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34|回复: 0

站长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互联网成社会舆论策源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6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互联网成社会舆论策源地
2009年02月16日09:54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新媒体浪潮

  20年前,笔者刚刚进入大学读书,当时最大的理想就是日后能够成为一名新闻从业者,进入通讯社、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单位工作。

  如今,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事实上都能成为“新闻记者”,他们可以随时用自己的手机、上网电脑发布信息,并且随时通过互联网、手机等载体了解这个世界发生着的一切最新资讯。


  技术革命正使得媒体的概念发生深刻的革命,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正成为技术革命的受益者。

  今天,新媒体浪潮可谓一浪高过一浪。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并且已成为一种强有力的传播新锐,在新闻传播方面所展现出的强大影响力,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结构产生着强大的冲撞力。

  我们怀着喜悦之情观察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资讯内容与资讯获取的便利,促使我们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新媒体也带来了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之间的更多互动,甚至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意见传播、表达的媒体平台,新媒体为社会与民主的进步搭建起更为宽广的平台,成为更多人“参政议政”的通道。

  同时,新媒体的内容产生与供应极具复杂性,主流的声音得到传播与张扬,一些别有用心的“杂音”也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一方面,我们要提高对各类信息的识别能力,另一方面,对新媒体加强管理也越来越具紧迫性,以引导新媒体和这一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冲撞与改变着社会舆论场的生成与存在方式,也对现有社会管理模式提出新课题、新挑战。新媒体已经成为社会动员的新手段。传统的权威性社会动员主体是国家或政党,而新媒体的开放性和隐蔽性给新兴动员主体提供了行动的机会和场域。借助于网络舆论,一些利益集团获得了全新的社会动员条件和机会。各种声音都可在网络空间找到自己的社会基础。如何建立以新媒体平台的社会组织与管理模式,考验着各级政府组织。□(文/吴亮)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正对信息传播格局和社会舆论产生深刻影响,并对社会结构变化产生巨大的冲撞力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舒季明

  2月9日晚20时27分,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京广桥,中央电视台新址园区在建的附属文化中心大楼工地发生火灾,随后159米高的大楼被裹挟在熊熊烈火之中。

  21时许,《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赶到火灾现场,与先期赶到的同事一起,向编辑部不断发回现场情况的报告。

  此时京广桥附近聚集了上千名围观的群众,很多人拿出手机、相机,甚至摄像机对准失火的大楼进行拍摄,不少市民拨通电话对家人和朋友进行“现场直播”,并不停地发送手机短信和彩信,导致火灾现场手机信道拥堵。本刊记者的手机难以顺利拨出和拨进。

  很多人将现场记录的第一手资讯在网络媒体上发出。最早反映这场火灾的,是网民“加盐的手磨咖啡”,他自称在事发时恰好路过现场,随即用带摄影功能的手机拍下火场照片。21时04分,这些照片上传到博客空间,之后12小时内,照片访问量超过37万次,跟帖1700多条。随后,搜狐等发出大量网民来自现场的“报道”。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并且已成为一种强有力的传播新锐,在新闻传播方面所展现出的强大影响力,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结构产生着强大的冲撞力。

  “话语权”和“干预力”不断增强

  “新媒体正在全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并成为社会舆论最重要的传播载体。”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教授说。

  据中国互联网中心的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总人数已经达到2.98亿,网络新闻使用率大幅攀升,互联网无可争议地压倒了传统媒体。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三大重点新闻网站,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四大商业门户网站,累计每天新闻更新超过2万条,日均新闻信息浏览量超过20亿次。

  上海市网宣办副主任谢海光教授认为,以拉萨“314”事件和汶川“512”地震为标志,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最重要的策源地,新媒体正在以各种新形式影响社会舆论,主要有三种载体:

  一是新闻跟帖。门户网站的热门新闻后面,跟帖经常多达数万、数十万。从5月12日地震后,到5月19日22时,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网、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8家网站,地震相关新闻跟帖量达到1063万条。

  二是网络论坛(BBS)。帖文追踪新闻时事,畅所欲言,观点很犀利,网民的访问率为38.8%,用户9822万人。中国几乎每个门户网站都设有BBS论坛,共计约130万个,为全球第一。在“百度”网站,网民可以随时为某一话题设立专门论坛,论坛平均每天发布新帖200多万条。几乎每条受网民关注的话题后面都有跟帖,热门新闻的跟帖达到数十万条。

  三是博客/邮件/个人空间。这是2008年增幅最大的言论载体,有42.3%的网民开设博客/个人空间,用户规模达到1.07亿人。博客已从“记述自己的心情”转变为就某些大事发表自己的观点,阅读博客已经成为网民上网的重要目的之一,经常阅读博客的活跃读者已经超过5000万人。

  此外,还有即时通讯群和移动电话短信。即时通讯群如QQ群(2237万个)和MSN群,QQ群最高同时在线用户达到1950万人,用户数目超过2亿,按照同学、同事、同乡和同好来组成,形成一个个小众文化圈。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的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7月,中国手机用户数已突破6亿;而手机报付费用户早已超过2300万,飞信活跃用户达1281万。

  各种新媒体形式迅速发展,使舆论信息随时随地互动传播,其参与主体多样复杂,内容数量庞大,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虚拟世界“话语权”和“干预力”不断增强,已成为超越媒体的“软力量”。

  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说,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弱化了政府对社会信息的控制力,使国家内政与外交透明度越来越高,受到的牵制和约束也随之增大。新媒体打破了传统传媒的垄断性,信息传递和交流是完全自由和在相当程度上不受政府的管理和控制的,同时也可以自由地选择和吸纳,这使个人和非政府组织的影响力扩大,政府对信息的控制力下降。2008年,“瓮安”等群体性事件、“毒奶粉”、官员豪华出国游等腐败问题、柑橘事件的民间议论,以及一些不实和激烈言论见诸于新媒体,汇聚成社会舆论,形成巨大压力,迫使政府作出回应。

  挑战传统媒体

  新媒体时代,人们越来越远离报纸,电视可以“读”、广播可以“看”、报纸可以“听”。在突发新闻的现场,手提摄像机的不一定是电视台记者,他可能是某个爱上网的出租车司机。

  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正在成为主流媒体,媒体形态、传播状态和经营业态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新媒体改变着社会信息的传播规则。

  清华大学媒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2008年发布的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7-2008)》指出,预计2008年传媒产业总产值约5440亿元。中国传媒产业内部的组成结构发生着迅速变化。从比重变化率的情况看,新媒体在传媒产业中的比重增加到28.07%,而传统媒体下降到71.93%。

  传统传媒产业,除有线电视收费一项外,其他门类收入基本呈下降趋势。在传媒产业中占重要比重的门类,如图书出版、电视广告、报纸发行、广告公司等,占传媒产业的比重下降幅度比较大。

  2008年4月1日,中国移动正式开始TD-SCDMA业务的商用测试,再次将中国3G的商用进程向前推进了一步,这也意味着随着无线互联网的扩容,将有更多的有线互联网应用可以移植到手机终端上。种种迹象表明,手机视频将正在成为未来新媒体发展的新热点。

  在3G放号的同一天,天极传媒集团旗下运营无线业务的手机天极发布了适合3G手机访问的内容网站:3g.yesky.com。该网站每天为移动互联网用户呈现超过1500篇原创IT资讯文章,并提供无线博客、移动IT产品库等大量无线互联网产品应用,还针对手机用户设计了互联网博客搜索、快速软件下载、互动社区、无线博客、群乐交友圈等产品。天极传媒CEO李志高表示,现在发布3G内容网站是希望提前抢占新媒体市场。

  新媒体正在由被动的传统媒体发布新闻的平台,变成更为主动的新闻线索发现者、新闻热点设定者,新闻评论发布者。借助互联网传播平台日益发挥影响力的“草根媒体”,已成为当代传播格局中不可忽视的新力量,并成为传统媒体密切关注的对象。

  2008年,很多重大事件都是互联网上先曝光,然后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最终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促进了实际问题的解决。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既成了传统媒体重要的信息资源,同时也成了它们的思想材料。一些文章先在网络上发表,又在传统媒体上面世,两者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2008年底,一位名叫“魑魅魍魉2009”的网民大出风头:他(她)在上海地铁上捡到的一个公文包,里面装着浙江温州、江西新余官员出国考察的路线图,更有江苏张家港一个“领导太太考察团”的相关信息。这些政府自身不愿公开的信息,被“晒”到了网上,不仅引起网民的关注,更引起多家传统媒体的追踪报道,令当地政府严查事件、处置相关责任人。

  新媒体在发展中逐渐体现出专业性。51网副总裁胡崇明说,在著名的华南虎照事件中,新媒体集合了众人的智慧和专业的力量,“打虎社群”里不仅有普通的众网友,还有记者、机械制造自动化博士、植物研究专家、法律硕士、摄影专家等专业人士,赋予了网络社区的专业性,放大了社会影响。

  闵大洪说:“在高度数字化的今天,传统媒体的战略应是根据传播格局和媒介市场此消彼长的变化,发挥各自优势,针对不同终端、不同用户,多次生成数字内容产品,以获得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突破管理之困


  在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大背景下,新媒体的科学化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季明李舒

  在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大背景下,新媒体的科学化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国字号”假网站泛滥

  本刊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非法网站打着“中国”或“国家”旗号,链接知名权威网站,大量刊登虚假信息、企业和地方政府负面新闻,借机行骗或敲诈勒索,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2008年7月,河北破获一起假网络记者诈骗案。一个名为“中国法治网”的假网站,设立了30多个省级频道,发展成员80余名,在各地用负面新闻欺诈订阅单位580多个,胁迫它们征订《中国法治网资讯》900多份,涉案金额超过100万元。

  2008年9月底,北京警方查获“中国法制观察网”制售假记者证案。“中国法制观察网”下设新闻调查部、内参部、维权部、联动记者部等部门,分布在河南、云南、海南、山西、江苏等省,他们制作的假记者证以每本0.5万元-1.5万元的价格向他人出售。

  2008年12月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曝光了74家虚假中医药机构网站,其中68家以“中国”字样打头。记者在百度中输入“中国××网”搜索,几乎每一个行业都有数十家“中国”或“国家”字样的网站,不少网站制作精良,真假难辨。

  “‘国字号’非法网站通过威胁报道负面新闻和制造谣言向地方政府或企业索要‘封口费’,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部门害怕事态扩大,便给钱、给物了事,使假网站有了生存的土壤。”负责侦办“中国法制观察网”一案的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警官王启振说。

  记者采访发现,行业类“国字号”假网站敲诈手段更加隐蔽,刊载的信息真假难辨,严重扰乱了市场和行业秩序,很多企业吃了哑巴亏,还不得不将这些网站视为上宾,交不菲的“封口费”。国内两家著名造纸企业的公关负责人就告诉本刊记者,一家“国字号”假网站刊登了企业的负面信息后,会主动打电话与其联系,提出各种经济要求,例如向网站投放广告或提供赞助。

  本刊记者从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了解到,网络媒体发布新闻需获得国务院新闻办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没有新闻资质的网站,发布新闻属于非法行为。但一些互联网业界人士透露,由于网站域名和IP地址的申请门槛较低,一个网站被查处之后,只要更换一个IP地址,就可以原封不动地在互联网上出现,很难清理。

  为惩治“国字号”不法网站,原信息产业部曾发布《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规定非国家级单位的网站不得以“中国”、“国家”等字头命名,但因为缺少有效的防范和打击手段,治理效果还不够理想。

  大量别有用心的“网络杂音”

  新媒体是多种观点表达和互动的平台,但是本刊记者调查时发现,目前一些新媒体发出的声音明显“别有用心”,还有一些明显为特殊利益集团操作的声音等,值得引起管理部门的关注。

  一些网络声音明显带有打压中国经济发展的倾向,如某网站的一个论坛帖“2009年中国经济社会十大预言”直接将股指定位于1000点,并大肆渲染房价暴跌、企业大规模倒闭破产等恐慌情绪,“唱衰”中国经济。这些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

  一是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网络愤青”、“网络哄客”,其重要特点是不管实际情况,一味渲泄情绪。

  二是利益集团在背后“发力”。《投资者报》执行总编何刚告诉本刊记者,在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等领域,境内外利益集团培养了一批“网络写手”,这些“网络写手”的重要任务就是为利益集团服务,而不管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比如一家海外跨国公司准备收购国内某一行业龙头企业时,网络上一般都会出现大量唱衰国内这一行业的声音,并且“有理有据”,相关文章和评论会持续很长时间。

  三是敌对势力的“碎片式”渗透。“Anti-CNN”网站负责人饶谨告诉本刊记者,一些境外媒体办的中文网站也正在采取邮件、圈群的方式影响着网络舆论,他们大都设置有舆论反响版块,聘请中国专家或有留学背景的人员写作,呈现的观点犀利、新锐,在年轻白领中颇有市场,但这些境外媒体办的中文网站一般都有特殊资金来源,是非营利机构,其政治目的显而易见。由于采取直邮方式,政府部门很难监管。饶谨认为,这些“碎片式”渗透,最大的舆论危害是混淆视听、转移大众的注意力,诱导网民进行破坏性的思考和行动。这类跟帖一般是在中国的夜间发表的,很多发帖者可能不在国内。

  由于一些主流媒体不注意研究网络传播规律,发出的声音网民不爱看、看不懂,客观上又为这些“网络杂音”留下了市场空间。一些网民宁可相信网络上的谣言,也不相信政府的声音。当人们通过搜索引擎设置关键词查找时,它们就会和新闻一起出现,混淆视听,影响大众的判断。

  新媒体“表达疆界”应立法规范

  从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多起网络热点事件来看,新媒体作为个人或群体利益表达平台的特征日益明显。本刊记者在就新媒体进行专题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正常的利益表达得不到充分保障,侵权的利益表达又难以受到惩罚,当前应切实研究如果通过改进立法来规范新媒体的“表达疆界”。

  单就法律法规条文而言,我国对新媒体上的利益表达已经进行了一定规范。国家部委先后制定的有关音像制品、电影、广播电视、印刷业、出版、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的管理条例,对诸如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机密,侮辱或诽谤他人等言论,作了一系列限制性规定。单就新媒体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电子出版物管理暂行规定》等也作了类似规定。

  但在实际司法实践中,许多“网言网语”都难以清晰界定是否违法。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博士卢家银说,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虚拟性和匿名性的特点,公众较易接近和使用,它为公众表达利益和宣泄情绪提供了最佳的渠道,公众往往会利用新媒体大胆地表达一些通过其他渠道无法表达的诉求。并且,由于制度化的表达渠道经常受阻,所以新媒体这种表达有时是非理性的、情绪化的,甚至比较偏激和极端。

  本刊记者调研发现,社会热点事件之后必然伴有网络谣言已成新媒体的“规律”,但纵观整个2008年只有“汶川大地震”和“杨佳袭警案”的造谣者受到法律制裁,其他的网络谣言也曾混淆视听、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但都因“网络恶搞”和“网络谣言”界限不清而难以受到追究,社会运动的观念化与虚拟化带来了传统法律控制的无力。

  卢家银说,传统的成文法在认定违法时,其对象是产生某种后果的社会行为,而新媒体上的非理性表达行为主要是通过虚拟化的观念或符号影响他人,如在博客、电子公告牌(BBS)、即时通信工具和手机短信等上发表批判的、讽刺性的、“恶搞”类的言论。有时候,传统法律是很难确定这样的行为是否是社会行为,它是专意以影响他人为目的,还是仅仅表达自己的某种利益,抑或是模仿他人的一种反应;同样,也很难判断这种表达和交流是私人性的还是公众性的,对私人产生了影响还是对公众产生了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所产生的后果及程度。

  被称为“网络暴力第一案”的王菲诉三网站案不久前作出一审判决,遭到“人肉搜索”的原告王菲胜诉,两家网站被判侵权,一家网站获免责。但此案件的判决却并未阻止网络上越来越热的“人肉搜索”浪潮,而地方官员更是这一轮搜索的“热点”。仅在过去几个月间,就先后有深圳海事局原党组书记林嘉祥、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陕西汉中市佛坪县县委书记杨光远遭到“搜索”。

  上海市人大代表徐晓青律师说,表达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但其行使过程应当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以不影响和伤害他人的表达自由和人身权利为前提。而以网络谩骂、网络“恶搞”为代表和带有“网络暴力”倾向的“人肉搜索”,却在虚拟世界愈演愈烈,它们常以正义为名实行“道德审判”和言语霸权,侵害他人的表达权、名誉权或隐私权等基本权利,在不经意间也伤害了公共利益,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审议《侵权责任法(草案)》,草案中的可能对网络侵权作出明确规范,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实施侵权,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互联网和法律专家都对这一法律条文持肯定态度,但同时也指出在如何界定“明知”的问题上,必须要有更加精确而具有可操作性的解释。

  调研中专家指出,当前新媒体在利益表达合法性上的界限不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现行法律不适应新媒体发展趋势而造成的。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专家熊澄宇教授说,当前新媒体发展已出现明显的终端整合、渠道整合和内容整合趋势,而我国针对新媒体的立法却远远落后于技术发展,“一出台就落后了”。一方面,目前已经有18个部委出台了涉及新媒体管理的文件,但相关文件中出现的词是混淆、交叉、不准确的;另一方面,有利于新媒体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又相当不健全或无法执行到位,如互联网知识产权法律。

  网络舆情研究机构IRI负责人李艳说,日本近年来提出的建立“融合型媒介规制”的基本构想值得我国借鉴。随着日本新媒体融合步伐的加快,广播电视受众、手机用户、互联网用户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他们正在变为从融合的信息通信网络上获得各种信息、发布各种信息的使用者,这就要求建立能够为所有用户权利提供保护的政策体系。□

  财经新媒体“江湖”

  理性看待财经新媒体“话语权”日益扩大这一趋势,更多地将其视为制订宏观经济政策和政策实施后评估的参考者,同时要学会利用财经新媒体加强政府政策的影响力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季明李舒

  在近年来投资理财市场蓬勃发展的推动下,国内财经新媒体出现高速增长。《Netguide2008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中国财经类网站市场规模年增长率都在50%左右。汤森路透间接参股和讯,中国移动入股凤凰新媒体,东方财富网与分众传媒联姻,伴随着巨头的注入,国内外财经新媒体的争夺战不断加剧。

  本刊记者调研发现,当前财经新媒体的主要用户都是中高端人群,为迎合他们的需求,不少媒体在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时都会刻意体现出“中立性”,同时又制造并传播许多市场传闻,客观上对政府部门宏观经济政策制订和实施效果产生影响。

  财经新媒体的战国时代

  调研中本刊记者发现,过去几年楼市和股市的“大牛市”,是对全民投资理财观念的最大启蒙者,同时也造就了我国财经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专门从事投资理财服务的各类网站、财经信息平台、移动财经资讯、网络财经分析系统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今尽管宏观经济环境发生改变,但客观上更增加了投资者对财经新媒体的关注度。

  以网络财经服务市场收入规模为例,根据艾瑞市场咨询公司的统计,2006年和2007年市场收入规模增长速度分别达到46.8%和50.2%;今年受到“熊市”影响,市场收入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但增长率仍可达到17.9%,市场收入总额10.3亿元。艾瑞市场咨询公司分析师认为,预计到2010年这一市场将重新恢复高速增长态势。

  记者调研发现,目前国内的财经新媒体已经形成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丰富体系。浏览量最大的是各大互联网门户网站的财经频道,例如2008年5月“新浪财经”、“腾讯财经”、“网易财经”的月度覆盖人群(当月独立访问用户总数,不包括用户重复访问)分别达到4485万、3756万和2842万。这些网站的特点是消息量大而且更新及时,但消息真伪难辨,同时缺乏深度分析加工。

  专业类财经网站因其专业性强而受到中高端人群的关注,代表网站有东方财富网、和讯网、中国证券网、金融界等。这类网站中有相当比例都是报纸等传统媒体的网络版,但在经济运营上比较成功的大多是单一做专业网站的,如和讯网和东方财富网去年的广告收入分别达3200万元和6000万元。此外,这类网站的财经社区也是最活跃的,往往成为网民意见表达的聚集地。

  值得注意的是,外媒财经网站的影响力正在日渐加强,包括FT中文网、华尔街中文网、福布斯、路透中文网等在内的外媒财经网站,尽管浏览量不大,但其通过每天向用户信箱发送电子报刊等方式,成功锁定了部分中高端人群;而且其新闻基本上都是外媒记者所写新闻的中文翻译稿,体现出明显的西方立场。

  对财经信息分析能力最强、加工程度最深的是财经信息平台和网络财经分析系统,这类新媒体基本上都向用户收费,对专业投资人士的影响力也是最大的。此外,当前手机、移动电视也纷纷推出移动财经资讯服务。

  已成为“中高端人群必读”

  具有一定投资能力和社会地位的中高端人群,是财经新媒体的主要用户和受影响者。和讯网总编辑杨斌说,目前和讯网拥有350万个注册用户,用户群体相对高端,总体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消费能力都较高,对投资理财类需求极大,基本上是房产、汽车、股票、基金的主要购买者。

  浏览财经新媒体已经成为许多用户的日常习惯。网络舆情研究机构IRI的调研数据显示,今年每天都登录财经网站的浏览者比例已达到网民总数的1/3,财经新媒体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用户对于财经资讯的最大需求就是及时和准确;而传统媒体受到版面和播出时间限制,无法提供实时更新的海量信息,电视台的消息要滞后几个小时,报纸的消息要滞后一天以上,在此方面新媒体就体现出充分的竞争优势。

  其次,新媒体在投资理财资讯服务方面能提供非常重要的数据库和分析工具,而这也是传统媒体无法提供的。例如通过网络看股票行情,或查询所有银行、保险、房产方面等相关数据,这是传统媒体根本提供不了的。目前一些新媒体还推出了理财分析工具,例如假设用户现在有5000元钱应当如何投资,理财分析工具可以帮助你设定方案,这些服务也是传统媒体无能为力的。

  第三,新媒体提供投资、理财服务的优势还在于互动。2008年网络财经服务中使用最多的是以股票、理财分析为主的财经软件,其次就是财经论坛和财经博客。

  不断突破“话语权”

  按照当前的媒体管理办法,财经新媒体原本只有转载传统媒体信息的权利,不具备自主的新闻采编和播发权;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排他性”是新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此各家媒体纷纷采取其他办法成为事实上的“新闻制造者”。

  本刊记者调研发现,目前各大知名财经新媒体基本上都有一支较为固定的财经分析师和评论员队伍,例如和讯网仅股票频道就汇集了近800名专业人士。每当发生利率调整、房地产调控政策变动、成品油价格调整等重大经济政策调整时,这些分析师和评论员就会在第一时间以网络博客或网络社区发帖等形式进行政策解析,并经常能以他们专业的视角和独到的见解引导网上舆论,成为财经“网络意见领袖”。此外,许多财经新媒体还通过嘉宾访谈、将网络社区热门帖子“置顶”、在搜索结果中优先排名等方式,突破新闻采编权的禁区。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浦兴祖教授和互联网专家认为,政府部门应当理性看待财经新媒体“话语权”日益扩大这一趋势,更多地将其视为制订宏观经济政策和政策实施后评估的参考者,而不要简单地将这些新媒体上的一些不同意见视为政府话语权的挑战者;同时要学会利用财经新媒体加强政府政策的影响力。具体政策建议有三点:

  ——建立与财经新媒体的良性沟通机制,通过其汇集民智,搜集社会热点话题和意见。搜房网上海公司总编万久红说,作为国内业主论坛最为活跃的网站,搜房网每天都会对点击率最高、回复最多的“热帖”进行排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网络社区最为关心的话题,“我们是很乐意把这样的排名免费提供给政府部门的。”

  ——重视财经新媒体的专业意见。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教授说,脱离实际、缺乏可操作性是我们很多经济政策的一大不足,这与决策者闭门决策、不了解基层情况有很大关系,而互联网这种开放的交互式平台使得基层一线的意见表达成为可能,值得好好利用。此外,政策出台后也要高度重视通过财经新媒体及时解读,帮助各方提高对政策的认识和接受度。

  ——谨防财经新媒体成为某些利益集团或特定人群的工具。由于财经新媒体具有明显的资本运作特征,用户群又大多是中高收入人群,因此要防止财经新媒体成为“利益集团的传声筒”。同时,对于利用财经新媒体发布虚假信息牟利的行为,一定要依法予以坚决打击。□

  知识产权“瓶颈”

  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新媒体壮大的主要“瓶颈”之一,当前亟待建立与完善新媒体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舒季明

  2009年伊始,起点中文网、读吧网两家文学网站因《星辰变》及其跟随者《星辰变后传》怒目相向。起点中文网指责读吧网侵权,而读吧则指责起点中文网涉嫌不正当竞争打压免费小说。

  2008年,盛大文学旗下起点中文网上连载的《星辰变》一度走红,成为点击量最高的网络小说,作者署名“我吃西红柿”;书生公司旗下的读吧网上随后出现了署名为“不吃西红柿”的作品《星辰变后传》,一时间该作品点击率惊人攀升。盛大文学开始质疑读吧网涉嫌《星辰变》作品的侵权。

  2009年元旦,读吧网的《星辰变后传》开始无法正常更新,《星辰变后传》的作者“不吃西红柿”(李亚鹏、寇彬二人)向盛大书面致歉,并结束了在读吧网上《星辰变后传》的创作,转而到起点中文网创作新版本的《星辰变后传》。然而,读吧网则找来继任作者,仍以“不吃西红柿”为名继续更新《星辰变后传》。

  至此,起点中文网与读吧网的两部同名作品——《星辰变后传》均在正常更新中,作者署名也同为“不吃西红柿”。一时间,《星辰变后传》被媒体称为“双黄蛋”。

  事实上,遭遇版权困扰的不仅仅是《星辰变》及其作者。新媒体的出现,既给信息传播提供了更迅速、更便捷的途径,也给侵权者提供了更简单、更为隐蔽的渠道。

  本刊记者在对新媒体专题调研中发现,当前国内知名新媒体普遍遭遇“版权困境”,既有因“海量盗版”而损失惨重的,又有因法律法规不明而遭到恶意诉讼的,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新媒体壮大的瓶颈问题。

  一个网络作家有800万“盗链”

  盛大文学是目前国内网络文学的领军企业,拥有起点中文网、晋江原创网和红袖添香三家文学网站的盛大文学,占据了国内网络文学份额的80%以上;但它同时也是遭受盗版危害程度最深的新媒体之一。盛大文学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侯小强说:“盗版已经成为国内想要正规发展的新媒体的最大困扰。”

  本刊记者调研了解到,盛大文学目前采用“每千字最低2分钱”的付费阅读模式,已有200万付费用户,今年收入可以达到6000万元,预计明年可以突破1亿元。依靠这种商业模式盛大文学每年可以产生10个年收入在百万元以上的网络作家,1000个年收入上十万的网络作家和1000多个年收入过万元的作者。

  但是更多的网民却是通过不法网站的“盗链”阅读到这些原创作品的。侯小强说:“盛大文学排名前十位的作者,每人平均被网络盗版的篇数超过800万篇。”许多不法网站通过盗版热门文章来提高浏览量,然后以此吸引广告商的投入;有的盗版网站在浏览量做大以后,甚至反过来要求盛大文学来收购。

  盛大文学旗下的起点中文网日前刚刚赢得“国内首例网络文学侵权案”。被告“凌霄阁”网站先后刊载文学作品近9000部,其中1300多部“盗链”自起点中文网,依靠这些盗版链接,“凌霄阁”一度做到国内中文文学类网站浏览量排名第七,日访问量达20万独立IP,并通过网站链接广告从中获利。尽管最终“凌霄阁”网站两名主管都被判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但是侯小强深感单纯依靠法律武器去迎战上亿个盗版链接,“确实无能为力”。

  “点对点下载”=违法?

  调研中本刊记者了解到,当前法律法规中对于多媒体运营商直接提供非法下载链接地址已经有了明确的认定和处罚办法,但是对于大量通过BT、迅雷、电驴等“点对点软件”对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软件、音像等进行传播和下载的行为,至今没有明确的司法意见。导致在这类诉讼在现实中明显增加后,法官面临“无法可依”的局面。

  拥有电视剧《刁蛮公主》版权的世纪龙公司日前将视频网站土豆网告上法庭,原因是后者在未经许可和授权的情况下向公众在线播放《刁蛮公主》,播放累计超过10万次,海量的播出给土豆网带来巨大广告收益。但土豆网辩称《刁蛮公主》源自网友上传,而自己则只是提供网络内容存储空间的服务商,面对海量作品,无法知道作品是否侵权。

  受理此案的上海浦东新区法院审理后认为,土豆网对用户上传至网站上的影视作品应有更高的审查注意义务,其作为提供网络存储空间的视频分享网站,虽然没有直接实施上传行为,却为他人实施侵犯专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提供了帮助,因此判决土豆网立即停播《刁蛮公主》,并赔偿经济损失4.5万元。

  土豆网首席运营官黎勇劲告诉本刊记者,土豆网现有1500万个视频节目,每天上传3万多个节目,每天上传总时长约30万分钟,依靠网站现有人力不可能审查所有上传视频是否合法。互联网的审核权实际上应该在每个上传者的手中,而土豆网这样的服务商应当承担的责任是在“明知侵权行为存在的情况下,应当主动删除”。因此,败诉后的土豆网选择了上诉。

  而审理此案的浦东新区法院法官也表示,目前对于新媒体传播是否侵权的认定在法律上仍不完备,各个法院在掌握法律原则时也有不同的认识差异,因此即使是类似的案情在不同地方也可能判出不同的结果。

  建设新媒体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蚂蚁网CEO麦田等互联网研究专家分析认为,对于当前方兴未艾的我国新媒体产业而言,盗版的最大危害在于有摧毁整个产业创造力的风险。美剧、日剧、韩剧近年来在我国年轻人中的走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外的娱乐产业在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下“有利可图”,才会激发起创作者的高度积极性,进而创作出精品力作。而反观国内,音乐业就因为反盗版不力而一蹶不振,市场基本拱手让给欧美和港台音乐;电影业由于近年来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逐渐呈现出复苏迹象,并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受访专家建议,打破国内新媒体发展的“版权困境”,关键是要建立一个透明长效的新媒体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首先,新媒体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应当标准统一、程序透明。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即使是多媒体行业的实际运营者,也对守法和违法的界限莫衷一是,同样的行为在不同地方、不同部门会得出不同结论,因此迫切需要在中央层面建立一个新媒体知识产权保护的权威解释机构,给出统一明确的意见。

  其次,新媒体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应当是日常的、长效的。调研中不少多媒体行业从业人员抱怨,当前许多知识产权保护行动仍然是“运动式”的,往往选择在知识产权保护日或保护月期间,集中打击一批侵权案件,虽然声势很大,但在日常执法中则显得比较被动,难以真正对违法分子产生实际震慑力。

  第三,由于实践中多媒体盗版侵权隐蔽性强、点多面广、取证不易,公安、文化、海关等执法部门需要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建立严格的网站审查机制,对各种有问题的网站进行严密的监控和追踪,对不良网站及时查处、注销;各部门相互之间还应加大预警信息沟通和可疑信息备案交流制度,长时间地建立一套完整的涉及部门职能、经济预报、犯罪动态、法律宣传的互联网联动系统,使各部门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最新动态,以有效预防和打击侵权犯罪。□

  上海“网络社区”管理创新

  对网络社区管理的探索,也是社会建设新路径的改革实践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舒季明

  在上海采访居委会干部,他们和《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聊得最起劲的是他们上网的事儿。

  杨浦区市光居委会社区干部吴海生说,原来在居委会搞宣传活动,动员半天,还要发毛巾、肥皂等奖品,也就能来个一两百人。如今,他每天晚上都上网和社区的居民聊天,不知不觉中就把近期的居委会工作告诉他们了。这比以前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有效得多。

  雍景苑社区居委会支部书记张洁告诉本刊记者,她上网后发现当版主有意思,结果征求社区论坛网民的意见,大家一开始有疑虑,后来经过发帖子讲明自己的要求和主张,经过网上投票,才当上了社区论坛的版主。

  张洁说:“我当了版主后,首先公布我的联系方式,一有问题随叫随到,还经常在网上公布社区活动信息、节日问候。有一次,有居民在网上向我反映装修扰民的事情,我回复说马上处理,并立即请物业保安前去阻止,还自己跑过去制止装修工人;全市范围内治理群租问题时,有网民反映某楼某号有群租现象,我马上与业主联系,协调解决,晚上10点多又把情况反馈到网上。”张洁在网上被大家称为“我们敬爱的大姐”。

  发生在这两位居委会干部身上的“网事”,主要是源于上海去年开始探索的社区管理“双版主、双进入”模式:让现实生活中的街道居委会干部,成为所在社区业主论坛的版主,同时邀请虚拟社区中的版主到居委会和小区交流沟通。

  上海市网宣办副主任谢海光教授告诉本刊记者,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接壤”程度越来越高,虚拟社区的“社会性”日益凸显,政府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加大。上海探索“双版主、双进入”模式,解决现实和虚拟社会之间的信息和管理不对称问题,不仅破解了网络社区管理难题,还搭建起为民服务的良好互动平台。

  虚拟社区带来管理难题

  随着网络社区的蓬勃兴起,血缘、地域、工作学习关系不再是人们结合在一起的惟一原因,人们更能因为兴趣和价值观的认同而以“群”的形式集结。去年全国网络社区用户1.05亿人,网络社区的用户覆盖人数已仅次于网页搜索和博客,成为主流网络应用之一。跟帖、发帖已经成为众多网民上网的习惯,一个热门话题可以引来数十万评论;此外,通过博客展示思想,上传图片分享快乐,制作音频、视频并分享以秀出技术等行为日益增多,网民的网络行为更为复杂化和个性化。

  蚂蚁网CEO麦田说:“新媒体,让个人能够在空前开放多元的虚拟社会中面对整个世界;更重要的是,他能比以往更为方便而现实地为改变世界做些什么。”

  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介绍说,从早期的BBS、新闻组、留言版等单向度纯文本社区,到各类聊天室,再到如今种类繁多的博客、播客、MSN群、QQ群等,网络的互动性逐渐凸显,虚拟身份间的沟通越来越频繁,“线上”与“线下”互动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一些重大事件发生后,能够快速在网络上形成“风暴”;而一些网络言论迅速传播后,又能马上形成“线下”活动。近年来发生的“反CNN”、汶川地震的网上援助等公共事件中,网络都起到了组织、策划、推动的作用。

  熊澄宇认为,由于网络虚拟社区的人际关系较为松散、社区群体流动频繁、人际互动的匿名性,以及彻底的符号化特点,传统的上下级关系被“版主”和“虾米”代替,在虚拟的“马甲”背后,语言没有禁忌,而且多用外界很难看懂的“圈群语言”,给有关部门的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探索“双版主、双进入”管理模式

  谢海光教授说,近年来,一些由小区业主自发形成的网上业主论坛极为火爆,论坛“版主”们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如何加强对虚拟社区的引导与管理,更好地为民服务,引起了上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推动与指导下,上海市网宣办开始研究虚拟社区的特征和管理模型,“双版主、双进入”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的全新探索。

  2008年8月,上海社区干部网络论坛版主培训在杨浦区新江湾城社区正式启动,参加培训的新江湾城部分社区干部成为上海首批社区干部网络论坛版主。此后,这个区300多个社区居委会的干部也都接受了培训。

  培训的承办方东方社区信息苑总经理张洁介绍说,培训除了培养社区干部对网络的运用能力外,还与搜房网等协办方探索建立“双进入、双版主”模式,即现有的搜房网网络版主通过培训进入现实社区与社区干部和群众沟通交流,配合政府部门工作;社区干部通过培训进入论坛,与原来的版主合作,依照规则成为共同版主,共建共管网上家园。

  本刊记者了解到,原来的居委会干部主要在网下开展工作,通过培训后,他们进入到论坛中与虚拟社区中的居民对话;原来的版主则被带到现实社区里,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社区情况,熟悉社区工作。搜房网在上海有6000个业主论坛,都是开放性的,话题丰富、内容复杂。有了“双版主、双进入”模式,有关部门再不需要刚性的调整手段,而是主动走进虚拟社区,引领和主导社区意见。

  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新江湾城街道的9个社区的业主论坛全部实施“双版主”模式。这些论坛总计发帖达32万多条,单帖平均回复量为10个。经过培训后,这个街道80%以上的社区干部都上网了,每个居委会都有负责人成为社区网“版主”,平均每周发帖10个,每天上社区网2小时左右,街道将此作为新时期“串百家门、知百家情”的党务一线工作法的新途径。

  上海的探索解决了以往难题

  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双版主、双进入”模式自去年8月试行以来,取得良好效果。

  新江湾城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蔡祺龙说,“双版主、双进入”模式实现了“虚拟的网络、真实的心”。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正因其匿名性,老百姓才更愿意将心里话讲出来。用好这个平台,能直接听到百姓的心声、了解群众的困难,帮助百姓合理、合法地表达诉求,有针对性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虚拟社区的网络版主“吉米外公”告诉记者,实行“双版主、双进入”后,他与居委会工作人员定期举行聚会,了解到很多社区工作,消除了原来的一些偏见和误解,在网上也能更理性地引导网民看待一些问题。有关部门也依靠他在网民中的威信解决一些问题,使他感受到自己的社会价值。

  北京社科院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究所副所长袁振龙说,在当前社会矛盾有所增加的情况下,及时、妥善化解基层矛盾尤为重要。由于小区业主论坛的日渐活跃,有关部门的管理重点也应转到网络上来。这方面,上海的“双版主、双进入”模式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本刊记者了解,上海市委对利用网络开展集中民意、汇集民智、为民解忧、倡导和谐文化的这种探索非常重视,今年将在全市铺开相关的培训和“双版主、双进入”的工作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2 01:56 , Processed in 0.04234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