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30|回复: 23

信贷政策调整的影响之我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7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boondg 于 2009-7-27 10:58 编辑

时过二季度,宏观经济企稳迹象明显,正是检视宏观经济政策之时。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达到7.1%,其中,二季度增长7.9%,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势头已基本确立。

     然而,中国经济的复苏并无奇迹可言,是典型的投资拉动。数据比较显示,今年上半年,投资为GDP的增长贡献了6.2个百分点,消费和净出口分别贡献了3.8个百分点和-2.9个百分点。而在2007年,消费、投资、净出口分别拉动GDP增长4.4个、4.3个、2.7个百分点。如果不考虑外需,则今年上半年内需中消费与投资之比大约为1∶1.6,较之2007年两者基本持平的局面更加难尽如人意。我们早已承认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而现在不过是沿着旧模式轨道走得更远。

      6月份新增信贷1.53万亿元,上半年新增信贷7.37万亿元,这比过去60年任何一年的贷款都多。固然,如一些专家所说,这可能进一步打消通缩预期,不过应该看到,在政府拉动投资,扩内需、保增长,GDP“保8”的目标下催生的贷款井喷,正在酝酿着不可预知的风险。

      一些地方政府的投资项目收益不高,回收期较长,未来还本付息难以保证。同时,政府项目贷款大多以“政府信用”为依托,一旦地方财政出现困难,可能再次出现上世纪90年代那样的银行呆坏账风险。

      更大的风险甚至不在于政府项目。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魏加宁测算,上半年,有20%左右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30%左右的资金流入了票据“空转”市场。也就是说,一半的信贷资金在金融系统内自我循环而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这中间蕴藏着的风险更需要警惕。

       资产价格重新进入上升通道。消费价格指数仍在下降,房地产价格却涨势惊人,北京、深圳等地,很多楼盘的价格已回到历史高位。上证指数的涨幅已经接近80%。2007年资产价格膨胀的景象似将重现。不同的是,那时中国经济增速尚在高点,而现在我们却仍在底部蓄积动能。  资本溢价带来的繁荣幻象,可能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真正繁荣。一旦泡沫放大后崩溃,危及的不仅是银行和金融体系,实体经济也难免其祸。当前,各方人士都认可内需尤其是国内消费是支撑中国经济稳健运行的主引擎,而资金流入资产市场,只会挤压用于消费的资金,而不会促进消费。

       因此,当下正是决策部门权衡宏观政策的关键期。一方面,对经济的刺激仍需要维持相当力度,不能轻易“撤火”;另一方面,面对资产价格膨胀苗头,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显然应该留有余地,留出腾挪空间。

     当然,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依然是,如何让信贷真正流向实体经济,流向有利于经济良性复苏的行业中去。在决策者权衡信贷闸门收放时机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如何有效引导信贷投向,防范泡沫的持续膨胀。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7-28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采取措施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以防止资产泡沫的过度膨胀。尽可能压缩新开工项目的审批;对于已批准但尚未开工的项目,尽可能地推迟项目的开工期;严格控制新增贷款总规模,尽可能地将全年新增贷款控制在8万亿以内,最多不超过10万亿,在当前资产价格刚刚出现泡沫苗头的初期,及时向市场释放政策调控的信号。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警惕中国版次贷危机


如果信贷政策不改变,要想改变银行信贷规模扩张并非易事。如果不用严厉的方式来控制信贷规模增长,还是让大量的银行信贷进入楼市及股市,放任泡沫不断的吹大,那么中国版的次贷危机已经不远了。
  这个星期市场最为关注的财经热点是上半年爆炸性的银行信贷增长该不该调整。
  一方面,无论国务院还是政府职能部门,一直在强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半年不会变,但另一方面不少政府职能部门纷纷认为股市、楼市泡沫正在吹大,并开始采取一些技术性政策来调整。
  7月29日,股市一闻到央行将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消息,股市顿然快速下跌,最后央行只能出来表态货币政策不调整。
  可以看到,下半年的货币政策无论是变还是不变,都面对上半年银行信贷爆炸性增长的困境。6个月,7.37万亿元,这样高的信贷增长不仅高于资产价格泡沫吹得最大的2007年,而且是该年几倍。
  当然,在一种特殊的环境下,高速的信贷增长有利于四万亿刺激经济方案落实,有利于中国经济从快速下行的风险中走出,加快国内公共基础建设的速度。但毫无疑问,信贷泡沫的最直接作用就是中国原材料库存和进口量的大幅增加,再加上投机的推波助澜,中国推动了全球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飙升。但是,随着企业的潜在供给增加,国内消费提振则十分有限,特别是就业问题并没有随着信贷快速飙升有所缓解。
  上半年7.37万亿的信贷从银行体系流出来,这是前所未有的事件。尽管不少银行信贷会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那些政府资助的公路、铁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当世界经济处于衰退之际,国际间的进出口贸易需求全面下降,现有产能无力消化的时候,如果企业从银行获得低成本的资金又进入生产领域,会进一步加剧企业或行业的产能过剩。
  一边是银行有大量低成本的资金要贷款给企业,另一边是经济衰退时社会的有效需求十分有限。这种情况下,企业一般不会把从银行获得的资金放入实体经济,而是会流入各种资本品,比如股市与楼市,或国际大宗商品。
  我们也看到,当前国内股市与楼市的价格突然间上涨,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大量信贷资金进入的结果。特别是国内房地产市场,本来周期性的调整刚开始,但不到一两个月就结束。根本原因就是不少房地产炒作者或投资者纷纷地利用银行信贷资金进入市场,房地产市场也由消费为主导突然转变为投资为主导。这种情况下,不仅房地产的价格突然快速飙升,而且需要流入房地产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如果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再快速飙升,美国式的金融危机在中国发生也就不可避免了。
  而且,由于国内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快速上涨,尽管在当前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不会出现,但是市场有了通货膨胀的预期。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个有利于产生泡沫的经济环境形成,对未来中国经济成长增加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央行可能已经对大宗商品、股市及房地产市场正在形成的泡沫十分警惕。
  再加上,上半年信贷快速飙升,不仅与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关,更为重要的是与当前各商业银行信贷的激励机制有关。可以说,在国内这种管制下的信贷体系下,信贷政策只要放松,各商业银行的信贷员就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快速的无限信贷扩张也就成了必然。从年初开始,不少商业银行为了争取各自银行信贷规则的市场份额,开始实行的"悬赏"放贷标准,即放贷1亿,奖金25万(7.37万亿贷款就要发放185亿元奖金),这就使得银行员工纷纷奔赴一线加急放贷。
  可以说,信贷快速增长发放的强激励,再加上央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即使职能管理部门可能出台一些所谓控制信贷增长的政策,要达到目的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如果信贷政策不改变,要想改变银行信贷规模扩张并非易事。为了获得更多的奖金,各银行信贷员工不会考虑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而是会千方百计扩大放款规模。但是,如果不用严厉的方式来控制信贷规模增长,还是让大量的银行信贷进入楼市及股市,放任泡沫不断的吹大,那么中国版的次贷危机已经不远了。
  面对这样的困境,央行的货币政策何去何从,还得拭目以待。


http://economy.cfi.cn/p20090803000459.html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采取措施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以防止资产泡沫的过度膨胀。尽可能压缩新开工项目的审批;对于已批准但尚未开工的项目,尽可能地推迟项目的开工期;严格控制新增贷款总规模,尽可能地将全年新增贷款控制在8万亿以内,最 ...
舒晴曼妙 发表于 2009-7-28 08:43
在营养不良和肚子撑破之间选择可不是什么好主意,吃得要有营养才是真正重要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4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半年,货币政策仍坚持“适度宽松”。不过随着信贷猛增,资产价格泡沫风险、远期通胀有开始形成的风险,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开始浮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7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以天量信贷、巨额固定资产投资将中国GDP拉升至8%的增长水平殊非难事,但因经济回升态势还不稳定、基础还不稳固,因此刺激性政策的“退出”短期内将不会考虑。央行在报告末尾也提到了西方诸国刺激政策退出时机的问题,认为“太早则贻误经济复苏、太迟则产生严重通胀”。中国将用何种指标或者方式来判断回升态势的稳定性和稳固性?这其中存在着巨大的模糊性,从而对刺激性政策“退出”、弱化和转向产生巨大的争议。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9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信贷增长的幅度出现控制不但是可能的,也是应该的,这和中央的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总基调并不矛盾,用央行的话讲就是动态微调,而逆向与微调本身就是宏观调控的本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9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特定的经济结构下,2009年以来的巨额信贷投放,往往不会被贸易部门吸收,可能主要是被包括房地产和股票等非贸易品所吸收,所以更容易形成资产泡沫。货币政策应当对正在形成的资产泡沫保持警惕,特别是要注意防止银行资金过度流入资产市场,而承担了资产泡沫的风险。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9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半年投放了大量货币,但真正进入实体经济的则需要打上大大的折扣。从M2增速与名义GDP增速之差我们可以看出,08年9月和12月这一数值为-4.05%和0.94%,09年3月和6月骤增至21.85%和24.58%,创下历史新高。因此,现在的问题不是钱不够用,而是钱投放得太快太多,实体经济难以顺利消化,适当收缩流动性也就成为必然。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9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1# xboondg
很有见地,分析得很好,好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0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中国货币当局,既不能撤掉大酒杯,也不该轻易换成小酒杯,因为新的盛宴远未开始。如果央行强调的微调,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宽松货币政策,应予以理解和支持,但如果以微调之名,行收紧之实,则容易再度引发政策预期混乱,给复苏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0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内生型”的通胀——由于国内需求旺盛,货币投放过多而导致的通胀,那央行收紧货币将非常有效。但如果是“输入型”的通胀——是由于国际大宗商品的计价货币贬值而形成的通胀,那国内紧缩人民币货币政策只能适得其反,抑制了中国的投资和消费需求,而对美元的升值或贬值毫无意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0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的相当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主要依赖投资拉动的格局难以改变,在带动民间投资成效并不明显的情况下,依靠政府主动作为的现实性大大增强。所有这些背景,都需要借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延续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速度。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2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来看,目前的货币政策均有过度宽松之嫌。即使着眼于当前的宏观形势,如此天量的信贷似乎对出口下滑和经济增速放缓有些反应过度,而央行发行定向票据的行为和政策微调的表态,也佐证了我们的观点。事实上,并非所有信贷资金都进入了实体经济,恰恰相反的是,有大量资金在资本市场空转。根据国家审计署统计,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仅48%,约有1/5票据存在“空转”现象;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和楼市几乎成为了共识。因此信贷过量亦是不争的事实。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2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势在必行。然而,何以适度是关乎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其中的“度”不仅体现在量上,更体现在质上。规模适度、结构适度、投向适度,提高信贷投放的效率和风险控制,成为下半年宽松货币政策是否适度的理性选择。一刀切的政策已逐渐式微,我们需要在把握当前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合理调整信贷投放的规模和方向,增加中小企业的授信量,同时对进入资本市场的信贷资金加以堵截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6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整体来说,7月份的信贷状况还不足以对经济复苏构成影响。实际上,信贷投向已经出现优化迹象。但相对而言,民营企业有可能在信贷收缩中首当其冲。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7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市场上钱多了,那么东西就会贵起来。于是,央行便会通过加息,使老百姓热衷存钱,让钱回流到银行。市场上的钱变少了,自然东西的价格就低下来了。如果物价一直很低,低到厂家生产没利润,工厂要倒闭,人们要失业,经济面临衰退时,央行便会减息,人们把钱存在银行没有利益,就会去买东西保值。钱会重新流入市场,造就经济的活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8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稳定的货币环境是经济增长的外在条件,过量的货币供应可以有一时的推动作用,但也会埋下隐患。尽管当前中国经济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商品价格一时不会上升,但过多的货币会流向资产市场积累资产泡沫。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通胀还是不远的记忆,当前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温度也让人深有感受。因此让货币政策回归到适度宽松的轨道是今后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需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0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金融、货币政策角度来讲,对于受流动性刺激比较大的领域里面,比如房地产 ,证券市场,可能要适当约束,所以央行表示要对货币政策操作进行动态的微调,更重要的是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比如现在,央行已经恢复了央票的发行,扩大了正回购的操作,在收缩流动性,目的就是说要调控受流动性影响比较大的领域的发展过快的状况。至于传统的紧缩银根的手段,比如利率和存款准备金 率是不可能在现在这个时机上实施的。只要是还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当中,我们的保增长的方向没有变化,那么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主基调就不会变。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1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近期银监会对商业银行信贷、资本充足率监管方面的政策,央行提出的动态微调,及新开工项目投资放慢来看,官方已在未雨绸缪,微调节奏释放风险,为未来经济刺激政策的可能适度调整做准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0 09:04 , Processed in 1.767611 second(s), 4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