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36|回复: 50

【09.11.21.朝鲜日报】韩国并未刮“汉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1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韩国观察] 韩国并未刮“汉风”
http://chn.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09/11/21/20091121000014.html

朝鲜日报中文网/ 撰稿=詹德斌 (2009.11.21 11:40)
最近几年,只要中韩两国官员做到一起谈中韩关系,尤其是文化交流,就免不了提及“韩流”与“汉风”,似乎这是两国文化交流取得的巨大成就。不过,笔者倒是认为,如果以同样的标准来评价的话,可以说汉风从未登陆过韩国。若要勉强找个与韩流的对应词汇,充其量也只能说是“汉语风”。

首先,韩流与汉风的实质性内容完全不同。韩流是指韩国音乐、影视剧等大众文化席卷中国的现象。2000年之后,韩流进一步超越了大众文化层面,扩展到了韩国艺人,甚至包括韩版家电、服装、泡菜、辣椒酱等方面。在韩流鼎盛时期,只要打开电视机就会看到中国各大电视台在争先恐后地播放韩剧,点开娱乐新闻就有韩国演艺界的最新动向,甚至在街头随处都能看到韩国餐厅、食品店、服装专卖店等等。韩流在中国的兴起还催生了年轻的“哈韩族”。

既然将汉风摆在与韩流对应的位置,那么就来看看汉风怎么样?中国官方、媒体、学者说到汉风时总是喜欢使用“汉风劲吹”一词,但他们引用的根据却是韩国一共有几所孔子学院,一共有多少所大学开设了汉语专业,一共有多少韩国学生来中国留学等等。问题在于,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学习汉语的事实与汉风并无关系。与韩流一样,构成汉风的核心也应该是中国影视剧在韩国的传播。不过,笔者在6年的韩国生活中基本上没在韩国三大电视台上看到过一部现代中国剧,电影同样屈指可数,只有在几家边缘得连名字都没几个人知道的有线电视台上播放一些古装剧。即便如此,这几个台也都反复出现倒闭和新设现象,现存的几个专门播放中国影视剧的有线台中还有部分是老华侨办的。因此,所谓的汉风与大众文化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如果这种情况也能叫汉风的话,笔者宁愿称其为“汉语风”。

从第二个标准来看,韩流与汉风完全是不同层面上的需求。韩流是中国民众的文化精神需求引起的。即使没有韩流,他们的生活也不受任何影响。韩流也是中国民众主动选择的结果,没有外界因素迫使他们这样做。此外,韩流在中国的兴起显然少不了中国政府对中韩文化交流的积极响应和各大媒体的积极推动。这些因素中缺少任何一个,韩流恐怕都很难以大众文化的形式在中国风靡。

相比之下,“汉风”则是韩国人的工具性需求引起的,是生存的需要。对很多韩国人来说,学习汉语不仅不是精神享受,而且是沉重的负担,这完全脱离了文化层面,以至于一些人在学习汉语的时候还可能抱怨中国,当然也就谈不上形成什么“哈中族”了。韩国的汉语风是随着中国的崛起而兴起的,与中韩文化交流没有什么因果关系,与媒体的宣传也沾不上什么边。因为韩国民众认识到,韩国经济正在而且将会继续依赖中国而繁荣,所以一向对前景感到不安的韩国人开始转向了汉语。很多韩国父母相信,只要孩子熟练掌握了英语和汉语,将来找工作就不会有大问题,这显然是为了生存而做出的选择。由于汉风的工具性和生存性特点,汉风的主要群体是年轻的学生和公司的员工,这些人基本上是因为工作的需要而被迫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相反,韩流的主体则不分职业,但以年轻人和中老年女性为主。

韩流的兴起带动了中国民众学习韩语的热潮,但汉语却未能促进汉风的兴起。那么,韩流能在中国风靡,汉风为何就不能在韩国盛行呢?有人说,这是因为中国影视剧的制作水平还不够高;有人说,是中国影视剧的情节不够吸引人;也有人说,是中国大众文化不适合韩国民众的口味;还有人说,因为电视台播放中国影视剧的话,很难获得企业的广告赞助,如此等等。显然,这些说法都缺乏令人信服的根据,毕竟《还珠格格》、《色戒》、《赤壁》等都曾在韩国博得过广泛好评。也就是说,中国文化实际上在韩国有着广阔的市场。

笔者倒是觉得,汉风未能兴起的根本原因是韩国社会对外来文化的排斥和抵制,尤其是对中日文化商品特别敏感。因为韩国近现代史实际上是一部追求独立的历史,朝鲜王朝摆脱大清帝国的控制自称大韩帝国,分裂的朝鲜半岛南方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成立了大韩民国。百余年来,韩国就是这样一直在努力摆脱中日文化的绝对影响,并竭尽全力地树立自身的文化认同。正因如此,韩国社会对中日文化商品进军韩国的担心,就如同害怕中国军队和日军可能重新登陆朝鲜半岛一样强烈。

此外,在韩流横扫中国、日本和东南亚时,很多韩国文化学者兴奋地认为,这证明中国现代文化是相当贫瘠落后的。再加上,韩国人一直觉得日本在文化上是劣于韩国的,因为日本文化是中国大陆文化经过朝鲜半岛才传播至日本列岛的。因此,韩国民众从韩流的一时兴起中形成了韩国文化的优越意识。从这个角度看,韩国社会接受不了汉风的兴起也就很容易理解。当然,汉风未能登陆韩国显然与韩国政府、媒体响应这种社会情绪和利益集团的诉求也有直接关系,从而导致中韩文化产品贸易逆差比例一度高达1:10。

笔者认为,韩剧一直是中国观众了解韩国的一扇特殊窗口,是增进中韩友好的捷径。既然如此,韩国也应该打开这扇窗户,让更多的韩国民众多了解一些发展中的中国,而不要一味抱怨“中国限制进口韩剧”、“中国掀起反韩流情绪”。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在晚年提出“各美其美,美美共美”的思想,笔者认为这也是全球化时代中韩两国在文化交流方面应该采取的正确姿态。

(文中所述仅代表他个人观点,不代表朝鲜日报中文网观点)
1.png
发表于 2009-11-21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是中国哈韩的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1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国人还真是,就YY着自我良好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1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韩真的是很严重啊,崇拜偶像是可以啦可也不能麻木嘛,尽是些做白日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1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写的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1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哈韩的和抵韩的一半一半。
说到哈韩,沙发说的对!
说到韩剧,有些电视台确实是恬不知耻!
说到韩国音乐,即使我身边的朋友都在听,我也充耳不闻!
说到韩国制造,人家确实比中国制造要强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1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1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棒子的事瞅一眼就行,懒得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1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当年《还珠格格》引进韩国的时候风靡大街小巷导致未播放《还珠格格》的各大电视台的收视率骤降  致使高层作出指示今后不准再引进中国电视剧~~~~哈哈  可怜的韩国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2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剧就是80~90年代日剧的翻版.
有韩流也好.至少能抑制一下日本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2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当年《还珠格格》引进韩国的时候风靡大街小巷导致未播放《还珠格格》的各大电视台的收视率骤降  致使高层作出指示今后不准再引进中国电视剧~~~~哈哈  可怜的韩国人 ...
基础知识 发表于 2009-11-21 23:16

反观我们的高层却不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2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朝鲜半岛统一,台湾回归,日本就历史道歉,日韩驱逐令领土上的美军,中日韩不再相互敌视,能戮力同心,那时候白人的死期就到了。只是……当中国人和韩国人谈得来的时候,只有当话题是日本人时;当中国人和日本人谈得来的时候,只有当话题是韩国人时;当日本人和韩国人谈得来的时候,只有当话题是中国人时。哎,东亚三国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2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这个国家我已经没有什么话可以说了.直接无视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2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韩流 只不过是 国家改革开放的 一个“捎带品”而已。  犹如 美国的 大白蛾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2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再提泡菜啦,一种我们就着稀饭吃的东西他们拿它当国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2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喜欢韩国,真不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国人喜欢韩国明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2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中说得不错,韩国之所以没有刮起汉风,主要是当局的禁止。如果我们的电视剧在韩国随便播放,恐怕汉风已经刮了很多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2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6# OVER_ymfd

我只能说买韩国货的智商令人同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2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观点比较中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2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棒子不知道我们已改名叫“哈棒疯”和“韩下流”!你们的张娜拉是跑来中国要饭的,李贞贤是跑过来陪老头子跳舞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3 17:20 , Processed in 0.04795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