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31|回复: 24

[东方区] 明朝灭亡的经济与地缘政治带来的启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7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杜车别在他的大作《明朝的灭亡与政治制度的超前发展》中详细的阐述了明朝经济和政治制度的撕裂是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简单的来说工商阶级的高度发达导致了他们的后代只需要科举考试这条路就可以取得政治权力,这导致了这些官员为了维护自己阶级的利益把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摧毁导致了国破家亡的下场。因为古代的中国要受到教育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农村出来的孩子要读书考取功名一般都是一个家族或者一个村来支持才有可能。而工商阶级就可以很轻易的解决这个财力瓶颈,在整个官僚系统中就这些占了绝大多数,他们左右着中国的政治方向,所以很必然的会维护工商的利益。那么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就是宋朝时期的商业也是非常发达的,而主要的财政税收也是出自工商业,为什么宋朝可以而明朝做不到呢?

其实这个问题杜兄也做出了自己的解释,因为明太祖朱八八从小历尽坎坷,受尽了贪官污吏的压迫,所以自己当了皇帝以后对官员是非常苛刻的,虽然朱院长以后的皇帝没有这样的滥杀但是明朝官员的俸禄一直是非常低的,如果只靠这种俸禄来维持生活就只有喝西北风。所以,就这样把士的这一阶层推向了工商阶级的怀抱。大家知道宋明两代是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宋是以很高的俸禄和待遇来拉拢他们,明朝在这一点上就做得比较极端,简单的来说皇帝和士从统一变成对立。

大家要知道在宋以前皇帝不是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而是皇帝和贵族共治天下。在宋以前上朝的时候官员不是站着的,而是坐着的。因为他们是贵族嘛,贵族和皇帝的身份差距就没那么大,宋以后大多都是科举考试出来的平民当官,那个身份差距就比较悬殊。再加上宋朝注重儒家学说,儒家又是很讲究等级的。

那么这产生一个什么后果呢,就是明朝的时候工商业税收不上来。像汉唐这些朝代,工商业和这个官员不是一个阶级,官员是贵族阶层在把持,所以收什么盐铁酒矿这些税收的时候是在维护他们的利益,而不是在剥夺。所以这个钱啦,就比较好拿。

宋朝之所以要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就是因为贵族在地方上的力量太大,特别是唐朝的藩镇割据带来的惨痛教训,特别是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这是原因之一。宋朝就这个这方面下了大功夫,不管是政治体制还是军事方面出了很多的政策。

大家可能初看起来是宋朝吸取唐朝的教训才这样做,而实际上这只是表面原因。根本原因还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宋朝创造出了这样的条件。古代的贵族他的势力为什么就那么大,大到可以动摇到王朝的根基?其实主要的还是落后造成的。当时的贵族他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就是土地收入,实际上就是个大地主。而那个时候因为落后又没有多少奢侈品,你贵族收了那么多粮食是没多少用的。像小麦还好点,大米这种水分比较高的又不易保存,吃不了那么多烂掉了也就烂掉了。因为当时不像现在,又那么多的奢侈品,你说贵族把粮食收上来换辆宝马啊,飞机啊,游艇玩玩,他当然是非常乐意的。可是当时并没有这些东西,工商业并不发达,分化不出那么多的东西让贵族去消费。那贵族把这些多余粮食收上来做什么?他当然就是拿来养食客啊,或者是做善事修桥铺路,办义堂,无偿的捐献给给自己种地的佣农这些。这是他做的正确的也是唯一的选择。那么这样实际上就造成了一个什么结果呢,就是地方上的很多人的利益就和贵族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了,他的威望和号召力就是这样提升出来的。

你说他是好人,善人,也没错!不过跟你想像中的那种有很大差距就是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过来作用与经济基础。这是老马说的,用这种理论来解释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什么还有人穷困潦倒吃不饱饭就很容易了。用这种理论来解释社会的仇富现象也非常的明了,人家有钱的买跑车,买飞机,买别墅,买钻石,为什么要无偿给你呢?而古代不是这样,社会分工没有这么大,没有这么多的奢侈品,粮食闲得久了就烂了,所以把它捐出去是最好的选择。而到了宋朝的时候贵族的力量在削弱,工商的力量在壮大,主要的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社会分工的结果。分工细了社会的商品分配多了他就不捐献了,换换高级马车,珍玩什么的都比你那个捐献强吧。但是你不捐献了就没人听你的了啊,谁还把你当棵菜呢?原来的大善人就变成为富不仁,青面獠牙的形象,以至于发展到新中国的斗地主活动。

这种经济现象是一种长期的,持续不断的一个过程,到了明朝的时候,工商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力不断的提高,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他的力量也就越来越大。

明朝开始的时候也是不准商人入仕为官的,重利轻义嘛!不过这种政策是持续不了多久的,宋朝的时候分工没那么细,生产力还没那么高,还可以用钱来拉拢拉拢官员站好队,明朝就不行了。一个是对官员的苛刻,一个是商品经济的不断强大,商人阶级力量强大以后早晚都会冲破这个束缚的。给点钱给官员说说话,上上折子,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明朝到了后来是允许商人和他的后代为官的,官商结盟,统一以后那力量太大了,大到国家也没了。

当时是家天下啊,国家是皇帝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当时流行的是这句话。这句话确实起到了维护皇帝权威的作用,不过也出现了一个问题:这是皇帝的,不是我的。

特别是明朝把官员推倒对立面而不是拉拢以后,这种心态就非常泛滥,也非常的危险了。如果说是普通的平民这么想还危害不那么大,但是整个官僚集团,掌权的也这么想那就比较严重了。

记得李闯王要入京的时候,崇祯想把吴三桂调回来防守都没有办法,军费估计是100万两,不过拿不出来。也许有人会说拿不出来也要派兵回援啦,这是十万火急了。不过明朝的军队因为粮饷的问题发生哗变或者变成强盗的事情当时是非常普及的,李闯王自己就是个下岗的士兵。

当时朝廷确实没钱了,准确的说是皇帝的内库和户部的国库没钱了。京城的官绅还有很多,根据后来闯王抢劫的数目来看是7000万两白银。其他的黄金,珠宝,古董珍玩这些加起来有多少就不知道了。为什么官员不捐钱出来抗敌呢,不是火烧眉毛了吗?京城失陷了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杜车别在这里用了群体恐惧效应也就是心理学来解释这一现象。不过我觉得这不够,关键在于“这是皇帝的,不是我的。”皇帝谁来做根本就无所谓,自己拿到手的才是真的。

有的史书上讲,当然我也没去考察史料真伪,崇祯其实是想南迁的。南京当时还有一套班子,也有长江天险,几十万军队,是可以拿来一拼的。只有智商健全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考虑,崇祯之所以死守北京最后吊死煤山实际上是被大臣挟持住了。当时很多的大臣都极力的反对南迁,甚至放出话来谁赞成南迁谁就是卖国贼,汉奸,叛徒。这个舆论一出来,崇祯就走不了了。

把崇祯定在北京以后很多官员是弹冠相庆,从这里来看是不符合常理的。一个国家的首都都快被攻陷了怎么还会让这些大臣这么高兴,用什么心理学群体恐惧这些东西是不能解释的。为什么官员不愿意南迁,要钱不要命吗?当然不是!

根本本帅这段时间的研究发现,这个问题实际上就要牵扯到地缘政治了。其实大家去读读明史就可以发现,明朝末年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是在关中地区爆发的,而李闯王他起义的路线一直就是在北方,从来没有南下过。这是为什么?南方的油水太少了?那里没有这个革命的土壤,而没有革命土壤的原因正是因为那里的油水太多了,缺乏彻底革命的积极性。

北京的官员当时在想什么?说害怕肯定是有的,不过更多的却不是这个,更多的是盼望闯王入京以后善待他们。因为首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嘛,首都一被占领,原来掌权的大臣一投降叛变,其他的地方官员就很容易归附。也就是说官员想的是这是崇祯和李闯王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谁当皇帝那都是一样的,只要自己的小九九保住那就OK了。他们把一切都压在了自己还有令天下归附这个利用价值不会被清算上。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也只能存在与他们的想像之中,整个京城的地皮被挖了三尺。

为什么李闯王到了京城会大瓜地皮呢?其实他也不傻,他当然想过挟首都以令天下。不过他的农民起义军是无产阶级,而且是一百万的无产阶级。军饷这个问题首先就是一个迈不过去的坎,想不收瓜都难。

后来的事情我也就不多说了,大家来看一张地图吧
szy.jpg

这个是中国的雨水分布图,大家看了这个以后就会明白为什么李闯王起义会是在北方而从来没有南下过。江南地区的雨水充足,加上季风气候和充沛的阳光,粮食的收成自不必说了。明朝万历时期通过引进番薯玉米这些高能的种植物,更是让当时人们的生活丰衣足食。在对外贸易上,东南部更是有先天的优势,那个财富自不必说。当时很多的大臣的家族在江南地区都有自己的作坊。如果崇祯南迁,江南地区的经济必遭打击不说,自己在京城的产业,埋的银子也会失去。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阻止了崇祯的想法以后会弹冠相庆了。

从这图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为什么威胁一直在北方,除了朱元璋以外都是北统南,而不是南统北。而明朝的南统北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宋朝的抵抗时间太长。让蒙古人嫉恨,所以南宋一灭就把南方汉人打为四等人,交重税,初夜权等等。这是明朝南统北的根本原因。

大家从这里应该明白,现在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不但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还是更为严峻的政治问题。这个南北差异如果不能很好的得到解决,迟早有一天会有撕裂的危险。大家看看最近中国的刺激计划,铁路全部是修向内地,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平衡。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从唐朝前期开国时候的秦王破阵乐,到了后来的安史之乱爆发前期变成什么羽衣冠裳曲。从元末起义时候的“手握钢刀九十九,杀尽胡贼方罢手”到后来的“好男不当兵”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变迁?也许我们这一代还有危机感,还会发奋图强。不过100年之后又会怎么样呢?历史不说,就拿现在的美国,他们战争的费用是越来越高,人民越来越金贵,越来越怕死,还有多少人沉浸在优越感之中不能自拔呢?

一个国家的败亡不需要看他的军事,科技有多么强大,只需要看看他的社会风气就可以做到一叶知秋。

盛极必衰,历史总结也白总结,该犯的错误也会照犯。

至于以史为鉴,也许会让衰弱来得晚一点吧,这就是我所理解历史作用的全部意义。
发表于 2009-5-27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帅帅的沙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7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地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7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叶知秋!以史为鉴
笑帅的分析很透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7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8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得不错,虽然有不少是想当然的,不过读史就得读出自己的东西来,不然就是死读书,读死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8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有道理啊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8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晕,原以为昨天发出来会引发强烈反响,结果寥寥无几。。。
这可是本帅的研究成果,虽然不敢说是第一个发现的,也是独立思考出来得嘛
钻石也不来个,那个地板的谁谁谁,也太不尊重人才了,国学的人气你要负一半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8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IS3识大体,不过我要的是钻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8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錯的分析,繼續研讀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9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国家的败亡不需要看他的军事,科技有多么强大,只需要看看他的社会风气就可以做到一叶知秋。
看古罗马就知道了。盛极必衰,阴阳互换。这就是规律。

支持笑帅~~~~精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9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了再细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9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文章关注度少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太长了。

建议再贴一个版精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9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9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文章关注度少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太长了。

建议再贴一个版精简的。
jzzling 发表于 2009-5-29 10:49

跟长短没关系吧。如果标明原创版主才会加精华或者好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9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文章关注度少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太长了。

建议再贴一个版精简的。
jzzling 发表于 2009-5-29 10:49

本文只是一个整体框架结构,以后再修改完善,对满清的批判是最重要的落笔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9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原创的话请告诉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0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读历史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lz令人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1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的灭亡,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道德卫道士”的这些士大夫们迂腐地对皇帝进行各种道德约束,不能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1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是楼主原创的么?挺有深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3 03:35 , Processed in 0.048773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