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54|回复: 7

《人民日报》VS《解放报》:试看中法记者差异(旧闻新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4 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其实很简单 于 2009-2-24 05:31 编辑

http://zhaihua2005.bokee.com/2936512.html
2005年09月16日
驻外记者翟华的博客                                                                                                                        
中国在法国有记者,法国在中国有记者。今天忽发奇想,觉得比较一下双方的记者的报道对方国家角度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也算是为中法文化年凑趣。我决定选择法国《解放报》和中国的《人民日报》作为样本,分别使用这两家报纸的搜索引擎对
2005年1月1日至9月15日两报记者发稿情况作一番分析比较。

法国《解放报》驻北京记者叫Pierre Haski(中文名韩石),从2005年1月1日至9月15日这258天内正好发稿100篇,平均2-3天发一片稿。再加上他在《解放报》网站维持《我的中国日记》博客日志,他每天都有关于中国的稿件发出。在中国期间,他还出版了关于河南艾滋病的一本书《中国的血》。

从报道内容上看,Pierre Haski的稿件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各个方面,比如中欧纺织品、迪斯尼开张、外商投资、矿难、百度上市、中海油收购尤尼科、人民币升值、六方会谈、猪病疫情、连战大陆行、赵**逝世、佘祥林冤案等等。毋庸讳言,这位记者并不是一位“亲华”派,他的报道对中国多持批评态度,以负面报道为主,而且常常涉及敏感话题,从他的文章的标题可见一斑。比如报道矿难的“碾碎黑脸的增长”(Une croissance a broyer les gueules noires),关于中国领导人的“薄熙来悉心照料自己的未来” (Bo Xilai soigne sa carrière ,关于纺织品的“丝绸之路上假货”(Rue de la Soie, le faux se porte bien),关于生态环境的“北京用砍别人的森林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森林”(La Chine protège ses forêts en coupant celles des autres)、关于文化的“在中国犯忌讳的戴思杰”(Dai Sijie dans les tabous chinois),关于政治的“赵 紫 阳的第二次死亡”(La deuxième mort de Zhao Ziyang)。至于他在博客日志对中国负面报道更是数不胜数,以至于中国有关部门干脆屏蔽他的博客网页。还好每天都有不同意他的观点的亲华派法国人和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和他论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Pierre Haski促成《马燕日记》的发表。马燕是住在中国宁夏南部一个名叫张家树贫穷村庄里的小女孩。她四年级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马燕的妈妈因为不识字没法看马燕给她的日记,不过她却为马燕打开了另一扇窗。2001年5月,张家树村来了一批从北京来的外国记者,其中包括法国《解放报》的驻京记者韩石(Pierre Haski)。马燕的妈妈把马燕的日记交给了韩石。2002年1月,有关马燕“我要上学”的报导以两个版面的篇幅,被刊登在法国《解放报》上。法国一家出版社也对马燕的日记表示兴趣,想要将它出版成书。不久之后,《马燕日记》在法国出版,顿时成为法国的畅销书,之后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许多欧洲国家以及日本等地出版(照片:Pierre Haski和马燕)。

那么,《人民日报》记者是怎样报道法国的呢?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人民日报》到底有多少记者在法国,因为该报在巴黎有一个记者站。既然是记者站,就不止一个人。经搜索后的不完全统计,《人民日报》驻法国记者应包括廖先旺、张祝基、王芳、果永毅这几个人。其中果永毅、王芳所发出的报道屈指可数,不知是否属于临时赴法工作或者已经调离。所以主要统计另外两位记者的文章。这几位记者最高产的是廖先旺先生,在2005年1月1日至9月15日这258天内共查出70篇(其中包括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环球时报》等属于人民日报报系的报纸上刊发的文章),除去搜索结果中重复的题目,一共有45篇稿件。张祝基则有42篇稿件。其中有几篇文章是由廖先旺、张祝基两位联合署名。

从内容上看,两位中国记者也很有特色。
第一,官方应景文章。比如“我进出口银行设巴黎代表处”、“法国庆阅兵七国参加(独家报道)”、“我提出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共存3点倡议”等。

第二,配合国内舆论导向和关注焦点,在法国为自己找根据。比如“法国:选择小排量尊重实际需求”、“超常儿童该怎样教育”、“法国逼“懒汉”再就业”之类。

第三,“亲法”文章,促进两国人民友好的进一步发展。这类的文章包括“法国三件小事看诚信”、“法国新总理更像位诗人”、“申奥,巴黎最有戏”等。

第四,侨社新闻,比如“坚决支持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华侨华人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坚决支持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等。

虽然作为中国人,我不喜欢《解放报》记者的自尊自大的狂妄,也不完全苟同他对中国阴暗面的描述,但是我不得不尊重这位已经年过半百的记者的勤奋和执著。许多文章都是他在中国各地深入乡村民间取得第一手资料以后写就的。相比之下,我们的记者的文章一部分如同现代党八股,读起来味同嚼蜡;还有一部分像媚俗的八卦小品,让人觉得有几分漂浮。而且没有深入调查采访后写就的分析文章。最奇怪的是中国记者把国内的“正面舆论导向”术用在了法国,极少对法国政治、社会问题进行批评报道(当然不是完全没有,今年法国的留学生“间谍案”就有报道)。类似这样的正面报道来不来法国,其实都写得出来。


今年1月14日,《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在《集报花、中大奖》的肩标题下,发表了“本报驻法国记者向您问好”的文章,全文如下:
“法国,是一个拥有丰厚文化底蕴和充沛创造力的国家,加之它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在这里当记者总是感觉那么新鲜、充实和富于挑战性。我已两度常驻法国。有朋友羡慕地说,能在这样的国度里工作是一种幸运。而在我的体验和记忆中,更多的却是驻外记者这一行的辛苦和责任。我的驻外生涯已累积5年多。这期间,我得以见证了一系列难以忘怀的重大国际事件,特别是国际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中法文化年。同时,我也在酸甜苦辣中成长为一名适应时代需要的时代记录者,执著地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我热爱我的驻外记者工作。请将以上照片沿虚线剪下。集够15个不同记者的照片后,将它们整齐地贴在信封背面,寄回本报发行部,即可参加本次活动的抽奖。详情请参见近期环球时报广告,或拨打电话:010—6536959。”
发表于 2009-2-24 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触目惊心的反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4 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很对。其实驻外记者发回的消息和花边新闻还是不少的,但是深入的调查报道就很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4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段真是……
抽奖就象扮鬼脸的幽灵,每每在严肃、悲伤、激昂等文字之后不合时宜地出现,无厘头地搞笑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6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国内的新闻,以为外国对我们多么友好,其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6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对自己领那份工资觉得有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6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人民日报做的很好,培养人们不要排外,而解放报,会使得外国人反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6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的新博客在这里
http://blog.sina.com.cn/zhaihua
挺好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3 04:30 , Processed in 0.04079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