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39|回复: 23

[焦点关注] 张伯伦的绥靖政策给欧洲带来了什么?!体现了怎样的"欧洲思维"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5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0金条
本帖最后由 sam712 于 2009-7-25 19:56 编辑

      奥斯丁·张伯伦爵士,KG(Sir Austen Chamberlain,1863年10月16日1937年3月17日),英国政治家,他曾获得嘉德勋章和1925年诺贝尔和平奖

(1869~1940年),英国政治家,20世纪30年代绥靖政策的代表人物。1869年3月18日出生于伯明翰


  1918年当选下议院议员,1922年起历任邮政大臣、卫生大臣、财政大臣等职,为保守党领袖。1937年5月28日,张伯伦出任首相。


  此时欧洲的安全已受到德意法西斯的威胁,张伯伦对希特勒墨索里尼作了一系列让步,想借此换取欧洲的和平。他所执行的政策被后人称为“绥靖政策”。1938年希特勒出兵侵占奥地利,随后又陈兵捷克边境。张伯伦在下院发表演说谴责德国的侵略行为,但无具体的行动;相反默认了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和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并纵容日本侵略中国


  在随后出现的苏台德危机中,张伯伦于1938年9月间两次飞往德国亲自与希特勒会谈。9月28日至30日,与希特勒、墨索里尼和达拉第慕尼黑会议,同意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要求,并迫使捷克政府同意慕尼黑协定。9月30日张伯伦同希特勒签署了《英德互不侵犯宣言》。


绥靖政策

张伯伦的“《英德互不侵犯宣言》”在国内召致许多人的反对。1939年3月德国侵占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开始采取措施加强防御,张伯伦宣布给予波兰军事保障。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张伯伦对德国发出最后通牒,在遭到德国拒绝后对德宣战。战争初期,张伯伦并未有效地组织全国进行战争,出现了前线无战事的“奇怪战争”状态。


  1940年5月10日,德军入侵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直接威胁英法安全。张伯伦搬起石头打了自己的脚,绥靖政策彻底破产。同日,张伯伦被迫下台,让位给丘吉尔联合政府。同年9月9日,张伯伦病逝。





楼主问题^^


张伯伦回国之后,他以和平使者的身份,在国会上洋洋得意地宣 告——“这一伟大的协议,可以给欧洲带来一代人的和平!” 那么各位网友又是怎么看的呢?!张伯伦的作为又体现了怎样的欧洲战略思维文化呢?!

发表于 2009-7-25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伯伦出卖别国领土不心疼,希特勒侵略欧洲不犹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5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伯伦体现了团结德国,维稳欧洲的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5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伯伦体现了团结德国,维稳欧洲的思想。
jiangpub 发表于 2009-7-25 21:58


我咋觉得是百般讨好德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5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伯伦的政策是欧洲的大趋势决定的,不是他个人的异想天开

一战打破了欧洲人对战争的原有看法,战争不再是贵族或者当权者之间的游戏,而是确实关系到每个人生活的大问题了。尤其是法国,一战让它损失了一代青壮年人口,还让它的东北工业区变成了废墟。正因为战争的残酷,几乎所有参战国的人民都不希望再次发生战争,所以“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战争的爆发”就成为当时欧洲人的主流舆论。

支持绥靖政策的第二个重要因素就是所谓的“民族自决”,欧洲人认为一个民族有权利决定自己是独立还是回归故国。这也是慕尼黑协议得以签署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在张伯伦看来,他逼迫捷克完成慕尼黑协议正好符合了以上两个观点,从理论上说避免了爆发战争的可能性。

但如果他认真读过《我的奋斗》的话,就会发现希特勒同志要索回的不仅仅是划给捷克和波兰的土地,还包括划给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从这个角度讲,即使他绥靖到底,战争还是会爆发的,因为法国人不会平白交出领土,何况这块领土还是马其诺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认识到德国的野心是在1939年3月,德国违背了慕尼黑协定,肢解了捷克斯洛伐克,吞并了捷克地区,并在斯洛伐克扶持了一个傀儡国。这就预示着即使波兰满足了德国的领土要求,一样有可能会遭到捷克一样的命运,所以在3月但泽危机激化的时候,英国将波兰纳入了同盟国阵营。应该说这个举动对德国的影响是很大的,在英国宣布波兰成为盟国之后,德国就放弃了在夏天武力解决但泽问题的方案,直到8月24日与苏联签定条约。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5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伯伦的政策是欧洲的大趋势决定的,不是他个人的异想天开

一战打破了欧洲人对战争的原有看法,战争不再是贵族或者当权者之间的游戏,而是确实关系到每个人生活的大问题了。尤其是法国,一战让它损失了一代青壮年人 ...
yv_pg 发表于 2009-7-25 22:38



英国"捐献"了捷克以为可以带来"欧洲和平",后来发现不对就没有继续"捐献"波兰而是把波兰当成被保护的对象

不过他们保护的意志好像不是很坚定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5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知道刘晓波这个JY貌似获得诺奖和平奖提名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5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捐献"了捷克以为可以带来"欧洲和平",后来发现不对就没有继续"捐献"波兰而是把波兰当成被保护的对象

不过他们保护的意志好像不是很坚定哦 ...
sam712 发表于 2009-7-25 22:57


斯大林在德国进攻苏联前一个月与德国签订了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苏联老早就开始战争准备了,但斯大林是能拖一天是一天,能拖一个小时是一个小时, 斯大林也绥靖了??? 他们都有自己的战略考虑的,不能把张伯伦想的过于简单,这些国家的情报机构是吃干饭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5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捐献"了捷克以为可以带来"欧洲和平",后来发现不对就没有继续"捐献"波兰而是把波兰当成被保护的对象

不过他们保护的意志好像不是很坚定哦 ...
sam712 发表于 2009-7-25 22:57


这是由一些很现实的原因决定的

毕竟波兰离同盟国很远,英法无法直接援助波兰,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英法最初的希望即使要打仗,最好也把战争的范围控制在自己本土以外。任何民间舆论都是有惯性的,指望欧洲人民那么快转变观念也不太现实。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德国长期致力于备战,并且通过宣传机器塑造了一个强大的德军形象,英法重整军备也需要时间,就希望波兰能在苏联的援助下坚持半年左右,那时英法的胜利可能性就比较大。

关键在于此时苏联提出一个很要命的条件,就是援助波兰可以,但要求波兰允许苏军进入波兰领土,这就有点假道伐什么的味道了,很明显这种条件是英法不可能答应的,这等于把波兰卖给了另外一个野心很大的国家。

最后就是英法在军事理论上的落后,英法认为如果按照传统的堑壕站理论的话,波军在有完备工事——波兹南地域——的支持下应该可以坚持三个月左右,乐观估计的话,三个月也足够法军完成备战。所以英法就对允许苏联进入波兰犹豫不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5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伯伦回国在飞机场还是很激动的,而老百姓很多好像也满热情欢迎他的,看来这些做法还是很有民意基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5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11# sam712

在这里顺便说一下39年到40年初的“静坐战争”

静坐战争一直被认为是英法希望德国与苏联作战而导致的,事实上这是完全不对的

法国在波兰战争爆发时确实拥有大约30多个师,但其中的25个是马其诺防线的守备部队,根本无法进攻。剩下的5个师去进攻拥有一定要塞掩护的德国,即使不考虑宣传机器一直强调的德军很强大这一因素,从军事上讲也很儿戏。

英国的动员则更加缓慢,由于长期的绥靖政策,英国主动削减了大量国防工业与部队,在战争爆发时,英国本土之有三个师可以立即投入战斗。我想任何人都不会考虑只用8个师去进攻有27个师守备的要塞地域——即使这27个师战斗力比较弱

而作为战备水平较高的皇家空军和皇家海军则是在宣战后就马上投入了战斗,而且损失极大。由此说英法是故意不进攻德国,是严重违背实际情况的。

法国在动员完毕后,于1940年1月基本可以投入战争,但此时德军主力已经全部调到西线,英法军队主动进攻的战略条件已经不存在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7-26 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伯伦未必不清楚希特特的图谋,但他有两点无法克服:一是战备不足,经过一战英国元气大伤,而后又在经济危机中受到重创,从二战初期英军的表现来看,即使38年就对德宣战,英国可能也无法阻止希特勒。

二是国民的厌战情绪。这点很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军队的士气以及执政党的利益。人们还没有忘记一战的残酷经历,如果德国的举动还没有让英国的老百姓感到受威胁,那么为了其他国家的利益去牺牲英国公民生命的做法一定不被大众接受。在没有明确证据说德国要进攻英国以前,张伯伦想要说服国会增加军费开始备战都是不可能呢,因为没有人再想经历战争。

张伯伦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希特勒这股祸水引向苏联,英国坐收渔人之利。这点可以从德国开始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而不战中看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6 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13# zhubin777

还是那句话,祸水东引的观点我不认可

军事动员上的时间需求是个死数字,怎么压缩也压缩不了太多的,这点从开战时英法的兵力数量和分配上就能看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7-26 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ubin777 于 2009-7-26 02:07 编辑
13# zhubin777  

还是那句话,祸水东引的观点我不认可

军事动员上的时间需求是个死数字,怎么压缩也压缩不了太多的,这点从开战时英法的兵力数量和分配上就能看出来 ...
yv_pg 发表于 2009-7-26 01:41

实际上宣战时英国应该基本还没做什么战争准备,一切都打算先依靠法国人先扛着。军事动员也不是个死时间,正常情况下的军费开支一般不超过GDP的2%, 但是要是把这值提高到10%对军备的影响将是质的飞跃。

我之所以认为张伯伦是想祸水东引,那是因为这样做是最符合当时英国利益的,也是英国唯一能用的缓兵之计。从战争初期英军在欧州、非洲、亚洲的表现来看,英军装备虽然不错但是毫无战斗意志,根本不能一战。如果不是德国人对伦敦的狂轰滥炸,英国人是不会有兴趣作战的。我想张伯伦当时还不至于老糊涂到看不出希特勒这么明显的野心,但是面对这样的军队这样的国民,想保卫英国的利益他又能怎么做?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6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的军事工业达到战时水平可不是只给钱就能做到的,美国做到这一点用了半年时间,英国是到不列颠空战时才达到战时工业水平。

有关祸水东引,无论从实力上还是时间上、甚至政治环境上看都很不现实。德国就是在苏联的默许下才发动波兰战役的,很难想象他们会认为德国在肃清后方大陆之前会马上去打苏联人。真正有可能的祸水东引是40年夏天期间苏联改变西部边境,这个举动使当时还算不错的苏德关系骤然紧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的军事工业达到战时水平可不是只给钱就能做到的,美国做到这一点用了半年时间,英国是到不列颠空战时才达到战时工业水平



不是吧.他们一边喊危机一边却没有开始备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6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吧.他们一边喊危机一边却没有开始备战
sam712 发表于 2009-7-26 13:31


很奇怪吗?扩军首先要议会批准法案,然后开始征兵;征兵完了就是训练,由于第一批人没有足够的装备,因此第一批人的训练时间也很长,以期望其达到种子部队的水平;等装备逐渐充足之后,再将这些部队拆散,以老兵为基础去组建新部队

在军火生产方面更是麻烦。英国很早就解散了一些技术队伍,重新设计武器装备需要把人再集合起来,然后给他们点时间重新熟悉和研究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然后根据军队的战术要求重新开始设计

军工厂的重新启动也很麻烦,原材料的调配、生产工人的召集和培训、生产线的逐渐扩大都是需要时间的。在最危及的不列颠之战前,英国才勉强完成了空军装备的全速生产。

英国还有个麻烦的地方在于他需要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商船重新统筹安排,根据战时情况装载不同的物资并遍组

所以就英国的情况而言,法国之战时组建了10个远征师已经算是尽全力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奇怪吗?扩军首先要议会批准法案,然后开始征兵;征兵完了就是训练,由于第一批人没有足够的装备,因此第一批人的训练时间也很长,以期望其达到种子部队的水平;等装备逐渐充足之后,再将这些部队拆散,以老兵为 ...
yv_pg 发表于 2009-7-26 19:15


说到全国动员能力欧洲确实让人吐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6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军事动员一直是个很矛盾的东西

如果要保持高动员率的话,很多人平时就得经常进行军事训练,这在人口较少的国家无所谓,人口多的国家就不现实了,除非你是准备马上打仗;但长期这样的话,又会影响正常的社会活动

战争前的哪个大国在这方面做得都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7-26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的军事工业达到战时水平可不是只给钱就能做到的,美国做到这一点用了半年时间,英国是到不列颠空战时才达到战时工业水平。

有关祸水东引,无论从实力上还是时间上、甚至政治环境上看都很不现实。德国就是在苏联 ...
yv_pg 发表于 2009-7-26 12:38
这是各打各算盘,德国人会和苏联人结盟是西方没有料到的,毕竟希特勒和他的党卫军刚刚在德国屠杀完共产党,应该是和作为共产国际首领的苏联结下了大仇。而且德国人的进军路线一直是在向东,这很容易让西方产生这样的判断:也许他们很快就要进攻苏联了,也许苏联人感觉到危险会先出手教训希特勒,在德国人和苏联人作战结束以前我们是安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5 23:54 , Processed in 0.065572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