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穆萨

美国媒体称中国“瓦良格”号航母已安装雷达桅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5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也是混CD的? 高山背景很深啊 呵呵
紫电清霜 发表于 2009-12-25 14:04



    混迹于各大论坛,常年驻扎在网天,巡逻于CD,fy,DS,中华,9ifly~~~~~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飞扬那儿说是老瓦是做娱乐用船的!
都传迷糊了!
za4686 发表于 2009-12-25 11:39


本来就是个赌船嘛!你看,为了防公安抓赌连雷达都要安上;为了方便客人离开现场,专门安排军用飞机接送~~~~
这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赌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瓦良格有点过时了,用来作技术上的练手和作烟幕弹还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6 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阁下,
阁下是什么时候开始知道施琅的?
施琅在郑芝龙手下时就曾降清,后又反清,再降清?
和吴三桂有 ...
丰城人 发表于 2009-12-21 21:35



    http://www.hljnews.cn/xw_whyl/system/2007/10/11/010068123.shtml


亦失哈十巡奴儿干

明黑龙江籍功勋宦官


  在我国历代封建王朝之中,明王朝从第三帝太宗即成祖朱棣开始,重用宦官是比较突出的。朱棣一朝竟然出了三位名垂青史的功勋太监。第一位是我国妇孺皆知的三保太监郑和,第二位太监是侯显,第三位就是亦失哈。

  从成祖永乐年间到宣宗宣德九年,亦失哈曾十次奉命带领船队装载大批货物,开通松花江——黑龙江数千里丝绸之路,巡抚东北北部边疆奴儿干地区。

  永乐七年(1409年)奴儿干头目忽剌冬奴等65位头领来朝,请求设立类似元代征东元帅府的统一管理机构。明成祖决定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奴儿干都司)。


  奴儿干,又写作弩尔哥、纳里干、尼鲁罕、耦儿干等,是黑龙江下游女真人与各部族不同语音的汉译异写,但都是图画之意。即说奴儿干地方江河如带、山川锦绣,美景如画。
  金元时期,黑龙江下游与乌苏里江下游广大地区被称之为吉列迷(或吉里迷等)。奴儿干是指黑龙江下游的支流亨滚河(也写作恒滚河),即今俄罗斯阿母贡河,入黑龙江的河口一带。这里峰峦重重,江河纵横,地势险要。东控黑龙江入海口,隔鞑革旦海峡与苦夷(库页岛)相接;西连黑龙江中游与松花江海西女真人地区,是东北边疆甚至是东北亚东端的枢纽之地。正因是如此要冲之地,元代在这里设立了征东元帅府,明朝永乐初年就设立了北部边疆第一卫——奴儿干卫。永乐七年又设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统辖大明王朝的东北部边疆。于是奴儿干代替吉列迷成为黑龙江下游广大地区的统称。
  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从地理位置来看,地处亚洲东北端,是亚洲的东北门户。东临太平洋,是亚洲与北美洲、南美洲的最近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如此广大的地区,如此复杂的多民族聚居地区,不仅需要高一级统治机构进行有效管理,更需要对众多部落进行安抚与教化,从而增强广大少数民族对国家、对明王朝中央政府的认识与信赖。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巡抚奴儿干都司的历史使命,落在了内官亦失哈的肩上。
  这位我国历史上十次巡抚黑龙江下游的钦差大臣亦失哈是黑龙江人,正史上未见记载。刻在《永宁寺碑》上数十人中他是第一人。《明实录》记载他是海西女真人是毫无疑问的。其故乡应在牡丹江入松花江以东地区。作为一名太监,毕竟出身卑微,身世不为重视,记载不清是正常的。但亦失哈入宫不久就被有识人之才的永乐皇帝看重,提为内官——都知监太监,并被委以重任巡抚黑龙江,其才干、其人品是可想而知的。立在奴儿干特林的永宁寺碑,刻有汉、女真、蒙、藏四种文字,也证明他不仅精通女真文,也通汉蒙藏语与文字。熟悉东北女真等各民族风土人情,自然也是他被选中担负重任的原因。
  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永乐皇帝任命他为钦差,“率官军一千余人,巨船二十五艘,复至其国。开设奴儿干都司”。这是著名的《永乐寺碑记》所记,也载于《明实录》永乐七年闰四月己酉。
  亦失哈第一次巡抚奴儿干是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但此事是永乐七年冬天就决定了的。因为事关重大,永乐皇帝岂肯仓促行事!要载千余名官兵,要给奴儿干各部头领和百姓带去大批物资,需造大船二十五艘,准备工作十分复杂、艰巨。这也充分说明明王朝和永乐皇帝对此事是何等重视,简直是朝廷头等大事,足可见奴儿干在永乐皇帝心目中是何等分量!永乐九年春,费时一年造好的二十五艘巨船,装满从关内各地运来的布帛丝绸、粮食器具等物资,千余名官兵登船,在亦失哈统率下从吉林船厂扬帆起航,“浮江而下”。于是,600年前,庞大的船队乘着浩浩春风,在松花江上一往无前。在沃野千里的黑土大平原驰骋,由松花江驶进无边无际的黑龙江,昼夜兼程,直下奴儿干。
  如此宏伟雄壮的庞大船队在两条著名的大江上乘风破浪,这本身就是东北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丽景象、空前壮举。而亦失哈第一次率领船队下奴儿干,抚恤东北边疆各族人民,更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大事件!他到达奴儿干之后,对当地各部族人民“赐男妇以衣服、器用,给以谷米,宴以酒食”。向奴儿干、吉列迷、恒古河等卫头领宣布了朝廷的“敕谕”,令“皆受节制”。向各部族人民宣布了朝廷与皇帝的恩德,要求他们忠于大明王朝。然后与康旺等官员共同“开设奴儿干都司。”
  亦失哈二下奴儿干是第二年,即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的冬天。“十年冬,天子复命内官亦失哈等载至其国”,带去大批物品作为给奴儿干臣民的“赏赉”。这一次奉命巡视,他做了两件永载史册的事情。一件是从奴儿干扬帆继续向东,直抵黑龙江口,过鞑旦海峡,“亲抵海外苦夷”,登上库页岛巡察大明王朝最东端的领土。“自海西抵奴儿干及海外苦夷诸民”,以朝廷钦差身份接见当地部族头领和民众,赐男妇以衣服,器用粮食,宣示朝廷对苦夷的关怀。
  在我国明代之前或之后,尚未找出第二个朝廷官员登上库页岛的,亦失哈为第一人,其意义不言而明。第二件事就是在奴儿干都司所在地特林修建永宁寺,供奉观音大士,刻石立碑,即“永宁寺碑”。建永宁寺刻石碑自然是为了宣扬大明王朝的恩威,宣扬朝廷的恩德,也寓有祈祝奴儿干边地与民众永远安宁之意。
  明代史料表明,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到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的二十多年间,亦失哈十次奉命巡抚奴儿干。其中几次无具体记载,一次未见记载。第三次、第四次也应在成祖永乐年间。
  公元1432年,明朝宣宗宣德七年,亦失哈最后一次巡抚奴儿干,袭父职任奴儿干都指挥使的康福,同时赴任。这是明王朝最为隆重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派使臣到黑龙江下游地区进行宣抚,也是亦失哈人生历史最辉煌的篇章。《重建永宁寺记》有记载,《明实录》上也有记载:“遣中官亦失哈等往奴儿干处,令都指挥刘清领兵松花江造船。”吉林阿什哈达摩崖石刻(在船厂近处)记载:“宣德七年二月卅日,刘清造巨船五十”是亦失哈第一次下奴儿干船队的两倍,所率官兵也是两倍——二千人。
  如果说第一次的船队已够庞大,五十艘巨船在松花江上一字排开,前后少说也有二十公里,一座长达数十公里的游动的城市,规模该是何等宏大!更值得注意的是,二千人乘五十艘大船,每艘船乘40人,还要装载朝廷赏赐给奴儿干各部族头领与民众的物品:布帛绸缎、器具、酒和粮食。
  宣德二年亦失哈第六次下奴儿干时,一次运往“奴儿干官兵三千人。人给行粮七石,总为二万一千石。”(《明宣宗实录》卷31)每艘船上的货物重量不少于60吨,3000吨货物在570年前应该是个很大的数字。除了随行官兵吃用,明王朝每次对奴儿干各部族的赏赉是十分丰厚的。这一次到奴儿干特林,见“民皆如故”,“独永宁寺破毁”,亦失哈没有惩罚“吉列迷毁寺者”,而是对当地民众“好生柔远”,进行安抚,“特别宽恕,斯民谒者,仍宴以酒,给以布物,愈抚恤。”于是人民老少,踊跃欢忻,咸啧啧之曰:“天朝有仁德之君,乃有贤良之佐,我属无患矣。”(《重修永宁寺记》)可见亦失哈对毁寺一事处理得很成功,收到了非常圆满的效果,提高了明王朝的威望,促进了奴儿干地区的安定,巩固了明王朝对边疆的统治。
  十五世纪的黑龙江人亦失哈,先后十次统率庞大的巨船船队,从东北丝绸之路——松花江、黑龙江三千里水路而下奴儿干,巡抚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为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中华各民族的团结与交融,为东北亚东部地区的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7 11:58 , Processed in 0.035355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