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72|回复: 54

转帖][原画连载]Q版《大明衣冠》--漫画图解明代服饰 BY 撷芳主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汉服吧,原作者:撷芳主人,地址http://tieba.baidu.com/f?kz=291389877



绘制工具:Photoshop CS2
  
  说明:
  
   中华服饰历代各不相同,使今天的人们无法了解古人真实的衣着样子,往往是凭借古代人物画和戏曲、影视的并不完全正确的展示来想象,尤其中国影视制作中的古装服饰五花八门,逐渐走向了一种极端扭曲的病态审美。这次按《大明会典》及《明史》并参照明代写实主义的肖像画绘制一套Q版的《大明衣冠图志》,希望能够为大家了解明代服饰出一份力。并且努力证明一下原汁原味的中华服饰并非不能通过现代方式展示,期待中国的影视服装制作和古装动画漫画造型能在本国文化的表达上超越邻国。
  
   由于本人没有受过专业美术教育,画得不好,但是在考据上是颇下了工夫的,能够对希望了解明代服饰的朋友有一些帮助。
  
   文中所引文字,基本来自《大明会典》“冠服”以及《明史》“舆服”,所参考图主要为出土、传世衣冠实物及定陵发掘报告《定陵》等。大家想找原文献查阅可以去百度搜索:
  
  《大明会典》卷之六十•冠服 六十一•冠服二
  
  《明史》卷六十六 志第四十二•舆服二 舆服三
  
  《礼部志稿》卷十八•仪制司职掌 冠服

另有专门研究明代服饰的论坛,有大量文字、实物资料可供参考。

  






皇帝冕服
    
  衮冕
  
  凡祭天地、宗庙及正旦、冬至、圣节则服衮冕,祭社稷、先农、册拜亦如之。
    
  冕:以皂纱为之。綖版宽一尺二寸,长二尺四寸。冠上有覆,玄表朱裏。前后各有十二旒,贯五采玉珠十二,赤白青黄黑相次。綖版下以玉珩维冠。玉簪导,贯纽,纽与冠武并系缨处皆饰以金。朱缨,青纩充耳,缀以玉珠二。
  衮服:用十二章。玄衣六章(嘉靖制度)--日月在肩,星、山在后。龙、华虫在两袖。长不掩裳之六章。裳黄色,绣六章,分作四行--火、宗彝、藻、为二行。米、黼、黻、为二行。
  中单:素纱为之,青缘领,织黻文十二。
  蔽膝:随裳色,罗为之。上绣龙一,下绣火三。
  大带:素表朱裏,在腰及垂皆有綼,上綼以朱,下綼以绿,纽约用素组。
  革带:前用玉,其后无玉,以佩绶系而掩之。
  圭:白玉为之,长尺二寸,剡其上,下以黄绮约之。上刻山形四,盛以黄绮囊,藉以黄锦。
  玉佩二。
  大绶:六采--黄、白、赤、玄、缥、绿,纁质。小绶三,色同。
  朱袜、赤舄、黄绦缘、玄缨结。


皮弁服
  
  凡朔望视朝、降诏、降香进表、四夷朝贡朝觐、则服皮弁服。嘉靖间令祭太岁山川等神皆服。
    
  皮弁:用黑纱冒之,前后各十二缝。其中各缀五采玉十二。缝及冠武并贯簪系缨处皆饰以金。玉簪,朱紘缨,玉以赤、白、青、黄、黑、相次。
  玉圭:长如冕服之圭,有脊并双植文,剡其上,黄绮约其下,及有韬,金龙文。
  绛纱袍:本色领、褾(袖口)、襈(衣襟侧边)、裾(衣襟底边)。
  红裳:如冕服内裳制,但不织章数。
  中单:以素纱为之,如深衣制,红领褾襈裾,领织黻文十三。
  蔽膝:随裳色,本色缘,有玉钩二玉佩。
  大带、大绶、袜、舄、俱如冕服内制。


通天冠服
  
  洪武元年定:郊庙、省牲,皇太子诸王冠婚、醮戒,则服通天冠、绛纱袍。冠加金博山,附蝉十二,首施珠翠,黑介帻,组缨,玉簪导。绛纱袍:深衣制。
  白纱内单,皂领褾襈裾。
  绛纱蔽膝。
  白假带。
  方心曲领。
  白袜,赤舄。
  其革带、佩绶,与衮服同


武弁服  
  
  国初行亲征遣将礼则服武弁,乘革辂,其制未详。详定自嘉靖八年。
  
  
  弁:上锐,色用赤,上十二缝,中缀五采玉,落落如星状。
  韎衣、韎裳、韎韐,俱赤色,如常制。
  佩、绶、革带、如常制。佩、绶、及韎韐、俱上系於革带。
  舄:如其裳之色。
  玉圭:视镇圭差小,剡上方下,有篆文曰讨罪安民。



燕弁冠服
  
  
  嘉靖七年定:
  冠:匡如皮弁之制,以乌纱冒之,分十有二瓣,各以金线压之,前饰五采玉云各一,后列四山。朱绦为组缨。双玉簪。
  服:如古玄端之制身用玄,边缘以青,两肩绣日月。前蟠圆龙一,后蟠方龙二。边加龙文八十一:领与两祛,共龙文五九(45条)。衽同前后齐,共龙文四九(36条)。
  衬用深衣之制,黄色,袂圆祛方下,齐负绳及踝十二幅。
  素带:朱里,青表,绿缘边,腰围饰以玉龙九片。
  履:玄为之,朱缘、红缨、黄结。袜用白。



常服
    
  洪武三年定:
  常服:乌纱折角向上巾。盘领窄袖袍。
  束带:间用金玉琥珀透犀。
  
  永乐三年定:
  冠:以乌纱冒之,折角向上,即翼善冠。
  袍:黄色,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金织盘龙一。
  带:用玉。
  靴:以皮为之。
  

初期式样:


后期式样:
    
  冠:仍用翼善冠。
  袍:用色不拘,盘领宽袖,前后及两肩各盘龙补子一。


从明代皇帝御真、行乐图以及一些宦迹图等绘画并定陵出土服饰中能发现皇帝所穿常服形制非常丰富。
    
  
  过肩通袖龙襕袍
    
  冠:乌纱翼善冠。
  袍:交领大袖,纹样分布同曳撒,一般为过肩柿蒂云龙纹,有膝襕和通袖襕。


曳撒
    
  自元代辫线袄发展而来,明朝上下皆通用之,清朝以此制为吉服袍。
  
  冠:奓檐帽(笠帽),有金玉宝石帽顶,亦承自元代。
  袍:右衽交领,窄袖,腰身收敛,腰间束敛作襞积(向下打竖细裥),下身作散褶,若裙状。两肩及胸背为柿蒂或如意云形纹样区,多为行龙、云纹等,有膝襕和通袖襕。
  带:实束,多为金玉宝石带钩。
  靴:多用白色


罩甲
  
  明代皇帝狩猎骑射时所着。
    
  冠:鞑帽,应为继承元代蒙古特色,以皮缝制,帽沿缘毛皮出锋。
  衣:外穿方领对襟无袖罩甲,织金,龙纹,用纽子。内穿曳撒。
  靴:皮质,白色。








四团龙云纹紬交领夹龙袍
    
  冠:网巾。洪武二十四年,太祖微行至神乐观,见有结网巾者。翼曰,命取网巾,颁示十三布政使司,人无贵贱,皆裹网巾,于是天子亦常服网巾。髻上戴金束发冠,玉簪二。网巾及束发冠外一般再戴其他巾子或冠帽等。
  衣:为定陵出土之绣四团龙云纹紬交领夹龙袍。肩用日月。
  围玉带。




十二团龙盘领衮服
    
  冠:用乌纱翼善冠,后于冠上加二龙戏珠,金质,镶宝石,折角边沿亦用金。另有金丝翼善冠,当为大礼时用,或谓乃明器,其详待考。
  袍:黄色,盘领宽袖。用团龙十二,前身、后身各三,两肩各一,下摆两侧各二。日、月在肩,星、山在背。华虫四,在肩下两袖。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各为两行,相对列于大襟。
  带:与常服同。
  
  此衮服于《大明会典》、《明实录》、《明史》均失载,明清两代著述亦未言及。其实例有两处可见:一为南薰殿藏明代皇帝画像,自英宗始,诸帝均着此种衮服。一为定陵所出神宗此种衮服,共五件。其中,刺绣品3件,均为红色底料;缂丝品2件,底色为一红一黄。


补一张皇帝戎装的:
  
  甲胄  
  
  定陵所出土神宗皇帝甲胄与《出警入跸图》中不同,然定陵出土仅为半身,难窥全貌,今以《出警入跸图》参考绘制,其详待考。
    
  冠:铁盔,饰天鹅翎,插小旗。
  衣:罩甲,有鱼鳞甲片装饰,方领对襟,升龙戏珠二。内穿当为曳撒,行龙五彩云纹,两袖肩有黄金甲片,以红丝连缀。
  刀:定陵出土铁刀,长条形,鱼腹刃,刀柄有金十字护手,木质刀鞘,包沙鱼皮。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柳絮轻飞 于 2009-4-2 14:52 编辑

工具:Photoshop CS2
    
  皇后冠服
  
  凡祭天地、宗庙及正皇后受册、谒庙、朝会、服礼服。燕居则常服。
    
  礼服(翟衣)
    
  凤冠:会典载以九龙四凤冠,按明皇后翟衣画像及定陵所出土实物,龙凤数量及组合各所不同,今按实物画九龙九凤冠。凤冠以漆竹丝为圆匡,冒以翡翠。上饰金龙、点翠凤、珠花、翠云、珍珠等。冠用三博鬓。
  翟衣:深青,织翟文十有二等(凡一百四十八对),间以小轮花。红领、褾(袖口)、襈(衣襟侧边)、裾(衣襟底边),织金云龙文。
  中单:玉色纱为之,红领褾襈裾。领织黻文十三。
  蔽膝:随衣色,织翟为章三等,间以小轮花四。以緅为领缘,织金云龙文。
  玉谷圭:长七寸。剡其上。瑑谷文。黄绮约其下。别以黄袋韬之。
  玉革带:青绮鞓,描金云龙文。玉饰件十,金饰件四。
  大带:表裏俱青红相半,其末纯红,而下垂织金云龙文。上以朱缘。下以绿缘。并青绮副带一。
  绶:五采--黄、赤、白、缥、绿、纁质。间施二玉环,皆织成。小绶三色同大绶。
  玉佩二,有小绶五采以副之。



常服(大衫霞帔)
    
  凤冠:双凤翊龙冠,以皂縠为之。附以翠博山。上饰金龙一、翊以二珠翠凤,皆口衔珠滴。前后珠牡丹花、蕊头、翠叶、珠翠穰花鬓、珠翠云等。三博鬓(左右共六扇)。有金龙二各衔珠结挑排。
  大衫霞帔:衫--黄色,两领直下一尺,间缀纽子三。后身长于前身,行则摺起,末缀纽子二,纽在掩纽之下,拜则放之。
   霞帔--并列两条,尖端缝合,垂在身前,挂坠子,平端收纳于大衫身后三角形兜子内。深青为质,织金云霞龙文,饰以珠。用玉坠子,瑑龙文。
  鞠衣:红色,胸背云龙文,饰以珠。
  四襈袄子(即褙子): 深青为质,金绣团龙文。
  大带:红线罗为之,有缘。余或青或绿。
  缘襈袄子:黄色。红领褾襈裾,皆织金采色云龙文。
  缘襈裙:红色。绿缘襈,织金采色云龙文。
  玉革带:青绮鞓,描金云龙文。玉饰件十,金饰件四。
  玉花采结绶、红线罗系带一、白玉云样玎璫二(如佩制,每事上有金钩一)。
  青袜舄,与翟衣内制同。


常服襦裙
    
  为明代自宫廷至民间所通服的最具代表性的女装款式,上身为短襦(袄子、夹衣),下身以马面裙为主,饰有裙襕,初期上衣多为交领,并有白色护领,后期多用立领等,袖为弧形琵琶袖,袖口收窄,或有白袖缘。衣在裙外,短则及腰,长乃至膝,直至清代汉族妇女仍延续此穿法,并影响到朝鲜等属国,最终形成今日韩服。
    
  戴金丝(髟狄)髻,上插挑心、昆虫簪等,前有箍子及垂珠围髻,顶插顶簪,后用半弧形分心,两鬓插云型掩鬓,全套构成明代自上而下最普遍、最重要的女性头面,为女子日常必戴的假发冠。
  
  关于(髟狄)[dí]髻,和男子网巾一样是明代的一个显著的服饰特征,目前只在京剧的老旦扮相中有遗存痕迹,其它只能在传世的一些明代人物容像中看见,出土实物虽多,但没有作为整套头面复原展示,总是分散的标明为XX簪,且命名错误混乱。明代及清初小说大都有涉及(髟狄)髻的描写。
  
  《西游记》:“却说八戒跳下山,寻着一条小路,依路前行,有五六里远近,忽见二个女怪,在那井上打水。他怎么认得是两个女怪?见他头上戴一顶一尺二三寸高的篾丝(髟狄)髻,甚不时兴。”
  
  《金瓶梅》:“又拿出一顶金丝(髟狄)髻,重九两。因问西门庆:‘上房他大娘众人,有这(髟狄)髻没有?'西门庆道:'他们银丝(髟狄)髻倒有两三顶,只没编这(髟狄)髻。”
  
  《红楼梦》:“(王熙凤)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
  
  可以去百度搜索相关文献:
  
  扬之水《明代头面》  
  
  孙机《明代的束发冠、荻髻与头面》  
  
  《潘金莲的发型》之明代妇女妆容发型


(作者插话:

   韩国现在不断在“考证”他们的“辉煌历史”,以图证明世界乃至宇宙的文明都是韩国人创造的。他们可以在电视剧里让大院君打李鸿章的耳光,可以把唐太宗的眼睛射瞎,但是他们不敢丝毫改动他们“引以为傲”的“韩服”。朝鲜作为大明册封的“朝鲜郡王”,被加恩允许穿亲王服色,从朝鲜王、王妃到庶民,从衮服、襦裙、乌纱帽到网巾、护领、霞帔、特髻,他们丝毫不敢改动僭越,以服饰为标志宣示对宗主国的臣服。直到在日本裹挟下宣布“独立”,才把服饰等级提升到“皇帝”级别,旋即被日本吞并。
  
   可悲的是,在韩剧泛滥的情况下,中国(尤其港台)的“配合”简直令人诧异,在翻译上把朝鲜国王一再翻译为“皇上”,王妃翻译为“皇后”,大妃翻译为“太后”,而实际上连影视原声都不敢这么称呼。另外中国的影视剧把明朝衣服都设计成外星时尚装束,所有男子不但没有网巾,还一律披发,比朝鲜都要“蛮夷”,甚至韩剧也效仿之,只要出现中国人全部披发,这种自取其辱的行径在影视界比比皆是,令人发指。
  
   尤其在《明成皇后》、《大长今》火了之后,“韩服”也热了起来,商家推波助澜,没有人来说明“韩服”究竟是怎么来的,所有人都认为是朝鲜王朝的原创,当明代襦裙的实物照片出现在网络时,一再质疑是“韩服”、“受高丽影响”,每每看到,十分痛心。
  
   这种人为抬高还表现在对待女真(满洲)服饰上,认为清朝服饰全是满洲的独创,与明朝完全两码事,这完全是忽略明朝,不是把周边部落想象得过于发达,就是把明朝想象得特别落后。另外明朝本身并不排斥对于前朝(元代)一些服饰的继承,尤其体现在那些生活化的、简单便捷的服饰上,这反应了中原王朝一贯的文化开放与包容态度,并不担心会被同化,实际上明朝也没有“胡化”。
  
   而且服饰裁剪大量出现短装、窄袖、对襟、纽扣、领式繁多、强调弧线曲线,这些是古代服饰迈向成熟的标志,这和同时期的西方服饰发展的方向也是不谋而合的。不料一场改朝换代完全把当时的中国冲出了前进的轨道。但同时要申明的是,很多明朝服饰在细节异化的情况下仍然被清代尤其是民间继承下来,例如这种衣在裙外的女性标志装束,到了清代仍在延续,只是以立领为主(到明末期即以立领为主流,定陵两位皇后竟然没有交领女装出土),加入大量繁缛的滚边。同时,马面裙襕裙继续作为主流在发展,一直延续到现在,很多少数民族还是保留了这种装束习惯,衣在裙内的装扮基本已经只出现在仕女画中。
  
   所以,也希望中国的学者、影视剧制作者也能本着民族的良心和责任感让大家了解真实的中国历史面貌,而不要在以“从俗”、“媚俗”来误导大众,避免再出现儿子生出爸爸的荒谬言论。)


百子衣(夹衣)
    
  衣:定陵出土孝靖皇后红素罗绣平金龙百子花卉方领女夹衣,方领,对开襟,用金纽子五,前后襟及两袖以金线绣龙九,全衣绣百子图,其间缀以金锭、银锭、方胜、古钱、宝珠、犀角、珊瑚、如意等杂宝图案,以及由桃花、月季、牡丹、荷花、菊花、梅花等花卉组成的春、夏、秋、冬四季景。
  裙:马面裙,用裙襕二,绣行龙及海水。
  冠:黑纱尖棕帽,为(髟狄)髻演变而来,有顶簪、箍子、簪、钗等。


比甲
  
  定陵孝靖皇后棺内出土,形制与罩甲相近。清代以此制为皇后朝褂子。
    
  衣:外用无袖方领对襟比甲,胸、背及各边饰升龙纹,如意纹串边,祥云填空,下幅加海水江涯、子孙龙纹。内为宝相花对襟立领夹衣。俱用金纽子。
  裙:马面襕裙
  冠:棕帽。


(作者插话:

  明末时期服饰除了定陵之外,其他墓葬出土衣物也很丰富,另外当时的容像也保存较多,普遍使用立领是不争的事实,另外交领也仍然在使用中。明代仕女画所表现的多为古风也是很显然的,其中仇英、唐寅等著名画家曾大量临摹宋代以及之前的古画,并且仿照《宫中图卷》等作了一系列创作,比如仇英《汉宫春晓图》里面就出现大量高腰襦裙和飘逸的帔帛,曾一度被认为是明代宫廷场景。另外明代绘画存世相当丰富,其中很多仕女画形象更多的表现一种“穿越”,且题材多是前代的,是一种自由创作,另外除了人物容像之外,明代社会生活题材的写实主义绘画也是相当多,不仅一些大题材的画卷,寺庙内的水陆壁画、明刻本的插图都大量反映明代中下层社会生活,其中的服饰都能与当时文字记录和制度对应,所以判断绘画内容的历史真实性是很容易的,但前提是必须接触大量的绘画作品,而目前中国的藏品都没有数字化,即使出版也不是大众买得起的,所以只有那些著名的、名家的仕女画影响最广泛,而那些刻本插图、写实容像很难为人们所了解,所以导致人们长期以来对明代服饰的误解,以至于看到文字描写和制度记载都完全不能理解,所以导致影视剧或者绘画等再现明代内容时服饰混乱不堪,甚至连一些研究历代服饰的专家以及考古人员在描述明代服饰时出现大量错误,影响极大。在目前,这些误解是导致人们无法了解明代真实情况的最大障碍。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柳絮轻飞 于 2009-4-2 14:57 编辑

皇妃冠服  
  
  凡皇妃受册、助祭、朝会、则服礼服。燕居常服。
  
  礼服
  
  冠:九翟冠二顶。冠以皂縠为之。附以翠博山。饰以大珠翟二、小珠翟三、翠翟四、皆口衔珠滴。金凤一对、口衔珠结。金簪一对。珠翠牡丹花穰花各二朵。面花二对。梅花环、四珠环、各一对。
  衣:大衫、霞帔。衫用红色。紵丝纱罗随用。霞帔深青为质。织金云霞凤文。或绣或铺翠,圈金,饰以珠。紵丝纱罗随用。玉坠子瑑凤文。
  鞠衣:青色,胸背鸾凤云文。燕居服用素,除黄外余色及紵丝纱罗随用。
  四(衤癸)袄子:即褙子。桃花色,金绣团凤文。
  大带:青线罗为之、有缘。余或红或绿。各随鞠衣色。
  缘襈袄子:青色。红领褾襈裾、织金云凤文。
  缘襈裾:红色。绿缘襈,织金花凤文。
  玉谷圭:长七寸。剡其上。瑑谷文。以锦约其下。
  玉革带:青绮(革呈),描金云凤文,玉事件十,金事件三。
  玉花采结绶,如中宫佩制。
  青袜舄、袜以青线罗为之。舄用青绮。饰以描金云凤文。



皇妃襦裙:
  
  冠:黑纱尖棕帽,有箍子,插挑心、顶簪、簪、钗等。
  
  衣:大红织金缠枝牡丹妆花绣“洪福齐天”女夹衣,为定陵出土,方领,对衿,用金纽子,胸背用方补,胸补为行龙五彩云纹,饰海水江崖,有“洪、福”二字分列左右。背补为升龙五彩云纹,饰海水江崖,“齐天”二字竖列于正中。


皇嫔冠服  
  
  礼服:
  
  冠用九翟。次皇妃之凤。大衫、鞠衣、如皇妃制,圭用次玉谷文。
  
  常服:
  
  襦裙,如皇妃制。
  
  冠:黑纱尖棕帽,插挑心、顶簪、“万寿”金簪、珠钗等。  
  衣:织金四合如意窠缠枝牡丹交领夹衣,有护领,窄袖素缘。
  裙:大红凤襕妆花缎裙。


(作者插话:

  明朝灭亡后,朝鲜没有明朝的赐服,或者说没有标准样本参照,就按照自己的方式继续发展,看朝鲜自己的服饰展能看到,很多细节开始变得奇奇怪怪,不伦不类,女上衣这个变短的趋势在韩剧中有很明显的展现,比如《王的男人》《黄真伊》中都有,虽然比明朝短了,还是到腰,至于为何最后短到那个程度,应该和他们一项独特的民风有关,那就是--露乳,去网上搜索朝鲜时代老照片就能看到,衣的长度尚在胸部之上,所以他们还是进行了民族的改造,但追其源流,则还是从宗主国明朝而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皇太子冠服  
    
  皇太子陪祀天地、宗庙、及正旦、冬至、朝会、则服衮冕。从祭社稷、及受册纳妃亦如之。朔望朝、降诏、降香、进表、四夷朝贡朝觐、则服皮弁。
    
    
  衮冕(九章)
    
  永乐三年定
    
  冕冠:玄表朱裏,前后各九旒。每旒各五采缫九就。贯五采玉九。赤、白、青、黄、黑相次。玉衡、金簪、玄紞、垂青纩充耳(用青玉),承以白玉瑱,朱紘缨。
    
  玉圭:长九寸五分,以锦约其下并韬。
    
  衮服九章:玄衣五章--龙在肩,山在背,火、华虫、宗彝在袖(每袖各三),皆织成,本色领褾襈裾。
   纁裳四章--织藻、粉米、黼、黻各二。前三幅,后四幅,不相属,共腰有襞积。本色綼裼。
    
  中单:以素纱为之,青领褾襈裾,领织黻文十一。
    
  蔽膝:随裳色,四章--织藻、粉米、黼黻,本色缘,有紃施於缝中。其上玉钩二。
    
  玉佩二,上有金钩。小绶四采以副之,四采--赤、白、缥、绿,纁质。
    
  大带:素表朱裏,在腰及垂皆有綼,上綼以朱,下綼以绿。纽约用青组。
    
  大绶:四采--赤、白、缥、绿,纁质。
  小绶:三采,间施二玉环,龙文,皆织成。
    
  袜舄皆赤色。


皮弁服
  
  永乐三年定
  
  皮弁:用乌纱冒之,前后各九缝,每缝中缀五采玉九。缝及冠武并贯簪系缨处皆饰以金,金簪朱缨。
  
  玉圭:如冕服内制。
  
  绛纱袍:本色领褾襈裾。
  
  红裳:如冕服内裳制,但不织章数。
  
  中单:以素纱为之,如深衣制,红领褾襈裾,领织黻文十一。
  
  蔽膝:随裳色,本色缘,有紃施於缝中,其上玉钩二。
  
  玉佩:如冕服内制,但无云龙文,有小绶四采以副之。
  
  大带、大绶、袜舄赤色,皆如冕服内制


亲王冠服【册宝附】
  
  亲王助祭谒庙、正旦冬至等朝贺、则服衮冕, 受册纳妃、亦如之。朔望朝、降诏、降香、进表、四夷朝贡朝觐、则服皮弁。
  
  衮冕
  
  冕冠:玄表朱裏,前后各九旒。每旒各五采缫九就。贯五采玉九。赤、白、青、黄、黑相次。玉衡、金簪、玄紞、垂青纩充耳(用青玉),承以白玉瑱,朱紘缨。
  
  玉圭:长九寸二分五厘,以锦约其下,并韬。
  
  衮服九章:玄衣五章--龙在肩,山在背,火、华虫、宗彝在袖(每袖各三),皆织成,本色领褾襈裾。
   纁裳四章--织藻、粉米、黼、黻各二。前三幅,后四幅,不相属,共腰有襞积。本色綼裼。
    
  中单:以素纱为之,青领褾襈裾,领织黻文十一。
  
  蔽膝:随裳色;四章--织藻、粉米、黼、黻各二,本色缘。有紃施於缝中。其上玉钩二。
  玉佩:如东宫佩制。自珩以下瑑云龙文。上有金钩。小绶四采以副之。四采、赤、白、缥、绿、纁质。
  大带:素表朱裏。在腰及垂皆有綼。上綼以朱。下綼以绿。纽约用青组。
  大绶:四采、赤白、缥、绿。小绶三采、间施二玉环。龙文、皆织成。纁质




(从汉网的转帖回复中看到的,觉得很有价值,一并转到这个帖里^ ^

逐雁听琴:

几个地方需要注明一下

1、燕王系(或者叫太宗系)服饰对于鞑靼服装的涉及

2、民间服装受燕王系宫廷服装的影响

3、头面受鞑靼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燕王(太宗)系服饰对鞑靼服装的涉及

1)燕王系是九边诸王之一,主持的工作主要是对鞑靼的作战和对鞑靼宫廷的整编,作为远离国家中心(南京)的边王,燕王系可以更多的就其喜好进行服饰的挑选,这也就是为什么燕王系虽然继承了太祖礼制,但又对私人的生活圈的鞑靼化未加以遏止的原因。

可以这样说,向使太祖嫡系完整的继承下来治统,那么所谓明代胡化严重,老朱家是鞑靼之类的话是不会出现的了,太祖对于鞑靼化的惩治是严肃而彻底的。

2)同样的,作为统治君主的燕王,在事实上也是被这一祖制所严格限制的。我们应当知道,皇宫并不是作为公共的行政场所而设定的,其中很大一部分被归类为皇帝的私宅,那么皇帝私宅中使用的衣服制度,是不为祖制所限制的(当然不涉及礼服),故而宫女和内官作为帝王私奴,穿着帝王喜好的服装是被允许的

3)燕王是掌握军队并要亲身参与战争的边王之一,包括其内官群属也有大量的需要参与到战争当中,而明代的战衣制度是采用蒙古制度的(扣在甲上的使用),这给予了燕王系内廷使用此类服装的许可证,进而在内廷产生流行,并在数百年后将之传播到外廷乃至民间

我们事实上,看待这段服饰发展历史,应该注意的是对于军用和民用还有礼用服装的选择,哪些是军用服装(“xx甲”之类,曳撒、二色衣之属),哪些是民用和礼用服装(会典之类标注),以开承前启后之正确理念

2、民间服装受燕王系宫廷服装的影响

宫装历来是不允许平民所穿着的,但这里的民间,同样的也包括了非在职期间的士大夫阶层,皇明自定国之后历来尚武,而武备的中心,在燕王夺位之后就表现为“天子守边”,从而造成的影响,就是宫装广泛地吸纳军队“武装”,从而衍生出种种“甲”和军服中的“曳撒”“二色衣”等等。这些应用于内廷的服饰,经过了荣誉性质的改造之后,以蟒袍、斗牛服等形式下赐给文官作为奖励的标志,进一步的造成了此类服装在士大夫阶层的流行,这个流行大约以成化年间为起点,到正德年间到达顶峰。扣的使用,从团领过渡到军服对襟,再过渡到高领(与立领的区别其实很明显,可以另文再述),大致都来源于这一个时期。特别是正德朝随意下赐和僭用内廷服饰,为内廷“军服衍生类服装”和民间的交流创造了广大的市场。与此类似的,解放军军服在五六十年代也大为流行。

与之相区别的是,大量的此类服饰,其根源来自于宋,从备受人争议的扣、护(义)领、马面褶(裙)、狄髻,在宋代文物中均有对应的特征,宋代文物的系统研究并不显著,实质上,称明必及宋,很多人为在此方面下研究,甚为可惜。

3、头面受鞑靼的影响

宋代的头面,即有以束发为目的的“狄髻”出现,这已经是确然无疑的了。有人举例说“姑姑冠”远远看去与“狄髻”都是立着的三角形,以此证明狄髻为鞑靼审美,实在不知从何而解。“姑姑冠”是鞑靼妇女的礼服形式,这已然是定案,而狄髻的出处却甚少有人得知,产生这种误解,也确然是坊间谣传的能力所在了。“狄髻”,从其材质和性质,不难发现,主要目的还是用于妇女束发,以及固定妇女发饰,其流行范围,并非是以“礼仪场合”为主体的,而是广泛地在私下乃至于民间使用。正式的命妇场合,则有专门的“凤冠”“翟冠”作为礼服。也就是说,相对于“姑姑冠”其同一时期,狄髻的流行范围就已经是民间和非正式场合了,直到皇明时期,对应于鞑靼“姑姑冠”的场合的,则应当是正式的“凤冠”类头面,而非普通的“狄髻”。至于有人说立着的三角形,请问哪位将头发束起之后,是上大下小的“倒三角形”呢?莫非提出的人觉得,中国五千年来,都在冒充着鞑靼人么?

另外,我们可以从外藩的一些事情,来对于狄髻做一个推断。朝鲜的宫装系统,可以说是独 立于皇明的,盖因皇明并未下赐命妇服装(包括常服和礼服)给朝鲜。而另一方面,朝鲜地区的内廷,在皇明之前,长期是由鞑靼妇女所控制的,也就是说,朝鲜既无皇明的制度,那么其内廷宫装系统,则或当为其土产,或当接近鞑靼。而我们可以从朝鲜的资料中看到,其宫装头面,大约是以假发盘成大髻,成一个上重下轻的头型,再施之以头饰,而其他情况,则根本无有凤冠翟冠之类了。如果说狄髻是鞑靼制度,那么我想问,内廷直接就是鞑靼的外藩朝鲜,为什么在没有受到皇明影响的情况下,并未使用“鞑靼的狄髻”呢?其中细节,值得玩味。

再者,现代人的审美,有很多情况下受到咨讯的误导在内,切莫用今人的审美,来做学术的研究,此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皇太子、亲王 常服
  
  
  永乐三年定
  
  冠:乌纱折角向上巾--亦名翼善冠,亲、郡王及世子俱同。
  袍:赤色,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金织蟠龙一。
  带:用玉。
  靴:皮为之。


保和冠服
  
  嘉靖七年定
  
  冠制以燕弁为准。
  亲王用九(衤取)。
  世子用八(衤取)。
  郡王用七(衤取)。
  俱去簪与五玉。后山皆一扇为之,分画为四。
  郡王长子冠、如忠静之制。用五(衤取)。
  
  服用青身青缘,前后方龙补各一。身用素地,边用云。
  
  其补子
  郡王以上采妆。
  郡王长子织金为之。
  衬用深衣,玉色。
  带青表,绿裏,绿缘。
  履用皂,绿结,白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礼服
  
  九翬四凤冠:漆竹丝为圆匡,冒以翡翠,上饰翠翬九、金凤四,皆口衔珠滴。珠翠云、大珠花九树--皆牡丹花,每树花一朵,半开一朵,蕊头二个,翠叶九叶。小珠花如大珠花之数--皆穰花飘枝,每枝花一朵,半开一朵,翠叶五叶。双博鬓(左右共四扇),饰以鸾凤,皆垂珠滴。翠口圈一副。珠排环一对。珠皂罗额子一--描金凤文,用珠二十一颗。
  
  翟衣:深青,织翟文九等(凡一百三十八对),间以小轮花,红领褾襈裾,织金云凤文。
  
  中单:玉色纱为之,红领褾襈裾,领织黻文十一,或用线罗。
  
  蔽膝:随衣色,织翟为章二等,间以小轮花三。以緅为领缘,织金云凤文。
  
  玉谷圭:长七寸,剡其上,瑑谷文。以锦约其下并韬。
  
  玉革带:青绮鞓,描金云凤文,玉事件十,金事件四。
  
  大带:表裏俱青红相半,其末纯红而下垂,织金云凤文。上以朱缘,下以绿缘,并青绮副带一。
  
  大绶:四采、赤、白、缥、绿,纁质,皆织成,间施二玉环。小绶三,色同大绶。
  
  玉佩二,珩以下瑑饰云凤文,描金,上有金钩,以小绶四采副之--赤、白、缥、绿,纁质,织成。
  
  青袜舄:袜以青线罗为之。舄用青绮,饰以描金云凤文,皂线纯,每舄首加珠三颗。



作者插话:

  今天和朋友们讨论了一些细节,大致考证了皇后、皇太子妃的翟衣大带,按会典文字可以推断明初应该是继承了宋代皇后大带的款式,只是垂带末端宋代是青色而明代定为纯红。而我们推测永乐之后的皇后大带很可能与皇帝大带在形制上是一样的,只是皇后大带为青红相半的两色,今试做一假想图,可能会比较接近明后期皇后大带的式样,其真实形制,还有待于实物出土来验证。
  
  会典文字:
  
  (皇后)大带、表裏俱青红相半、其末纯红而下垂、织金云龙文。上以朱缘、下以绿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郡王冠服
  
  皮弁服
  
  皮弁:用乌纱冒之,前后各七缝,每缝中缀三采玉七。缝及冠武、并贯簪系缨处皆饰以金,金簪,朱缨。
  玉圭:如冕服内制。
  绛纱袍:本色领、褾、襈、裾。
  红裳:如冕服内裳制,但不织章数。
  中单:以素纱为之,如深衣制。红领褾襈裾,领织黻文七。
  蔽膝:随裳色,本色缘,有紃施于缝中。其上玉钩二。
  玉佩:如冕服内制,但无云龙文,有小绶四采以副之。
  大带、大绶、袜舄俱如冕服内制。


补255楼[郡王冠服——衮冕]


  郡王冠服
  
  衮冕
  
  冕冠:玄表朱裏,前后七旒,每旒五采缫七就,各贯玉珠七--赤白青色相次。玉衡、金簪、玄紞、垂青纩充耳(用青玉)。朱紘缨,承以白玉瑱。
  
  玉圭:长九寸,以锦约其下,并韬。
  
  青衣纁裳:五章。青衣三章--粉米一在肩,其二并藻、宗彝各三在两袖,皆织成。本色领褾襈裾。
   纁裳二章--织黼、黻各二,前三幅,后四幅,不相属,共腰有襞积,本色綼裼。
  
  中单:以素纱为之,青领褾襈裾,领织黻文七。
  
  蔽膝:随裳色,二章--织黼、黻各二,本色缘,有紃施於缝中,其上玉钩二。
  
  玉佩、如亲王佩制,珩以下瑑云龙文,上有金钩,以小绶四采副之,四采--赤、白、缥、绿,纁质。
  
  大带:素表朱裏,在腰及垂皆有綼,上綼以朱,下綼以绿。纽约用青组。
  
  大绶:四采、赤、白、缥、绿,纁质。小绶三采,间施二玉环。皆织成。
  
  袜舄皆赤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亲王妃冠服
  王妃受册、助祭、朝会则服礼服。
    
  礼服(大衫霞帔)
    
  冠:九翟冠二顶。冠以皂縠为之。附以翠博山。饰以大小珠翟九,皆口衔珠滴。金凤一对,口衔珠结。金簪一对。珠翠牡丹花穰花各二朵。面花二对。梅花环、四珠环、各一对。
  衣:大衫霞帔--衫用大红。霞帔以深青为质,金绣云霞凤文。金坠子亦鈒凤文。
  鞠衣:青色,如深衣制,胸背金绣云凤文。惟不用黄,燕居服用素。
  四(衤癸)袄子:即褙子。桃红色,金绣团凤文。
  大带:青线罗为之,有缘,或用红罗。
  玉谷圭:长七寸,剡其上,瑑谷文,以锦约其下并韬 【公主不用圭】。
  玉革带、青绮(革呈)。描金云凤文。玉事件十、金事件三
  玉革带:青绮鞓,描金云凤文,玉事件十,金事件三。
  玉花采结绶,如东宫妃佩制。
  青袜舄、袜以青线罗为之。舄用青绮。饰以描金云凤文。
  
  公主冠服
  
  与亲王妃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皇帝衮服
  
  衣:玄色,凡织六章--日、月在肩,各直径五寸;星、山在后;龙、华虫在两袖。衣在裳外,长不掩裳之六章。
  
  裳:黄色,为幅七,前三幅,后四幅,连属如帷,凡绣六章,分作四行--火、宗彝、藻为二行;米、黼、黻为二行。
  
  中单:以素纱为之,青领、褾、襈、裾,领织黻文十三。嘉靖时改为:青缘领,织黻文十二。
  
  单裤:黄素绫为之,腰钉裤袢四。
  
  蔽膝:随裳色,罗为之,上绣龙一,下绣火三,本色缘,有紃施于缝中。
  
  革带:前用玉、其后无玉、以佩大绶系而掩之。
  
  大带:素表朱里,在腰及垂皆有綼,上綼以朱,下綼以绿,不用锦。大带中部下垂丝绦,有丝穗。
  
  大绶:六采--黄、白、赤、玄、缥、绿,纁质,其上织为菱形纹,下织为竖条纹。小绶三,为六根扁条长带结四方结而成,色同大绶,间施三玉环,龙文。
  
  玉佩:二组,各用玉珩一、瑀一、琚二、冲牙一、璜二,瑀下有玉花,玉花下又垂二玉滴。瑑云龙文,描金。自珩而下,系组五,贯以玉珠,行动时冲牙、二玉滴与璜相触有声,其上金钩二。有二小绶,以副玉佩,形如圭状,六采及织纹皆同大绶,不施结。
  
  玉圭:长一尺二寸,剡其上,刻山形四,为周镇圭之制,以黄绮约其下。
  
  朱袜:高靿毡袜,面为浅红素缎,里为黄素绫,靿后有衩口。
  
  赤舄:云头履,面为红素缎,靿与帮接处钉黄绦带二,鞋面缀红丝缨一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柳絮轻飞 于 2009-4-2 18:27 编辑

文武官冠服
  
  朝服
  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降开读诏赦、进表、传制,则文武官各服朝服。
  其武官应直守卫者不拘此服。
  
  文武官朝服:
  梁冠。
  上衣:用赤罗青缘,其长过腰指寸七寸,毋掩下裳。
  中单:白纱为之,青缘。
  下裳:七幅--前三后四,每幅三襞积,赤罗青缘,
  蔽膝:赤罗,无缘。
  绶:各照品级花样。革带之后佩绶系而掩之,其环亦各照品级用玉犀金银铜为之,不以织於绶。
  大带:表裏俱素,惟两耳及下垂缘以绿色,又用青组约之。
  革带:一品玉,二品犀,三品四品金,五品银鈒花,六品七品银,八品九品乌角。
  佩玉:一如诗传之制,去双滴及二珩,其三品以上用玉,四品以下用药玉。
  白袜。黑履。
  
  一品:冠七梁,不用笼巾貂蝉。革带与佩俱用玉。绶用绿黄赤紫四色丝织成云凤四色花锦,下结青丝网,绶环二,用玉。笏用象牙。


八品九品冠:一梁,革带用乌角,佩用药玉,绶用黄绿二色丝织成鸂鶒花锦,下结青丝网。绶环二,用铜。笏用槐木。
  杂职未入流品人员:若遇大朝贺、进表、随班行礼,止用公服。洪武三十年奏准亦照九品官,具朝服行礼。




公:冠八梁,加笼巾貂蝉,立笔五折。前后用玉为蝉。
  
  侯:冠七梁,加笼巾貂蝉,立笔四折。前后用金为蝉。
  
  伯:冠七梁,加笼巾貂蝉,立笔二折。前后玳瑁为蝉。
  
  俱左插雉尾。
  
  驸马:冠与侯同,不用雉尾。


祭服
  
  凡上亲祀、郊庙、社稷,文武官分献陪祀则服祭服。
  
  洪武二十六年定
  
  文武官陪祭服:一品至九品--青罗衣,白纱中单,俱用皂领缘。赤罗裳,皂缘。赤罗蔽膝。方心曲领。其冠带佩绶等第并同朝服
  ○又令品官家用祭服,三品以上去方心曲领。四品以下并去佩绶。
  ○又令杂职祭服与九品同。
  
  嘉靖八年定
  
  上衣用青罗皂缘。长与朝服同。
  下裳用赤罗皂缘。制与朝服同。
  蔽膝、绶环、大带、革带、佩玉、袜履,俱与朝服同,去方心曲领。
  
  

三品祭服:五梁冠,革带用金,佩用玉,笏用象牙。


驸马祭服:七梁冠,加笼巾貂蝉,立笔四折,前后用金蝉。革带、佩用玉,牙笏。


公服
  
  在京文武官每日早晚朝奏事及侍班、谢恩、见辞则服公服,在外文武官每日清早公座亦服之。后常朝止便服,惟朔望具公服朝参。其武官应直守卫者不拘此服。
  
  
  文武官公服:
  
  用盘领右衽袍,或紵丝纱罗绢从宜制造,袖宽三尺。一品至四品绯袍,五品至七品青袍,八品九品绿袍,未入流杂职官袍笏带与八品以下同。
  公服花样:一品用大独科花,径五寸。二品小独科花,径三寸。三品散答花无枝叶,径二寸。四品五品小杂花纹,径一寸五分。六品七品小杂花,径一寸。八品以下无纹。
  帕头:用漆纱二等,展角各长一尺二寸,其杂职官员帕头用垂带。
  笏:依朝服为之。
  腰带:一品用玉,或花或素。二品用犀。三品四品用金荔枝。五品以下用乌角。鞓用青革,仍垂挞尾於下。
  
  靴用皂。
  
  
  凡公侯驸马伯公服,服色、花样、腰带与一品同。
  
  ○凡文武官公服花样,如无从织买,用素随宜。
  
  ○又令凡内外未入流杂职官,帕头展角与入流官同,不用垂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品公服:



八品公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常服
  
  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
  
  带:
  
  一品玉,二品花犀,三品金鈒花,四品素金,五品银鈒花,六品、七品素银,八品、九品乌角。凡致仕及侍亲辞闲官,纱帽、束带。为事黜降者,服与庶人同。公侯驸马伯与一品同。杂职未入流官与八品九品同。
  
  补子:
  
  公侯驸马伯--麒麟、白泽。
  
  文官
  一品二品--仙鹤、锦鸡。
  三品四品--孔雀、云雁。
  五品--白鹇。
  六品七品--鹭鸶、鸂鶒。
  八品九品--黄鹂、鹌鹑。
  
  杂职务--练鹊。
  
  风宪官用獬廌。
  
  武官
  一品二品--狮子。
  三品四品--虎、豹。
  五品--熊、罴。
  六品七品--彪。
  八品九品--犀牛、海马。
  
  又令品官常服用杂色纻丝、绫罗、彩绣(即品官常服用色不拘,无特别对应品级之颜色)。
  
  衣服宽窄:以身为度。文职官衣长自领至裔去地一寸,袖长过手复回至肘,袖桩广一尺,袖口九寸。公侯驸马与文职官同。武职官衣长去地五寸,袖长过手七寸,袖桩广一尺,袖口仅出拳。
  

文一品,玉带,鹤补



风宪官,金带,獬豸补


武二品,花犀带,狮补,衣较文官短


孔府所藏,交领补服在《出警入跸》图大量出现,,领用白护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赐服
  
  
  嘉靖十六年,群臣朝于驻跸所,兵部尚书张瓒服蟒。帝怒,谕阁臣夏言曰:“尚书二品,何自服蟒?”言对曰:“瓒所服,乃钦赐飞鱼服,鲜明类蟒耳。”帝曰:“飞鱼何组两角?其严禁之。”于是礼部奏定,文武官不许擅用蟒衣、飞鱼、斗牛、违禁华异服色。其大红纻丝纱罗服,惟四品以上官及在京五品堂上官、经筵讲官许服。五品官及经筵不为讲官者,俱服青绿锦绣。遇吉礼,止衣红布绒褐。品官花样,并依品级。锦衣卫指挥,侍卫者仍得衣麒麟,其带俸非侍卫,及千百户虽侍卫,不许僭用。
  
  文臣有未至一品而赐玉带者,自洪武中学士罗复仁始。衍圣公秩正二品,服织金麒麟袍、玉带,则景泰中入朝拜赐。自是以为常。内阁赐蟒衣,自弘治中刘健、李东阳始。麒麟本公、侯服,而内阁服之,则嘉靖中严嵩、徐阶皆受赐也。仙鹤,文臣一品服也,嘉靖中成国公朱希忠、都督陆炳服之,皆以玄坛供事。而学士严讷、李春芳、董份以五品撰青词,亦赐仙鹤。寻谕供事坛中乃用,于是尚书皆不敢衣鹤。后敕南京织闪黄补麒麟、仙鹤,赐严嵩,闪黄乃上用服色也;又赐徐阶教子升天蟒。万历中,赐张居正坐蟒;武清侯李伟以太后父,亦受赐。
  
  
  蟒袍:行蟒,四爪,五彩云纹,饰海水江崖,胸背柿蒂窠,有通袖襕、膝襕。




斗牛服:斗牛四爪,其与龙、蟒的区别是双角向外弯曲呈牛角状,尾部或处理为鱼尾。斗牛服与其他赐服皆无特定之色,圆领交领不拘,图案分布与曳撒同,多为柿蒂窠加通袖襕、膝襕,并可绣蟒、海水江崖、五彩云纹等图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柳絮轻飞 于 2009-4-2 18:56 编辑

忠静冠服

忠静冠:即古玄冠,冠匡如制,以乌纱冒之,两山俱列於后,冠顶仍方,中微起三梁(出土实物为四梁),各压以金线,边以金缘之。四品以下去金,边以浅色丝线缘之。
忠静服:即古玄端服,色改用深青,以紵丝纱罗为之,三品以上用云,四品以下用素,边缘以蓝青,前后饰以本等花样补子。
深衣:用玉色。
素带:如古大夫之带制,青表,绿缘边并裏。
素履:色用青,绿绦结。
白袜



飞鱼服:飞鱼早期的特征是无角,脸部接近鱼形,鼻子不突出,腮部特征明显,后期有些加上了角,脸部也越来越接近龙、蟒,但腮部仍然有些须区别,前肢有鳍状翼,后肢不是爪而变成鱼鳍,尾巴为翻卷式鱼尾。



命妇冠服
  
  礼服
  
  凡命妇入内朝见君后、在家见舅姑并夫、及祭祀、则服礼服。
  
  洪武二十四年定:
  
    命妇冠服:公侯伯与一品同,大袖衫、用真红色。一品至五品、紵丝绫罗随用。六品至九品、绫罗紬绢随用。霞帔、褙子、皆用深青。公侯及一品二品、金绣云霞翟文。三品四品、金绣云霞孔雀文。五品、绣云霞鸳鸯文。六品七品、绣云霞练鹊文。
  
    ○大袖衫、领阔三寸。两领直下一尺间缀纽子三。前身长四尺一寸二分。后身长五尺一寸、内九寸八分、行则摺起、末缀纽子二、纽在掩纽之下、拜则放之。袖长三尺二寸二分、根阔一尺、口阔三尺五分。落摺一尺一寸五分。掩纽二、就用衫料、连尖长二寸七分、阔二寸五分、各於领下一尺六寸九分处缀之。於掩下各缀纽门一、以纽住摺起后身之余者。兜子、亦用衫料两块斜裁、上尖下平、连尖长一尺六寸三分、每块下平处、各阔一尺五分、缝合、於领下一尺七分处缀之。上缀尖皆缝合、以藏霞帔后垂之末者。霞帔二条、各长五尺七寸、阔三寸二分、各绣禽七、随品级用、前四后三各绣、临末左右取尖长二寸七分、前后分垂、横缀青罗襻子、牵联并之、前垂三尺三寸五分、尖缀坠子一、后垂二尺三寸五分、临末插兜子内藏之。坠子、中鈒花禽一。四面云霞文。禽如霞帔随品级用。笏、以象牙为之、圆首方脚、长六寸四分、阔一寸五分、厚一分五厘。
  
  
  一品夫人:
  
  冠:用金事件,珠翟五个,珠牡丹开头二个,珠半开三个,翠云二十四片,翠牡丹叶一十八片,翠口圈一副、上带金宝钿花八个,金翟二个,口衔珠结二个。
  
  一品至二品霞帔:用云霞翟文(通过和画像比较,洪武之后一品霞帔有见用仙鹤纹,未见翟纹霞帔,今从画像)。
  
  鈒花金坠子。
  
  褙子:用云霞翟文。
  



常服
  
  一品夫人:圆领补服(补子花样按其夫品秩),左右开衩,有些有摆,腰带亦随夫品。内多为立领褙子,领用金属扣。下穿马面襕裙。




七品至九品
  
  冠:用抹金银事件,珠翟二个,珠月桂开头二个,珠半开六个,翠云二十四片,翠月桂叶一十八片,翠口圈一副,上带抹金银宝钿花八个,抹金银翟二个,口衔珠结子二个。
  
  七品霞帔坠子、褙子与六品同。
  
  八品九品霞帔用绣缠枝花,坠子与七品同。褙子绣摘枝团花。



八品孺人常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内使冠服:  
  
  明初置内使监,冠乌纱描金曲脚帽,衣胸背花盘领窄袖衫,乌角
  带,靴用红扇面黑下<木舂>。各宫火者,服与庶人同。洪武三年谕宰臣,内使监未有职名者,当别制冠,以别监官。礼部奏定,内使监凡遇朝会,依品具朝服、公服行礼。其常服,葵花胸背团领衫,不拘颜色;乌纱帽;犀角带。无品从者,常服团领衫,无胸背花,不拘颜色;乌角带;乌纱帽,垂软带。年十五以下者,惟戴乌纱小顶帽。按《大政记》,永乐以后,宦官在帝左右,必蟒服,制如曳撒,绣蟒于左右,系以鸾带,此燕闲之服也。次则飞鱼,惟入侍用之。贵而用事者,赐蟒,文武一品官所不易得也。单蟒面皆斜向,坐蟒则面正向,尤贵。又有膝襕者,亦如曳撒,上有蟒补,当膝处横织细云蟒,盖南郊及山陵扈从,便于乘马也。或召对燕见,君臣皆不用袍而用此;第蟒有五爪、四爪之分,襕有红、黄之别耳。弘治元年,都御史边镛言:“国朝品官无蟒衣之制。夫蟒无角、无足,今内官多乞蟒衣,殊类龙形,非制也。”乃下诏禁之。十七年,谕阁臣刘健曰:“内臣僭妄尤多。”因言服色所宜禁,曰:“蟒、龙、飞鱼、斗牛,本在所禁,不合私织。间有赐者,或久而敝,不宜辄自织用。玄、黄、紫、皂乃属正禁,即柳黄、明黄、姜黄诸色,亦应禁之。”孝宗加意钳束,故申饬者再,然内官骄姿已久,积习相沿,不能止也。初,太祖制内臣服,其纱帽与群臣异,且无朝冠、幞头,亦无祭服。万历初,穆宗主入太庙,大榼冠进贤,服祭服以从,盖内府祀中溜、灶井之神,例遣中官,因自创为祭服,非由廷议也。
  
  

曳撒



内使蟒袍



宫人冠服
  
  制与宋同。
  
  衣:紫色,团领,窄袖,遍刺折枝小葵花,以金圈之。珠络缝金带红裙。弓样鞋,上刺小金花。
  
  冠:乌纱帽,饰以花,帽额缀团珠。结珠鬓梳。垂珠耳饰。



宫人襦裙
  
  冠:棕帽,插挑心,顶簪,珠花等。
  
  衣:交领短襦,白护领。马面裙。



侍仪舍人冠服:
  
  
  洪武二年,礼官议定,侍仪舍人导礼,依元制:展脚幞头,窄袖紫衫,涂金束带,皂纹靴。
  
  常服:乌纱唐帽,诸色盘领衫,乌角束带,衫不用黄。




  








锦衣卫冠服
  
  朝日、夕月、耕藉、视牲,则服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左右。
  
  景泰四年,令锦衣卫指挥、侍卫者,得衣麒麟。嘉靖十六年,礼部奏定,文武官不许擅用蟒衣、飞鱼、斗牛、违禁华异服色,锦衣卫指挥、侍卫者仍得衣麒麟,其带俸非侍卫,及千百户虽侍卫,不许僭用。



校尉冠服
  
  甲胄
  
  头盔,饰小旗。对襟罩甲,内穿窄袖,肩臂有甲片。



罩甲
  
  《出警入跸图》中军乐手为此装束,另有打猎图中也有,可知为通用之服。
  
  冠:笠帽,尖顶,前后左右有四件金属饰物,帽顶有不同材质,多于帽顶后飘缀一双孔雀翎,此即清代花翎制度之肇端,帽顶按不同品级使用不同材质于舆服志中亦有明确记载。
  
  衣:对襟罩甲,无袖或短袖,腰间或以锦帛为束。内穿窄袖袍或曳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士巾服
  
  进士巾:如今乌纱帽之制。顶微平,展角阔寸余,长五寸许,系以垂带,皂纱为之。
  
  深色蓝罗袍:缘以青罗,袖广而不杀。革带青鞓,饰以黑角,垂挞尾於后。
  
  笏用槐木。


生员巾服
    
  衣:襴衫,用玉色布绢为之,宽袖皂缘。
    
  巾:软巾,垂带。
    
  带:皂绦


状元冠服(想象复原图)
    
  朝冠:二梁。
    
  朝服:绯罗为之,圆领,白绢中单,锦绶蔽膝全。槐笏一把。纱帽一顶。光素银带一条。药玉佩一副。朝靴毡袜各一双。
  
  (注:其中朝服绯罗圆领并乌纱帽等记载语焉不详,又不见画像等佐证,故以推想绘之,其详待考。)

(作者插话:

作者:撷芳主人 回复日期:2008-1-9 23:53:27   
  事实上状元的衣冠记载颇混乱,就像进士那一身如果不是有古画为依据光靠文字根本不能画成那样,而状元的纯属想象,目前来说,只能是抛砖引玉,征求各方意见再来做修改版……汗……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凡给赐状元进士冠服
  
  状元宴花抹金银牌脚一副 【 牌上鈒 恩荣宴三字】  
  素银带一条 【 照六品制 以上银作局办】  
  乌纱帽一顶 【 展翅全】 黑角带一条
  
  朝服、大红罗袍一件。大红罗裙一条
  大红罗蔽膝一条 【 三项、共用大红线罗五丈八尺。黑青线罗一丈二尺。红生绢九尺。青苏绢五尺。连中单、共用白红丝线三钱五分】  
  白绢中单一件 【 用白苏绢二丈二尺】  
  梁冠一顶 【 簪绦全】  玎璫一副 【 铜钩全】  
  锦绶一副 【 青丝网环全】 黑朝带一副 【 以上文思院造】  
  木笏一片 【 营缮所造】 履靴一双
  毡袜一双 【 以上皮作局办、顺天府解银召买】  
  
  从以上会典记载来看,状元赴宴时应该和进士所穿衣服一样,唯用乌纱帽,簪花与牌和进士不同,素银带、黑角带或有可能同时使用,一虚束,一实束,因为明代有很多同时束双带的例子。
  而朝服则是一整套,就是绯(红)罗圆领袍,长至脚,内穿罗裙,至于腰束黑朝带,考之会典文字,郡王长子有用玉朝带,可知朝带亦当为革带,非大带(大带另有别称如夹带、假带等),黑朝带较为可能即黑角带(革带,青鞓,饰以黑角,垂挞尾於后),带应该较长,类似宋代革带制度,腰间紧束再绕过胸部垂挞尾于后,因此便不需要紧束的大带,文字也就未记载大带青组之类。此黑朝带与上面赴宴所用黑角带可能形制相近但长度或细节有不同,所以分两开记述。
  
  以上聊备一说,并更绘一图,仍求抛砖引玉:



吏员巾服
  
  洪武四年定:各衙门掾史令史书吏司吏典吏,穿皂盘领衫,系丝绦,戴四方平定巾。
  
  十四年定:吏员皂衣,改用青色。
  
  三十年定:令史典吏,皆服吏巾,巾样不与庶民同。



吏员巾服
  
  洪武四年定:各衙门掾史令史书吏司吏典吏,穿皂盘领衫,系丝绦,戴四方平定巾。
  
  十四年定:吏员皂衣,改用青色。
  
  三十年定:令史典吏,皆服吏巾,巾样不与庶民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柳絮轻飞 于 2009-4-2 19:08 编辑

士庶巾服 
  
  戴万字巾。穿直裰,有宽白护领,两侧开衩,有暗摆。围丝绦,用玉带钩。持折扇,腰系扇袋。



戴大帽(又名遮阳帽),内束网巾。穿直裰。围丝绦,用玉带钩。



戴方巾。着深衣。腰围大带,用纽子连接。



戴幅巾。着深衣,腰围大带,同时用丝绦。


接上面的幅巾

后期出现不用丝绦等腰带的直裰,戏曲亦保留下这个特点


**一统帽
  
俗称“瓜皮帽”,又名“小帽”、“圆帽”。用六片罗帛拼成,多用于市民百姓,相传为明太祖所制。《枣林杂俎》:“清时小帽,俗呼‘瓜皮帽’,不知其来已久矣。瓜皮帽或即**巾,明太祖所制,在四方平定巾之前。”即取“**一统”之意。**一统帽可以说是明代平民阶层使用时间最长最普遍的一款首服,贯穿明代始终,朝鲜也效仿(明朝有的朝鲜必用,正如其王所言,乃大明孝子也)。到清代使用范围更广,只是由于没有发髻,帽子高度严重下降。此后一直广泛使用到建国初期,甚至今天还能看到它的影子,因为历史原因,此帽给很多人印象似乎不太好,但它却是六百年绵延至今唯一还保存的男子首服。



氅衣(披风),刘若愚《明宫史》水集“氅衣”条云:“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制也,旧制原不缝袖,故名之曰氅也。彩素不拘。”



明王圻《三才图会》:“云中有梁,左右前后用金线或素线屈曲为云状,制颇类忠静冠,士人多服之。”《越中三不朽呼赞》陈海樵公像,陈系隐士,像中冠服为明代服饰,戴云巾,但不见后二山,为稍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短褐
    
  下层劳动者一般包头巾,身穿短褐(短装),小腿有绑腿,裤子或挽起来或纳入绑腿,亦有仅过膝部的短裤。



网巾
    
  男子日常戴网巾,发髻多为两到三段,在头顶偏脑后处,与今之道士发髻矮而圆居头顶之中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17 19:00 , Processed in 0.93487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