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21|回复: 10

专家称国际粮商操纵致我国食用油价大涨大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5 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食用油价格为何屡次大涨大跌?昨日,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洪指出,“我国虽为食用油消费大国,但其定价权却在国际粮商手里”。

    据悉,目前,国际上大宗商品买卖大多以期货价格为基准。国际四大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垄断了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控制了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原料市场及全球运输和仓储系统,因此期货市场的定价权易被跨国资本操纵。

    我国是大豆原产地,却在2000年开始成为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并逐步丧失大豆的定价权。2004年国际资本运作大豆价格先涨后跌,国内一些企业对套期保值缺乏经验,结果高位被套。近七成企业停产,大量企业倒闭,造成了中国的“大豆危机”。乘此机会,四大国际粮商大举进入中国,通过低成本兼并重组,已控制全国66%的大型油脂企业,控制产能达85%。

    资料显示,在鲁花、金龙鱼等一些知名品牌背后,都浮现着外资的身影。其中,“丰益嘉里系”独占中国食用油一半的市场份额。国际粮商巨头凭借资本和品牌等优势,从原料供应、期货贸易、生产加工到市场渠道等,对国内食用油基本实现全链条控制。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博导赵思明介绍,眼下,国人偏好食用的大豆油,其原料六成来自进口。在国外如美国,农业机械化使大豆生产成本较低,加上有政府补贴,其成本远低于我国。

    我国油菜籽产量多年居世界第一。2002年以前,菜籽油是我国百姓的首选食用油;随着大豆、豆油进口的增加,国内菜籽油消费开始退居老二;其后随着棕榈油进口的增加,2006年起菜籽油消费退居第三位。目前,仍呈下行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指出,去年,国内油菜籽价格暴涨暴跌,油菜籽加工企业普遍亏损,不少企业套在高位。中国食用油自给率只有40%,要防止油菜重蹈大豆覆辙。


http://intl.ce.cn/zgysj/200912/04/t20091204_20554204.shtml
发表于 2009-12-5 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經多少年的事情了,胡溫就一點兒都不知道嗎?

要查出背后的買辦是哪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5 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豆是为了加入那个破WTO拱手送给人家的。

食用油价飙升,和这个有很大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6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涨价背后的推手是外资粮商。几个寡头垄断了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控制了主要原料市场及全球运输和仓储系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0 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经济管理部门以及行业协会组织需要随时关注外资进入国内同类产业时的战略、目的、大量收购行为对国内行业长期影响以及我们的应对之策。不管外资、内资,只要确实存在恶意操控市场,危害产业安全,妨碍经济发展,就应该立刻启动反垄断调查;如没有,保持适度竞争局面,维护良性发展秩序,才是行业监管部门之天职。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4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外资"抢粮" 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面临洗牌

一片看涨预期之下,业界都在把抓粮源当作重中之重,“厮杀”不可避免。粮食收购价也随之一路飙升——用河南农民刘大伟的话说,“现在每斤一块多的收购价,我种了40多年地也没有见过。”

  记者多方调查发现,夏粮收购战只是外资抢滩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冰山一角。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的提高,农产品深加工领域已经成了各路资本的必争之地。

  中国粮食需求主要包括食用、饲料用和深加工。长期以来,我国深加工用粮量不到粮食总量的8%,农产品加工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但是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农产品深加工已经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嗅觉敏锐的外资显然已经看到了机会。

  以拥有“金龙鱼”、“胡姬花”等多个知名品牌,占据我国食用油市场50%份额的外资龙头——益海嘉里为例,该公司最近就对面粉产业发起了进攻,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地布局了12家面粉加工企业。

  为了保障市场供应,益海嘉里势必要加大夏粮的收购力度。其实,早在5年前益海嘉里就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进入了中国的粮食购销领域。在诸多外资企业中,益海嘉里无疑是进入最早、布点最完整的。

  河北某地国储局人士表示,今年粮食价格上涨较快,收购主体比较多是主要原因之一。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在当地投资建厂的益海嘉里,该企业今年从他的库里购买了5000吨轮换粮。

  此外,益海嘉里还通过粮食经纪人,从农民手里直接买粮。河北某农民对本报记者表示,“国有企业收购时各方面要求太严格,相比之下,我更愿意卖给益海嘉里。”

  安邦咨询分析师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此轮小麦收购中,益海嘉里在河南的收购量达到5万吨,丝毫不输于中储粮。

  在外资的猛烈攻势下,部分央企显然也加大了防守力度。

  记者了解到,由于规模大、资金雄厚,中粮收购小麦的价格要比一般市场价高。例如,在小麦主产区河南,中粮集团的收购价是每斤1.03-1.04元,而目前其他收购主体的价格是每斤1.02元。因此,同样作为2010年粮食收购的新入局者,中粮集团在夏粮收购中大有斩获。仅在河南南阳,中粮集团的小麦收购量就达到31.6万吨,远远高于益海嘉里。

  尽管从短期来看,外资的入局给农民和城市居民都带来了一些好处,但是专家提醒说,外资渗透粮食产业蕴藏的风险不容忽视。

  中国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进入农业和食品产业链的外资越来越多,农产品资源和市场定价权面临被外资操纵的风险,也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埋下一些隐患。

  因此,培育和扶持我国本土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已经刻不容缓。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了解到,相关部门正在组织编制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装备行业发展规划。

  长期以来,我国生产的农副产品加工机械,以初加工、小型、单机为主,主要购买与使用对象是个体农民。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装备滞后,成为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瓶颈。相关规划的出台,将有助于破解这一难题。

  此外,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重税”负担也有望得到解决。目前,我国深加工企业增值税的实际税率高于工业企业17%的税率,全国工商联已经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即按17%的税率收缴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增值税。对于多年来超标准征收的税款,采取合理合法的办法(如逐年抵扣应纳税款)加以退还。

  业内人士认为,在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本土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将获得较快发展。

http://news.cnfol.com/100714/101,1280,8016653,00.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4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经济管理部门以及行业协会组织需要随时关注外资进入国内同类产业时的战略、目的、大量收购行为对国内行 ...
zjgljz09 发表于 2009-12-20 02:35



    面对民怨沸腾,那些投机倒把的行为却一波高过一波就让人怀疑其中存在的官商勾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9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粮食安全观"


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在探讨这个问题时,不能忽视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差别,也不能掩盖农业欠发达、经济欠发达国家可能受到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对待。每个国家的农业基础、自然条件和经济实力不同,必然会有也必须有各自不同的粮食发展模式。美国、欧洲等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对粮食生产和种粮农民的种种补贴政策以及日本的粮食反哺政策,都反映了其国家利益和对粮食发展与安全的思考。各国需要从自身情况出发,制定自己的粮食安全保障战略。

  国家粮食安全的涵义,是指在保证国家遭遇各种灾害和战事时有足够应对储备的前提下,在使国家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国家具有持续保障所有国民能及时买得到、买得起、价格基本平稳的符合国民生活习俗要求的、符合食品安全的、符合国民健康营养标准所需的粮食。粮食需求要把肉禽鱼蛋和植物食用油等都包括在内进行综合考虑,这可以称为“大粮食安全”或“综合粮食安全”。

  “大粮食安全观”至少应包括几点认识。第一,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粮食是关系国家安危的战略性和基础性物品。第二,粮食产业是“弱势”产业,经不住自然灾害,也会受到各种条件制约。第三,粮食具有商品属性,但不是普通商品,是人人生存离不开的特殊商品,是基础性民生公共产品,因此,政府应像投资公路、文化教育事业那样扶持粮食生产。第四,粮食是源头初级产品,受价值规律支配,利润必然单薄,采用完全基于自由市场理论的粮食政策和与其他商品作等价交换的原则来指导粮食生产与流通会带来消极后果。第五,粮食价格和供应容易被国际资本操纵,成为被扭曲了价格的商品,在一定条件下,粮食甚至会演变成国家间政治、经济斗争的手段,成为政治性商品。

  粮油经济从来不是自由市场经济。在粮油领域宣扬的“自由经济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使得非洲和南美洲一些国家付出了沉痛代价,形成主权依赖。这类教训历历在目。

  世界上仍有约10亿饥饿人口。放眼未来,世界范围内人口增长、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频发以及环境污染等,决定了粮食安全将长期处于脆弱状态。确保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国建立和完善面向未来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需要依靠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http://news.163.com/10/0719/08/6BUNB1B6000146BC.html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1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企外资抢购 资本集中流入 谁在抄底中国粮价?

自6月中旬开始,小麦收购价一路攀升,国内粮价开始了新的一轮上涨。粮价上涨直接触动了敏感的通胀神经。7月19日,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出面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处于较高水平,完全可以保证国内市场供应。

  外资加入“收购战”

  虽天灾不断,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仍有2462亿斤,仅比去年减产8亿斤,是历史上的第三个好收成。但受天灾影响的并非只有中国,主要粮食出口国如俄罗斯、欧洲其他一些国家也略有减产,小麦价格近来涨势如虹,期货价在短短不到一个月内飙涨30%,并在上周创13个月来最高价。

  据悉,一份由国家粮食局撰写的有关粮价上涨原因的调研报告本月中旬已上报国务院。该报告对推高小麦价格的多种因素作了全面分析,其中明确指出,国家粮食收储的头号“主角”——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至7月10日,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10年新产小麦3480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2976万吨,占收购总量的85%。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夏粮收购并非只有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外资企业也加入到“抢粮潮”行列。世界粮油巨头新加坡丰益国际有限公司资的“益海嘉里”粮油项目正式落户中原粮仓。今年“三夏”期间,“益海嘉里”首次在山东、石家庄等地介入粮食收购环节,而且收购价格比市场价高,一般每斤高5厘钱左右。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今年参与政策性收购主体的增多,特别是中粮、华粮等国资巨头的加入以及以“益海嘉里”为代表的外资企业进军中国粮食收购市场,竞争性收购导致了粮食价格的上涨。

  资本扰动粮价

  粮食收购大战直接导致收购价高于国家托市价,这在往年是从没出现过的。以江苏省为例,从收购价格看,每斤比国家托市收购价格高0.08元左右,比去年提高0.11元左右。因为存在强烈的涨价预期,农民的惜售心理也越发严重。其实自小麦收购开始,市场价格就高于国家收购价,但因为惜售缘故,一直有价无市。

  粮食价格上涨,国家粮食局负责人认为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今年气候条件极端异常。二是国内物价总体呈上升趋势,粮价上涨预期较强。但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建文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则认为资本流动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他表示,当前国家正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楼市、高耗能产业受到国家调控,从中退出的资金需要寻求新的投资渠道,而农产品市场因其规模小、易操作,成为这部分资金的最好去向。

  杨建文认为,粮价上涨,是生产成本、天气因素、调控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他表示,粮价之所以被推高,一方面,农产品生产成本大幅提高,而一些企业的进货成本也在上升。另一方面,大旱、倒春寒天气对粮食生产极其不利。

  通胀压力不大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今年下半年粮价可能继续上涨,但随着新粮上市,粮食供应量增加,粮价会逐渐趋稳。

  业界猜测,粮价上涨,通胀预期也在不断加大。不过,杨建文表示,目前我国粮食库存充足,加上一些对农产品的调控措施,还不至于引发通胀。此前,炒大蒜、炒绿豆是因为资金退出楼市、股市后,暂时停留在大宗商品。“虽然通胀往往由农产品价格引发,但目前经济形势并不明朗,价格也不会过度上涨。”

  而上海商学院管理学院教授彭理正告诉记者,虽然粮价第三季度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粮价上涨的空间不会太大,而国际粮价也会随之下降。目前来看,旱灾、水灾虽然会对粮价造成影响,但产粮大省并未受灾,粮食产量不会出现多少波动。“针对市场上农产品的囤积、炒作等行为,国家也在严厉打击,而有市场需求的农产品更不会引起通胀。即便粮价持续上涨,国家也不会置之不理。”

  “换句话说,一旦通胀预期加强,种植农户可能就会囤积粮食导致供应减少。此外,楼市调控政策成效逐渐显现,房价将进一步下降,也给通胀预期降了温。最终通胀预期还得由资产价格和经济因素说了算。”杨建文说。(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http://comment.chinanews.com.cn/ ... .php?newsid=241477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1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际粮商进入中国收购小麦 外资新一轮跑马圈地


 在河北藁城流传这样一个说法,粮食储备企业制定收购价格,还要与国际粮商协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的小麦收购,不仅仅是国内收购主体的竞争,国际四大粮商中的法国路易达孚、新加坡丰益国际旗下的益海嘉里等一些外资企业,也相继进入到我国的粮食收购环节之中。国际粮商此举被业内解读为“掌握国内食用油话语权之后的新一轮跑马圈地”。

  有专家对记者说,近年来外资渗透进中国粮油领域已经比较深了。据统计,目前益海嘉里在全国各地建有60多家粮油加工厂,占据我国食用油市场50%的份额,拥有“金龙鱼”、“胡姬花”等多个知名品牌,还参股了“鲁花”、“福临门”等,迫使国内大豆加工企业集体“缴械”,这曾引发各界对食用油产业安全的担忧。如今,外资企业直接介入小麦收购环节、不断对面粉加工行业进行渗透,应引起政府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与警惕。

  记者从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了解到,国际四大粮商之一丰益国际旗下的益海嘉里,往年主要靠竞拍国有粮库小麦来满足其面粉生产的需要,而今年直接委托主产区的一些私营粮食收购企业、粮食系统改制剥离的粮库等收购主体,代收代储小麦。益海嘉里集团给这些私营粮食收购企业提供资金、价格,完成任务后给以佣金。

  据业内人士透露,今年益海嘉里集团仅在山东济宁就投放6亿元收购资金。按这个资金量和当前价格算,他们能收3亿公斤即30万吨粮食。他们的资金量大,而且似乎不计较效益,只注重开拓市场。

  益海嘉里所委托的收购库点,开出的价格一般比市场价要高,左右市场的影响力极大。在河北藁城就曾经有这样一个盛行的说法,“当地粮食储备企业要制定粮食收购价格,还需要与跨国粮商益海嘉里集团协商。”

  美国ADM公司和新加坡WILMAR集团共同投资组建的益海嘉里(中国)集团是ADM在中国扩张的典型代表。继油料产品之后,近年来益海嘉里集团已在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湖南等粮食主产区建立或并购粮食加工企业,并开始构建从收储到加工、销售的一条龙经营体系。益海嘉里母公司丰益国际2008年财报显示,益海嘉里在中国已经拥有了9家面粉加工企业。在一年前,这个数字还仅为5家,而到了2009年这个数字已经增加到12家。

  益海嘉里在北京、上海、河南、山东等地的办事机构均拒绝谈论今年在中国的小麦收购信息。他们说益海嘉里将立足中国,积极参与中国粮油产业建设,发展现代化的中国粮油事业。依靠中国粮食种植优势,设立种业公司发展,从种子的研发、良种的推广、订单种植、订单收购一条完整的链条,提升粮油产品的品质和价值,提高农民收入,为推动中国粮油行业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而据另一家介入中国小麦收购市场的法国路易达孚北京贸易公司负责人介绍,路易达孚北京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于2005年8月成立,成为有农业贸易权的第一家外商独资公司。谈起在中国今年的小麦收购,他只说在亚洲,中国粮食生产是个具有无穷潜力的地方,期待着路易达孚能够持续成长。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粮食购销领域究竟是好是坏?有关专家认为,目前多元化收购主体以及外资进入中国粮食的购销环节,短期内能够看到的好处是粮价上涨让农民得利,避免粮食收购一家甚至几家垄断市场,但长期来看对国家和地方的粮食安全存在一定影响。因为外资企业等多主体进入粮食购销领域后,有可能使政府有关部门不能及时掌握粮食库存和购销状况,导致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在当前的通胀预期下,部分企业和商人会囤积粮食,然后放出各种信号,像炒作绿豆一样趁机炒高粮食价格,这会对粮食市场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http://mnc.people.com.cn/GB/12204340.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1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粮仓的钥匙决不能让外资抢走


秉承“全产业链渗透”战略,外资粮油巨头在中国粮食市场正“步步为营”。4月23日,在河南深耕十年的世界粮油巨头—新加坡丰益国际有限公司(下称“丰益国际”)投资的“益海嘉里”粮油项目,正式落户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与国内“大豆产业集体沦陷”的切肤之痛不同之处是,大豆产业是被美国低价格大豆打垮的。作为加入世贸的承诺项目,中国允许美国向中国出口大豆,而美国农业科技化、现代化、规模化程度相当高,大豆生产成本非常低。相反,中国大豆生产较为传统和落后,生产成本远远高于美国大豆,在美国大豆大量进入中国后,中国东北大豆彻底失去市场,定价权牢牢掌控在美国手中,东北大豆产地农民惨不忍睹。结果是导致中国大豆市场彻底溃败。这个教训是,在中国农业产业化、科技化、规模化程度非常低的情况下,轻易开放农产品市场给美国等发达国家,必然击垮中国农业产业。

  实际上外资巨头早就觊觎中国农产品市场,高盛入股中国肉联巨头企业———双汇集团就已经露出了狐狸尾巴,高盛在中国养猪曾经引起不小波澜。外资企业渗透中国粮食加工企业、收购中国民营粮食收购企业都已经屡见不鲜。2009年,中国海关总署发出“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正在加强”的预警。其中,以A BC D(A D M、邦基、嘉吉和路易达孚)四大国际粮商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利用并购、参股、合资等形式,已经控制了中国近60%的油脂企业。

  中原是中国的粮仓,是中国小麦主产区。笔者认为,国际粮商中原“抢粮”绝不仅仅是冲着赚一点面粉加工费而来。肯定有更大的预谋,肯定还有第二步棋、第三步棋甚至第四步棋。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从资金上讲,中国与过去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不是改革开放初期那样急需引资助力,中国目前市场流动性过剩的状况,引资已不是第一位的;从技术上讲,中国经过多少年的发展历练,粮食深加工技术并不落后于外国,引进技术也不是那么迫切。借力外商极有可能“引狼入室”、引火烧身。

  中国的中西部是农产品为主的地区,仿照东部崛起时大量引进外资的做法似乎很难行的通。东部引进外资外商主要是来料加工,其实主要是赚取中国廉价资源、环境成本低特别是廉价劳动力的利润。而如果外资大举进入中国中西部,且把重点瞄准中国粮仓以及其他农副产品,这将会给中国造成大的风险。外商凭借其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诞生和成长的经验,很快将会打败中国分散、作坊式的加工企业,而最终实现掌控农产品供给市场的目的,到时候中国人的口粮可能掌控在外资手中。一旦彻底渗透到中国农副产品领域,且被外资掌控,沦入大豆的命运,那对中国13亿人口来说,问题就相当严重了。

  因此,中国一定要汲取“大豆危机”的深刻教训,防止国际粮油巨头对粮食加工的渗透像“大豆危机”一样,控制加工和流通领域,直至对中国粮食领域的安全构成威胁。中国粮仓的钥匙决不能交给外资掌控。(来源:经济参考报 余丰慧)


http://www.chinanews.com.cn/cj/c ... 06-21/2352931.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8 22:05 , Processed in 0.059780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