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58|回复: 12

『英文版』人类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4 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I'm_zhcn 于 2009-2-4 03:52 编辑

《The Story of Mankind》by Hendrik  Willem van Loon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9年1月 第1版

Hendrik Willem van Loon (1882-1944)

A Dutch-American historian and journalist. Born in Rotterdam, he w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1903 to study at Cornell University.

From the 1910s until his death, Van Loon wrote many books. Most widely known among these is The Story of Mankind, a history of the world especially for children, which won the first Newbery Medal in 1922.
发表于 2009-4-7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Is it a book ?
where can bought i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7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Do you have the network link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7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宽容也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5 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REWORD

For Hansje and Willem:

    When I was twelve or thirteen years old, an uncle of mine who gave me my love for books and pictures promised to take me upon a memorable expedition. I was to go with him to the top of the tower of Old Saint Lawrence in Rotterdam.

    And so, one fine day, a sexton with a key as large as that of Saint Peter opened a mysterious door. "Ring the bell," he said, "when you come back and want to get out," and with a great grinding of rusty old hinges he separated us from the noise of the busy street and locked us into a world of new and strange experiences.

    For the first time in my life I was confronted by the phenomenon of audible silence. When we had climbed the first flight of stairs, I added another discovery to my limited knowledge of natural phenomena— that of tangible darkness. A match showed us where the upward road continued. We went to the next floor and then to the next and the next until I had lost count and then there came still another floor, and suddenly we had plenty of light. This floor was on  an even height with the roof of the church, and it was used as a storeroom. Covered with many inches of dust, there lay the abandoned symbols of a venerable faith which had seen discarded by the good people of the city many years ago. That which had meant life and death to our ancestors was here reuced to junk and rubbish. The industrious rat had built his nest among the carved images and the ever watchful spider had opened up shop between the outspread arms of a kindly saint.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2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历史的启蒙读物,虽说是人类的故事,但极少涉及东方,一个古代俄罗斯章节的内容比中国+印度还多,在100年前那个时代应该算是好书,现在看也就是平平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3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片面了,作为语言素材吸收语汇,作为历史材料的一个外源补充,都是很不错的。另外,房龙的文笔也不错。
不很了解,就不自作聪明写很多,这也是科学求实的态度。
从房龙的历史介绍中,也可以看出欧美各国对俄罗斯的关注也是由来已久的,俄罗斯和欧美多数国家的相互不信任可见其一斑。俄国与欧美的矛盾是由来已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3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henix 于 2009-7-23 13:15 编辑

7# zhongdong_wang
作为西方历史的启蒙读物以及为增进英语实力值得一看,但要想全面了解“人类”的故事,现在比它好的书还多得是,毕竟那是一百多年写的了,另外你不能否认那个时代存在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局限性。房龙在另一本书“人类的艺术”中,把中国的甲骨文误认为是古人的图画,而不是文字,并以此得出同时期西方的艺术水平要远优于中国,出现这种现在看来让人喷饭的错误,足可见他对西方以外的不了解及忽视。因此本书与其叫人类的故事,不如叫西方人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9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容易出错,弄错了后果很严重的英语短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9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ongdong_wang 于 2009-8-9 21:18 编辑
7# zhongdong_wang
作为西方历史的启蒙读物以及为增进英语实力值得一看,但要想全面了解“人类”的故事,现在比它好的书还多得是,毕竟那是一百多年写的了,另外你不能否认那个时代存在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局限性。房 ...
phenix 发表于 2009-7-23 13:07

象形文字源于图画,这是没有错的。而得出这种图画不如艺术绘画,这本身就是牵强的附会,不管它以什么为推导依据。这种偏见,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大家都极力以自己的喜好去寻找各种证据来支持自己喜好的反对自己不喜好的。所以,这种错误不单单存在于房龙身上。即使是现在被认为很公正的一些科学观点,也都每隔一段时间遭到质疑。
你自己说房龙的著作是100多年前的作品,然而却用现在的眼光来评判他,本身就是不公正的。在100年前的世界环境来看,房龙的观念已经是非常的不同于其同时期人们那种狂妄了。这已经是很难能可贵的了。
作为一本对我们来说学习语言、学习西方语言艺术的著作来说,我觉得没有可以挑剔的地方。至于它的内容上的思想性、科学性的局限,则是在所难免的。我们不能因为此而因噎废食。我们现在需要批判它不足的地方,批判它不是否定它曾经的价值和客观性,而是防止我们犯同样或类似的错误。
即使是对中国文化的偏见,中国自己也是有责任的。100多年前的中国,几乎看不到什么让人振奋、催人奋进的东西。这难免给人一种印象:中国是一个低劣的国家,中国文化是一个低劣的文化。
即便到现在为止,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很多东西,我们自己都不能很好领会,都不能对其发扬光大,怎么还能期待由并非沉浸在这样的文化中出生、成长起来的人来绝对公正客观的评价这种文化呢?
是我们自己给了人家错觉,才让人家错误的认为我们的确是不行的,所以我们的文化和文化起源也是不行的。这怎么能怪人家呢?就连我们自己,包括现在还活着的甚至很年轻的人,都不知道我们的文化到底好在哪里。
所以,你还是片面了。
作为语言素材,“人类的故事”英文版,绝对可以读。至于其所传达的思想中不足的地方,则是历史的局限性,不必吹毛求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9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ongdong_wang 于 2009-8-9 20:34 编辑

房龙的著作中,“宽容”和“人类的故事”以及你说的“人类的艺术”,这这些本书是互相诠释的。“宽容”告诉了我们何以要“宽容”如何“宽容”,“人类的故事”从知识层面理论上给出了需要“宽容”的理据。而在“人类的故事”中,则体现了“宽容”的思想核心。
对于一个有着深邃思想的人物,我们不能把他神话了,从而容不得其半点因为人间烟火而显现出来的不足。
这就好像,假如国外批判孔丘是个不彻底的教育家、思想家原因是他没有发展出现代的课堂教育及其相关思想和理论、学科教育及其相关思想和理论之类的,你觉得科学吗?假如批判孔丘是因为孔丘不是最早提出“忏悔”、“国富”之类的资产阶级近代思想或者马克思理论和思想,你觉得公正吗?
你不觉得,这更喷饭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9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ongdong_wang 于 2009-8-9 21:15 编辑

看房龙的书,我们需要学习的是他运用语言承载自己思想的技巧和艺术。这就好像我们学会了画国画,可以画鸡鸭鱼肉,可以画风花雪月,可以画小桥流水。。。,画什么只是艺术所要表现的对象,怎么画国画,则是掌握绘画的技巧和表现对象的手法。
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其在表现对象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艺术性(表现手法和艺术表现理念),而不在于其表现的对象有什么样的价值。
对于一本英语读物来说,你能够看出它所表达的思想是有局限性的,这是好事。但是,我们读这本读物的目的主要不在于学习其思想,而是在于学习它是怎样准确、优美地用语言表达出这一种思想的。我们学习的是语言运用的技巧、艺术,而不是语言所表达的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0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們也應該寫一個《The Story of the Eastern Civilization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3 13:25 , Processed in 0.04507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