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青蛙小王子

台湾高中语文重拾经典文学 文言文比率增至6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1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爲什麼大陸把魯迅的地位抬得如此之高?
牵你右手 发表于 2009-12-11 23:09



    也许毛太爷没有举枪闹革命,还是个在北大图书馆上班的文学青年的时候,就是鲁迅的粉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1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目录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3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3  
  从军行    杨炯/4  
  滕王阁    王勃/4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6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望月怀远    张九龄/11  
  送魏万之京    李颀/11  
  山居秋暝    王维/1l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12  
  燕歌行    高适/14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15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19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  白/21  
  送友人    李  白/23  
  将进酒    李  白/23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旅夜书怀    杜甫/29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  甫/30  
  客至    杜  甫/30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35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35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36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38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  
  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鄞弟妹    白居易/38  
  天上谣    李贺/39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45  
  安定城楼    李商隐/45  
  九曰齐山登高    杜牧/46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46  
  长安晚秋    赵嘏/48  
  商山早行    温庭筠/48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53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  庄/53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冯延巳/54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璟/55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李  煜/55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  煜/56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61  
  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62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62  
  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65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  先/66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66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  轼/71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72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苏轼/73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苏轼/74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畿道/79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晏畿道/80  
  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80  
  踏莎行(雾失楼台)    秦观/82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  铸/83  
  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84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89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89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  飞/90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陆  游/92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  夔/92  
  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滞香人)    姜夔/94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99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99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102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辛弃疾/103  

  2.选修教材《写作》目录  
  ◎  修辞立其诚  
  ——写真话,抒真情/1  
  ◎  借我一双慧眼  
  ——观察、选择、提炼/17  
  ◎  走好关键的前两步  
  ——审题与立意/29  
  ⑩  世间惟有情难画  
  ——情感的传达/45  
  ◎  于细微处见精神  
  ——细节描写/59  
  ◎  文似看山不喜平  
  ——叙事贵曲/73  
◎  敢于说出“我认为"  
  ——论点与论据/85  
  ◎  论如析薪  贵能破理  
  ——议论文的分析/10l  
  ⑧  顺理而成章  
  议论文的结构/117  
  ◎  用形象说话  
  一一文学写作/129  
  ◎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一语言的锤炼/147  
  ◎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修改/171  

  3.选修教材《语言规范与创新》目录  
  做文化家园的守望者  
  汉语的经济性和艺术性  
  母语:民族精神文化的家园  
  讲普通话是我们的骄傲  
  普通话语音的标准与北京话  
  普通话语音学习中的方言干扰及其规律  
  尊重并善待汉字  
  汉字规范化与民族意识  
  汉字的造字法  
  汉字之祖话仓颉  
  错别字的五种成因  
  轻薄用词哂未休  
  文艺作品的词汇规范化  
  同义词  
  几个常用词的辨析  
  词类家族的奥秘  
  词以类聚  
  虚词使用错误及其修改方法  
  语言之“法”不可违  
  真假病旬之辨  
  句子  
  句型(句式)  
  给语言插上音乐的翅膀  
  从汪曾祺小说看语音创新  
  论语音的表达作用  
  音节巧安排  
  化平淡为神奇  
  “我阅读一天星辰”与词语搭配创新  
  语言的和谐鼍  
  炼意之法  
  语言刨新小技巧  
  为表达而变语言之“法”  
  “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  
  名词活用  
  动词活嗣  
  形容词活用  
  给语言绣上几道花边儿  
  “枯藤、老树、昏鸦”与修辞  
  典雅风格  
  比喻  
  比拟  
  排比  
  惜代  
  对偶  
  对对子与中国文化精神  

  4.选修教材《传记选读》目录  
  ◎  传记告诉我们什么……  
  ——解读传主  体验人生  
  富兰克林自传    富兰克林/3  
  李方舟传    朱东润/15  
  ◎  穿越时空的思想火炬  
  ——传主与时代  
  马克思传    弗兰茨•梅林/29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蔡元培/44  
  ◎  心心相印  肝胆相照  
  ——传主与作者  
  贝多芬传    罗曼•罗兰/59  
  罗曼•罗兰    斯蒂芬•茨威格/69  
  ◎  异彩纷呈  千姿百态  
  ——传记体类举隅  
  老舍自传    老舍/79  
  老舍传    /79  
  启功传奇    张掮中/81  
  梅兰芳画传    王慧/86  
  孔子评传    匡亚明/94  
  ◎  披沙拣金  取精用弘  
  ——传记素材的选择  
  苏东坡传    林语堂/115  
  ⑩    以小见大  妙笔生花  
  ——传记的细节与事件  
  居里夫人传  
艾芙•居里/133  
  柳敬亭说书    张岱/141  
  柳敬亭传    黄宗羲/142  
  ◎  纪实与虚构  
  ——传记的想像艺术  
  渴望生活  
  ——凡.高的艺术生涯    欧文•斯通/151  

  5.选修教材《<红楼梦>选读》目录  
  @红楼概观  
  《红楼梦》导言………………………………………………3  
  @红楼品鉴  
  贾府概况…………………………………………………15  
  黛玉葬花…………………………………………………26  
  宝玉挨打…………………………………………………37  
  探春理家…………………………………………………51  
  怡红欢聚…………………………………………………63  
  宝玉出家…………………………………………………74  
  @红楼研讨  
  此系身前身后事:红楼结构……………………………89  
  开辟鸿蒙  谁为情种:红楼人物………………………97  
  假作真时真亦假:红楼环境…………………………106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红楼主题………………116  
  景夺文章造化工:红楼语言…………………………124  
  眼前无路想回头:红楼文化…………………………133  
@附  录  

  6.选修教材《鲁迅作品选读》目录  
  ◎代序:回忆鲁迅先生(萧红)/1  
  ◎感受鲁迅(一)  
  ——父亲与儿子  
  我家的海婴/9  
  五猖会/12  
  父亲的病/1 6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20  
  *随感录•六十三  “与幼者”/29  
  ◎感受鲁迅(二)  
  ——儿时故乡的蛊惑  
  阿长与《山海经》/41  
  我的第一个师父/45  
  ◎  阅读鲁迅(一)  
  ——人与动物  
  兔和猫/55  
  略论中国人的脸/58  
  狗•猫•鼠/61  
  *秋夜纪游/67  
  *夏三虫/68  
  ◎阅读鲁迅(二)  
  ——人•鬼•神  
  *无常/75  
  *女吊/81  
  *铸剑/86  
  ◎  阅读鲁迅(三)  
  ——生命元素的想像  
  死火/1 05  
  雪/1 06  
  腊叶/1 08  
  *天•地•人——《野草》集章/1 09  
  ◎  阅读鲁迅(四)  
  ——睁了眼看  
  论睁了眼看/1 15  
  夜颂/1 1 9  
  灯下漫笔(节选)/120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23  
  论“他妈的!”/124  
  *几乎无事的悲剧/127  
  *推/129  
  *现代史/1 30  
  ◎  阅读鲁迅(五)  
  ——另一种“看”  
  *示众/1 37  
  *习惯与改革/142  
  ◎阅读鲁迅(六)  
  ——奴才与革命战士  
  灯下漫笔(节选)/149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152  
  论照相之类(节选)/153  
  白莽作《孩儿塔》序/156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157  
  ◎阅读鲁迅(七)  
  ——生命的路  
  *导师/165  
  *忽然想到(节选)/166  
  *未有天才之前/168  
  *补白(节选)/171  
  *空谈(节选)/172  
  *过客/173  
  ◎  阅读鲁迅(八)  
  ——自己做主,说自己的话  
  *读书杂谈/1 85  
  *随便翻翻/189  
  *作文秘诀/192  
  *无声的中国/1 95  
  ◎研究与言说鲁迅  
  参考选题/203  
  参考书目/205  
  活动建议/206  

  7.选修教材《史记》目录  
  致同学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司马迁其人其事  
  太史公自序/3  
  报任安书(存目)/10  
  学究天人  体贯古今  
  ——《史记》的体例  
  夏本纪/15  
  鲁周公世家/17  
  河渠书/24  
  六国年表/29  
  不虚美  不隐恶  
  ——《史记》的史家传统  
  高祖本纪/39  
  李将军列传/48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  
  ——《史记》的理想人格  
  孔子世家/59  
  管仲列传/66  
  屈原列传/68  
  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  
  ——《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项羽本纪/77  
  廉颇蔺相如列传/82  
  滑稽列传/87  
  刺客列传/93  
  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  
  ——《史记》的叙事艺术  
  秦始皇本纪/107  
赵世家    /113  
  魏公子列传    /121  
  淮阴侯列传    /126  
  正史鼻祖  文章大宗  
  ——《史记》的影响  
  《史记》与史学/137  
  《史记》与文学/138  
  研究《史记》  
  参考选题/145  
  活动建议/148  
  参考书目/149  

  8.选修教材《中外戏剧名著选读》目录  
  致同学  
  戏剧:剧场的艺术  
  家(节选)    曹  禺/3  
  附录:家(节选)    巴金/16  
  动作:戏剧的核心  
  北京人(节选)    曹禺/27  
  玩偶之家(节选)    [挪威]易卜生/36  
  泪水与笑声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    [英]莎士比亚/55  
  升官图(节选)    陈白尘/63  
  舞台上的时空  
  俄狄浦斯王(节选)    [古希腊]索福克勒斯/87  
  茶馆(节选)    老舍/96  
  鲜活的容颜  
  牡丹亭•惊梦    汤显祖/115  
  屈原(节选)    郭沫若/120  
  悭吝人(节选)    [法]莫里哀/123  
  寻找与等待:现代派的新突破  
  青鸟(节选)    [比利时]梅特林克/137  
  等待戈多(节选)    [爱尔兰]塞•贝克特/150  
  从剧本到舞台  
  舞台综合实践活动    /171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1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贴的都是苏教版的目录  

因为我用的是苏教版的  
大陆还有其他几个版本  鲁教版  粤教版  人教版等等
基本上就是一个教学大纲多个教材版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1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马英九不只是题词,在推动弘扬中华文化方面,还真是做了些实事,为此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1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高中時候用的國文教材是翰林版的,下面是目次以及與其他版本教材的比較
ch_01.jpg
ch_02.jpg
ch_03.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1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方城市用人教版的多吧。
wendy_qian 发表于 2009-12-11 23:31



    我高中的时候 有的课程用人教版 有的用苏教版 不过语文一直是用的苏教版
其实基本上篇目都差不多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1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高中学了几本全是文言文的选修课本
读本里也会有文言文篇目
0908260013928f6aff1e7abf0e.jpg
0908260009eab0bbf4bd28c42b.jpg
0908260013ab73831099dbb267.jpg
0908260017fa1717ef4aac02b4.jpg
09082600149eab51fc604c828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2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文里的好东西真的很多。
不久前,和朋友聊天,突然回忆起一首很久以前看的诗。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
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
忽然欢喜啊,将咱俩一起打破。
重新加水,再搅再揉再调和。
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我与你生得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小时候读这首诗,感觉捏什么泥人,矫揉造作、惺惺作态。
现在回头看,却发现字字珠玑。
那历经打破、调和、重塑的哪里是什么泥人,分明是两个人的性格、习惯还有家庭甚至是意识、观念。
生得一个衾,死同一个椁。说来轻巧,谈何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的古文几乎都学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2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一点上大陆要向台湾学习了。我感觉大陆的语文课太杂,每学期八个单元,每单元是一种题材的文章。最应该被删除的是外国文学和现代诗歌,然后全部换成文言文,并且要有文言文的作文考试。不会文言文,就使得中国人和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裂痕。现在看武侠小说的人多过看资治通鉴和诸子百家的人,为什么?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看不懂古文。

语文课本来就是学习本国的语言和文化,培养运用本国语言的表达能力,弄些翻译过来的外国作品就显得不伦不类。现代诗歌也是扯淡。我认为写现代诗歌的基本是两种人,一种是才气不够,写不出古诗词的人,一种是过于推崇西方文化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2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选读选修比较好,国学还是应提倡兴趣为主,让大家喜欢上。光靠课文增加到百分之65%,不一定有利于大家喜欢上国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2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臣闻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
呵呵,貌似《谏太宗十思疏》还会背,自己先骄傲一下
个人以为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加强古文教育是很必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2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中华文明的后人能好好温习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化的做背离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事情就不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26 15:40 , Processed in 0.04933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