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崬小裳

21cwmjc:昨天的战争——关于阿富汗战争(连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6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1985年戈尔巴乔夫鬼使神差地坐上了红色苏维埃的第一把交椅,在他的智囊团的影响下,他大脑里的新思维开始急剧发酵,他不顾苏共中央面临的几十年来遗留下来的大量的问题,偏偏要在国际问题上大出风头,这恰恰受到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求之不得的欢迎,因苏共历来主张对外政策是对内政策的继续,把国际问题高于内部事务,恰到好处地给美国和西方国家一个切入口。因阿富汗问题,苏联面临着几乎整个穆斯林国家的反对,西方的禁运,美中两个大国的合作,国内知识界的反战反思思潮,戈氏自以为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是明智的选择,力主在军事上的退却,收缩战线,忽略了阿富汗战场上军事对抗多年的历史与现实,遭到了军方的强烈抵制,接着他又提出撤换卡尔迈勒,改变阿富汗的国际形象,又受到克格勃的反对,因小卡是克格勃培养多年的人,最后,他公开提出阿富汗问题是缓和苏美关系重要障碍,得到的是里根的冷漠,他为取悦于美国和西方国家干脆说阿富汗问题是缓和苏美关系的唯一障碍,同时在国内知识界掀起一股反思反战浪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6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1985年戈尔巴乔夫鬼使神差地坐上了红色苏维埃的第一把交椅,在他的智囊团的影响下,他大脑里的新思维开始急 ...
大门牙 发表于 2010-7-16 12:42



    门牙,啥也不说了。
眼泪哗哗的~~
谢谢你给我动力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6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2# 崬小裳


    呵呵,一起盖楼吧~~我自己也没看完,我也是一边转载一边看,呵呵。加油吧,来给军版盖个高品质的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6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崬小裳


    呵呵,一起盖楼吧~~我自己也没看完,我也是一边转载一边看,呵呵。加油吧,来给军版盖 ...
大门牙 发表于 2010-7-16 13:59



    嗯,这是必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里根这厮本是个三流演员,在国际政治上常出笑话,但对苏联问题却能抓住对方的死穴,也就是说他号准了戈氏的脉搏,出于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加上他手下一帮反共高手的密谋策划,里根一上台就给苏联贴上了邪恶帝国的标签,接着他与戈氏你来我往,西方国家对此一片喝彩,把戈氏捧得金童一般,但论演戏戈氏就不是里根的对手了,戈氏入了戏就出不来了,里根这厮成导演了。当时基辛格对戈氏有个评价:共产主义唱诗班里的孩童,此言不虚。里根政府在欧洲对波兰问题明目张胆地介入,使局面更加复杂化,波兰政府岌岌可危,教皇保罗二世利用宗教影响使波兰民心舆情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阿富汗问题上苏联国内的精英终于跳出来,在戈氏的庇护下发出了和党政军不同的声音。苏联报刊杂志出现了,母亲寻找儿子,妻子寻访丈夫,受伤老兵问我们为谁打仗,民族伤口,国际形象,财政负担等等,反战声音高涨,说白了就是为撤兵做舆论准备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1024_165625862c7f6e017745SaUfqEQy4WeV.jpg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末代苏共中央总书记(1985~1991)、第一位兼最后一位苏联总统(1990~1991)。苏联的改革和“公开性”的创始人。(3枚)列宁勋章、十月革命勋章、劳动红旗勋章获得者。1990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1024_364f14a52e212fa1b5abZVQJlx74iART.jpg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1911年2月6日-2004年6月5日)是美国第40任总统。(1981年1月20日—1985年1月20日,1985年1月20日—1989年1月20日)历任总统之中,他就职年龄最大。他是历任总统中唯一一位演员出身的总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富汗战争的第四阶段1986年--1989年,在军事上前三个阶段西方国家对阿反zf武装越来越失望,他们判断游击队正在输掉这场战争,由于苏军新型武器装备的使用和克格勃第二条战线的卓越成绩,反zf武装在几乎所有能够称为战役的战斗里屡受重创,战火已蔓延到巴基斯坦和伊朗本土,苏军的空中优势迫使反zf武装化整为零,东奔西走。正当苏联就要取得战争果实时,戈氏于1986年2月发表了“流血的伤口”公开讲话,并在党内高层形成决议,敦促军方撤军,以缓和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减轻政府经济负担。第一步就是把克格勃器重的小卡换掉代之以纳吉布拉,第二步对驻阿苏军军官和部队采用轮换制,第三步收缩战线,以局部停火换取所谓和平。里根政府抓住了这个机遇,先令国会批准对阿反zf武装军援的特别法案,接着批准给予巴基斯坦40亿美元的援助,并以11亿美元卖给巴基斯坦40架F-16战斗机,毒刺导弹首次进入反zf武装的手中,高功率电台,远程追击炮,ZPU高射机枪,厄利康高炮等等不断地通过更多的渠道输入阿富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卡黯然失伤地下台,纳吉布拉走到了战争的前沿,他本是个普什图族富商之子,妻子是王室的后裔,在巴基斯坦白沙瓦生活求学多年,年轻时因参加左翼青年运动坐过国王的大牢,1978年四月革命成功后,他被派做驻伊朗大使,直到小卡上台才回到阿担任国家情报局长,从而避免卷入小塔和阿明的内斗,这个特殊职位使他对自己的国家状况再清楚不过了,他深知自己面临的是个什么样的道路,他对自己未来的预言和敏感都说明他是个清醒地现实主义者,但他还是在革命政权危机时刻接过了重任。尽管西方国家把他妖魔为什么屠夫,杀人犯,刽子手等等,但后来的历史证明他不仅不是被妖魔那样,相反他为保护民族利益做了大量的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一反前几任上台之后,大搞个人崇拜的做法,禁止别人称他为阿富汗革命的伟大导师,呼吁民族和解,单方面宣布停火,号召组成各民族,各人民团体,各个领域的民族和解政府。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某些框架代之于符合阿富汗国情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释放政治犯,争取普什图族上层的合作,同时出访一些国家,向国际社会解释阿富汗政府的民族和解政策,并派出外交部长直接与巴基斯坦外交部长谈判。在军事上纳吉布拉和苏军紧密合作,强化治安,打击反zf武装的后勤补给基地和运输线,集中兵力对东部和东南部的顽固势力予以毁灭性的军事打击,在纳吉布拉治下的六年时间里阿富汗政府控制区域治安是最好的,索科洛夫元帅陪同苏共中央要人访问时,可以乘伏尔加轿车旅行,而在过去必须乘装甲车和坦克,或乘直升机,需重兵警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1024_83753870b9ce60dbee6awpOlNQoPgt4z.jpg

穆罕默德·纳吉布拉(1947年8月6日——1996年9月27日)阿富汗人民党总书记,共和国总统,中将军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纳吉布拉深知完全依赖苏军对革命政权不是长久之计,因而加快了对政府军的建设,学习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军经验,在继续完善各地区的党团组织和少先队的基础上,组建民兵队伍,按战时体制和平体制均衡使用军事力量,形成了一只约18万的正规军和约10万的民兵的军事队伍,改变过去单纯依赖苏军的状况,更多地把政府军放在军事前线,直接参与战斗,极大地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在与反zf武装力量交错地区,强化治安同时,完善情报网络,营救被俘苏军和阿政府军官兵,争取穆斯林上层,此时阿军利用民族,语言和对国情熟悉的特点,更多地参加两条战线的战斗,加大了对反zf武装的渗透,分化,瓦解,监控和打击,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同时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也派出了反游击战等等专家,帮助指导阿军的各方面建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1984年乌斯季诺夫元帅病逝,索科洛夫元帅接任苏联国防部长这一崇高职务,阿富汗战争是索帅最后的辉煌,也是他军事生涯的顶峰,苏军中对阿富汗问题最强硬的主战派,理所当然地成为苏军驻阿军队的代言人,更是戈氏从阿撤军的主要障碍。1987年5月28日,星期四19:30,一位19岁的联邦德国青年驾驶马蒂亚斯·鲁斯特“塞斯纳”轻型单引擎运动飞机,穿过当时被认为是无懈可击的苏联防空系统的重重警戒,降落在莫斯科红场上。当他十分兴奋地向围观的人们散发着名片,并声称自己是从赫尔辛基飞来的时,苏联乃至全世界都为之瞠目结舌。随后,前苏联警方迅速封锁了现场,并将激动万分的小伙子带走,最终法庭判鲁斯特因非法入境罪及扰乱航空秩序罪入狱4年。苏军为此大丢脸面,戈氏从华沙中断华约联席协调会议,立即赶回国内召开高层会议,以此为由清洗军方强硬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1025_4450396f18084cf94405EnJJRM4IQhPS.jpg

鲁斯特驾驶的小型美制飞机降落在红场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30日,在克林姆里宫召开的紧急会议上,戈尔巴乔夫严厉地指出:“国土防空军总司令部在这次事件中,表现出不可容忍的漫不经心的态度和犹豫不决,没有采取战斗手段来制止入侵飞机的飞行。因此,我要求解除防空军总司令科尔杜诺夫同志的职务。很显然,科尔杜诺夫的错误是无法原谅的,他使世界上最强大的防空部队蒙受了巨大的耻辱。” 军方不断地有人为科尔杜诺夫说情,并要求彻底调查整个事件再做结论,索科洛夫元帅最后还对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批评,指责他没有服过兵役,没有资格对军队的事情评头论足。戈尔巴乔夫更为恼火,他再次发言:“我认为,国防部对部队领导严重失职,对出现的重大疏忽缺乏应有的警惕和纪律,而导致国家和军队的尊严受到极大的损害。国防部长索科洛夫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要求同样也解除索科洛夫同志的职务。”与会者都大吃一惊,因为索科洛夫是屈指可数的元帅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天,公布了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国土防空军总司令亚·科尔社诺夫被宣布撤职,国防部长索科洛夫元帅则因“退休”被解除职务,新任国防部长由亚佐夫大将担任。而事实真相是:鲁斯特为躲开苏联的雷达,他尽可能降低飞行高度,进行超低空飞行。他最终以80米的高度、225公里的最快时速,顺利地从苏联爱沙尼亚加盟共和国的海边城市科赫特拉—亚尔维进入苏联领空。28日当地时间14:29分,爱沙尼亚的科赫特拉亚尔韦市,塔林防空系统的雷达捕捉到一个不起眼的飞行目标。苏军三个导弹师随即处于一级战备状态,只待一声令下,就可以随时消灭目标,但命令却迟迟未下达。 “鲁斯特事件”发生的四年前,苏联萨哈林群岛上空,在情况尚未明了的情况下,一架韩国民航波音747客机被苏军击落,造成机上269名乘客死亡。世界各地对此反应强烈,许多国家连续数周禁止苏联飞机进入本国领空。惨剧发生后,苏联军方下达了秘密命令:在无法判明飞机有军事目的的情况下,禁止向一切民航飞机和体育运动飞机开火。鲁斯特似乎对苏联军方的心理了如指掌,他大大方方地飞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确认这个不明飞行物,苏军两架米格—23截击机从“塔巴”军用机场升空进行拦截。但不久后,“塞斯纳”做了向下俯冲的动作。这样,它不仅从截击机飞行员的视野里消失了,也从地面雷达的屏幕上消失了。5分钟后,该地区的雷达屏幕再次捕捉到一个飞行目标,与先前的“塞斯纳”相比,其飞行路线和高度均有不同。但地面塔台人员简单地将它误认为就是原先那架“流氓飞机”。新目标发出“我是自己人”的应答。警报解除,两架截击机返航。“塞斯纳”继续向东南方飞行,在将近15点的时间抵达普斯科夫市上空。当时,普斯科夫市郊正在进行某航空团的教练飞行,空中有数十架飞机盘桓。因此,当鲁斯特驾驶的“塞斯纳”出现在雷达屏幕上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鲁斯特驾驶的“塞斯纳”继续悠然地在苏联领空又继续飞行了200公里。在飞抵旧鲁萨城地区时,它又一次从雷达屏幕上消失了。于是,鲁斯特驾驶着他的“塞斯纳”继续前行,到达了托尔若克市。在这里,又一次巧合帮了他大忙。刚好在前一天,在托尔若克市郊40公里处发生了一场空难,一架米格—25与一架图—22 M战略轰炸机相撞。所以,这一天在该地区上空到处是执行搜寻任务的直升机。鲁斯特的“塞斯纳”不早不晚,恰好于这天飞临该区。由于“塞斯纳”的飞行速度和高度与苏方的直升机完全吻合,塔台人员理所当然地将它识别为众多救援直升机中的一架,没有引起任何怀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鲁斯特来说,这一天奇迹般地充满了幸运的巧合,当鲁斯特飞近莫斯科时,某个大人物(具体是何人至今未解密)下了一道命令:暂时关闭防空网的自动控制系统,以进行一次计划外的停机检修。正是这20分钟的空隙,鲁斯特于19:38分飞进了莫斯科。 索帅在关键时刻没有趋炎附势,保护下属,力主先调查后处理,赢得了苏军职业军官阶层的高度尊重,但他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被迫退休,精神创伤十分严重,至今那道大人物的神秘命令的来龙去脉仍旧未见天日。戈氏随即开始清洗军队中的强硬派将领,几十名高级将领遭到处理,几百名校官被赶出军队,在阿军队也受到了波及,第40集团军开始了频繁地换将,通过谈判,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成为苏共中央的对阿富汗政策的主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1025_a72debadf8d76f09e1aeMkIFRG4YHK6J.jpg

英雄暮年——谢尔盖 列昂尼德维奇 索科洛夫元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接替苏军驻阿作战小组组长的是瓦连尼科夫大将,瓦大将是苏军靠个人奋斗和战功走向高级将领的典型,44岁授少将军衔、49岁成为中将、50岁授上将军衔,55岁成为大将,足迹遍及世界许多地方,是苏军中最熟悉阿富汗问题的专家,是最早进入阿富汗战场的苏军高级将领,正是他和阿赫罗梅耶夫大将(当时是上将)等苏军精英制订了占领阿富汗的作战计划。他不仅身先士卒,经常深入前线参与指挥战斗,而且博闻强记,不断地总结战场经验教训,在战略战术上包括武器装备上提出改进意见,令人钦佩的是他把在苏军服役的幼子调到了阿富汗前线,与普通家庭的苏军战士一同战斗,并与阿富汗政府各部门保持良好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27 03:58 , Processed in 0.04835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