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16|回复: 6

[中国阅兵] 外媒看中國閱兵 眼光大不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1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9年9月10日上午9時,來自47家境外媒體的近60名記者抵達沙河閱兵村,參觀采訪徒步方隊。圖爲外國記者拍攝中國閱兵村參閱軍人。


【大公網訊】從冷嘲熱諷到熱情報道。

經過60年的發展,境外媒體對中國閱兵式的解讀已不再拘泥于意識形態的鴻溝,報道更加多樣和全面

已經淩晨了,鹽澤英一仍沒有下班,但他似乎幷沒有什麽倦意,反而非常興奮。此時,身爲日本共同社駐京記者的他正與同事們一道守在辦公室,「觀察」9月6日晚至7日淩晨進行的國慶60周年閱兵實地合練。

鹽澤英一的辦公地點毗鄰北京長安街,從高樓俯視,街上燈火輝煌,人聲鼎沸。

雖然距國慶60周年慶典活動還有好幾周,但最近兩次在北京進行的慶典演練却早已把世界的目光吸引過來。轟隆隆駛過的坦克和導彈運載車、大批的群衆游行隊伍和繽紛的彩車,令許多境外媒體直言,中國的60周年國慶是「世界迄今見過的最大的生日派對」。

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先後經歷過自然灾害、邊界爭端、社會轉型等一系列問題的考驗,每一次閱兵都是中國成長壯大的關節點。境外媒體對中國閱兵式的解讀也不再拘泥于意識形態的鴻溝,報道更加多樣和全面。

長安街旁高樓上的「偷拍」

鹽澤英一最關心的是閱兵中可能展示的新式武器裝備。他說:「這次閱兵展示了中國軍事現代化的最新成果,但作爲外媒我們很少能接觸中國軍方,閱兵式顯然是很難得的契機。」

當日,共同社遵照中國外交部的有關規定,對于演練幷沒有拍照,但隔天却看到美聯社和同爲日本媒體的NHK的大幅照片,這讓鹽澤和同事們有些鬱悶。據境外記者透露,有的外國通訊社專門租下了長安街沿綫一家飯店超過3000元一晚的大包間,專門用于拍攝報道彩排演練的情况。

第二次演練結束後,一些參演裝備的照片迅速出現在了外國的媒體、軍事博客、論壇與圖片網站上。境外媒體認爲,國防技術水平和國家財力是本次閱兵的兩大看點,「伊朗、印度這些跟中國一樣的發展中國家也常常搞閱兵,但是他們閱兵展示的武器裝備大多數是進口的,而中國閱兵展示的武器幾乎全部是自己生産的。」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的駐京記者麥迪文的辦公地點同樣在長安街沿側,相比之下,他對閱兵式的群衆游行更感興趣。他說「那麽繽紛的色彩交相輝映,那麽多有創意的翻花和背景,這些太有意思了。」雖然澳大利亞也有閱兵式,但中國龐大的人數和良好的組織能力還是讓麥迪文很驚訝。來中國4年的他頭一次經歷這麽巨大的慶典,「你如果問我十一那天最期待什麽,」他笑著說,「我期待的將是我不知道的東西。」

韓聯社駐京記者洪齊成則沒有去凑彩排的「熱鬧」,他說,自己更期待的是10日上午參觀閱兵村的活動。「讓外媒進入閱兵村采訪前所未有,韓國民衆也會對這個很感興趣。」他告訴本報記者 ,國慶60周年閱兵式對中國來說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情,也是對世界的一次偉大展示。

加拿大《多倫多星報》在題爲「中國志在超越奧運會」的文章中寫道:「奧運會已過去1年多,沉浸于奧運會榮光之中的北京,如今正馬不停蹄地準備一場與炫目的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不相上下的盛會。」

從「枯燥無味」到「重新崛起」

相比國慶60周年的報道而言,外媒對新中國過去的閱兵式無疑沒有如此高的熱情。「由于一直以來的意識形態和冷戰思維作祟,不好聽的話還是很多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學術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姜廷玉表示。

「還在黎明前很久這座城市就被行進的脚步聲和遠處的小鼓聲弄醒了,當70萬人結隊行進開始集合時出現了非常枯燥的中國人的吵雜聲音。在空曠的廣場對面站著數千名儀仗隊,排列得就像玩具兵一樣。」這是1959年,英國《每日郵報》當時的記者凱麥隆在報道中國國慶10周年閱兵時的描述。

「在北京舉行的歷時數小時不絕的游行代表中國的生活和成就的縮影,行進時高呼口號,標語牌上寫著百分比數字。」時任英國《每日快報》記者多布森在文中寫道:「這時候,儀仗隊正步走過。但是我覺得游行的這一部分相當枯燥無味,我在許許多多共産黨首都里看到過同樣的坦克和大炮走過。」

改革開放後,中國迎來了35周年的國慶閱兵。來自英國的路透社記者克萊布當時評價道:「對于鄧小平這一代領導人來說,雄赳赳的分列式象徵著他們1978年以來所奉行的務實路綫的勝利。爲了顯示鄧的政策不僅能生産黃油而且能生産大炮,人民解放軍將展出其自製的最新式的常規武器和核武器。」

雖然在1949年開國大典時外媒曾驚呼「中共一夜之間有了自己的空軍,共26架,以P-51戰鬥機爲主……」(其實中國只有17架飛機參與閱兵,當時要求部分飛機飛了兩次),但中國國慶閱兵中的武器真正讓世界感到震動的,還是1984年。

當時現場有這樣一個細節,當中國的導彈方陣走過天安門廣場時,觀禮台上的外國專家一下子都站了起來,他們驚呼,「飛魚!中國飛魚!」

同日,法新社,美聯社,合衆國際社、日本《讀賣新聞》均發回報道,描述了幾個中隊的噴氣式戰鬥機和轟炸機,一批又一批坦克、裝甲輸送車、火箭發射器和戰略火箭,以及幾萬名戰士和數十萬的群衆隊伍。

但也有媒體認爲此次游行中的主題是「發展與生産」。意大利共産黨《團結報》當時評論:「如果說25年前的軍事檢閱‘具有備戰’作用的話,而今天展現導彈是爲了說明緩和才是發展的條件。」

這一年,被美國《紐約時報》稱爲「中國化妝品王國的皇后」的靳羽西當時應紐約公共廣播公司電視台的聘請,擔任中國國慶35周年慶典活動衛星轉播節目的主持人,這次經歷也是她最爲得意的作品之一。「當熒幕剛剛落下,來賀的電話就接二連三,徹夜不斷。」事後,靳羽西表示:「朋友們紛紛說‘中國正在重新崛起。’」

「意義早已超出軍隊力量的體現」

時至1999年10月1日,國慶50年閱兵同樣大受關注,尤其是東風-31導彈、T-90坦克、「飛豹」戰機等先進武器亮相。美聯社當天報道說,「中國今天展出了它的一些最新軍事裝備,表明這支世界上最大軍隊、270萬人的人民解放軍實力日益增强」。日本《讀賣新聞》則依據東風-31導彈的「個頭」窺探中國導彈的「革命性突破」。法新社則發表評論,揣測「有進一步的迹象顯示大陸希望把國慶閱兵和台灣聯繫起來」。

當時一些外媒同樣關注「中國領導人如何體現權威」的問題。日本《朝日新聞》報道中稱:「國慶慶祝活動中,將會出現毛澤東、鄧小平和江澤民三人的巨幅肖像。這是爲了襯托三代領導人所代表的時代背景」。日本共同社則表示群衆游行分爲「開國•創業」、「改革•輝煌」和「世紀•騰飛」三個部分,「表現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位領導人的時代」。

由于這次閱兵是蘇東劇變後中國首次閱兵,古巴共産黨機關報《格拉瑪報》社長阿圭羅在用「威武雄壯」和「波瀾壯闊」來形容此次的閱兵式的同時,也稱贊中國的國慶慶典顯示了社會主義的强大生命力,使古巴人深受鼓舞和教育,看到了光明的前景。

10年過去了,如今世界期待2009年10月1日的不同凡響。雖然可以預見仍有很多先進武器會亮相,但在薑廷玉看來,「對國民而言,閱兵的意義早已超出了軍隊力量的體現」。這種看法和新加坡《聯合早報》最近一篇署名文章不謀而合,文章認爲,新中國成立60周年閱兵式,中國不僅要向世界展示軍事力量,還要向全球展示新形象,直觀地顯現「人民至上」理念下執政黨的變化和和諧社會的雛形。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引述于http://www.takungpao.com/news/09/09/11/guoqing6002-1140561.htm
发表于 2009-9-11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迄今見過的最大的生日派對 閱兵的意義的确早已超出了軍隊力量的體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1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99年啥时候出来个T-9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1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很有意思。
一样东西有很多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1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媒首探閱兵村 「中國軍隊真棒!」


■沙河閱兵村演練場原為飛機跑道,驕陽下地表最高溫達52攝氏度,官兵經常「出操一身汗,回營一身鹼」。本報記者 攝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王玨10日電】京城北郊的沙河閱兵村今天上午首度向47家境外媒體開放採訪,創60年來國慶閱兵史的先例。

 入村伊始,「中國軍隊真棒」的讚歎聲不絕於耳。本報記者看到,數千名封閉操練近半年的受閱官兵已進入戰備狀態,正在沙河畔的驕陽下展開最後集訓衝刺。據稱,這個主要承擔徒步方隊訓練的閱兵村,將在本月下旬與東郊三間房閱兵村、南郊南苑機場閱兵村進行最後一次大規模合練,力求在十月一日零差錯、完美亮相,從各個方面超越國慶50周年大閱兵。

特種兵方隊首亮相

 據徒步方隊指揮部副指揮郭志剛大校介紹,與上世紀1984、99年的國慶閱兵相比,本次參閱人數有所減少,但兵種更加齊全,方隊編成更加合理精幹。值得一提的是,因應國際反恐大形勢,特種兵方隊將首次參加閱兵式受閱,成員來自組建近20年的北京軍區某特種兵大隊,曾參加國家反恐演習、京奧安保支援、「愛爾納—突擊」國際偵察兵比武等重要任務,功勳卓著。

 據透露,沙河閱兵村共有14個方隊,分別來自陸海空、二炮、武警、民兵預備役部隊,由具優良傳統、輝煌歷史及卓著功勳的部隊組成。其中三軍儀仗隊名震中外;三軍女兵方隊由白求恩倡導並參與創建的白求恩軍醫學院組成;空降兵方隊來自特級戰鬥英雄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曾在98年抗洪搶險、汶川地震等多個軍事任務中作出突出貢獻;女民兵方隊不少成員曾先後7次參加國慶首都閱兵,贏得「民兵之花」的美譽。

「海歸」棄高薪加盟

 郭志剛說,沙河閱兵村正式的訓練從今年5月中下旬開始,每周5天、每天8小時。接受檢閱的人員經過千挑萬選,身高方面,男性至少180厘米,女性165厘米以上。另外,受閱隊員絕大多數是80後、90後青年,文化素質高、視野開闊、經歷多樣。其中更有「海歸」精英加盟:一位名叫張元元的女隊員放棄了新加坡綠卡、月薪兩萬的優厚待遇,毅然報名參加女民兵方隊的選拔並成功入圍。

 他對本報表示,迄今沙河閱兵村的數千名受閱官兵已經完成兩次合練預演,其中一次為三大閱兵村的合練,「效果非常好」。本月下旬,將進行最後一次三大閱兵村大規模合練。郭志剛說,目前,最後20天的衝刺訓練,將以「追求卓越,呈現完美,不留遺憾」為目標,力求在十.一當天「零差錯」亮相,從各個方面超越國慶50周年大閱兵。

引述于http://paper.wenweipo.com/2009/09/11/YO0909110008.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1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閱兵村首次對外媒開放 洋記者大贊參閱官兵


來自47家境外媒體的近60名記者抵達沙河閱兵村。  
  中評社北京9月11日電/國慶60周年閱兵舉世矚目。解放軍報報道,今(10日)天上午,京郊某閱兵村首次對外國和港澳台媒體開放,來自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日本共同社、俄羅斯第一電視台等47家媒體的近60名記者,近距離採訪中國閱兵村。

  整齊劃一的閱兵村容,威武雄壯的受閱方隊,功能齊全的保障設施,讓記者們贊不絕口。

  “閱兵村像一座功能齊全的小城市,很壯觀很漂亮”

  此起彼伏的快門聲、接二連三的提問、行色匆匆的步履……今(10日)天上午9點多,記者們一到京郊某閱兵村,就迫不及待地開始了採訪。他們這裡拍拍,那裡看看,生怕遺漏了什麼。

  在陸軍學員方隊的文化廣場,記者們認真聽取徒步方隊指揮部副指揮郭志剛作的情況介紹。來自香港《文匯報》的記者王玨這兒瞧瞧,那兒看看,滿眼看不夠。她說:“這是我第一次來軍營,之前我還以為這裡會是一堆帳篷,沒想到這裡的條件這麼好,這麼漂亮。”

  王玨的話代表了很多記者的想法。說起閱兵村,他們用得最多的詞語就是“印象深刻”。

  “去年北京奧運會時,我去軍營採訪過。才隔了一年,我覺得中國軍隊又有了很大的發展。”巴基斯坦聯合通訊社的記者馬蘇德感慨地說,閱兵村像一座功能齊全的小城市,很壯觀也很漂亮,這裡的每樣設施都代表著中國軍隊的發展水平。

  台灣《中國時報》的記者王銘義說:“台灣民眾對北京國慶閱兵十分關注,最近我們的報紙幾乎天天都刊發相關新聞。”正忙著換錄影帶的韓國KBS電視台記者也表示,看了去年精彩的奧運開幕式,韓國民眾也十分期待今年的北京國慶閱兵。

  “英雄部隊就是與眾不同,走起隊列真有氣勢”

  訓練場上受閱隊員們揮汗如雨,閱兵台上媒體記者幹勁十足。架起“長槍短炮”,搶占有利地形,記者們忙得不亦樂乎。

  “這些士兵來自哪些部隊?”望著訓練場上一排排整齊的隊伍,印度教徒報的記者阿南特忍不住問身邊的徒步方隊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程志強。

  “他們大都來自具有優良傳統、輝煌歷史的英雄部隊,有戰功赫赫的‘紅一師’,還有‘上甘嶺特功八連’……”程志強的回答,讓阿南特感慨良多:“英雄部隊就是與眾不同,走起隊列真有氣勢。”

  手指著空軍學員方隊,香港《文匯報》記者王玨興奮地說:“好齊啊!那麼長的一個排面,走起來就好像一條直線!”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徒步方隊總教練袁大慶介紹說,“站功”、“頭功”、“腰功”、“臂功”、“腿功”是每個隊員必須要過的5道關,從開始集訓到現在,平均每名隊員踢壞了5雙皮鞋。

  重大慶典中,閱兵是一個重要的儀式。

  “閱兵不僅能振奮民心,還可以激發愛國熱情。”曾採訪過中俄聯合軍演的俄羅斯電視一台記者雅科夫列夫說,每年的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莫斯科都會舉行盛大的紅場閱兵式。我相信,新中國60周年國慶閱兵一定會取得圓滿成功!

  “這裡的生活設施,讓我理解了以人為本的含義”

  走進受閱官兵宿舍,各種人性化的生活設施吸引了記者們的注意。

  美國蓋帝圖像社記者李峰注意到,閱兵村每個房間都有空調、電視,聯通了局域網絡,配備了健身器材、理療儀和燙衣板,每名官兵還有專門的衣櫃、鞋櫃和存放個人隱私物品的抽屜。他感慨地說:“以前總在中國媒體上看到‘以人為本’,這裡的生活設施,讓我充分理解了這個詞的含義。”

  來到生活服務中心,這裡一站式的全功能後勤保障,讓記者們大開眼界。在商業服務區,既有商品繁多的超市、溫馨的話吧、方便的郵局,又有洗衣房、被裝修理間和理髮室,受閱官兵不出營門,就能享受到各種生活服務。法國電視二台記者席文說:“這裡齊全的設施令人驚嘆,閱兵村為士兵想得很周到。”

  機器轟鳴,一個個包子順著輸送線魚貫而出。在食品加工區,餃子機、包子機、豆漿機、面條機等各種現代化炊事設施,引起了記者們的極大興趣。

  《澳門日報》記者張玉書曾在1999年採訪過國慶50周年閱兵,今昔對比,他說,現在的閱兵村比過去更規範,條件更人性化。

  “開放的中國軍隊,顯示的是自信和坦誠”

  “去年汶川地震,我第一次近距離採訪了中國軍人,他們很優秀。今天,我在閱兵村里又採訪中國軍隊,讓人感慨不已。開放的中國軍隊,顯示的是自信和坦誠。”採訪結束之際,加拿大廣播公司記者穀滿倉認真地對記者說。

  乘興而來,滿載而歸。新中國成立以來第14次國慶閱兵,神秘的中國閱兵村首次對外國和港澳台媒體開放,受到記者們的一致稱讚。

  美聯社記者胡大衛在中國工作了近30年,是個地道的“中國通”。他的感受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軍隊越來越開放了。僅今年,他就曾3次走進中國軍營。他說:“我相信中國軍隊的開放程度會不斷加深。”

  同樣備受稱讚的還有受閱官兵。“你為什麼會為受閱感到自豪?”面對路透社記者艾瑪的提問,受閱徒步方隊隊員蘇文傑自信地回答說:“因為我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展示的是中國軍人的形象。”

  “受閱訓練苦嗎?”艾瑪接著追問。“受閱訓練有點苦,但我們感到很快樂。因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有不畏艱辛、勇於奉獻的光榮傳統。”士兵高騰的回答讓記者們紛紛竪起大拇指。

  雅科夫列夫說:“2005年採訪中俄聯合軍演時,中國士兵的素質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看到閱兵村里士兵個個精神飽滿、士氣高昂,我又對中國士兵有了新的認識。中國士兵,真棒!”

引述于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 ... mp;mdate=09111043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1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想去北京看看啊!!!!!

很佩服解放军的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6 08:02 , Processed in 0.04908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