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9|回复: 0

[网友互动] 【原创】走过中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6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秋的前几天开始,一直是薄阴天气。老天一点也不眷顾人们,给小城一个无月的中秋。中秋的傍晚回到家时,已经没有心情去体会有月无月的差别。十一长假,因无法推脱的原因,把附近的景点都跑了一遍,有的景点,几天之内去了两趟。当游山玩水不是为了休闲,而是为了应酬时,游玩也就由放松变成了负担,身心的疲惫也变成双倍。
给母亲打了个电话,那声“太累就别过来了”,我毫不迟疑的应承下来,把疲惫的身子,歪斜着扔到床上。
闭了眼,听着窗外广场上传来锣鼓的喧哗。微寒的夜风,穿过窗户,拂过额头,把心底的烦躁吹淡了些微。睁开庸懒的眼皮,瞥一眼窗外暗淡的夜空:此刻,应该是月色如水时分。
曾经,我是很爱过节的,把中秋节看得很重。
5岁之前的事大多已不清晰了,隐约记得的,是外公讲的嫦娥偷药的故事,因此一直不大喜欢嫦娥。不喜欢嫦娥,却不妨碍我喜欢中秋的月饼,和香甜的瓜果美味。
幼时不懂悲欢离合,不懂生活的艰辛,喜欢中秋,更多的是美味的诱惑。
按这里的习俗,我的家乡是父亲长大的那个村子。因此,我真正意义上的和家人团聚,是在6岁那年。
东西向、略斜的街道,一溜高高的草垛,使得本就不宽的街道格外狭窄拥挤。一个草垛前,奶奶挪动着胖胖的身躯,在往一个硕大的柳条筐里装麦草。见到带着我的父亲,奶奶扔了草筐,领我们回家。街道西头,右拐,往北不远,路西,矮矮的四五级台阶,两扇黑漆的大门,门内是铺着条石的并不宽敞的院落。和所有北方人家的房子一样,房门是南向的,院子里,靠西墙是猪圈,东墙下是厢房。
这就是老家烙在我脑海里的第一个记忆。
和家人团聚的第一个中秋,闹了点小小的不愉快。起因是奶奶家这晚拜月神要磕头,而我死活不肯。这件事最后的结果,是我在爷爷的包庇下获胜。不知是不是因了这个原因,在爷爷这边的家人里,我最喜欢感到最亲的是爷爷。
那个的晚上,父亲兄妹5人全赶了回来,大大小小二十多个人,挤了满满一屋子。奶奶忙着招呼饭菜,几个孩子,有哭的,有笑的,抢月饼水果,闹的不亦乐乎,大人们忙着呵斥自己的孩子,刚呵斥完自己的孩子,转脸又劝别人。屋子里闹翻了天,爷爷奶奶的脸上乐开了花。那晚,我第一次发现,我的“家”里原来有这么多人。而且,第二天我发现了另一个问题,头天晚上有说有笑的二婶,第二天在门口碰到奶奶一言不发,如同仇人。后来我才知道,二婶和奶奶不睦,老家的风俗,不管平日和睦如否,这一晚都要真正的团圆。
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日子里,几乎每个中秋我都和父母赶回老家团圆。常是15的傍晚赶回家,第二天一早匆匆返回。小城距老家一百公里,从前的交通不如现在方便,更没有私车,往返一次紧张而辛苦,但每次我都是高兴而去,带着那一院子的笑声恋恋不舍而回。每次爷爷都要送到村口,直看到我们消失在村路的尽头。
那时我喜欢中秋,只因眷恋那一夜的融洽和欢乐。中秋夜,把我,和这个我一向有些陌生的老家,联结到一起。
这种大家族的团圆,持续到女儿出生。那年春天,伴随着女儿第一声啼哭,先生跨出了下海的第一步。节前,先生奔波于两个城市之间,处理着两头的事物,打点着两地的关系,紧张的忙碌后,他需要一盏等待的灯,需要一张哪怕是简陋的沙发坐下来休息,加之女儿太小,经受不住颠簸,我决定哪也不去,在小城过节。其时我和父母住在一起,我不回去,父母也留了下来,和我一起过节。那个中秋,是父亲第一次在老家以外的地方过节。习惯了一大堆人热热闹闹的中秋,我多少感到有些冷清。先生是中秋的下午赶回来的,回来就到处跑,傍晚回了家,还忙打电话打传呼,一直到月亮升上夜空。父亲说:要是老家也装电话就好了,不回去也可以打个电话问声好。
那晚的月亮很亮,很圆。一家人围坐灯下,先生和父亲对饮,絮絮地说着一些旧事和各自家乡的中秋风俗,说着这半年多的苦乐,计划着对未来的希望。
看着翁婿俩絮絮的唠叨,我忽然心生感慨,之前我生命中只有亲情,而现在,有一种和亲情同样的重要的东西挤了进来。生存的压力,打破了我生命中原有的平衡,我眷恋大家族中的亲情和热闹,但迫于生存的无奈,不得不放弃了自己曾经眷恋的东西。
渐渐的,我习惯了小城忙碌而安静的中秋,和老家的中秋相比,小城的中秋缺了点热闹,缺了点大家族团聚的温馨。但小城的中秋有一份安静。月亮静静的升上夜空,我们或在海边或在楼上静静地看,静静的想一份属于自己的心事。节前的奔波忙碌,需要这样一份安静来调节心情。
96年的中秋,先生因为事情没处理完,来不及赶回来。小家的团聚也显得有些索然寡味。父亲提议去海边赏月,看看海上升明月的景象。我们刚到海边,先生打来电话,让我给这里的客户打传呼问候节日。电话本不在身边,我要自己回去,父母不放心我一个人走夜路,陪我一起回家。
一大串传呼用了将近一个小时。忙完了,月亮已经悄无声息的挂在半空中了。父亲在窗下拉二胡,是我熟悉的“二泉映月”的曲子。我感到有些歉然,父亲安慰我:月亮哪年不能看!一年不看没什么。
这是父亲的最后一个中秋节。因为我的忙碌,父亲的最后一个中秋节,连那么小的一个心愿都没实现。
父亲去世后,我经历了一段有闲的日子,98年底,又重新跨出了家门。之前,我只是偶尔帮帮先生,虽也能感受到那份忙碌,但无法切身体会其中的辛苦。及至我自己身临其境,才真正明白之前先生到了节日格外忙的原因, 切实体会到其中的苦乐。以前的节日,只有亲情,没有各种烦琐的关系,没有多余的压力和烦恼;现在,我们必须考虑各种关系,照顾到所有人,为了这些,常有意无意间忽略了亲情。记得一年中秋,生产紧张,公司里几个家在外地的员工没时间回家,怕他们在中秋夜感到孤单冷清,中秋的夜晚,公司组织了聚餐,又吃又玩到很晚。到母亲家时,母亲没睡,坐在窗下瞅月亮,母亲给我们留了月饼,说是吃口月饼,一年团团园园,然后撵我们早点回家休息。
我知道,母亲是喜欢过节、喜欢热闹的。
这些年,习惯了为金钱而忙碌,习惯了为金钱应酬而忙碌奔波的中秋。而且,不知道这样的忙碌要到什么时候。
静下来的时候,常会想起童年小村子里的中秋,想起曾经的笑声和眼泪。如今,外公外婆走了,爷爷走了,父亲走了。伴随着这些亲人的离去而消失的,是童年的无忧无虑的中秋。
正如离去的亲人永远离去了一样,曾经无忧无虑的中秋也只能在记忆里回味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0 12:10 , Processed in 0.04106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