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17|回复: 4

四面楚歌之中国篇 未来世界之新格局之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3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井底望天 于 2009-7-23 22:51 编辑

  不少读者看到碳纤维,认为这个东西不是太现实,因此俺这里就多花一点笔墨在这个领域。
  
  先让俺们来看一看,主要用碳纤维制造的美国波音787客机Dreamliner。
  
  从建筑总量来看,用的碳纤维是飞机的80%,就是23吨碳纤维(制造成35吨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arbonfiberreinforcedpolymer)。因为碳纤维的硬度高,但重量轻,因此如果按照重量来计算的话,就是占了总重量的50%。其他的材料就是20%铝,15%钛,钢只占了10%,和其他5%材料。
  
  那么整个飞机的那些部件是用碳纤维做的?飞机的机身,机翼,机尾,门,和飞机内部。铝是用在机翼和机尾的边缘部分,钛主要是用在引擎。
  


521090fdg6f531fac3f11&690.jpg

  图一碳纤维为主制造的波音787
  
  那么这个材料可不可以用在汽车上呢?因为如果可以用碳纤维来替代钢,汽车的重量大概只是原来的五分之一。而根据美国的一些实验室的数据,汽车的重量每降低10%,其燃料使用率就会增加7%,波音787飞机就是因为燃料使用优化,而占了竞争优势。
  
  而碳纤维因为其强度比较好,已经成为一级方程式赛车的车身。在普通汽车和卡车上运用碳纤维,最大的问题,在于成本过高。以2008年的数据,碳纤维的成本大概是每磅8-10美元,必须降低到3-5美元,才可以和钢材竞争。如果这个方面可以取得技术突破,那么在汽车行业里,大幅度替代钢材的局面就会发生了。
  
  2006年,美国三大汽车集团中,唯一还在干活的福特公司,将波音公司主管787的副总裁穆拉利(AlanMulally)挖过来做福特的总裁。老穆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美国汽车业不重视燃油效率的问题。他搞出来的波音787,比当时飞机里用碳纤维25%最高的标准,要多出一倍,到了50%,其结果就是飞机的重量更轻,路程更长,更结实,更省油,和更容易维修。这个机型的出现,导致了20%的省油和10%的维修费用降低。其结果就是在6年里,波音头一次6个月计算的订货合同,超过了其对手空中巴士。而福特在这个方面的研发,有望在未来的汽车业的发展上,形成下一个潮流。
  
  中国的汽车行业和钢铁行业,如果不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估计将来又会遇上下一轮的产业淘汰潮流,从而导致现在已经多余的钢铁产能,在下一个发展循环中,受到打击。
  
  而考虑到本来铁矿石就是中国缺乏的主要原材料,进口的依存度达到了50%,鼓励碳纤维的发展,也是增加中国自己的国家经济安全的一个好方法。如果中国政府对这个情况不正视,无法未雨绸缪,只是在现在的利益集团格局里,扯来扯去,无所作为,那么在材料进口货源上,被人掐住脖子,欲取欲求,当然就算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了。
  
  俺在这个系列里,谈到的主要是中国应该如何在未来的碳排放国际斗争中,抢占话语权和道德高地。考虑到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都会带来碳排放上,比西方发达国家更大的压力。
  
  而由于中国是主要的贸易出口大国,非常容易的被人以这个借口,进行贸易保护主义攻击。俺估计从年底的世界气候合作大会,到明年,美国和西欧的主要方向,就是争取在全球订立下各个国家的碳排放减排标准,而不愿意订立目标,或者订出的目标,人家觉得不满意(要想俺满意,其他方面是不是该表示一下呢?),那么就在2015-2020年之间,开始对你征收碳排放进口税,看你的进口货如何和俺竞争?
  
  这个方法,比现在所有的各种名目的贸易保护主义要好用。本来,以前用倾销作为借口,多是针对某个产品进行诉讼。而用政府补贴,则是以国家政策作为借口,来攻击一个行业。当然今天看来,美国政府在AIG,两房,三大汽车,和各金融机构等等,做的政府补贴,估计比中国政府做的还要多,自然没法用这个借口来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了。
  
  结果用碳排放这个道德高地,如果中国的碳排放目标不被接受,那么整个国家的产品都会受到打击。其结果就是打击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了,增加中国制造的成本,从而达到牵制中国经济发展的目的,而阻碍中华民族的复兴。
  
  中国在应对上面,只有10年的时间。俺在这个系列里推介的一些法子,主要就是如何转被动为主动,利用中国的后发优势,在能源和原材料开发上,直接跳过传统的方法,而抢占最先进的技术高地。
  
  本来中国缺乏铁矿石,就应该在钢材替代品上下比别人更多的功夫。中国缺乏石油,就要开拓以电力和电池为主的交通工具。中国需要更多电力,就靠新能源来解决问题。
  
  而在其他方面,比如说中国在焦炭的出口上面,就应该把环境保护费用提高,从而推高其他国家的钢铁业成本,一方面保护自己的环境和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把日本和韩国这些国家的成本推高,以增加自己的最终机械设备成品的竞争力。
  
  其实要做到这些并不是太难,尤其是全球经济危机和衰退的现状下,中国政府手里的资金充裕,正好就是开展这些运作的最好时机。只要中国政府能下这个决心,从每个月购买美国国债的钱里,拿出来一个零头,找到一帮头脑清楚的专业人才,对这些关联技术,可以开发的开发,可以收购的收购,不是没有机会突破这个西方想用来阻碍中国发展的陷阱。
  
  俺们就要看中国政府有没有决心了。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AC【百家争鸣】版块
http://bbs.m4.cn/forum-162-1.html
发表于 2009-7-23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意义。。
首先你不是中国政府,其次中国政府为什么要听你的,第三你的想法经过论证了没?你知道国库里的钱多少吗?该怎么分割吗?

最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如果跟不上经济改革,有用吗?

楼主是全才吗?懂技术吗?

其他就不多问了。
LZ的文章看看还是挺好玩的,其他没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onkind117 于 2009-7-24 01:09 编辑

技术产业不是简单的投入人力,资金就一定出结果的,楼主可能太乐观了。

中国的碳纤维技术还赶不上西方,强度差远了,这方面任重而道远。

我们国家能源结构里很大一块是煤炭,即火力发电厂。但这一块效率提高就对减低温室气体排放很可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们国家大,人口多,资源丰富,地理位置好,应该建设成为世界上一个科学、文化、技术、工业各方面更好的国家。”
——1956年1月,毛泽东在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说

  “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说

  “没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就没有社会主义的代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将大大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使生产力有一个新的解放和更大的发展。”
——1995年5月26日,江泽民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

  “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
——2006年1月9日,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常说牵一发而动全身,
高科技材料的研发和普及,总要有其他的科技和经济环境去配合,才能事半功倍的开展。
套一句老话“如今的世界,太复杂了”,
咱们还没看透前,不妨多做点实事,每天少用一张纸,节约一桶水,总是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1 23:30 , Processed in 0.044105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