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任远

战后日本首相家族分析,日本政坛世族门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30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度政坛悄然发生革命 “甘地时代”归来


  国际在线专稿:据《新闻周刊》6月3日报道,印度正在悄悄发生着革命,领导这场革命的人就是世界上最著名政治家族之一——甘地家族的第四代继承人拉胡尔·甘地。表面上看,他是为了恢复125年历史的国大党统治。但实际上,拉胡尔却借“草根阶级、与印度乡村建立深入联系、让国大党更加民主化”等方式,改变印度政治。如果他成功了,印度政坛将发生巨变,而拉胡尔也将因此成为这个国家无可争议的未来领袖。

  在5月份举行的印度大选中,拉胡尔的名声迅速传遍全国,他6周内在全国的125场集会上发表演讲,远远高于他母亲的75场和总理辛格的50场。他认为国大党应该代表世俗主义、良好的管理和增长,这与印度过去20多年的主流政治完全相反。过去,国大党主要依赖世袭、种族以及宗教制度,与宗教组织联合以维持其特权和攫取金钱,这种策略致使国大党慢慢退化成一般党派。

  拉胡尔认为,要恢复国大党的强势,就必须尽可能赢得选举,特别是在北方邦和比哈尔邦。这两个邦占据了印度议会人民院543个议席的 120个席位,对任何想要执政的党派都非常关键。在拉胡尔的努力下,国大党在这些地方的席位迅速增加,以至于新德里智囊机构政策研究中心主席梅赫塔惊呼:“这是属于拉胡尔的时代,他改变了政治规则。”

  拉胡尔的年龄也对印度政坛造成了冲击,在80岁高龄的政治家比比皆是的印度政界,现年只有38岁的他,赢得了70%年龄在40岁以下、50%年龄在25岁以下的印度人支持。他的很多亲密助手也都是年轻的新面孔,而且多数是草根阶层。

  自从大选以来,让拉胡尔担任总理的呼声就在不断升高,就连总理辛格都表示,他会尽力劝说拉胡尔进入政府任职。但拉胡尔礼貌地拒绝了,他只关注国大党,这一举动更加提升了他的公众形象。曾担任拉胡尔父亲助手的萨姆说:“拉胡尔并不在乎短期目标,而更看重长远发展,他具备分析能力、勤奋以及谦虚等美德”。

  那些认识拉胡尔的人说,他是一个头脑冷静、具备“圣雄”甘地精神的人。他在作出某些决定之前,总是小心翼翼地向不同观点的人求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给自己分配了大量工作。他要将1000万年轻人吸引进入国大党“青年军团”,并且通过民选从他们中选出新的领导人,这被他视为改变印度政坛现状的根本。

  但拉胡尔的前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权力的诱惑就是他面对的最大障碍之一。前花旗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现任印度政府城市规划顾问的拉马纳坦说:“拉胡尔未来数十年最重要的任务是改变印度政坛的命运,成百上千有雄心壮志的人将聚集在他周围。拉胡尔成功的关键需要他保持谦虚以及疏远那些奉承者。”(杨柳)

http://gb.cri.cn/27824/2009/06/04/2805s2527904.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亚洲的民主动荡只是民主初级阶段的阵痛好不好。
亚洲国家进入民主的时间太短,且由于历史的原因有某些方面的原罪。

他们正在进步。你的理论过50年再说也不迟。 ...
leobien 发表于 2009-6-30 14:25
我在怀疑五十年他们还是这样的制度吗,如果经济持续增长还好,一旦停滞,亚洲非洲化,拉美化是非常可能的,民主的阵痛谁也无法说,搞的不好都变成军政府,这是非常可能的,洪都拉斯总统变的和小丑一样,所以我说一旦经济产生问题,政局必然发生问题,军事强人上台是非常可能的。法律的约束变成了笑话,三权分立更多的时候变成政治运作,到时还是大世家内部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的财阀体系经过2战并没有遭受致命的打击。
根本上是延续的。这也是2战后能顺应民主形势的原因。
日本的民主最假,基本是财阀说了算。
原因有很多,有一点和中国有关:
那就是2战后100多万的日军战俘给无条件的送 ...
leobien 发表于 2009-6-30 14:31
嗯,像三井,富士这样的大财团都没有被清算,所以我在想当初没有彻底清算战犯是不是也有这些财阀在运作,美国人和这些人妥协了,投降是形式,合作才是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45# jsone z转凤凰网的 《日本天皇家族历史:传承“万世一系”》
当今的明仁天皇是大和王朝“万世一系”的第125代天皇。虽然据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与《日本书纪》记载,日本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即位,后世还把这一天定为日本“建国纪念日”。但实际上,于公元592年登基的推古女皇以上的33代天皇似乎都未曾降临过人世(这些天皇均是《古事记》中虚构的,以完成天皇从神到人的过渡)。而第一个提及“天皇”称号的应是日本历史上名声显赫的圣德太子。圣德太子在推古二年即开始摄政,摄政时间长达30年之久。圣德太子曾派遣特使小野妹子远赴中国大陆,给隋炀帝捎去一封国书。在国书中,圣德太子写道:“东天皇敬白西天皇”,曾引起目空一切的隋炀帝的满腔怒火。
公元4世纪中期,今天皇族的祖先统一了割据的小国,在关西地区建立了大和政权。此时中国已进入两晋时期。大和政权吸收了中国的高度文明,开始使用汉字。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7世纪时,推古女皇的侄子圣德太子仿效隋唐,锐意政治革新,并以“大化改新”为契机,试图建立一个以天皇为绝对君主的中央集权国家。只可惜圣德太子壮志未酬身先死,其革新大业也因之付诸东流。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奈良市及近郊),标志着日本皇室开始从古坟时代进入了奈良时代,同时也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与后世相比,奈良时代与此前的古坟时代基本上是男女天皇分掌天下:从公元592年至公元7781年近200年间在位的18位天皇中,女性占了8位。而之后经历了漫长的900年,皇室中才又诞生一位女天皇,她就是于1633年登基的德川幕府时期的明正女皇。
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了在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平安时代。在平安朝初年,皇室乃至公卿贵族和文人墨客都大力推崇菊花之美。中国每年的九月初九重阳节在日本又称菊节。在这一天,皇太子率诸公卿臣僚到紫宸殿拜谒天皇,君臣共赏金菊、共饮菊酒。10月,天皇再设残菊宴,邀群臣为菊花践行。也许日本皇族族徽上的菊花便是此时镌刻上去的。遥想当年,平安朝留给人们的记忆似乎就是菊黄蟹肥。
10~11世纪时,皇室的外戚藤原氏垄断政权长达200多年,皇权开始旁落。几位天皇禅位后被迫退隐寺院,与青灯古佛相伴。从这一时期几位天皇的年号似乎就可以读出其内心的萧索和无奈,如醍醐、冷泉、圆融、花山等。这一时期被史学家们称为“院政时代”。
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幕府政权,从此产生了武士政权,日本开始成为一个军事封建国家。镰仓时代的1274年,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曾第一次派大军进犯,但因台风摧毁了舰队而功亏一篑。1333年,镰仓幕府垮台,后醍醐天皇在足利义满的协助下重返京都,史称“建武中兴”。但三年之后的1336年,足利义满又立光明为新天皇,将后醍醐赶出京都。后醍醐逃到吉野,另立朝廷,日本分为南北朝,但大权仍操纵在北朝天皇任命的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手中。
应仁元年(1467年)一月,应仁之乱爆发,全国各地的大名?穴约自10世纪起,日本各领地的最高长官。--编注?雪纷纷而起,足利义满建立的室町幕府摇摇欲坠,日本进入长达100年的战国时代。
战国时代的日本群雄并起,各领风骚。笙町、安土、桃山、江户时代交迭嬗递。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三大枭雄基本主宰了近代日本的历史与社会。相形之下,皇族只能徒叹无奈。
16世纪中叶,一位青年将领横刀而起,发誓决心以武力统一日本、结束令众生颠沛流离的乱世。此人便是尾张国的领主织田信长。织田信长1573年推翻足利幕府,三年后在琵琶湖畔的安土城建造城堡作为大本营,因此,信长的时代被称为“安土时代”。1582年信长被一个心怀不满的家臣所弑,正受命出征的织田家重臣羽柴秀吉闻讯后立即回师东向,杀死叛臣,为织田信长复仇。
在织田信长主要家臣会议上,秀吉力主以信长之孙为幼主。随后,他又连续击败明智光秀、柴田胜家,于1590年完成了织田信长未竟的遗业,一统天下。后亲町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丰臣秀吉野心勃勃,曾准备征服朝鲜、中国、菲律宾和印度,但终因日本国力不逮而未能如愿。1597年,丰臣在又一次远征朝鲜失利后急怒交加一病不起,次年以62岁之龄辞世。
丰臣秀吉死后,身为丰臣统治体制中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拥重兵睥睨天下。他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之战,大败西军,削平群雄,建立起德川政权,战国时代遂告结束。庆长八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在江户建立了幕府政权。此后260多年德川家统治日本全国,为日本带来了持久的和平。江户时代重现了菊影婆娑、樱飞如雪的美丽景致。
如果说在此前的平安、镰仓、室町及战国时代,天皇还多少拥有一些皇室的尊严,那么到了德川幕府时期,所剩无几的一点皇权也被褫夺殆尽。1615年,幕府公布《禁中并公家诸法度》共17条,详细限制了天皇和公卿贵族的权力和行动。《禁中并公家诸法度》明确规定,天皇“以学问为第一”,无须过问国事,凡官员任命、天皇的出巡等均须征得幕府的允准。惟一保留天皇权力的只有第八条“天皇有权按本朝先规决定年号”。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就职,下令锁国,一律禁止外国人来日本,也禁止日本人远渡海外。由于闭关自守,幕藩体制迎来了安定时期。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自给自足的经营体系崩溃。18世纪起,幕藩体制开始动摇。
户幕府末期,幕府统治更加腐败,且幕府财政困难,使大部分中下级武士对幕府日益不满。1853年,美国特使佩里准将携美国总统的信件,要求日本开放门户。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坚船利炮的威胁下,锁国达200余年的日本国门终于被叩开。幕府不顾朝廷的强烈反对,与美国等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通商条约,从而激起尊王攘夷运动。在内忧外患双重压力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开始了。在运动中,萨摩、长州两藩武士起着重大作用。1867年,德川幕府第15代将军、同时也是其末代将军的德川庆喜迫于各方压力,将大政奉还给新登基的孝明天皇之子睦仁。睦仁取《易经说卦篇》中“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句,建元明治。同年12月9日,日本恢复天皇专制。1868年1月3日,代表资产阶级与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维新三杰”之称的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的领导下,发动了政变,迫使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并由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诏书,这就是“明治维新”,以此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868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并改名东京。
明治维新开始之后,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从德、法、英、美等国聘请学者、政治学家和其它领域的顾问,实行强化训练。天皇本人亲自参加听课,追随外部世界的步调。在明治天皇的政治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皇的当政和日本资产阶级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47# jsone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lihongzhang/200903/0313_5918_1060215_1.shtml明治天皇,名睦仁,生于1852年11月3日。他是孝明天皇的次子。他小的时候十分懦弱,没有任何阳刚之气。从1603年起,日本一直处于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天皇只是一个傀儡。天皇住在首都——京都,而德川幕府的统治中心则在江户,即今天的东京。此时的日本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过去被人看不起的商人们许多成了大富翁,但在政治上仍无地位。相反,过去受人羡慕的武士们,许多则沦为“浪人”,没有了固定的生活来源。因为他们的靠山、大封建主们多已自身难保。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武士,已开始探索变革之路。
1854年2月,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舰队终于叩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迫使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不久,英、荷、俄等国也先后同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国家主权的丧失,使不少有识之士发起了“尊王攘夷”运动,即重树天皇的权威,把外国人赶出去。一向与幕府作对的西南各藩大造幕府与洋人勾结,出卖国家主权的舆论,他们想通过“尊王攘夷”来推翻幕府的统治。
1867年1月30日,年仅36岁的孝明天皇突然去世。14岁的睦仁继位。倒幕派立即开始筹划如何通过朝廷中倒向自己的公卿来控制朝政。他们开始秘密地在公卿中活动,指使他们颁布了大赦令,将那些被关押的倒幕人士释放。同年11月8日,倒幕派核心人物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等人以天皇的名义下达了征讨幕府将军德川庆喜的密诏,以天皇的名义调动军队。1868年1月3日天皇又下达了解除德川幕府指派的宫廷警卫的命令。随后又宣布废除幕府统治,设立由总裁、议定、参与(日本的官名真有意思)组成的天皇政府。
德川庆喜当然不会交出权力,于是他们与倒幕派在伏见、鸟羽展开了激战。幕府军战败,于1868年5月3日投降。德川庆喜被贬为平民,并遭流放。这样,倒幕派就获得了实权。9月3日,天皇下令将江户改为东京。10月12日,定年号为“明治”,1868年为明治元年。11月4日,明治天皇率百官从京都出发,迁都东京。在此后一段时间里,天皇基本不过问国家事务。因此,明治政府的一系列资产阶级4性质的改革其实都是由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等人倡议进行的。明治维新主要是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外交这五个方面进行改革。
政治方面,政府首先通过“奉还版籍”和“废藩置县”强化了中央集权。这为其它各项改革措施得以顺利在地方实施提供了重要条件。颁布《政体书》,规定太政官制,实行三权分立。颁布《五条誓约》,要求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经济方面,政府进行地税改革,承认农民的土地私有权,按地价交现款为税,确立资本主义土地制度。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工厂、修铁路、办邮局、建银行,聘请外国技术专家。殖产兴业分三步走:先是以官办企业为主,再经过一段以扶植民营经济为目标的官办示范与官督民办共举时期,最终过渡到出售官办企业,全面扶植民营企业。
军事方面,颁布《征兵令》,仿效欧洲国家建立新式陆海军。建立警察,设立陆海军军官学校。在大量从欧洲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的同时,积极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发布《军人敕谕》,规定天皇为日本军队的最高统帅,号召军人信守武士道精神,誓死效忠天皇。
文化方面,实行“文明开化”政策,发布《学制》。规定从小学教育起,全面实行西方的教育制度。政府的重点工作在小学,已达到普及国民教育的、消除文盲的目的。同时在师范教育、外语教育、高等教育也取得了发展。1877年日本建立了第一所现代化的高等院校——东京大学。天皇发出“日本求知识于世界”的口号,大量派遣留学生去西方国家留学,同时派出考察团去西方各国考察。政府还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事业,在社会上倡导“断发脱刀”,改用西历、定西服为礼服等,积极引进西方文化。
外交方面,政府一方面致力于修改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另一方面是拼命向邻国扩张,正当殖民帝国,遵循“脱亚入欧”的方针。
明治天皇当时是个不到20岁的青年,正是学习、长知识的年龄。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天皇的教育方法。其中既有传统的儒学,也有西方的现代科学。同时他还要学剑术、马术、角斗术等,使之崇尚武功。在欧美各国领导人中,他最崇拜拿破仑。1871年底岩仓具视等人去欧美考察时,明治天皇特意叮嘱他们多收集一些有关拿破仑的书籍带回来。
1878年5月,天皇身边的土方久元等人发起“天皇亲政运动”。天皇终于走到了前台,掌握了实权。1880年政府发布了《集会条例》和《新闻条例》,严格限制人们的言论和集会自由,打击当时刚刚兴起的自由民权运动。接着,把大片的土地划为皇室用地,设立御用局来管理这些土地。同时,他把许多国有银行和官办企业的股份都编入了皇室财产。1884年7月制定了《华族令》,把旧公卿和大名,以及士族出身的维新功臣都划为华族,并授予公、候、伯、子、男五等爵位,准予世袭爵位和财产。这样,天皇就在日本建立起新的贵族制度,使贵族成为皇室的辅翼,以巩固自己的统治。第二年底,又废除了太政官制,建立内阁制,由首相和国务大臣组成直属于天皇的内阁。1889年公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最终在国家根本大法上确立了明治天皇的绝对权威。
由于幕府专权数百年,普通百姓对天皇知之甚少。因此,明治天皇在国内大搞神化运动,尤其是在学校教育中。1880年颁布的教育令,把历史科的重点放在神武天皇即位后的皇室中心主义的灌输上。1890年发布《教育敕语》,要求学生每天礼拜天皇相片,背诵天皇的“敕语”。在社会上,1873年万,明治天皇的相片就被发给各县,允许人们参拜。明治天皇还经常巡幸各地,以提高自己的威望。他在宫中建神殿,地方建神社,供人们参拜神灵和天皇。1869年6月,招魂社在东京九段坂道建立,以祭奠各神和已故皇灵。10年后,它被改称靖国神社,作为祭祀为推翻幕府统治而献身的志士。但后来凡是为天皇而战死的人,包括历次对外侵略战争的阵亡将士,都被列入神社参拜的对象。
从19世纪80年代起,日本以中国为假想敌,不断进行扩军备战。在天皇的支持下,到1893年,陆军总兵力达到23万人。海军已有大小舰艇55艘,总吨位达7万多吨。随着军费开支的逐年增多,日本议会不断有人反对。1893年的第四届议会再次削减海军军费,明治天皇便自己拿出30万元,又要文武官员在6年内交纳其俸禄的十分之一,以弥补建造军舰的不足费用。此后日本于1895年战胜了中国,确立了自己在东亚的霸主地位。十年后,于1905年又通过日俄战争打败俄国,使自己正式跨入了帝国主义国家的行列,成为了世界性的大国。1910年日本又正是吞并了朝鲜。
88d7aec2943013c5d31e5c2376e55ef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sone 于 2009-7-1 10:19 编辑

1869年6月,招魂社在东京九段坂道建立,以祭奠各神和已故皇灵。10年后,它被改称靖国神社,作为祭祀为推翻幕府统治而献身的志士。但后来凡是为天皇而战死的人,包括历次对外侵略战争的阵亡将士,都被列入神社参拜的对象。

天皇一直是神系的,虽然现在年轻人不崇拜他,但军队,政府绝对是对他忠诚,不管谁当政,靖国神社就是最好的代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49# jsone 百度百科
  日本战前的金融资本集团的通称。在日本,由于金融资本集团是和浓厚的封建家族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因而人们习惯于把日本的金融资本集团称为财阀。

  20世纪初,随着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进一步加强,日本形成了以家族为中心的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财阀。它们以家族资本控制的总公司为核心,通过家族总公司—直系公司—准直系公司的持股关系,控制着各经济部门的直系企业和旁系企业,组成庞大的康采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原有四大财阀的基础上增加了鲇川、浅野、古河、大仓、中岛、野村等六家新财阀,总称为日本十大财阀。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金融资本集团的垄断核心和统治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例如,三菱、住友、三井、富士、三和、第一劝业等六大金融资本集团,以各自的银行为核心,囊括了金融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和国际贸易等主要经济部门,控制了日本的经济命脉和国家机器。因此,一般人们不再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金融资本集团称为财阀,而是像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称为财团。

 典型的财阀具有几个特质:首先,一定是紧密的家族企业,企业内主要的资源都掌握在少数人身上,而且彼此拥有血缘关系。第二,企业经营的范围广泛,员工众多,而且占国民生产毛额相当大的比重。第三、财阀旗下通常都有金融业,方便企业调动资金、非法借贷。第四,企业集团内的交叉持股严重,公司的经营权经过多次交叉持股后,增加了财阀内的紧密度,方便相互借贷,而且财务透明度减少,不过集团内如果有企业经营不善,也经常互相牵连。第五,财阀通常与政府关系良好,经常获准经营政府特许的行业,例如石化重工等,而财阀也会透过政治献金、参选等方式,直接或间接介入政治。


▲日本


  日本在19世纪陆续成立了三井商社、住友商社、三菱商社及安田商社,这四家商社的权力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而公司经营的企业中,大多又任用亲戚担任主要负责人,这四家商社除了工业外,也积极介入金融业,左手控制资本主义中最重要的资本,右手则控制生产工具,势力非常庞大,通常也会经营政府特许的行业。二次世界大战后财阀虽然被迫解散,但还是透过交叉持股等方式继续维系原来财阀的精神。


  ▲韩国


  在韩国,由于国家管理、生产的需要,后来也逐渐形成三星现代大宇乐金鲜京等五大财阀,这几家企业都掌握在同一个家族的手上,经营项目几乎涵盖了整个工业与商业,甚至也跨足媒体、政治,社会资源都掌握在这几家公司手上,单单一个三星集团,就占了南韩国民生产毛额的15%,同时也经营南韩中央日报,而现代集团也有文化日报作为其喉舌。由于韩国的财阀在规模上又远甚于日本的财阀,所以英文中特别以财阀的韩语发音的Chaebol来代表“韩国财阀”,有别于一般的财阀Zaibatsu


  ▲中国台湾


  台湾过去40年走蚂蚁雄兵政策,经济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不过财阀也不少。例如力霸/东森集团,从早期的特许水泥行业开始起家,之后跨足百货、房地产、金融(中华银行)、媒体(东森电视民众日报)等产业,集团创办人王又曾曾经担任国民党中常委,儿子王令麟也担任过“立法委员”,而企业内每个企业,王又曾都指派儿女参与,是典型的台湾财阀。而长荣、富邦、台塑等企业,也是比较具财阀特质的台湾企业集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sone 于 2009-7-1 10:27 编辑

这几天,读到《三井帝国在行动:日本财团的中国布局》(以下简称《三井》)这本书,查了一些资料。我看到了一个迥然不同于资讯社会水面之上的世界:丰田、索尼、松下、东芝这些为我们所耳熟能详并津津乐道的世界级日本裔名企,居然只是三井帝国帐下的一名小弟。三井究竟有多么庞大,下面可以看出:

“三井物产(Mitsui)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商社。1993年,三井物产排名世界500强第一,在其后的10年间也都基本排名500强前10位。”

近几年来,三井似乎渐渐沉入水下,给人一种衰败沉没的印象。其实不然。当我们的企业都在扎根儿向世界500强挤的时候,三井体系内的500强企业早就一大把了。除了丰田、东芝、索尼这些汽车电子行业大鳄,还有像三井住友银行、三井造船、石川岛播磨重工、三越百货等遍及金融业、机械重工、零售业的代表者。

“2003年以后,三井物产将能源部门等重要产业机构独立核算,并且在全球设立独立法人公司,使得自己在《财富》杂志的世界500强排名中的位置迅速下降,其真正的实力和活动被隐藏起来,不为外界所注意。”也就是说,三井只是自行兵解,分成了多家较小的单位,其核心单位三井物产仍有绝对控制力,只不过这种控制由明转暗,整个财团的规模和实力亦有增无减。我们看到的那些舆论层面的东西遮蔽了我们的心灵,造成对形势的误判。

三井何以自解,无非是为了方便布局开展行动。亦菊亦刀的日本是向来懂得并擅长隐藏和隐忍。这种习惯性的隐忍背后又有怎样的阴谋,我们虽不得而知,却也能猜出个大概。

在一篇评论题为《三井帝国启示录--探寻微观经济的王者》(与《三井》作者同一人)文章中,作者张凌的一段话同样让人触目惊心:

“三井与其说是财团,不如说是军队:三井财团的员工常常自称‘我是三井的人’,这种‘爱社精神’更像是士兵对于军队的归属意识;三井财团的企业分布在众多不同的行业中,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拓展着财团的势力;其组织形式十分类似军队中的集团军群;其情报体系极其庞大,在经济和商业方面的情报能力完全可以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媲美。”

我们可以轻易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旦战争爆发,三井财团可以在迅速地转变为一个提供全面后勤保障甚至直接协同军事行动的军事实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世袭”议员是指某些新当选议员,他们的父辈或者祖父辈中有人当过议员。“世袭”议员现象在日本政坛有着长久的历史。在前几届众议院议员中,“世袭”议员的数量一直在110名以上。据统计,1996年大选,日本众议院的“世袭”议员为122人;2000年选举中当选的“世袭”议员也有110人之多。

  本次大选前,1159名候选人中仍有173人的长辈有过担任参众两院议员的经历。选举结束后,这173名“世袭候补”中共有141人当选,当选率高达81%,与无政治家庭背景、初次角逐国会议员的14%的当选率相比有天壤之别。“世袭”议员在新一届众议院议员中比率近三成。政治世家,“世袭”现象催生的名门望族由于“世袭”议员现象的长期存在,日本的一些政治世家长年占据日本的政治中心。如按这些政治世家的成员在日本政坛持续在任的时间来算,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家族应当排在第一位。

  1908年,小泉纯一郎的祖父小泉又次郎首次当选众议院议员,一干就是12届,曾出任过邮政大臣。此后,小泉的父亲小泉纯也接过又次郎的衣钵进入日本政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国内安保运动高涨时,时任防卫厅长官的小泉纯也率先提出了名为“三矢研究”的日本有事法制研究计划。小泉纯也突然病逝后,正在英国留学的小泉纯一郎放弃学业返回日本,继承父业进入政坛,至今已有31年。在日本国会议员的二代、三代“世袭”议员中,小泉家族从1908年至今连续从政达94年之久,是日本当之无愧的第一政治世家。

  排名第二的是鸠山家族。在此次众议院选举中,鸠山由纪夫和鸠山邦夫兄弟双双当选。鸠山家族四代从政,积累起了巨额的财富、显赫的名声。他们的曾祖父鸠山和夫曾担任过日本众议院议长,他们的祖父鸠山一郎当过日本首相,他们的父亲鸠山威一郎也曾连续3次当选参议员。

  自民党现任干事长安倍晋三也是一个典型的“世袭”议员。安倍出身于日本政坛的名门望族安倍世家,从其祖父安倍宽从政起算,安倍家族从政历史将近59年,在日本政治世家中排名第十。

  舆论批评,“世袭”议员要靠实力说话本次选举中,“世袭”议员当选率81%,比上届选举的74%增加7个百分点,充分说明了长期位居日本政治核心、把持人财脉络关系的日本政治世家的实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oger666 于 2009-7-1 10:38 编辑

关于天皇的实权 主要是看宪法。

在明治维新前的800年里,天皇是没有实权的,都是被幕府将军架空。

而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真正的近代国家,有了一部大日本帝国宪法,如楼主转文理有提到的,里面明确规定:万世一系的天皇是有统治权的,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宣战及缔约等权利。这主要是模仿德国的制度,即不完全的君主立宪,国会只是天皇的辅助机构。

而战后的和平宪法里明确规定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而且并无关于国政的权能,主权不属于天皇而属于全体国民。天皇的权利只有一些认证的权利,主要权利握在代表国民的国会手中。


虽然战后初期美国占领当局为了确保日本不再威胁美国进行了一系列行动,但是在战犯清算方面,远东法庭比德国的纽伦堡法庭起诉人数少,量刑轻,追究面小,追查时间短。随着中国革命胜利和朝鲜战争的爆发,原本作为军国主义分子被褫夺了公职的许多人都以恢复经济需要人才为借口解除了处分,在战后赔偿上也把原定的惩罚性的拆迁赔偿改为象征的劳务技能赔偿。

所以如楼主所说,像一些支持军国主义和侵略战争的老牌企业和财阀以及他们的代言人如三井,三菱,住友以及岸信介,儿玉誉士夫这样的战犯就从容逃过了灭顶之灾。而他们的后人,今天就活跃在日本政坛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看了美国的门阀制度,很有意思

  门阀这个词在汉语中指的是士族,所谓士族并不是富家,而是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和声望、世代为官的的大家族。金钱敌不过党组织,其实是金钱敌不过门阀,真正决定美国民主的是各种大大小小的门阀,因此美国的民主是门阀政治,只不过这种门阀政治和类似的门阀政治比较起来,相对隐秘得多,而且披着很华丽的民主的外衣。

  在美国历史上,由地区性的势力成长为全国性的势力的政治家族有300多个,当然他们大多衰落了。老的家族的衰落为新的家族出现和上升提供了空间,从历史的角度,美国并没有一支长久不衰的政治家族,很符合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美式民主原则。
  但是,天真的人们忽视了美国人和中国人的一个区别,其实也是欧洲人和东方人的区别,就是东方多是靠直系垂直式的传承,而西方则通过联姻横向式地扩展,欧洲的王室不仅经常出现女王,而且还经常出现在中国人眼中完全的外人继位的情况。列宁说的好,婚姻是政治的继续。东方和西方都靠联姻来扩大政治影响和家族势力,但中国古代的政治联姻只限于一荣皆容,不会出现政治势力继承权的转移,而西方则经常出现把家族政治的继承权给予女婿的现象,对是否继承家族姓氏并不在意。不明就里的人们只看到他们的兴起衰落而看不见他们之间的传承。
  美国的门阀政治有他的地理因素,美国虽然建国从1776年开始,但他的政治历史则从17世纪初就开始了。都是大英帝国的土地,可是美国和其他英国殖民地有根本的区别,就是只能从海上坐船才能到达。船的运输能力毕竟有限,所以北美殖民地的人有天生的反骨。所谓天高皇帝远,大英帝国的贵族和议员们对这种一国两制的现象也无可奈何。因此北美殖民地从一开始就享受特区政策,也是为了永远享受特区政策,干脆独立了。
  美国的门阀政治也有其历史原因,也是美国从英国独立的根本原因。当年大英帝国议会和北美各殖民地议会争论的焦点,就是代表权的问题。英国革命后形成的民主是很多人熟悉的资产阶级民主,就是议员们代表不同的阶级和不同利益集团,因此英国议会认为它的议员们也代表了北美殖民地的种植园主和商人的利益了。但是北美殖民地的思想家们一口咬定我们理解的代表是地区性的代表权,议员们代表的是选区的各个阶级的利益。这个根本的分歧无法解决,只能靠独立来一劳永逸。因此,美国从建国的那天起,就是门阀政治。
  卖瓜的都说自己的瓜甜,比较正统的美国人提起自己的民主还是很自豪的,起码总统选举这件事情上,还是相当透明的。美国的总统是不会愚蠢到干培养接班人的事的,历届总统都是民选出来的,这是美国民主的最大金字招牌,凡照搬美国民主的,无不把这一条学得活灵活现,并结合到本国的具体实践之中,比如在肚皮上唱一出苦肉计之类的。
  但是,美国也很有些闲得太无聊的人,他们觉得民主国家的总统,权力让国会限制得死死的,没有独裁的可能,充其量也就是最高级别的管理专家,应该是选贤选能。可是美国的几十位总统中有父子有叔侄,怎么和欧洲的贵族门阀政治有扯不断的关系似的。想来想去,就有专业人员进行了统计,他们把前36位总统的社会关系和家庭背景外查内调了一番,不得了了。
  这36个人中有亲戚关系的有21位,比例为58.3%,也就是说大多数美国总统是靠着家族的背景起家的。
  另外一个事实更让民主无地自容:21位有家族做靠山的总统中,除了两位是成年后靠着婚姻找到大树之外,其余19位在出生前就具备了显赫的政治背景,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美国总统是含着政治金钥匙出生的。
  这两个事实是不是告诉我们,美国所谓的民主就是贵族政治的后裔?
  美国人最虚伪之处,是表面上既平民又自由,就像纽约的舆论界和好莱坞的舆论圈,全世界的民主自由没有他们不关心的,可是在骨子里却对发了霉的贵族传统崇拜得五体投地。现在是个真人秀都得找一个以上操着英国口音的评委,而且肯定是十分英国痞子那种,然后全社会被这伦敦脏话骂得通体舒坦。
  但是,这种崇拜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精神层次。美国人是非常现实的,因此他们的政治也非常现实,操纵他们政治的门阀们更是现实得非常坦率,绝对不会有贵族们的虚伪和贵族们的体面的。
  用一把手术刀解剖不体面也不虚伪的美国政治,看到的是门阀的兴衰成败、合纵连横。
  他们的兴起,他们的传承,才是真正的美国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日本据说唯一没有“世袭议员”的,只有日本共产党一家。不过他们在议会也最势单力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天皇的实权 主要是看宪法。

在明治维新前的800年里,天皇是没有实权的,都是被幕府将军架空。

而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真正的近代国家,有了一部大日本帝国宪法,如楼主转文理有提到的,里面明确规定:万世一系 ...
roger666 发表于 2009-7-1 10:35
所以我觉得单纯看日本右翼或者军国主义复辟,或者日本人民如何的友善斗士没有太大意义的,真正说话的还是这些个财团,但经济问题是最根本的,就算没有日本侵华和大屠杀,中国日本必有一战,为何经济利益使然,从亚洲到非洲,中国和日本的暗战不少了,目前国家大谈中日和谐更多的是策略考虑,暗地里早已你死我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日本据说唯一没有“世袭议员”的,只有日本共产党一家。不过他们在议会也最势单力薄~
sam712 发表于 2009-7-1 10:45
这也从侧面证明共产党的确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在资本主义国家,群众利益和权利实在是小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oger666 于 2009-7-1 10:52 编辑
在日本据说唯一没有“世袭议员”的,只有日本共产党一家。不过他们在议会也最势单力薄~
sam712 发表于 2009-7-1 10:45


日共在日本是完全的土根政党。。。在二战的时候日共领导人野坂参三在延安做政治避难。。。所以在国内根本没有什么根基。战后美国的短暂扶持以及与同为左翼的社民党的共斗才让日共有了一席之地。

至于日共势力单薄,是多方面原因,和日本的现行选举制度和政治传统有关,也和日共原先的暴力左翼思潮的影响很恶劣有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看了美国的门阀制度,很有意思

  门阀这个词在汉语中指的是士族,所谓士族并不是富家,而是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和声望、世代为官的的大家族。金钱敌不过党组织,其实是金钱敌不过门阀,真正决定美国民主的是各种大 ...
jsone 发表于 2009-7-1 10:42
突然想到,美国所谓的非政府组织,ngo,后面应该都是这些大家族,今天还是非政府的可能明天当政了,就变成政府机构了,民间和政府还是一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共在日本是完全的土根政党。。。在二战的时候日共领导人野坂参三在延安做政治避难。。。

至于日共势力单薄,是多方面原因,和日本的现行选举制度和政治传统有关,也和日共原先的暴力左翼思潮的影响很恶劣有关。 ...
roger666 发表于 2009-7-1 10:50
日本不是有个赤军吗,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物极必反很有道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共在日本是完全的土根政党。。。在二战的时候日共领导人野坂参三在延安做政治避难。。。所以在国内根本没有什么根基。战后美国的短暂扶持以及与同为左翼的社民党的共斗才让日共有了一席之地。

至于日共势力单薄 ...
roger666 发表于 2009-7-1 10:50



这次经济危机听说倒是让他们的名声有了一定增长,现在日本很多左翼文学的作品都满畅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不是有个赤军吗,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物极必反很有道理啊。
jsone 发表于 2009-7-1 10:52


应该仍然有,但是属于恐怖组织,现在也销声匿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21 12:36 , Processed in 0.04910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