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64|回复: 16

中国古代服饰演变历史【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8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部人类服饰演化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感性化了的人类文化发展史。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地行进了几十万年。我们的祖先在与猿猴相揖别以后,披着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难以计数的岁月,终于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创造出一个物质文明。然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如金装在佛,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的精神文明内涵。 原始社会服饰(公元前21世纪之前) 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从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服饰演化史的源头,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距今1.9万年左右)遗址中,发现有1枚骨针和141件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证实当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中华服饰文化史由此发端。 商周服饰(约公元前16世纪~前771年) 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丝麻织物已占重要地位。商代人已能精细织造极薄的绸子,衣料用色厚重。 西周时,等级制度逐步确立,周王朝设“司服”、“内司服”官职,掌管王室服饰。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分析,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周代已完整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 从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饰装饰虽繁简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 春秋战国服饰(公元前770~前221) 春秋战国时期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工艺的传播,使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的衣着,上层人物的宽博、下层社会的窄小,已成为趋势。 深衣有将身体深藏之意,是士大夫阶层居家的便服,又是庶人百姓的礼服,男女通用,可能形成于春秋战国之交。深衣剪彩独特,衣与衫相连在一起,制作时上下分裁,中间有缝相连接,用途最为广泛,隆重程度仅次于朝祭之服。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颁胡服令,推行“胡服骑射”。胡服指当时“胡人”的服饰,与中原地区宽衣博带的服装有较大差异,特征是衣长齐膝,腰束郭洛带,用带钩,穿靴,便于骑射活动。 秦汉服饰(公元前221~公元220) 这一时期的衣料较春秋战国时期丰富,深衣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张骞[qiān]奉命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陆路通道,成千上万匹丝绸源源外运,历魏晋隋唐,迄未中断,史称“丝绸之路”。于是,中华服饰文化传往世界。 秦代服制与战国时无大差别,保持中国服饰深衣的基本形制。西汉男女服装,仍沿袭深衣形式。不论单、绵,多是上衣和下裳分裁合缝连为一体,上下依旧不通缝、不通幅;外衣里面都有中衣及内衣,其领袖缘一并显露在外,成为定型化套装。下着紧口大裤,保持“褒衣大裙”风格。秦代服制,服色尚黑。 汉代有了舆服制度。史书列有皇帝与群臣的礼服、朝服、常服等20余种。服饰上的等级差别已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冠服在因袭旧制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区分等级的基本标识;佩绶制度确立为区分官阶的标识。 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的教训,对农民采取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一般制度多无太大改变,冠服制度,也大都承袭秦制。直至东汉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备的规定。 汉初,由于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这样的太平盛世。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长足提高。当时民间手工业最普遍的就是纺织业。这一时期丝绸锦绣产量极多。汉代的纺织工艺也达到很高的水平。 汉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汉代因为织绣工业很发达,所以有钱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子的样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相传汉朝赵飞燕被立为皇后以后,十分喜爱穿裙子。有一次,她穿了条云英紫裙,与汉成帝游太液池。鼓乐声中,飞燕翩翩起舞,裙裾飘飘。恰在这时大风突起,她像轻盈的燕子似的被风吹了起来。成帝忙命侍从将她拉住,没想到惊慌之中却拽住了裙子。皇后得救了,而裙子上却被弄出了不少褶皱。可是说来也怪,起了皱的裙子却比先前没有褶皱的更好看了。从此,宫女们竞相效仿,这便是当时的“留仙裙”。]   
  
魏晋南北朝服饰(220~589) 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等级服饰有所变革,民族服饰大为交融。魏初,文帝曹丕制定九品官位制度,“以紫绯[大红]绿三色为九品之别”。这一制度此后历代相沿杂而用之,直到元明。 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人民错居杂处,政治、经济、文化风习相互渗透,形成大融合局面,服饰也因而改易发展。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袴褶渐成主流,不分贵贱、男女都可穿用。女子衣着“上俭下丰”。 东晋末至齐、梁间,衣着为襦裙套装,原始于汉代,晋代时具有了上衣短小、下裙宽大的特色。少数民族服饰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族服装。 鲜卑族北魏朝于太和十八年(494)迁都洛阳后,魏孝文帝推行华化政策,改拓跋姓氏,率“群臣皆服汉魏衣冠”。原来鲜卑族穿着夹领小袖衣服,这次改革旧俗,史称“孝文改制”,使秦汉以来冠服旧制得以赓续,推动了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大体上仍承袭秦汉旧制。南北朝各少数民族初建政权时,仍然按照本族的习俗穿着,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也开始穿着汉族的服饰。   

隋唐服饰(581~907) 隋唐时期,中国由分裂而统一,由战乱而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 隋唐时期最时兴的女子衣着是襦裙,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中唐时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较宽阔一些,其它无太大变化。隋唐女子好打扮。从宫廷传开的“半臂”,有对襟、套头、翻领或无领式样,袖长齐肘,身长及腰,以小带子当胸结住。因领口宽大,穿时袒露上胸。半臂历久不衰,后来男子也有穿着的。当时还流行长巾子,系用银花或金银粉绘花的薄纱罗制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带上,再披搭肩上,旋绕于手臂间,名曰披帛。 女装男性化是唐代社会开放的表现之一,妇女穿着男装是当时一种时尚。唐人善于融合西北少数民族和天竺、波斯等外来文化,唐贞观至开元年间十分流行胡服新装。  
  
明清服饰(1368~1911) 明代以汉族传统服装为主体,清代则以满族服装为大流。而两代上下层社会的服饰均有明显等级。上层社会的官服是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自唐宋以降,龙袍和黄色就为王室所专用。百官公服自南北朝以来紫色为贵。 明朝因皇帝姓朱,遂以朱为正色,又因《论语》有“恶紫之夺朱也”,紫色自官服中废除不用。最有特色的是用“补子”表示品级。补子是一块约40~50厘米见方的绸料,织绣上不同纹样,再缝缀到官服上,胸背各一。文官的补子用鸟,武官用走兽,各分九等。平常穿的圆领袍衫则凭衣服长短和袖子大小区分身份,长大者为尊。明代女性习惯在裙子外罩一件背子衫或是云肩。凤冠霞帔是明代妇女的礼服,是后妃在参加祭祀等重大典礼时使用的服饰。整个冠上缀着龙凤,搭配霞帔一起穿著。明代较多使用的纽扣,主要用在礼服上,常服很少使用,明末时才有所普及。民间用纽扣是受八旗兵的甲衣影响,同时也受到国外商品输入的影响,因此逐渐在衣服的领边和襟边普遍使用。  
  
明代普通百姓的服装或长、或短、或衫、或裙,基本上承袭了旧传统,且品种十分丰富。服饰用色方面,平民妻女只能衣紫、绿、桃红等色,以免与官服正色相混;劳动大众只许用褐色。清王朝时,以暴力手段推行剃发易服,按满族习俗统一男子服饰。顺治九年(1652),钦定《服色肩舆条例》颁行,从此废除了浓厚汉民族色彩的冠冕衣裳。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清时则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但官民服饰依律泾渭分明。 清代官服主要品种为长袍马褂。马褂为加于袍的外褂,因起源于骑马短衣而得名,特点是前后开衩、当胸钉石青补子一方(亲王、郡王用圆补)。补子的鸟兽纹样和等级顺序与明朝大同小异。皇帝有时还赏穿黄马褂,以示特别恩宠。影响所及,其他颜色的马褂遂在官员士绅中逐渐流行,成为一般的礼服。四、五品以上官员还项挂朝珠,用各种贵重珠宝、香木制成,构成清代官服的又一特点。丝纺绣染及各种手工专业的进步,为清代服饰品种的丰富创造了条件。清代女装,汉、满族发展情况不一。


转载者认为,文章所提应该是中国历代政治中心区域的服饰发展特色,应该还远远不能代表中国绚丽多彩的服饰发展历史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8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8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清王朝时,以暴力手段推行 剃发易服,按满族习俗统一男子服饰。....... 清时则 剃发留辫,辫垂脑后, .........
jzzling 发表于 2009-11-18 15:54

.
  
zt: http://bbs.m4.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7280&extra=&page=9

中國歷史悠久,自 夏商周 直到今天,發生了 兩次 中國民間 漢人百姓 毫無義顧地 自發的 保衛漢服運動

第一次保衛 漢服運動


360多年前,明末 吳三桂 叛變,放久已在 山海關外, 到處掠奪的 漁獵遊牧民族滿人清兵入關,變節叛臣 洪承疇 謀助下, 中國改朝換代, 滿人建立清朝,滿清自知 : 以 化外之民 外「夷」的身份來統治中國,無論從人數、經濟、社會、文化、都遠遠落後於當時世界上先進文明的漢人,西方人記載的 明代中國1 . 明代中國2 . 明代中國3 , 海陸兩路的絲綢之路,明代 科技 1 . 2, 明代科學家 1 . 2, 明朝政府全力支持 科學 , 天工物華 , 「天工開物」, 滿清為了確保其長久的 “滿清奴才式統治” 故立心要 摧毀 漢人的 民族自豪與 先進文明優越感。

為了在外觀文化上 防漢 制漢, 滿清強逼漢族男子全部要 “剃髮易服1”. 2作 滿人金錢鼠尾 辮子(光頭 僅留“大小如金錢,粗細如 鼠尾”)裝扮,營造一種 「 同類夷」 的假象,避免漢人因 「 華夷之辨」 引發 「 亡國之痛 」 而 「 反清復明 」。


滿清入北京後就立即頒佈 “剃髮易服 1”. 2 令,但遭到漢人的強烈反對,許多 護髮南逃,起義反抗。滿清知統治 尚未穩固,顧慮漢人 「 反清復明」,被迫一個月後 收回成命。下旨安撫曰 「....今聞甚拂民願,反非予以文教定民心之本心矣。自茲以後,天下臣民照舊束髮,悉從其便。」

但當滿清平定其餘反抗勢力後,不再 「悉從其便 」, 再次 悍然下令 強逼漢族男子全部要作 滿人裝扮。這次決意 血腥殘暴強行 “剃髮易服1”. 2凶令 :“ 易服是新朝第一嚴令,通行天下,法在必行,留頭不留,留不留頭 !南山可移,此令不可動 ! ,強逼漢族男子 剃光頭 留 滿人金錢 鼠尾辮子,穿滿人服裝,不從就 屠殺 :“一人不剃全家斬,一家不剃 全村斬。廣州 “剃易服”令:“金錢 鼠尾,乃新朝之 雅政; 峨冠帶,實亡國之 陋規

孔子後人孔聞謤上奏「..... 念 孔子為典禮之宗,顏、曾、孟三大賢並起而羽翼之。其定禮之大莫要於冠服。.....所載章甫之冠,所衣縫掖之服,遂為萬世不易之程,子孫 世世守之。 自 漢 、唐 、宋、金 、元 以迄 明 時,三千年未有令之改者,誠以所守者是三代之遺規,不忍令其湮沒......」,請求括免 孔家,以保 孔家 蓄髮衣冠。

豈料 滿清卻下旨 「.... 孔聞謤疏求蓄髮,已犯不赦之條,姑念聖裔免死。況孔子聖之時,似此違制,有玷伊祖時中之道。著革職永不敘用」,連孔子聖人家系亦未能倖免,滿清因統治需要,表面上不得不尊崇孔子。


正因如此, 在「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凶令下, 全國千萬漢人 毫無義顧地選擇了 「留髮不留頭」,寧死也不接受如此 民族屈辱再次 自發起義反抗,非為一家一姓的封建皇朝,而是要捍衛 華夏文明,民族尊嚴 而自發 奮起反抗

當時 西方傳教士 對此 大惑不解 為何“為保守頭顱 柔順如羊之漢人,今則因保守其髮而 奮起如虎” ?
華夏祖先 不願為 腐敗明庭上陣拼殺, 但為 捍衛 華夏文明, 民族尊嚴而毫無義顧地 “奮起如虎”。


37 年的滿清血腥殘暴,著名 屠殺事件有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屠城江陰81日, 殺 17歲夏完淳, 屠江南、嶺南、昆山、嘉興、常熟、蘇州、海寧、廣州、贛州、湘潭、大同等等。屠殺的省份先後有遼寧、山東、山西、河南、江蘇、安徽、江西、湖南、廣東、四川、福建、新疆等等。37年的屠殺,屍積如山,血流成河。以至 直隸「一望極目,田地荒涼」,河南「滿目榛荒,人丁稀少」,湖廣「彌望千里,絕無人煙」,「天府」四川更是「榛榛莽莽,如天地初辟」。 屠殺史料 不勝枚舉 1. 2。 西方傳教士寫全世界像漢族這樣因服飾髮式 而遭屠殺的民族 絕無僅有”。

中國南北 皆成廢墟「 縣無完村,村無完家,家無完人,人無完婦」,殺戮至中國人口 驟然 減少近 一半 ,屬 古今中外絕無僅有 人類歷史上唯一一次僅僅因髮型 衣著 不同 而如此 大規模 的屠殺 ,導致中國社會 經濟嚴重倒退,要經過近 一百年 才慢慢 恢復元氣, 中國 喪失了一百多年, 全面 落後於西方 ,再加上 防漢 制漢 政策 ,造成一個 從明到清 的衰落轉折 —— 中國 經濟 文化 科技社會 全面開始 衰落。中華文明的不幸 滿清統治的260年 , 文明斷裂的悲劇被滿清 割斷的 明朝 與 現代中國

滿清除了血腥屠戮外,更擄掠奸淫、圈地奴役、投充、保甲連坐、逃人法、滿洲長城、 遷界禁海令、禁武令、禁火銃令、強行 中國歷史上久已廢止的農奴制,將許多漢人農民變成奴隸,以供養 終生不事生產 祇知斂財魚肉百姓的滿人,等等一系列 奴役漢族 政策


為了在統治上 防漢 制漢, 使用漢人但不予實權,為了嚴防 漢人與 海外結合, 滿清因而實施閉關鎖國 愚民政策,把中國和世界隔絕開來,中斷了 中國自古以來 東西文化的交流,扼殺了 西方 先進文化 科技的引進,又輕視 國內科技 的發展, 明清的科技對比 明代科技1 . 2, 明代科學家 1 . 2, 明朝政府全力支持 科學 , 天工物華 , 「天工開物」。

滿清之前 中國科技 長期 領先西方 ,西方 著名電視 Discovery Channel拍的科學片 《中國科學發明》系列. 2。 西方人羅伯特·坦普爾取 李約瑟 《中國科學技術史》精彩的普及本 《中國的創造精神— 中國的 100個 世界第一》 。 但 滿清徹底終止了 明朝政府全力支持 科學 , 明朝開始 中國社會的 現代化,反而, 退化實行全面 民族隔離 逼害政策 “滿清奴才式統治”,畏懼只能 “保中國不保大清” 而嚴禁 變法 現代化, 最終淪落為中國歷史上最僵化封閉 壓迫 落後 貧窮 朝代。 西方人 眼中 滿清:破敗不堪的舊船, 滿清:停滯的帝國, 明清自然科學 介紹


為了在政治軍事上 防漢 制漢, 導至對 西方侵略屢戰屢敗 屢割地 屢賠款。在情願 「寧予外敵,不予家奴」的 防漢 制漢 賣國 政策 “惕于外人之威,凡所要求,曲意徇之”“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由 所謂“康乾盛世1. 2. 3. 4”簽 《尼布楚》《布連斯基》《恰克圖》等條約, 割讓貝加爾湖 大片領土給 俄國 開始, 直至 偽滿洲亡,共簽了 1,100 多個 喪權 辱國 條約

保大清,不保中國” 賣國 政策的結果, 釀成中國 近代史上禍國殃民 的 「百年恥辱」,原本 明朝是世界上 富裕 又高尚 道德禮儀自信的國家——中國, 在滿清 魚肉百姓斂財造成 表面的繁華富裕 揮霍 賣國 殆盡, 摧殘為全世界 最貧窮 又道德禮儀 盡喪 自卑的國家。甚至在浴血抗日寇 侵略 時,滿清末代皇帝 更勾結日寇 賣國求榮。自入關開始,至 偽滿洲亡, 自始至終,滿清一直都在 逼害 奴役 摧殘中國 。 滿清:中國落後的 根本原因 1, 2明清對比看中國落後原因


葡萄牙人曾德昭在中國住了22年,跨越萬曆,天啟,崇禎三個時代,他的《大中國志》筆下的 明朝末年,依然是相當的富裕繁榮,令人贊歎。可以發現明朝末期的中國 居然遠比 所謂“康乾盛世1. 2. 3. 4的中國文明富裕的多,各方面都優越的多。


1792年,英國 國王 喬治三世任命 馬嘎爾尼 為特使 組團對 “滿清乾隆盛世” 訪問, 得出 結論 :


至少在過去 150年 裡 ,沒有 改善 ,沒有 進步,更確切地說 反而 倒退了

“當我們 每天都在藝術和 科學 領域 前進時 ,他們實際上 正在變成 半 野蠻人”。



《停滯的帝國》一書寫馬戛爾尼從中國歸來後,英國著名的蘇格蘭雜誌評論

這就是中國人,昔日他們還是人類無與倫比的精英,今天已 降為 人類學研究的奇物”。



落后的文化 统治 先进的文明 造成的 后果是 毁灭性的,

最终,满清把一个两千多年来一直是 世界上先进国家的中国

变成了世界上  最落后
愚昧、 半奴隶, 半封建, 半开化, 半野蛮 的中国。


下面的图片可以提供部分的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8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文中我确实没有看到“汉服”的样子,唯一表现出来的,就是中华服饰绚丽多彩,与时俱进,我没有看到任何时候服饰文化开的是倒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8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文中我确实没有看到“汉服”的样子,唯一表现出来的,就是中华服饰绚丽多彩,与时俱进,我没有看到任何时候服饰文化开的是倒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8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zt: http://bbs.m4.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7280&extra=&page=8

“汉服” 的历史记载:


辽史》第五十六卷  志第二十五 仪卫志二 汉服条:

...重熙五年尊号册礼,【六】皇帝服龙衮,北南臣僚并朝服,盖辽制。会同中,太后、北面臣僚国服;皇帝、南面臣僚汉服。乾亨以後,大礼虽北面三品以上亦用汉服;重熙以後,大礼并汉服矣。常朝仍遵会同之制。


清史稿》列传三,诸王二

...因问何为死守空城,曰:“畏屠戮耳!”岳讬善谕之,遣归。越三日,大寿乃降。上议取锦州,命偕诸贝勒统兵四千,易汉服,偕大寿作溃奔状,夜袭锦州。会大雾,乃止。


新唐书》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下  吐蕃下

结赞以羌、浑众屯潘口,傍青石岭,三分其兵趋陇、汧阳间,连营数十里,中军距凤翔一舍,诡汉服,号邢君牙兵,入吴山、宝鸡,焚聚落,略畜牧、丁壮,杀老孺,断手剔目,乃去。李晟尝蹙大木塞安化隘处,虏过,悉焚之。


新唐书》卷二百三十九  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上  南蛮上

汉裳蛮,本汉人部种,在铁桥。惟以朝霞缠头,馀尚同汉服。


“汉衣冠” 的记载:


宋史    本纪第十二 》

十一月己巳,许夏国用汉衣冠。癸酉,赐昭宪皇太后家信陵坊第。戊寅,许康州刺史李枢以己官封赠父母。十二月丙戌,复丰州。庚寅,命诸路总管集随军功过簿,以备迁补。是岁,冬无冰。占城国献驯象,安化州蛮来贡。


宋史 列传第二百八 忠义四 》

....告其弟端曰:“吾家世为王民,自金人犯边,吾兄弟不能以死报国,避难入关,今为曦所逐,吾不忍弃汉衣冠,愿死于此,为赵氏鬼。”遂赴江而死。


宋史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第二百四十四》

......父德明,嗣奉世基,勉从朝命。真王之号,夙感于颁宣;尺土之封,显蒙于割裂。臣偶以狂斐,制小蕃文字,改大汉衣冠。衣冠既就,文字既行,礼乐既张,器用既备,吐蕃、塔塔、张掖、交河,莫不从伏。


清史稿 本纪三  太宗本纪二 》 

....夏四月己卯,睿亲王 多尔衮以朝鲜质子李?、李淏及朝鲜诸大臣子至盛京。....又谕曰:“昔金熙宗循汉俗,服汉衣冠,尽忘本国言语,太祖、太宗之业遂衰。夫弓矢我之长技,今不亲骑射,惟耽宴乐,则武备浸弛。朕每出猎,冀不忘骑射,勤练士卒。诸王贝勒务转相告诫,使后世无变祖宗之制。”


清史稿 列传十二 》

.....顺治十六年,追谥敏壮,立碑纪其功。太宗尝谕?臣曰:“昔达海、库尔?劝朕用汉衣冠,朕谓非用武所宜。我等宽袍大袖,有如安费扬古、劳萨其人者,挺身突入,能御之乎?”当日猛士如云,而二人尤杰出云。



再借  jzzling  自己的話:  

说点 新鲜的吧

不求上进遮羞,是 自卑 还是 自负?

"对待历史,首先要有 真诚的态度,....."

"这你都 不思考,是 讨论的态度 吗? ............."

"请你 多学点 历史。...什么是 是,什么是 非"

说你 xx,你还不信......... 两腿xx。"  (jzzling  自己的話 xx 替班主屏障

这是 故意 不看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9 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不能来点照片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9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不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9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一门心思钻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9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恶的靼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0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商周贵族服饰 窄袖织纹衣、蔽膝穿戴展示图。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等冷色。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经现代科技分析,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根据出土玉人服饰复原绘制

从图可以看出,似乎商周时期的衣服,除了所谓交领,与所谓的“汉服”也没有多少相似之处。
特别是表袖口,根本不是什么大袖。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在技术和经济并不发达的上古时代,衣服的实用性才是最重要的。说交领是那时服装的显著特征,还不如说当时的技术水平,除此并没有更好的其他选择。 服饰文化反映社会生产水平,同时服饰艺术,也不是脱离社会实际独立存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0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始服饰 根据出土的骨针、骨锥等制衣工具想象复原的。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之前,动物的毛皮是人们服装的主要材料。当时还没有绳、线,可能用动物韧带来缝制衣服。在山顶洞人的遗址及其它古墓里,层发掘出大量的装饰物,其中有头饰、颈饰和腕饰等,材料有天然美石、兽齿鱼骨和海里的贝壳等,当时佩戴这些饰物,可能不仅是为了装饰,也许还包含着对渔猎胜利的纪念。

我们的先祖,也是用交领的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0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周男子服饰 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为宽松。衣袖有大小两种样式,领子通用矩领。这个时期的服装还没有钮扣,一般腰间系带,有的在腰上还挂有玉制饰物,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丝织的为“大带”或叫“绅带”、另一种是皮革制成的为“革带”。本图为窄袖织纹衣穿戴展示图(根据出土铜人服饰复原)。这种服装为矩领,领、袖、襟、裾均有缘饰,肩上有披肩,腰系绦带,并在右侧挂玉佩。此服属于当时一般士之服饰

这类周代服饰让我们想到了什么?对,满族服饰,这并不是历史的巧合,通常意义的交领,虽然穿着方便,更“潇洒”,但这样的领,应该更适合北方气候。防风御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0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古商周服饰
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复原图。(胡服袍参照洛阳金村出土战国银人像;冠根据文字记载,参照汉代出土实物设计;靴根据蒙古诺音乌拉匈奴墓出土实物复原。)


胡服骑射,的根本是源自实用而不是所谓规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0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国妇女的曲裾深衣 曲裾袍服展示图(参考出土帛画复原绘制)。曲裾深衣与其他服装相比,除了上衣下裳相连这一特点之外,还有一明显的不同之处,叫“续衽钩边”。“衽”就是衣襟。“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钩边”就是形容衣襟的样式。它改变了过去服装多在下摆开衩的裁制方法,将左边衣襟的前后片缝合,并将后片衣襟加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时绕至背后,再用腰带系扎。

其实这样的衣服当时也是好看多于实用。
虽然现代人多推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0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论坛会 于 2009-11-20 22:33 编辑
上古商周服饰
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复原图。(胡服袍参照洛阳金村出土战国银人像;冠根据文字记载,参照汉代出土实物设计;靴根据蒙古诺音乌拉匈奴墓出土实物复原。)

胡服骑射,的根本是源自实用而不是所谓规矩。...
jzzling 发表于 2009-11-20 12:43


.

zt: http://bbs.m4.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9369&;extra=&page=14


赵武灵王实行 “胡服骑射”  提倡穿胡服,学骑射,建立作战的骑兵部队,以抵抗游牧部族的骑兵,在中国军事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另一方面,孝文帝 改革实行 汉化政策, 禁胡服胡语,奖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共同改革鲜卑旧俗,将鲜卑复音姓氏改为音近的单音汉姓,孝文帝本人也改姓为元,对服饰的改革更不遗余力,明文规定鲜卑人穿著汉族服装, 向文明靠拢, 历史上称之为 "孝文改制"。


这些都是中原汉族与週边地各少数民族间 志愿性 的服饰上的 相互交流学习採纳融合。各种不同服饰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是服饰文化发展共存互补共处,并行不悖,在整合中创新。


胡服骑射,改革的的军服,在骑射中使用窄袖便利的类似胡服的式样,在其他方面仍然是穿汉服的。也就是说,胡服只是为提高军力限于军队使用的功能服。赵武灵王来了个胡服骑射对付胡人游击骑兵战的一种策略,以游骑对付游骑,以夷制夷。胡服骑射只是改变战法,而且是小规模的。胡服骑射不照样被汉服骑射的秦国给灭了? 汉武后 胡骑就远不如 汉骑强大了。


赵武灵王 改的是军队 不是百姓, 对于汉服的文化没有多大影响。

胡服骑射 之后,汉服并没有受到冲击,在日常生活中 汉服依然占主要地位。


儒家都说兵者凶器也,所以 军队的服饰不在礼仪之列。

汉民族服饰文化一直 始终保持著 自己本身深刻的 民族文化内涵与 主体性。


但是,到 满清剃发易服” 就完全不一样,是强迫性的,并非 志愿性 的服饰上的 相互交流学习採纳融合


37 年的滿清血腥殘暴,著名 屠殺事件有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屠城江陰81日, 殺 17歲夏完淳, 屠江南、嶺南、昆山、嘉興、常熟、蘇州、海寧、廣州、贛州、湘潭、大同等等。屠殺的省份先後有遼寧、山東、山西、河南、江蘇、安徽、江西、湖南、廣東、四川、福建、新疆等等。37年的屠殺,屍積如山,血流成河。以至 直隸「一望極目,田地荒涼」,河南「滿目榛荒,人丁稀少」,湖廣「彌望千里,絕無人煙」,「天府」四川更是「榛榛莽莽,如天地初辟」。 屠殺史料 不勝枚舉 1. 2。 西方傳教士寫全世界像漢族這樣因服飾髮式 而遭屠殺的民族 絕無僅有”。


中國南北 皆成廢墟「 縣無完村,村無完家,家無完人,人無完婦」,殺戮至中國人口 驟然 減少近 一半 ,屬 古今中外絕無僅有 人類歷史上唯一一次僅僅因髮型 衣著 不同 而如此 大規模 的屠殺 ,導致中國社會 經濟嚴重倒退,要經過近 一百年 才慢慢 恢復元氣, 中國 喪失了一百多年, 全面 落後於西方 ,再加上 防漢 制漢 政策 ,造成一個 從明到清 的衰落轉折 —— 中國 經濟 文化 科技社會 全面開始 衰落。中華文明的不幸 滿清統治的260年 , 文明斷裂的悲劇被滿清 割斷的 明朝 與 現代中國


雖然, 滿清服飾 大有可能 也是學自 明代已經有的漢族 對襟, 高領, 衣扣, 但是,

1). 滿族服裝和 真正的 漢族 傳統服飾 根本沒有 半點 絲毫 直接的 傳承的 繼承關係;
2). 滿族服飾是 滿清用血腥屠殺 強迫漢族人穿的;
3). 改良的 “旗袍, 唐裝 ” 畢竟是 從滿族以前的服裝改變來的,而不是 從漢服改過來的;
4). 更何況 “旗袍, 唐裝 ” 根本 不符合 漢民族幾千年的 文化 、 傳統 、 特徵 、 內涵 、 和 氣質


從中國 歷史的傳統 、文化內涵的深度 上來講 ,“旗袍, 唐裝 ” 根本 無法與 漢服 相提並論 ;

所以, 改良的 “旗袍, 唐裝 ” 只能說是 源自滿清 用刀血殘暴 被強迫穿的 滿族服飾 , 並非 正常的 漢族傳統服飾


葡萄牙人曾德昭在中國住了22年,跨越萬曆,天啟,崇禎三個時代,他的《大中國志》筆下的 明朝末年,依然是相當的富裕繁榮,令人贊歎。可以發現明朝末期的中國 居然比 所謂“康乾盛世1. 2. 3. 4的中國文明富裕的多,各方面都優越的多。


1792年,英國 國王 喬治三世任命 馬嘎爾尼 為特使 組團對 “滿清乾隆盛世” 訪問, 得出 結論 :


至少在過去 150年 裡 ,沒有 改善 ,沒有 進步,更確切地說 反而 倒退了

“當我們 每天都在藝術和 科學 領域 前進時 ,他們實際上 正在變成 半 野蠻人”。



《停滯的帝國》一書寫馬戛爾尼從中國歸來後,英國著名的蘇格蘭雜誌評論

這就是中國人,昔日他們還是人類無與倫比的精英,今天已 降為 人類學研究的奇物”。



落后的文化 统治 先进的文明 造成的 后果是 毁灭性的,

最终,满清把一个两千多年来一直是 世界上先进国家的中国

变成了世界上  最落后
愚昧、 半奴隶, 半封建, 半开化, 半野蛮 的中国


下面的图片可以提供部分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0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见识到裁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8 15:32 , Processed in 0.05212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