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31|回复: 9

[转载]简繁之争---简体字“渗透”台湾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1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简体字“渗透”台湾
 
○ 古远清
在华文世界,使用繁体字只有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及泰国、菲律宾等地。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均用简体字,泰国的华文作家也觉得简体字书写方便,《泰华文学》便不用繁体字印行。而台湾,是使用繁体字还是简体字,常常被认为事关毁灭还是保存中华文化的大是大非问题,任何人都难改变其文字使用现状——哪怕是“五四”运动健将罗家伦,曾任国民党中宣部代部长的叶青这些资深文化人再三呼吁也没有用。1992年,《联合报》又出现了台北师范学院黄永武教授激烈反对简体字的文章,并引发大陆学者讨论这个大家关心的问题。
黄永武文章的题目为《简体字就是红卫兵》[1],乍看起来十分夸张,其实是把文字问题泛政治化。他将简体字与红卫兵联系起来的理由是:第一、红卫兵破坏中国人内在的伦理思想,简体字也破坏中国文字内在的肌理系统。第二、红卫兵是由少数人的政治的集团所操纵,作意识形态的斗争,达到造反有理的目标。简体字也全由片面政治力量所孵化,在做文化革命的工作,只有破坏传统的意识形态,并无学理上优胜的条件。第三、红卫兵破四旧、焚古籍、斩断历史文化。简体字也使中国百姓与固有典籍绝缘,比焚古籍更彻底。第四、红卫兵的构想是:“立四新,为人民”,不意成为全大陆的乱源。简体字也想让工农人民书写方便,不意乱造乱简,已成为今日大陆文化的乱源。文章最后说:“目前最急迫需要优先进行的是,就是及早收拾掉这批文化界的红卫兵——简体字,以利文化交流,文化长存。”
大陆学者路志伟看了后,以“难兄”的笔名投书《联合报》[2]。这位“大陆有识之士”的代表,不从“乱源”上做文章,只从所谓“政治集团的操控”入手反驳对方:简体字不始于中共。1935年,国民党颁布过324个简化字,今天两岸通用的“臺湾”的“台”,就始于此时。那时并没有红卫兵。如果要把文字问题扯到政治,那在简化字问题上,国共两党早就“合作”过一段时间。至于用什么字体完全不用协商只管“收拾”的做法,路志伟认为这过于粗暴,倒有点似红卫兵在念毛泽东语录“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他说:“这协商绝不是‘政治上让步不让步、买菜求饶的问题’,而是如何继承和弘扬民族的文化问题,不该协商吗?难道协商就是‘投降’吗?两岸不仅单只文化交流,还要通商,是用‘台秤’还是用‘市秤’?是用磅秤还是用公斤秤?以先生之意‘收拾掉’哪一种?不协商就‘收拾’吗?”对黄永武将大陆称作“中共” 这种偏见,路志伟温和地说:“总不能将中国就看作是中共,或把中共就看成是中国吧!”
这位连“党”与“国”都分不清的台湾学者读了后,又写了《再谈收拾掉简体字》[3],重弹“收拾”的老调。不过,黄永武这次不再像上次那样咄咄逼人,他承认国民党在民国初期也有粗暴的做法,如一纸命令废除过农历,这和大陆1949年后采用“公元”如出一辙。在不能使用简体字问题上,他认为“简化字有利于文化的普及,还方便扫除文盲”的理由站不住脚:“事实上大陆用简体字,文盲高达三亿,这是进步吗?而台湾使用正体字,文盲不及百分之一,这是倒退吗?可见教育是否普及,与使用文字笔画的多少根本没关系。更何况不久后,电脑的使用将极为普及,简体字在软体字数上已不够,明显地将成为拙劣粗糙的工具,而台湾开发好的电脑软体,造字极方便,字数又充足,资料的储存空间大,单从科技上看,正体字才是最方便的工具呢!再想以‘工具主义’顽守着简体字的,即将被资讯的浪潮所淘汰了!”这种看法事实证明是错误的。现在数亿大陆人上电脑用所谓“拙劣粗糙”的简体字均非常方便,倒是用繁体字容易出现故障:不是乱码就是死机,故说“简体字将会被资讯所淘汰”的预言便落了空。
生为中国人,极能体现中国知识分子气质的是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漂亮的汉字,并能出入自如地阅读繁体字或简体字的书籍。正因为如此,某些台湾学者把方块字看作是老祖宗给后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必须好好守护。当他们看到大陆的简化字“儿”、“厂”、“广”破坏了方正字形的美感时,便越发觉得践踏和破坏中国文字是一种罪过。这种偏激而简单化的看法,在不用政治眼光而改用学术口气来讨论问题后,便会猛然发现大陆用简化字确实简捷方便,能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像“尘”、“灭”这类简化字造得很高明,几乎可与物质元素氧、氮媲美,反对者便不自觉地模仿运用起来。像著名作家余光中给笔者写的信,就有简化字,个别字还是他自造的,连本人都不认得。
简化字“渗透”台湾,与老兵到大陆探亲、台商到大陆投资,以及近年大陆以优惠措施大量进口台湾水果有密切关系。两岸经贸往来的频繁及大陆文化人不断访问台湾,使得台湾人把简化字看作红卫兵的畏惧情绪有所淡化,也使得当局由严禁销售大陆的简体字书到限制大陆书进口的规定有名无实,简体字进入台湾家庭并为许多人所认同已是不争的事实。最使人惊讶的是,陈水扁连续执政后自己使用的某一文件经别人指出就有十多个简体字。新竹市市长林政也在市务会议中裁示——让中学生在社团时间学习简体字。2006年9月下旬,“扁政府”为举办“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特别允许大陆“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一行328人来台湾。这是台湾文化史上规模最大的简体字书展,有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等近200家出版社参展,约有四十七万册的简体字书展出和销售。
要使两岸繁简两种文字交流正常化,一般说来很难透过对台湾当局的信任来达成,但陈水扁是有名的善变的政治人物,他常采用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简体字的“渗透”。从2003年起,民进党不再像国民党那样害怕宣传共产主义的书籍进入台湾,公开声明可以入境,导致销售简体字的书店多了起来。尽管仍有审查作业,严防宣扬统一的书籍“入侵”,但执行起来非常困难。台湾书摊便摆有不少北京领导人的演讲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里面讲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未被删去。
仅2005年,大陆出版的简体字图书在台湾的销售额约6800万新台币,比2003年多出五倍。简体字书之所以受欢迎,一方面它是“最便宜的一种商品”[4],即内容厚实,价廉物美,另方面转成繁体字浪费人力财力,讲究速度的读者也不能以第一时间读到。故到大陆旅游的台湾作家,常常不问价钱拼命地购买,不怕沿途深受书籍之累,也不怕台湾海关扣留或没收,像大陆文艺研究专家姜穆三次探亲都一路买书,前后一百多公斤的书搬回锦屏再由锦屏搬到贵阳,然后带着视同宝贝的书飞北京,再运回台湾。[5]
眼看简体字“渗透”台湾成为不可阻挡之势,为了遏止这股风尤其是大陆书所宣扬的中国必须统一的观念,“扁政府”干脆利用本无政治性的文字大做“文化台独”的文章。据中通社2007年7月21日报道:“一年一度的教科书出版热季来临,台湾教育部门最近向各教科书出版社提供一份涉及五千用词的教科书‘不当用词检核’报告,要书商依此全面更改。根据这份报告,‘国父、国画、国字、国剧、古人、水平、日据、中日(甲午)战争、两岸、台湾地区’等词,都被列为‘不适合’,而所谓应当的用词,就是‘国父’删掉只剩‘孙中山’,其他变成‘中国水墨画、中国文字、中国京剧、中国古人、水准、日治、清日战争、两国、我国(或台湾)’等词。”
依据这份“指引”,“教科书内‘大陆’全要改成‘中国’,‘台湾地区’必须改成‘台湾’,‘海峡两岸’要改成‘两国’”。台湾“教育部”官员声称,对教科书的用词进行检核,和意识形态无关,也无强制修改之意。这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像“日据”改为“日治”,原来的日本侵占之义便没有了,这是典型的通过文字去美化日本军国主义的做法。台湾的家长和教师面对教科书的这种“去中国化”,甚至不许用“闻名中外”的词语,均表示强烈不满。全台家长团体联盟副理事长林文虎痛斥台湾政治紧崩,族群对立严重,如果又急着将教科书的“大陆”改为“中国”,情势会更恶化。还有的教授认为这种透过审查去干预教科书编辑的自由,使人感到仿佛回到戒严时代。诗人杨渡指出:民进党不敢搞“政治台独”,只能玩“文字台独”,这种手法拙劣。部分民进党“立委”也不赞成“去中国化”的用语,认为只会徒增困扰,招来浪费社会资源、有损“政府”威信的骂名。[6]
尽管台独势力极力阻挠简体字进入台湾,但简体字“渗透”台湾已成大势所趋,谁也逆转不了。至于从“法理台独”跳到“文字台独”,也不得人心。正如许多台湾有识之士所说:教育应回归教育,文字应回归文字本身。把文字使用政治化、政党化,只能加剧族群对立,其代价是赔上台湾的安全与稳定。
 
[1]台北,《联合报》,1991年12月10日。
[2]难兄(路志伟):《中国文字的灾难与救援》,台北,《联合报》,1992年2月16日。
[3]台北,《联合报》,1992年3月5日。
[4][5]姜穆:《用脚读美丽山河》,台北,黎明文化公司,2000年,第179、173页。
[6]《大公报》讯:《台各界怒批教科书“去中”》,香港,《大公报》,2007年7月22日。
发表于 2009-2-11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简繁之争--- 兼论正体与简体字的统合问题

转自:http://blog.ifeng.com/article/2169795.html

前言


这个题目是中华民族面临而必须解决的大问题,在国家未统一之前,原是两岸政府的责任,理应由两岸政府邀集相关学者,成立相关的专职机构,从事研究,然后依据结论,以政令推广与施行。兹事本来体大,非个别学者所能胜任,但攸关民族、国家的前途,匹夫有责,何况对历史、文化有深厚感情的文化人士也不能自我菲薄,点滴研究的成果,可预作未来政府相关研究机构的参考。这篇文章做个抛砖引玉的起点,如能引起讨论,因而触起海内外文化人士的关注,督促两岸政府及早正视,已算是达到既定目的。


本文论列,纯就理性的探讨和事实的陈述。个人限于学养,容有偏私,惟立在有利于民族、国家、历史与文化的前途,应是没有疑义的。


文字与文化


群体社会、国家或民族在发展过程中累积而成的文化,是包括文字、语言、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社会价值等具体事象和抽象观念以至信仰;是群体社会、国家或民族在发展过程中累积而成的。文字是文化内涵中所占比重最大,因为这些具体事项、抽象观念和信仰在累积过程中,是靠文字记载而传承下来的。


有些文字、文化经不起时代的考验,终于烟没或可勉强尚存,但已不受重视。此固然和其社会、国家、民族的盛衰有关,但小心分析,亦未尝不发现致盛衰之原因也和文化息息相关。一个久经历史长河考验的族群,能多次屡经挫折,终又能劫火重生,则文字在文字上的功能,我们又岂可忽视?


中华文化和汉字


世界文化有两个主要源头,发展成为东西方文化。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的源头;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源头。我们常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句话似乎无美不备,也许有一点过誉。那什么是中华文化?看来也是「一言难尽」。但笼统来作个代表性的「一言」,应该是「人文」两字。「人文」的诠释,恐怕出一本专书,尚意犹未尽(唐君毅就出了两本)。也只能概括为:人本精神、文治义理。


到工业革命时代,现代化思想开始,中华文化受到冲击。我们一度曾怀疑人本文化是否适应世界文明的潮流,因此要向西方列强取经。「五四新文化运动」,终于出现「民主」与「科学」,也就是「德先生」与「赛先生」,这正是西方文化的精髓。我们民族在学习过程中也是跌跌撞撞,至今还在学习中。这样经过近百年的苦难,终于又能日新月盛的发展下去,很多人以为这是拜西方文化所赐,其实是中华文化发挥了它擅长于吸收的功能。正如中华民族同化异族的功能一样,还有多少国家依旧落后,难道不知取法吗?可知文化起不起作用有着重要决定性。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西方文化所欠缺的,在物质文明的富裕下,正感到精神的苍白萎靡。


霸权无法解决恐怖、战乱,正要向东方取经,可知东、西方文化在世界变成地球村时,西方文化欠缺了那重视「人文」的东方文化精神,以致物质富裕而精神贫乏。可知东西方文化可以互补,其间没有东方文化不如西方文化的问题。只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有阶段性的适应性,中华文化已跨过艰难的时刻,西方文化能否带领强权国家克服其精神苍白萎靡,还需观察而后可。


中国文字优点的研析


文字既是文化内涵的重要元素,中华文化的优异自然与最重要的元素│中国文字息息相关,了解中文的结构,才能了解她的优点。人类不断进步,都认定复杂的代表最好用符号来替代,以免过多的文字反把已成共识的命题不断重复,而成为研究障碍,譬如数学、物理等,很多以符号代替。全世界所有各类文字最接近符号的,就是中文。中文脱胎于象形,中华文化起源在形象,相似的符号作为文字的基础。文字学者在世界文字中选出孩子最接近的猫,让他们去辨认,结果认中文的猫字最多,法文第二。又从民族的进步,思想从简朴到复杂,中文本着象形的基础,发展视野所及的指事,相成的会意,结合语言的形声,字形通音近义的转注,和依声托事的假借,连同基础象形,我们称作「六书」,这是中文发展的基础理论,环环相扣,没有无凭而来,无据而至的。所以学习中文,许多字虽然不识读,但看其结构、上下字句交接,它的意思大概也猜得出来。我们高中的学生大致可以读懂三千年前古代的著作,而英国的高中生无法读通四百年前的英文;中文的字典不需每年增加,英文的字典每五年要多一大册;中文单字能力强,新生事物用相关的配词便可成为新的词汇,不像英文,因而又多一个新字。因此,在联合国的诸类文件中,中文是最薄的一本或一页;而在联合国调查当中,中文小学生毕业所认得的单字和英文小学毕业生大致相等,可知中文的学习不比英文难。


中文单字单音,富音乐性,由于有这个特点,造就中国诗句或文句有抑扬顿挫的低昂,易于朗朗上口,不管是铿锵的朗诵,或是哀婉的咏叹,都能使听者入神,而产生共鸣,终于成为文诗大国。方形成字,外形有整齐之美,书者易于掌控布局,加上字的严宽不一,造就中国书法独步艺坛,任何文字难望其项背。过去埋怨方块字是落后产物,靠人在庞杂的铅字粒中逐个字找,不若英文只控制廿六个字母便可。谁知现代人从中文的基本结构,理出法则,同样可以输入计算机。由于中文字具有科学性,未来的研究结果将更进步,定能超越不能变的英文打字,而到计算机对中文能精准辨音时,就更不在话下了。


中文统一与分裂


中国以幅员广大,到了周朝,天子还只是天下诸侯的共主,不是中央集权的皇朝。周室东迁以后,王室式微,对诸侯已没有约束力,诸侯扩大势力的结果,开始兼并争霸,春秋战国的时代便来临。秦始皇统一天下,皇朝的中央集权才开始,于是「书同文,车同轨」。丞相李斯作小篆,颁行天下,由于年代久远,他怎么统一文字过程,似无典可据。但说始皇「焚书坑儒」,其实是不利于秦皇朝的籍典才焚(医、卜等书未焚),反对皇朝的儒生才坑(一说卅多人也有说三百多人)。《汉地理书》只简单说「始皇负力怙威,燔书坑儒。」,亦未闻六国遗民因焚书而不识字,可知李斯作小篆,只是有一些文字作局部修订而已。我们现在读到四书五经等书,都是秦以前便存在的了,可知小篆还没有把当时文字离谱地改头换面,以致面目全非,而产生读不懂的问题。正如从原始文字而渐进至小篆、大篆、隶书,以至唐的正楷,其演变是渐进而自然的。秦从割据的诸侯进而现代化雏型的中央集权的政府,只是在文字渐进的自然生态中加以统一使用。正楷亦称正体字,自秦统一文字后,到一九五六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第一批简体字,中文从来就是自然演变,中央政府从没有用政令手段使之分裂的。


秦代统一文字,为什么不叫「秦字」,而称「汉字」呢?有两个主因,一是大抵李斯只做修订或取舍的文字工作,没有另创一套文字;二是国人以汉唐盛世为荣,又以汉民族为主体,正如我们称「汉人」而不叫「秦人」是一样的道理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中共)建政的,宪法也明定中共为领导政党,中共是否要负起中文分裂的责任?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得要考证一下。中共创党人陈独秀,乃首倡「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人,他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发表他石破天惊的〈文学革命刍议〉,那是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他主张「文学革命」而不是「文字革命」。


我在多伦多大学读书的时候,发觉东亚图书馆藏有《新青年》杂志,从创刊到停刊,一期不缺,这是研究新文化运动直接的资料。我完全同意胡遯园写〈陈独秀传〉(《贤不肖列传》第十八页,文星丛刊出版):「文化革命之为事,陈实主角,胡(适)乃配角」。陈独秀连任中央总书记六届,中共在一九四二年纪念第一个五周年五四运动,还是「由总书记陈独秀,秘书毛泽东签署,以后成为中共年年纪念五四,这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五四精神只有一个:就是『民主』和『科学』。」(唐宝林│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在主持『北京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六周年座谈会』引言)。


纵览陈独秀的文章,不但没有对中文有任何非议的意思,而且他本身就是一位文字学者,对《说文》研读出成绩,曾在《东方杂志》发表过〈对中文研究心得〉。同一次八十六周年纪念五四运动在北京座谈会上,北京大学教授孟昭容发言说:「陈独秀不仅是个思想家、革命家,还是个研究文学的大家。从文字学的角度看,今天会议的主题定得非常好!和谐两字的和,是由『禾』、『口』组成,就是人人都要吃饭,不能再饿死人,这是科学。谐字,从『皆』和『言』要大家说话,畅所欲言,这就是民主。从此看,,中国汉字实在是太伟大!」可知中文的分裂,绝不是中共创党人陈独秀,或部份学者党员甚至多数党员的主张,但的确是执政的中共政府在一九五六年所公布的政令。


正如很多人不满中共没有民主,不尊重科学;但中国首倡民主、科学,确是中共的创党人陈独秀的中心思想。如果我们尊重历史,就要讲历史真相,中共在创党之前期,并没有改造中文的意图,还表扬中文的优质。

分裂中文的元凶


中共要改造中国文字,以适合当时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这个历史无可讳言。以后有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红卫兵恣意破坏文物古迹,是我国文化历史上惨痛的一页,正如同珍贵的汉字被改得面目全非一样,如果不设法制止,而再继续胡闹下去,亦几近于毁了过去文化遗产。毁掉的古迹文物,已无可挽救,但汉字不同古迹文物,而且尚幸有台湾、香港、澳门、北美等大陆以外地区施行正体字,让这些地区成为恢复传统汉字的基础,不难出现转机,而终于重回汉字发展的正轨。也许中共已感到这种必要,「文革」以后在北京召开过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建议国务院正式宣布停止使用一九五六年公布「汉字简化方案」五百一十五个简字。


汉字分裂的元凶是谁呢?我们不须臆测谁是背后的推手?也许连背后的推手并不存在。但站出来极力主张消灭汉字的,确是鲁迅。他在〈答曹聚仁先生〉中〈论大众语〉提出三个纲要:「一、汉字和大众是势不两立的;二、所以,要推行大众语文,必须用罗马拼音(即拉丁化);三、是普及拉丁化,要在大众自掌教育的时候。」这还不清楚鲁迅对汉字的态度,改造处理的方法及进程吗?在鲁迅时代,「大众」几与「人民」两字同义,如果中共建政后,根据「文艺旗手」鲁迅对文字改革的进程,也是「在大众自掌教育的时候」实施中文拉丁化,中国文化便是万劫不复了。我们看到法国统治越南,以拉丁化言语取代了以汉字为基础的越文,人民彻底不知越南历史,结果亡国了,真应了「欲亡其国,先亡其史」。越南文拉丁化以后,彻底扬弃使用已千年的汉字,设若汉字也用罗马拼音,中共建政以后,能轻易建立新的中华文化吗?


鲁迅在《中国语文的新生》中说:「中国现在的所谓『中国字』和『中国文』已经不是中国大众的东西了。」主要理由:「识字的大约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二,能作文的当然还要少,这还能说文字和我们有关系吗?」,「我们倒应该以最大多数为根据,说中国现在等于并没有文字。」


照鲁迅的看法,他那个时代全国识字的人只有十分之二,就算这个数据是对的,但总算有十分之二的人识字,这又和中文本身有什么直接关系呢?其直接的关系,乃是当时教育没有普及所致,不是中文本身出了问题。如果一改而成拉丁化,而教育还是不普及,恐怕识拉丁化的中文人口还不到十分之二。如果鲁迅说,中文和我们没有关系,则鲁迅大放厥词的年代,有这么多的读者对他盲目的崇拜,他不是靠中文吗?说中国等于没有文字,那是诡辩。


中国文字在黄帝时代便开始存在,中国字不是中国的,那又是那国的?鲁迅该读过很多的古籍,怎能瞎着眼睛说「等于没有文字」?鲁迅以充满霸气辛辣的笔调、荒谬的逻辑,吸引思想未成熟的青年学生崇拜,又被当时左翼文联捧成文艺导师,犯了读书人最大的诫条:「以学术杀天下后世」。他拜中文的优点所赐,写了吸引这么多青年学生的文章,造就他睥睨一世,他怎会不知道中文的伟大,反而要消灭之而后快?一是矫情的不徇私,如果不是,他定是别具肝肺。他的煽动:「汉字和大众是势不两立的」引伸来说,就是中文和中国人是势不两立的。这种偏激的谬论,除了疯子,那个中国人会同意!这个分裂甚至要消灭中文的元凶,凡是爱中华文化的人,何能不鸣鼓而攻之。不如是,这个「死灵魂(鲁迅语)」必拍手狞笑此代无人了。鲁迅六十出头便死了,笔者现在就比他多活了十年,在最成熟的年份,比他多读了十年书,和多了十年现代的世界知识,为什么不能直指这个「死灵魂」的错误?中华民族能不断发展,就是「江山代有人才出」,也当然不是在故纸堆里发呓语,但也不应该厚今薄古。若我们连鲁迅都不能超越,中华民族还有什么指望?


由简入繁与文字演绎


传统中文的优点已见上论,据此而论,正统字就无美不备了。这样说来,简体字和正体字相比之下,还需讨论吗?虽然不是无丑不备,但相对之下的取舍,不也是很聪明吗?那也是「还需要讨论吗?」把简体字一笔勾消就好。如果这样武断,也显然有悖真理,真理有愈辩愈明的精神,才符合学术原理的探讨,只凭好恶的武断和取舍,又和鲁迅的偏激有什么两样?


如果说,目前使用简体字的人比正体字的人多得太多,已经不成比例,难道十三亿中国人,加上海外如新加坡以至其它各地使用简体字的华裔人士都错了吗?少数怎能不服从多数?表面看来也算是理直气壮。试问在中古时代,谁不相信地球是方的?相信地球是圆的,只有几个人,多数人认为这是邪说,并利用教会把这些人杀了,地球从此就方了吗?可知真理不是以人数多寡决定,真知灼见的重要在此。


我听到不少主张简体字的朋友说,文字的发展过程中,是从繁到简的,看看小篆、大篆,不是比隶书复杂;隶书又比楷书复杂吗?可知越早越繁了。这完全是一种误会,如果对文字演进有研究人就知道这是字形的变化,实际上在笔划上与原字没有增减,和简体字简化(减少)原字笔划有基本上的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以此而据,文字的发展由繁到简是不能成立的;此外,先民的生活,越古越简朴。人类的发展,物质生活日渐丰富,人际关系日渐复杂,思维因而也会多方面因应。记载这些新生事物和思维的文字,自然随着人类的发展而繁富起来,世界任何文字也必然由简渐繁,中文何能例外?可知论者是悖于真理、倒行逆施的一种误导,是不能成立的论据。


结语


大陆为我中华民族生存的空间,文化的摇篮。台湾过去曾是中华文化的维护者,「礼失而求诸野」。然自台独政府「去中国化」以后,早已放弃她的责任,对两岸文字的磨合也漫不经心,使不上力了。我们也只得回头寄望大陆和海外为民族文化而奋斗的仁人志士,本着文化的传承责任,对中国文字前景关心。我们对一些泛政治化的所谓「学者」,其对正体字的攻讦,每本着「见树不见林」的态度,取其小瑕,攻其全瑜的强词夺理,已经不值一驳。


很多大陆学者已觉得简体字的运用出现了大问题。上述北京大学教授孟昭在二00六年纪念「五四」座谈会的发言,已见端倪;其它学者赞成恢复正体字的已难一一录述,都认为现在还来得及,也是社会成本最低且最可行的方法。大陆当局也早就明令第二批简体字停止使用,都令人审慎乐观,「解铃还须系铃人」,国务院应速召开「中国文字学会议」,广邀海内外文字学者参加,主动将政治势力撤出干预会议进行,并不可预设立场。政治利益妨碍民族文化长远发展的生机,有为有守的政府,能从宏观的民族利益着想,使分裂的文字能磨合起来,对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政令推行都有好处和必要,这是和平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

(作者系旅居多伦多华侨,时评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1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统一是文化的统一
自然文字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1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正体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2 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簡體字雖然筆畫少了許多,但是大陸用簡體字卻有一個很多人可能都沒注意到的問題,
就是古時寫文章都是要把字數限制在多少以內,儘量把文章寫的簡練。
現在卻是筆畫少了但要求你寫到多少字以上,搞的文章廢話連篇,白話文字數本來就多再加上這些廢話,書寫的效率反到是下降了。
記得上學時有篇介紹活字印刷術的文章,半文言的古文總共幾百字就把工藝方法基本寫清楚了,這要是放到現在夠那些號稱文筆好的寫幾萬字的論文了。
繁體加文言文字數超省,比簡體加白話加廢話的效率應該高多了。真是凡事都有兩面性啊。
繁體筆畫多寫的時候就必然會注意把文章精煉化,當然如果遇到非要你寫夠字數的就有的受了。
我覺的對中華文化破壞最嚴重的就是對白話文的推行,讓國人基本無法吸收幾千年來中華文明積累的文化精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2 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凌晨六點 于 2009-2-12 05:44 编辑

補充一點,  我是大陸的。


台灣把繁體字叫正體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2 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我很反感争论这个!!!!!!!!!!!!
有什么好争的呀,大家要领悟中共说了多次的讲话精神-------“求同存异”!!!我们两岸要做到是求同,不要总是把眼睛盯在不同上,在“异”上做文章,难道还嫌两岸分歧的东西不够多,分裂得不够吗。让不同的地方各自保留不好吗?。。。。。。。。。。。。每次看到一些台湾的学者讨论什么大陆应该恢复繁体字才能谈统一,我都气得只想骂娘,再看见一些大陆网友又跑去为简体字辩论,更加气得吐血!。。。。。。。。如果你们是真的在想统一的话,而不是抱着一些其他目的地话,请做点实际的吧,还有很多事情你们可以做呢,停留在这无聊又毫无意义的争辩中很有趣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2 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声明完自己是大陆的就随意妄言,破坏两岸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6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凌晨六點 发表于 2009-2-12 05:40
簡體字雖然筆畫少了許多,但是大陸用簡體字卻有一個很多人可能都沒注意到的問題,
就是古時寫文章都是要把 ...

古时候有古时候的特定环境,今天有今天的特点。如果用文言文,在今天可能会造成几层歧义。比如说,“蜀有一梨,今售于斯”。你怎么理解?我可以理解为一个叫蜀的人,有一颗梨树,现在卖给了一个叫斯的人。我也可以诡辩为四川有一个梨子,现在卖给了你。现在社会的特征就是精确的定义。所以,不论是古汉语还是古英语还是古法语都不适合现在社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7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豪妹 发表于 2009-2-12 06:18
说实话,我很反感争论这个!!!!!!!!!!!!
有什么好争的呀,大家要领悟中共说了多次的讲话精神--- ...

說的好~~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18 00:34 , Processed in 0.03855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