也就终将剥夺掉易经界仅仅属于少数人的话语特权与霸权。普及易学知识,人人通晓《易经》,重开文化盛世,实现自由生存。就成了《兑易》作者的愿望与理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天64卦方圆图
彩色方圆图.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先天64卦方圆图》入门

第一节 《先天64卦方圆图》基础知识

我们已经为大家准备了《先天64卦方圆图》。我们已经为大家准备了《易经》64卦的爻辞。有了以上两项准备,任何人就都可以学习《兑易》了。《先天64卦方圆图》非常重要。《兑易》所有理论、方法全出自此图。从《兑易》的角度讲,可以说“图外无易”。是说离开了《先天64卦方圆图》,就没有了《易》,就没有了《易经》,就没有了任何所谓的《易经》知识。《兑易》的预测方法,环境风水知识,个人生命能量的修炼方法,大自然能量的应用方法,乃至演易方法,都来自此图。宇宙、时空、人类、文明乃至万物,全在此图中。学习《兑易》,就需要熟悉《先天64卦方圆图》,能够在心中默记此《先天64卦方圆图》,进而将来能够在胸中运转此图,做到身不离图,胸中有图。一个人背会了《先天64卦方圆图》,作到了身不离图,心中有图,简单的讲,有以下几个好处。(1).在以后的学习《现代先天易学》的过程中,当随时的说到方图的哪一卦时,圆图的哪一卦时,心中就会很清楚某一卦是在方图或圆图的什么位置,应用起来才会很方便。对于学习《现代先天易学》来说,背会《先天64卦方圆图》,也是惟一需要记忆的内容。(2).现代社会,人类在享有科学技术为人类带来的越来越多的便利与幸福的同时,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在每天每天的给人们带来灾难,造成人与生活之间越来越多的紧张关系,危机关系,恐惧关系。要消除、预防这一切,在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在采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消灾避难的太极、八卦方式。这样的话,与其放一张死图,不动的图于一处固定的地方,只能消除不动之灾,无法消除动中之灾,不如放一个《先天64卦方圆图》于心中、胸中,就方便地作到了人在图在,人在太极在,人在宇宙能量在。就方便地作到了鬼神不能侵,灾祸不能害。又还有什么恶的人、恶的势力能够靠近自己。况且在后面我们还会讲到,数千年来流传的,至今外面无知的人们仍然在使用的太极图,存在有大问题。《先天64卦方圆图》自身具足36太极,一太极有一太极之作用。36太极对待宇宙36种能量,应对世间万象万物。不是那些随意画出太极图,随意点出一双鱼眼,而无知于其能量所指的人们所能做得到的。(3).可以以《先天64卦方圆图》代替佛教中的佛轮的作用。《先天64卦方圆图》的形成比佛教的佛轮早出多少年?至少更早出2000年吧!世界东方的汉民族,早就有了这么一个与宇宙同步、同信息的轮子,而在这后2000年中,无人知道用,无人知道“道”,或知“道”而不知“轮”。《兑易》不出现,无人能指出这一切。《先天64卦方圆图》早于佛轮,至少2000年,并且有更详细更丰富的宇宙信息,其意义,其作用,其能量,也就应该不小于佛教佛轮的意义、作用与能量吧。其意义、作用、能量,也就可以比照佛教的知识(主要是佛教密宗知识)、佛教的佛轮去认知,去学习。《先天64卦方圆图》外面是圆图,里面是方图。它是取外圆内方之义。天圆地方之义。“外圆内方”这一个概念,是需要进一步讲清楚。特别是在“内方”这层意义上。所谓的“方”,其实只是人类认识意义上的“方”,实质上的“方”并不存在。也就是说,《先天64卦方圆图》里面的方图,实质上也是一个圆图。这在我们以后的对方图的应用中,就能够体会得到。比如我们在应用方图横排上的乾宫的8个卦时,要为其中的1个卦找出它南边的几个卦,就需要把方图最上面横排坤宫8卦中的一些卦折到方图最下边一横排的乾宫的下面去,也即成为某一卦的南边的一些卦。在为方图四个角上的乾、坤、否、泰四个卦排出九宫时,就更是需要将方图上最上面一排折到下面,最下一排折到上面;最左边一排折到右边,最右边一排折到左边。从这些折合的过程,我们就能够体认到,《先天64卦方圆图》里面的方图,实质上也是一个圆图。“外圆内方”的实质是“外圆内也圆”。“外圆内方”也就只是人类的认识意义上的一个“概念”。如地球是圆的,在一个圆体上,本来是不应该有“方”的。圆上无方。但由于个人与地球之间的比例过于悬殊,这就形成人的认识上的方的概念。如一只蚂蚁,在一只篮球上时,它可能形成、找到方的概念,在一只乒乓球上,它就没有了方的概念与认识。中国古代的“天圆地方”,也就只是一个认识意义上的概念。比如中国古代星相学上就有过“盖天说”和“浑天说”,也就完全只有认识意义上的区分。“外圆内方”在中国古代还曾经是一个个人修养方面的儒家人文意义上的观念,随着人类自然科学认识上的大的进步,从儒家天人感应的角度去讲,“外圆内方”的做人观念,也已经崩溃,不再形成。取而代之的,是“外圆内也圆”观念。如果说古人在心灵之交上,心灵与心灵之间,尚有着较大的接触面,现代以来,乃至以后,人与人心灵上的相交,也已经失去了固有的面,而成了圆与圆接触的关系。我们提倡改变观念,并不是人类提倡改变成什么观念的问题,是人类对自然宇宙的认知上的变化,决定了,感应了人的观念将是什么观念。我们对《先天64卦方圆图》的叫法,没有改变,在学习《兑易》,应用《先天64卦方圆图》时,已经改变。这是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学习《兑易》的人们,必须明确的。必须明确你的观念,是人类世界上最进步的观念。你应用《易经》的方法,也就是人类最为进步的生存、生活方式。《先天64卦方圆图》还有其他意义。圆图是指人类以及个人生存上的外环境,方图是指人类以及个人生存上的内环境。包括风水意义方面。圆图是时间,方图是空间。还有“儒方道圆”。“伏羲之易,方圆以共”。“儒方道圆”是说在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时,可以从方图意义上去认识;在认识道家、道教时,可以从圆图上去认识。两家都厉害,各持一方圆,已有2000年春秋。而伏羲创易,是讲究方圆一体,方圆共用的。《先天64卦方圆图》中,里面的方图,为《易经》64卦。外面的圆图,也是《易经》的64卦。里面的方图是将《易经》64卦作横竖排列;外面的圆图是将《易经》64卦作圆周排列。这里先讲方图64卦的基础知识。

乾宫八卦:1/1乾 1/2夫 1/3大有 1/4大壮 1/5小畜 1/6需 1/7大畜 1/8泰

兑宫八卦:2/1履 2/2兑 2/3暌 2/4归妹

2/5中孚 2/6节 2/7损 2/8临 离宫八卦:3/1同人 3/2革 3/3离 3/4丰

3/5家人 3/6既济 3/7贲 3/8明夷

震宫八卦:4/1无妄 4/2随 4/3噬嗑 4/4震

4/5益 4/6屯 4/7颐 4/8复 巽宫八宫: 5/1诟 5/2大过 5/3鼎 5/4恒

5/5巽 5/6井 5/7蛊 5/8升

坎宫八卦: 6/1讼 6/2困 6/3未济 6/4解

6/5涣 6/6坎 6/7蒙 6/8师

艮宫八卦: 7/1遁 7/2咸 7/3旅 7/4小过

7/5渐 7/6蹇 7/7艮 7/8谦

坤宫八卦: 8/1否 8/2萃 8/3晋 8/4豫

8/5观 8/6比 8/7剥 8/8坤

以上是将方圆图中的方图由下而上横排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排依次称为乾宫、兑宫、离宫、震宫、巽宫、坎宫、艮宫、坤宫。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卦在每一横排中可以找到。它们处在由乾至坤的一条对角线上。这八个卦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易经》八卦或周易八卦或文王八卦,也直接称八卦。是《易经》六十四中的八个主卦,也称八重卦或八纯卦。八个重卦的卦序是: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上面先天六十四卦卦序在读法上如1/1乾直接读做一一乾,1/2夫直接读做一二夫,1/3大有直接读做一三大有......其余类同。其数字与数字之间的斜竖线是为了分出上下卦。斜竖线前面的数字代表的是八卦卦序中的第几卦、什么卦,并指出以次为下卦;斜竖线后面的数字也代表的是八卦卦序中的第几卦、什么卦,同时指出以此为上卦。如1/1乾斜竖线前面的数字是1,斜竖线后面的数字也是1,就是讲乾卦下卦是乾,上卦也是乾,下乾上乾组成重乾卦。如1/2夫卦,前面是1,是乾卦,表示下卦是乾卦,后面是2,是兑卦,表示上卦是兑卦,下乾上兑组成夫卦。如1/3大有卦,前面是1,是乾卦,表示下卦是乾卦,后面是3,是离卦,表示上卦是离卦,下乾上离组成大有卦......乾宫八卦卦序中的下卦的数字全是1,表示乾宫八卦每一卦的下卦全是乾卦,上卦的数字依次是1、2、3、4、5、6、7、8,表示上卦依次是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因此卦序中下面的数字表示哪一宫,上面的数字表示是第几卦。其它各宫卦序与此相同。在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的方图中,每一横排的下卦都相同,每一竖排的上卦都相同。如乾卦竖排的八个卦上,每卦的上卦全都是乾卦。兑卦竖排的八个卦上,每卦的上卦全都是兑卦。离卦竖排的八个卦上,每卦的上卦全都是离卦......八个主卦上下相重各八次形成六十四卦。我们必须记住六十四的卦名。在记忆六十四卦卦名时将卦序一起记住,任何时候说出一个卦,就可以知道其上下各是什么卦,组成了什么卦。六十四卦卦符不需要硬记。我们只需要记住八卦的八个卦符,结合卦序,就可以画出六十四卦的全部卦符。八卦的卦符是:

乾 兑 离 震 巽 坎 艮 坤

八卦卦符的记忆口诀是: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卦卦符中不中断的横线称为阳爻,中间断开的横线称为阴爻。《易经》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卦符,每一挂的卦符都由六个爻组成,在画卦的卦符时是由下往上画,先下后上。最下面的一爻称为初爻,依次向上称为二爻、三爻、四爻、五爻,最上面一爻称为上爻。《易经》以“六”代阴,以“九”代阳,在《易经》文本中,称每卦卦符的第几爻,不仅称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还要带上阴阳,如爻是阳爻,就称作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如爻是阴爻,就称作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在卦符中,每一条小横线称作爻,每一条相连的横线称作阳爻,中间断开的横线称作阴爻。遇阳则称九,遇阴则称六。这是爻分阴阳。对于没有接触过《易经》的人来说,要注意的是,在画卦的卦符时,是由下向上画起。由下向上依次画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该阴则阴,该阳则阳。八卦的卦象是:

乾:表示天。天空。老父。男性。头部。龙。阳性。阳刚之气。苍色、灰色。

兑:表示雨水。海水。湖泊。池塘。沼泽。固定的水。少女。表示女性。表示男女之间含有性生活的感情。蓝色。

离:表示火。中女。太阳。热情。火性向上。质虚。表示电光、火光。表示离开、走开、脱离、分离。表示男女之间不含性生活的纯感情。红色。

震:表示雷。长男。声音。能量。能源。震动。震荡。动荡。不稳定。悬崖。陡坡。黑色。

巽;表示风。长女。权力。势力。远去。飘逝。紫色。

坎:表示江河。中男。奔波不止。动。走。流水。水性。音乐。向下。绿色。

艮:表示山。少男。形象。收藏。表示男性。青色。

坤:表示大地。老母。土。女性。阴性。阴柔之气。黄色。

以上是八卦的主要卦象。有了八卦的卦象,六十四卦是由八卦两两相重而配成的六十四卦,是由以上八种主要卦象两两相重组成的更丰富的六十四种卦象,一个人如果能够总结概括六十四卦的自然卦象、社会卦象、人事卦象,又会应用,那么不学《易经》原著,也已经会预测,并且已经是通人、神人,已经接近演易境界,要《易经》原著不要都已没有什么用。一般来讲,普通人学习《易经》有以下过程:

第一步:社会易。第二步:文化易。第三步:心易。第四步:自然易。第五步:演易。

就是要一步、二步、三步、四步、五步地学上去,要循序渐进。而懂得了《易经》六十四卦多重卦象中的三重卦象的人,就可以直接从第四步自然易开始,上至演易,向下反观社会易、文化易、心易,一通百通,自然而然。《兑易》卦序与旧的传统卦序即后天易学卦序完全不同,确立方位也不同。《兑易》是以《先天64卦方圆图》中的圆图确定方位:

兑东南 乾南 巽西北

离东 坎西

震东北 坤北 艮西南

我们只要记住"乾坤定位,天南地北,离东坎西"这三句话,就可以确定先天方位了。这里的乾,是指在《先天64卦方圆图》上的圆图的上边,找出乾卦的位置,为南方。这里的坤,是指在《先天64卦方圆图》上的圆图的下边,找出坤卦的位置,为北方。这里的离,是指在《先天64卦方圆图》上的圆图的左边,找出离卦的位置,为东方。这里的坎,是指在《先天64卦方圆图》上的圆图的右边,找出坎卦的位置,为西方。这就是说,在读图(《先天64卦方圆图》)时,我们要记住,“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的方位。任何时候,我们在图上、纸上标画方位时,也是用“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来标示方位。这与现代地图上通用的标示方位的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是正好相反的。但在现实中,在自然之中,仍是以实际的东西南北方位为准,在自然方位上配上《先天64卦方圆图》圆图上的卦位,即南边标为乾方,北边标为坤方,东边标为离方,西边标为坎方,以此一一对应,就可以应用《先天64卦方圆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兑易基本方法

    有了对《先天64卦方圆图》基本知识的了解,我们就可以学习《兑易》的基本方法。

    [确定命卦的方法]

   以一个人的姓为下卦,名字为上卦。一个人姓什么,数姓的笔画数,看是几画,按照八卦卦序,笔画数在8画以内的,是几画就是第几卦。笔画数超过8画的,减去8或8的倍数,余 几就是第几卦。双字或多字姓,把各字的笔画数加在一起计算。这样下卦就确定了下来。数一个人的名字的笔画数,看是几画,按照八卦卦序,笔画数在8画以内的,是几画就是第几卦。笔画数超过8画的,减去8或8的倍数,余几就是第几卦。名字为一个字时,按一个字的笔画数计算。两个字以上的,把笔画加在一起计算。这样上卦就确定了下来。要注意的是,凡是生活在汉字简化字文化区域内的人,一律按照简化字的实际笔画数计算笔画。生活在繁体字文化区域的人,则按照繁体字的实际笔画数计算笔画。例如“???”这个名字,“?”为姓,笔画数是4画,做下卦,为震卦“??”为名字,两个字加起来笔画数是13画,13减去8余5,做上卦,为巽卦。在易经六十四卦中,下震上巽为益卦,即风雷益卦。???这个人为风雷益卦。益卦是个风雷激荡之卦,了解???的历史的人都知道,???的一生正是风雷激荡的一生。例如“贾平凹”这个名字,“贾”为姓,笔画数是10画,10减去8余2,做下卦,为兑卦。“平凹”为名字,两个字加起来笔画数是10画,10减去8余2,做上卦,为兑卦。上兑下兑,为重兑卦。我们已经知道兑卦的意义,表示雨水、海洋、湖泊、池塘、沼泽,表示男女之间含有性生活的感情,表示女性。了解作家贾平凹或其作品的人,就知道其阴性、感情沼泽、女性等等诸多兑卦性质与内容。

   一个人姓名的下卦是什么卦,就决定了这一卦也是这一个人在方圆图的方图中的哪一宫。上卦是什么卦,就决定了这一卦也是这一个人在哪一宫的第几卦。就可以在方圆图的方图中找出这个人的卦位,就确立了这个人是什么卦,这个生命是什么卦,这个身体是什么卦,这个灵魂是什么卦。我们将此称作一个人的命卦或本卦或本命卦。2000年来,传统易学即后天八卦一大缺陷,就是人无卦。天有卦、地有卦、事有卦,人没有卦吗?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的缺位,人本位的缺席,人文的缺陷。事实上,中国2000年传统文化中,有太多不把人当人看待的因素。你是什么卦?我是什么卦?他是什么卦?中国是什么卦?美国是什么卦?日本是什么卦...... ??是什么卦?南京是什么卦?上海是什么卦......河南省是什么卦?安阳市是什么卦?林县是什么卦?横水镇是什么卦?乔家屯是什么卦?这些都是《易经》应该直接回答的。传统易学有太多的缺陷,太大的缺陷。

    [确定成功卦的方法]

   一个人的命卦确定之后,就可以依据命卦确定一个人的成功卦、失败卦、衰竭卦。简称定成败卦。确定成功卦:将一个人的命卦上下卦互换,即将命卦的上卦做下卦,下卦做上卦,所组成的新的一卦,就是该命卦的成功卦。例如一个人的命卦是3/5家人卦,这个人的成功卦就是5/3鼎卦。例如一个人的命卦是8/5观卦,这个人的成功卦就是5/8升卦。

    [确定失败卦的方法]

        与一个人的命卦的卦符每一爻阴阳正好相反的一个卦,为该命卦的失败卦。 例如一个人的命卦是3/5家人卦,这个人的失败卦就是6/4解卦。 3/5家人卦的卦符是:

    6/4解卦的卦符是:

   这两个卦从初爻到上爻每一爻阴阳正好相反。在《先天64卦方圆图》中寻找一个命卦的失败卦的简易方法是“上下左右”对应法。例如一个人的命卦是1/5小畜卦,在方图最下一排乾宫中。那么他的失败卦8/4豫卦就在方图的最上一排坤宫中。这叫上下对应。其左右对应是指一个人的命卦如1/7大畜卦在最下一排乾宫左边第二卦,那么他的失败卦8/2萃卦就在最上一排坤宫右边第二卦。再如一个人的命卦4/8复卦,在方图从下往上数第四排震宫最后一卦,那么他的失败卦就在方图从上往下数第四排巽宫的第一卦,即5/1垢卦。

    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易经》中最大的数字是99,称做《易经》满数。用满数99减去代表一个人命卦的卦数,余数就是这个人的失败卦的代表数字。当然,是以个位数字为上卦,以十位数字为下卦。例如一个人的命卦是3/5家人卦:

    99-35=64

        那么这个人的失败卦就是6/4解卦。例如一个人的命卦是1/5小畜卦:

    99-15=82

        那么这个人的失败卦就是8/2萃卦。例如???的命卦是4/5益卦:

    99-45=54

    那么???的失败卦就是5/4恒卦。例如贾平凹的命卦是2/2纯兑卦:

    99-22=77

        那么贾平凹的失败卦就是7/7纯兑卦。例如邵伟华这个名字的命卦是7/4小过卦:

    99-74=25

        那么邵伟华这个名字的失败卦就是2/5中孚卦。

    [确定衰竭卦的方法]

        一个人的命卦的失败卦的成功卦,为该命卦的衰竭卦。将一个人的失败卦上下卦互换,以上卦做下卦,以下卦做上卦,所组成的新的一卦,就是这个人的衰竭卦。例如一个人的命卦是3/5家人卦,他的失败卦是6/4解卦,将他的失败卦6/4上下互换成4/6,即这个人的衰竭卦是下震上坎4/6屯卦。

   也可以以一个人的成功卦为基点以上下左右对应法确定出一个人的衰竭卦。例如一个命卦为3/5家人卦的人,他的成功卦是5/3鼎卦,5/3鼎卦在方图中由上向下数第四排右边第三卦,那么这个人的衰竭卦就在方图由下向上数第四排左边第三卦上,即4/6屯卦。更简单的方法是以《易经》满数99减去一个人的成功卦数,以余数做衰竭卦。例如一个命卦是3/5家人卦的人,他的成功卦是5/3鼎卦:

        99-53=46

        即这个人的衰竭卦是4/6屯卦。方图中两条对角线上,即乾坤对角线与否泰对角线上的16个卦,在确定命卦、失败卦时,按照以上的方法。但是,在确定这16个卦的成功卦、衰竭卦时,不按照上面的方法去确定。而是以下面的方法来确定。

    乾坤对角线上的8个卦是指: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即《易经》的8个重卦。这8重卦的关系是:

    乾与坤互为失败卦。兑与艮互为失败卦。离与坎互为失败卦。震与巽互为失败卦。

   乾卦的成功卦是它两边的夫卦和履卦。兑卦的成功卦是它两边的睽卦和革卦。离卦的成功卦是它两边的噬嗑卦和丰卦。震卦的成功卦是它两边的益卦和恒卦。巽卦的成功卦是它两边的井卦和涣卦。坎卦的成功挂是它两边的蒙卦和蹇卦。艮卦的成功卦是它两边的谦卦和剥卦。坤卦的成功卦是它两边的否卦和泰卦。

   否泰对角线上的8个卦是指:泰、损、既济、益、恒、未济、咸、否。传统上,人们只重视《易经》的乾、兑、离、震、巽、坎、艮、坤8个重卦。在这8个重卦上,做了很多的文章。而对否、泰对角线上的8个卦忽略太多,忽略太久。这是很不应该的事情。学习《兑易》,在研究上,工夫上,一定要将否泰八卦与乾坤八卦一样对待,一样重视起来。做到“乾坤为体,否泰为用。” 在研究《易经》时,立足于乾坤;在应用《易经》时,立足于否泰。否泰八卦的相互关系是:泰与否互为失败卦。损与咸互为失败卦。既济与未济互为失败卦。益与恒互为失败卦。

   泰卦的成功卦是它两边的大畜卦和临卦。损卦的成功卦是它两边的节卦和贲卦。既济卦的成功卦是它两边的家人卦和屯卦。益卦的成功卦是它两边的震卦和巽卦。恒卦的成功卦是它两边的鼎卦和解卦。未济卦的成功卦是它两边的困卦和旅卦。咸卦的成功卦是它两边的遁卦和萃卦。否卦的成功卦是它两边的坤卦和乾卦。这里我们已经应该能够认识到,《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中的方图实质上也是一个圆图。《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中没有方图,全都是圆图。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易经》或八卦的创造发明者并没有“天圆地方”的概念,“天圆地方”的概念是后来人的。更准确地讲,它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概念。当我们把方圆图中的方图也作圆图看的时候,上面所讲的“坤卦的成功卦是它两边的否卦和泰卦”以及“否卦的成功卦是它两边的坤卦和乾卦”就应当能够理解了。它是在坤卦的左边无卦后将否卦挪过去,在坤卦的上方无卦后将泰卦挪上去。同样,当否卦的右边无卦时把坤卦挪过来,当否卦的上方无卦时把乾卦挪上去。

   认识《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图中实质上无方图,其意义远不止于此。比如当我们在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易经》八卦的最后一个主卦坤卦两边,为坤卦排出否、泰两个成功卦时,就意味着我们已经走到了我们面前的这张《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之外。意味着我们已经在试图进入另外一幅不是以乾卦为第一卦,而是以坤卦为第一卦的《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中去。当然,这已经是演易部分中的内容。《先天64卦方圆图》中方图上两条对角线上的16个卦,每个卦都有两个成功卦,与这个主体卦(也叫命卦。我们在研究《易经》而不具体到命理时称做主体卦,具体到研究命理时称做命卦)组成三个卦。每一个主体卦的失败卦也都有两个成功卦,与失败卦也组成三个卦。这样就使每一个卦有一个失败卦的同时也会有着两个衰竭卦。在乾坤八卦上:

   乾卦的失败卦是坤卦,衰竭卦是泰卦和否卦。兑卦的失败卦是艮卦,衰竭卦是谦卦和剥卦。离卦的失败卦是坎卦,衰竭卦是蒙卦和蹇卦。震卦的失败卦是巽卦,衰竭卦是井卦和涣卦。巽卦的失败卦是震卦,衰竭卦是益卦和恒卦。坎卦的失败卦是离卦,衰竭卦是丰卦和噬嗑卦。艮卦的失败卦是兑卦,衰竭卦是睽卦和革卦。坤卦的失败卦是乾卦,衰竭卦是夫卦和履卦。

    在否泰八卦上:

   泰卦的失败卦是否卦,衰竭卦是乾卦和坤卦。损卦的失败卦是咸卦,衰竭卦是遁卦和萃卦。既济卦的失败卦是未济卦,衰竭卦是困卦和旅卦。益卦的失败卦是恒卦,衰竭卦是鼎卦和解卦。恒卦的失败卦是益卦,衰竭卦是震卦和巽卦。未济卦的失败卦是既济卦,衰竭卦是家人卦和屯卦。咸卦的失败卦是损卦,衰竭卦是节卦和贲卦。否卦的失败卦是泰卦,衰竭卦是大畜卦和临卦。

    命卦指身体。成功卦指事业。衰竭卦针对命卦。失败卦针对成功卦。这一点不是绝对的,要有财旺伤身,身旺财衰,破财保命的具体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定天时地理卦]

   在方图中,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条对角线的下方,即泰卦的这一半上的卦,统称为天时卦;这条对角线的上方,即否卦的这一半上的卦,统称为地理卦。天时指机会。地理指地盘。看一个人一生命中是占天时还是占地理,以命卦为基础。一个人的命卦占在天时卦上,这个人会一生不缺少机会。但是会缺少地理。就既要珍惜不断到来的机会,更要在地理上下功夫。命卦占天时卦的人,其一生事业成就的标志,往往是在地理上,就要看他是否拥有了自己的地盘。有很多命卦占天时卦的人,数十年奔忙在各种机会上,就是打不下自己的一个地盘,由此创不下自己的一份产业。就在于他不知道自己命中有的是机会,而更应该去地理上下功夫。就在于他没有从源源不断的各种机会中醒来。命卦占地理卦的人,与命卦占天时卦的人正好相反,一生中根本不用怕没有地理,到任何地方去,根本不用怕自己没有地方待。命中不缺地理,缺少天时,就要把机会看得金贵,就要牢牢抓住仅有的机会,就要在仅有的机会上下功夫。我们平时讲的坐吃山空这句话,实际上就只是讲给命中只占地理,不占天时的人听的。方图中乾坤、否泰这两条对角线上的16个卦,既没有天时,也没有地理。是说命卦在这16个卦上的人,命中既不占天时,也不占地理。只占一个人和。无论这个人兄弟姐妹几个,他都像是一个人孤孤单单来到这世上,进入这社会的。无论有无祖业,无论兄弟姐妹们自己的事业如何,谁也帮不了他,自己的事业要全靠自己一步一步去奋斗,去开创。这两条对角线上的16个卦,每一卦两边各有一个成功卦,分别有着天时卦、地理卦因素。在乾坤这条对角线上的8个卦,以在泰卦这边的成功卦为天时卦,以在否卦这边的成功卦为地理卦。在否泰这条对角线上的8个卦,以在乾卦这边的成功卦为天时卦,以在坤卦这边的成功卦为地理卦。

    乾坤八卦的天时、地理卦:

   乾卦的天时卦是夫卦,地理卦是履卦。兑卦的天时卦是睽卦,地理卦是革卦。离卦的天时卦是丰卦,地理卦是噬嗑卦。震卦的天时卦是益卦,地理卦是恒卦。巽卦的天时卦是井卦,地理卦是涣卦。坎卦的天时卦是蒙卦,地理卦是蹇卦。艮卦的天时卦是谦挂,地理卦是剥卦。坤卦的天时卦是泰卦,地理卦是否卦。

    否泰八卦的天时、地理卦:

   泰卦的天时卦是大畜卦,地理卦是临卦。损卦的天时卦是节卦,地理卦是贲卦。既济卦的天时卦是家人卦,地理卦是屯卦。益卦的天时卦是震卦,地理卦是巽卦。恒卦的天时卦是鼎卦,地理卦是解卦。未济卦的天时是卦困卦,地理卦是旅卦。咸卦的天时卦是遁卦,地理卦是萃卦。否卦的天时卦是乾卦,地理卦是坤卦。

    [确定九宫方位]

   在《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的方图中找出命卦,命卦与周围上下左右八个卦,共九个卦,形成九宫。按照《先天64卦方圆图》规定的方位,标出命卦九宫的方位,就形成了命卦居中间为中宫,周围8个卦各居不同的方位上。如一个人的命卦为益卦(???的命卦),其九宫及方位标示如下:

南 井 巽 恒

东 屯 益 震 西

既济 家人 丰 北

   当一个人的命卦处在方图的一个边上,某一个方向没有卦时,就将对面方向上最外一排的卦折叠过来。如把坤卦竖排折叠到乾卦竖排的右边;把乾卦竖排折叠到坤卦竖排的左边;把乾卦横排折叠到坤卦横排的上面,把坤卦横排折叠到乾卦横排的下面。例如一个人的命卦为升卦,升卦在坤卦竖排上,就需要把乾卦竖排折叠到坤卦竖排的左边.来确定该命卦的九宫及方位:



讼 师 蒙

东 垢 升 蛊 西

无妄 复 颐



    例如一个人的命卦为坤卦,处在《先天64卦方圆图》的方图的右上角,就需要把乾卦横排折叠到坤卦横排的上面,同时又将乾卦竖排折叠到坤卦竖排的右边,命卦周围八卦才能全部显现出来,然后标示方位:



乾 泰 大畜

东 否 坤 剥 西

遁 谦 艮



   九宫及方位确定后,以命宫为中宫,代表一个人的家庭地址。看一个人一生适合向哪一个方位上发展,不适合向哪一个方位上发展,甚至避忌向哪一个方位上发展,看一个人向哪一个方位上发展是什么卦,会是什么情况。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做,怎样做会导致失败;怎样做才会成功。这里包括适合接触哪一个方位上的人,不适合接触哪一个方位上的人,应避忌哪一个方位上的人,同哪一个方位上人的打交道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现代社会,交通便利,人口流通频繁,社会交往频繁,选择事业立基方位,选择事业合作人,用人,交友,往往影响到事业成败,不可不看重这一切。就是以中宫为坐标,看往哪一个方位上是什么卦,是什么情形,与命卦的关系.重要的是一定要以家庭住址为中宫.一个人结婚以前,以与父母共同居住的家庭地址为中宫。结婚以后,以自己的家庭地址为中宫。婚前婚后都不以个人在外的居住地为中宫。方位上不论远近,近在一墙之隔,远在千里之外,都以同一个方位上的同一个卦看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兑易基本预测方法

    [命卦的预测意义]

       运用《兑易》的方法,我们已经学会了确定一个人是什么卦。它的意义在于,在《易经》64卦中,给一个人的生命定位,给一个人的人生定位。就这么两句话,意义却是极其重大。人生在世上,生在社会之中,对于生存上的迷茫,事业上的迷茫,生命上的迷茫,情感上的迷茫,精神上的迷茫,几乎是普遍性的。而每当遭遇到这些问题,又几乎显得人人都是无助的。而当追问这些问题,便形成了文化回答(这里要注意文学这种形式,文学在本质上,是提出而不回答的,文学一但试图回答,就不在是文学)、哲学回答、宗教回答。能回答了吗?在中国,儒、道、佛这三家,都试图回答,都做出了回答。儒家说要解决活着的问题,道家说要用无意义的活着的方法对待生死,佛家说要解决死后的问题。孔子说你这个佛教啊,连生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又怎么去解决死的问题?佛祖说正是因为生的问题解决不了,就按过程与过度的方法对待吧。老子说生无意义死也无意义,只是自然而已。在东西方文化、思想、哲学、宗教在公元前那几百年几乎是同一时期同时成熟的文化轴心期期间,怎么不把孔子、老子、佛祖、耶苏、苏格拉底、柏拉图这几个人拉到一起,解决好他们之间的关系问题。不是没有,他们这么试过,孔子去见老子,结果是话不投机。我在山上的日子,在一家寺庙里,研究《兑易》,在思想的时候,曾经又一次让孔子、老子、佛祖坐到一起。在中国,研究思想、文化、宗教、哲学,必须能够作到让这三位智者,这三个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灵魂,同时坐到你思想的房间里,并且要作到能够把谈话进行到底。我做到了。不是我个人的能力做到的。是一位他者,让我用《易经》来做到的。就像我们今天研究《易经》的人能够坐到一起一样,孔子、老子、佛祖三个人,各自放下自己已经说了2000年的话题,来一起研究一下对于他们来说三个人都在世上的时候也已经是2000年以前的一种思想,一部著作,一个人,一位对于他们来说都应该尊称为圣人的人,一个叫伏羲的人。从《易经》上,我与他们,他们与他们,找到一个共同的话题,一个共同的研究课题,一个既可以解决生也同时可以解决死的方法,一个生可以自在,死可以自由的方法。这就是,给生命在《易经》中找到定位,给人生在《易经》中找到定位,给死以及死后灵魂在《易经》中找到定位。

   这就是我们在《易经》中确立命卦的意义。应该讲,一个人的命卦确定了,对于一个人的命运的预测,就已经开始了。例如我们按照“???”的姓名的笔画数,确定了???这个人的命卦是4/5风雷益卦,就已经可以按照《易经》64卦中的益卦的卦理、卦义、卦数,去解释???这个人了。对于刚刚接触《易经》的人,会确定一个人是什么卦了,可是怎样解释这个卦呢?不防先到书店买一本白话《易经》之类的书,(最好是解释《易经》原著的书,不是那些算命之类的书。)按照书中对一个卦的解释,去解释一个人的命卦即可。有一个怎样分辨一个作者、一部书对《易经》的卦的解释好坏对错的方法:比如,你已经会用《兑易》的方法确定出一个人的命卦是什么卦了,你又了解这一个人,你就用书中对这一个卦的解释去套你了解的这一个人的情况,看是不是准确,如果准确或差不多准确,就说明这部书、这位作者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如果你套了几个人的命卦,毫无准确性或差不多的准确性可言,你就可以确定这部书和这位作者根本不懂得《易经》。你在用这种方法去选择一部书时,开始,可以选取一些大众都普遍了解的公众人物去确定他的命卦,如:???是4/5风雷益卦,我们都了解???的一生,确实是风雷激荡的一生。蒋介石是4/1天雷无妄卦,蒋介石确实只是守一个四川或守一个台湾的命,讲究现实,不要作大的妄想的命。影视演员刘晓庆6/8地水师卦,由演“小花”、当兵而出名,而成就事业。一生也如打仗,如统帅军队一般,做事也是这种作风。影视演员巩俐6/1天水讼卦,由演《秋菊打官司》成名,讼,争讼,指的就是打官司。据说,当年,张艺谋为挑演员,在史可与巩俐之间挑选。《秋菊打官司》是讼卦,巩俐是讼卦,史可是5/5纯巽卦,拍《秋》剧,自然非巩俐莫属。如果不是打官司的戏,假如是一部《风吹啊吹》的戏,或者是中国的一部《飘》,就非史可莫属了,纯巽为风吗。这正是确立命卦、人生定位的一个重要意义,一个人一生的事业应该从那里起步的意义。对于研究《易经》已经多年的人来说,要看你研究《易经》研究的是哪一块,哪一方面。如果是一位研究易理的人士,学习《兑易》,就要轻松的多了,特别是在入门上,只要用已经掌握的卦理、卦义,去解释所确定的命卦就行了。对于研究《易经》术数的人士来说,要看原来研究的是什么术数。对于研究卦象的人士,同样是非常轻松的事情,并且会有如获至宝的感觉,获得大道的感觉。而对于一些多年来从事所谓的《易经》术数研究,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读过、用过《易经》原著的人来说,满脑子的五行、天干、地支,这些人士,学习《兑易》,就先要暂且忘掉原来的知识,从新学起,从头学起。从《兑易》上,走到真正的《易经》的道上,根本的道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功卦的预测意义]

       会解释命卦,就按照同样的方法,去解释一个人的命卦的成功卦。顾名思义,命卦的成功卦,就是为一个人指出他的事业,他的人生的成功的方法。做事业成功的方法,做事情成功的方法。如???的命卦4/5风雷益卦,是在否泰八卦之中,他的成功卦也就有两个,一个是天时卦4/4纯震卦,一个是地理卦5/5纯巽卦。天时卦,是指一个人一生事业上的机会卦,理解透这个卦,就明白了自己一生需要的机会在哪里,在什么方面;抓住了这个卦,就掌握住了自己一生事业上的机会。如???的天时卦是4/4纯震卦,他生在战争年代,这是他的天时。而即便是在解放以后,他做事的方法,也是善于从乱中掌握机会。没有乱时乱象,甚至自己去制造乱象。制造出一个“文化革命”。这可以说是知天命吧。在加上???本人就写有“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的诗句,对照风雷益卦的卦义,我们完全可以说???自己是写出了自己,完全可以说???是一位深知《易经》的人,深知自己命理的人。其实,我们可以说???是深知自己的人,但不一定就是真的深知《易经》。

   一个人知命不知命,我的解释是:由于人的命运确实存在,一个人如果有那样的好命,又运气好的话,他所作出的决定与行动,便会自然而然的正确。便会自然而然地与命运相合,便会自然而然地“天人合一”。如果一个人的命运不好,即便这个人再聪明,再有社会经验,再有知识,在其命运不好的时候,其所作出的决定与行动,就会是错误的,否则他就没有那不好的命运了。

   学习《兑易》的人,在这里要明白一个概念,即一个命运不好的人作出了不好的人生决定与行动,其行动与其命运也是相符相契的,这同样叫做“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这个概念,经常被人使用,被人当作一种很高的境界去使用,甚至去追求。这里就有一个根本没有弄清楚概念的问题。没有去想,“天”完全是善的吗?不是,它有时是恶的,甚至很恶。血雨腥风,也是它的作品,天塌地陷,也是它的作品。古人因此而畏天,而敬天。这有大善也有大恶的天,我们怎么能够不分善不分恶,而去追求“天人合一”呢????是个做到了“天人合一”的人,但我们能够接受他犯下的错误吗?天既然有时也作恶,我们就不可以与它“天人合一”。如果只是为了作到“天人合一”,就不需要学习《兑易》了,也不需要学习《易经》,像老子那样,像道家那样,崇尚自然就可以了。同样,“崇尚自然”这个概念,有着与“天人合一”的概念相类似的含混,相类似的问题。都是需要进一步弄清楚,然后再使用的。对于普通人,用错就用错,没什么防碍。对于学习《兑易》的人来说,在学习到《兑易》中生命能量应用部分时,概念上的错误,就将会导致个人生命能量修炼上的错误。

   我们说学习《兑易》,就要能够学到尽可能地接近伏羲、女娲的水平。伏羲初始创《易》,面对洪荒,面对天灾人祸,面对人类的几近灭绝,创《易》的目的,不会是与恶的自然的和谐,与恶的天道的和谐,不会去“崇尚自然”、不会以“天人合一”为目的。而是为了人的生存,为了挖掘、发现、发挥人的生存能量,为了“补天之缺”,“立鼎造人”。是以人为主体,以人为本,以把握自然,以自然为用,以实现人类生存为目的。为此,伏羲创《易》,追寻天道,是为了寻找出形成天道的道,寻找出形成了天地宇宙的那个规律,天地宇宙之前的那个规律,天地宇宙之外的那个规律,不是天地宇宙形成之后天地宇宙对它自己内部万物进行影响的这一后天意义上的规律。《易传》中讲过一句话:“先天天弗违,后天奉天时。天尚弗违,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这是一句《易经》史上几乎被人们忽略的一句话,一句2000年来没有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一句话,一句话从根本上区分出了什么是先天,什么是后天。先天的东西,先天的力量,先天的规律,形成天地宇宙的那个规律,是天也不能违背的,是天地宇宙也不能违背的。既然天都不能违背,天地宇宙都不能违背,人能够违背吗?!鬼神能够违背吗?!天地宇宙之内的万物,能够违背吗?!伏羲创《易》,就是试图把握这宇宙前规律,而后驾御天地,掌握自然,应用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我们学习《易经》,是不是就应该学到先天的份上,学到接近伏羲的份上,学到孔子能够说出、认出《易》的作用与实质的份上。绝不可以把《易经》给低看了,绝不可以把《易经》放到比它自身过于低下的地位上去学习、去使用。把《易经》看低,犹如儿童,把家里的珍藏宝物,拿出去当作玩具一样使用。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已经告诉我们有着道与常道两个道。《易经》是道之道,而决非常道。

   ???是千年一人。是个将《易经》中的益卦发挥到几近极至的人。???的另一个成功卦是5/5纯巽卦,是他的地理卦。我们说???一生得天时,没有天时的时候,有胆量有气概去创造天时。那么,???一生也得地理吗?对于打江山的人来讲,一生中如果只有天时,没有地理,那可能就惨了,那可能就预示了这个人只有打江山的份,没有坐江山的份。???的地理卦是5/5纯巽,卦数55,???是55岁进北京,得到地理。纯巽为风,为平地,北京为平地。???的“?”字是5画,为巽,有反映在???一生的后期。???进北京之时,北京叫北平,“北”字5画,“平”字5画,5/5为纯巽卦。为???的地理卦。???的名字在文字改革之前,在战争年代,并不是4/5风雷益卦。

   诸葛亮的名字,我们用现在的文字计算笔画,是讼卦。在汉代,也应该不是讼卦。关公这个称谓,我们用现在的文字计算笔画,是解卦。在汉代,也应该不是解卦。对待这种情况,我们采取用今天的文化看待历史人物的方法。即如???,按照益卦对待;诸葛亮,按照讼卦对待;关公,按照解卦对待。这里存在一个历史当时的真实与现代人认识的真实的问题。文化是一个过程,永远是一个过程。一切历史当时的真实,都会受到文化过程的修饰甚至修改。比如我们今天对几十年前的???的看法,就已经在改变。我们今天的这种看法,在今天看来是真实的,对当时来讲,就可能是根本不真实的。而当时的真实,在今天去看,又可能是非真实的。对于历史学家,研究当时的真实历史,就需要按照当时的文字去对当时人物、事件做出分析。然而,历史学家这样作出的当时的真实历史,是很难受到现代的人的承认与接受的。

   我们在《兑易》的基本方法一节中,讲到凡是生活在简化字文化区域的人们,按照简化字的笔画数计算笔画;凡是生活在繁体字文化区域的人们,按照繁体字的笔画数计算笔画。这一原则,与上面所讲,并不矛盾。它有着时间与空间之区别。如海外一些地区,至今使用的是繁体字,其繁体字文化也属于现时文化,也属于现时正在使用中的文化。不是已经过去了的某一历史时期的当时文化。当然,这里就会存在着从台湾的角度与从大陆的角度,从繁体字角度与从简化字角度,用《兑易》同一个方法,给同一个人排出两个不同的卦的问题。比如“陈??”这个名字,用繁体字,排出2/5风泽中孚卦,用简化字,排出7/3火山旅卦。这同一个人的两个卦,哪一个正确?怎样使用?作为??最高行政长官,在执政期间,不可能到大陆来,也就是说他只能生活在??的繁体字文化区域,我们就只需按照用繁体字起的2/5风泽中孚卦看待。2/5风泽中孚卦的成功卦是5/2泽风大过卦,大过卦的卦义是指突发的、突然的、意外的、大路上的,水上的、佛教的、过渡的、超度的。近年来,海外人士于两岸之间来往频繁,文字未统一之前,对于经常来往的人士的命运,就是要作两个命卦看待,其在海外生活期间,按照其繁体字笔画数起的命卦对待;在大陆生活期间,就要按照用简化字起的命卦对待。那怕是一个海外人士到大陆来办事只需要一天两天,看他在大陆办事的这一两天是什么情况,是否顺利,也按照简化字起的命卦看待。而其平常在海外的情况,还按照繁体字起的卦看待。要注意的是,在后面的大运、小运的爻辞运用上,给海外人士算在海外的命运时,也要用繁体字使用爻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失败卦的预测意义]

       解释一个人的失败卦,同样只要按照这个卦的卦理、卦义去解释就可以了。所要明白的是,失败卦,就是指一个人事业上的失败因素。是说一个人要想事业上取得成功,除了要按照他的成功卦的卦理、卦义去做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避开自己的失败卦的方法,避开失败卦的卦理、卦义的方法去决策、去行动,同样可以得到事业上取得成功的目的。一般来讲,一个人在事业上,只要处处是成功因素、成功力量,那么,失败因素、失败力量就不会抬头;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在事业上如果根本就没有了失败因素、失败力量,那么他的成功因素、成功力量也就必定会起来。

   还以???为例,???的失败卦,是5/4雷风恒卦,我们讲恒卦的卦理、卦义,指一切事物的内部,一切事情的内部,一切事件的内部,家庭的内部。???家庭上的失败,???一生在内部抓路线斗争,在国内抓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就是时时刻刻不允许内部、国家内部出问题的啊。

    一个年年、月月、天天不允许失败卦起来的人,必定是天才与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的不贴了,有兴趣的自己去看吧:http://bbs.china95.net/thread-42802-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意作者对五行的观点。

我也认为易的顺序是推演的,可以改变的,但对作者推论以兑卦为首的过程不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30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出圣人好多,只是有些圣人是不为名利的。他们不肯出名,不然这世界就不是这样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30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的对!
是古人不可能出名罢了
常常远离官场,隐居深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9 12:12 , Processed in 0.052310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