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79|回复: 8

2010年中国经济十大看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1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挑战:中国经济如何调结构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面前,2009年,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快速反转的“V”型曲线,令全球各大经济体为之侧目。即将到来的2010年,对中国经济而言将是一个关键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要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

  有关专家认为,如何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中国经济面临新的挑战。


  看点1 保八无忧 重心转向调结构

  在今年经济增长成功实现V型反转并且保八无忧之后,明年我国GDP增长可能更快,经济结构也有望有所好转。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今年一季度我国GDP仅增长6.1%,但随着经济刺激政策逐渐发挥作用,加之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慢慢被激活,二三季度GDP增长逐步加速。根据目前情况判断,四季度经济增速无疑将进一步加快,全年保八已无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近日表示,预计中央四万亿刺激计划当中,有2075亿元在第四季投放,令第四季中国GDP增长约10%,全年GDP增长约8.5%。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近日也表示,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国今年经济增长完全可以达到或超过8%,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企稳,V型反弹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今年接近尾声,近日国内多家机构发表了对明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其中,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经济蓝皮书》预测,明年中国GDP增长率将回升到9%左右,CPI涨幅在3%以内。蓝皮书称,9%的增长率是在“世界金融危机不再进一步严重恶化,国内不出现大范围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重大问题”的前提下做出的预估。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则认为,2010年我国GDP增长有望达8.5%左右,与2009年大体持平,经济增长和物价有望实现“双稳”运行态势。

  中信证券最近发表的年度策略报告称,中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企业盈利都将在2010年出现明确的、实质性的好转。预计明年GDP增速将由2009年的8.6%回升至10.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约2.6%。

  余斌则表示,受惠四万亿计划在明年的投放,及外贸出口回升,明年经济形势应优于今年,但没必要追求过快增长,GDP增长8%及CPI涨3%应为最佳途径。

  随着经济增长企稳回升形式的确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对此,分析人士认为,明年中国经济增长有望质量并举。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桂田认为,在明年的经济发展中,结构调整将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他进一步解释,首先,经济区域结构的调整力度将加大,将着力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也将加大,将对产能过剩的行业进行调整。特别是在低碳减排方面,政府可能会在排放、可替代性能源、解决环境污染等方面加大力度;其次,依赖出口、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将转变成消费、投资和进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第三,经济发展方式将从追求GDP增长速度,转到速度和质量并重的方式上来。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则认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但是经济深层次问题并未得到有力解决,金融危机的冲击在深层次上是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冲击,因此急切需要在目前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调结构。

  “明年要保增长并不难,但是调结构是个难题。”他分析认为。对于如何调结构,姚景源指出,调整结构本质上要从生产角度来进行,要将主要依赖第二产业来发展的现状改变为三个产业均衡发展,其中主要是扩大第三产业。

  中信证券认为,在结构调整方面,放松垄断行业管制将是2010年的重点,预期政府将大力放开垄断和管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如石油、铁路、电信、市政公用设施,以及医疗、社保、教育、文化传媒等社会事业。(记者 但有为)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1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点2 货币政策微调力道有讲究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已经确定,这决定了明年央行货币政策的执行也将是“万变不离其宗”。但如何在继续维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情况下“管理通胀预期”;又如何在保持货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其中的“微调”之道,格外为市场所关注。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目前全球经济形势来看,货币政策的原则不会发生改变,因此无论在执行中微调的频率与力度如何,货币信贷的环境仍将是适度宽松。而“重点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是微调需要遵循的原则。

  央行今年年中即表示将“动态微调”。事实上,今年下半年以来,尽管新增贷款规模有所下降,但货币信贷总体流动性依然宽裕。央行所采取的微调措施,未从根本上改变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根基。

  尽管金融危机带来的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我国和世界经济出现了向好的变化,但经济的企稳复苏目前主要还是依靠投资拉动,支持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还不强,因此,政策宜保持连续性。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认为,明年货币政策在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强调灵活性,微调将在所难免。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除了将动用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市场化的手段来调节流动性外,央行也特别强调将对信贷结构进行调整。这种信贷结构的变化,可以理解为货币政策微调的一种手段。

  今年下半年以来,作为央行最主要微调手段的公开市场操作,活跃度大大提高。数据显示,央行第三季度共发行央行票据1.3万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8700亿元;同时,7月初重启1年期央票发行,以优化操作期限结构。

  农行战略管理部总经理胡新智认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政策上动态微调仍将持续,而且频率、力度都将加强。“当前经济形势尚未出现全面好转,如果经济好于预期,则公开市场操作适当收紧;低于预期,则适当放松。”

  此前,多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旦公开市场操作不能满足流动性调节的需要时,央行可能会启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但该工具的运用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转向。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这或许仅是货币政策的一个宣示性作用。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认为,数量工具仍将是明年的主力,他认为明年最多加息一次,也可能根本不加。(记者 苗燕)


 看点3 财政投入重在改善民生

  年初财政收入的大幅下降,使得不少人担心积极财政政策是否能够持续。然而现在再看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恐怕很多人会发出“不差钱”的感叹。

  财政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前11月全国财政收入累计达6339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2%,已经完成了全年收入预算的95.7%。而支出方面,1-11月累计,全国财政支出只有56235.97亿元,与年初预算支出的7.5万亿元相比,12月份还有将近两万亿元的支出空间。

  在财政收支矛盾不再突出的同时,明年财政重点会投向何方,也吸引了不少人关注的眼光。专家们指出,多方信息表明,与民生相关的领域,和技术创新等与调结构相关的方面,明年将受到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的青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明年要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支持重点领域改革。

  实际上,民生和社会事业等领域,一直都是财政支出的重点。财政部数据显示,前11个月,全国财政支出增长较快的项目主要是:交通运输支出同比增加1306.86亿元,增长72.4%;环境保护支出同比增加319.66亿元,增长38.5%;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加438.25亿元,增长30.3%;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增加540.05亿元,增长26.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加713.16亿元,增长12.7%。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财政研究室研究员杨志勇认为,与今年的财政支出重点一样,明年财政支出还是会偏向公共服务,改善民生,范围很广泛,“但基础建设的方面可能会减少一些。”

  增加民生领域的投入也符合四万亿的投资方向。据发改委主任张平介绍,四万亿投资的重点锁定在关注民生、关注“三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同时,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民生、社会保障、医疗体系改革在明年需要更多的投入。”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指出。

  另一方面,调结构、转变生产方式也将是明年财政要重点支持的领域。刘桓分析,十大产业振兴和调整规划出台后,相关产业的情况有了很大好转,所以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就在于调结构,而这需要大量财政投入。

  据发改委主任张平介绍,未来我国将下更大力气推进结构调整,并把节能减排作为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

  专家指出,督促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升级换代,技术创新,都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持。(记者 张牡霞)


  看点4 外贸回暖途中仍有波折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出现了急剧萎缩,贸易摩擦频发,我国外贸总额也告别了此前连续多年高达20%-30%增长的局面。海关统计显示,1-11月,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19640亿美元,同比下降17.5%。其中出口10709.8亿美元,下降18.8%;进口8930.2亿美元,下降15.8%。

  尽管如此,专家仍称,我国在全球贸易额下降的情况下,外贸份额还是在不断扩大的。对于明年的外贸形势,专家普遍认为增速大概会在10%左右,而其决定因素还是外部市场的恢复程度和相关政策取向。

  “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能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说,只要明年外部情况继续好转,并且我国的一些政策措施没有大的变化,能够继续保持今年这样的支持力度,预计明年的进出口贸易增长幅度会在10%左右,出口增长幅度会接近15%。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对明年外贸增速的判断也基本相同,认为明年的增速大概在10%左右。

  鲁政委说,“外贸完全恢复需要2-3年时间。”他认为,这主要取决于外部市场,“外部市场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不仅取决于外部实体经济是否已经恢复,也取决于政策的选择。”

  对明年世界经济形势,商务部在一份报告中提到,“明年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外需难以大幅反弹。”报告称,主要发达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扩张空间有限,并且主要经济体失业率可能继续恶化,消费和投资自主增长难有明显起色,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受此影响,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出现大幅回升。

  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据统计,截至今年11月初,全球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101起贸易调查,涉案总额超过116亿美元。

  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局长杨益说,中国遭受的贸易摩擦在增多,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而且绿色壁垒使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更为艰巨。随着世界经济从衰退走向复苏,由于各国经济复苏进程不一,国际间的政策合作意愿减弱,协调难度加大,处理不好将会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此外,专家分析,危机发生后,一些发达国家提出重振制造业,企图通过扩大出口来缓解国内贸易赤字问题;许多发展中国家可能继续通过本币贬值等手段争夺国际市场。这将使中国在中高端产品领域面对发达国家的直接竞争,在传统优势产品领域面对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挑战。

  基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相关部门将明年外贸增长目标定为8%左右,略低于市场预期。这表明,对于恢复中的外贸形势仍无法过度乐观。(记者 秦菲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1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点5 内需提升空间有多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目前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日渐悬殊的情况下,扩大居民消费无疑成为扩大内需、保证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促进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继续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9日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阐明了2010年的消费和投资政策重点。

  “消费增速比预想的要好得多。”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巡视员王斌指出,前三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1%,实际增长17%,比上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措施,已经取得积极成效,前三季度消费拉动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比二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但是跟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比,消费无疑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7.7个百分点的增长中,投资占了大头,贡献7.3个百分点,消费贡献4个百分点。

  王斌指出,明年扩大消费仍有不少有利条件。首先,今年一系列政策的效果将在四季度乃至明年一季度后进一步显现。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大多为长线投资,其对消费的协同效应也会在今后逐步显现;其次,消费信心将继续回升,有利于消费规模扩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的转正,也有利于消费增长提速。

  “初步预计,2010年消费市场将以平稳回升为主,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达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6%左右。”王斌对记者表示。

  专家普遍认为,在消费获得良好提升的情况下,其对内需提升的意义会更为重要,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会进一步增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居民消费,并细化了多项措施,包括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保持政策连续性,进一步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续实施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等。而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促进消费的八项政策,迅速将有关政策落实,足以显现国家对扩大消费的重视。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当前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和财政倾斜,居民收入增长相对较慢,制约了居民消费的能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对于扩大消费的具体措施,王斌认为,短期目标应立足于引导消费升级,提高消费质量,扩大消费份额,促进消费增长;长期要着眼于改善分配和投资体制,健全社保体系,提高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最终消费率。(记者 吴婷)



 看点6 增加居民收入如何发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将要过去的2009年,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经济形势严峻,保增长成为压倒一切的任务。尽管调结构的呼声一直未有停息,但在千方百计保增长的过程中,对其重视程度有所放松。而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因此在保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结构调整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其中,投资与消费的结构调整将成为核心。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袁钢明认为,结构调整的需求非常迫切。他表示,要促消费就要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除了增加公共事业单位员工的收入,还要提高企业员工的收入,比如提高个税起征点,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他还认为,目前刺激经济政策仍主要是放在投资上,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的部分举措也未落到实处,预计明年相关政策的力度可能会加大。

  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结构调整等则是老话题,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在保增长的压力下,今年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有所放松,并由此带来了一些产能过剩问题,他认为包括区域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等长期结构调整的目标,都需要靠市场动力和加大政策力度予以推动。(记者 周鹏峰)



 看点7 房价会否继续涨

  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升,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为此,14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重点是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7%,涨幅比上月扩大1.8个百分点。事实上,自今年5月份开始,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持续上涨。另外,房价环比呈上涨的城市数量也在持续增多,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蔓延。

  房价上涨过快,不仅使普通群众住房难问题凸显,而且高房价会对居民消费形成严重“挤出效应”,事关我国长远发展的经济结构调整也会因此受到影响。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让房价尽快步入理性轨道是当务之急。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特别是在用地上要适当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的供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

  此前,政府调整了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有关专家表示,此举增加短期炒作的成本,目的是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

  “从有关政策来看,明年楼市下行的可能性很小。”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副会长王永平直言。

  “可以说,关于房地产业的有关政策明朗后,市场关于‘政策拐点’的担忧大为缓解。”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说。

  需要指出的是,直接影响价格的“供求天秤”也倾向涨价一方。“由于今年很多开发商减少投资,明年初全国住房供不应求的局面会更突出,价格必定会被进一步推高。”住建部下属研究机构一位专家向记者直言。

  事实上,就在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出现V型反转之际,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却没有跟进。

  据统计,今年前11个月,全国商品住宅完成投资22369亿元,同比增长15.7%,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9.5个百分点。“实际上,今年楼市交易量大增,也使库存量大降。”王永平说。

  但也有业内人士及专家指出,明年房地产市场走向可能出现分化:在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有关政策作用下,今年以来涨幅巨大的一线城市楼市可能出现调整,房价涨幅逐步放缓;而受中央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政策的带动,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有望迎来发展良机,可能出现量价齐升的局面。(记者 于祥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1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点8 管理通胀预期胜算几何

  即将过去的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与全球大部分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依托四万亿投资、刺激消费政策、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快速、有效的措施,中国经济今年实现“保八”目标已无悬念。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达217817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8.9%。据IMF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大约下降了一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呈现“一枝独秀”之势。

  “中国经济今年表现比较突出。明年经济增长不成问题,但不好说是否仍会一枝独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预计,明年全球经济的增速在3%左右,包括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都会有所增长。在此情况下,中国可能仍是世界增速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但是可能不会像今年这样,在外部经济增速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显得很突出。

  在市场对明年经济增速没有疑虑的情况下,专家普遍向记者称,未来要更加关注多种风险。

  “明年经济实现8%的增长目标应该没有问题。”黄益平说,下一步关于风险的问题就更要重视,调结构就成了主要的目标。

  黄益平说,“管理通胀预期确实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他认为,如果通胀预期全面形成的话,下一步风险会比较大,管理通胀预期是很重要的工作。

  对此,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也持同样观点。他说,明年中国经济增长并没有太多的意外。“而我担心的是2011年之后,中国经济会不会再经历波折。”他认为,2010年,中国的通胀还不会显性化,但是2011年后,通胀可能就会显性化。

  鲁政委还说,美国经济逐步企稳让我们松了一口气,但就明年的情况来看,仍不能掉以轻心。明年美联储是否加息还不明朗,美元汇率走向也有悬念。鲁政委说,即使明年美元升值,如果美联储不加息,也不会升很多;但是如果美联储开始加息,美元将会经历一轮快速的升值,全球新兴市场包括中国都会面临很大的风险。

  “我认为在明年,这种苗头可能就会出现,这时候人民币汇率、已经冲高的资产价格该怎么办?”鲁政委说,对于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撤离并重返美国的风险,必须及早加以防范。

  鲁政委认为,现在需要考虑如何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以及对资产价格可能出现的泡沫保持关注,避免资产价格短期快速增长。(记者 秦菲菲)



  看点9 区域经济格局如何优化

  今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复了9个区域发展规划,数量几乎是过去4年的总和,出台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表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受到了高度重视。

  有关专家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突袭我国,使“外向型”经济的沿海地区遭到了严重冲击,扩大内需成为化解金融危机的重要途径。而国家及时出台区域经济规划,就是旨在通过构建新的经济布局,实现区域经济的“点”、“面”结合,从而进一步夯实扩大内需的基础,壮大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能量,并希望通过发展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来拉动国内消费市场。实践证明,区域经济规划的出台趋势促进了经济的全面提升。

  长期以来,由于各地区经济结构雷同,经常会出现争原料与争市场等不合理的地区间恶性竞争。中国人民大学区域规划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可云表示,中国要形成整体优势,首先要求区域范围内不同行政区加强合作。

  山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广杰认为,今年获批的9个区域规划,除了注重沿海布局外,还开始开发沿边,并从东部、南部延伸到中部、西部、东北等地。同时,将以往的外向型增长结构转变为“外需、内需共同发展”。

  从这个战略意图上看,目前我国新的区域经济格局逐渐成形,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环渤海、海峡西岸、东北三省、中部和西部等横贯全国的庞大经济区域。

  在密集出台区域规划的基础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0年的要求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对此,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这意味着目前经济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将在2010年得到更多政策支持,资源深加工等产业向西部转移的进程将提速。

  张可云表示,今后,东部地区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强结构转换力度,尽快完成由外生工业发展向内生工业发展的转变;西部地区经过十年的基础准备,发展条件已经有了明显改善,西部大开发应该由为发展创造条件阶段向加速现代化阶段转变;东北地区传统产业的改造任务十分重,吐故纳新,重振昔日辉煌;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在于城市化与工业化,在协调区域发展中中部地区应该突出连接东西的纽带作用。(记者 李雁争)



看点10 哪些行业有望领跑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日前表示,今年GDP增长将达到8.2%以上,明年则升至10%左右,主要是由于财政货币政策超常规扩张,导致国内投资和消费两大需求超常规扩大。他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第四轮上升周期,经济复苏将强劲拉动投资和消费,原材料工业和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领跑。

  “迪拜债务危机只是一场局部危机,不会改变全球复苏的大趋势,美国二季度末已经结束了为期两年的衰退,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经济体复苏步伐加快。”他说,“我认为2010年开始,会有持续几年的全球经济复苏,现在处于复苏初始阶段。”

  有关专家认为,如果看好经济复苏这条主线,那么直接受经济复苏拉动的原材料工业将首先受益,其中主要包括钢铁、有色、化工、建材四大行业的影响,如果拓宽范围,可以将煤炭业纳入其中。

  钢铁行业明年将处于“产能增、需求增、库存稳、成本涨、利润低”的状况,需求面上,明年基建投资仍将维持高位,滞后的房地产新开工面积明显上升,下游用钢行业的恢复带动钢材实际需求的增长。西南证券研究员刘喆预计,明年粗钢实际需求量约6.2亿吨,供给略微大于需求,在原材料成本的推动下行业平均价格上涨,全年波动幅度逐渐收窄,渐进走高,资源类钢铁股将受益明显。

  有色行业,今年在A股已处于领涨态势,从细分品种看,铜、铅价格涨幅最大,锌居中位,经济强劲复苏预期将继续拉升有色金属行业景气度。国泰君安预计,2010年基本金属还存在20%-40%的上行空间,资源型公司仍是通胀主题和趋势投资的主流板块。资源型公司强于加工型公司,其中铅锌资源、电解铝子行业ROE提升空间较大。具有成本优势的电解铝公司、存在整合预期的铜业公司、黄金公司值得关注。

  受益经济复苏拉动和煤矿整合,煤炭业明年仍然将是热点行业。国泰君安分析师杨立宏认为,明年年国内煤炭有效增量2.6亿吨左右,但需求增速达9%-10%,需求增量为2.7亿-3亿吨,煤炭将供不应求。应抓住煤价上涨主线,同时,关注资源重组辅线。

  化工行业目前尚处于浅层复苏状态,作为中游制造业的化工行业明年有望延续复苏之路。复苏前期,化工企业将低成本扩张,企业获快速发展,包括改性塑料、炭黑、聚醚等行业,还有季节性需求旺盛的化肥、磷化工行业。

  建材领域,对新项目的严格核准和落后产能的大力淘汰将使得明年下半年开始水泥、平板玻璃供给增长收缩的幅度远大于需求,长期以来过剩的局面将开始进入彻底扭转的阶段,企业的盈利预期和估值水平都将获得明显提升。

  另外,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以新能源为代表的低碳产业将获得巨大发展契机。中美两国对减排的切实承诺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智能电网、太阳能、风电、核电、电池五大类别将成为低碳产业的重点。特别是随着电动汽车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将孕育巨大机会,关键在于高安全性核心材料的研发与成本降低、电池系统设计及制备技术水平的提升、高性能和高可靠电池保护系统的研制、科学充电设备技术与标准的制定方面的突破。(记者 叶勇)



http://review.cnfol.com/091217/436,1594,6979317,09.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3 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年中国经济能不能比2009年增速更快,关键取决于我们能不能较好地切换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如果仅仅依靠政府刺激经济的政策(由于2010年政府刺激政策的增量不如2009年),所以有可能2010年的增速反而不如2009年,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成功地启动企业投资,民间投资,同时居民消费能够继续保持稳中偏旺的态势,那么在2010年世界经济负面因素影响减弱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有可能表现得比2009年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4 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年中国经济将不温不火 政策回归正常

我们预期,随着温和的通胀压力,2010年中国经济将实现更强劲、更平衡的增长,GDP增长将达10%,而CPI增长则为2.5%。这些预测以两个重要的假设为基础:一、2009年强劲的国内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维持;二、G3经济体继续保持温和复苏。
  更强劲的增长
  近年来,原材料和能源供应紧张一直是中国经济快速扩张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在世界其他经济体同样处于扩张期的情况下,任何来自中国的新增需求势必推动全球商品价格的上涨,从而导致通胀压力。
  不过,如果2010年世界其他经济体保持温和增长,则中国经济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得益于相对较低的大宗商品价格,直至与其争夺有限的大宗商品供应的其他经济体复苏。这为中国实现宏观经济不温不火创造了一个潜在的"机会窗口"。
  我们预测,2010年中国GDP增长将达到10%,并认为增长动力将会变得更加平衡。今年以来所采取的积极政策反应可能会在2009年剩下的这段时间里继续推动投资的快速增长。此外,我们预期2010年房地产投资将会加速,这将有助于部分抵消预期中由于2009年的基数较高而出现的基础设施投资的减速。随着消费者信心和就业情况的改善,2010全年私人消费有望持续稳定增长。我们预期出口在经历了2009年的暴跌之后,将于2010年恢复增长。再加上盈利的复苏,这些都将有助于支撑非房地产类私人投资的增长。
  就增长趋势而言,虽然2009年二季度的反弹代表了周期性底部的一次强劲反弹,但我们预期其后各季度的环比增长将回落到更可持续的2.0%-2.5%区间。
  温和的通胀压力
  我们认为,尽管名义GDP增长强劲,但仍然没有必要担心2010年中国会出现较严重的通货膨胀。我们预测2010年CPI增长约为2.5%。我们特别指出:根据今年以来货币供应的强劲增长预测2010年将出现通货膨胀,可能犯下简单化和机械化的错误。
  首先,2009年M2的强劲增长由于未计算家庭资产在现金和股票方面的配置变化,因而大大高估了货币扩张的真实速度。我们估计,调整后的M2增幅(可真实反映相关经济活动)大大低于名义M2增幅。
  其次,我们认为总体较为疲软的出口增长可以作为中国产出缺口的一个替代指标,并将继续构成对通胀压力的强大制约因素。这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表明,2010年可能会再次出现2000-2001年货币供应高增长,但通货膨胀率相对较低的情况。
  再次,从货币供应的角度来看,摩根士丹利大宗商品研究团队预期2010年大宗商品价格将持续上涨,但不会出现暴涨。他们预测2010年原油均价约为每桶85美元。我们假设因供应面冲击而导致的成本压力能够通过供应链,传导到下游产品并通过价格的上涨而得到反映,而不受需求方的过多制约。在此基础上,我们预测了2010年的CPI曲线,发现该曲线与此前从需求角度出发并以相关模型为基础预测的曲线基本一致。
  政策回归正常
  2010年,超级宽松的政策姿态将回归正常,但总体而言,政策面仍将保持支持姿态。鉴于通胀前景,我们预计,随着银行新增贷款从2009年的10万亿元回落至2010年的7-8万亿元,当前的政策姿态将在2010年初转为中性。我们认为M2增长目标可能会在17-18%之间。
  我们认为,在2010年中期之前不会出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等紧缩政策。但是如果国际收支顺差导致的流动性过剩出现的时间早于预期,则不排除2010年二季度初开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事实上,由于通胀压力很可能相对较小,2010年货币政策的重点可能是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进行流动性管理。
  具体而言,我们预期人民银行将于2010年三季度早些时候在CPI同比增幅连续几个月超过3.0%之后开始加息。不过,由于2010年下半年CPI的增幅将会比较温和,我们预期当年下半年的加息幅度不会超过两个27个基点,其主要目的是用以管理通胀预期。鉴于目前人民币事实上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我们认为中国加息的时机还将受美联储加息时机的影响。特别是,我们预期人民银行不会在美联储之前宣布加息。我们的美国经济团队预期美联储将于2010年三季度开始加息。
  我们维持一向的观点:当前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至少在2010年中之前将保持不变。虽然我们认为中国可能在2010年下半年退出当前事实上的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但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将会是温和、渐进的。
  然而,中国将可能再度面临2005-2008年的情况,即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热钱大量流入,大量外部盈余导致流动性过剩(相比而言,目前的大量盈余是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的)并由此导致资产价格上涨的压力。
  事实上,在理想的宏观经济面情形下,抑制资产价格上涨的压力可能成为2010年政策制定者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因此,为了最大程度地防范资产价格泡沫导致系统性风险,"控制金融杠杆"可能成为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首要政策重点。这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严格执行住房抵押贷款规定;限制股票市场保证金交易;严格执行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不对称放开外部资本账户控制,引导资本流出(如通过QDII项目等),限制资本流入;防止可能导致热钱流入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单向变动。

http://economy.cfi.cn/p20091223000427.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4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猪肉价格"飞不了天" 2010年CPI要走N形

 第一创业研究所副所长 王皓宇


  作为我国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CPI具有明显的食品价格驱动特点。虽然统计局没有公布CPI中粮食价格的具体占比,但从粮价作为其他食品价格的基础来说,粮价绝对是研究食品价格的根本。对于粮价来说,由于国内需求较为平稳,弹性较小,因而供给因素是影响粮价的主要内容。此外,由于肉类价格,尤其是猪肉价格的高波动性,因而猪肉价格也成为影响近几年食品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
  通过分析CPI具体构成走势,我们发现非食品价格对CPI的贡献一直比较平稳,大部分时间维持在1%以下。而食品价格则表现为推动CPI变化的主因。02年以来我国CPI存在两个比较明显的波峰。一个是出现在04年,另一个是出现在07年下半年到08年上半年。
  04年CPI的大幅上行,更多的是表现为粮食价格和肉类价格齐飞推动食品价格大幅上涨。99年至03年,我国粮食产量经历了4年的减产期,04年粮食产量虽然开始获得丰收,但国家库存减少仍然较多,产需缺口仍然较大。也正是在供给短缺的情况下,04年粮价开始大幅上涨,最高涨幅达26.6%,并形成肉、禽、蛋、水产等其他食品价格的普遍性上涨。07年下半年至08年上半年,可以看出粮价保持平稳,而肉类价格尤其是猪肉价格飙升成为CPI上涨的推力。这段时期猪肉价格的疯涨同样也是由于供给因素所致。由于猪蓝耳病的疫情扩散以及猪肉价格过低对农户养猪积极性的极大损害,生猪供给出现比较严重的短缺,并引发猪肉价格大幅飙升,从而推升CPI大幅走高。
  2010年国内粮食供给有保证,粮价不具备大幅上涨基础。如果从外部环境来说,国际市场的粮食供求形势较为严峻。根据国际谷物理事会(IGC)预测,2009-2010年全球谷物总产量约为17.48亿吨,比上年度减少4400万吨。而除了小麦库存量从28年以来的最低点有所恢复之外,全球粮食库存进一步从上年最低点下降,其中稻米库存量将减少450万吨;玉米库存量将减少240万吨。而世界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玉米库存消费比不断下降,在2009-2010年度降为9.1%,创下自1995年以来的新低。粮食供求状况或推升明年国际粮价。
  不过即使明年国际粮价上涨,也难以对国内粮价形成明显的推动。一方面,充足的供给将成为压制粮价上涨的最重要因素。04年以来,我国粮食已连续五年增产,夏粮连续六年增产,粮食供给形势大为改善。此外,从库存消费比来看,根据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2009年我国粮食库存消费比达40%以上,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线水平。另一方面,小麦、大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与国际粮价的关联度较小,进口依赖度相对较高的农产品(000061),如大豆,其价格与国际价格走势的关联度较为明显。因而整体来看,判断国内粮价的变化更主要的还是分析国内粮食的供求关系,尤其是供给因素。充足的供给使2010年国内粮价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
  生猪供给同样充足,2010年猪肉价格"飞不了天"。根据农业部统计,09年11月我国生猪存栏量4659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870万头。能繁母猪占比为10.45%,高于国家规定的10%水平。能繁母猪是生猪供给的潜在产能,较高的能繁母猪占比表明2010年生猪供给能够得到有效保证。07-08年生猪供给紧缺导致猪肉价格疯涨的一幕不会重演。
  2010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将是推动CPI非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国际油价对国内CPI的影响可分为两个渠道,一是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导致乙醇燃料等生物能源需求增加,进而冲击国际粮食的供求格局,并导致国际粮价大幅上涨,不过如上所述,明年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粮价的影响有限。二是国际油价促发国内油价调整,而由于石油作为最重要的工业原料,油价变化不管是对工业生产价格还是农产品生产成本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而仅从能源在CPI中的占比来衡量将低估油价对CPI的影响。这也是发改委以往控制成品油定价权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发改委调整油价的节奏将是油价影响CPI非食品价格的关键因素。
  07年四季度石油价格从70多美元一直上涨至08年6月底的140美元,涨幅将近一倍。而在这段期间,国内油价仅在07年11月底和08年6月分别上调10%和20%左右,相对于国际油价的大幅变化,上调幅度十分有限。这段时期油价对非食品价格的影响十分有限,非食品对CPI的贡献仅上升0.5个百分点左右,显然发改委对国内油价的控制大大削弱了国际油价的影响。
  根据09年5月发改委所颁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从这一规定来看,国际油价的变动只是促发发改委调整油价的前提,实质的调整仍将由发改委进行决定。根据我们的预计,油价很可能在2010年上半年末逐渐上涨到110-120美元,到2010年年底上涨到140-150美元。从以往经验来看,当油价破百时,发改委调整油价的民生压力将加大,从而发改委很可能将放缓调整的频率和节奏。这一情况将会出现在CPI回升较为明显的明年上半年。而到了三季度,随着CPI在翘尾因素影响下逐步回落以及油价的继续突破,发改委将加快国内外油价的联动过程,从而油价因素将推动CPI回落之后重新上行。
  综上,预计2010年CPI将在6月份达到3.0%左右,而后7-9月回落到2.5-3.0%之间,进入10月份后持续突破3%,全年增速或在2.5%-3.0%之间。


http://economy.cfi.cn/p20091223000442.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5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中小企业贷款政策是否真的落实,这跟大量就业非常有关系。
2009年本是最佳时期,但在这个方面确没有做好,我们的银监会应对银行加入相关考核机制,每年评选出最能帮助中小企业的银行,在政策方成加大引导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9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把握收放:明年中国经济最大悬念

接连出现的迪拜世界事件、希腊主权债务危机表明,金融危机并没有结束,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加,或许有可能再爆发一场类似东南亚金融危机那样规模的新兴经济体金融危机。明年的中国经济形势因此将更为复杂。房价的调整,乃至消除泡沫需要严厉的紧缩政策,但过度紧缩会抑制经济复苏,而温和的手段又很难控制通胀。两者之间火候怎么控制,煞费思量。

  当前经济形势十分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很多,这大大增加了我们判断经济形势的难度。

  在迪拜世界事件、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出现之前,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金融危机已过去,但现在看来金融市场仍然很脆弱,危机并没有结束。12月以来,美元大幅走高,与主权债务危机有很大关系。目前欧元区国家财政状况普遍较差,而西班牙、墨西哥、委内瑞拉、乌克兰等国随时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希腊”。如果主权债务危机继续恶化,美元将再次成为金融市场的避风港,并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中国必须密切注意资本流动,加强监管,避免因资本大进大出给经济造成重大冲击。

  美国要实现“再工业化”,主要发达国家要解决国内失业问题,因此,这些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不可避免,其中大部分会针对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1至8月共有17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79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突破百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21.2%。看来,贸易保护主义还会加剧,这使得中国经济从“向外”到“向内”的转变成为趋势。也正好给中国提供了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契机。大规模的投资造成的产能过剩要通过限制落后产能、刺激有效需求来解决(石化产业目前是唯一没有出现产能过剩的行业,但可能会在未来几年显现)。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收入分配的调整,不调整分配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很难实现。

  据相关媒体12月25日的报道,亚洲两大新兴经济体——越南和印度,均宣布出现了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越南国家统计总局称,因米价高涨,推高了食品成本,越南消费价格指数本月同比上升了6.52%。这一通胀率为今年4月以来最高。同时,越南经济加速升温,也推动了国内消费需求。12月越南的通胀率在11月4.35%的基础上继续爬升,且为连续4个月上升。印度也宣布,由于土豆和蔬菜价格上涨(土豆同比涨价2倍以上,蔬菜涨价37.9%),印度食品批发价格指数已达到近11年来的最高点。

  按中心——外围理论,中心国家(如美国)爆发危机,外围国家很难避免爆发危机。若依照这样的推论,一种比较悲观的情景是,金融危机在美国(资产泡沫破裂、金融系统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危机)依次爆发。如此,或许有可能再爆发一场类似东南亚金融危机规模的新兴经济体金融危机。对此,笔者以为,我们宁可把形势估计得严峻一些。

  由此观之,明年的中国经济形势将更为复杂。据历史观察,在前两轮宏观经济周期中,经济高增长带来CPI大幅攀升,经济下滑导致CPI更急剧下滑,两者波谷在同一年出现。而经济敏感商品的期货价格指数CRB与PPI变动高度相关,且CRB指数领先于中国PPI的变动,这反映了中国经济越来越受到国际商品市场的影响。从货币指标与通胀指标的比照看,M1领先CPI指标6个月,M2不明显。从MI与CPI的历史关系来观察,明年的CPI增幅可能会有三种情况:第一种,与许多经济学家的判断一致,温和上涨,约3%左右;第二种,增幅继续维持低位或负增长(1%以及以下),这似乎不太可能;第三种,鉴于目前极度宽松的货币环境,明年CPI增速可能会加速上涨(超过3%,甚至更高)。货币管理当局要管住通胀,必须要打好提前量,并采取非常严厉的措施。

  观察通胀,只看CPI增幅显然有失公允。如果从资产价格角度观察通胀,通胀早已存在。流动性充裕的条件下,货币会追逐具有保值增值功能的商品,金融市场上的大宗商品、房地产等都是投资者的重要投资标的物。对于大多数中国老百姓而言,买房是投资的首选,但房价上涨带来了货币贬值效应,并远远超过CPI上升对他们的影响。国家启动经济刺激计划之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未能走出低谷,就与高房价有很大关系。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是经济刺激计划的受益者,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自去年中旬下滑后借助经济刺激计划的“东风”迅速反弹。同期,新开工面积和销售面积增速也出现较大反弹,但销售面积增速远远大于新开工面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今年初以后国内房价迅速攀升。本来,国内房价增速已随着中国经济的调整而下降。在2007年末到2009年初的一年多时间里,销售面积、新开工面积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都出现了下降,但销售面积的下降大大高于新开工面积和开发投资面积增速下降,房价也出现了下滑迹象。因此,经济刺激计划改变了房地产市场的运行轨迹。未来房价的走势将取决于上述三个指标的走势以及国内外的货币环境。

  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态度是希望通过房地产行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但同时又不希望房价涨幅过高,引发社会矛盾。现行土地所有制导致政府成为土地的唯一供给方,土地财政又导致地方政府严重依赖房地产行业。在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房价上涨就不可避免。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在过去的几年里,政府出台了很多措施。近期,财政部、国土部等五部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针对土地出让金作出规定“分期缴纳全部土地出让价款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一年,特殊项目可以约定在两年内全部缴清,首次缴款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款的50%”。但是,这一规定会导致一批资金实力不强的小开发商无地可拿,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开发商获得土地的成本降低,进而造成住房用地集中在大型开发商手中。这种结果必然造成住房投资的减少,进一步加剧住房市场的供需矛盾,房价过快上涨仍难以被遏制。

  房价的调整,乃至消除泡沫需要严厉的紧缩政策,但根据以往的经验,过度紧缩会引起经济下滑,抑制经济复苏,而温和的手段又很难控制通胀。两者之间的火候怎么把握?这是明年中国经济的最大悬念。

  (作者系宏观经济研究学者)


http://stock.sohu.com/20091228/n269244145.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9 03:06 , Processed in 0.05191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