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05|回复: 15

音乐种类及详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8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音乐种类:


(1、1)什么是 R&B?
R&B的全名是 Rhythm & Blues,一般译作“节奏怨曲”或“节奏布鲁斯”。 广义上, R&B可视为“黑人的流行音乐”,它源於黑人的 Blues音乐,是现今西行流行乐和摇滚乐的基础, Billboard杂志曾介定 R&B为,所有黑人音乐除了 Jazz和 Blues之外,都可列作 R&B,可见 R&B的范围是多么的广泛。 近年黑人音乐圈大为盛行的 Hip Hop和 Rap都源於 R&B,并且同时保存着不少 R&B成分。


(1、2)什么是HOUSE?
HOUSE是於八十年代沿自 DISCO发展出来的跳舞音乐。 这是芝加哥的DJ玩出的音乐, 他们将德国电子乐团Kraftwerk的一张唱片和电子鼓(Drum Machine)规律的节奏 及黑人蓝调歌声混音在一,House就产生啦~ 一般翻译为"浩室"舞曲,为电子舞曲最基本的型式,4/4拍的节奏, 一拍一个鼓声,配上简单的旋律,常有高亢的女声歌唱. DISCO流行后,一些DJ将它改变,有心将DISCO变得较为不商业化, BASS和鼓变得更深沈, 很多时变成了纯音乐作品,即使有歌唱部分也多数是由跳舞女歌手唱的简短句子,往往没有明确歌词。 渐渐的,有人加入了LATIN(拉丁)、 REGGAE(瑞格源在西印度群岛)、 RAP(说唱)或 JAZZ(爵士)等元素, 至八十年代后期, HOUSE冲出地下范围,成为芝加哥、纽约及伦敦流行榜的宠儿。
为什么会叫"House"呢?就是说只要你有简单的录音设备,在家里都做得出这种音乐~House也是电子乐中 最容易被大家所接受的.
Cher唱的Believe 就是个好例子.而M-People可说是House代表团体.House舞曲在1986年开始流行后,可说是取代了Disco音乐.

House可分为:
Acid House 也就是融合了TB-303的Acid声的House乐
Deep House 有着相当浓厚的灵魂唱腔,又叫作Garage,蛮流行化的. 像Real Mecoy, M-People, La Bouche都是Garage团体.
Hard House 简单来说,就是节奏较重,较猛的House.
Progressive House 这类House没啥灵魂唱腔,反而比较注重旋律和乐曲编排.有一 点像"演奏类"的House乐. 像SASH!的专辑It's My Life便是很好的Progressive House专辑.
Epic House 就是"史诗"House. Epic House有着优美,流畅的旋律和磅礴的气势, 很少会有vocal在里面(几乎是没有!). BT的音乐就是很棒的Epic House,而他也被称作"Epic House天皇". 其实连Rock也有"Epic Rock"
Trible House 想像一下:带有非洲原始风貌或是印地安人的鼓奏的House是啥样? 这就是Trible House~ 这种House除了有一般House稳定的节奏外,在每拍之间,会加入一些带有原始风貌,零碎的鼓点. 蛮有趣的~ 不过,House的范围太广了,大家也不用硬要把一首曲子分类.这些只是告诉大家,House很多种"而已。
到了九十年代, HOUSE已减少了那前卫、潮流色彩,但仍是很受欢迎的音乐。

(2、1)什么是Britpop?
Britpop虽有个“ Pop"字,但其实是 Rock的一种,源於九十年代英伦,中文可译为“英式摇滚”,这是英伦乐坛对美国 Grunge潮的一个回应,主要是以乐队形式出现。不过, Britpop风格其实十分广泛,如 Oasis是结他摇滚乐队, Blur则 Pop很多,而Pulp则接近 Glam Rook及跳舞风格,不过他们都被列作 Britpop。
英国 Britpop代表人物: Oasis 、Blur 、Suede 、Pulp 、Radiohead

(2、2)什么是 Trip-Hop?
Trip-Hop是英伦/欧洲跳舞音乐的一种,它的名字来源是“ Trip+ Hip-Hop= Trip-Hop”,因为它发源自英国的Bristol,因此最早时称作“Bristol Hip-Hop”。由于把把Hip-Hop(其实很多音乐都是架构在Hip-Hop上的……不知啥是Hip-Hop的去看看跳街舞的人, 他们多半是用Hip-Hop音乐来跳的。)节奏变慢(有时很慢很慢)加入一些迷幻的味道,如很阴沉,肥厚的Bass,轻微但迷幻的合成音效,或是些唱片的取样,有时可能连唱片的杂音都会被“故意”取样进去。所谓“ Trip”,指迷幻,氤氲的药物【旅程】,所以, Trip-Hop是种慢板的迷幻的、有 Jazz感觉的、迷糊的、带点 Hip-Hop节奏的 Break beat音乐。它虽然隶属跳舞音乐类,但其迷幻迷糊特色已令它跳一般跳舞音乐所有的明确节拍特色相去很远。
外国 Trip-Hop代表人物: Trip-Hop中公认的铁三角ortishead、 Tricky、 Massive Attack 、Mandalay Moloko 、Coldcut

(2、3)什么是 Gangsta Rap?
Gangsta Rap是 Rap的一种,以 Rap的内容多与都市罪案有关,充满暴力、色欲感受,这是反映现实的一种音乐路向。 Gangsta Rap於八十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音乐Rap中的强悍尖锐派,在美国大受欢迎,唱片销路甚高。而不少 Gangsta Rap乐手本身真正“参与”现实中各式罪案,部分更因而入狱甚至死亡,可说是真正反映现实兼令人触目惊心的乐种。
Gangsta Rap化表组合: Ice-T、 Ice Cube、 Dr. Dre、 Snoop Doggy Dogg、 2 Pac、 Geto Boys

(2、4)什么是 Synth Pop?
Synth Pop中的“ Synth”,即 Synthesizer,顾名思义, Synth Pop就是“由 Sythesizrs炮制出来的流行乐”,当然除 Synthesizers外还会用上其他电子乐器如电脑及鼓机等等。 Synth Pop於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流行,至八十年代中开始沉寂,当年在香港也曾掀起过一阵热潮。Synth Pop的特点是科技感强,有时会颇冰冷,歌曲多是“三分钟流行曲”(3-minutes Pop),很多时 Synth Pop乐手会作入时打扮。
Synth Pop代表组合: Depeche Mode、 Human League、 Duran Duran、 OMD、 Gary Numan

(2、5)什么是 ORCHESTRA ?
ORCHESTRA就是管弦乐团,它分成四部分: 1弦乐,包括小提琴、大提琴等, 2铜管乐 3木管乐和 4敲击乐四组。弦乐组每种乐器有多人演奏(竖琴除外),四组演奏者由一人统筹兼领导,他就是乐团的指挥。ORCHESTRA於17世纪出现,到18世纪因海顿和莫扎特的作品而清楚地建立模式。19世纪加入了些新乐器,乐团人数加大。 ORCHESTRA是西方古典/正统音乐的正宗。西方流行/摇滚乐也经常运用 ORCHESTRA的部分或全部团员协助演出。

(2、6)什么是 CHAMBER POP?
CHAMBER POP是指典雅、高贵、精致的一种流行乐,它有一定的古典音乐感觉。 CHAMBER MUSIC一词来自古典音乐,中文叫“室内乐”,是种小组弦乐演奏曲式,气氛高雅。CHAMBER POP於九十年代兴起,是对当时的 LO-FI及 GRUNGE的一种反应,强调优美的旋律、精致的配乐、乾净的录音,每每多用弦乐、管乐制造巴洛克时代的音乐感觉。外国代表乐队有 THE DIVINE COMEDY, RIALTO, ERIC MATTHEWS及 BALLE & SEBASTIAN等,香港则有黄耀明、部分的彭羚、部分的 MULTIPLEX等等。

(2、7)什么是民歌( FOLK)?
民歌( FOLK) 原本是指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原始/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至今。不过今天我们所说的民歌( FOLK),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 FOLK),所指的是主要以木结他为伴奏乐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纯朴生活感受的那种歌曲。美国民歌手 WOODY GUTHRIE在五十年代的唱片可说是最早的民歌唱片录音,所以普遍被认定是现代民歌( FOLK)的祖师。之後 PETE SEEGER、 THE WEAVERS继续推动这类音乐,六十年代越战,反战民歌手如 BOB DYLAN、JOAN BAEZ、PETER、PAUL AND MARY等成为时代的呼声。後民歌向 POP、ROCK及都市化发展, BOB DYLAN发明了 FOLKROCK、 SIMON & GARFUNKEL发展出中产口味的都市 FOLK POP,风行一时。八十年代 SUZANNE VEGA、TRACYCHAPMAN等走出一种更富现在都市感觉的 URBAN FOLK(城市)/ CONTEMPORARY(当代) FOLK路线。民歌 (FOLK)在英国、香港等乐坛也发展出不同的面貌。民歌(FOLK)近年较新的发展是与 NEW AGE结合(如 ENYA),及与 TRIP HOP结合)如 BETH ORTON)。

(2、8)什么是 BOSSA NOVA ?
BOSSA NOVA是种带 JAZZ味道的巴西音乐, 1950年代作曲家 ANTONIO CARLOS JOBIM将巴西音乐节奏与美国西岸 COOL JAZZ混合而成,柔和、舒服、轻松、懒洋洋、浪漫乃特色。每两个 BAR的第1、4、7、11、14拍为重拍。歌手 JOAO GILBERTO的纯厚歌声是 JOBIM音乐的出色拍档, 50年代中期传入美国後大受欢迎,其他着名 BOSSA NOVA乐手有 CHARLIE BYRD,STAN GETZ和 ASTRUD GILBERTO等,最着名的歌曲为“THE GIRLFROM IPANEMA”。 OSSA NOVA於60年代最流行,其馀年代亦不断有捧场者。

(2、9)什么是 CLASSICAL POP ?
CLASSICAL POP是指带古典响乐味道的流行曲,多用弦乐伴奏的歌曲都可列入此类,例如 THE BEATLES的“ELEANORRIGBY”就是。澳洲乐队 CROWDED HOUSE的一些作品也可列入此类。如果说 CLASSIC POP,则是指经典的流行曲。

(2、10)什么是ACAPPELLA ?
ACAPPELLA是指没有乐器伴奏的歌曲,但凡纯以人声唱的歌都是 ACAPPELLA,不过今天我们说 ACAPPELLA通常是指有多重和唱的那种唱法,连乐器伴奏都由人声唱出。 ACAPPELLA的相反是 INSTRUMENTAL,即纯音乐乐曲,任何类型的歌曲都可以以 ACAPPELLA形式唱出。香港人最熟悉的 ACAPPELLA歌曲是“SO MUCH IN LOVE”,香港 ACAPPELLA乐队有姬声雅士等。

(3、1)什么是 WORLD MUSIC?
WORLD MUSIC是西方角度观点的词汇,意思指非英、美及西方民歌/流行曲的音乐,通常指发展中地区或落後地区的传统音乐,例如非洲及南亚洲地区的音乐,有些地区如拉丁美洲的音乐,则能普及到自成一种类型。今天大家说的 WORLD MUSIC通常是指与西方音乐混和了风格的、改良了的传统地区音乐。非洲的 KING SUNNY ADE,东欧的DON BYRON,中国的朱哲琴,巴基斯坦的 NUSRAT FATEHALI KAHN等是西方乐迷较熟悉的 WORLD MUSIC乐手。

(3、2)什么是 DREAM-POP?
DREAM-POP是种“梦”般的流行曲,它有一种迷离的气氛,多靠SYNTHESIZERS(电子合成器)造成,加了ECHO效果的电结他也是重要的成分,歌唱部分往往很 “BREATHY”即呼吸声重,歌词也往往有梦般的诗意色彩。代表乐队有 COCTEAU WINS、 LISA GERMANO、 ST. ETIENNE、 THIS MORTAL COIL、 MY BLOODY VALENTINE、 MAZZY STAR和 DEAD CAN DANCE等。中文歌手以王菲为首,代表作有 “迷路”、“DI-DA”等。

(3、3)什么是 NEW AGE?
NEW AGE是种宁静、安逸、闲息的音乐,纯音乐作品占的比重较多,有歌唱的占较少。 NEW AGE可以是纯 ACOUSTIC(即以传统自发声乐器演奏)的,也可以是很电子化的,重点是营造出大自然平静的气氛或宇宙浩瀚的感觉,洗涤听者的心灵,令人心平气和。 NEW AGE很多时与音乐治疗有关,不少NEW AGE音乐说可以治病,也有不少与打坐冥想有关,这与 NEW AGE思潮哲学有莫大关系。 NEW AGE音乐通常被目为颇为中产阶级的音乐, WINDHAM HILL是最具代表性的 NEW AGE唱片公司, NEW AGE代表乐手有 ENYA, GEORGE WINSTON, WILLIAM ACKERMAN, YANNI, KITARO等等。

(3、4)什么是Electrophonic Music?
何谓Electrophonic Music(电子音乐)?随着时代的演进,音乐家有了更多制作音乐的方法。所谓电子音乐,就是以电子合成器,音乐软体,电脑等所产生的电子声响来制作音乐。电子音乐范围广泛,生活周遭常常能听到,在电影配乐,广告配乐,甚至某些国语流行歌中都有用到,不过以电子舞曲为最。很多人认为电子乐是一种冷冰冰,没有感情的音乐。其实电子乐也可融入Rock、 Jazz甚至Blues等多种元素而充满情感的。
电子音乐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House 、Techno、Ambient、Trance、Psychedelic Trance、 Breakbeat、 Brit-Hop、 Big-Beat、 Trip-Hop、Drum'n'Bass、 Jungle、Electro、Dub、Chill Out、 Minimalism。

(3、5)什么是Techno ?
Technology, 即表示“高科技舞曲”啦!利用电脑,合成器合成,做出一些特殊音效,这种音乐常常是许多音效组合起来的。 Techno的节拍也是4/4拍,但速度较House快,且听起来具重复性,较强硬,较机械化,所以某些人称Techno为“工业噪音”,但某些还是会注重旋律的。 Techno起源于美国底特律,有三名DJ: Derrick May,Kevin Saunderson Juan Atkins尝试将电子乐与黑人音乐结合,而产生了Detroit Techno。 Detroit Techno通常较平缓, 不像一般的Techno那样强劲,可说是现代Techno的起源。

(3、6)什么是Ambient ?
听起来起伏不大,但其实一直在做改变,像是长时间的音效, 或是渐进式的音乐编排等等,常会营造出有层次的空间感,所以被称为“情境音乐”, 且常对於生活周遭的声音做取样,如人声、汽车声,甚至是其他音乐的旋律……等等。为70年代的Brian Eno所创,是一种很“高深”的电子音乐。后来Ambient也有分支,如Ambient House、 Ambient Techno……等等。相信大家从字面上就能了解,其实在很多种音乐中都会有Ambient的影子,甚至某些古典乐中 也有Ambient的味道。

(3、7)什么是Trance?
迷幻舞曲,由Techno演变而来,听了会让你有“出神”的感觉,但还是保有舞曲的律动,很注重Bass的表现,某些听了会有“催眠”的效果。拍子也是以4/4拍为主。不过我也有听过用Breakbeat的(下面会介绍), 如Sven Vath的专辑Fusion。

(3、8)什么是Psychedelic Trance?
又名Goa Trance,发源于印度的一个小岛上。Goa即为这小岛的名字。旋律常带有印度风味。这类Trance的特徵,就是很重视旋律,音符之间的细微变化,且常有重叠的旋律,和高亢的TB-303声音出现。有点Ambient的味道。

(3、9)什么是Break beat?
不像House的拍子Boom-Boom-Boom-Boom那么规律,而是以破碎的节拍呈现,像是切分拍。如在两拍中加入小碎鼓,等等,Breakbeat只是一个总称而已,有很多种音乐都属Breakbeat,如以下的Brit-Hop、Big-Beat、和黑人的Hip-Hop便是一种。

(4、1)什么是Big-Beat?
“大节拍”,把Brit-Hop变得更快,节奏更重,更有摇滚的味道,可说是将Brit-Hop改良后, 更成熟的一种曲风,你可以想像一下又重又碎,又有点快的节拍是什么样子。如The Prodigy、The Chemical Brothers、 Fat Boy Slim即是Big Beat的“大角”。

(4、2)什么是Drum N' Bass?
对某些人来说,Drum N' Bass的音乐可能很烦,因为Drum N' Bass很注重在节奏上玩花样,还有Bass的表现, 像是很快很快,复杂的碎拍,以及运用各种不同的电子鼓,或是取样而来的鼓声。因此Drum N' Bass也是Breakbeat的一种。4Hero为Drum N' Bass的知名乐团。

(4、3)什么是Jungle?
Jungle就是Drum N' Bass的前身。Jungle的速度比Drum N' Bass快很多,而且节拍更为复杂,比较强悍,有时会搭配一些Rap,不像Drum N' Bass会融合一些Jazz、Soul等元素,听起来比较柔(当然这是和Jungle比起来)。连“摇滚变色龙” David Bowie现在都搞起Jungle了。

(4、4)什么是Electro?
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时还没有House、Techno……这类玩意儿,电子音乐也较不盛行,只有Electro这类电子音乐而已。 Electro可说是纯粹以电子合成器(Synthesizer,长得有点像Keyboard)来发声的音乐,通常蛮轻柔的,且常使用Roland公司的鼓机(Drum Machine)TR-808来发鼓声。德国的Kraftwerk乐团可算是代表。 现在的Electro音色比以前明亮,透明许多。后来一些DJ利用Electro变形成了一种Hip-Hop乐,被称作Old School。现在的Fatboy Slim(流线胖小子)也融合了一些Electro和Old School在音乐中。

(4、5)什么是Dub?
Dub可说是将歌声抽离只剩下音乐的Reggae(瑞格,也有称之为雷鬼,一种很有节拍性,唱腔特别的南美黑人音乐)。而将Dub运用在电子乐上,则是将部份歌声抽离,将Bass和鼓声加重,并且加入大量的Echo(回音)等效果。这种技术常在现场表演时,将歌曲重新混音(Remix)呈现。像Massive Attack 的专辑Protection便由Mad Professor从Trip-Hop音乐混音成了Dub版本。

(4、6)什么是Chill Out?
这只是一种统称而已。在舞池旁边,常会有一个区域,或是小房间,里头会放一些较缓和,较平静的音乐,让舞客跳完舞后缓和情绪,休息一下,以放Ambient音乐为主,所以会叫“Chill Out”(冷却)就是这个缘故。The Orb可说是Chill Out音乐大师。

(4、7)什么是Minimalism?
这被翻译成“极小派乐风”,在Ambient和Techno的音乐中常听的到。带有Minimalism的曲子有着重复性的旋律,还有一种特别的律动,感觉上像一种特别的频率一样让你听了会有被催眠的感觉。Jeff Mills的作品就属于Minimal Detroit-Techno,带有相当的迷幻色彩

(5、1)Black Metal 黑色金属
以邪恶、异教崇拜以及撒旦思想为其主要诉求,通常在歌词含有反基督、反宗教的倾向即被归为黑金属,除了传统重金属固定乐器之外,经常会使用其他乐器如钢琴、小提琴,或歌剧的女高音,在歌曲中营造出一股诡异又吓人的恐怖气氛。“黑金属”以来自北欧的重金属团体最具代表性。
代表性乐队:Emperor、 Mayhem、 Enslaved、 Dark Funeral

(5、2)Death 死亡金属
乐风以“鞭击金属”或“碾核”为其背景演化而成。电吉他快速的反复,几无旋律的和弦,速击狂踩的双大鼓,主唱咬牙不清的低吟狂吼,歌词以死亡仇恨为主题,充满了尸体、内脏、肢解、分尸、奸尸、恋尸癖、食尸、虐待等变态字眼。“死亡金属”以来自佛罗里达州的重金属乐队最具代表性。
代表性乐队:Death、 Carcass、 Cannibal Corpse、 Suffocation

(5、3)Doom 毁灭金属
节奏和速度都很慢,非常得慢。较不激烈也不大具有攻击性,但仍是相当拥有重量感的音乐。通常具有非常干净的音乐和歌声,但有时也有粗暴野蛮的声音出现。
代表性乐队:Solitude Aeturnus、 Cathedral、 Candlemass

(5、4)Glam Metal 华丽金属
通常指一个重金属乐队的舞台表演方式或外在形象以夸张的浓妆艳抹或俊俏的外型来吸引乐迷,这类的乐队大多是偶像团体。“华丽金属”的乐风不会太重,歌词也无太深入之含义,属于较流行的重金属音乐,是主流金属的分支。
代表性乐团:Kiss、 Poison、 Warrant、 Twisted Sister、 Motley Crue

(5、5)Grindcore 碾核
类似“朋克”但极具重量的音乐,主唱低鸣深沉的狂吼咆哮、电吉他超麻辣的音色再加上极快速的反复节拍及密集鼓点,构成一种几无旋律的重金属乐风,乐曲的长度都很短,从两秒钟到三分钟不等。“碾核”为一种极为冷僻的重金属乐风,大多数“死亡金属”乐队都采用此一乐风。
代表性乐队:Napalm Death

(5、6)Grunge 垃圾(颓废?)
另类摇滚的同义词。起源于西雅图的类金属(metal-like)另类摇滚,基本上Grunge属于另类摇滚而不应归类到重金属之下。
代表性乐队:Nirvana、 Pearl Jam、 Mudhoney、 Alice In Chains

(5、7)Hardcore 硬核
源自于“朋克”,歌词直言不讳粗鄙不堪,音乐如同噪音一般。

(5、8)Hard Rock 重摇滚
比重金属乐“轻”一点的音乐。
代表性乐队:Foreigner、 Blue Oyster Cult、 Heart、 Cinderella

(5、9)Heavy Metal 重金属
“重金属”必须具备狂吼咆哮或高亢激昂的嗓音、电吉他大量失真的音色、再以密集快速的鼓点和低沉有力的贝司填满整个听觉的背景空间,而构成一种含有高爆发力,快速度,重量感及破坏性等元素的改良式摇滚乐。通常泛指传统的主流派重金属或无法分类到其他重金属流派里的重金属乐。
代表性乐队:AC/DC、 Accept、 Judas Priest、 Iron Maiden、 W.A.S.P.

(5、10)Industrial Metal 工业金属
采用大量冰冷的电脑采样音效,穿插以机械或金属器具的撞击声代替传统打击乐器,加上电子式的节拍,是很象科技舞曲的重金属乐,但仍保留重金属的大量失真效果。
代表性乐队:Fear Factory、 Ministry、 Nine Inch Nails

(6、1)Neo-Classical 新古典金属
受古典音乐极深,在重金属乐中加入大量古典音乐元素。
代表性乐队: Angra

(6、2)Pop Metal 流行金属
在重金属摇滚中加入流行音乐之元素,可说是重金属摇滚和流行音乐妥协结合的折中产品,是极易为主流市场之音乐消费者所接受的重金属摇滚乐。
代表性乐队:Def Leppard, Mr Big, White Lion

(6、3)Power Metal 强力金属
拥有类似“速度金属”的速度和“鞭击金属”的重量压迫感,但旋律性不及“速度金属”,爆发力也不及“鞭击金属”。
代表性乐队:Pantera, Armored Saint, Wild Dogs

(6、4)Progressive Metal 前卫金属
风格有别于传统重金属,在歌曲中采用大量复杂华丽的编曲,或在歌词中传达出某些前进思想供听者一个想象思考的空间。
代表性乐队:Queensryche, Fate Warning, Dream Theater

(6、4)Punk 朋克
歌词中传达某些叛逆思想及对生活环境、文化、社会、政治等的不满情绪,而音乐缺乏协调性无特定风格,是一种相当嘈杂的音乐,通常一群能将乐器弄出声音来的人就可以组一个朋克乐队。
代表性乐队:Clash, Sex Pistols

(6、5)Speed Metal 速度金属
速度为其标榜的主要特色。经常会和“鞭击金属”产生混淆,通常“速度金属”的音乐较具旋律性,主唱歌词咬字较清楚,吉他间奏富旋律性且快速而流畅;而“鞭击金属”则较缺乏旋律性,完全一速度、重量、压迫感和破坏力并重。通常“鞭击金属”乐队和“速度金属”乐队的乐手们都拥有纯熟高超的乐器演奏技巧。
代表性乐队:Helloween, Gamma Ray, Riot, Rage

(6、7)Thrash Metal 鞭击金属
速度也极快,具有相当快速的反复节拍(riff),电吉他粗麻的音色刷出剽悍的和弦,极具破坏力及压迫感的速踩双大鼓,主唱粗暴狂吼式的唱腔配合电吉他快速的节奏急速地唱出几无旋律的曲调。“鞭击金属”以来自旧金山湾区的重金属乐队最具代表性。
代表性乐队:Metallica, Megadeth, Slayer, Anthrax, Death Angel, Testament, Exodus, Destruction, Kreator, Coroner, Overkill
 楼主| 发表于 2009-3-8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凯尔特民谣

      在很多人心目中,凯尔特人即为爱尔兰民族,这也许是1922年爱尔兰共和国独立给公众造成的印象。事实上,凯尔特人原为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居住在中欧、西欧的一些部落集团,经过漫长迁徒来到英伦,其后代今散落于爱尔兰、威尔士、苏格兰北部与西部山地各处。凯尔特人包括爱尔兰人、苏格兰高地人、威尔士人及康尼士人,他们大多操双语——英语和本族语(盖尔语或凯尔特语),但往往不同地区的同族后辈,语言上会有较显著的差异。除了文字或文物研究可以证明他们之间的族源关系,最直接的方式是倾听他们用小竖琴和风笛奏出的音乐,那种古老的、源远流长的音乐,已成为连接不同地域凯尔特民族的文化纽带。

      可惜,近代有关凯尔特民间音乐的收集整理极不详尽;几乎在整个唱片工业体制趋向成熟完善之后,凯尔特音乐才受到重视。男高音歌唱家约翰•麦克康马克是本世纪初惟一一位较出名的凯尔特裔早期录音明星。麦克康马克早年在米兰学习声乐,1904年在伦敦首次录音并开始定期在伦敦修道院花园公演,在曲目选择上,麦克康马克渐渐加入改编自爱尔兰民间音乐的作品:《游吟男孩》、《爱尔兰移民》、《你若阳光般微笑》,这些作品在他的演唱下,成为广闻于世界的爱尔兰民歌。麦克康马克录有数百张专辑唱片,总销量在二千万张以上。他将爱尔兰民间音乐有效地与古典音乐传统结合在一起的形式,启发和激励了不少凯尔特后继者。迪莉亚•墨菲就是其中一位。

      迪莉亚•墨菲沿着麦克康马克的方向继续拓展,她所演唱的由约翰•弗兰西斯•沃勒创作的歌曲《飞转的轮子》,其轻妙的爱尔兰乡音与盖尔古腔,辅以竖琴的伴奏,很快成为本世纪上半叶爱尔兰音乐的代表风格。墨菲不单限于爱尔兰民乐改编,通过一系列歌曲如《如果我是只黑鸟》、《厨艺歌》、《再见麦克,再见派特》、《劳拉•克莱那》等,墨菲在民族音乐中巧妙溶入美国百老汇与爵士乐元素。二战后墨菲进行一些歌曲翻译工作,将凯尔特语转译成意大利语,进而将优秀的爱尔兰民歌推向整个欧洲。

      然而很长一段时期以来,闻名于世的凯尔特风味作品,大都出自于那些远离凯尔特文化中心的、散居于美洲大陆的凯尔特移民后代,如歌手丹尼斯•戴,竖琴手艾米丽•米切尔,多种乐器演奏家凯特•史密斯、罗伯持•怀特。当然,出入于此的也不乏古典乐界的名流,如罗伯特•肖合唱团、阿瑟•福莱德率领的波士顿通俗管弦乐团、吉他名家约翰•威廉姆斯、长笛演奏家詹姆斯•高威;居住在英国本土的约翰•泰夫纳,也曾以古典手法出版过基于凯尔特传统的现代交响乐《凯尔特安魂曲》。这些艺术家利用改编凯尔特民间音乐,创造出一些“别有风味”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会令人理解为古典音乐的通俗表现。论到真正扎根于凯尔特文化的艺人,依然要看那些来自英伦三岛的当地居民。

      高地族长乐团成立于60年代。乐团成立时,其大部分成员都已是都柏林市最好的民乐艺术家。他们以古老的乐器演奏传统乐曲,这些乐器大致包括:肘臂风笛、提琴、木笛、锡哨、双风箱手风琴、竖琴和羊皮鼓,这也是爱尔兰土地上流传最普遍的乐器。尤为可贵的是,他们再现了一种非常古老的凯尔特民间乐器——爱尔兰扬琴(timpan)的魅力,并运用双簧管的清亮音色与之进行合奏。这种古老的编排,使他们演奏的传统乐曲丝毫没有牺牲在现代口味上,而是获得了本色的再生。高地族长乐团的成立,最早是受到年轻创作者西恩•奥•瑞阿达的启发,瑞阿达曾试图改编民歌为协奏曲,并成立一个叫Ceoltoiri Cualann的团体进行实验。后来该团团员、提琴手马丁•费,伙同派蒂•莫龙尼、西思•波茨、迈克尔•脱布里地一起,成为高地族长的原始团员。后,又有西恩•肯尼、德里克•贝尔等成员加入。无论专辑出版还是现场演出,高地族长都无须担心凯尔特一盖尔神韵的遗失,同时却又能打破以往民间传统乐队在演奏上的框架约束。他们在乐曲中段改变节拍,增加变化,可以从里尔舞曲(reel)的单四拍子,转换成基格舞曲(jig)的复二拍子或三拍子,再变成波尔卡(Polka)或舒缓的慢舞(slow air),这些尝试引发了一系列民间乐团的变革。在高地族长乐团的25张专辑中,演奏曲目主要以传统乐曲为主,这些作品是了解爱尔兰凯尔特文化的重要资料;另一部分作品,系与不同风格不同国籍的摇滚、民谣艺术家合作,从音乐章节、和声方式、节奏拍子诸方面进行实验,古远如17、18世纪的古琴曲,可以与20世纪的布鲁斯音乐结合,这给远离凯尔特文化中心的美国音乐家以许多新的乐思。其中,专辑《高地族人》之一、五、七,《早一点热早餐》,《爱尔兰的心跳》,电影配乐作品《巴里•林敦》,成为高地族人最出色的作品集。

      在坚持以传统乐器演奏原汁原味民乐的乐团中,还有以提琴手艾里•贝思领衔的爱尔兰—苏格兰乐队“海湾之子”,苏格兰“战场乐队”,爱尔兰“斯托克顿的翅膀”乐队,以及格拉玛丽乐队。虽然他们出现的年代先后不等,但在立足传统方式保存凯尔特音乐这一点上是相同的,所以他们共同组成了凯尔特音乐的中坚力量。当然,在演唱者方面,西莫斯•恩尼斯与苏格兰乐团凯坡赛里也是不可缺少的。凯坡赛里的专辑《血是热的》、《与爱人同行》,都属于极传统的盖尔语佳作。

      50年代大西洋彼岸发生的民歌复兴运动,也逐渐波及到英伦三岛,使众多年轻人醉心于民歌之上的新的创造。来自于同一音乐世家的汤姆•克兰西、派蒂和雷姆,成为最早去美国学习考察唱片体制的爱尔兰青年。在唱片公司“民谣之路”(Folkways)和“伊莱克托”(Elektra)帮助录一些爱尔兰民歌后不久,派蒂成立了自己的小公司——取名为“传统”(Tradition)。1956年,“传统”在英国发行乔什•怀特与黑人民谣女歌手奥黛特的小唱片。克兰西的另两个兄弟,则着手在阿巴拉契亚山脉进行民歌搜集工作,在遇到北爱尔兰乐手汤米•麦克姆之后,三人组成了克兰西兄弟乐队。克兰西兄弟演唱的民歌,如《一壶五味酒》、《利物浦的渣》,在大西洋两岸普遍受到了欢迎。而乐队成员以个人名义发表的唱片,成绩也十分出色。在克兰西兄弟之后,又出现了都柏林人,这支乐队起先由乡村教师朗尼•朱组建,于1962年以朗尼•朱小组的名义在都柏林酒吧中演唱,名声传遍全爱尔兰及英国;中途又有前“绘图员”乐队成员约翰•谢汉、鲍勃•林奇加入,一系列的现场表演特别是在伦敦塞梭•萧宫殿的表演,宣告了凯尔特民谣的被广泛认同。30年后的今日,“都柏林人”已被视为爱尔兰民族艺术的象征性团体。


      在以上乐队的影响下,苏格兰出现了伊安•麦卡尔曼民歌小组,后更名为麦卡尔曼们;北爱尔兰出现了“他们”乐队,爱兰出现军校生乐队。对于北爱尔兰地区,宗教、种族问题没有像南爱尔兰那样因为独立而获得了解决,历史的变迁反而使其更加尖锐。1968年,冲突演变为武力对抗,艺术家们十分关注并试图改变这一切。在贝尔法斯特军事管制下,出现了上面提到的“他们”。“他们”的故事,要一直追溯到一个唱片收集者,他有个儿子子叫凡•莫里森。在父亲影响下,莫里森很早就对音乐产生了趣,12岁时参加乐队“戴姆尼沙滩”和“标枪”;两年后即1960年,乐队改组为“君主”,风格为蓝调与灵歌。君主在CBS旗下出版过一张细碟(碟中包括《冬青谷》和《刺痛的婴儿》两首歌),并在苏格兰、英格兰、德国等地进行巡回演出。回到贝尔法斯特之后,凡•莫里森参加了由爱伦•亨德森、艾里克•威克森等组成的“他们”。1964年的处女作《现在不哭》,随后的《亲爱的请别走》、《黑夜降临了》,为“他们”赢得了较高的声誉。但当凡•莫里森读到大西洋彼岸鲍勃•迪伦的作品《宝贝,一切结束》之后,不由深深为之震动。此时,刚刚结识的美国作曲家波特。本斯给予凡•莫里森极大的帮助,作品《格罗丽亚》开始摆脱单纯的情爱描述而成为一首反传统的力作,后被众多车库乐队翻唱。虽然“他们”乐队人员变化频频,但凡•莫里森始终担负着乐队坚定不变的灵魂,一直到“他们”解散。莫里森的个人演唱生涯同样成功,从与波特合作的《褐色眼珠的姑娘》开始,莫里森不断与国际著名乐手合作。专辑《星上数周》是与一批著名爵士乐手合作的,有冷派爵士乐开创者迈尔斯•戴维斯乐队的贝司手理查•戴维斯,有将爵士乐引向古典化发展的“现代爵士四重奏”乐队的鼓手康尼•凯。蓝调、灵歌、福音和民谣相结合的方式,相继在《月亮舞》专辑、《土波罗蜜》专辑、《凡•莫里森,他的乐队和街头合唱团》专辑中延续发展,此后的专辑《在高速公路急进》,运用整个奥克兰交响合唱团来构架调色板,它与现场双张唱片《罢手已晚》一起,成为70年代爱尔兰风格与世界潮流汇合的总结。莫里森的嗓音较前辈歌手粗糙许多,但他浓重的爱尔兰口音和歌词中大量的关于民众生活状况的描写,以及对北爱尔兰政治事件的关注,使他成为最出色的凯尔特艺术家;与世界各地艺术家的合作,又使《一个叫天堂的小镇》、《特•那•诺格》、《有一个爱尔兰流浪者》这些爱尔兰民间调子,再度为世界人民熟知。莫里森80年代的《桂冠诗人创作》,90年代的《启蒙》,与黑人布鲁斯大师约翰•李•胡克合作的专辑《流亡太久》,也都成为享誉一时的经典。凡•莫里森因此被视为不受风格限制的凯尔特民谣艺术家。

      在凯尔特无数不知名艺人的基础上,英伦逐渐形成民谣多元发展的格局。无论是流行歌星克里夫•理查德和他的“阴影”乐队,还是诸多地下团体,甚或像滚石这样的摇滚名团,也都试图在英国口味上加筑一些凯尔特修饰物。当然,这一时期真正扩展了凯尔特音乐的,也依然是来自爱尔兰的队伍,“斯文尼的男人”便是最著名的代表。“斯文尼的男人”也是第一支爱尔兰民谣摇滚乐队,1965年在经纪人戴斯。凯利帮助下,由安迪•艾文、约翰尼•莫尼恩、乔•道兰组成原始团体,在各地街头、俱乐部、酒吧、剧场表演,日渐走红。起初,“斯文尼的男人”像很多乐队的早期生涯一样,也是唱些老歌谣。1967年,特里•伍兹入队代替了乔•道兰,他介绍其他团员听美国民谣歌手克拉伦斯•阿什利和道可•华生的作品。乐队成员开始分头创作,不久推出同名专辑,内中包括南美民谣《家庭木匠》和苏格兰高地民歌《威利•欧•威姆斯伯格》。该专辑后来成了众多英籍民谣乐团的启蒙之作。

      后来,亨利•麦克鲁又入队代替了安迪•艾文。之后,“斯文尼的男人”开始尝试电声乐器,创作迷幻风格作品。在剑桥民谣艺术节上,乐队受到了空前的欢迎。出版第三张专辑后,“斯文尼的男人”宣布解散。特里•伍兹与妻子益•伍兹继续奋斗,成为凯尔特民谣摇滚的守护者。很长一段时间里,待里•伍兹周游全英因和爱尔兰,间或与辛•李兹乐队吉他手菲利普•林纳特合作。l 969年,伍兹与英国民谣乐队“贸易港大会”成员组成钢眼斯潘。推出专辑《汉克,乡村等待》,成功地将传统歌谣表现在现代音乐件奏气氛中。此后特里•伍兹和盖•伍兹致力于融合不同地方不同类型的民歌风格,包括南美的、中欧的、英格兰的和凯尔特的,这些概念较完整地表现在专辑《伍兹乐队》之中。

      在北爱尔兰,后来又有海瑟尔•黑伍德、新生乐队相继出现。爱尔兰的克里斯蒂。摩尔在艾文•麦考尔与鲍勃•迪伦影响下,先后组织起普兰克斯蒂、激动的心、游吟作品乐队。先后也出现几位著名的词曲作者如爱尔兰的安迪•艾文、罗伊•盖勒佛、米克•汉立,以及较早的北爱尔兰作者伦•格拉厄姆,这些创作者禀承了凯尔特民谣的变化发展,从传统乐队埃尔坦、战场乐队、海湾之子、高地族长,一直到七八十年代受新乐思启发成立的乐队地丹南、声音小组,都从他们的作品深深受益。

      也就从这个时候起,凯尔特音乐开始往各类西方音乐形式中扩散。但凯尔特音乐的显著特征,经常还是能从各种变化的形态盟明显地感受到。从凯尔特音乐,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中世纪教堂歌曲在爱尔兰这片岛屿上的保存,这一方面是与世隔绝的封闭状态的结果,但更重要的一重因素是,爱尔兰独特的自然风土,是那么好、那么神、那么适合的一件外套。那种旷远、超脱、飘飘欲飞的音乐,常常会引领着外人的思绪,在天地之间若有所悟又不明所以。但当他们一旦踏上爱尔兰土地,真真切切地看到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云、气、风、雨时,他们的心里格登一下:呵,这就是了,这正是他在音乐中、在买其中、在魂牵梦绕中,想看清却又无法看清的奇丽景象。这里的天空一望无际,因为辽阔深邃而显得很低;颜色更深的水,水中层层叠叠地遍布着不高的、但每一座都是峭然独立的丘峰,使下面幽水曲回,使四下寂寥神秘,使人们眼中始终是天低云暗山寂水清的图景。没有人的迹象,也没有森林生灵无比茂盛的形象,但又不是荒凉的,它们给人安静地生长、静谧地呼吸的印象。爱尔兰山水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遗世独立气息,这也正是凯尔特音乐带给人的核心意象。这音乐有重迭的和声,有传说般的回响,有飘渺的歌吟,有旷远的合唱。在器乐上,竖琴和风笛是最常用的凯尔特特色乐器,它们配合凯尔特歌唱,流泛着同样的或相通的声音气质。后来,这样的声音气质进一步表现在一些现代新乐器中——在电子乐重叠回响的效果中,在电风琴朦胧发散的和声里。心灵和想象,这两个东西在凯尔特音乐中是如此重要;有歌词的时候,往往又会有自然、宗教、神话和传说,或玄秘幽深、色彩迷离、意象重叠的诗句,来加深音乐的这种意象。分析起来,凯尔特民歌旋律是中世纪调式的,很少有装饰音,也较少跨跳式的行进;它平缓地发展、简单地回旋,这种旋律有一种虚幻感和消逝感。

      进入七八十年代,艺术家不再为艺术风格的分歧而苦恼,他们分化成了两个大的阵营:一个阵营比较坚持传统乐风,同时配器上也不排斥运用电子合成器或其他新出现的技术;另一阵营在外型上类似朋克,回归街头卖艺者的外表。

      这后一类团体以“泼格斯”乐队为代表,灵魂人物叫谢恩•麦高万。“波格斯”是盖尔语中的脏话,意为“踢你的屁股”。这个乐队是既坚守传统民谣同时又将简单的朋克思想纳入风格的团体,首张专辑《给我的红玫瑰》,收录了乐队极其出色的两首作品;——《伦敦黑街》和《威士忌流成河》。随后,乐队出版了由艾尔维斯•考斯泰勒制作的备受争议的专辑,其作风离奇,性别倒置;酒精药物的外表下深藏着社会底层的缩影,又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叙述种种政治情绪,自暴自弃的态度给人以极强的意识宣泄。而在全世界范围闻名的爱尔兰女歌手西尼•奥康纳,尤其第一张专辑《狮子和眼镜蛇》,以及爱尔兰乐队U2的早期作品《战争》、《男孩》,以无疑属于同样充满愤怒的情绪为整个世界瞩目。

      在坚持传统乐风的那一类团体中,最著名的当属“地丹南”乐队。地丹南拥有美妙的和声,传统而不失现代感的电声配器,团员玛拉•奥康纳、道拉斯•金与玛丽。布莱克,人人拥有一副曼妙动人的好嗓音,所以个人发展也个个成功。地丹南的专辑《爱尔兰之歌》,道拉斯•金的专辑《笼中的狮子》,玛丽•布莱克的专辑《无界线》,都成为世界性的畅销之作,在大众的心目中普遍视其为爱尔兰—凯尔特文化的代名词。

      在凯尔特音乐的热潮中,出现了一个叫“凯尔特心跳”的本地厂牌,专门出版凯尔特音乐作品,尤其偏重圣咏、竖琴、风笛、女声方面。这是一家面向世界的爱尔兰民族音乐公司,十分注重传统和本民族文化,以及这传统和本民族文化与世界的交流;他们出版的,都是十分传统的基本保持凯尔特原始形态的新音乐,但并不搞考古发掘和文物展览式的文献辑录工作。“凯尔特心跳”的艺人,都是一些热爱传统的现代人,除了改编祖先留下的瑰宝。他们经常基于传统自己创作。在乐器上,既保留传统的编配特色,也结合新时代的音乐如电子乐、布鲁斯或摇滚,但大的方面仍是十分古雅的,这是一种既老又新、既过去又现在的经时代刷新了的古老音乐。

      事实上,凯尔特文化对于每一个凯尔特家族而言,从来都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字或音乐,就某种层面而言,它更是生活方式、处世哲学的世代相传。在80年代再一次的寻根热潮中,英裔美国人再度踏上祖先的土地——爱尔兰或者苏格兰,发现民间新的家族式团体有“法里一家”、“布莱克一家”、以及“家族乐团”,后者原名“an clann as dobbar”,意思是“来自都灵的家庭”。家族乐团虽然80年代才出名,但他们的活动早在50年代就开始了。当时,莱奥•布兰南组织家庭成员在乡村中演唱中世纪凯尔特圣歌,女儿玛丽•布兰南加入乐团后,乐团在曲目上有所改变,从英国民歌手多诺文,到加拿大民歌手琼尼•米契尔的歌曲,都会出现在他们的演出歌目上,只不过唱的是盖尔语。在莱特肯特民歌节和柏林演唱会中,该乐团获得了空前的成功。1980年,妹妹恩雅加入后、“家族”终于赢得了两张专辑的出版。《声音》专辑改变了乐队的命运,使它从一个偏于世界一隅的地方小团体,成了全球皆知的国际时尚的一部分。随后,“家族”1986年专辑《回声》、1987年专辑《循环》、1992年专辑《灵魂》,恩雅专辑((恩雅)、《水标》、《牧羊人之月》,玛丽•布兰南专辑《玛丽》,全都获得了世界性的成功,被视为新世纪音乐的代表作品。从音乐上看,无论“家族”乐团、恩雅还是玛丽的作品,都同时包含两方面的构架,即:既保存传统民谣和圣诗圣咏元素,又加入时代感极强的电影配乐,这成为这个家族的基本创作手法;而在音乐题材和作品观念上,则运用避世或回归自然的主旨,这也是凯尔特文化本身具有的内涵。

      90年代,在爱尔兰这片音乐沃土上,又诞生了莱斯利•道戴尔、西坡、克里斯蒂•亨奈西、男孩地带、玛米•柯曼这样一些新星。男孩地带是一个偶像性团体,凯尔特的悠远到了偶像身上,变成一种极度的浪漫,他们快速成名横扫全球。克里斯蒂•亨奈西深受美国布鲁斯大师密西西比•约翰•荷特影响,早期演绎的都是一些自传性歌曲,并经常在英国各地街头俱乐部卖唱,表现艰难的求学经历和刻骨的贫困生活,他还一直经受着神经衰弱的折磨。有时,穷困潦倒的亨奈西甚至会以一首歌5爱磅(8美元)的售价,廉价出售自己的歌曲。后来,被思雅经理人尼奇•雷思相中,亨奈西推出《彩排》,一举结束20多年的艰苦写歌生涯,一夜成名。西坡是支电子音乐和传统爱尔兰音乐的松散结合,营造绕梁之音与杂乱声响交错的氛围,制造聪慧的跳舞音乐,为传统凯尔特音乐加入了部落风情,此外,这个被称为爱尔兰跳舞音乐中最诡谲的乐队,也会唱一些盖尔语的抒情小品。乐队灵魂人物来自凯尔特人发源地,西坡这个各字,在希腊神话中指那些居住:在北极以外的沐浴纯净阳光的人。正如上面人物所体现的,对年轻的后辈而言,他们成长期所经历的音乐已不单是凯尔特的诗性民谣传统,而是整个西方音乐的大背景。这一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最引人注目的民谣歌手是艾琳娜•麦克伊英,在国际上最知名的则是小红莓。在爱尔兰历史上最畅销的专辑《女人心》(麦克伊英的作品)中,既有凯尔特的激荡,也有美国民谣的温和,既有古雅的竖琴、拨弦古钢琴,也有大量的弦乐、浪漫感性的流行元素和摇滚乐的热情。麦克伊芙在爱尔兰交响乐团任过四年专业提琴手,她的音乐最擅于将富于爆发力的摇滚与雅致的古典音乐融于一炉,而她富于洞察力的音乐语言,则受益于美国的迪伦和加拿大的柯恩。小红莓离纯正的民谣更远,在他们的音乐里充满了世界各地各种民间音乐的影响,但他们保持了对自然的尊重,音乐绚丽却仍能回到比较单一和本真的状态。对今天的爱尔兰音乐来说,最难以抹去的可能就是那一种源自祖先的神韵了。而任何一部有关爱尔兰或苏格兰高地的电影,总会来一段类似电影《卡尔》中的、由雷姆•奥•弗莱尼演奏的风笛。也许,只有爱尔兰苏格兰的民谣,才会给人带来那么一种恬静、遥远、沁人心脾的感受吧。而这样的神韵,也会自然地蔓延到一些与爱尔兰相关的音乐——如“神秘园”、“死亡也会跳舞”——的作品中。



[名词中英文对照]

约翰•麦克康马克 John McCormark
《游吟男孩》 The Minstrel Boy
《爱尔兰移民》 The Irish Immigrant
《你若阳光般微笑》 The Sunshine Of Your Smile
迪莉亚•墨菲 Delia Murphy
约翰•弗兰西斯•沃勒 John Francis Waller
《飞转的轮子》 The Spinning Wheel
《如果我是只黑鸟》 If I Were A Blackbird

《厨艺歌》 Courtin’In The Kitchen
《再见麦克,再见派特》 Goodbye Mike And Goodbye Pat
《劳拉•克莱那》 Nora Creina
丹尼斯•戴 Dennis Day
艾米丽•米切尔 Emily Mitchell
凯特•史密斯 Kate Smith
罗伯特•怀特 Robert White

罗伯特 •肖合唱团 Robert Shaw Chorale
阿瑟•弗莱德 Arthur Fledler
约翰•威姆斯 John Williams
詹姆斯•高威 James Galway
约输•泰夫纳 John Tavener
《凯尔特安魂曲》 Celtic Requiem
高地族长乐团 The Chieftains

西恩•奥•瑞阿达 Sean O’Riada
《早一点热早餐》 Boil The Breakfast Early
《爱尔兰的心跳》 Irish Heartbeat
《巴里•林敦》 Barry Lyndon
艾里•贝恩 Aly Bain
海湾之子 Boys Of Lough
战场乐队 Battlefield Band
斯托克顿的翅膀 Stockton’s Wing
格拉玛丽乐队 Gramarye
西莫斯•思尼斯 Seamus Ennis
凯坡赛里 Capercaillie
《血是热的》 Blood Is Strong
《与爱人同行》 Walk My Beloved
传统 Tradition

乔什•怀特 Josh White

奥黛特 Odetta

汤米•麦克姆 Tommy Makem

克兰西兄弟 The C1ancy Brothers

《一壶五味酒》 Jug Of Punch

《利物浦的残渣》 The Leaving Of Liverpool
都柏林人 The Dubliners

绘图员 Draughtsman

朗尼•朱小组 Ronnie Drew Group

伊安•麦卡尔曼民歌小组
Ian McCalman Folk Group

麦卡尔曼们 The McCalmans

他们乐队
Them

军校生乐队 The Cadets
凡•莫里森 Van Morrison

戴姆尼沙滩 Demnie Sands

标枪 The Javelins

君主 Monarchs

《现在不哭》 Don’t Start Cry Now

《亲爱的请别走》
Baby Pease Don’t Go
《黑夜降临了》
Here Comes The Night

波特•本斯
Bert Berns

《格罗丽亚》
Gloria

《褐色暇珠的姑娘》
Brown—Eyed Girl

《星上数周》
Astral Weeks

理查•戴维斯
Richard Davis
康尼•凯
Connie Kay
《月亮舞》 Moon Dance

《土波罗蜜》 Tupelo Honey
《在高速公路急进》 Hard Nose The Highway
《罢手已晚》 It’s Too Late To Stop Now
《一个叫天堂的小镇》 A Town Called Paradise
《特•那•诺格》 Tir Na Nog
《一个爱尔兰流浪者》 One Irish Rover
《桂冠诗人创作》 Poetic Champions Compose

《启蒙》 Enlightenment
《流亡太久》 Too Long In Exile
克里夫•理查德和阴影 Cliff Richard&Shadows
斯文尼的男人 Sweeney’s Men
泰迪•伍兹 Terry Woods
克拉伦斯•阿什利 Clarence Asley
亨利•麦克鲁 Henry McCullough
《斯文尼之路》 Track Of Sweeney
辛•李兹 Thin Lizzy
《汉克,乡村等待》 Hank,The Village Wait
《伍兹乐队》 The Woods Bands
海瑟尔•黑伍德 Heather Heywood
新生 The Freshmen
克里斯蒂•摩尔 Christy Moore
普兰克斯蒂 Planxty
激动的心 Moving Hearts
游吟作品 Bardy Works
安迪•艾文 Andy Irvine
罗伊•盖勒佛 Rory Gallagher
米克•汉立 Mick Hanly
伦•格拉厄姆 len Graham

埃尔坦 Altan
地丹南 De Dannan
声音小组 The Voice Squad
泼格斯 The Pogues
谢恩•麦高万 Shane MacGowan
玛拉•奥康纳 Maura O’Connell
道拉斯•金 Dolores Keane

玛丽•布莱克 Mary Black
法里一家 The Fufeys
布莱克一家 The Blacks
家族乐团 The Clannad
玛丽•布兰南 Maire Brennan
恩雅 Enya
《声音》 Fuaim
《回声》 Macalla
《循环》 Sirius
《灵魂》 Anam
《水标》 Watermark
《牧羊人之月》 The Shepherd’s Moon

莱斯利•道熏尔 Leslie Dowdall
西坡 Hyper
克里斯蒂•亨奈西 Christie Hennessy
《彩排》 The Rehearsal
男孩地带 Boyzone
纳米•柯曼 Naimee Coleman
艾琳娜•麦克伊关 Eleanor McEvoy
小红莓 Cranberry
《女人心》 A woman's Heart
《卡尔》 Cal
神秘园Secret Garden
死亡也会跳舞 Dead Can Dance

转自:民谣流域--http://www.folkvalley.net/music/styles/celtic.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8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格式一览


经典的WAVE
WAVE文件作为最经典的Windows多媒体音频格式,应用非常广泛,它使用三个参数来表示声音:采样位数、采样频率和声道数。
声道有单声道和立体声之分,采样频率一般有11025Hz(11kHz)、22050Hz(22kHz)和44100Hz(44kHz)三种。WAVE文件所占容量=(采样频率×采样位数×声道)×时间/8(1字节=8bit)。


传统的MOD
MOD是一种类似波表的音乐格式,但它的结构却类似 MIDI,使用真实采样,体积很小,在以前的DOS年代,MOD经常被作为游戏的背景音乐。现在的MOD可以包含很多音轨,而且格式众多,如S3M、NST、669、MTM、XM、IT、XT和RT等。


电脑音乐MIDI
MIDI是Musical Instrument Data Interface的简称,它采用数字方式对乐器所奏出来的声音进行记录(每个音符记录为一个数字),然后,播放时再对这些记录通过FM或波表合成:FM合成是通过多个频率的声音混合来模拟乐器的声音;波表合成是将乐器的声音样本存储在声卡波形表中,播放时从波形表中取出产生声音。


龙头老大MP3
MP3可谓是大名鼎鼎,它采用MPEG Audio Layer 3 技术,将声音用 1∶10 甚至 1∶12 的压缩率压缩,采样率为44kHz、比特率为112kbit/s。
MP3音乐是以数字方式储存的音乐,如果要播放,就必须有相应的数字解码播放系统,一般通过专门的软件进行MP3数字音乐的解码,再还原成波形声音信号播放输出,这种软件就称为MP3播放器,如Winamp等。


网上霸主RA系列
RA、RAM和RM都是Real公司成熟的网络音频格式,采用了“音频流”技术,所以非常适合网络广播。在制作时可以加入版权、演唱者、制作者、Mail 和歌曲的Title等信息。
RA可以称为互联网上多媒体传播的霸主,适合于网络上进行实时播放,是目前在线收听网络音乐最好的一种格式。


高压缩比的VQF
VQF即TwinVQ是由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同YAMAHA公司开发的一种音频压缩技术。
VQF的音频压缩率比标准的MPEG音频压缩率高出近一倍,可以达到1∶18左右甚至更高。而像MP3、RA这些广为流行的压缩格式一般只有1∶12左右。但仍然不会影响音质,当VQF以44kHz-80kbit/s的音频采样率压缩音乐时,它的音质会优于44kHz-128kbit/s的MP3,以44kHz-96kbit/s压缩时,音乐接近44kHz-256kbit/s的MP3。


迷你光盘MD
MD(即MiniDisc)是SONY公司于1992年推出的一种完整的便携音乐格式,它所采用的压缩算法就是ATRAC技术(压缩比是1∶5)。MD又分为可录型MD(Recordable,有磁头和激光头两个头)和单放型MD(Pre-recorded,只有激光头)。
强大的编辑功能是MD的强项,可以快速选曲、曲目移动、合并、分割、删除和曲名编辑等多项功能,比CD更具个性化,随时可以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MD专辑。MD的产品包括MD随身听、MD床头音响、MD汽车音响、MD录音卡座、MD摄像枪和MD驱动器等。


音乐CD
即CD唱片,一张CD可以播放74分钟左右的声音文件,Windows系统中自带了一个CD播放机,另外多数声卡所附带的软件都提供了CD播放功能,甚至有一些光驱脱离电脑,只要接通电源就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CD播放机使用。


潜力无限的WMA
微软在开发自己的网络多媒体服务平台上主推ASF(Audio Steaming Format),这是一个开放支持在各种各样的网络和协议上的数据传输的标准。它支持音频、视频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多媒体类型。而WMA是Windows Media Audio的缩写,相当于只包含音频的ASF文件。
WMA文件在80kbps、44kHz的模式下压缩比可达1∶18,基本上和VQF相同。而且压缩速度比MP3提高一倍。所以它应该比VQF更具有竞争力。


免费音乐格式Vorbis
为了防止MP3音乐公司收取的专利费用上升,GMGI的iCast公司的程序员开发了一种新的免费音乐格式Vorbis,其音质可以与MP3相媲美,甚至优于MP3。并且将通过网络发布,可以免费自由下载,不必担心会涉及侵权问题。但MP3在网上已经非常流行,微软的Windows Media技术也开始普及,Vorbis的前景还是不容乐观。



其它音频格式

AIF/AIFF:苹果公司开发的一种声音文件格式,支持MAC平台,支持16位44.1kHz立体声。
AU:SUN的AU压缩声音文件格式,只支持8位的声音,,是互连网上常用到的声音文件格式,多由SUN工作站创建。
CDA:CD音轨文件。
CMF:CREATIVE 公司开发的一种类似MIDI的声音文件。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的简称。通过提高信号处理方法,音质会极大地改善,歌曲会更悦耳动听。
S3U:MP3播放文件列表
RMI:MIDI乐器序列


有损压缩:
AAC:在高比特率下音质仅次于MPC,在高比特率和低比特率下表象都很不错。就是编码速度太慢!
MPC:低比特率下表现一般,不及Mp3Pro编码的MP3和OGG,高比特率下音质最好,编码速度快!
OGG:低比特率下音质最好,高比特率同样也不错。编码速度稍慢。
MP3(MP3Pro):在低比特率下音质次于OGG,其他方面同MP3
WMA:高低比特率下都一般,不支持VBR,最高192Kbit/s
无损压缩:
FLAC:压缩率在四个中最差,编码速度不错,平台支持很好。
PAC:稍慢的编码速度,压缩率排第三,平台支持良好。
APE:编码速度最快、最好的压缩率,平台支持一般。
WV:编码速度非常快,压缩率在四个种排第二,仅支持Windows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8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常用音乐术语

套曲Cycle
一种由多乐章组合而成的大型器乐曲或声乐器
 
组曲Suite

由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器乐曲组成的乐曲

奏鸣曲Sonata
指类似组曲的器乐合奏套曲.自海顿.莫扎特以后,其指由3-4个乐章组成的器乐独奏套曲(钢琴奏鸣曲)或独奏乐器与钢琴合奏的器乐曲(小提琴奏鸣曲)
 
交响曲symphony
大型管弦乐套曲,通常含四个乐章.其乐章结构与独奏的奏鸣曲相同
 
协奏曲concerto
由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团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大型器乐套曲.分独奏协奏曲、大协奏曲、小协奏曲等
 
交响诗symphonic poem
单乐章的标题性交响音乐
 
音诗poeme

单乐章管弦乐曲,与交响诗相类似
 
序曲overture

歌剧、清唱剧、舞剧、其他戏剧作品和声乐、器乐套曲的开始曲。十九世纪又出现独立的音乐会序曲
 
前奏曲prelude
带有即兴曲的性质、有独立的乐思、常放在具有严谨结构的乐曲或套曲之前作为序引的中、小型器乐曲。
 
托卡塔toccata
节奏紧凑、快速触键的富有自由即兴性的键盘乐曲
 
幻想曲fantasia
形式自由,给人以即兴创作或自由幻想之感的器乐曲
 
随想曲capriccio
形式自由的赋格式的幻想曲,19世纪后是一种富于幻想的即兴性器乐曲
 
狂想曲rhapsody

始于19世纪初以民族或民间曲调为主要素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器乐幻想曲
 
练习曲study
为提高乐器演奏者技术水平而写的乐曲
 
无词歌songs wighout
抒情的小型器乐曲,有伴奏声部,旋律声部象歌曲样的钢琴曲
 
浪漫曲Romance
罗曼司,主要指具有抒情性的声乐曲和富有歌唱性的器乐曲
 
叙事曲ballade
富于叙事性、戏剧性的钢琴独奏曲
 
夜曲nocturne
流行于18世纪西洋贵族社会中的器乐套曲,常在夜间露天演奏
 
小夜曲serenade
晨歌的对称。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吟唱诗人在恋人窗前所唱的情歌
 
谐谑曲scherzo
诙谐曲。节奏强烈,速度较快、轻松活泼的三拍子器乐曲或声乐曲
 
间奏曲intermezzo
为歌剧或戏剧中的过场音乐或幕间曲;另一种为形式较自由篇幅较小的器乐曲
 
赋格曲fugue

拉丁文音译意为遁走。以复调手法写成的大型乐曲
 
卡农canon
纯以模仿手法构成的复调音乐形式
 
轮唱曲round
用同度或八度卡农手法写成的声乐曲
 
创意曲invention
复调结构的钢琴小曲。类似前奏曲或小赋格曲。巴赫始用此名称
 
练声曲vocalization
没有歌词而用韵母、音节或唱名演唱的声乐练习曲
 
回旋曲rondo
由相同的主部和几个不同的插部交替出现而构成的乐曲
 
变奏曲variation
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
 
进行曲march
用步伐节奏写成的乐曲
 
特性曲character piece
指富于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趣的器乐小曲,主要是钢琴小曲
 
晨歌alborada
起源于西班牙西北部的加利西亚的田园风味乐曲
 
田园曲pastorable

原为欧洲16-17世纪一种乡村题材的戏剧表演,歌剧的前身之一。近代音乐中是模仿牧人所吹肖姆管曲调和圣诞吹奏乐的器乐曲或声乐曲,源于意大利。
 
船歌barcarolle

威尼斯船工所唱的歌曲以及模仿这种歌曲的声乐曲和器乐曲
 
悲歌elegy
表现哀伤情绪的声乐曲或器乐曲
 
摇篮曲berceuse
抒情声乐曲或器乐曲。描写摇篮摆动的节奏,近似船歌。
 
嬉游曲divertimento
18世纪欢娱宾客的一种器乐重奏组曲
 
即兴曲impromptu
偶发创作的抒情特性曲,19世纪成为器乐短曲曲名,形式类似歌曲
 
无穷动perpetuum mobile
从头至尾贯穿着急速节奏的乐曲
 
小品bagatelle
轻快,幽默的特性曲,常为钢琴小曲
 
幽默曲humoreske
富于幽默风趣或表现恬淡朴素、明朗愉快情致的器乐曲
 
新事曲novellette
始创于R.舒曼的一种钢琴特性曲
 
演绎曲paraphrase

14--16世纪教会音乐中的演绎曲是自由加工的素歌旋律。F.李斯特借用此名称称其为著名声乐曲和器乐曲,特别是为歌剧选曲所作的钢琴改编曲为演绎曲
 
舞曲dance music
根据舞蹈节奏写成的器乐曲或声乐曲
 
小步舞曲menuet
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三拍子舞曲,因舞步极小而得名
 
加沃特gavotte
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中速、四拍子舞曲
 
塔兰泰拉tarantella
起源于意大利的速度迅急、情绪热烈的舞曲
 
波尔卡polka
起源于捷克的速度较快的二拍子舞曲
 
华尔兹waltz
圆舞曲。一种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三拍子舞曲。
 
马祖卡mazurka
起源于波兰民间的情绪活泼热烈的三拍子双人舞曲
 
波罗乃兹polonaise
波兰舞曲。起源于波兰民间的庄重,缓慢的三拍子舞曲
 
哈巴涅拉habanera
阿伐奈拉。由非洲黑人传入古巴的中速二拍子舞曲
 
探戈tango
起源非洲后传入阿根廷的中速、二拍子或四拍子的舞曲
 
独唱solo
由一人演唱,常用乐器或乐队伴奏的演唱形式,有时也用人声伴唱
 
齐唱unison
两人以上的歌唱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唱同一旋律的演唱形式
 
重唱ensemble
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唱的多声部声乐曲及演唱形式。按声部或人数分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
 
领唱lead a chorus
由一人唱众人和的演唱形式
 
合唱chorus
两组以上的演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的演唱形式
 
无伴奏合唱a cappella
纯粹由人声演唱不用乐器伴奏的合唱形式
 
合奏ensemble
由多种乐器组成,常按乐器种类的不同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的演奏形式
 
伴奏accompaniment
由一件或多件乐器奏出,用以衬托主要的歌唱或器乐演奏部分。用以烘托舞蹈的器乐配乐也常称为伴奏
 
独奏solo
由一人演奏某一乐器,常用其他乐器或乐队伴奏
 
齐奏unison
两个以上的演奏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奏同一曲调
 
室内乐chamber music
通常指由少数人演奏,演唱的重奏曲、重唱曲。
 
二重奏Duet
由两件乐器分奏两个声部的室内乐
 
三重奏Trio
由三件乐器分奏三个声部的室内乐
 
弦乐三重奏string trio
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分奏三个声部的室内乐
 
钢琴三重奏piano trio
由钢琴与另两件乐器(弦乐器或管乐器)演奏的室内乐
 
四重奏quartet
由四件乐器分奏四个声部的室内乐
 
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由两个小提琴,一个中提琴、一个大提琴演奏的室内乐
 
钢琴四重奏piano quartet
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钢琴演奏的室内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9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美歌(Anthen)以管风琴伴奏的合唱曲。由赞美诗发展而来。取《圣经》或其他教会文字为歌词。在基督教会中举行奉贤仪式或布道之后用英文唱歌。其中包含独唱的,称为“独唱赞美歌”;无独唱的,称为“合唱赞美歌”。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后,基督教新教的赞美歌相当于旧教中的经文歌。音乐史上写赞美歌的著名作曲家有伯德、普赛尔、韩德尔、韦斯利等。


咏叹调(Arj)以器乐伴奏的独唱曲或二重唱。出现于十七世纪初,是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声乐部分加入难度高的演唱技巧。由于追求结构上的高度完整,常忽略与剧情的关系,而单纯致力于音乐上的独立发挥。在声乐作品中常以宣叙调表明情节,咏叹调继其后,使表演者可以充分抒发情感,展现其演唱水准。巴赫、韩德尔、莫扎特等人的咏叹调则是声乐曲目中的珍品。


波尔卡(Polka)舞曲。较快的2/4拍子。十九世纪初发源于波希米亚。后来风行于全欧洲及美国。
欣赏:约翰•施特劳斯-《爆炸波尔卡》


小夜曲(Serenade)小夜曲历来是男子晚上在他情人的窗下唱的,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古典作曲家在写作小夜曲时,总是设法创造这种气氛。十八世纪用于晚会的小型乐队的作品。

欣赏:柴可夫斯基-《弦乐小夜曲》


浪漫曲(Romanza)一种无固定形式的抒情短歌或短乐曲。十八世纪后半叶在法国民间、十九世纪中叶在俄国广泛流行。其歌曲的特点为:曲调表情细致,与歌词紧密结合,伴奏较丰富;器乐曲旋律富于歌唱性,常由小提琴及管弦乐队演奏。

欣赏:舒曼-《浪漫曲》


圆舞曲(Waltz)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蹈。分快慢两种。十七、十八世纪在维也纳宫廷流行后,开始成为社交中的舞蹈。十九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现在通常所说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速度为小快板,其特点为节奏明快,旋律流畅。
欣赏: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和声(Harmoy)不同高度的音乐同时发声,称之和声。和声学的研究对象为:和弦的结构、和弦的连接法则、和弦在乐曲上的功能属性。和声学是作曲技法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弦(Chord)和声的结构单位。在自然音阶的和声体系中,和弦由音阶上各音连续三度叠置而成。三音叠置,既成三和弦;四音叠置,成七和弦;五音叠置,成九和弦。如C大调的主三和弦,由C、E、G三音组成;其属七和弦,由G、B、D、F四音组成。


赞美诗(Hymn 英)基督教颂赞上帝的诗歌。均为教会中名家所作,它与《圣经》中的《诗篇》和《雅歌》有别。天主教赞美诗最早是用拉丁文,其多章节而曲调相同。现今保存的最早的赞美诗是出自米兰大主教安布罗斯(340-397)和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354-430)之手,名为《赞美颂》。一般的赞美诗皆作于五至十世纪。马丁•路德创新教,改赞美诗歌词为德文,用四声部合唱。十八世纪初,传入英国。今英国通行的赞美诗集有《牛津赞美诗集》等。

欣赏:《上帝和他坐在桌旁》


声部(Part Voice)是指重唱、合唱、重奏、合奏乐曲中同时进行的各旋律线。如:弦乐四重奏中有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各声部;混声合唱有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各声部。


浪漫主义音乐(Romantical Music)音乐派系之一,亦称“浪漫乐派”或“浪漫派音乐”。一般指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发始于德奥,后又波及整个欧洲各国的一种音乐新风格。这种新风格同时在其他文艺领域也有所反映,其内容大多表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矛盾。并通过生与死、孤独与爱情、热爱大自然等抒情题材,表达出知识分子阶层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自由、幸福的向往和渴求。浪漫派的音乐家一般偏重于幻想的题材与着重抒发主观的内心感受,因而抒发古典乐派某些形式的限制,使音乐创作得到了新的进展。


奏鸣曲式(Sonata Form)是欧洲十八世纪下半叶以来,各种大型乐器体裁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曲式。大多数交响乐的第一乐章都运用“奏鸣曲式”写成,其结构大致如下:1.呈示部:在引子之后,往往出现两个性质不同的曲调,称为“主部主题”(又称“第一主题”)及“副部主题”(又称“第二主题”)两个主题之间富于对比性,如一个是雄壮的,另一个则是温柔的;一个是悲伤的另一个则是欢乐的;一个是粗犷、有力的,另一个则是优美、抒情的等等。它们有各种乐器重复地叙述,加强听者对主题的印象。副部主题的调性与主部主题不同,通常建立在主调的近关系调上或上下三度的关系调上。2.展开部:它和呈示部的各主题材料有密切关系,但可以作较大的调性转移及音形变化,好比一场动人的戏,音乐的力量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乐曲感情的高潮往往也是在这一部分。3.再现部:“再现”就是回到“呈示部”开始的音乐形象,它综合了前面主题对比与冲突,得到结论。再这里,副部与主部均在同一主调上出现。

欣赏:贝多芬-《悲怆奏鸣曲》


小步舞曲(Minuet):一种起源于西欧民间的三拍子舞曲,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速度中庸,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典雅。十七、十八世纪常用于古钢琴组曲和管弦乐套曲中,速度稍快、有力;十九世纪出,小步舞曲曾构成交响曲、奏鸣套曲的第三乐章,后又被谐谑曲所代替。小步舞曲亦可作为单独的器乐曲,大多为三部曲式,其中段常用三声部写成,故称“三声中部”,并沿袭至今。 

欣赏:巴赫-《小步舞曲》


民族乐派(National Music School)亦称“国民乐派”。是指以民间音乐为素材,结合西欧作曲技法,创作出具有本国家、本民族精神及艺术特色的音乐作品的流派。民族乐派在俄国,以格林卡为先驱,随后有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廷等;民族乐派在东欧有捷克的斯美塔那及德沃夏克;十九世纪中叶,民族乐派在北欧的代表人物有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此外,匈牙利的巴托克、罗马尼亚的乔治•艾涅斯库等均为著名的民族乐派音乐家。

欣赏:西贝柳斯-《芬兰颂》 片段


康塔塔(Cantata) “康塔塔”来自意大利语“歌唱”一词,即歌唱的曲子。以咏叹调、宣叙调、二重唱和合唱组成,是一种为声乐家们、合唱队和乐器演奏家们的表演,以诗体故事为基础的作品。最早的康塔塔以情歌为主用于独唱或数字低音的伴奏。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卡里西米等人是康塔塔的先驱。十八世纪后期康塔塔指宗教的或世俗的合唱作品,但不一定包含独唱,以乐队伴奏,内容往往偏重于抒情,类似小型清唱剧。


回旋曲式(Rondo Form)乐曲形式之一。起源于欧洲民间的轮舞:一圈人跳舞、唱歌,先有集体合唱(群舞),所唱的即是基本主题(称“主部”),接着是独唱(独舞),这部分由舞者轮流担任,音乐特色各不相同(称“第一插部”、“第二插部”)。回旋曲的主部至少需出现三次,它的结构式为:A+B+A+C+A……回旋曲式适宜表现活跃欢腾的情景,故奏鸣曲、重奏曲、交响曲、协奏曲等需以热烈气氛结束时,常用之于末乐章,如莫扎特《A大调奏鸣曲》的第三乐章《土耳其进行曲》就是一个回旋曲式的乐章。

欣赏:《土耳其进行曲》


变奏曲式(Variation Form)乐曲形式之一,又称“主题与变奏”,它在音乐作品中广泛被运用。其原则为:先奏出一自成段落的“主题”,然后继以一系列的主题变形(变奏)使主题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其结构为: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曲的主题可以取自民间音乐,可用作曲者本人旧作的片段,也可选取他人作品。变奏次数不定,少则三、四次,多则数十次。变奏的方式也不一定,可以改变旋律,可以变更和声,也可变换节奏、调式、调性及织体等。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变奏手法最为常见。

欣赏: 《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拉赫玛尼诺夫


华彩乐段(Cadenza)音乐术语。原指意大利正歌剧中咏叹调末尾处由独唱者即兴发挥的段落。后来在协奏曲乐章的末尾处也常用此种段落,通常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者充分发挥其表演技巧和乐器性能。这部分的演奏较自由,难度也较高,因而也较引人注目。华彩乐段最初由独奏者即兴创作,后来作曲者也开始写作。如莫扎特、贝多芬为自己的协奏曲写了一些华彩乐段,自门德尔松后,很多作曲家都自写华彩乐段,成为作品中的有机部分和有独立特点的段落。


旋律(Melody)不同高低与不同时值的音前后相连,即成旋律。旋律的要素一为音高,二为节奏。较原始的音乐仅有旋律,甚至仅有节奏。现代音乐也有只求和声与配器等的新奇效果而忽略旋律。


曲式(Form Musical)乐曲的结构形式。曲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种段落,根据这些段落形成的规律性而找出具有共性的格式便是曲式。主要曲式的类型大体可分1.复调曲式:如赋格曲(段)、各种卡农等;2.主调曲式:如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二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回旋曲式以及自由曲式等等。


狂想曲(Rhapsody)一种技术艰深具有史诗性的器乐曲。原为古希腊时期,由流浪艺人歌唱的民间叙事诗片段,十九世纪初形成器乐曲体裁。其特征富于民族特色或直接采用民间曲调,如李斯特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等。

欣赏:《西班牙狂想曲》片段-夏布里耶


交响曲 (sinfonia)实际含义要广的多。最早不过是指器乐曲,巴赫就曾用过此称。后来又指歌剧、康塔塔组曲的前奏曲或序曲。亚历山德罗•斯卡拉帝及其他作曲家的歌剧前面的所谓“意大利交响曲”包括三个小乐章(快-慢-快),这种布局对古典的形成起一定作用。


进行曲(macrh)主要指行军中所用的音乐。有些歌剧也采用进行曲来为舞台上的行列伴奏,有的戏剧配乐中也有进行曲,例如门德尔松的

《婚礼进行曲》。
欣赏:杰西尔的《玩具进行曲》


声乐套曲 (Liederspiel)在利德盛期确定下来的一种固定的歌曲套曲形式。套曲中的各首歌曲通过其内容和音乐风格而相互联系。

利德(Lied)原文字面意义为“歌曲”。此词现已专用于舒伯特、舒曼、布拉姆斯、沃尔夫、施特劳斯等人的德国浪漫歌曲,不过自中世纪以来也用于比较广泛的意义。


真实主义(Verismo)起源于19世纪晚期的一种艺术潮流,旨在生动而逼真地表现生活。在歌剧创作上导致音乐话剧式的艺术处理,为追求个别情节不惜牺牲结构的统一和有机的发展。最著名的例子有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1890),莱翁卡瓦洛的《丑角》(1892)

欣赏: 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片段


诙谐曲(scherzo,意)一译“谐谑曲”。器乐曲。快速,三拍子,节奏强烈,有惊奇、幻想等特点。舒伯特、布鲁克纳等人都有优秀的诙谐曲作品。十七、十八世纪时还流行一种声乐诙谐曲。

欣赏:布鲁克纳的《第九交响乐-谐谑曲》


集腋曲(jiyequ)
(1)一种即席演奏或记写成谱的乐曲,其中同时奏(唱)两个以上熟悉的曲调,应用于16,17世纪,特别在德国作曲家中。巴赫一家团聚时最爱作次游戏。
(2)集腋曲也可指自然串联起来的若干乐曲或歌曲。

歌剧台词全部或大部分用人演唱加上乐器伴揍的戏剧作品。现在各国通用的OPEAR一字是原意大利语opear in musica的简称。17世纪的早期意大利歌剧叫作音乐故事、音乐戏剧或其他类似的名称。在17世纪的法国,严肃的歌剧称作配乐悲剧。


歌剧的种类有很多,如:谐歌剧、喜歌剧、正歌剧、轻歌剧等都属于歌剧范畴。

欣赏:谱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选曲《晴朗的一天》-巧巧桑的咏叹调



行板(Andante)拍子中速的器乐曲。愿意为“进行”、“不行”。在这里为乐曲速度的指示词,后用为曲名。

欣赏:柴可夫斯基《如歌行板》


巴洛克(baroque)愿意为“怪诞”,现以成为说明17世纪和18世纪初期豪华的建筑风格的用语。音乐家借用此语概括地说明同一时期的音乐。这个时期音乐的特点就是,感情丰富、华丽而且是以严格的格式写就的。早期巴洛克时期的乐曲与晚期巴洛克时期的乐曲之间通常是有区别的。

欣赏:早期巴洛克音乐,威尔第的《茶花女》第三幕前奏曲


  

晚期巴洛克音乐,亨德尔的‘烟火音乐’第三部分《和平》

嬉戏曲(badinerie)18世纪作曲家用以指称一种两拍子的快速、活泼的乐章。

欣赏:巴赫的‘第二组曲’中的《嬉戏曲》


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愿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为另一声部所摹仿,即严格的摹仿对位。卡农出现于13、14世纪,后人常采用古典曲调作为卡农主题。

欣赏:帕赫贝尔的《卡农》



士兵舞曲(vebunk,匈)18世纪匈牙利的军队舞曲。源于德文Werbung,意为“征集”。军人穿戎装,著马靴,聚众而舞,以作征兵的号召。当时匈牙利隶属于奥地利,人民备受兵役之苦,视当兵为畏途,故以这种方法来号召人们参军。后来此种舞曲被用在节日里当作喜庆音乐来演奏。乐曲开始于徐缓的引子,然后进入快速段落。

欣赏:李斯特的《第十二匈牙利狂想曲》


柯立芝奖(Cooledge)美国钢琴家、作曲家柯立芝夫人(1864-1953)于1918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皮茨菲尔德城创设“伯克夏市内音乐节”,一年一度,设柯立芝奖奖励优秀市内乐作品。该音乐节后来迁至华盛顿举行。


即兴曲(IMPROMPTU)早期浪漫派作曲家称一种钢琴小曲为即兴曲,这种乐曲被认为有些即兴创作的性格,或有一种精美雅致的气质和漫不经心地随意而为的风度。

欣赏:克拉克的《小号即兴曲》


船歌(Barcarolle)源出意大利文BARCA,意为“船”。是威尼斯船家之哥。常用6/8或12/8拍,其伴奏模拟小船荡漾。后则泛指按这一体裁写成的声乐或器乐曲。

欣赏:奥芬巴赫的‘霍夫曼的故事’中的《船歌》


赋格(FUGUE, 法)对位化音乐之一。由几个独立声部组合而成。先由一声部奏出主题,其他各声部先后作通篇的模仿。入题用主调,继起者用属调,第三个进入的声部又回到主调,如是反复变化以至曲终。各声部此起彼伏,犹如问答。赋格结构变化百出,故不能视为曲式之一。


众赞歌(chorale)基督教新教的赞歌马丁•路(1438--1546)曾用为宗教改革的手段之一。他简化曲调,将歌词方言化。曲调主要采自民歌,有些出自路德之手。十七、十八世纪,以众赞歌为素材的管风琴曲与合唱曲大量产生。巴赫为不少众赞歌配以和声,至今仍被视为四部和声的典范。

欣赏:巴赫的《耶苏,人们仰望喜悦》片段


练习曲(STUDY,英)用于提高乐器演奏技巧的乐曲。必具有一种技巧项目,如音阶、琵音、八度、双音、颤音等。克莱曼帝是近代写作练习曲的先驱人物。肖邦是音乐会练习曲的创始人。

欣赏:肖邦《E大调练习曲作品10第三号》


法兰多尔(farandole)法国舞曲。始于古代,今仍流行于法国南部。舞时男女携手连成长队,表演各种复杂动作。领舞者肩头或腰间系一小鼓,左手击鼓,右手执管吹曲。乐曲6/8拍。

欣赏:比才的‘阿莱城的姑娘’中第二组曲《法兰多舞曲》



印象派(Imperessionism)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界初期活跃于法国的艺术流派之一。德彪西开创了音乐上的印象派。题材常取自诗情话意及自然景物等,以暗示替代陈述,以色彩代替力度。着意于表达感觉中的主观印象,并大量运用变和弦、平行和弦、全音阶等。印象乐派后起者有拉威尔、杜卡、鲁塞尔、迪利厄斯、莱斯庇基等。

欣赏:德彪西《阿拉伯风格幻想曲第一首》


定旋律(cantus firmus)自古相传的曲调。常作为复调音乐(包括声乐、器乐)的构成素材。中世纪的素歌就是一种定旋律音乐。定旋律乐曲近代多见于用赞美歌曲调作基础的管风琴曲。严格对为的习作亦常以古代的定旋律为题。


棱形旋律(angular melody )现代派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对某些滑音乐器的记谱,往往不用通常的音符,而用线条标出音的走向及其高度变化。当高低音交替进行时,谱线常显示出棱角形,这种曲调进行称为棱形旋律。


古典时期(calssic period)通常指西方音乐史上巴赫到贝多芬前的一段时期(即十八世纪)。另一说自十八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初,即维也纳古典乐派活动的时期为古典时期。

欣赏:海顿的《88号交响曲》片段


霍塔(jota)西班牙舞曲,发源于西班牙东北部阿拉贡省。快速,三拍子用吉他和响板伴奏。近代作曲家亦用于创作。如李斯特的《西班牙狂想曲》,格林卡的《阿拉贡霍塔》等。

音程(interval)两乐音之间的音高差距。通常以自然音阶两音之间的音级数作为音程度,如C-G,共五级,共称“五度”;G-B,共三级,故称“三度”。

单调音乐(monophony)复调音乐及主调音乐的对称。单旋律的音乐。即不附带任何对位声部、衬托句及伴奏等,只有一条单纯的旋律线。古代音乐及大多数民歌,都是单调音乐。

寻求曲(Ricercare),流行于十六、七世纪的一种器乐曲。常用于管风琴。自经文歌演变而来。是一种多主题乐曲,每一主题自成一段落,同时在全曲展开各种对位变化。

叙事曲(ballade,法)十三、十四世纪盛行于法国的一种歌曲,歌词通常分为三节,每节七行或八行,最后一行或二行是重复句。每节音乐用A、A、B的三段体,通常用复调写作。

清唱剧(oratorio)大型声乐曲。以宗教事迹或史诗为题材,由独唱、合唱与管弦乐队组成,在音乐厅或教堂内演奏,而不用布景、服装及身段表演。但最早(十六世纪中期)的清唱剧亦用布景与服装。清唱剧多由宣叙曲、咏叹调和合唱组成,而无对白和舞蹈。康塔塔与清唱剧很相似,但其篇幅较小。

卡巴莱塔(cabaletta 意)简短的歌剧咏叹调。曲调与伴奏都比较简易,罗西尼常使用。十九世纪后期,威尔第等人常用为咏叹调的华彩结尾,拍子快速,用不断反复的定型节奏。


合唱(chorus)即由一队歌唱者(男声或女声,或男女声兼有)来演唱一首歌曲。每个声部由数人同唱,与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和其他大型声乐作品中的独唱相对而言。

欣赏:电影《指环王》中的‘预言’、‘黑骑士’片段


轻歌剧(Light opera)原意为小型的歌剧,始于十九世纪,是一种含有序曲、歌曲、对白、舞蹈等的戏剧,其中音乐只起一种衬托气氛的作用。十九世纪,以写轻歌剧著称的作曲家有奥芬巴赫、约翰•施特劳斯、沙利文。至二十世纪,轻歌剧又常称为“音乐喜剧”(musical comedy)


古典曲式(classic forms)西方音乐史上古典时期通用的曲式。如变奏曲、组曲、奏鸣曲等几种曲式。=

欣赏:J•S巴赫的‘第五组曲’中的《咏叹调》


表现派(experessionism)二十世纪前期流行于欧洲的艺术流派之一。表现派音乐在德国表现派绘画的影响下形成。与印象派音乐相反,其创作特点是通过艺术家的主观内省,运用变化、夸张、象征等手法来表现创作题材。表现派音乐的代表人物有勋伯格、贝尔格、韦勃恩等。

转调(modulation)乐曲在进行中变换调性。转调是重要的作曲手法之一。简单的转调常在近关系调之间相转,如主属调、大小调之间互相转换。

奥特尔(ordre,法)十八世纪古钢琴曲集的通称。法国作曲家科普兰开始引用。原文意为“次序”,其特点与组曲相似。

主导动机(Leimotiv)瓦格纳的歌剧写作手法之一。初由德国音乐评论家乌尔索根于1878年在所作《论瓦格纳的〈众神的黄昏〉中的乐曲动机》中提出。指以一个乐曲动机代表剧中的某一角色、情景、观念或事物。如《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指环”动机、“神剑”动机等。

室内乐(Chamber music)原指演奏于室内(不包括教堂、剧院、音乐厅)的乐曲。近代室内乐指乐曲的一个声部由一名演奏者担任演奏的乐器合奏曲。每个人所演奏的部分在乐曲中不分主次。室内乐常按演奏人数区分为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等。


幻想曲(Fantasia)发挥想象力而不遵循传统曲式的作品,即称为幻想曲。
特点:无舞曲形势或变奏,在用复调来发展主题时以想像力所创作的作品。具有即兴性质。在曲式上比奏鸣曲更为自由。作品可以根据一个或几个主题来创作。

欣赏:德彪西的《阿拉伯风格幻想曲第一首》



序曲(Overture)指在歌剧、清唱剧、戏剧配乐等的开场音乐。常作为单独的音乐会演奏。另外还有一种交响序曲,其为独立乐曲,不是作为开场音乐之用。十七世纪,序曲在意大利和法国得到发展。当时序曲曲式定为的快-慢-快的三段体,通称为“意大利序曲”。而曲式为慢-快-慢的序曲,则被称为“法国序曲”。 

欣赏:J.S巴赫的《第二组曲-序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9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35种音乐的分类和解释


01.什么是Trip-Hop?
Trip-Hop是英伦/欧洲跳舞音乐的一种,它的名字来源是“ Trip+ Hip Hop"=Trip-Hop",因为它发源自英国的Bristol,因此最早时称作"Bristol Hip-Hop".。由于把把Hip-Hop(其实很多音乐都是架构在Hip-Hop上的...不知啥是Hip-Hop的去看看跳街舞的人, 他们多半是用Hip-Hop音乐来跳的.)节奏变慢(有时很慢很慢),加入一些迷幻的味道,如很阴沉,肥厚的Bass,轻微但迷幻的合成音效,或是些唱片的取样,有时可能连唱片的杂音都会被"故意"取样进去.所谓“ Trip",指迷幻,氤氲的药物「旅程」,所以,Trip-Hop是种慢板的迷幻的、有 Jazz感觉的、迷糊的、带点 Hip Hop节奏的 Break beat音乐。它虽然隶属跳舞音乐类,但其迷幻迷糊特色已令它跳一般跳舞音乐所有的明确节拍特色相去很远。
外国 Trip-Hop代表人物: Trip-Hop中公认的铁三角:Portishead, Tricky, Massive Attack. Mandalay Moloko Coldcut

02.什么是World Music?
World Music是西方角度观点的词汇,意思指非英、美及西方民歌/流行曲的音乐,通常指发展中地区或落後地区的传统音乐,例如非洲及南亚洲地区的音乐,有些地区如拉丁美洲的音乐,则能普及到自成一种类型。今天大家说的World Music通常是指与西方音乐混和了风格的、改良了的传统地区音乐。非洲的 King Sunny Ade,东欧的don Byron,中国的朱哲琴,巴基斯坦的 Nusrat Fatehali Kahn等是西方乐迷较熟悉的 World Music乐手。

03.什么是New Age?
New Age是种宁静、安逸、闲息的音乐,纯音乐作品占的比重较多,有歌唱的占较少。 NEW AGE可以是纯Acoustic(即以传统自发声乐器演奏)的,也可以是很电子化的,重点是营造出大自然平静的气氛或宇宙浩瀚的感觉,洗涤听者的心灵,令人心平气和。
New Age很多时与音乐治疗有关,不少New Age音乐说可以治病,也有不少与打坐冥想有关,这与 New Age思潮哲学有莫大关系。 New Age音乐通常被目为颇为中产阶级的音乐,WINDHAM HILL是最具代表性的New Age唱片公司。New Age代表乐手有 Enya,George Winston, William Ackerman, Yanni, Kitaro等等。

04.什么是Dream-Pop?
Dream-Pop是种“梦”般的流行曲,它有一种迷离的气氛,多*Synthesizers(电子合成器)造成,加了ECHO效果的电结他也是重要的成分,歌唱部分往往很 ’Breathy’即呼吸声重,歌词也往往有梦般的诗意色彩。代表乐队有 Cocteau Twins, Lisa Germano, St.Etienne, This Mortal Coil, My Bloody Valentine, Mazzy Star和 Dead Can Dance等。

05.什么是Classical Pop ?
Classical Pop是指带古典响乐味道的流行曲,多用弦乐伴奏的歌曲都可列入此类,例如 The Beatles的 "Eleanorrigby"就是。澳洲乐队 Crowded House的一些作品也可列入此类。如果说 Classical Pop,则是指经典的流行曲。

06.什么是Acappella ?
ACAPPELLA是指没有乐器伴奏的歌曲,但凡纯以人声唱的歌都是 ACAPPELLA,不过今天我们说ACAPPELLA通常是指有多重和唱的那种唱法,连乐器伴奏都由人声唱出。 ACAPPELLA的相反是 INSTRUMENTAL,即纯音乐乐曲,任何类型的歌曲都可以以 ACAPPELLA形式唱出。香港人最熟悉的 ACAPPELLA歌曲是 "SO MUCH IN LOVE",香港 ACAPPELLA乐队有姬声雅士等。

07.什么是Bossa Nova?
在“谜”新专辑中传达了了许多自然的、哲学的观念。这个观念的主题就是“为什幺”。《冥界之外》是“谜”一首经典的单曲。通过克里图的声音铺垫首一种不可抵挡的圣歌迭句和有力的旋律。
BOSSA NOVA是种带 JAZZ味道的巴西音乐,1950年代作曲家 ANTONIO CARLOS JOBIM将巴西音乐节奏与美国西岸 COOL JAZZ混合而成,柔和、舒服、轻松、懒洋洋、浪漫乃特色。每两个 BAR的第 1,4,7,11,14拍为重拍。歌手 JOAO GILBERTO的纯厚歌声是 JOBIM音乐的出色拍档, 50年代中期传入美国后大受欢迎,其它着名 BOSSA NOVA乐手有 CHARLIE BYRD,STAN GETZ和 ASTRUD GILBERTO等,最着名的歌曲为 "THE GIRLFROM IPANEMA"。 OSSA NOVA于 60年代最流行,其馀年代亦不断有捧场者。

08.什么是Post Rock?
Post-rock是九十年代中期冒起的一种实验性、前卫摇滚乐,多带催眠感觉,风格取自ambient、free-form jazz、avant garde及电子音乐。代表乐队有Tortoise,他们视他们的音乐不是歌,而是不断改变、晚晚新鲜的作品,大部分Post-rock乐队都反主流音乐,也反indie-rock,不过也有些比较pop,如Stereolab等。
Post-rock 乐队例子还有Cul De Sac、Ui、Flying Saucer Attack、The High Llamas、Mogwai、Trans Am等。

09.什么是Britpop?
Britpop虽有个“ Pop"字,但其实是 Rock的一种,源於九十年代英伦,中文可译为“英式摇滚”,这是英伦乐坛对美国 Grunge潮的一个回应,主要是以乐队形式出现。不过, Britpop风格其实十分广泛,如 Oasis是结他摇滚乐队, Blur则Pop很多,而Pulp则接近Glam Rook及跳舞风格,不过他们都被列作 Britpop。
英国 Britpop代表人物: Oasis Blur Suede Pulp Radiohead

10.什么是Dub?
Dub可说是将歌声抽离只剩下音乐的Reggae(瑞格,也有称之为雷鬼,一种很有节拍性 ,唱腔特别的南美黑人音乐)。而将Dub运用在
电子乐上,则是将部份歌声抽离,将Bass和鼓声加重,并且加入大量的Echo(回音)等效果。这种技术常在现场表演时,将歌曲重新混音(Remix)呈现。像Massive Attack 的专辑protection便由Mad Professor从Trip-Hop音乐混音成了Dub版本。

11.什么是Electro?
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时还没有House,Techno...这类玩意儿,电子音乐也较不盛行,只有Electro这类电子音乐而已.
Electro可说是纯粹以电子合成器(Synthesizer,长得有点像Keyboard)来发声的音乐,通常蛮轻柔的,且常使用Roland公司的鼓机(Drum Machine)TR-808来发鼓声。德国的Kraftwerk乐团可算是代表。
现在的Electro音色比以前明亮,透明许多。后来一些DJ利用Electro变形成了一种Hip-Hop乐,被称作Old School。现在的Fatboy Slim(流线胖小子)也融合了一些Electro和Old School在音乐中。

12.什么是Jungle?
Jungle就是Drum’n’Bass的前身。Jungle的速度比Drum’n’Bass快很多,而且节拍更为复杂,比较强悍,有时会搭配一些Rap,不像Drum’n’Bass会融合一些Jazz,Soul等元素,听起来比较柔,连"摇滚变色龙" David Bowie现在都搞起Jungle了。

13.什么是Drum’n’Bass?
对某些人来说,Drum’n’Bass的音乐可能很烦,因为Drum’n’Bass很注重在节奏上玩花样,还有Bass的表现, 像是很快很快,复杂的碎拍,以及运用各种不同的电子鼓,或是取样而来的鼓声。因此Drum’n’Bass也是Breakbeat的一种,4Hero Drum’n’Bass的知名乐团

14.什么是Big-Beat?
"大节拍",把Brit-Hop变得更快,节奏更重,更有摇滚的味道,可说是将Brit-Hop改良后, 更成熟的一种曲风,你可以想像一下又重又碎,又有点快的节拍是什么样子。如The Prodigy,The Chemical Brothers, Fat Boy Slim即是Big Beat的"大角

15.什么是Brit-Hop ?
把黑人Hip-Hop的节奏加快鼓声加重,配合些许电吉他,Bass,有摇滚乐的味道, 如The Chemical Brothers的曲风即是。

16.什么是Break beat ?
不像House的拍子Boom-Boom-Boom-Boom那么规律,而是以破碎的节拍呈现,像是切分拍。如在两拍中加入小碎鼓,等等,Breakbeat只是一个总称而已,有很多种音乐都属Breakbeat,如以下的Brit-Hop,Big-Beat,和黑人的Hip-Hop便是一种。

17.什么是Psychedelic Trance ?
又名Goa Trance,发源于印度的一个小岛上。Goa即为这小岛的名字 ,旋律常带有印度风味,这类Trance的特徵,就是很重视旋律,音符之间的细微变化,且常有重叠的旋律,和高亢的TB-303声音出现,有点Ambient的味道。

18.什么是Trance ?
迷幻舞曲,由Techno演变而来,听了会让你有"出神"的感觉,但还是保有舞曲的律动 ,很注重Bass的表现,某些听了会有"催眠"的效果,拍子也是以4/4拍为主。

19.什么是Ambient ?
听起来起伏不大,但其实一直在做改变,像是长时间的音效, 或是渐进式的音乐编排等等,常会营造出有层次的空间感,所以被称为"情境音乐", 且常对於生活周遭的声音做取样,如人声,汽车声,甚至是其他音乐的旋律...等等。为70年代的Brian Eno所创,是一种很"高深"的电子音乐.后来Ambient也有分支,如Ambient House, Ambient Techno...等等,相信大家从字面上就能了解,其实在很多种音乐中都会有Ambient的影子,甚至某些古典乐中 也有Ambient的味道。

20.什么是Techno ?
Technology, 即表示"高科技舞曲"啦!利用电脑,合成器合成,做出一些特殊音效,这种音乐常常是许多音效组合起来的.
Techno的节拍也是4/4拍,但速度较House快,且听起来具重复性,较强硬,较机械化,所以某些人称Techno为"工业噪音",但某些还是会注重旋律的.
Techno起源于美国底特律,有三名DJ: Derrick May,Kevin Saunderson Juan Atkins尝试将电子乐与黑人音乐结合,而产生了Detroit Techno. Detroit Techno通常较平缓, 不像一般的Techno那样强劲,可说是现代Techno的起源。

21.什么是Electrophonic Music?
随着时代的演进,音乐家有了更多制作音乐的方法.所谓电子音乐,就是以电子合成器,音乐软体,电脑等所产生的电子声响来制作音乐.电子音乐范围广泛,生活周遭常常能听到,在电影配乐,广告配乐,甚至某些国语流行歌中都有用到,不过以电子舞曲为最.很多人认为电子乐是一种冷冰冰,没有感情的音乐.其实电子乐也可融入Rock, Jazz甚至Blues等多种元素而充满情感的。
电子音乐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House 、Techno、Ambient、Trance、Psychedelic Trance、Breakbeat、 Brit-Hop、 Big-Beat、 Trip-Hop、Drum’n’Bass、Jungle、Electro、Dub、Chill Out、 Minimalism。


22.什么是民歌 (Folk)?
民歌(Folk)原本是指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原始 /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至今。不过今天我们所说的民歌(Folk),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 (Folk),所指的是主要以木结他为伴奏乐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纯朴生活感受的那种歌曲。美国民歌手Woody Guthrie在五十年代的唱片可说是最早的民歌唱片录音,所以普遍被认定是现代民歌 (Folk)的祖师。之後 Pete Seeger、The Weavers继续推动这类音乐,六十年代越战,反战民歌手如 Bob Dylan,Joan Baez,Peter,Paul And Mary等成为时代的呼声。後民歌向 Pop,Rock及都市化发展, Bob Dylan发明了 Folkrock, Simon & Garfunkel发展出中产口味的都市 Folk Pop,风行一时。八十年代 Suzanne Vega,Tracychapman等走出一种更富现在都市感觉的 Urban Folk(城市) / Contemporary(当代) Folk路线。民歌(Folk)在英国、香港等乐坛也发展出不同的面貌。民歌 (Folk近年较新的发展是与 New Age结合 (如 Enya),及与 Trip Hop结合(如 Beth Orton)。

23.什么是 Chamber Pop?
Chamber Pop是指典雅、高贵、精致的一种流行乐,它有一定的古典音乐感觉。 Chamber Music一词来自古典音乐,中文叫"室内乐",是种小组弦乐演奏曲式,气氛高雅。Chamber Pop於九十年代兴起,是对当时的 LO-FI及Grunge的一种反应,强调优美的旋律、精致的配乐、乾净的录音,每每多用弦乐、管乐制造巴洛克时代的音乐感觉。
外国代表乐队有 The Divine Comedy, Rialto, Eric Matthews及 Balle & Sebastian等.

24.什么是 Synth Pop?
Synth Pop中的 " Synth",即 Synthesizer,顾名思义, Synth Pop就是“由Sythesizrs炮制出来的流行乐”,当然除 Synthesizers外还会用上其他电子乐器如电脑及鼓机等等。 Synth Pop於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流行,至八十年代中开始沉寂,当年在香港也曾掀起过一阵热潮。 Synth Pop的特点是科技感强,有时会颇冰冷,歌曲多是“三分钟流行曲” (3-minutes Pop),很多时 Synth Pop乐手会作入时打扮。
Synth Pop代表组合: Depeche Mode、 Human League、 Duran Duran、 OMD、 Gary Numan

26.什么是 Gangsta Rap?
Gangsta Rap是 Rap的一种,以 Rap的内容多与都市罪案有关,充满暴力、色欲感受,这是反映现实的一种音乐路向。 Gangsta Rap於八十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音乐Rap中的强悍尖锐派,在美国大受欢迎,唱片销路甚高。而不少 Gangsta Rap乐手本身真正“参与”现实中各式罪案,部分更因而入狱甚至死亡,可说是真正反映现实兼令人触目惊心的乐种。
Gangsta Rap化表组合: Ice-T、 Ice Cube、 Dr. Dre、 Snoop Doggy Dogg、 2 Pac、 Geto Boys.

27.什么是HOUSE?
House是於八十年代沿自 Disco发展出来的跳舞音乐。
这是芝加哥的DJ玩出的音乐,他们将德国电子乐团Kraftwerk的一张唱片和电子鼓(Drum Machine)规律的节奏及黑人蓝调歌声混音在一起,House就产生啦~一般翻译为"浩室"舞曲,为电子舞曲最基本的型式,4/4拍的节奏,一拍一个鼓声,配上简单的旋律,常有高亢的女声歌唱. Disco流行后,一些DJ将它改变,有心将Disco变得较为不商业化,Bass和鼓变得更深沈,很多时变成了纯音乐作品,即使有歌唱部分也多数是由跳舞女歌手唱的简短句子,往往没有明确歌词。渐渐的,有人加入了Latin(拉丁)、Reggae(瑞格源在西印度群岛)、 Rap(说唱)或 Jazz(爵士)等元素,至八十年代后期,House冲出地下范围,成为芝加哥、纽约及伦敦流行榜的宠儿。

28.什么是 R&B?
R&B的全名是 Rhythm & Blues,一般译作"节奏布鲁斯"。广义上,R&B可视为“黑人的流行音乐”,它源於黑人的Blues音乐,是现今西行流行乐和摇滚乐的基础,Billboard杂志曾介定 R&B为所有黑人音乐,除了Jazz和Blues之外,都可列作 R&B,可见 R&B的范围是多么的广泛。近年黑人音乐圈大为盛行的 Hip Hop和 Rap都源於R&B,并且同时保存着不少 R&B成分。

29.迪斯科(Disco)
discotheque的简称,原意为唱片舞会,起先是指黑人在夜总会按录音跳舞的音乐,70年代实际上成了对任何时新的舞蹈音乐的统称。与摇滚相比,它的特点是强劲的、不分轻重的、像节拍器一样作响的4/4拍子,歌词和曲调简单。1977年,因澳大利亚流行音乐小组“比吉斯”(Bee Gees)的电影录音《周末狂热》在美国掀起迪斯科热。迪斯科经常在录音室进行音响合成,制成唱片,但终因节奏单调、风格雷同,于80年代初逐渐被其他节奏不那么显著、速度稍慢的流行舞曲所代替。

30.朋克(Punk)
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摇滚乐,或称“朋克摇滚”(punk rock),80年代初扩展到全美国。朋克针对摇滚乐的反抗性减弱这一情况,以一种故意与比较文明的摇滚乐相对立的面目出现。它继承了摇滚乐开始时的反叛精神,蔑视一切传统,蔑视政府、宗教、教育机构等等,但却是用一种更加颓废的方式,极端无政府主义的言行表现出来。他们的唱词淫狠、粗鲁;在舞台上尖叫、跺脚、斗殴;音乐上与硬摇滚比较接近,音响极大,音色浓烈浑厚。代表性乐队有“性手枪”(Sex Pistols)、“撞击”(The Clash)等。
70年代末,从朋克中分离出一支比较能被人接受的、也更带点艺术性的新品种,叫“新浪潮”(New Wave)。

31.索尔(Soul)
亦称“灵歌”。1969年,“公告牌”用“索尔”来代替原来对“节奏布鲁斯”的称呼。它是由布鲁斯、摇滚乐与黑人福音歌混合而成的一种黑人流行音乐,演唱时较少演奏乐器。索尔的著名歌手有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查尔斯(Ray Charles)、雷丁(Ons Red我是菜鸟)、史蒂夫•旺德(Stevle Wonder)、普林斯(Prince)等。

32.雷鬼(Reggae)
起源于牙买加,70年代中期传入美国。它把非洲、拉丁美洲节奏和类似非洲流行的那种呼应式的歌唱法,与强劲的、有推动力的摇滚乐音响相结合。

33.说唱(Rap)
黑人俚语,相当于“谈话”(talking),产自纽约贫困黑人聚居区。它以在机械的节奏声的背景下,快速地诉说一连串押韵的诗句为特征。这种形式来源之一是过去电台节目主持人在介绍唱片时所用的一种快速的、押韵的行话性的语言。莱普的歌词幽默、风趣,常带讽刺性,80年代尤其受到黑人欢迎。最有代表性的乐队是“公开的敌人”(Public Enemy)。莱普有时也称“希普-霍普”(hip-hop)。实际上,希普-霍普的含义更宽,泛指当时纽约街头文化的各种成分,除莱普外,还有:(莱普经常采用的)用手把放在唱机转盘上的唱片前后移动,发出有节奏的刮擦声;唱片播放员(DJ)在转换唱片拼接唱片音乐片断时,听不出中断痕迹的技法;霹雳舞等等。

34.波普(Pop)
一种具有强烈节拍的现代流行音乐。一般认为,流行音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里的“波普”是指狭义的流行音乐,如 70、80年代著名歌手罗斯(Diana Ross)、里奇(Lionel Richie)、惠特妮•休斯顿(Whitney Houston)、麦当娜(Madonna)、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普林斯(Prince)、珍妮特•杰克逊(Janet Jackson)等人演唱的很多歌曲。

35.艺术摇滚(Art Rock)
于70年代后流行,主要在欧洲,英国人领头,如“穆迪布鲁斯”(Moody Blues)乐队,但在美国也有影响。艺术摇滚把摇滚与古典音乐结合起来,利用电子设备演奏如李斯特、德彪西等作曲家的作品,又称“进步摇滚”(Prosressive roc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9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世界音乐导览


      不同于非洲的广漠地形和亚洲的种族林立,欧洲无论就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来看,都呈现出一种「异中求同,水乳交融」的混合性格,反映在世界音乐的型态上则多半受到种族迁徙、宗教冲突与政权更替的影响而有所变异。以种族迁徙为例,犹太人流亡欧洲各地,克尔特人辗转英吉利海峡两岸和维京海盗肆虐都对族群分布与传统音乐造成肢解的作用。天主教与新教徒、天主教与回教、天主教与东正教之间的纠纷则导致文化发展的歧异。自西罗马帝国灭亡以降,十字军东征、蒙古西征、英法百年战争和卅年战争等大型战役更是日后欧洲各民族政权的建立,从政治上区分了世界音乐类型的滥觞。目前,世界音乐的概念若从广义的角度来讨论,在欧洲的分类有点类似古典音乐中国民乐派的意味,除了强调传统、在地的根源外,另外也有从昔日殖民地反扑的旋律或现代化、融合的概念来发表的作品。在深入了解世界音乐的过程中,由于时空因素的限制,无可避免地会更为仰赖有声出版品的流通。目前市面上的世界音乐录音,多半以地区或国家来划分,也有从乐器、种族或语言上来归类的。以欧洲为例,举其荧荧大者:西班牙的Flamenco、葡萄牙的Fado、英伦群岛上的Bhangra、Celtic Music、法国的Chanson、匈牙利的Tanchaz民谣,以及东欧犹太人的Klezmer。

补充:
      西班牙南部的安大路西亚为佛拉门戈音乐的发祥地。這种结合歌唱与吉他为基本伴奏器乐的音乐型式,相传是十五世紀時由吉普赛人传入西班牙境內。由于吉普赛人四处漂泊,將世界各地的音乐元素整合与传播,形成相当独特的音乐风格,因此在佛拉门戈音乐中会发觉摩洛哥、埃及、巴基斯坦、希腊、与部份近東、远東的元素搀杂与其间的原因即在于此。而之後的几个世紀,阿拉伯于犹太音乐进入了安大路西亚山区,也让這两种元素順理成彰的融入佛拉门戈音乐之中。

  在表現的风格上,佛拉门戈的唱腔不求精致,而是一种粗诓有力的形式,配合快速的佛拉门戈吉他拨玄,展現出音乐当中力于美的一面。

★ Flamenco
Flamenco (佛朗明哥) 包含了三大艺术:歌、舞和吉他演奏,歌者以高亢的吟唱和越来越快的击掌为拍,激励舞者作出高难度的动作,舞者多半身着有绉折或流苏的服饰跺脚展臂起舞,有时候会打响板 (Castanets),吉他演奏除了伴奏外也有不少独奏的机会,现代化的Flamenco受到爵士、蓝调、摇滚乐、New Age等的影响,增添了许多乐器,像是长笛、非洲手鼓和键盘等都加入其中。大约在十五世纪,由南部安达鲁西亚地区的吉普赛人,融合了犹太、阿拉伯和天主教音乐的元素而成型的Flamenco,十九世纪末开始成为大众娱乐主流,后来更由于作曲家Manuel de Falla (法雅)、古典吉他大师Andres Segovia (塞戈维亚) 和爱国诗人Frederico Garcia Lorca (罗卡) 的大力提倡而声势大盛。最常见的有Soleares (悲孤调) 和Siguiriyas(断续调),两者同为深沉歌曲 (Cante Jondo)的主力,另外像Bulerias (喧戏调) 、Saeta(箭调) 、Alegrias (欢愉调) 则较为活泼,许多地方还有各自的传统曲调。既然是融合了三种元素的艺术,因此在各个领域中也是人才辈出,以人声为例:已逝的西班牙国宝歌手Camaron de la Isla、少见的女歌手Carmen Linares、最成功的流行乐团Gypsy Kings和Ketama都颇具代表性,吉他方娓遣皇っ毒伲憾嗖指辉葱缘腜aco de Lucia、旅居英国的老牌吉他手Paco Pena和双栖的吉他世家Pepe Romero等人的作品在此间最容易找得到;舞者方面目前最有名的应属性感偶像Joaquin Cortes,一位从国立芭蕾舞团回归的吉普赛男性,仅能在阿莫多瓦的电影中偶尔瞥见他的身影。

★ Fado
Fado (法朵) 可视为是葡萄牙的「蓝调」歌曲,其基本表现形式与Flamenco类似,强调人声与吉他的搭配,同样是十九世纪开始在都会区的餐馆中逐渐茁壮,但较不强调舞蹈部份。Fado之意和英语的「Fate」(命运) 相同,因此歌词充满了悲剧性的宿命观,曲调也偏向哀怨伤感的氛围,晚近的Fado则受了流行音乐的影响,在乐器编制上加入小提琴、大提琴、手风琴、钢琴甚至弦乐四重奏的音色,情感诉求也有显著的改变。Fado弹奏的吉他 (Guitarra) 不同于一般六根弦的吉他,而是六组双弦 (12弦) 的规格,因而会产生「铿锵」感的回音效果,但音色和指法却又与Flamenco大异其趣。堪称为Fado之后的Amalia Rodrigues,是廿世纪最重要的Fado歌手,最近几年则以Dulce Pontes、Misia两位当红女伶陆续有作品引进国内,但最为人熟知的Fado诠释者,当属以电影《里斯本的故事》而声名大噪的圣母 (Madredeus) 合唱团了。圣母合唱团成立已有17年,但在几年前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民谣乐团,他们的曲风算是新派的Fado,比较偏向现代民谣的风格。由两位吉他手Pedro Ayres Magalhaes与Rodrigo Leao的二重奏逐渐发展起来,但灵魂人物则是女主唱Teresa Salgueiro,她的歌喉纯真柔美,不像一般Fado歌手的刚猛沧桑,Madredeus的编曲也相当轻盈流畅,因此很容易被大众接受。

★ Bhangra
Bhangra (邦拉) 舞曲是从英国昔日殖民地—印度半岛上流传的锡克教传统丰年祭舞曲,原本以手鼓伴奏的强烈节奏,在印巴移民的社区中大为流行,后来经过一些夜总会的DJ将其改编成电子旋律,融合了各种元素,成为世界音乐中的新兴流派,俨然是继印度古典音乐Raga之后,又一种风靡全英的异国音乐,其欢愉的气氛也成为印度电影制作中心—Bollywood最爱使用的配乐类型。

★ Celtic
Celtic (克尔特、居尔特) 音乐可说是一个古文明的延续;一个种族的复兴运动而产生的乐种。Celtic人分布在英伦三岛和西欧大西洋沿岸的高地,特别是当今苏格兰、爱尔兰、法国布列塔尼半岛和西班牙加里西亚等地最多,后来由于移民的缘故,在美东新英格兰和南部各州也开枝散叶。拜西欧强势录音工业之赐,Celtic的有声资源亦最为丰富,最盛行的Celtic音乐除了像Enya那种New Age之外,多以克尔特竖琴、风笛、小提琴和长笛演奏为主,近年来最为人熟知的则是电影《英雄本色》、《铁达尼号》的配乐,以及River Dance踢跶舞曲。由风笛手Paddy Moloney领军的Chieftains (首领) 乐团大概是最为人熟知的Celtic民谣乐团,他们将传统曲目赋予现代化的新意,同时也将流行歌曲改编成具有Celtic风味的演出效果,甚至自己成立了唱片品牌。来自西班牙的风笛新秀Carlos Nunez受到Chieftains的提携,以音色接近的加里西亚风笛成为世界音乐乐坛的一颗新星,法国布列塔尼省的Ashley MacIssac同样是英雄出少年,以一把小提琴活跃于大西洋两岸,六○年代Celtic复兴运动风起云涌,使得爱尔兰的Clannad (Enya家族) 和随后的Altan建立起国际知名度,从爱丁堡音乐节发迹的苏格兰Tannas乐团,则是新式Celtic Music的代表,Capercaillie、Cranberries以及Corrs (可儿家族) 则是在流行摇滚和传统Celtic音乐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加拿大的女歌手Loreena McKennitt,则将Celtic音乐赋予New Age意涵,融合其它文化而成为跨界音乐的代表之一。

★ Chanson
Chanson (香颂) 严格说起来并非世界音乐,但却由于法语的腔调和器乐伴奏营造的特殊氛围,成为世界音乐中的「显学」。从字面上来看,Chanson就是法语的「歌曲」,和英语的「Song」、德语的「Lied」毫无二致,拜唱片工业兴起之赐,现在大家最耳熟能详的Chanson,泛称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五○年代,黄金巴黎时期的法语流行歌曲,充满了喜悦、浪漫、感伤、怀旧等的复杂情绪,在法国ACC唱片大奖、法国唱片协会大奖、法国新浪潮电影和左岸人文荟萃的推波助澜下,向全世界的有情人招手。听Chanson绝对少不掉「法国小麻雀」Edith Piaf的录音,这位活跃于二次大战前后的传奇女声,和继之而起的Juliette Greco前后呼应,在六○年代前成为捍卫法式风情的旗手,另一位男歌手Maurice Chevalier则是歌舞双栖的影星。近几十年来受到外籍移民和媒体开放的影响,Chanson也开始有了多面向的变化,拉丁美洲和北非节奏、美国Rap、Hip-Hop黑人音乐都渗入Chanson之中。战后的新派艺人Serge Gainsbourg、Jacques Brel、有「法国猫王」之称的Gilbert Becaud都是能写能唱的全才艺人,各有其独特风格,曾经数度前往台湾登台演出的女艺人Catherine Delasalle,目前有三张专辑在市面流通,可说是最为活跃的法语女歌手。

★ Tanchaz
Tanchaz (当齐斯) 源于匈牙利川士凡尼亚地区的采集音乐,其意为「舞蹈会馆」七○年代受到古典音乐国民乐派的影响,引发一阵复兴传统音乐的热潮,川是烦尼亚地区的Tanchaz因保存了最完整的传统曲目而成为乐坛主流。其中,被喻为「匈牙利音乐大使」的Marta Sebestyen,与Muzsikas合奏团从八○年代起即以宣扬匈牙利音乐为职志,以电影《英伦情人》主题曲成为全球知名度最高的东欧音乐家。

★ Klezmer
Klezmer (克莱兹梅尔) 由希伯来语中的「kley」(乐器)和「zemer」(歌) 所组成,意思是「犹太音乐家」。Klezmer音乐最常出现在波兰、罗马尼亚、俄国和乌克兰等地的犹太人教堂或社区 (非犹太人社区也有) ,一般多在结婚生子的喜庆场合中演奏,且以各种形式的舞曲居多。除了小提琴、黑管、手风琴等乐器演奏外,多半以Yiddish语 (伊第绪,一种混合德语和希伯莱语的犹太语言) 发音演唱,电影《屋上提琴手》里的音乐就是相当典型的Klezmer。十七世纪以后,中东欧的犹太人 (Ashkenazic) 在音乐自主性上保有了较大的权力 (相对于南欧拉丁语系的Sephardic犹太人而言) ,在历经一千多年的流离漂泊后,音乐方面受到了异族文化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二次大战以色列建国后,犹太音乐的重心也从欧洲转到了美洲,甚至与爵士乐或乡村音乐融合,Klezmer更是其中代表,传统中从事音乐演奏的犹太乐师多半以口耳相传,因此职业和业余乐手在技巧上的差距颇大,现在则加入许多学院派从事考察、整理旧曲目与创作新曲的工作,Giora Feidman是最具知名度的Klezmer黑管大师,无论在古典乐坛或世界音乐领域中都很活跃。

最后,从厂牌上来寻找世界音乐可说是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在台湾知名度较高的世界音乐品牌屈指可数,而且多半集中在英、法、美三国:英国的EMI/Hemisphere、Topic、Nimbus、RealWorld、World Circuit、Would Music Network/Rough Guide,法国的Auvidis、Ocora、Harmonia Mundi、Erato/Detour,美国的Alula、Rykodisc/Hannibal、Celestial Harmonies、Ellipsis Arts、Putumayo、Green Linnet/Xenophile、Warner/Nonesuch,比利时的Crammed Discs、Zoku,香港的Naxos World、Hugo,爱尔兰的Celtic Heartbeat,加拿大的BMG/Wicklow,意大利的Amiata、葡萄牙的Movieplay、日本的King等。

---本文出处不明,向作者表示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9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有关爵士乐的名词解释

◎原声爵士乐(Acoustic Jazz)  
  没有用电声扩音的爵士乐,不过他的音色早已稍许提高了一点。原声乐器演奏的乐曲有别于电声处理的乐曲。

◎拉弓(Arco)
  用弓弦演奏贝斯或其他弦乐器的技巧。

◎小节(Bar)
节拍组的基本单位;乐手们谈论每小节演奏三拍还是无论多少拍。

◎节拍(Beat)
  衡量节奏搏动的单位。几个节拍组织成一个小节后,会格外突出其中某一个或多个节拍。

◎蓝调的音调(Blue notes)  
  低调处理主要音阶中的第三、第五或第七音符,以便增强音乐的表现力,这种技巧为爵士乐和蓝调的典型特色。

◎蓝调(又译作布鲁斯[Blues])  
  美国黑人的传统音乐形式,他的出现早于爵士乐,彼此之间互有影响。一曲蓝调的主题乐结构为12个小节---当爵士乐手们说“我们来演奏蓝调吧”,指的就是12小节的结构,而非某一演奏风格。尽管我们常提及16小节和32小节蓝调,但他们实际上哪里是蓝调啊!

◎布吉伍吉爵士乐(Boogie Woogie)  
  20年代风行一时的钢琴演奏风格,40年代再次焕发青春。其特色为左手平稳地重复弹奏八个音符的变格,被用右手弹奏的旋律覆盖。

◎博普爵士乐(Bop)  
  也称比博普,4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突破性的爵士乐,独奏是在第一流的和弦变化基础上即兴发挥。

◎转调(Changes)  
  指出爵士乐的即兴发挥基础上,连贯相继的和弦一个弦进至另一个和弦。转调意味着构成某一部乐曲的不同和弦之间存在着特定的次序。

◎和弦(Chord)  
  自然和谐地演奏出至少三个不同的音符,以便创立一个和音。琶音和弦是指以上升或下降的顺序演奏音符。和弦是和音的基础。

◎主题乐段(Chorus)  
  转调过程中的单一陈述,乐曲以主题乐段为根本。独奏转调时,往往是长久地演奏许多主题乐段。

◎循环呼吸(Circular Breathing)
  向吹奏乐器的吹口中送气,为了气流不间断,并且不因呼吸打断一组音符的连贯性,乐手通过鼻子呼吸。

◎冷爵士乐(Cool jazz)  
  50年代对抗博普乐而产生的爵士乐形式,他更重视音乐的整体结构,而非即兴发挥,以约束情感和低缓忧郁的表演为特色。与美国西海岸息息相关。

◎复调(Counterpoint)  
  两段或两段以上相关但又有区别的旋律的自然组合。

◎迪西兰德爵士乐(Dixieland)  
  白人乐手演奏的早期新奥尔良爵士乐。

◎自由爵士乐(Free jazz)  
  自由爵士乐是在50年代末发展成型,他摒弃了传统保守的节奏、和声以及旋律构成,追求更广阔地自我表演空间。

◎乡土爵士乐(Funk)  
  为了对抗冷爵士乐,50年代乡土爵士乐在蓝调的影响下诞生了,采用的是强有力的节奏和乡土气息的主旋律。爵士乐术语中所谓的“乡土乐”,早在与之全然不同的灵歌音乐中的乡土乐出现许多年以前已然问世了。

◎融合爵士乐(Fusion)  
  混合了两种或两种以上音乐形式的爵士乐,爵士摇滚 就是如此。

◎特约演奏(Gig)  
  爵士乐现场演出。

◎硬博普乐(Hard bop)  
  50个年代博普乐的一大进展,情感更加深沉,蓝调影响更多于原始博普乐的影响。

◎和声(Harmony)  
  乐律相关的音符---通常是指同一音阶或同一调的音符---在一起和谐自然地发挥;他与节奏、旋律合称爵士乐的主要组成部分。

◎即兴乐(Improv)  
  即兴演绎的音乐形式,其创作灵感并非仅仅依赖于爵士乐。

◎即兴演绎(Improvisation)  
  未经事先深思熟虑、自由演绎的旋律发展。或者完全自然天成,或者由某一部早已有之的乐曲旋律、和声或节奏演变而来。短小的独奏和全篇乐曲都可以即兴演绎:关键是自然。

◎连奏乐段(Legato)  
  流畅.与段奏乐段截然相反,后者音乐是断断续续的。

◎主流(Mainstream)   
  自20年代至今的经典、中间大路、未加电声处理的爵士乐。最初诸如博普乐、自由爵士乐和莫达尔(Modal )爵士乐这样的革新化演奏风格甫一问世时,并不包括在主流音乐之中,但随着时光流逝,主流也向革新风格作出了一些让步。

◎莫达尔爵士乐(Modal)  
  50年代末发展成型的音乐形式,他是在一连串音阶或调式上作文章,而不是在和弦上即兴发挥;其中诸多调式应该是西方音乐中家喻户晓的音阶,或是比较深奥、历史悠久的调式。

◎现代派演奏者(Modernist)  
  这一术语大约用于过去的30年间,用来定义那些对现代爵士乐的所有形式都十分关注的乐手们;他们具有高瞻远瞩的目光,绝非鼠目寸光之徒。

◎音高(Pitch)  
  音符的位置,及音符的高低。

◎拨奏(Pizzicato)
  手指演奏低音提琴等弦乐器的技巧。

◎复合节奏(Polyrhythm)  
  两个或两个以上彼此冲突的节奏同时演奏。

◎拉格泰姆乐(Ragtime)  
  爵士乐问世之前出现的一种切分音乐曲或称粗劣参差的音乐。

◎节奏(Rhythm)  
  音乐或强或弱、或长或短的节拍的组织。节奏是爵士乐与众不同的特色之一。

◎即兴重复段(Riff)  
  经多次反复演奏的短小、易上口的乐曲,或优美或富于节奏感。

◎音阶(Scale)  
  以或上升或下降的顺序排列一组音符的组织形式。

◎拟声唱法(Scat)
  模拟乐器即兴演奏的一种歌唱方式。

◎灵歌爵士乐(Soul jazz)  
  60年代在硬性爵士乐基础上发展而来、源于福音歌的爵士乐。

◎演出必备的流行音乐(Standards)
  流行歌曲,许多出自音乐片,是爵士乐的即兴演奏的基础。

◎跨跃弹奏法(Stride)  
  30年代的钢琴演奏风格,因演奏者左手跨跃的动作而得名。

◎摇摆舞曲(Swing)  
  乐手在常规节拍与强调音之间设置的张力,或在那个常规节拍之前,或在其后,摇摆乐曲在二、三十年代发展成型,不过所有的爵士乐都有这种摆动,那是古典音乐所未有的。

◎音质(Timbre)  
  乐器或人的声音的音调或音色。

◎传统爵士乐(Traditional jazz)  
  最初用于界定新奥尔良爵士乐,将他和摇摆舞曲区分开来。此后,传统爵士乐又用来描述40年代新奥尔良音乐和迪西兰德爵士乐的复生,以及50年代末英国模仿的爵士乐。


◎颤音(Vibrato)  
  通过迅速而轻微地颤动音调的音高,产生丰富的音调色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9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爵士乐资料


爵 士 起 源

起初(1860年)~(1900年)从非洲来了很多奴隶,奴隶们获得了自由,此后不足数载,他们就独创出自己的音乐,名曰爵士乐。每一种艺术的创生都有自己的神话,爵士乐的神话来自非洲。它起源于贫困。1865年,美国内战宣告结束,往日的奴隶们获得了人生自由,他们多数是文盲,生活依然贫困潦倒,唯有靠自己故土培植出的音乐自娱自乐,劳动号子和农田歌曲是采摘棉花或筑路时唱的,赞美诗和圣歌是种族隔离的教堂里或是在教堂聚会时唱的,吟游调子是在帐篷里或歌舞杂耍的巡回演出中唱的,而即兴之作则是独唱歌手们在一只简陋的卓琴或小提琴的伴奏下吟唱的。所有这些类型的歌曲以及更多的歌声响澈南部诸洲。显然,音乐本身没有肤色之辨。吟游歌手们最初都是白人,他们将脸孔涂黑,模仿并歪曲黑人音乐家的演唱;乡村里贫困的白人乐手表演的,往往来自欧洲的民谣和说法语的路易斯安娜洲所独有的移民音乐。在教堂里黑人牧师们在宗教集会上借用了英国的惯例,即采用一种名为“领唱”的技巧反复吟诵两到三行圣诗,以此解决人们不识字的问题。最初这种音乐完全以人声吟诵,极少有乐器伴奏。然而内战结束,士兵们复员回乡后,有价格相当便宜的军乐可利用;自1830年代起,行军乐团在南部诸洲处处可见,当年能参加乐团的人固然有限,但是到了这时候更多的人得以自行演奏。器乐演奏行列的壮大意味着黑人音乐的日臻成熟。20世纪初,一种斩新的音乐形式已经准备停当,行将问世了,当时它被命名为拉格泰姆----此时,爵士乐的故事尚未开始。



贴上另一段介绍:

源自美国黑人的爵士乐19世纪末发祥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从最早期的 “拉格泰姆” 和“民间蓝调”到颇具规模的新奥尔良爵士乐;从20年代著名的以集体即兴演奏为主的“迪克西兰”到30年代以伴舞为主要职能的“摇摆乐”;从40年代追求高超的以和弦演奏为基础做即兴演奏的“比波普”到五六十年代风格迥异的“比波普”和“酷”以及随后的“自由”派; 从七八十年代“摇滚”和爵士乐的融合——“合成”的出现到90年代“新经典主义”的诞生;直至今天,每一种爵士风格都活跃在舞台上。具有强烈持久生命力的爵士乐经过百年的演变和融合,早已突破了地域、种族和国界的局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音乐。

  爵士乐在中国的历史可追溯到半个多世纪之前。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就是爵士乐在中国的栖息地,曾出现过相当规模的爵士乐演出和一些颇具水准的爵士乐音乐家。不过那时的爵士乐主要是为舞厅伴舞。几十年的沧桑变迁,爵士乐在中国几乎销声匿迹,出现了近四十年的断层,而这期间正是爵士乐重要的发展阶段。爵士乐早已摆脱了四平八稳的伴舞的音乐形式,融合了丰富的音乐风格、文化特质和演奏技巧,最具音乐自身的魅力、表现力和感染力,早已置身于高雅艺术的行列。八十年代末以来,爵士乐在中国复兴,并赢得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

  今天的爵士乐早已超越了各种单一的音乐文化形式,发展成为一种属于精神范畴的音乐,它最能体现音乐家的灵感和创新,它既有个人独奏、小乐团,也有类似交响乐团的大乐队编制。在当今世上能与古典音乐相提并论的恐怕唯有爵士乐了。因为爵士乐不仅旋律、和声和节奏方面极具特色,更主要的是它复活了古典音乐失传已久的即兴演奏。此外,爵士乐强劲的节奏、复杂的和弦体系以及高超的演奏技巧等等都因音乐家不同的喜好、文化背景和生活的体验而有不同的反映和表现。

                            ~~~~~~~~~~~~~~~~~~~~~~~~~~~~~~~~~~~~~~~~~~~~~~~~~

拉 格 泰 姆 音 乐

黑人古典音乐起源拉格泰姆音乐。若非拉格泰姆音乐的出现,爵士音乐的面目将和当今截然不同,而且一代一代的钢琴演奏家们会蒙受巨大的损失-----损失许多音符。在1865年的,美国内战宣告结束,往日的黑奴们获得了人身自由。日益壮大的黑人中产阶级中拥有钢琴、能够弹奏,而且一心想要创造美国古典音乐的人的作品。拉格泰姆歌曲----《枫叶拉格》是1899年最广为流传的。由于这种音乐在新奥尔良和美国其他南部重镇风行一时。拉格泰姆音乐中最杰出的黑人音乐家----斯考特.乔普林,他希望将该音乐风格转换为美国第一流的音乐。他的作品有《尊贵来客》、《特里蒙尼莎》等。事实上,美国本土的较为高尚的、还有那些高贵与低贱血统的混血儿、所谓过分正经的人对这种咕哝呻吟的乐曲并不感兴趣。在他全心全意创作拉格泰姆音乐的同时,这种音乐很快在消失,一方面这种音乐被流行音乐界采纳,另一方面归入了通俗、更追求享乐的爵士乐。因此,它对流行音乐与爵士音乐在节奏跳跃上都有贡献,这种跳跃为切分音符。在当时流行音乐里缺少了切分音符将呆板到极。拉格泰姆音乐也给钢琴爵士乐们开创了事业,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遗产。随之而后才出现了一系列的黑人古典音乐----爵士音乐,爵士音乐的故事就开始了......

                            ~~~~~~~~~~~~~~~~~~~~~~~~~~~~~~~~~~~~~~~~~~~~~~~~~

爵 士 乐 进 入 城 市 ------ 新 奥 尔 良
(1897年----1917年)


最初的一位名布迪.博而登(1877~1931)的短号手,他的乐队表演流行舞曲中的保留节目,大都取材於拉格泰姆和蓝调音乐家,从他们的六只乐器就可以看出爵士乐的起源----有来自军乐铜管乐队的短号、活瓣长号和鼓、有家住城里的 那些教养高贵、家境殷实的混血克里奥尔人带来的的单簧管和贝斯,还有流浪的吟游歌人和蓝调歌手们手中的其他。但凡缺乏精致的地方,乐队一律用音量和激情予以补偿,毕竟这种音乐是靠耳朵来听演奏的,充满了粗糙的即兴发挥,几乎很少考虑音高和声调问题。大批模仿者在博尔登之后投身於爵士乐之中。短号手弗莱迪.基帕德 (1890~1933),帮克.约翰逊(1889~1949),乔.奥利弗(1885~1938),以及后期的路易斯.阿姆斯特朗(1901~1971),单簧管乐手西德尼.比澈特(1897~1959),拉格泰姆钢琴家杰里.罗尔.摩顿(1890~1941),所有这些人都在酒吧和妓院里,在斯多利城里开创了自己的事业,演奏适宜新月城这样的大都会的狂暴喧骚的音乐。许多人所共知的作品都由这一地区的地名而得名,其中最为知名的有巴辛街(位于新奥尔良市中心)蓝调和堪纳尔街蓝调。1917年以前,一些公认的爵士乐就已然成型了。


再贴一点新 奥 尔 良的:

充满泥土味的新奥尔良爵士

众所周知,爵士乐发源于新奥尔良。新奥尔良是个 “寻欢作乐”的城市。它靠近密西西比河河口,密西西比航线是当时美洲和加勒比海之间的一条繁忙的水上贸易线路,作为一个迎接着世界各地的旅行者歇脚的海港,新奥尔良保持着它的狂欢的气氛,而且还有着当时美国最大最有名的红灯区。(音乐家们经常谈到的这个红灯区后来以“Storyville”而闻名,这个名字来自于当时的一位名叫Story的市政高官,是他1897年提出在这个城市的一角规划出一个区域以便合法地开展色情行业。由于Storyville在Jazz乐史上的影响,一些唱片公司、书籍出版商和夜总纷纷冠以这个名称。)

这个寻欢作乐的城市倒是为爵士乐史贡献了几位后人无可企及并且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爵士音乐家,其中声名最为卓著的当数小号手Louis Armstrong、单簧管演奏家Sidney Bechet,钢琴演奏家Jerry Roll Morton。

整个二十年代时期,芝加哥是各种爵士乐活动非常活跃的一个中心城市。主要分成三个流派。第一个流派是由新奥尔良迁移至芝加哥的黑人音乐家组成的,在演奏和录音方面他们表现得异常活跃。第二个流派是与之相对的新奥尔良白人乐团,New Orleans Rhythm Kings。第三个流派则是由更年轻的一些白人乐手组成,其中许多都是芝加哥本地人氏,这些年轻的芝加哥白人组成爵士乐团体后来开创了爵士乐中的“Chicago style”或者说是“Chicago School”。有意思的是,这些年轻乐手中有好多(Jimmy McPartland、Frank Teschemacher、Bud Freeman)来自同一所芝加哥当地的高中——Austin High,因此被称作为“Austin High Gang”。

小号手Joe “King”Oliver(1885-1938)领导的Creole Jazz Band是一支全明星的新奥尔良的乐团,无论何时它都拥有最多、最棒、最让人羡慕的新奥尔良黑人音乐家,其中的明星乐手还包括小号手Louis Armstong、单簧管演奏家Johnny Dodds,鼓手Warren “Baby”Dodds,被认为是当时芝加哥最出色的新奥尔良风格的黑人乐团。
不过,随着芝加哥当地以及从新奥尔良迁移来的音乐家们与纽约的音乐家们之间的交流多起来,二十年代晚期,纽约的爵士乐逐渐兴盛发展起来。到三十年代为止大多数芝加哥乐手都迁往纽约了。

集体即兴是这时期爵士乐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也即是乐队全体成员同时即兴演奏。早期的爵士乐团试图让乐手在演奏中同时间地构想出乐句即兴互补。在新奥尔良乐手迁移至芝加哥发展期间,芝加哥的黑人音乐家(其中大多数原先是新奥尔良风格的乐手),逐渐开始偏离以集体即兴为主的演奏,转向集体即兴段落外加入些独奏的新演奏风格。


            “小包嘴”Louis Armstrong

小号手Louis Armstrong出生于新奥尔良(1900-1971)通常被称之为“爵士乐之父”。实际上,音乐家们更习惯于称他为“老爹”。此外,Louis Armstrong还有一个外号叫“Satchmo”,其实就是“Satchel Mouth(小包嘴)”的意思。任何一张爵士名人录都不可能跳过他那张诙谐的脸,除非作者和他有仇。

Louis Armstrong最重要、最具开拓性的录音当数1927年和1928年命名为“Louis Armstrong and His Hot Five(Or Hot Seven)”,此时他确立起自己激动人心的独奏风格了,Armstrong向大家证明对于爵士管乐演奏者来讲,新奥尔良风格的集体即兴演奏手法并不是爵士即兴演奏唯一的途径。他聪明地将独奏发展成为一种非常有煽动性的风格,这种独奏不必要依靠集体之间的相互补充配合也照样能活力十足。换句话说,Armstrong是爵士乐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独奏者,而且部分由于他的原因,与以往侧重整体即兴不同,Armstrong以后出现的各种爵士乐风格都更为强调即兴独奏。

Louis Armstrong是个相当乐观诙谐的人,这样的个性使得他在三十年代以后成为一位十分受欢迎的娱乐人物,他在大约五十部左右的电影中亮相,并且还是一位倍受欢迎的爵士歌手,举个例子,他的翻唱的百老汇歌舞剧“Hello,Dolly”的主题曲,在流行歌曲排行榜第一位停留了一个星期,甚至超越了当时走红一时的流行乐团体The Beatles,并且在1964年年末的流行歌曲总排行榜上列第五位。在1955年之前的录音歌手中,Armstrong在全国性的单曲排行榜上停留的时间只有Frank Sinatra可以相提并论。

另外,由于Armstrong在歌曲中的使用,“Scat”这种无歌词的演唱技巧流行了开来。这是种以嗓音模仿小号手与萨克斯手演奏的即兴演唱技巧。歌手和乐手中擅长使用这种技巧的还有George Benson、Bobby Mcferrin、Ella Fitzgerald、Betty Carter、Dee Dee Bridgewater等等。

            “肉卷”JERRY ROLL MORTON(1890-1941)

Jerry roll morton是一位来自新奥尔良的钢琴演奏家、作曲和编曲家和乐队领导者。一些爵士史学家认为他是最早的爵士钢琴家之一,同时也是第一位爵士作曲家。Morton精通于Ragtime和Jazz两种风格的演奏。他通过减弱Ragtime节奏的特殊跳跃感和减少其装饰手法在Ragtime钢琴风格和Jazz钢琴风格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Morton的演奏风格是十分复杂的。他能在钢琴上同步进行两到三条旋律线的演奏,像个小型的乐队一样,听上去就像一架钢琴上演奏着小号、单簧管和长号三样乐器的不同旋律。
Morton领导下最出名的乐团是在芝加哥时期的一系列录音乐队,总称为the Red Hot Peppers. Morton在那些录音中所体现出来的作曲和编曲方面的想象力至今仍受到爵士作曲家和学者们的尊敬和认同。Morton的乐团中吸收了许多出生成长于新奥尔良同时又隶属于其他芝加哥黑人音乐团体的乐手。

他是第一位能成功地将作曲和即兴演奏精巧而又平衡地糅合在一起的爵士音乐家,而且他的作品依然能传达出激情,被称为典型的集体即兴风格。Morton的这种尝试预示了后来Duke Ellington、Charlie Mingus和Sun Ra等人在这一领域类似的开拓和贡献。

                Sidney Bechet(1897-1959)

新奥尔良的单簧管演奏家和高音萨克斯演奏家Sidney Bechet在早期爵士乐史上是最受人尊敬的音乐家。除Armstrong以外,他是另一位最早在演奏中体现出爵士摇摆感的音乐家。Bechet的演奏音色很温暖,音量很大,有着音域很宽和快速的颤音。他是位精力充沛、有很强推动力的即兴乐手,演奏具有很宽广的想象力和典范性。Bechet死于1959年,他的大部分演奏生涯都是在法国渡过的。

Sidney Bechet是爵士乐史上最伟大的独奏乐手之一。他和Armstrong在习得新奥尔良传统基本的集体即兴手法后,逐渐摆脱出来形成以上的演奏倾向。Bechet和Armstrong将爵士乐变为一种侧重即兴独奏的艺术。

Bechet的独奏观念上对后世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他被人提得最多非常受欢迎的独奏作品“Summertime”、“Blue Horizon”。他是最早推广高音萨克斯管演奏的音乐家,在六十年代期间,高音萨克斯由于现代爵士萨克斯手John Coltrane使用而重新风行起来,John Coltrane有一首曲子向其致敬的曲子名为“Blues To Bechet”。

对Sidney Bechet来讲,新奥尔良风格是一种充满泥土味、温暖、饱满的声音。
这是无疑是对新奥尔良爵士的一个绝佳注解。


风格代表人物:Earl Hines、Fats Waller、James P. Johnson、Bix Beiderbecke、Johnny Dodds、Kid Ory、Jack Teagarden、Warren “Baby” Dodds,Arthur “Zutty”Singleton,Eddie Lang,Lonnie Johnson


                          ~~~~~~~~~~~~~~~~~~~~~~~~~~~~~~~~~~~~~~~~~~~~~~~~~


赫 赫 有 名 的 爵 士 乐 队
(原创迪西澜德爵士乐队)

1917年-1920年


1917年,爵士乐最终为自己录制了唱片。与此同时美国加入了世界大战,不过为新奥尔良诞生的黑人文化庆祝胜利之前,有两件事要更正。其一是唱片并非在新奥尔良录制,而是在纽约;其二是乐队的五位成员虽然都是些小火儿,但他们都是白人。1916年时,爵士面临危机,白人乐手纷纷踏上爵士舞台,抄袭了黑人乐队的原创风格。许多唱片公司打算为这种新兴音乐录制唱片,但是这些公司都远在北部城市里,而逾越手却多集中於南部。炙手可及的一位短号手弗莱迪.凯帕德在芝加哥和纽约的原创克赖奥尔乐队工作----偏偏又惟恐有人剽窃,拒绝录音,白白错过了成为进入史册第一的机会。于是,如此机缘下,第一个到唱片公司录音的乐队就是为一支派生出来的白人乐队。原创迪西澜德爵士乐队初生时是约翰尼.斯特恩的乐手领导的迪西爵士乐队的五人组合,根据布迪.博尔登确立的前排演唱加节奏的格局表演。1916年3月,他们到芝加哥东31街的勒咖啡馆演奏,并得到《芝加哥消息》赞美。尽管如此,同年6月,队长斯特恩还是被抛弃一旁,乐队也改了名字。次年,几1917年1月7日,乐队在马隆诸塞洲的雷森韦博饭店举行了依次轰动的招待会。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对簿公堂之后,这家公司终于放弃发行唱片,这时候维克多唱片公司抓住这支乐队,并于2月26日录制了两张大碟。《代养马房蓝调》和《迪西爵士乐队迈出的第一步》成为历史上首次录制的爵士乐曲,效果和经济效益都非常好。在《代养马房蓝调》中,原创迪西澜德爵士月队模仿了农场里动物的声音,还运用了许多小技巧,即表演了爵士,又可娱乐。可是他们的表演与后来的音乐想比,显得过于造作、技巧幼稚。或许因为他们本是由黑人音乐家中派生出来的吧,几年就散伙了,但是毕竟是他们将爵士乐介绍给更多的听众,音乐历史册上留下了他们光辉的一页。

                             ~~~~~~~~~~~~~~~~~~~~~~~~~~~~~~~~~~~~~~~~~~~~~~~~~

爵 士 乐 大 迁 徒
(1917年-1925年)


1917年,美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斯多利城关闭了大门,同时也结束了新奥尔良许多音乐街的生命。然而,欧洲还是需要音乐表演的。1918年,附属於美国第369步兵团的“吉姆欧洲地狱战士乐队”在法国诸城演出时刮起一场旋风,当时原创迪西澜德爵士乐队正在伦敦的海莫史密斯大厦里享受为期九个月的战后住穴。一个听众消失了,更广泛的听众却欲如流水般涌来,。1918年,短号演奏家乔.金.奥利弗(Joe.King.Oliver,1885~1938)携乐队全体人马由新奥尔良北迁到芝加哥,1922年,他率领的六人组合克莱奥利爵士乐队开始在林肯花园驻唱。他派人到南部聘请一位禀赋超群的年轻短号手路易斯.阿姆斯特(Louis.Amstrong)加入乐队,这两人改变了新奥尔良的爵士乐。在此之前,爵士乐多为合奏曲,只有些奇异和声和细节上的即兴演奏。而当乐队前排乐手中有两位短号手时,金.奥利弗就可以大胆尝试了。他自己紧跟随乐曲的发展,而阿姆斯特朗则获准偏离主旋律。出人意料,创造性地装点乐曲。爵士乐曾一度平静地跛着步子,而今也出现了潮起朝落。直到1922年,奥利弗才录制了唱片,他为爵士乐贡出不朽的功绩。

                 ~~~~~~~~~~~~~~~~~~~~~~~~~~~~~~~~~~~~~~~~~~~~~~~~~

激 情 的 爵 士 乐
(1925年-1928年)


除了美国,爵士乐发展最顺利的当数法国。法国早有餐厅歌舞表演的传统并且算是容纳异族,因此法国比起英国来更容易接受这种全新音乐形式。1932年,巴黎的一群爵士乐迷创建了欧洲首家爵士俱乐部----法国激情俱乐部,会长是作家兼评论家盖斯.庞纳塞。1934年,俱乐部决定组建一支五重奏乐队。三大吉他手之一是德让戈.莱因哈特(1910~1953),小提琴手是史蒂芬.格莱柏利(1908~1977)。格莱柏利出身於巴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接受过古典艺术的训练;而莱哈特则生在比利时的一个吉普赛人家,完全依靠自学成材。格莱柏利温文而雅、态度从容,而莱因哈他则执拗挑剔、不服从管教,他性情难测,但同时也具有革新的天分。有时候,他的演奏风格浪漫得令你倒胃口;但他全力以赴时,尽管左手在18岁那一年因大蓬车着火致残,他能摇身变为身怀绝技的演员和作曲家。大型乐队垄断一切时代,法国激情俱乐部五重奏两位领衔独奏乐手之间那份和谐使它灼热闪光----取得了巨大成功。五重奏乐队最出众的作品成型於30年代。1939年,大战爆发,逼得乐队的最初成员四散分离:格莱柏利背井离乡,留在了伦敦,莱哈特和其余人员在被占领的欧洲各地巡回演出。战后,莱因哈特和其他成员重组了五重奏乐队,试图演绎崭新的博普乐,并且开始采用电子吉他,不过其音色和以往的吉他永远不可能一般无二了。格莱柏利失宠了,但60年代又重振雄风,从电子小提琴手金--鲁克.庞蒂到古典艺术家耶胡迪.曼努因,他和每一个人合作,而且对两个极端的音乐都没有任何明显损伤。他有如一瓶好酒,随着岁月的流逝愈见成熟,最终彻底摆脱了古典音乐的养,凭情感自由奔放。

                     ~~~~~~~~~~~~~~~~~~~~~~~~~~~~~~~~~~~~~~~~~~~~~~~~~

蓝 调 乐
(1923年-1933年)

就如爵士乐一样,很晚时候蓝调音乐才录制成唱片,应是在1920年,故此有关它早期的故事,我们所知无多。它大约起源於种植园里的的歌曲----最初没人伴唱,而后有了类似吉他或者班卓琴之类的单一乐曲伴奏,器乐旋律与歌曲者交替表演。本世纪初,这种音乐形式发展为三行十二小节的格式。蓝调的模式成为爵士乐以即兴发挥的工具,于是,1920年代以前,蓝调已经被公认为爵士乐的分支流派。与爵士乐相比,蓝调的音乐形式较为初级,但是早期演奏者手中,它也可以非常精彩。1923年,贝西.史密斯(1895~1937)录制了《灰心的蓝调》,这张专集很快买掉了七十五万张,还为她赢得了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为期九年的和约。这位“蓝调女王”的表演极具戏剧性,她的声调可以跨越情感所至的所有音域,歌唱时谦心投入,为歌曲渲染上自己的风格,无疑,她的确值得尊敬。在她事业的颠峰时期,她每周的收入高达2000美金,并与所有爵士乐大派巨星合作。贝西.史密斯是显得格外别致的地方,玛.雷尼总是显得那麽世俗。贝西.史密斯经常循着TOBA路线在南部诸洲巡回旅行----许多黑人城镇中,这是唯一娱乐,录制成唱片的歌曲约计一百首。她那幽雅的姿态,简洁而戏剧性的音色,沉郁忧伤的音调,令人不可思议的呼应听众之能事,使得得她在许多人心目中成为蓝调的化身。

“蓝调”----是某种心态,是简释这种心态的音乐,是用以演绎这种音乐的数不胜数的音乐结构,以及表演本身。思考、演奏、歌唱或者扮演蓝调----都可称之为蓝调。不过为了简化它上午概念,爵士乐手们谈及蓝调时,他们通常指的是十二个小节每四小节一组、共分三组,并伴以和弦,即在音阶的第一、第四和第五音符上配上和音。采用了这种和弦过程的简单蓝调歌曲中,有一句长达四小节,而后再重复四小节,最后四小节押韵与前两组相呼应。这种模式还有无数边体。独特的蓝调音乐通过降低音阶上的第三、第七,有时候第五音符的音高,以此创造“蓝色音符”----也界定何谓爵士乐。写在纸上的乐谱如此让人生厌,然而一旦你亲耳聆听过蓝调乐曲,你就会立即从嘈杂的乐曲中辨别出蓝调的音符和歌曲。
                              

                            ~~~~~~~~~~~~~~~~~~~~~~~~~~~~~~~~~~~~~~~~~~~~~~~~~


萨 克 斯 管 进 入 爵 士 乐
(1923年-1959年)


如果说从短号到小号的过渡微妙得令人难以察觉,那么当代单簧管而取萨克斯管可以说颇具戏剧性了;故事可以追溯到1919年伦敦索霍区的一家乐器行。当时,新奥尔良的一位年轻乐手西德尼,比彻特正好随同南辛考佩德管许乐园----一支演奏经典轻音乐和正规拉格泰姆音乐的乐园-----到欧洲旅行,在此发现了一双高音萨克斯管。他掏钱买了下来,开始学习吹奏,而且很快就如同阿姆斯特郎改行吹小号一样,他也改行操起了萨克斯管---他赋予萨克斯管一种音乐语言和演奏风格,后来人即便不肯全然效仿,至少也要消化吸收他的成就。比彻特不费吹灰之力就与阿姆斯特朗并驾齐驱。他大体上靠自学成材,虽然他读不懂乐谱,但是他为萨克斯管创造了一种将拉格泰姆音乐的拘泥僵化与新奥尔良爵士乐的简约平凡一扫而空的演奏方式,代之以曲折复杂流畅连贯的演奏风格,其间穿着尖锐的音调和大量颤音。富于音乐技巧的比彻特的出现切合当时音乐界的迫切需要,如果他在某一地区多留几年,他本该成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重要的爵士手。不过,他更留恋流浪的日子,1925年他在巴黎时事讽刺剧〈〈尼格利〉〉中充任伴奏—剧中的舞蹈演员约瑟芬。贝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四年时间随剧组走遍了欧洲各地(包括俄罗斯),此后,在纽约盘亘许久之后,1949年才返回巴黎。十年后,他在巴黎逝世。法国人为纪念这位国家英雄,将法国南部安提比斯的一座广场命名为比彻特广场,每年在那里举办爵士音乐节。此外,他喜欢打架,因此而被逐出英法两国;1929年,他还因使用轻武器被法国监禁一年。比彻特两次获得特赦,使他的事业得以幸免----他做过一段时间裁缝之后,1939年为他演奏过的乔治,格什温创作的乐曲《夏日时光》还录制了音带,凭此曲挽回了公众心目中的形象,1949年,在陪同查理、帕克等博普爵士乐巨星在巴黎爵士音乐节露面,音乐节上他展示了自己的技艺丝毫不曾衰退。直到1960年代初期约翰、科尔特兰走上银幕时,才有其他乐手逐渐掌握不比彻特那种高音萨克斯管演奏技巧,尽管对他评价没有任何资料予以验证,但无论从哪一层意义上说,他都堪称大师。



                          ~~~~~~~~~~~~~~~~~~~~~~~~~~~~~~~~~~~~~~~~~~~~~~~~~


补充:

东海岸、西海岸——爵士黑与白的分野

从四十年代后期和五十年代早期开始,爵士音乐家们以摇摆时代次中音萨克斯演奏家Lester Young轻快、干燥的音色为典范逐渐发展起一种相对不狂躁、平滑的演奏风格,Bebop的狂热和急促由于这种Cool Jazz的发展而有所降温了。1949年至1950年期间,Miles Davis领导下的九人乐团为Capital公司录音,出了张名为“The birth Of The Cool”的唱片,这张作品对整个五十年代的爵士乐造成相当大的影响。Miles Davis在该唱片中巩固了来自于Claude Thornhill、Gil Evens、Lennie Tristano这方面的探索成果,使其风格更为明显。因此,在所有四十年代后期有这方面探索的唱片中,Miles Davis的这张是被人记住并提到最多次数的。

  Miles Davis的这张“The Birth Of The Cool”对随后的西海岸风格的形成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西海岸风格是整个California五十年代占主导地位的爵士乐形式。尽管取材于Bop的旋律和和声方式,但是西海岸风格有着平滑、曲调般休闲的即兴演奏,刚好与Bop的紧张相对。Lester Young、Miles Davis、Lee Konitz都对西海岸风格的形成作出一定贡献。总体来讲,白人爵士演奏家在西海岸风格中占大部分,而且相当数量的爵士音乐家都是来自Woody Herman和Stan Kenton的白人大乐队,其中有大家熟悉的Gerry Mulligan、Art Pepper、Bud Shank、Shorty Rogers、Jimmy Giuffire、Shelly Manne等等。Chico Hamilton五重奏与Dave Brubeck四重奏是非常受欢迎的两支西海岸乐队。

  西海岸风格和硬波普是五十年代最主要的两种爵士风格,由于硬波普风格主要集中在Detroit和Philadelphia一带,因此相对也称其为东海岸风格。硬波普乐手与西海岸乐手最大的区分就是选择谁为模仿对象。举个例子,西海岸风格的中音萨克斯代表Art Pepper、Bud Shank、Paul Desmond等等,音色上都有些类似于Lee Konitz。硬波普中音萨克斯演奏家则相反,他们通常以Charlie Parker为主要模仿对象。硬波普是从Bop平缓演变过来的,像长号手J.J.Johnson、小号手Kenny Dorham、次中音萨克斯手Sonny Rollins、鼓手Max Roach等于Bop时期成名,在硬波普时代继续保持着他们的地位。硬波普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使用带有疯克味、朴实的节奏段落,同时借用Gospel(福音音乐)的和声手法。尽管硬波普的演奏者中也有白人乐手,但总体来讲,黑人乐手占有主导地位。

  出上述两种主要的爵士风格以外,五十年代还有一种被称作为“Third Stream(第三流派)”的爵士风格。这个新名词是一位名叫Gunther Scheller的古典乐作曲家和指挥家提出的,他对古典乐和爵士乐的双重兴趣导致了这种风格的产生。在他看来,古典乐和爵士乐是两种不同的流派,而这两种流派的汇合就形成了“第三流派”。但在实践中,却是Charlie Mingus和Teo Macero成功地将古典先锋音乐融入到爵士作品中去的。进行这方面探索的还有Lee Konitz和George Russell等人。



【推荐】摇摆的纽约和堪萨斯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五十只主要股票在一天之内狂跌四十个点,整个美国陷入一种悲观黯淡的情绪之中,爵士乐却丝毫没有走到尽头的迹象。美国仍然需要音乐,甚至比以往更需要音乐的安慰。流行歌曲和感伤的曲调大行其事,充满梦幻、感伤和童话色彩的音乐舒缓着白人的痛苦,就像布鲁斯安慰黑人创伤的灵魂一样。

由于采用了特殊的八分音符和更为松弛的节奏,这时期的爵士乐开始变得更摇摆了。这种变化从二十年代后期逐渐开始,一直持续至四十年代。这期间的爵士乐大多数被称之为摇摆乐,又因为乐队通常由十人或十人以上组成,也被叫作“大乐队风格”。

摇摆乐可能是爵士乐史上最受欢迎的一种风格,它吸引了上百万爱跳舞的人们,也催生了好多出色的大乐队,诸如Fletcher Henderson,Duke Ellington,Count Basie,Jimmie Lunceford和Benny Goodman。这种风格时期涌现出来的一些独奏演奏家如萨克斯演奏家Coleman Hawkins和Lester Young,吉他演奏家Charlie Christian,小号手Roy Eldridge,钢琴演奏家Art Tatum以及Teddy Wilson对接下来的现代爵士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大乐队一般由十个或十个以上的乐手组成,乐器分为三个类别:铜管组,萨克斯风组和节奏组。铜管组由小号和长号组成;萨克斯风虽然也是种铜管乐器,但早先是木制的,被归入木管类乐器,因而自成一组;节奏组则由钢琴、吉他、贝司和鼓组成。



摇摆爵士成为爵士乐史上最受欢迎的少数几种风格之一,主要是由于它包含有如下特征:

1、有相当数量的摇摆乐时代的作品都是有人声演唱的,即使没有演唱的也大都建立在一些听众比较易学能记的歌曲的旋律基础之上的。
2、大多数摇摆乐时代的热门作品中只包含有几个小段落的即兴独奏,有的甚至就只有一小段。
3、这些热门歌曲中的即兴独奏段落很旋律化而且相对保守,比较容易被人接受。
纽约与堪萨斯是摇摆乐时期大乐队比较集中的城市,而且各自代表了不同的风格。

  Don Redman、Duke Ellington、Fletcher Henderson是摇摆大乐队的三位先锋人物,他们是纽约风格的杰出代表,Duke Ellinton在纽约哈林区的棉花俱乐部的四年正是其大乐队“Jungle-style(丛林风格)”的形成期,其乐曲创作的起步阶段;在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之间堪萨斯城汇聚了大批杰出的音乐家,成为纽约之外的另一道繁荣的爵士乐风景线。堪萨斯风格相对于纽约风格要轻松休闲些,拥有更多即兴成分。其代表人物为Count Basie、Bennie Moten、Mary Lou Williams。



【推荐】纷争,将Jazz带入下世纪

爵士乐进入八九十年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各种流派相互纷争。各种流派都想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造成一定的影响。然而都只是占一时的上风,“你方唱罢我登场”罢了。 这十几年间,虽然没有形成统一清晰的风格,爵士乐却不乏活力,成批二战后出生的年轻乐手涌现获得评论界的承认,唱片公司也大力推新人和新音乐。八十年代,美国国会正式宣称爵士乐为本民族的文化财富,爵士乐界新老乐手也完成角色转换。

  Wynton Marsalis这位绅士风度、有着相当高音乐水准的年轻人,在爵士乐界掀起了一股复古的潮流,支持传统,抵制任何来自流行乐、摇滚和融合的影响,保持爵士乐的纯洁性。以他的出现在爵士乐界掀动了一股“Young Lions(年轻的狮子)”运动,使得几大唱片公司纷纷签约和推广新人。年轻的狮子们基本受过良好的教育,在音乐方面则有着波普和硬波普的扎实的功底,他们的出现就是为了在下个世纪重新复兴爵士的传统。这股潮流也被称作是“Neoclassicism(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的另外两位杰出代表为小号手Freddie Hubbard和the World Saxophone Quartet。

  八九十年代,Miles Davis组建其超级的电声乐队,继续Fusion的探索,录制了《The Man with the Horn》、《Aura》、《Amandla》一系列专辑,其中合成器与电子的份量相当重,充分体现了Miles一贯与时俱进的作风。Free Jazz之父Ornette Coleman这个时期也不闲着,忙着在Free Jazz中也大胆引入电声乐器,七十年代初他组建的“Prime Time”乐队,由两个四重奏乐队组成(两位电吉他手、两位电贝司手、两位鼓手加上他的一把中音萨克斯),在古怪的Funk节奏之上进行无调性的演奏。后来这种风格被其三位成员(吉他手James “Blood” Ulmer、贝司手Jamaaladeen Tacuma、鼓手Ronald Shannon Jackson)发扬光大,形成一种称之为“Free Funk”的风格,而且这种风格对M-Base的一些乐手,如中音萨克斯手Steve Coleman合Greg Osby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这时期比较有趣的一些风格还包括The Pat Metheny Group、Paul Winter、Steve Lacy等人在爵士乐中融入New Age音乐;萨克斯手Evan Parker、Peter Brotzmann、Mats Gustafsson尝试着将Avant Garde与Free Jazz结合;萨克斯手Steve Coleman领导下的M-Base的无法规类的风格。


【爵士英雄谱】

            Afro-Cuban Jazz之王——Machito

Machito出生于1912年2月16日,尽管老爸是经营餐馆的,但他家也算是个音乐之家,Machito从小就有机会与一流的古巴音乐家演唱和演奏。在哈瓦那与几个乐团合作之后,他于1937年搬到纽约去了,跟随他的好友Mario Bauza一块演出 。Bauza是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古典音乐家,Machito成为他终身的合作伙伴。开始时Machito作为一位歌手混迹了数年,而Bauza则是Cab Calloway和Chick Webb的乐队音乐指导。
1940年,他们决定自己组团,尝试着将古巴的节奏、旋律、以及摇摆乐的管弦乐团编配结合在一起。时机比较凑巧,由于唱片行业之间的相互倾轧,市场一度缺新歌。以Afro-Cubans为名推出市场后,他们的乐团迅速与Decca公司签约,推出了一些热门乐曲,如“Sopa de Pichon”、以及Bauza的作品“Tanga”。
1942年Machito被征兵入伍以后,其姐姐Graciela来到美国,与Bauza合作在乐队中演唱。1943年由于受伤被遣送,Machito恢复演出。他的拉丁节奏开始影响许多纽约的爵士音乐家,最著名的当数Dizzy Gillespie,他曾在Cab Calloway的乐队中与Bauza合作过,当时正是“Bebop”这种新风格的领军人物。另一位受Machito影响的爵士音乐家是Stan Kenton,他的大乐队正大受欢迎。Kenton把Machito称作为“最伟大的Afro-Cuban Jazz倡导者”,甚至录了一支曲子并取名为“Machito”。
1948年VERVE唱片公司的制作人Norman Granz突发其想,将萨克斯演奏家Charlie Parker、Flip Phillips与Machito召集在一起录制了一系列的唱片。这时期Machito的唱片由于有Bauza和Chico O’farrill的共同创作和编曲,被认为是其音乐生涯中最为出色的作品。
Machito的乐队是许多爵士音乐家成功的起步,包括Johnny Griffin、Cannonball Adderley、Herbie Mann。这时期Machito还赢得了“曼波之王”的称号,参与了Joe Loco名为“Manbo U.S.A”的全国巡演。尽管曼波风潮在五十年代后期逐渐衰弱,Machito继续在美国和国外演出直到1984年因心脏病去世。他的最后一张专辑《Machito and His Salsa Big Band》赢得了1982年格兰美最佳拉丁专辑的奖项。


            巴西的格什温——Antonio Carlos Jobim

Antonio Carlos Jobim出生于里约热内卢附近的Tijuca,原先Jobim打算成为一个建筑师。但是当他二十岁时,音乐对其诱惑力太大了,于是他决定开始在夜总会演奏钢琴和在录音室打工。1956年他与诗人Vincius de Moraes一起合作为一出名为“Orfeo do Carnaval”的剧目谱曲(后来被制作进那部引起美国公众较大反应的电影《Black Orpheus》),开始小有名气。1958年,不知名的巴西歌手Joao Gilberto录了一些Jobim的歌曲,掀起了Bossa Nova的风潮。而Jobim在巴西国外的成功要归功于1962年Stan Getz和Charlie Byrd使用其作品“Desafinado”的曲调录制了一首热门歌曲,那一年的晚些时候,他和巴西的其他一些音乐家被邀请参加卡耐基音乐厅的演出。由于Jobim的这些歌曲的推波助澜,Bossa Nova成为一种国际性的音乐潮流。许多爵士音乐家也加入进来,录制了大量的Bossa Nova专辑,直到六十年代后期这种风格再无商业利润可图。
Jobim的作品根植于爵士,五十年代的爵士乐手Gerry Mulligan、Chet Baker、Barney Kessel以及其他的一些西海岸音乐家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但他自己声称法国印象派作曲家Claude Debussy对他作品的和声起到决定性影响,巴西的桑巴给他的音乐带来了独一无二的异域节奏体系。作为一名钢琴手,Jobim始终保持着音乐的简洁和旋律性,这一点让我们想起Claude Thornhill的风格。
  1994年Jobim突发性心脏病去世,没有了他海风般温暖沁人的作品,整个世界仿佛骤然变得冷了些。这位巴西的格什温对爵士乐所作的贡献对于爵士史来讲始终是不可或缺的浓重一笔。



【爵士人物谱】
Charlie Byrd、Astrud Gilbert、Joao Gilbert、Stan Getz、Tito Puente、Chano Pozo、Ray Barretto、Chico O’ Farrill


转自--------------------http://www.flamesky.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9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爵士乐浅说


      解放灵魂的即兴力量

  提起爵士乐,许多人脑海中大概都会出现这样子的刻板印象:哦,我听不懂的上层阶级享受。

  事实上,从19世纪末爵士乐出现开始,这种音乐从来就不曾专属於哪一个特定阶级。更贴近事实地说,爵士音乐甚至诞生於中下层社会。

  陈述心与灵的本能音乐

  大部份的音乐学者都肯定爵士乐源於非洲黑人传统民谣,以及演进至美洲黑奴做为纾发内心郁闷之途的工作歌(Work Songs),还有之後再逐渐发展出来的蓝调音乐,这种音乐"乐如其名"地听来十分忧郁(Blue)。这些乐风都是以往以白人为主导的古典乐界所未曾听闻的。先不要管它们的结构、乐理等等这些无济於聆听兴味的八股分析公式,最重要的是,这类黑人音乐让白人目瞪口呆地从中碰触到了赤裸裸的"心与灵"。在这之前,所谓的正统音乐多半将感情藏匿於制式结构里,即使澎湃如命运交响曲,你也很难跟着音乐的流动直接呼号出自己真正的感受。黑人音乐不一样,从歌曲中直陈想法几乎是他们的本能,这一点理所当然地遗传到了爵士乐身上。

  黑白共同叁与的多样融合

  多数学者相信爵士的正式雏型形成在19世纪末。当时由於黑人音乐为白人社会所带来的震撼,相对地在欧洲某些地区像是巴黎等地的音乐家,也尝试着将白人音乐的元素揉入黑人音乐里,进而搭建出极为复杂且多层次、多变化的音乐类型。所以,另一个要澄清的观念是,爵士乐打从一开始就是黑白共同叁与的,它并不是单纯的黑色音乐。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爵士乐团,多为走唱街头的表演团体。也可以说,他们是世纪交接时的「那卡西」。

  20、30年代的主流音乐

  一直到1920年代,爵士乐推广开来,成为彼时流行的主流音乐。如果你看过描绘当时美国角头盘据的黑帮电影,像是「棉花田俱乐部」、「四海好家伙」之类的片子,一定看过老大上的高档餐厅里,必有演奏爵士乐的大乐团。当时乐团排场越大就越有面子,演奏的内容倒是其次。到了1930年代,经济大恐慌出现了,这下餐厅老板可雇不起那麽多乐手,於是乐团人事精简,但失业的恐怖袭卷了整个美国,於是表面听来十分安详愉快的摇摆乐派(Swing)出现了。Benny Goodman这位摇摆乐之王就是这麽垂名青史的。虽然不断有些细细念的声音表示他的音乐太过商业化,不过不可否认地,这个好人(Goodman)的音乐的确为当时爵士乐的继续维持主流地位立下汗马功劳。

      东岸咆哮乐派(Bop)的诞生

  进入1940年代後,一些以爵士兴亡为己任的自省派乐手从纽约冒出头来,这些多半来自东岸酒吧的乐手将爵士视做一门非常严重的学问,他们往往坚持在演奏时要西装毕挺,因为他们是正式的音乐家。这群年轻乐手的严谨态度果然创下了爵士史上做重要的革命之一 Bop乐派。这些乐手极端强调爵士乐最最精髓之处应为「即兴」;除此之外,他们在乐句结构上的重整与解构亦是音乐史上前所未见的。几名代表乐手像是传奇天才「Bird」 Charlie Parker、Dizzy Gillespie、Bud Powell...等人对於音乐大刀阔斧的实验,为爵士乐解放灵魂的宗旨连结上高难度技巧的曲式鹰架。

  西岸的酷派(Cool School)兴起

  是的,有东必有西,东岸的Bop如火如荼地撩了一阵子的原,西岸乐手也不甘寂寞地发展出他们自己的特有风格。许多来自美国西岸的乐手出身於古典音乐学院,诸如:Bill Evens、Miles Davis、Dave Brubeck、Lennie Tristano... 等代表性乐手及创作者,都受过严格古典音乐教育。在他们的作品里强调的重点在於严谨的曲式结构设计,因此许多西岸乐手要求在演奏乐曲前要有精心的前置作业,在演奏技巧上也极力要求,也因此他们的演奏风格让人听起来比较具有客观冷静的特质,尤其是相较於非常强调情感奔放的Bop,西岸爵士的耳感就显得较「酷」了。於是,这些作品就被冠上「Cool School」的封号,与东岸热闹的Bop各据一方。

  解放热与冷的自由爵士

  一些出身於Bop和Cool School的乐手,为追求黑人音乐原本的解放精神,进而探究在爵士乐里的思考层面,并且在曲式上进行解构及重新建构的工作,一般人认为甚难理解的Free Jazz因之渐渐形成。其实Free Jazz的出现如同其他乐派一样,并非一时之间蹦出来的;之所以会被定名为Free Jazz,一般认为是在Ornette Coleman的“Free Jazz”专辑後,这类难以归类的爵士乐才被冠上「自由爵士」这样听来十分「自由」的名称。其实这所谓的「自由」并不是完完全全的毫无规章,「Free Jazz」最难的特点在於它要试图藉音乐的复杂结构规定去寻求精神与灵魂上的自由解放,这也是为何John Coltrane、Eric Dolphy、John Zorn.... 等等乐手会如此被乐界视做瑰宝的原因之一。

  对摇滚乐的反扑-融合爵士(Fusion)

  爵士音乐进行到现在,如同其它音乐类型一样,仍然还在发展茁壮。在不同地区的爵士也搀入不同地区的特色。爵士乐,就像这种音乐本身的自由解放精神,还在不断地探索更立体的思维空间,以及变化出更多姿多采的面貌。这,也就是爵士乐最引人入胜的地方。直接面对爵士乐对灵魂的挑逗,那是生命中一大享受。

----------------------------转自http://www.flamesky.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9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电影音乐纵横谈——何谓电影音乐(Film Music)


简单的说,电影音乐指的是,所有出现,运用在电影中的音乐.一开始,让我们先来弄清楚几个名词,包括原著音乐(Original)与非原著音乐(Non-original),Source Music与Score(配乐).

  首先我们从一个大多数人可能比较陌生的名词说起,也就是Source Music,Source Music指的是在电影中有合理来源的音乐,可能来自收音机,可能来自一个乐团,也可能来自一名歌手或音乐家等,你可能就可以在电影中看见音乐的来源,比如《钢琴师》里的钢琴比赛,《红色小提琴》里的小提琴演奏,《钢琴师和她的情人》里在海边弹琴的女主角,《第五元素》里的外星女高音,或者是《女人香》里饭店的伴奏乐队等,你也可能无法看见音乐的来源,比如来自收音机的广播节目(如《西雅图夜未眠》),来自舞蹈大赛的音响(如《舞国英雄》),导演不用特别去拍摄收音机,或者特别拍摄任何音响设备,观众也能在电影的情境中感受到这些音乐来自何处,换句话说,只要电影中的音乐来自合理的,合逻辑的来源,不论电影中有没有呈现发出音乐的人事物,都被称做Source Music.

  Source Music有时是原著音乐(Original Music),也就是说,特别为专一的电影而写的音乐,例如在《钢琴师和她的情人》里,女主角所弹的曲子都是Michael Nyman特别为这部电影所创作的,而《倩女幽魂》里聂小倩的抚琴夜歌,或者是《第五元素》里前卫的外星女高音等,也都是原著的Source Music.但我们会发现,Source Music更常采用非原著音乐(Non-original Music),也就是所谓既存的音乐(Pre-existing Music),如《钢琴师》里男主角表演的钢琴协奏曲,绝对不是拉赫曼尼赫夫为这部电影写的,《西雅图夜未眠》里的一干怀念老歌,《春光乍泄》里的Happy Together或Tango乐曲,也都不是为专一的电影特别创作的音乐,这些音乐并不是原著的电影音乐,而是被运用到电影中的,既存的音乐作品.Source Music常借着使用一些观众原来就很熟悉的既存音乐(Pre-existing Music),来引发观众心情上的共鸣,或者塑造特殊的时空背景.

  而Score,即所谓的配乐,指的是,出现在电影中,但我们无法找到合理的,合逻辑的音乐来源的音乐,这些音乐的目的,是用来润饰和强化电影的效果和表现,但这种声音不是写实的,也就是说,是真实世界不存在的,电影中真正写实的声音是对白与音效,而电影配乐这种非写实的声音,则是一种电影艺术的表达技巧,一种电影语言.电影配乐在发展之初,好莱坞制作公司甚至曾经特别强调,如果电影中要出现音乐,导演一定要交待音乐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因为在电影语言刚开始发展的时期,这些找不到合理来源的配乐让不少观众感到困扰,观众听到了音乐,却找不到谁或什么东西在发出音乐,现在的电影观众可能会觉得这种困扰很不可思议,因为现在的电影观众,对电影中出现没有任何实际来源的配乐已经很能接受,也很能欣赏了.

  Score(配乐)大多是原著的,也就是请配乐家特别针对电影的需求而创作的,但常常也可以是非原著的,如《2001年太空漫游》里拿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蓝色多恼河当成配乐,《前进高棉》以弦乐慢板做为配乐,或者是《似曾相识》里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等,都是取非原著的,既存的古典音乐来当作配乐的知名例子.

  因此,我们大概可以了解,所谓原著与非原著的差异,在于这些音乐是否是为专一的电影特别谱写,而所谓Source Music与Score,指的则是音乐在电影中出现时的型式和功能.一段原著音乐在电影里,可以拿来当成Source Music,也可以拿来当成Score,如《红色小提琴》里的Anna’s Theme,女主角对未世的孩子哼这个调子(Source Music),配乐家也以这个调子作为主轴发展整部配乐(Score),同样的,一段非原著音乐,也可以同时拿来当成Source Music与Score,如《似曾相识》里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男主角在唱片和女主角的音乐盒中听到这首曲子(Source Music),同时这段音乐也拿来当成男主角看到女主角照片时的配乐(Score).一般人比较容易混淆的是,误以为Score等于原著音乐,而Source Music等于非原著音乐,看了以上的说明,相信大家已经可以明白情况并不是如此,较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大部份的Score都是原著音乐,即所谓的Original Score,而Source Music则以既存的非原著音乐为主,而且,时常是歌曲或古典音乐一类的既存音乐.

  一般我们常看到的电影音乐讨论(例如在这个网站上所看到的),主要是针对原著音乐做讨论,也就是特别为这部电影而写的音乐,不论它在电影中是以Score或Source Music的型式存在,大部份的电影奖也都以鼓励原著音乐为主.以《星际大战》为例,当中当然有很多的Score,不过也有一些Source Music(如莫斯艾斯里太空站小酒吧里的外星人乐队表演的曲子),而这些音乐,都是原著的作品,都是配乐特别为这部电影设计创作的音乐,电影奖主要针对这种原著音乐给奖,目的在于推崇音乐家对电影的贡献.

  而非原著的电影配乐,如《阿玛迪斯》,这部电影里不论是Source Music(如几幕歌剧演出的场景),或者是诠释电影发展的配乐(Score),采用的全都是莫扎特的作品,虽然效果非常精采,但不会被列入原著电影音乐奖的鼓励范围中,因为这些音乐并不是莫扎特为这部电影做的,不过,像《阿玛迪斯》这种成绩非常出色的作品,有时电影奖也会特别颁出最佳音乐剪辑这种奖,来鼓励这种以非原著音乐做为配乐的电影.

  其实一部电影音乐常常同时包括原著音乐与非原著音乐,这种例子不胜枚举,甚至,我们也时常可以看到原著音乐与非原著音乐混合使用的情形,如《返家十万里》在结尾时的配乐中,先出现的是非原著的既存歌曲100000 Miles,然后再转换成配乐家的原著配乐,两者呈现完美的结合与动人的效果,又例如《第三类接触》的原著配乐里,混合了既存歌曲When You Wish Upon A Star(出自迪士尼卡通《小木偶》)的主题乐句等,都是原著音乐与既存音乐混合使用来当作Score的例子.

  有些电影,几乎只使用写实的Source Music,而不采用非写实性的Score,如一向被列为国宝级的台湾导演候孝贤,他的许多电影里,几乎没有Score(配乐),但并不是没有音乐,出现在这些电影中的音乐,都是环境中的声音,如布袋戏的锣鼓,酒店的那卡西,出租车上的广播节目等,换句话说,都是Source Music,这种强调写实环境的电影音乐使用手法,通常原著配乐的比例很少,而以非原著的既存音乐为主,用来反映电影的时间背景(如不同年代的流行音乐),以及空间背景(如特定的地区,社会阶层或生活环境中的音乐等).

  也许有人现在要说,那么Source Music和音效又有什么不同,如布袋戏的锣鼓,酒店的那卡西,出租车上的广播节目等,不也算是一种音效吗?广义来说,似乎是如此,不过实际情况并没有这么单纯,因为,在电影里,即使是这些环境中的音乐,通常也都经过事先设计,比如,在圣诞电影中,我们很容易在街道上,广播中听到各种圣诞歌曲,但其实电影拍摄时,可能离圣诞节还好几个月,街道上根本不会出现这些歌曲的,因此这些音乐都经过事先安排设计,才能有效的出现在电影里.通常电影中的音乐很少采用现场收音,你在《红色小提琴》或《狂恋大提琴》里听到的音乐,都不是那些演员当场拉的,而是由音乐家和演奏者另外制作,再由演员配合演出的,电影里广播电台播放的音乐绝对是经过事先录制安排的,餐厅中的乐团演奏也通常不是现场收音,而是另外制作音乐混音合成,换句话说,演员在片场听到的音乐和后来在电影中出现的音乐,很有可能是不相同的,而且,诚如前文所提,很多Source Music其实是原著的,如《教父》中一大堆民间婚丧喜庆的乐队音乐,虽然都像是现场收音的Source Music,但几乎都是Nino Rota原著的音乐,此外,Source Music和Score这两种音乐使用型式,时常也会互相融合变换,如《变脸》枪战戏中的歌曲Over The Rainbow,就由随身听中的Source Music,转换成一种非写实性的Score,甚至有时一段音乐在电影中,会在同一时间兼具Score与Source Music的效果,如《教父》结尾时,将宗教仪式和暗杀行动两个场景交互剪接,当中连贯两个场景的宗教音乐,就同时兼具Source Music(配合宗教仪式的进行)与Score(加强暗杀行动的张力)的效果,因此,Source Music在电影中仍被归于音乐的范畴来讨论,而不会被归纳在音效的范围中,因为,制作塑造这些声音的主要人物是音乐家.

  总括来说,电影音乐指的是电影中所有听得到的音乐,这些音乐要如何选择,如何使用,是选取合适的既存音乐来运用?亦或是特别谱写新的原著音乐来配合专一的需求?是以Source Music的场面出现?或者是以Score的型式衬托呼应剧情?这些都是电影音乐家所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问题,而且常常不只牵涉到的音乐家个人,和导演,剪辑,编剧等也息息相关,因此,一名电影音乐家当然要能写好的音乐,但他们的工作绝不是只有写音乐而已!

  P.S.至于电影歌曲,广义来说,也可以说就是指所有出现在电影里的歌曲,使用的方法上,同样也可以分成Source Music与Score这两种型式,而且,同样也分成原著与非原著,不过,通常我们并不这样讨论,通常我们指的电影歌曲,是指原著的,专为某一部电影而写的歌曲,它们可能以Source Music或Score的型式出现在电影里(如歌舞片中的歌曲,《笑傲江湖》里的沧海一声笑等,都算是Source Music,因为我们可以看得到人在唱歌,而如《神鬼战士》里的Now We Are Free,《倩女幽魂》里的黎明不要来等,在电影里则被当成一种Score),但大多数的时候,歌曲以Source Music的型式为主,至于歌曲和音乐的差别,自然在于歌曲是有歌词的.


何谓电影原声带(Soundtrack Albums)

在第一个专题中,我将何谓电影音乐做了一番定义与解释,以功能和使用技巧来说,可以分成Source Music与Score,而以音乐的来源来说,可以分成原著音乐(Original Music),与非原著的既存音乐(Non-original Music or Pre-existing Music),现在,我们再加入一个名词,那就是Soundtrack.

  倒底什么是Soundtrack?现在对大多数人而言,Soundtrack泛指因电影而发行的音乐唱片,也就是所谓的电影原声带,我们若回顾最早于1937年发行的电影音乐唱片,迪士尼的《白雪公主与七矮人》,会发现当年并没有Soundtrack这样的名词,甚至接下来发行的几张电影音乐唱片如《绿野仙踪》,《森林王子》等,也都没有冠上Soundtrack这个名称,原因是因为,若依当年最原始的定义,这些音乐商品的确都不是Soundtrack.

  最早Soundtrack一词指的是电影放映时的音乐轨,电影中主要的声音包括了对白,音效与音乐,各自录制在不同的音轨上,在播映时再同步播放混音,而Soundtrack指的便是当中的音乐轨,这些音乐轨的内容,也就是电影中实实在在可以听得到的每一段音乐.早期的电影音乐唱片,并不是把这些放映带上的Soundtrack直接拿来转录到唱片上,而是根据作曲家的原谱,重新演奏灌录到唱片上的,因此,当年这些专辑并没有被称做Soundtrack,如《白雪公主与七矮人》,《绿野仙踪》,《格列佛游记》等最早发行的电影音乐唱片,收录的内容都以电影中的歌曲为主,而且是为唱片重新演唱录制,并不是电影中原音的Soundtrack,接下来于1942年发行的《森林王子》,算是最早以唱片型式发行的纯音乐电影配乐,它是由Miklos Rozsa将自己的配乐改写成组曲,重新演出灌录的唱片,也不是直接取自电影的Soundtrack,而且这张唱片中还加上念故事的口白,听起来像一张加了配乐的儿童说故事录音带,不过由于这张专辑的成功,带动了后来纯音乐电影配乐做唱片录音与巿场发行的风气,当年这些电影配乐唱片都不是直接取自电影中的Soundtrack,而是为录制唱片而重新选曲,表演和录音的音乐专辑.直到1949年,米高梅电影公司推出由Miklos Rozsa担任配乐的《包法利夫人》,这张唱片成为第一张直接将电影中的Soundtrack发行上巿的剧情片电影配乐专辑.

  实际上,米高梅是最早将电影音乐唱片定名为Original Soundtrack(电影原声带)的公司,米高梅所发行的第一张Original Soundtrack,是1947年《Till The Clouds Roll By》,这是一部描写音乐家Jerome Kern(作品有音乐剧《画舫璇宫》等)的传纪式音乐电影,自此之后,Original Soundtrack Album的发行,成为电影公司与唱片公司眼中一块耀眼的新大陆,包括米高梅,派拉蒙,Decca Records等公司都陆续开始将旗下的电影配乐整理成专辑唱片做巿场发行,1968年派拉蒙发行Nino Rota的电影配乐原声带《殉情记》,创下三百万美元以上的利润,紧接着电影歌曲原声带《毕业生》也创下出色的销售成绩,电影原声带成为唱片巿场中一项实力不容小觑的新品种,日后写下历史新页的电影原声带还有将流行音乐与通俗管弦作品合而为一的《洛基》,带动迪斯科热潮的《周末狂热》,重振大型管弦电影配乐声势的《星际大战》,以及将电子音乐的内涵大幅提升的经典配乐作品《火战车》等.

  今日,我们统称因电影而发行的音乐专辑为Soundtrack Albums或Soundtrack Records,这种音乐专辑的内容其实已经变得五花八门,有时甚至名不符实,除了收录原著配乐(Original Score),收录电影歌曲(Songs),甚至还可以收录各种根本没有出现在电影中的音乐,不论是什么内容,只要包装和文案能和电影扯上一点点边,就可以凑和一堆音乐发行电影原声带,许多乐迷已经越来越搞不清楚,买的原声带中倒底有没有自己要的音乐?

  一般来说,电影原声带唱片可以分成三种基本的原型,第一种是以歌曲为主的歌曲原声带(Song-Oriented Soundtrack Album),第二种是以配乐(Score)为主的配乐原声带(Original Dramatic Scores On Record),第三种电影原声带,是为最扑朔迷离的一种,当中所收录的音乐或歌曲在电影里完全找不到!以下我们就一一介绍这些电影原声带的型式.

  以歌曲为主的歌曲原声带(Song-Oriented Soundtrack Album)

  首先我们来看看以歌曲为主的歌曲原声带,以商业利益来说,歌曲原声带其实是电影原声带巿场的主力,一般来说,一张管弦配乐原声带能有五万张以上的销售量,就会被视做卖座的原声带,但歌曲原声带的销售量往往是配乐原声带的数倍有余,如管弦配乐原声带中的卖座纪录《星际大战》,当年创下400万张的唱片销售量,但同期的歌曲原声带《周末狂热》,其销售量高达2000万张,因此我们会发现很多电影再怎么灌水,也要设法推出一张歌曲原声带大捞一笔.

  实际上,除了音乐电影以外,通常一部电影里真正为电影而创作的原著歌曲并不多,尤其不会多到可以发行一张电影原声带,因此我们很容易发现这类原声带中大部份的歌曲,在电影里根本就找不到,这类原声带的品质时常良莠不齐,当中有仔细构思编辑的经典专辑,也有滥竽充数,纯为捞钱而发行的浮滥商品.一般来说,含有电影原著歌曲的原声带较具时代意义,如《第凡内早餐》,《毕业生》,《两小无猜》,《往日情怀》,《侠盗王子罗宾汉》,甚至是《铁达尼号》等(以篇幅来说,《铁达尼号》固然是以配乐为主的原声带,不过以巿场性来说,恐怕也有一大半的人买这张原声带是为了歌曲而不是配乐),毕竟,要为电影构思一首好的原著歌曲,其实就和写一部好的配乐一样的困难,而一首动人的原著歌曲,也和一部好的配乐一样的有价值.

  不过,电影歌曲的来源一直都很复杂,它们可能是请词曲作家特别针对电影写的(如《第凡内早餐》的Moon River,《往日情怀》的The Way We Were,《铁达尼号》的My Heart Will Go On),可能是选用切合故事题旨与戏剧需求的既存歌曲(如《麻雀变凤凰》的Pretty Women,《终极保镳》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第六感生死恋》的Unchained Melody),但常常也可能是从唱片公司提供给制片或导演的促销歌曲中挑出来的,很多时候,选用哪一首作品做为电影歌曲甚至和电影创作无关,反而和商业利益有关,因为歌曲出现在电影中,等于多了一项十分有利的宣传媒介,唱片公司有利可图,自然也不会少了电影公司一杯羹,这种情形下诞生的电影歌曲原声带,很多时候都是虚有其表,挂羊头卖狗肉,不过也有一些十分成功的例子,如《捍卫战士》,《浑身是劲》,《鸡尾酒》等著名的歌曲原声带,当中的歌曲几乎都是
新曲,但几乎都不是针对电影写的,而是制片,导演,音乐总监等,从唱片公司送上门来的数百首新歌中,视电影的需要挑选出来的,这些原声带选用的歌曲都很出色,和电影也结合的很成功,不论这些作品最初是否是为电影而做,其实还是可以成就一张很好的电影原声带,但以歌曲电影原声带庞大而浮滥的发行现况来说,称得上好的专辑占的比例并不很高.

  以配乐为主体的原声带(Original Dramatic Scores On Record)

  最早发行的电影音乐唱片,几乎都以歌曲为主,电影配乐(Score)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重视,连《乱世佳人》这种当年红极一时的电影,电影配乐的发行也不受唱片公司看好,时至今日,电影配乐原声带所受到的重视已今非昔比,很多电影配乐早已脱离背景音乐的印象,成为新的当代经典,1977年的《星际大战》被认为是电影配乐原声带颓势逆转的关键,这张专辑卖出了跌破唱片公司眼镜的成绩,证明了纯配乐的原声带也具有雄厚的商业潜力与广大的接受度.

  电影配乐原声带的产生有很多不同的来源,第一种情形,是实实在在来自电影原音轨的Soundtrack,不经任何编辑修改,完全将电影中可以听到的音乐原音重现,不过真正这样处理的原声带并不多,因为将电影中的配乐原音直接翻录成唱片,听起来未必很舒服,有时可能会很零碎或不具音乐上的完整性,通常Promotional Soundtrack Album才会采用这种原汁原味的发行型式,一般商业版电影声带在发行时,还是会将这些原始的Soundtrack去芜存菁,删去一些不具音乐欣赏价值的枝节,同时也将音乐重新组合编排,以达到音乐欣赏时的流畅性,独立性与完整感,当然,这样的处理有时可能会造成遗珠之撼,因此我们又会看到一些所谓的完整版专辑,来达到补遗的目的.例如于1999年与2000年发行的两张《星际大战首部曲》电影原声带,音乐内容都取自电影原音的Soundtrack,但编缉方式和收录的音乐篇幅有不少差异,听起来的感觉其实并不相同.

  而在前文也提到,很多电影配乐原声带所收录的音乐,并非真正取自电影的配乐原音,也就是说,不是取自原始的Original Soundtrack,而是音乐家根据配乐原谱,重新为发行唱片而特别选曲,编辑,演奏,录制的,如John Williams的《外星人》,《大白鲨》等代表作,当年与电影同步发行的原声带,其实并不是取自电影中的原音,而是John Williams根据原谱,为发行唱片而重新改写编辑,重新表演灌录的,反而90年代推出的《外星人》,《大白鲨》数字录音完整版,才是真正取自电影的原始音轨.这种发行原声带的方式,常提供给音乐家较大的发挥空间和整理机会,如在原声带中安排音乐家改编整理的演奏曲目等,同时在录音和表演的品质上也较为稳定,不像原音的Soundtrack,碍于电影后制作业的时间压力,有时品质会有瑕疵,不过在电影音乐制作技术与成本大幅提升的今日,很多原音的Soundtrack本身就已经表现的很完美了.而这样的电影原声带在制作的企图上,除了反映电影的精神,主题外,也特别着重于音乐本身的表现和独立价值.

  1972年,RCA Records发行由George Korngold制作,Charles Gerhardt指挥The Nation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演奏的重录版电影原声带《海鹰》(由Erich Wolfgang Korngold担任配乐,即George Korngold的父亲),首开电影配乐重录之先河.重录版的电影原声带通常选择具时代意义与历史价值的经典配乐,做为重新诠释整理的对象,让这些音乐以更精致的面貌以及更进步的录音技术重现,RCA Records
当年的经典配乐系列是这类原声带的代表作,重录了《大国民》,《海鹰》,《乱世佳人》,《星际大战/第三类接触》,《北非谍影》等作品,后来许多唱片公司也陆续跟进,如Silva Screen的《阿拉伯的劳伦斯》,《锦绣大地》,Varese Sarabande的《惊魂记》,《迷魂记》,《欲望街车》,《超人》,《大白鲨》,《远离非洲》等,都是非常出色的重录版电影原声带,这些原声带在选曲上常收录全本乐曲,内容往往比原本的原声带更完整,有时在表现和录制技术上也超越了原先的电影原声带.重录电影原声带的出现,可以说是对一部电影配乐,其音乐地位与历史价值的一种推崇与巩固,因为这些为电影而写的音乐,已经不仅只是电影的附属品,而是可以被独立表演,独立欣赏,独立分析,具有完整音乐价值的作品.

  最后,不如举个近期的例子《大白鲨》,来为大家说明一下上述几种配乐原声带的差异.《大白鲨》的第一张电影原声带,也就是1975年的MCA版,其实是一张Studio Re-recording的唱片,当中的音乐和电影中可以听到的并不完全相同,是John Williams扩充改写配乐原谱,并重新演奏灌录的演奏专辑,大家如果注意当年这张原声带的标题的话,会发现这张唱片的标题是Music From The Original Soundtrack,并不是Original Soundtrack Record,这是一张很好的唱片,拿下当届葛莱美音乐奖,但唱片中的音乐并不等于电影中的原配乐,John Williams拿下金像奖最佳电影配乐是因为电影中的音乐,但他拿下葛莱美音乐奖是因为唱片中的音乐,两者并不完全相等.二十五年后,Decca Record发行了当年电影中真正的Soundtrack原始录音,在录音品质和音乐内容上,与MCA的版本有不少差异,而这些音乐,是电影中所有配乐原音重现,也就是名符其实的Original Soundtrack,同年Varese Sarabande发行第三张《大白鲨》电影原声带,在音乐内容上,取的也是电影中真正的全本配乐总谱,而不是MCA版中改写编辑过的表演乐曲,Varese Sarabande以更新的数字录音技术,由Joel McNeely指挥Royal Scottish National Orchestra重新表演灌录《大白鲨》的全本原配乐,并且按电影中的次序编排整部配乐,是很精采的重录版电影原声带.这三张《大白鲨》电影原声带的音乐内容与声音感受各不相同,而且,其实很难说哪一者可以被取代,因为基本上这是三次不同的录音与不同的诠释,甚至,也有不同的音乐内容,有兴趣的乐迷反而可以从这些不同诉求的版本中,更深入一部配乐作品的精神,当然,通常必须是有特殊历史与艺术价值的作品,才能受到这样的重视与瞩目,发行这么多种不同的版本.

  没有使用在电影中,但挂名为电影原声带的音乐专辑

  《厄夜丛林》是一部完全没有音乐的电影,但它发行了歌曲电影原声带,《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新惊魂记》等歌曲电影原声带也都是这种情形,在电影里几乎都找不到这些原声带所收录的歌曲,这种电影原声带有越来越多的趋势,也就是所谓的Music Inspired by Motion Picture,唱片公司与电影公司在谈妥原声带发行权后,根据电影的主题和特色,结集一些相关的音乐来发行电影原声带,不论这些音乐倒底有没有用在电影里,这样的电影原声带等于是一张以电影作为灵感,加以联想附会,结集相关歌曲或音乐,凑合而成的音乐合辑.这种原声带大多十分浮滥,而且深受巿场需求与商业利益左右,很难说有什么创作价值,但成本低,回收快,难怪唱片公司对这种鱼目混珠的产品乐此不疲,美其名是Inspired by Motion Picture,但说穿了是挂电影的名字捞钱的音乐商品.

  另外一种情形,是所谓的Rejected Score,音乐家原本被聘请为某一部电影配乐,但因为种种因素走马换将,结果音乐家已经完成的作品,最后没有使用在电影中,如果这些音乐本身其实有不错的品质(只是不合适这部电影,或者更正确的说,是导演,制片人认为不合适这部电影),客观情况又许可的话(经费,时间,作品的品质与完整程度等达到一定的条件),这些被导演炒鱿鱼了的作品还是有可能绝处逢生,发行电影原声带,如Hans Zimmer的《K2》,Bernard Herrmann的《冲破铁幕》,Alex North的《2001年太空漫游》等电影原声带,其实都是遭到回绝的原配乐,我们无法在电影里听到这些作品,但音乐家将这些作品当成个人的创作发表,这样的原声带也常使用Music Inspired by Motion Picture这个名词(毕竟叫Rejected Score听起来满泄气的),但在创作精神和品质上比上述一些名不符实的专辑高得多.

  以上三个大类仅是电影原声带的原型,但很多原声带其实是混合型,原声带中混合了歌曲(不论电影里有没有这首歌),原著配乐,演奏单曲,甚至是没有使用在电影里的音乐片段,以及电影中的音效对白等等,总而言之,我们可以泛指电影原声带为任何因电影而发行的音乐唱片,而我们也可以发现,电影原声带的发行,已经从最初的音轨纪录,发展成更多元也更丰富的内容,电影原声带演变成一种独特的音乐产品,它是一种将电影中的音乐独立化的音乐产品,但它不完全等于电影中的音乐,它可以兼顾影迷对电影情感的反刍,但它更针对音乐欣赏者的需求做策划,因为它是张唱片,一种音乐制作,评量一张电影原声带的好坏,与评量一部电影配乐的好坏是不完全相同的,这一点,我们留待下回分晓.

作者Loyalwis,转自:http://www.flamesky.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9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 WORLD MUSIC及乐手


作者: 水滴


WORLD MUSIC是西方角度观点的词汇,意思指非英、美及西方民歌 /流行曲的音乐,通常指发展中地区或落後地区的传统音乐,例如非洲及南亚洲地区的音乐,有些地区如拉丁美洲的音乐,则能普及到自成一种类型。今天大家说的 WORLD MUSIC通常是指与西方音乐混和了风格的、改良了的传统地区音乐。非洲的 KING SUNNY ADE,东欧的DON BYRON,中国的朱哲琴,巴基斯坦的 NUSRAT FATEHALI KAHN等是西方乐迷较熟悉的 WORLD MUSIC乐手。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流行音乐(英国模仿品)占据了整个星球。鉴于其无与伦比的活力和从这个娱乐大全攫取最大利润的企图,布鲁斯、乡村和西部音乐、爵士乐、摇滚、灵歌、迪斯科、说唱乐、豪斯和其他更多的形式对全球每个角落的青年都有匪夷所思的冲击力。所有这些“美国”形式事实上是“非洲-美国”形式,是贩奴时代流传到北美的节拍。当这些节奏以新的形式回到他们的故乡,又影响了曾孕育他们的文化并诞生了令人兴奋的混血种:世界节拍、世界音乐、种族流行音乐——不管你叫它什么,这个来自第三世界的新音乐正对文化产生日益重要的冲击力。

任何一个章节,甚至一部书所能真正提供的内容,还不及世界音乐的沧海一粟,不可能用几百个字把事情说清楚。特别是许多人对于世界音乐的概念容易混淆。最重要的是,在被称之为“其他民族的音乐”和西方音乐家的“多元文化的实验”之间的巨大区别,尽管后者最近被称为“世界节拍”,它们实际上是不含西方元素的西方风格,就像有中国特色的瓷盘。
世界上的每一种音乐都无法阻挡频繁的来自不同的文化的各种音乐的渗透。可能有几个亚马逊流域鼻笛演奏家或澳大利亚中部的didjeridu演奏巨匠从未受外界影响过,但大部分音乐不是这种情况,最丰富的文化通常是最杂交的文化(美国、巴尔干、拉丁美洲、印度)。在这个层面上,几乎所有音乐都是交叉音乐。

事实上大部分现存的音乐都属于“其他民族的音乐”。如果美国不这么大、在地理上不这么孤立、音乐上不这么贫乏,这将体现得更明显。

听“世界音乐”的一个原因是它是现存的主要音乐。第二个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它超越了信仰的滋养。“世界节拍”可以成为时髦,但真正的内涵能像闪电一样使你目瞪口呆。

什么是“世界节拍”?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与你向谁询问其内涵,但你得到的答案不外乎是美国和欧洲主流摇滚和流行音乐以外的当代音乐形式,并将摇滚、流行音乐和现代技术融进本土传统音乐中。尽管“世界节拍”存在的时间与摇滚乐一样长,甚至更长,但知道80年代初世界音乐才开始对西方摇滚文化有深刻的影响。

西方流行音乐对其他地区的音乐从来都是敞开的,许多拉丁音乐家从排行榜建立伊始就在美国享有极大的成功。在摇滚时代初期,牙买加加力骚歌手哈里。贝拉方特(Harry Belafonte)曾极为流行;不久南非歌手米里亚姆。马科巴(Miriam Makeba)也享有同样的成功,波萨诺瓦表演家阿特鲁德。吉尔伯托(Astrud Giberto)则有不少国际性热门歌曲。如果哟在摇滚乐中找出世界音乐的踪迹,请看下列乐队:加力骚音乐[米基和西尔维亚(Mickey & Sylvia)]、拉丁舞曲节奏[“流浪者”(DRIFTERS)]、墨西哥音乐[里奇。瓦伦斯(Ritchie Valens)、早期冲浪乐手]、中东音乐[吉恩。皮特尼(Gene Pitney)的“麦加”(Mecca)]。
在60年代中期,其他地区对音乐产生了更直接的影响,正是此时摇滚开始成为一种严肃的艺术形式。印度音乐,尤其是用西塔尔琴伴奏的音乐,对“披头士”(BEATLES,THE)60年代中期的作品有着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乔治。哈里森(HARRISON,GEORGE)的作品。“飞鸟”(BYRDS,THE)乐队、多诺万(DONOVAN)、“滚石”(ROLLING STONES,THE)乐队和一些旧金山的迷幻乐队都令人难忘地运用了西塔尔琴或印度风格的拉迦曲调和旋律线。1967年,拉维。尚卡尔(Ravi Shankar)在蒙特雷流行音乐节上亮相,成为第一批获得大批摇滚听众的世界音乐家之一。

在其他领域,“西蒙与加芬克尔”(SIMON AND GARFUNKEL)20年前曾流行一时,公开承认受保加利亚传统演唱技巧的影响。“滚石”乐队的布赖恩。琼斯(Brian Jones)曾对摩洛哥音乐着迷,还在该过录制过一张梦幻音乐的唱片,其中一些节奏渗入了乐队受争议的代表作《魔鬼陛下的要求》(Their Satanic Majesties Request)。在所有60年代的乐队中,加利福尼亚州的迷幻-民谣-摇滚乐队“万花筒”(Kaleidoscope)

成功地将中东音乐的影响频繁地运用于他们的音乐中,他们的成功之作“Taxim”和《七口糖》(Seven - Ate Sweet)是录音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中东音乐旋律和摇滚力量的结合。

尽管如此,在60和70年代,绝大部分摇滚听众对世界节拍还是一无所知,大部分摇滚艺人还未受其影响。这并非主观上的忽视,而是该音乐还未被大部分人所接受。Nonesuch公司出版了许多优秀的种族音乐唱片,随着雷鬼乐迷的激增,人们开始意识到第三世界音乐的存在,但只有少数当代世界音乐唱片在美国销售(欧洲消费者对世界音乐的认知较好,尤其在巴黎,因为当地有大量的非洲裔居民)。
相反的是,尽管西方不太听世界音乐,但非西方地区接触很多西方摇滚和灵歌。这对非洲、巴西、亚洲和其他地区的音乐家的影响很大,但他们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从中借鉴。通常就是让乐器电子化,加上跳舞性节奏,并在表演题材上加入广泛的当代意识(尽管爱情在西方是最大的主题)。在不同程度上,传统题材、旋律和乐器依然是其音乐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

非洲艺人是第一批引起注意的“世界节拍”表演家,最初是摇滚出版物和另类/底下社团对之最为关注。70年代初,喀麦隆的马努。迪班哥(Manu Dibango)的《灵魂马库萨》(Soul Makossa)侥幸进入排行榜,这也是最早的迪斯科劲歌之一。来自尼日利亚的费拉(Fela)以他煽动性的疯克乐引起轰动,而金。桑尼。埃德(King Sunny Ade)以他夸张的奢华生活使非洲流行音乐在新的层次上为人所识。当然,把这些歌星归成一类就和把“滚石”、史蒂夫。米勒乐队(Steve Miller Band)和詹姆斯。布朗(BROWN,JAMES)归成一类一样。非洲是一个巨大的大陆,独立的地区风格有无穷的种类,这些非洲歌星使当代非洲流行艺人打开了西方的大门,使之在90年代中期势头不减:尤索。恩道尔(Youssou N’Dour)、阿利。法尔卡。托尔(Ali Farka Toure)、阿尔法。布朗迪(Alpha Blondy)、巴巴。马尔(Baaba Maal)、安吉里克。基德尤(Angelique Kidjo)和托马斯。马普福莫(Thomas Mapfumo)是其中较为著名的几位。

南非艺人在为保罗。西蒙(SIMON,PAUL)1985的热门专辑《幽雅田园》(Graceland)增色后格外受到关注。西蒙也受到某些批评,认为他稀释了南非音乐的韵味,更不用说违反了联合国对南非的禁令。但毋庸置疑的是,像Ladyasmith Black Mambozo这样先前为许多专辑担任伴奏的乐队开始渐为人知。南非编撰的《索韦托的坚不可摧的节奏》列出了许多摇滚评论家的最佳乐队名单,有冒险精神的听众可以从中找出该过其他乐队的唱片。

在80年代,另一种形式的世界音乐在摇滚听众中出乎意料地备受欢迎,它就是保加利亚传统歌谣,由保加利亚国家广播电视台Choir以“保加利亚神秘之声”的名义表演。他们的欧洲和北美之旅备受喝彩,其专辑居然进入排行榜前200名。1994年一个由圣多明各圣本铎修士们演唱的教皇赞美诗合集一路杀到排行榜前20名。西班牙的“吉普赛之王”(Gypsy Kings)尽管来自西欧,但谁也没有料到它会获得巨大的成功,并使弗拉明戈升级为更现代的混血儿。

但大部分世界音乐并没有获得于摇滚、说唱乐或灵歌等同的商业成功。尽管它目前享有唱片工业最大、扩张得最快的专业市场,但其外语歌词和非西方流行结构和节奏是,或者说一直会是它成为成功的大众音乐而不仅仅是评论家的宠儿的巨大障碍。当我们准备进入环境、技术和社会政治一片混乱的21世纪,听众的口味逐渐趋向更中庸、多元文化的音乐种类,世界音乐所涵盖的人口对于提高全球合作和世界和平的前景所起的作用被低估了。

世界音乐并没有竭尽全力去更深地影响当代摇滚乐,尽管现在在摇滚专辑中越来越频繁地听到非洲节奏或有来自第三世界的乐手在著名歌星的作品中客串。有时,摇滚歌星从世界音乐中借鉴很多,除了保罗。西蒙,还有戴维。伯恩(BYRNE,DAVID)、“感恩而死”(GRATEFUL DEAD,THE)的打击乐手米基。哈特(Mickey Hart)、“死之舞”(DEAD CAN DANCE)和彼得。加布里埃尔(GABRIEL,PETER)。加布里埃尔不遗余力地通过WOMAD组织和他自己的“真实世界”唱片品牌支持真实的东西并扩大世界音乐艺人的名录。“不列颠入侵”乐队被认为抄袭了很多黑人布鲁斯和灵歌艺人的灵感,这些艺人被目前这个注重利润、希望一夜走红的月坛忽视了。几年前一幅漫画恰当地讽刺了这种情况,内容是保罗。西蒙和戴维。伯恩拿着录音机在热带雨林的最深处邂逅,他们正在寻找适当的种族节奏,并在别人发现前剽窃它们。

就像那些老的英国乐队,西蒙和伯恩并没有直接将听众引向世界音乐,但他们并没有像前者那样隐瞒其所受的影响。世界音乐,就如老布鲁斯唱片,在今天有着比往日更广泛的影响。

现在, World Music 一般指亚非古朴音乐用现代的电子混响表现出来的音乐,也包括混响出来的世界各地的宗教音乐,这样理解也许有人反对,但oooo是这样理解的,呵呵,反对了我还是这样理解。。。一般, World Music有比较明确的主题,表达一种意愿,一种倾向。。。很多是表达原始本能,本性和冲动的,当然,表达的很高雅,与淫搭不上界,呵呵。
这种音乐很有震撼力,很容易使人产生共鸣,当然,也非常优美,用电子混响出来的声音有种虚幻的感觉。。。人声运用很广泛,同样起烘托作用,而且演唱方式很多就是声音,没有语言。。。呵呵,我夫人插了一句,“每个人的小心脏上都有一个薄弱的地方,总会被一种音乐击中。”呵呵,我想现代World Music就是一把敲击心脏的锤子吧。。。。。

说到现代World Music,就不得不说说 Enigma 和 Deep Forest 两个组合可算是两大掌门,我是听先Deep Forest开始喜欢上这类音乐的,所以对Deep Forest比较偏爱些,呵呵,这恐怕和别人不一样噢,一般人是从听Enigma 开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9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揭开Enigma之谜


作者: 水滴

      Enigma这支来自德国的乐队,或多或少你都应该有所耳闻。他们是早期准许引进大陆的国外音乐之一。从1996年的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宣传片的主题曲Return To Innocence(回到纯真)一定给大家留下了不少深刻的印象。同样,许多的电影、电视节目包括中国大陆的电视节目(足球之夜)经常以此为背景音乐,以前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叫做Boxing Helena(有人翻译情碎海伦娜)是我唯一两部发现有Enigma音乐的电影,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尽管当时我还不知道是他们的。

  无论你在世界什么地方,都可能听过这样的声音:一种天生的美国式的圣歌,一种通过西方流行音乐节奏表现出来的遥远的非洲部落或严肃的宗教的回声。这就是谜的音乐。它的名字和风格都是那样令人鼓舞。并且难以置信地在世界范围内都得以广泛的流传。然而,很多时候,人们只是闻其声,却极少了解“谜”背后的故事。“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组合? 这位躲藏在“谜”背后的男人叫Michael Cretu,是个天才的音乐家和制作人。在过去的8年中,Cretu一直在西班牙的伊维萨特岛上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但他却与合作者兼歌手Sandra(桑德拉,他的夫人)创造了一个流行音乐的新时代,在其他的商业性宣传中,你实在难以找出用英语、法语、拉丁语交融的格里利圣歌、超现实主义的笛声、女人的呼吸声、以及永远无法琢磨到的音源。到1997年为止,ENIGMA共出版了3张专集(不包括重新混音版本),每一张都是可点可圈的佳作,并且已成为德国流行音乐史上的瑰宝。所以尽管Cretu拒绝掌声和荣誉以及别人给“谜”下的风格上的定义,可是他已经没有什么理由可以抱怨的了……

  Cretu于1957年5月18号出身在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1965年,Cretu进入当地的一家音乐学校LYZEUM No。 2读书,它是一所专门培养年轻的音乐人才的学校,主修科目是钢琴。1968年,在巴黎学习了5个月的钢琴。1975年,Cretu和全家移民到原西德的(汉堡)Hamburg,并考入法兰克福音乐学院。1978年毕业后开始在一家音乐室工作。在1979年他在Polygram(宝丽金)旗下出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Moon ,light and Flowers。Cretu的工作帮助了他1980年获得第一个奖项,这是他作为制作人职业的不错的成绩。1983年Cretu在Virgin旗下发行了专辑Legionare把他推向创造者和制作人的位置。他负责制作的Sandra(Cretu的夫人)第一首国际性单曲Maria Magdalena和另一张SOLO专辑Die Chinesische Mauer (The Chinese Wall)。随后出了一些专辑The Invisible Man 和Die Chinesische Mauer (The Chinese Wall)差不多,不过是英语的。1985年开始他作为一名制作人,同Moti Special、Tissy Theirs一起工作过。1987年通过Sylvie Vatan认识了Mike Oldfield,并协助Mike Oldfield制作了专辑Islands。在Mike Oldfield的鼓励下,劝说Cretu少接触当制作人,而去从事音乐写作。

1988年2月7日,Michael Cretu同Sandra Lauer结婚,并且不久到IBIZA(地中海的一个小岛)生活,他们在那里有一个古老的农场和一个录音室(A。R。T。 studios),Cretu在老房子的地下室建立了一个旅店,并且经常邀请朋友来做客,他在那里生活的很快乐。1989年,他开始在自己家庭录音室禁闭不出。他说:“在完成Sandra专集成功后,我第一次有时间来做自己的音乐。”

“Enigma”的另外一个主角,Cretu的夫人Sandra,在所有“Enigma”的唱片中的女声演唱都是由她来完成。这一队夫妻搭档堪称流行音乐的典范。Sandra全名Sandra Lauer,1962年5月18日出生。12岁时,她就推出了个人单曲“Andy,Mein Freund”(安迪,我的朋友)。16岁时,她与2个女孩子组成了Arabesque(阿拉伯风格)演唱组,在当时的日本非常走红。1985年,Sandra开始了单飞生涯,在Virgin旗下推出了专辑"The Long Play"(漫长的演奏)。1987年出了她个人的第一张编辑版本专辑Ten On One ,并开始与Cretu一起合作,美国和加拿大地区发行发行了Everlasting Love(永恒的爱)专辑。1988年她发行了下一个录音室专辑Into a Secret Land。1990年在“Enigma”推出首张专辑之前,她还推出了热门专辑Paintings in Yellow(黄色油画)。当时公司正在着手制作的《公元1990年》中需要一个唱法文的女声。Virgin公司老板Richard Branson决定由Sandra来扮演这个角色,于是“Enigma”就诞生了。在这之后,Sandra在丈夫的协助下还出过3张专辑,但影响力明显不如“Enigma”。在Enigma成功后,她于1992年发行了Close to Seven,制作和写作都由Cretu来完成。后来,在这张专辑的基础上又出了编辑版本18 Greatest Hits。

  从欧洲流行音乐中解脱出来,Cretu着手于自己最喜爱的音乐:概念性的,如Pink Floryd或YES乐队之类的。他说:“我总是喜欢这样的音乐,但是我不再购买他们的唱片,因为我必须做出我自己的唱片。”

  Cretu在他的音乐中用到了2中截然不同的并不时髦的取样声音--秘鲁风格的排萧和修道士唱的格里历圣歌旋律,而洒脱、懒散的DISCO节拍是他的独具匠心。这也是当时“Enigma”彻头彻尾地独创性中最吸引人的地方。

  1990年10月,“谜”的首支单曲“Sadeness Part I”首先推出,这首歌成为他们最著名的热门单曲。紧接着推出的个人专辑MCMXC a。D(公元1990年)成为德国有史以来卖的最好的专辑,一种销售了1200万张,在41个国家登上了专辑排行榜冠军,并且在美国排行榜200名中停留了5年之久。在90年代流行音乐稳步前进的时候,谁也没想到“Enigma”居然没有追随标准成功的流行规则,而是运用了笛子和中世纪的圣歌的咏唱和电吉它、铜管等现代乐器,传达着现代人的气息、情感和能量。

  这张专辑中的经典歌曲“Mea Culpa”(我的过错)、“Principles Of Lust”(欲望的原则)、“The Rivers Of Belief”(信仰之河)都非常出色。另外一个非常值得赞扬的是 MCMXC a。 D 采取了高超的录、混音技术。所有的音轨自然地相互流入,而立体声和低音的应用是完美的。将MCMXC a。D放在一个发烧音响系统中,释放出来的大量低音使人惊叹不止并为之痴迷。

  在1991年的时候,MCMXC a。D推出一个限量版本,增加了4首曲目,不过都是在原来专辑歌曲的基础上重新相互混音乐并延长而成,所以这张唱片从开头到结尾都有一气呵成的感觉。限量版唱片的封面设计与原先几乎完全相同,但是用一种灰暗色的绿背景代替了原来的黑色。总的来说,MCMXC a。D(公元1990年)是90年代流行音乐史上的一张杰作,它的音乐具有高度的独创性且一次次地营造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氛围。到目前为止,这种声音和氛围只有被另一位艺术家成功地模仿并改进过,就是Delerium和他们的专Semantic Speaces,而大多数人尝试这样的音乐都失败了。2年后他开始为电影Sliver(银色)作电影原声碟。

  1993年,“Enigma”的第2张专辑The Cross of Changes(变换的十字架)推出。由于第一张专辑的成功。第2张专辑还未正式推出便已得到140万张CD的订单。这张专辑不但拥有上张专辑的气质,而且是一个进化。它的封面设计的非常有味道:是一个黑色的圈及一个有人特点的机器物走在前头,画线看上去非常模糊不清。

 The Cross of Changes共有9首歌曲,并且每首歌曲的开头都与上张专辑相似,只是在各种背景下出现了明显不同的男声。尽管这张专辑在销售数量上没有超过第一张,但还是取得了24张金唱片的好成绩,并在英国排行榜夺得冠军的位置,在澳洲和欧洲取得亚军的位置。

  在The Cross of Changes中诞生了2首热门歌曲: The Eyes Of Truth(真理的眼睛)和Return to Innocence(回到纯真)。特别是Return to Innocence涉及到更多交响乐的成分,它明显倾向于带有现代节奏的的拉普人圣歌的歌曲结构。作为一种合唱,这首歌使人感到幸福和愉快,其中的一个理由是“Enigma”已经将兴趣的触角伸到古老的北欧音乐文化。拉普人就是生活在瑞典、挪威、芬兰和俄罗斯北部的居民。这首歌曲音乐录音带的成功更使用得它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首热门单曲。

  1994年,The Cross of Changes出了一个“特别版本”,类似于上一张的“限量版本”,在“特别版本”中加入了3首歌曲,每首曲子增加了重新混音部份,但与“限量版本”不同,它们之间并没有相互混合在一起。而且相比之下,“特别版本”比“限量版本”更加稀罕。由于它在美国没有发行,所以世界上的一些唱片店中很难找到“特别版本”这张唱片。

  1996年11月25日,Virgin唱片公司首次在全球同步发行“谜”的最新专辑Le Roi Est Mort, Vive Le Roi!(这是法文,中文翻译是国王死了,国王万岁,台湾翻译改朝换代,英语是The King is Dead, Long Live the King!。)。第一首单曲便市Beyound the Invisible(冥界之外)。新专辑与以前相比不仅气氛有所不同,而且鼓的音色更加平和,出现了新的少数民族的声音---从祖鲁人到拉托维亚人,被评论界誉为肯定是目前为止“谜”最一元化的专辑。

  在这张新专辑中传达了许多自然的、哲学的观念,这个观念的主题就是“为什么”。Beyound the Invisible是“Enigma”的一首经典的单曲。通过Cretu的声音铺垫着一种不可抵挡的圣歌迭句和有里的旋律。

  2000年,Enigma再次推出The Screen Behind The Mirror(浮世镜)。最新信息请点最新。在这张世纪未的最新专辑Michael Cretu再次发挥将流行电子音乐与古典乐结合的本领,以取材自原本居于殿堂之上、全球乐迷耳熟能详的古典乐章“布兰诗歌”的音符为主轴,重组出全新的流行生命。回归自我中心,“当你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在别人的眼中与真实之间究竟有多少的隐瞒,”Michael Cretu便以这平日人们看镜子的行为,窥伺自我心里深层的惊世感受。首支单曲Gravity of love,即Sample“布兰诗歌”中O Fortuna唱诗班的段落,并请曾以You're Not Alone获得英国流行排行双周冠军的流行Trip Hop乐团Olive女主唱Ruth Ann担纲演唱。

  Michael Cretu有着的完整古典学院派洗礼的经历(最高分毕业于德国法兰克福音乐学院,主修钢琴及作曲)是奠定他编曲功力的重要起点──让他懂得乐理,合声,对位,曲式等各种基础知识。 当他遇到相交15年以上的录音师好友──詹斯葛德(Jens Gad)更将录音工程,取样 (sampling)技巧及量身定作的工作室 (project studio)的概念,积渐纳入他的音乐思维与创作当中。“谜”的音符图腾,从麦可所使用的声音元素中,可感受其对于生命、人类、世界的尊重与性灵的升华。哲学性浓厚。

  此张“The Screen Behind Mirror”,在编曲上与以往较不同之处,是不再单单强调于圣乐合声(Gregorian Chants─天主教堂唱的格里高圣歌)及排笛 (Panflute)而加入了日本乐器、教堂用铃(Church bell)、管风琴(Organ) 等之取样。此外,更将最传世的古典乐章──布兰诗歌中O Fortuna唱诗班的 段落重新取样演绎。
让音乐回到原点,重新绽放新生的历史光泽,就在Enigma的音乐中,感受全新的音乐律动。

Deep Forest:
Eric Mouquet和Michel Sanchez这只法国组合,1994时候,那种将原始部落音乐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的歌曲风格,让无数人为之陶醉与沉迷。从而在其后,形成了大批它的模仿者:Ikarus、 Delerium、 Enigma和Shanti。你可以从他们的音乐中找到DF的影子。可现在,如果你想找回原来的DF的风格,也许你真的应该去找这些人的专辑去听了。

--------------

要说Enigma后面的专辑有DF的影子到还能说的过去,但说模仿,呵呵,简直是放P。
这两个掌门并不是轻易可以模仿的了的,而且,之间的风格也不同。。。
真正把DF模仿的好的恐怕只有 Karunesh了。。。
所以这两个掌门手下好像缺乏人气,呵呵。。

DEEP FOREST
Eric Mouquet 和 Michel Sanchez描绘出世界各个角落的声音,借助他们的音乐,地球上无限遥远的声音近在咫尺。从亚马逊热带森林到法国的北部,从哈瓦那到布拉格,从马达加斯加到纽约,从非洲到东欧、从矮人部落到游牧民族。虔诚的唱赞美歌的声音、因愤怒而大叫的声音、伴着晨间音乐祈祷的声音、充满希望的歌声。从一开始,他就拚弃了音乐本身风格的障碍。Deep Forest不但发明了一种完全不同声音,他们也创造了一种语言。


代表曲:
Deep Forest 森林深处
Sweet Lullaby 甜蜜摇篮曲
Twosome
Bohemian Ballet
Forest Hym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9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出版形式(EP细碟,LP大碟,SINGLE单曲等)


◆单曲(Single)
通常是一首比较好听的歌曲,为了扩大影响,这首歌曲被乐队和唱片公司挑出来单独发行。通过电台和电视台的反复播放,吸引歌迷购买单曲唱片,单曲的销售量排名就成了单曲排行榜(chart),这无形中反映了某首歌曲在一定时间内的流行程度,同时为乐队带来了好名声。这种专为上排行榜的单曲同时也叫做hit,就是热门歌曲的意思。不过对于重金属来说,能登上排行榜的单曲不算很多,能得到好名次的更少(除了那些煽情的慢歌),这毕竟是一种喧闹的音乐,不是每个人都受得了的。


◆专辑(Album)
现代音乐最主要的发行方式,通常由3-15首歌组成,长度大多在12到74分钟之间(不排除例外)。专辑中的歌曲顺序一般来说应该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按照这样的顺序听下来,整张专辑给人的感觉会超过简单的歌曲总和,也就是整体大于局部总和的意思,尤其是概念专辑(conceptual album)。


◆大碟(CD/LP)
专辑通常有两种,一种更为正式,收录的歌曲较多(10首左右),时间较长(40分钟左右),能够让歌迷一次过足 瘾,而音乐家在上面花的心思也更多一些。象这种正式和规矩的专辑就称为大碟,或者干脆就叫专辑。80年代以前专辑的主要发行方式是胶木唱片和磁带(Cassette),其中胶木唱片更适合于收藏,而90年代之后CD成为更为主要的介质。所以大碟通常就是LP,但现在也渐渐用CD来称呼了。


◆细碟(MCD/EP)
也就是小专辑,一般有3-7首歌(当然也可能更多),时间也比较短,通常在15-20分钟左右。它是一种较不正 式的专辑,乐队有了几首成熟的作品,需要及时推出,但又够不上一张大碟的数量,所以就发行这种细碟,当 然也可能纯粹就是为了赚点外快。它的价格介于单曲和大碟之间。为了使细碟更具有吸引力,乐队有时会在细 碟上放一些较为罕见的歌曲,如现场或翻唱歌曲。作为一支摇滚乐队来说,大碟是不可缺少的,细碟就属于可 有可无的东西了。在胶木唱片时代这种细碟叫做EP,现在当然就叫MCD了。


◆私制唱片(Bootleg)
这是一种更不正式的唱片了,而且根本就不是合法的东西。它是由歌迷自己在现场用录音机或摄象机偷偷录制 的,也有的是乐队未发表的录音室作品被偷出后翻制的,这种私制唱片通常制作粗糙,但也不乏精品。在国外,这种私制唱片具有相当的市场,因为这种唱片中的歌曲版本一般是无法从正式渠道获得的。一些老牌乐队如AEROSMITH,IRON MAIDEN,METALLICA的私制唱片是最多的。有时极少数效果很好的bootleg也会被乐队看中,拿来改编后进行正式的发行。


◆小样(Demo)
乐队自己录制的样带。地下乐队在签约前,自己掏钱录制这样的小样,然后灌制成磁带或CD,进行地下发售或者送到唱片公司和电台以期获得注意。有些乐队的小样录制得非常精致(这要看乐队的设备和录制水平),完全可以作为收藏品了。


◆处女作(Debut)
debut这个单词很难用一个中文词来解释,因为它可以指任何活动的第一次。如第一张专辑叫debut album,第一次演出叫debut show,第一次巡演叫debut tour,甚至第一次在美国露面叫American debut......


◆小型演出(Gig)
通常指在酒吧或俱乐部举行的规模很小的现场演出,一般地下和半地下乐队是很难有机会在大型体育馆或剧院进行演出的,所以这种gig成为他们展示自己音乐才华的主要方式。当然,如果乐队有一定影响的话,通过这种演出也可以从酒吧老板那里拿到一定数量的报酬,一般是足够基本生活开支了。


◆演唱会(Concert)
指具有一定规模的现场演出,如果乐队没有足够的歌迷支持,是不可能举办这样大规模的演唱会的,因为租借一个象体育馆或剧院这样大的场地通常需要一定的金钱和名声。演唱会可以说是摇滚乐手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能在数以万计的歌迷面前演出,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满足感的事情,何况还有非常可观的门票收入(当然,也有不少大型演出是免费入场的)。演唱会对于歌迷来说则是一个狂欢的节日,大多数金属乐迷都会认为一场精彩的演唱会比disco更来劲得多。


◆巡回演出(Tour)
典型的摇滚生活方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乐队和技术人员搭乘着各种交通工具,从一个城镇转移到另一个城镇,为当地的乐迷带去精彩的现场演出。这通常也是一种为专辑促销的方法,不过对于乐队来说,能够周游各地,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巡演是一种非常需要体力的劳动,因为它往往耗时漫长,有时乐队只好在飞奔的汽车上睡觉,还得自己动手搬运器械,所以不少乐队都写过关于巡演残酷程度的歌曲(就象MEGADETH的Killing Road)。为了扩大巡演声势,通常会有几支风格类似的乐队联合起来一起进行巡演,例如90年代初著名的Thrash Metal巡演Clash Of Titan(包括ANTHRAX,SLAYER,MEGADETH等)。


◆音乐节(Festival)
在某个主题的号召下,很多乐队集中到一起,在数天的时间里为歌迷带来一系列演出,这是名副其实的节日。这种音乐节经常是露天的(outdoor),因为可以不受场地限制,接纳尽量多的歌迷。不少乐队在音乐节上表现出众而一举成名,象著名的重金属音乐节Monsters Of Rock,重金属乐队纷纷以参加这个音乐节而自豪,如果能够在这个音乐节上摘得头牌交椅,那乐队的地位无疑就已经是超级明星了。不过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摇滚音乐节还是非1969年的Woodstock莫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9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唱片常识

1、什么是EP?
EP:Extended Play,慢速唱片。EP是CD的一种,播放设备亦与普通CD一样,没什么特殊要求。EP与CD又略有区别,每张EP所含曲目量较CD少,一般有1-3首歌左右,最多也不会超过5首歌,价位比一般CD低。 订购日韩预售.

2、什么是AVCD?
AVCD的标志是排在第一首的是电脑文件,不能播放。AVCD是VCD的一种。预购DVDAVCD.AVCD,简单地说就是既有声音(Audio),又有图像(Video)的碟。AVCD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光盘,它以数字音乐为主,添加了VCD的内容,而图像部分常常是与音乐主题有关的MTV。销售音乐吧原版CD

3、什么是HDCD?
  HDCD即High Definition Compatible Digital(高解析度兼容数码)的缩写,1993年由美国REFENENC RECORDS公司推出。它采用一种新的录音技术,在将母带上的模拟音频信号送入HDCD编码器的时候,以超过传统CD制式44.1KHz,16BIT的高解析力编成数码信号,此时产生的信号将多于普通CD所能容纳的信号。预购DVD最新.

4、什么是DTS?
   DTS的全称(Digital Theater Systems)意为“数码影院系统”“DIGITAL SURROUND”意为“数码环绕立体声”。订购M58.NET订购.

5、什么是LC?
LC是发烧CD的一种,制作成本比较高,音质效果比较好.欧美音乐吧LD.

6、什么是XRCD?
顶级发烧唱片的典范,目前细分为XRCD、XRCD2、XRCD24等小类。  最新最新原版CDXRCD全称“EXTENDED RESOLUTION COMPACT DISC”意为超解析力CD。1997年日本JVC公司推出,XRCD技术的发明开创了录音硬件、理论的新境界,包括了Mastering设备、制造工序、硬件与理论等多方面成果。独创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CD的制作精度及高保真度。预购CDAVCD
XRCD可以说是完美的16位,不需要专门的硬件解码设备,任何一部CD机都可使用。XRCD很明显在透明度、高频的圆滑延伸、立体感与珠圆一滑的质感等方面,有非凡的表现力与震憾力,自然是顶级享受,在发烧音响中的效果更是无与伦比。由于制作成本高昂,目前只有少数的知名艺术家的知名作品被制成XRCD,因而XRCD的品种不算多。是音乐发烧友的最爱。原版CDAVCD预购.

7、什么是SACD?
发烧唱片的一种。发烧试音碟、发烧示范碟经常采用的形式。SACD全称叫Super Audio CD,是超级音频光盘系统,它是由索尼和飞利浦公司合作开发。SACD采用DSD数字录音技术,它的频率范围和动态范围均优于CD。即使使用普通CD机,音乐的效果在音场、清澈度、乐器和人声的细致层面也得到全面提升。同XRCD一样,由于制作成本不低,有资格制作成SACD的艺术家的作品不多,品种上稍比XRCD丰富。销售购买预购SACD播放时有的需使用SACD专用的播放设备,目前大部分的SACD可在普通CD机与SACD上同时使用。通常这种CD上会贴有标识,长方形灰色的标识就是适合所有CD播放设备的,音乐吧上SACD的说明一般都有此项文字说明。

8、什么是DSD?
发烧CD的一种,价位上跟普通CD差不多。目前DSD录音技术传至中国,国内原版有一些质素高的低成本DSD作品。例如柏菲唱片及广州某些唱片公司出的的部分作品。购买XRCD正版CDDSD CD 系列采用了DSD制式及SBM-DIRECT去将DSD处理过的信息还原至16BIT,DSD CD无信纸在声音的自然度,语气的细极度,乐器的质感度与及音场背景之宽深度都有大大的改善,务求令广大乐迷可以享受更靓声的音乐。DSD CD可在所有CD机上播放。最新VCD日韩.

9、什么是24K金碟?
24K金碟 是在制造CD的物料上电镀一层24K金膜,由于金属特性使然,分子分布非常平均,电镀层平滑如镜,使镭射光束得以百分之百完全反射,音效亦特佳,是为现今科技下音效最标致的CD物料.DVD正版CD欧美.

10、什么是24BIT?
24Bit 指每一秒声音的点数为24点,对于音质上能更细腻,特别是在于最大声、最小声的处理上,能将音乐细节描述得更为清楚,而这种超高解析度的处理,将让音乐的色彩更鲜明、层次分明。“24K金碟,24BIT”经常同时使用在CD制作当中,这种CD在M58.NET上也有不少,大部分制成金碟的都是经典作品,请点看这里查看全部金碟。最新M58.NET预售.

11、什么是AAD?
模拟录音、模拟混音、数字制碟AVCDVCDM58.NET.

12、什么是DDD?
数字录音、数字混音、数字制碟港台购买正版CD.

13、Hi-Fi是什么意思?
Hi-Fi :High fidelity的缩写,高保真的意思,一般用来表达硬件音响设备的优质功能,Hi-Fi唱片指的是录音质素优良的唱片。日韩欧美XRCD.

14、LD是什么?
LD :LASER DISC 激光影碟DVD欧美XRCD.

15、LP是什么?
LP :密纹慢放唱片,现在一般指老的黑胶唱片。LDVCD音乐吧.

16、DOLBY是什么意思?
DOLBY Digital:杜比数码,DOLBY是音效的技术标准之一,产生于美国DOLBY杜比实验室,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应用于电影立体声喇叭,经过多声道、降噪、数码解析等技术处理,使得音效产生立体逼真的现场感。此技术后被广泛应用在影音业当中,并形成标准制式。如:Dolby AC-3/DTS 等等。直到现在DOLBY实验室依然在不停的研究此技术,版本不断提升和更新。

采用DOLBY制式制作的硬、软件产品(如DVD)一般都会在包装醒目的位置上标有DOLBY字样和图标,代表着影音产品的品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9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瑜伽美人 于 2009-3-9 00:40 编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6 13:12 , Processed in 0.36987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