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68|回复: 5

中国不高兴:政治保守与文化保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4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化保守主义的理论著作我没认真看过,我不知道他们确切的主张,只能说说印象。按陈寅恪先生说的“不今不古”、“非驴非马”、“湘乡南皮之间”,一般的理解就是“中体西用”。但这里的中体西用重点在政治还在文化,似乎并不很清楚。但陈老先生又提到“三纲六纪”,那基本上是说的血缘宗法社会的伦理关系。今天的文化保守主义有些属于学者,如蒋庆、杜维明、成中英这些人。我猜他们的主义只对博士论文有影响,跟人民生活基本绝缘。还有一些是非学者的文化保守主义,没那么严谨,也没那么多理论,但倾向是清楚的。比如有主张换婚、一夜情、同性恋的文化激进主义,李银河女士就被他们树为旗帜。而我平日也认识一些女士,婚姻美满家庭和谐,她们便比较倾向文化保守——一激进把老公激进到别人床上就麻烦了。八十年代有些中产阶级知识女性以新潮自居,人也还有些姿色,周围围了几层老少爷们,他们的文化激进主义当然发自由衷。到后来徐娘半老,再新潮就有点硬着头皮了。记得八十年代一位挺有名的女作家后来嫁了洋老公,一二十年后在南方的报纸上假装超新人类,撰文打趣老公跟别人的风流韵事,还真不如普通家庭妇女抄菜刀、剁男根诚实可信呢。除了伦理方面,文化保守主义也还可以指文学艺术、衣着饮食之类。在这方面,就轮到我保守了。我就喜欢吃中国饭菜,读中国诗词,这没办法,生这儿长这儿,就这宿命。
  
  我是希望中国把近代以来本来没必要扔却扔了传统捡回一些,包括孔孟佛道诸子百家中有益的部分。你不可能全是人家的,当然也不可能光是自己的。古今中外好东西多了,唯我所用吧。要敢于是自己,但也没必要非不是别人。“中体”是演进的,“我”是变化的,晚清的“体”跟现在的体不可能一样。关键要一代一代的人根据需要把外面的东西拿来用好,让它们不断被吸收消化而成为“体”的一部分。
  
  政治保守主义肯定有抵制西化的一面,但的确也有维持现有格局,保护既得利益的一面。不少大款听了“保守”倍感亲切,觉得“保守”二字,跟他家的保险柜或他资产的保值意思差不多。官僚听了“保守”也肯定眉花眼笑:风雨不兴,祸乱不作,多好呀,警察都不用加班,人人哼着《今天是个好日子》南来北往,上访接待站门前锣鼓喧天,净是大妈扭秧歌。社会生活是动静的统一,一天到晚在动,今天土改,明天文革、后天经商潮、大后天出国热,社会生活就跟翻滚过山车似的,别说上点岁数的,就是十七八岁的也未必受得了。但过于死板平静了,社会像个冰坨子没流动,大家一点野心一点想法一点不满也没有,钉在一个位置几十年如一日还自得其乐,恐怕也不行。社会是一个有机生命体,要有压力,有流动,有新生。这动、静之间的平衡说起来有点玄,其实就那么点事。人类有好强不安分想出人头地的一面,社会的管理者应该备下个人主义蹦蹦床,让大家摘星星摸月亮。但大部分人没有机会和能力蹦那么高,但又不甘心光看着别人窜得跟神6似的。对于大部分人高不成、低不干的状态,社会也必须考虑。第一,办训练班请教练帮他们继续提高弹跳力,跳不到神6,神3神2也行。第二,请神6歇歇,喘口匀实气,别太张扬了,起码别一边飞一边扯着嗓子叫。第三,神0的弹跳力怎么也提高不上去;神六呢,也是不听劝阻,摆出一副谁拦谁死的架势;这时候就用得上儒道佛这些文化保守主义的神宁丸了(其实安分不争还真不是儒家的独家专利,法家也说过这话,只不过今天新儒家最冒尖,大家就一股脑堆儒家身上了),神0服了神宁,一想也是啊:飞那么高干嘛呀,摔下来碎成八瓣石膏都没法打,哪儿有咱脚踏实地过小日子滋润呐。于是神0们唱了“真善忍”,又唱《咱们老百姓,今个真高兴》。
  
  
发表于 2009-3-24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趣,我去新华书店看看,不错的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弱弱的问一句楼主:中国要重新开始构建自己的文化体系大厦了?是不是因为中国的社会变化要开始减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5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改革30年,中国穿着破衣烂衫,羡慕着别人看似美丽的衣裳,于是乎拼命减肥瘦身希望也能穿上别人的衣服,可减掉了不少肥肉对着镜子比衣裳的时候,才发觉别人的衣裳终究是别人的,穿在自己身上气质不合,而且看似漂亮的衣服面料却比旧衣服还差,穿在身上会过敏,还是拿着旧衣服比对着挑点好料子,量量自己的新尺寸量体裁衣做件新衣裳比较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5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免禽 于 2009-3-25 14:07 编辑
就轮到我保守了。我就喜欢吃中国饭菜,读中国诗词
1# 黄纪苏

还是我们诗和词有独特于韵致。这不仅仅因为我是中国人的缘故。也是我进入英美文化二十年,比较后得出来的结论。唐诗宋词是翻译不过去的。但这不等于说,英美没有英美的“好诗”。但是中文翻译过去的,是中文。不是英文.

英美人--即Anglo-Saxon 人,不会美食。

关键要一代一代的人根据需要把外面的东西拿来用好,让它们不断被吸收消化而成为“体”的一部分。


这正是难中之难。很多事已经是在事/势过之后才纠正,难。 特别是在西方的强势文化冲击下,几乎用不了一,两代人,你只有叹息之力。希望是在他们到三十而立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5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免禽 于 2009-3-25 14:16 编辑
你不可能全是人家的,当然也不可能光是自己的。
1# 黄纪苏

人和文化的演变是不会停止的。Anglo-Saxon 已经不是一千年前的安格鲁人,但其征服他人的这根筋骨仍在。汉文化加进了马列斗争的筋,但其和性,弱性还是主流。

哪儿有咱脚踏实地过小日子滋润呐。于是神0们唱了“真善忍”,又唱《咱们老百姓,今个真高兴》。


又被孔孟的和性,弱性这条筋给拉回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18 20:25 , Processed in 0.04126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