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新型礼炮全自动电控系统可随意设鸣炮间隔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9日 08:00 新华网
礼炮兵静静守卫着礼炮 罗朝文 摄
新华网北京9月8日电 (记者张东波、吴登峰)56门礼炮分两列向东南、西南两个方向一字排开,大队长耿庆安一声令下,动作整齐划一的112名礼炮兵开栓、送弹、装填……瞬间,炮声隆隆,撼人心魄。
这是9月初记者在武警北京总队十一支队看到的一幕。
武警北京总队十一支队是蜚声海内外的“共和国礼炮部队”。组建25年来,先后圆满完成607次迎宾礼炮鸣放任务和国庆35、40、45、50周年和迎接香港、澳门回归及北京奥运会等重大庆典的礼炮礼花鸣放任务。
鸣放礼炮欢迎外宾的礼仪,是世界各国对外交往的惯例。1984年3月23日,组建仅23天的礼炮部队,奉命为访华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鸣放礼炮。
这是“共和国礼炮部队”承担的第一次鸣放任务。8门改装自抗日战争时期缴获的小山炮交替鸣放,圆满完成了中国礼炮兵的首次亮相,并揭开了共和国礼仪史上新的一页。
从抗日战争中缴获的小山炮作为第一代礼炮到国家自主研制的礼炮,从全手动到全自动电控的自动化礼炮,礼炮兵们已经更换了6代礼炮。新一代礼炮,实现了指挥控制系统双保险,全自动电控系统可随意设置间隔时间,发射数据可自检,并备有移动电控系统,鸣放礼炮的安全系数得到极大提高。
新式礼炮不仅给礼炮兵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也赋予了更高的责任。礼炮鸣放的难点是要达到“歌起炮响、歌落炮停”的效果。但是各国国歌长短不一,长的3分钟,短的只有10多秒,执行每一次迎宾任务都要根据贵宾国国歌的长度来严格设定礼炮时间的间隔,这就要求礼炮兵的每一个动作都不能有一丝差错、一点延误。
为了确保鸣放礼炮“万无一失”,礼炮兵们日常训练不能仅仅用艰苦来形容。开栓、送弹、装填三个动作,3秒钟内完成,每天推上拉下开栓上千次;在8米炮位每天要跑数十公里,跪下起立达上千次。
“战士们在训练中付出的不仅是力气,常常还要付出血的代价。被炮栓夹破手指,被退出的弹壳击伤的事情常有发生。”耿庆安说,“开始训练时,战士们戴线手套,线手套不结实,他们又改戴帆布手套。帆布手套结实但是影响操作,战士们干脆不戴手套练铁掌。练铁掌,练的就是钢铁般的意志。”
1988年6月6日,波兰领导人访华,行进到前门附近的礼炮车队突遇交通堵塞,进退两难。还有半个小时迎宾仪式就要开始了,指挥员当机立断:“上!抬也要抬过去!”官兵们硬是用肩膀,在仪式开始前6分钟把礼炮抬到天安门广场。
“怎么样,能不能按时鸣放?”负责仪式的领导赶过来着急地问。
“请首长放心,我们保证按时鸣放!”
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礼炮兵迅速进入阵地,铺地毯、调炮位、擦炮弹、架线路、测仪器,直到礼炮兵进入炮位整装待命,全过程仅用4分钟。
“视祖国荣誉高于一切,视礼炮事业重于生命。”这是一茬又一茬礼炮兵无声的誓言。
礼炮兵们都有一条特殊意义的皮带。在这条皮带上,战士们用密密麻麻的字迹,如数家珍般地记下他们服役期间完成迎宾仪式和重大庆典活动鸣放礼炮的时间和次数。服役期间,一个礼炮兵至少要在天安门广场参加50次以上的礼炮鸣放任务。
为防止炮声震坏玻璃,礼炮部队的官兵不得不在玻璃上贴上“米”字形的胶带。长时间受高分贝炮声的震荡,礼炮兵的听觉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耿庆安说:“每一名礼炮兵的心目中都永远激荡着‘祖国至上’的交响乐章,我们用炮声祝福祖国日益强大,用炮声谱写和平的赞歌!”
相关专题:新中国六十周年大阅兵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9-09/0800565250.html |
全自动, 电控, 礼炮, 全自动, 电控, 礼炮, 全自动, 电控, 礼炮, 间隔, 鸣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