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57|回复: 29

【09.03.15 太阳先驱报】可怜间谍眼中的风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4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I'm_zhcn 于 2009-7-25 01:38 编辑

【中文标题】可怜间谍眼中的风景
【原文标题】
A sight for poor spies
【登载媒体】SMH
【原文链接】http://www.smh.com.au/travel/a-sight-for-poor-spies-20090312-8w3e.html
【翻译方式】人工
【译者】nbnbren
【声明】本翻译供Anti-CNN使用,未经AC或译者许可,不得转载
【原文库链接】http://bbs.m4.cn/thread-183697-1-1.html

【译文】


Sally Hammond visits the Fujian houses that baffled the US in the Cold War.

Sally Hammond参观了在冷战期间令美国困惑的福建房屋(土楼)。

Our guide points to the crone seated just inside the doorway, grinning toothlessly at us. "See that old lady? She's 90." Ancient as she is, the amazing "house that is a village" we have just entered is far older. In fact, some of its doughnut-shaped earthen buildings were built as long as 700 years ago, by Mongolian refugees who, after many years of searching, chose to settle in the fertile valleys of China's Fujian Province.

我们的导游指着坐在门口的干瘪老太太,她露出没牙对我们笑,“看到那老太太没?她90岁了”,就是一个远古人一样。神奇的“土楼就是一个村庄”,我们回到了远古。实际上,一些甜麦圈形状的泥土建筑是700多年前由蒙古难民建立的,他们在多年的寻找后,选择了在中国福建省的肥沃的山谷里面安家落户。

Here, in these impregnable rammed-earth houses topped with black terracotta tiles, life began again. At an altitude of 800 metres, the cool climate was perfect to grow cabbages and persimmons, tea and turnips. Little did they realise that, centuries later, their unique architecture would almost spark an international incident.

世外桃源般,在那些黑瓦盖顶的坚不可摧的土质房屋里面,生活从新开始了。在海拔800米高度,凉爽的气候时候栽培卷心菜,柿子,茶叶和萝卜。他们似乎不知道,本世纪后期,他们独特的建筑几乎应发了国际事件。

In 1985, with the Cold War still front and centre, these strange square and ring-shaped structures looked sinister enough on the US surveillance satellite to rattle the White House. After all, they were hidden in valleys directly inland from Taiwan. The US government sent in spies to check out the "group nuclear base".

1985年,冷战还在早中期,那些前所未闻的方形和圆形建筑在美国监视卫星看来足够险恶,白宫因此吵吵闹闹。毕竟,他们藏在直接面对台湾的山谷里面。美国政府派遣了间谍去检查“成群的核基地”。

Today, there is a smooth new highway to Yongding from Xiamen, a tourist island and bustling city on the coast south of Shanghai. Delightfully relaxed and dotted with lakes and waterways, Yongding is one of China's smaller cities, with a population of just 5million. It is almost within sight of Taiwan. In fact, you can just see one of the archipelago's outlying islands a few kilometres offshore.

今天,有条平整的高速从厦门到永定,厦门,有个旅游的岛屿,是个位于上海南面的热闹城市。无拘无束,星罗棋布的湖泊和河流,永定是中国小城市之一,只有5百万人口,几乎可以用眼睛就看得见台湾。实际上,你只能看见在台湾群岛偏远的,离海岸几公里远的一个岛屿。

By coach, it is a comfortable four-hour trip. But the US investigators had to trek in over mountains to see and photograph the evidence - only to leave swiftly, embarrassed.

通过长途客车,那是一个四小时的舒适的旅程。但是美国调查者不得不艰苦跋涉,翻山越岭来观察,和拍照录取证物--只有快速撤离,真是为难他们了。

If our welcome was anything to go by, on entering each "reactor" they would have been offered a cup of green tea, while the only weapons they would have found were knives and cleavers used to dispatch chickens and pigs for the cooking pot. The clay courtyard of the four-storey earthen fortresses would have been filled with fluffy yellow ducklings, toddlers and people going about their daily business.

如果我们欢迎的还是先前的例子,那么计入每个“核反应堆”,他们将提供一杯绿茶,同时他们唯一能找到的武器是菜刀和把鸡和猪赶进蒸锅的荆棘条。四层高的泥土堡垒的院子里面满是毛茸茸的黄色鸭子,蹒跚的儿童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百姓。

Warfare was the furthest thing from the minds of these peaceful inhabitants.

战争在那些安宁的居民脑海中是最遥远的事情。

To visit a "tulou", 46 of which were added to the UNESCO World Heritage list last year, is to step through a portal into another culture, another time. Big enough for up to a thousand people, each "house" is a complete village, usually accommodating an entire clan .

参观“土楼"tulou",(去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目录中新增的46个,),是步入另一种文化,另一个时代的门槛。大到容纳上千人群,每个”房屋“就是一个完整的村庄,通常是一整个宗族和睦相处。

Outside, on concrete slabs, chillies, corn, mushrooms, persimmons and rosellas are drying in the sunshine, while slender heads of cabbage hang on a fence.

屋外混凝土板上,辣椒,玉米,蘑菇,柿子和鹦鹉,卷心菜细细的根部挂在篱笆,一起上在阳光下烘晒着。

As we clamber up the shaky stairs from the ground floor, which is reserved for communal activities, past the second floor used for storage to the accommodation level, I feel for the elderly who have yet another staircase to manage - inexplicably, the fourth (and top) floor is reserved for them.
Downstairs, we sample some of the locally grown tea and marvel over a bottle of strong spirit filled with enormous bumblebees. "Drink it. Good for the knees!" we are exhorted. Maybe we'd need to if we had to manage those stairs every day.

当我们从底楼爬上摇摇晃晃的楼梯,楼梯是公用的,通过通常用来存储东西的二楼来到居住层,我有些同情年长者,他们还得爬另外一层楼梯---令人费解,四楼(顶层)是专门给他们用的。到楼下,我们品尝一些当地出产的茶叶,鼓起勇气,奇迹般的喝了浸泡了凶恶大黄蜂的酒。我们被奉劝到"喝点吧,对你们的膝盖有好处"。如果我们不得不每天爬那些楼梯,也许我们真用得着。

Then came an offer too good to refuse.

盛情难却。

Hokkien (Hakka) is the cuisine of Taiwan, though it is perhaps better known as a staple in the hawker food of Singapore and Malaysia. Many Chinese emigrated en masse from Fujian Province in the 19th century - ironically because of famine - and their simple peasant dishes, rich in soy sauce and duck, became the foundation of the popular "nonya" food, which grew out of the intermarriages with Malays.

客家人是台湾人的烹饪风味,虽然它也许比知名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小吃风味更好些。19世纪,很多中国移民都是来自福建省---讽刺的是因为饥荒--他们用简朴的农家菜,多用酱和鸭子,成为了流行的"nonya”食物的基础,逐步脱离马来西亚味道独成一派。

We lunch in a small room outside the tulou. The plates come constantly: eggplant and red hot chillies, pork belly bathed in oily turnip broth, sweet potato chips dusted with sugar, fried whitebait, cold poached duck - all fried, all delicious and, finally, all too much.

我们的午餐在土楼外的一间小屋子。菜盆应接不暇:茄子炒红辣椒,猪肉萝卜汤,糖拔丝土豆片,炸银鱼,凉切鸭,---都是油炸,都是美味,总而言之,太多了。

You could be forgiven for thinking the original builders of the tulou were themselves frustrated chefs. To form the metre-thick walls, local red soil was first mixed with sand and stone and then glutinous rice, brown sugar and egg whites, making a mix stronger than concrete, even before it was reinforced with bamboo.

当想到那些最初的土楼建设者他们自己是失败的厨师时,你应该原谅他们。为了形成几米厚的墙壁,用当地的红土先混合沙子,石头和糯米,红糖和鸡蛋清,混合起来超过了混凝土,甚至之前还加竹子来加固。

The balconies that run along each floor create an atrium overlooking the central area. Most tulous were built with a single gate, for security, and had a source of water inside, as well as waste disposal. Often a temple stands in the centre, for these people brought their Confucian and Daoist beliefs with them.

阳台环绕每层,创建了一个中庭,能眺望中心区域。为安全起见,大多数土楼只有一个门口,水源在内部,也有废物处理装置。通常,祠堂位于中央,为那些人们带来孔夫子和道教信仰。

There are so many tulous in the area - the more elaborate ones date from the 17th and 18th centuries - that you could spend days exploring them. We visit another one in a delightful village called Taxii. Here, while there are some tulous, most people live in almost European-style houses overlooking the water.

这个地区有太多土楼----精心创建于17到18世纪----你可以花好几天来探索。我们参观了另外一个令人欢欣的村庄叫Taxii,这里有一些土楼,很多人们居住在能看到水的差不多欧洲式样的房子里面。

In the late afternoon as we stroll along the path beside the river, we nod and smile at the locals seated outside their homes, smoking and relaxing with their families. Occasionally, we step aside for a cyclist, or a farm truck returning home, and once a shiny black sedan pushes importantly through.

在下午晚些时候,当我们在沿着小河的路上漫步,我们微笑着和坐在屋外的当地人点头示意,他们抽着烟,和家人一起轻松交谈,偶尔,我们避让一下骑车者,或者回家的农用车,也曾经有轿车一辆锃亮的黑色神气活现从我们那里挤过。

In this remote part of China, it seems ludicrous to imagine satellites and nuclear reactors. But then to people who build with brown sugar and egg white, maybe not.

在这个中国的偏远地区,把它想象成卫星发射场和核反应堆看起来很可笑。不过,人们是否真的用红糖和鸡蛋清来建造,也许没有。

The writer travelled as a guest of Helen Wong's Tours.

作者作为Helen Wong's 旅行社的旅客进行这次旅游。


TRIP NOTES

旅行注意

Getting there

Singapore Airlines flies from Sydney to Shanghai 24 times a week. Fares start from $811 plus taxes. Yongding is a four-hour coach ride from Xiamen. Helen Wong's Tours (02 9267 7833, see helenwongstours.com) has a six-day Fujian Province tour from April, for groups of two or more, for $1650 a person, twin share, land only.

到达目的地新加坡航空从悉尼到上海一周24次,含税费用811澳元起,从厦门到永定是四个小时汽车。注:后面广告不翻译

Staying there

Overnight, before the tour starts, Central Hotel Shanghai. It's adjacent to the Nanjing Road Pedestrian Mall. See centralhotelshanghai.com.

Further information

See travelchinaguide.com/cityguides/fujian.

Source: The Sun-Herald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Then came an offer too good to refuse.

If our welcome was anything to go by,

这两句翻译不确定,望达人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Mongolian refugees"

这 个 很 炅 吧 。 应 该 是 躲 避 蒙 古 人 的 华 北 难 民。 客 家 话 又 称 河 洛 话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Then came an offer too good to refuse.

接下来的邀请简直太棒了,我们绝对不能拒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Then came an offer too good to refuse.

If our welcome was anything to go by,

这两句翻译不确定,望达人指点
nbnbren 发表于 2009-7-24 00:13
第一句是好得不能拒绝的提议。
第二句我猜是对我们的欢迎还像是从前。

有个地方该是上世纪后期吧,本世纪后期还要等很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If our welcome was anything to go by, on entering each "reactor" they would have been offered a cup of green tea.

如果我们受到的欢迎可以作为参考的话,那些间谍在进入每个“核反应堆”时都该得到一杯绿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几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7# nbnbren
2009-07-24_093008.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感谢各位,特提供独家照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感谢各位,特提供独家照片
nbnbren 发表于 2009-7-24 09:35



田螺坑村,也称“四菜一汤”
2009-07-24_093650.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感谢各位,特提供独家照片
nbnbren 发表于 2009-7-24 09:35


内景
2009-07-24_093738.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感谢各位,特提供独家照片
nbnbren 发表于 2009-7-24 09:35




著名的“东倒西歪”楼
2009-07-24_094026.png
2009-07-24_093905.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感谢各位,特提供独家照片
nbnbren 发表于 2009-7-24 09:35


南靖县下洋土楼群
2009-07-24_094619.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一个客家人家里看能到,港台澳,大陆老中青领导为一个人题字的,也许只有这么一个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在一个客家人家里看能到,港台澳,大陆老中青领导为一个人题字的,也许只有这么一个人了

2009-07-24_095722.png
2009-07-24_095559.png
2009-07-24_095540.png
2009-07-24_095518.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在一个客家人家里看能到,港台澳,大陆老中青领导为一个人题字的,也许只有这么一个人了

2009-07-24_095231.png
2009-07-24_095209.png
2009-07-24_095153.png
2009-07-24_095126.pn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能介绍胡文虎是何须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很多东西都被威胁化了。
土楼的导弹发射井之说虽已成笑谈,
但还有很多类似的事情在被西方绘声绘色地谈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趣有趣,多谢美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能介绍胡文虎是何须人啊?
brian.wang 发表于 2009-7-24 11:06


胡文虎         
胡文虎(1882~1954年),胡文虎是南洋著名华侨企业家、报业家和慈善家,被称为南洋华侨传奇人物。他从继承父亲在仰光的一家中药店开始,后来在制药方面崭露头角,以虎标万金油等成药致富,号称“万金油大王”。他没有受过高深教育,也不以知识分子自命,却独资创办了十多家中、英文报纸,一度享有“报业巨子”的称号。他发家后,自倡“以大众之财,还诸大众”的宏论,热心于兴办慈善事业和赞助文化教育事业,因而也是有名的“大慈善家”。
  继承传统 创制良药
  胡文虎原籍福建永定县下洋镇中川村,1882年1月16日生于缅甸仰光。父亲胡子钦是侨居缅甸的中医,在仰光开设永安堂中药铺。胡文虎兄弟三人,长兄文龙早年夭折,幼弟名文豹。1892年胡文虎被送回福建老家,接受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胡文豹则留在缅甸受英国教育。四年后,胡文虎重返仰光,随父亲学中医,并协助料理药铺店务。1908年,父亲病故,胡氏兄弟继承父业。胡文虎通晓中文,经常往来香港等地办货。胡文豹通晓英文,留守仰光店面,二人同心协力,业务日趋发达。1909年,胡文虎周游了祖国以及日本、暹罗(即今泰国)等地,考察中西药业。第二年回仰光,着手扩充永安堂虎豹行。南洋气候炎热,日光强烈,人们容易中暑、头晕、疲乏。胡子钦早年行医时,曾用一种国内带去的中成药“玉树神散”(功能清神解暑)给人治病,颇受欢迎。胡文虎根据中西药理,采择中、缅古方,并重金聘请医师、药剂师多人,用科学方法,将“玉树神散”改良成为既能外抹、又能内服、携带方便、价钱便宜的万金油;同时,又吸收中国传统膏丹丸散的优点,研制成八卦丹、头痛粉、止痛散、清快水等成药。不久,“虎标良药”便畅销于缅甸、印度、新加坡、马来亚各地,成为家家必备、老少皆知的药品,胡氏兄弟由此发家致富。
  1923年,由于业务发展,胡文虎将永安堂总行迁到新加坡,留胡文豹主持仰光业务。他在新加坡兴建新药厂,并先后在新加坡、马来亚、香港各地广设分行。1932年,他又把总行从新加坡迁到香港,并在广州、汕头建制药厂,并先后在厦门、福州、上海、天津、桂林、梧州、重庆、昆明、贵阳等城市及澳门、台湾、暹罗(即今泰国)的曼谷,荷属东印度(即今印度尼西亚)的吧城、泗水、棉兰等地设立分行,市场扩展到中国东南沿海以及西南内地。永安堂“虎标良药”从此畅销于整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地域,包括中国、印度和东南亚这3个人口最多的市场,销售对象达到全球总人口的半数以上。特别是在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和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以后,当时中国的前方、后方——包括敌占区以及整个东南亚所缺的物资,除武器弹药和食物外,就是药品,即使是一般成药,也是到处奇缺。所以“虎标良药”也就成为市场的抢手货,行销之处无不利市百倍。
  乐善好施 热心教育
  胡文虎自称对政治无兴趣,热心于文化教育和医药慈善事业。他在海外兴学,主要集中在新加坡,最著名的是1935年独资创办新加坡民众义务学校。该校分上午、下午、夜校、女子部等四部,学生1600多名,为当时南洋唯一设备完善的义务学校,惠及广大华侨贫寒子弟。另外就是1938年春,他大力支持新加坡中正中学的创办,并出任该校董事长,为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早在1928年,胡文虎曾任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总理,捐资数万元。对其他学校,如南洋女校、崇正学校、养正学校、静方女校、南华女校以及美以美会女校、圣约瑟实业学校等,也都或捐设备,或助经费。此外,如北马槟榔屿的钟灵中学、马六甲的培风学校以及霹雳、麻坡等地的学校,也得到他的捐助。胡文虎本着“畛域不分,一视同仁”的原则,对各帮所办的华文学校,采取“凡有请求,辄不悛拒”的态度,都酌情加以赞助。胡文虎在国内先后捐助过上海大厦大学、广东中山大学、岭南大学、福州福建学院、厦门大学以及广州仲恺农工学校、上海两江女子体育专门学校、汕头市立第一中学、市立女子中学、私立迥澜中学、海口琼崖中学、厦门大同中学、厦门中学、双十中学、中华中学、群惠中学等院校。在上述院校中,建有诸如“虎豹堂”、“虎豹楼”、“虎豹图书馆”、“虎豹体育馆”、“文虎科学馆”以及“虎豹亭”之类纪念性建筑物。抗日战争前夕,胡文虎还捐350万港币,准备10年内在中国兴建1000所小学,争取每县办一所,以实现在国内普及教育和扫除文盲的夙愿。后因战争爆发,学校只建了一部分,但他仍将建校余款200万元港币存入香港中国银行,指定为战后建校之款项,后来全部认购了“抗日救国公债”,计划抗战胜利后兑换成现款,继续兴办小学。可是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贪污腐败,通货恶性膨胀,这200万元公债已因货币贬值而变成一堆废纸。加上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时局动荡,胡文虎兴办小学的计划完全落空,成为终生憾事。
  胡文虎因发售“虎标良药”致富,所以他兴办慈善事业,也以捐资于医药方面为最多,以创建医院、造福贫病为急务。他创办的医院,以1931年落成的南京中央医院为最著名。该院由胡氏独资捐献国币37.5万元而建成,为宏伟的4层大楼,至今仍矗立于南京中山东路。1933年至1934年,他又先后捐款60万元兴建汕头医院、厦门中山医院、福州福建省立医院(三院各20万元)。其他在国内外独资创办或捐助的医院、麻疯医院、接生院(妇产医院)、安老院(养老院)、孤儿院有40多所。此外,还捐款办了收容流浪儿童的上海儿童教养所、广州儿童新村等等。抗日战争期间,胡文虎曾致函重庆国民政府,决定在抗战胜利后修建县级医院100所,并汇款1000万元(当时估计大县建一所医院需10万元,小县需5万元,共需款1000万元),分别存入当时的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家银行。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统治区通货膨胀,币值一贬再贬,这笔建造百所医院的巨款最后只剩下几张“金圆券”,因而告吹了。由于胡文虎慷慨捐助慈善事业,1950年,英皇特授予他圣约翰救伤队爵士勋位。香港大学也于1951年初设立“胡文虎妇产科病系奖学金”。他晚年在香港庆寿时,常常施舍食品、日用品,或赠送现金,济助穷苦老人和孤儿。
  胡文虎对体育运动怀有浓厚兴趣,曾出任香港中华体育会名誉会长,鼓吹体育运动,不遗余力。20年代至30年代,他在新加坡多次倡议组织“新加坡中华体育会”、“星州华侨体育总会”,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功。平时,各地体育团体和各类球队来新加坡参加比赛,他无不热情招待,提供便利。如1928年至1929年,上海暨南大学足球队和复旦大学足球队先后远征海外,他都安顿于其私人别墅下榻,并设宴招待。至于篮球赛、羽毛球公开赛,甚至武术竞赛,他多亲临观看,并赠奖杯、银盾等,以资鼓励。1935年秋,上海举办第六届全国运动大会,胡文虎除赞助2.3万元外,还亲自率领马华选手回国参加竞赛。除了赞助体育团体的建设和活动经费外,他也独资修建体育设施,如新加坡的虎豹游泳场(1931年开幕)、海南岛海口白沙游泳场(1936年开幕)、福州体育场(1936年竣工)等等。对于开展体育运动,胡文虎功不可没。
  广揽人才 创办报纸
  胡文虎一生中,用了很大一部分财力与人力办报纸。他是最著名的星系报业的主人。早在20世纪初,胡文虎便开始他的办报活动。1908年,他在仰光集股合办《仰光日报》。他独资兴办的第一家报纸是1929年1月在新加坡发刊的《星洲日报》。两年之后,他又在广东汕头创办《星华日报》。1935年初,他的第三家报纸《星光日报》在厦门出版。同年底,他在新加坡办的中文晚报《星中晚报》也正式发行。他还筹备在广州创办一份大型报纸《星粤日报》,并开始修建印刷厂,后因华南局势动乱,计划拖延了下来。1938年8月1日,他在香港办的《星岛日报》正式出版,聘请名记者金仲华为总编辑,报纸编排新颖,内容充实,是胡文虎星系报业中办得最成功的一份。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他在马来亚槟榔屿办的《星槟日报》顺利出版了,唯在缅甸的《星仰日报》和在荷属东印度的《星巴日报》因战争爆发,半途而废。但星系报业已是硕果累累,无疑是胡氏一生事业中的又一辉煌成就。他本人虽只读过几年书,然而能独具慧眼,把握时机,不惜投入很大一部分资金、人力去办报,终于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可谓“适应时势,恰逢其时”。先是1929年的世界经济恐慌,继之是中国的“九·一八”、“七·七”抗战和第二次大战以及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人人关心战争局势,新闻报道倍受重视,报业也就无不利市三倍。1945年抗战胜利后,胡文虎雄心未泯,东山再起,除了迅速恢复战前已经出版的报纸外,又在福州创刊《星闽日报》,在上海筹办《星沪日报》。此外,还计划在北平、汉口、沈阳和台北设立报馆,并恢复战时被日军拆毁的广州印刷厂,但因当时国内局势动乱,都未能实现。1949年3月,胡文虎在香港创办英文《虎报》(TIGERSTANDARD)。第二年,又在泰国创办《星暹日报》,在新加坡也增刊英文《虎报》,甚至购置了专为运送报纸的私人飞机,这在当时的东方世界(包括日本在内)都是一个破天荒的创举。这样,星系报业便成为华侨界独一无二的托拉斯,在舆论上具有较大的影响,胡氏本人也获得“报业巨子”的称号,这是他所始料不及的。胡文虎认为办报与建立学校、创办医院,都是直接服务于社会的重要事业。他标榜以商业立场办报,为民众作喉舌。实际上,他办报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便于给虎标药品做广告,扩大他的商业影响。同时,由于办报,有了印刷厂,药品的商标、包装纸、说明书等等都可以自己印刷,又节省了印刷费。因此,他对报馆主编及编辑人员的任用也比较放手,只要能扩大报纸发行量就行。所以星系各报的立场、言论并不统一,同一报纸在不同时期立场、观点也不一样,甚至同一报纸的不同版面的立场、言论也不尽相同,均随主编及各版编辑的政治态度而定。许多著名的进步文化人士,如金仲华、俞颂华、郁达夫等,曾在香港、新加坡星系报馆中任过主编、编辑。著名画家叶浅予、摄影家郎静山等也曾任图画副刊特约记者。星系报纸在抗日战争中起过积极的作用。胡文虎本人也曾自称:“本人除热忱爱护国家,希望祖国富强、华侨地位提高外,对政党政治,素不参与。”
  爱国爱乡 支援抗战
  同海外广大华侨一样,胡文虎对家乡故土怀有深厚的感情,始终关心着祖国的建设。早在30年代,他就出资8万元修筑闽西公路,并投资港币20万元兴办福州自来水公司。1933年蒋光鼐主闽时,致力于地方的改革与建设,组织“福建省建设委员会”,胡文虎应聘为该委员会委员,在医药卫生方面积极提供意见,并在《星州日报》发行“新福建”专刊,借以推动福建省建设计划的实施。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海外华侨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出钱出力,从各方面声援祖国。胡文虎首捐2.5万元支援东北抗日义勇军。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十九路军浴血奋战。海外华侨深受鼓舞,胡文虎闻讯后,立即从银行电汇国币一万元给中国红十字会,作为前线救伤之用。2月下旬,又电汇一万元直接给十九路军的蔡廷锴,并捐赠大批“虎标良药”和其他药品。到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胡文虎除捐助大批药品、物资外,又出钱组织华侨救护队,直接回国参加抢救伤兵工作。他及时将储存在香港永安堂的一批价值8000多元的纱布急运上海,支援宋庆龄、何香凝组织的抗日救护队。另外,又先后捐赠救护车多辆给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福建省政府。他先后义捐(包括认购“抗日救国公债”)总数超过300万元。
  抗战胜利后,为了建设家乡,胡文虎于1946年秋在新加坡发起组织“福建经济建设服务有限公司”,亲自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准备经营金融、交通、工业、矿产以及茶叶、水果等土特产。该公司总资本初步定为国币300亿元,计划在东南亚募股200亿元,在国内募股100亿元,他自己率先承担10亿元。由于当时国民党政府忙于打内战,胡文虎的回国投资活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侨胞的爱国热情受到严重打击,整个投资建设计划终告失败。
  抗日战争期间,胡文虎被选为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华侨代表。1941年秋,他到重庆出席参政会议,受到蒋介石接见。返回香港时,正值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香港后,胡文虎被软禁了3天,获释后仍留在香港。
  广东解放后,胡文虎曾两次以私人名义给广州市长叶剑英写信,表示愿意为广州儿童教养院捐港币13万元,修建礼堂一座;为贫困同胞捐救济米2万斤;并认购折实胜利公债2万份。他对记者发表谈话表示:“本人除热忱爱护国家,希望祖国富强、华侨地位提高外,对于政党政治,素不参与,凡能掌握政权,增进人民幸福者,俱为本人所愿竭诚拥护。”表示对新政权的拥护。
  胡氏在东南亚的事业,从60年代起便大为衰落,股权大部分已转入他人之手。目前硕果仅存的是知名的香港万金油产业的女继承人胡仙,她是星岛报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主席,还担任过“国际新闻协会”首任亚洲人主席。《星岛日报》行销世界各地,在檀香山、纽约、温哥华、伦敦、悉尼等地都有卫星传真影印的《星岛日报》国际版。
  1984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宣布将胡文虎在福建的遗产归还给胡氏家属。胡仙将中川虎豹别墅修葺一新,捐献给政府作胡文虎纪念馆。1994年9月18日,她专程回乡参加了胡文虎纪念馆开馆暨胡文虎基金会成立庆典大会。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4 07:17 , Processed in 0.04873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