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9|回复: 4

中国资本海外扩张无法逾越的壁垒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0 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铝对澳洲力拓195亿美元的收购计划,最后以力拓支付中铝1%的违约金而告结束,这宗曾被视为规模最大的中国资本海外收购计划半途而废,表面上看是日本必和必拓的半路插杠子而流产,但最不可回避的要害似乎被回避了,即日本必和必拓与力拓之间的合作意向早于中铝伸手前,而且此次力拓弃中铝而就必和必拓,纯就合作利益而言也并不明显。
  
  但因此对中国企业利益造成的损失却是明显的。
  
  首当其冲的,在中铝收购力拓失利之后,与力拓谈判铁矿石进口价格的中国钢铁业协会的谈判力度立刻被软化,澳洲矿业巨头可能因此逼迫中国钢厂最终接受只降价33%而不是降到40-45%的幅度,而在5月底中钢协为此发布的公告中还称,即使澳洲铁矿石降价33%,中国钢铁企业仍然是赔本赚吆喝,这也是中国钢铁业协会之前为什么在谈判中死咬降价幅度不能少于40%不放的最主要原因。
  
  但现在看,中国人可以抓在手里的牌越来越少。
  
  力拓宁肯毁约支付1.95亿美元给中铝,也最终没有接受中国人195亿美元的大礼包――2009年2月12日,中国铝业公司与澳洲力拓集团通过伦敦证券交易所和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发布联合公告,中铝公司与力拓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铝公司为本次与力拓集团合作共投入195亿美元,其中约72亿美元用于认购力拓集团发行的可转债,债券的票面净利率为9%,中铝公司可在转股期限内的任何时候选择转股。转股后,中铝公司在力拓集团整体持股比例将由目前的9.3%增至约18%,其中持有力拓英国公司的股份增至19%,持有力拓澳大利亚公司股份的14.9%。
  
  网上一篇文章把现在持币海外收购的中国资本称为“国际雷锋”:
  
  力拓拒绝中铝,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来说,都无可厚非。澳洲政客要维护自己的经济主权,力拓要使公司利益最大化,都是正常之举。世界上但凡涉及到上百亿美元的重大购并,都离不开政治考虑,何况中国素来被西方妖魔化。
  
  中国需要反思的是,为何自己购买别人的国债,别人热烈欢迎,而购买别人的资源,却受到百般阻拦?为甚么别人都在积极维护自己的经济主权,而自己却国门洞开,任由跨国企业在中国进行斩首式的购并?中国为何老是做以德报怨的蠢事?
  
  ……
  
  今次力拓拒绝中铝,既是坏事也是好事,起码让中国人明白,外国人对中国并不全是笑脸,他们伸出来的手其实也藏着刀。实际上,这些年中国频频与世界接轨,却接歪了,向西方学习,学的却是糟粕,西方国家维护本国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坚定性却一点也没学到。中国就像国际雷锋,既蠢又笨。
  
  超越于“买卖”、“生意”甚至“经济”之上的“国家利益”其实正是此次力拓签约后毁约的最主要原因,澳大利亚人最害怕的还是手里的“全球最大的铁矿”落入中国人手上,而失去在世界矿产市场的话语权;而如果细究一下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中的所得与所失就不难看出崇尚自由经济的西方国家对国家利益的重视以及中国在这方面的失误。
  
  比如,中国的电信制造巨头华为集团近两年在海外的拓展屡屡受阻。
  
  所谓“华为有中国军方背景”、“恐对印度安全构成威胁”的说法频频出现在印度政界和媒体之中。最近,华为公司高管对这种无端猜疑给予公开批驳,称是由于华为在印度的快速发展招致了对手指摘,印度一些人长期以来对华为等中国企业的指责和阻挠不仅使中国企业遭受不公正待遇,也损害了印度消费者的利益。
  
  一些印度媒体对华为争取印度最大国营电信服务商BSNL在印度南部一笔价值17亿美元招标的指责和担忧,BSNL这项工程合同总额高达60亿美元,通过竞标,华为成为印度西部、南部和东部的候选供应商,爱立信成为北部和东部的候选供应商。但印度情报局、国防部等却以“印度南部是敏感区”、“如果华为获得合约将对印度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等理由反对将合同授予华为。
  
  虽然BSNL最终与华为签订了这笔20亿美元的工程合同,虽然华为已经明确将自己员工持股的民营企业性质通告印度方,但很明显被印度情报局和国防部列进敏感名单的华为下一步在印度的扩张必然要面临更大的难度。
  
  在今年3月G20伦敦峰会前夕,英国高级情报官员指责称,由于中国的华为集团为英国电信公司(BT)的网络提供设备,中国可能有能力通过切断英国的通信和公用事业使英国陷入瘫痪,而美国的五角大楼的报告也把华为称作来自中国的重要网络威胁,甚至夸大说华为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密切关系”。
  
  中铝、华为这样的中国大企业目前的海外投资(海外拓展)目前遭遇到的最大壁垒其实都不是来自“生意”层面的利益分歧,而是事关所谓对方“国家利益”层面的经济利益都无法超越的那层坚壁。
  
  早在2005年夏天,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从收购美国中小型石油公司优尼科的竞争中退出,中海油与美国雪佛龙公司为收购优尼科展开竞争,但雪佛龙公司最终以低于中国要约收购价(185亿美元)14亿美元(171亿美元)购得优尼科,主要原因即美国政府的从中干预,美国政府担心中国控股美国能源企业将对美国的国家利益产生直接威胁。
  
  相反,刚刚发生的四川腾中重工集团以5亿美元收购通用悍马汽车的行动却显得异常顺利,美国白宫发言人比尔·伯顿表示,该交易对3000名能保住工作的美国人、两家将继续开工的美国工厂以及100多家能在美国继续经营的悍马经销商来说是个好消息。美国政府将不参与通用汽车公司的日常商业决策。
  
  据《环球时报》,跟踪中国海外投资活动的美国专家、华盛顿经济战略研究所的研究部主任本卡林纳说,中国企业在海外购并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往往比西方同行更大,但我不完全同意卡林纳认为的中国到海外进行并购活动的大多数是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它们的官方背景很容易引起西方国家的警觉,卡林纳还说,政治因素是中铝这次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力拓这次毁约的最重要原因是中铝购并力拓,被澳大利亚政府认为对其国家利益产生威胁,而卡林纳所说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比西方同行更困难”的根本原因应是西方企业在中国的购并行为往往并不受到中国方在此的限制,甚至会可能增加地方官员的招商政绩而得到优惠。
  
  据中国国土资源部公开的信息,2003年外资对中国地勘业投入达14.5亿元,共取得探矿权74宗,采矿权148宗,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烂泥沟金矿、辽宁营口市盖县的猫岭金矿、云南东川播卡金矿,这三大金矿目前已探明储量均超过100吨,远景储量分别为150吨、300吨、400吨,被国土资源部称为“世界级金矿”。三大金矿分别为澳大利亚的澳华黄金、加拿大的曼德罗矿业公司、加拿大的西南资源公司掌控,外方控股比例分别高达85%、79%、90%;以云南东川播卡金矿被加拿大西南资源公司(SouthwesternResourcesCorp)控股90%,在只评估了67口探井后(根据加拿大HATCH公司评估),就发现有156吨的金储量。而该金矿的探井目前已有230多口,因此,有专家认为,博卡金矿储量很可能超过300吨。在关于金矿储量大小的划分中,50-100吨储量为特大型金矿,100吨以上即为世界级金矿。
  
  本博客之前在另一篇文章《何以7679亿美国国债未必大过3.4亿山西矿权?》中亦曾对山西晋城一座价值超百亿的煤矿被美国亚美大陆煤炭公司只用了3000万美金收购的事有过评论,与澳洲阻止力拓股权易手中国企业的“黑手”主要是政客一样,主导该媒矿易手美国公司的也正是山西当地的政府官员。
  
  在中国,那些以个人政绩而非国家利益为指针的地方招商,以及诸层次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正在让更多的中国矿产——比什么过时的悍马制造技术更有价值的真正的国家利益大量流失,这时候力拓与中铝的毁约对某些中国企业和某些中国官员来说,可能是一个最好的榜样。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AC【百家争鸣】版块
http://bbs.m4.cn/forum-162-1.html
发表于 2009-6-10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ackbauer14 于 2009-6-10 08:06 编辑

为什么泛政治化呢。以前日本经济繁荣时,海外并购也会受到诸多限制,这并非针对中国而独有的。


对外国资本并购实行限制政策,也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自由经济不代表没有贸易保护主义。这得区分对内和对外。对内实行自由贸易,对外实行贸易保护。美国也在上世纪30年代这么做过。

除非你能证明,在同等条件下,其他外国公司并购成功,而把中国公司拒之门外。像限制华为一样,其他国家非国营公司在收购重要资产,也会受到很严格的审查。

克莱斯勒和菲亚特并购也被美国政府给叫停了,事实上贸易保护主义,我想国家是一视同仁的。不会因为意识形态的差别,而选择性的排外。难道不卖给中国人卖给日本人就不会带来问题么。

现在只不过是因为只有中国人能出手大方罢了。

李嘉诚并购澳洲电讯业务,就没有受到阻碍。

关键是我觉得中国并购手段不太灵活,比如日本野村证券收购印度公司,是可以曲线收购么,先收购印度LIC共同基金,然后再通过LIC进行资本运作。受到的贸易保护就少些。

还有组团收购,邀请本地公司,进行组团收购,也是一种办法,一根筋的并购方式,输多赢少。

日本还总是抱怨中国,中国企业并购因为有国有银行足够的资本支持,面对盈利压力也比较小,所以中国企业出价很高,推动了并购市场价格的上涨。

而且在有些资产并购上,我们还显然落后,比如中国国家核电公司引进西屋公司技术此时西屋已经被东芝收购。另外哈萨克斯坦原子能公司也拥有西屋公司10%的股权,在核工业并购上,对方愿意出卖,却不见我方踪影了。而外国不愿意卖的,却频频看到我方公司身影,不见其他外方公司。这难道不觉得奇怪么。

比如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为什么不和雪弗兰联合收购呢,或者采取其他曲线办法,雪弗兰是家美国公司,有他的支持,中海油一般来说应该胜算很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3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5 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需要反思的是,为何自己购买别人的国债,别人热烈欢迎,而购买别人的资源,却受到百般阻拦?为甚么别人都在积极维护自己的经济主权,而自己却国门洞开,任由跨国企业在中国进行斩首式的购并?中国为何老是做以德报怨的蠢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5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白了还是中共没用,没有一个好的体制,无法把中国的企业引向国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18 03:21 , Processed in 1.527048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