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96|回复: 8

20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历史上的今天12.22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2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2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1968年12月22日 毛泽东发号召 20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在军垦农场锻炼的北京大学生

  红卫兵运动持续两年多,终于闹得革命领袖也头疼起来。尽管他们此前一再呼吁“复课闹革命”,震荡和混乱却无法制止。到1968年暑期、大学仍不招生,工厂仍不招工,六六、六七、六八3届高中毕业生共400多万人呆在城里无事可做,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但领袖的号召力仍然无限。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文章引述了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在全国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此后到1978年,有近2000万知青上山下乡,接受“很有必要”的“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但上山下乡并非始自“文化大革命”,它从50年代便被倡导,至60年代而展开。对当时的知青来说,他们到农村去,是为了消灭“三大差别”,带有积极的理想主义色彩,邢燕子、侯隽、董加耕等一大批优秀青年,便是他们的典型代表。因此,广义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前后经历25年,知青总数达2000万人左右。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特殊的历史为一代青年提供的一条特殊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有宝贵青春的荒废。有美好理想的破灭,有生活信心的动摇,更有一代知青的奋斗业绩。在国家最艰难的岁月,是他们同当地人民一起。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支撑着共和国大厦。较之后来的青年,他们更多一些对人生艰辛的领悟,更多具有吃苦耐劳的品格。“知青”二字已不是单纯字面上的含义,而是那段特殊经历赋予他们的一种“资格”。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通行证  


广州知青去海南农村落户  


海南知青武装训练  


邢燕子(中)与姐妹们在一起  


农村“赤脚医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2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1942年12月22日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逝世


1906年的弗兰兹-博厄斯

  1942年12月22日, 美国人类学的创始人弗兰兹-博厄斯逝世,终年84岁。

  博厄斯出生于德国,并在那里攻读物理学。他来到巴芬岛旅行并对爱斯基摩文化发生了兴趣。他在太平洋西北部,对夸扣特尔的印第安人进行了实地考察,在经验的正确性方面是前所未有的。以前,人类学大都是坐在椅上的理论家们研究出来的。博厄斯一直在纽约美国历史博物馆任人种学馆长。直至逝世,他一直是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教授,他的著作有《原始人的心灵》和《种族、语言和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2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1958年12月22日戴高乐当选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

  1958年12月22日,法国举行了总统选举,选举结果是完全在人们意料之中的——戴高乐当选了法国总统。

  戴高乐所制订的法国现行“宪法”中关于总统权限的规定,就是为他自己当总统而设计的。按照这一“宪法”,总统任期为七年,总统拥有极大权力:他有权任命总理并且同他商定内阁其他成员的名单;他将在内阁和议会之间起“仲裁”作用,当政府和议会双方发生严重分歧时,他有权解散议会,他有权颁布法律,并且可以越过议会把这些法案提交“全民表决”;他不仅有权批准国际条约,而且有权谈判签订这类条约;在国家处在“紧急状态”时,他还有权接管政府。整部“宪法”中没有包括对总统这种绝对权力给予任何约束或监督的条文。

  按照戴高乐“宪法”的规定,总统是由“选举团”投票选出的,“选举团”包括法国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的议员、法国本土各省议会和市议会的议员、各海外领地议会的议员以及法国各主要城市的市长等,共八万一千多人,其中右翼反动势力占了压倒优势。尽管如此,法国共产党提出的总统候选人马兰仍然在这次选举中获得了有效选票的13.8%。特别是在巴黎区,马兰所得的选票同戴高乐所得的相比相差十分有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2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12月22日孟加拉共和国建立

  1971年12月22日,孟加拉定都达卡,孟加拉共和国正式建立。

  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独立,孟加拉作为东巴基斯坦是其中一部分。后来孟加拉掀起要求自治和独立的运动。1971年4月17日,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宣布成立,推举当时被关押在西巴的穆吉布-拉赫曼为总统。同年11 月第3次印巴战争爆发。在印军于12月攻占达卡前,临时政府主要在印度西孟加拉邦活动,12月22日迁入达卡,标志孟加拉共和国正式建立。1972年1月7日拉赫曼获释,回到孟加拉,1月11日以总统身份宣布实行代议制民主政体,并自任总理。1974年9月加入联合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2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1989年12月22日辽西发现史前巨型建筑

  1989年12月21日,距今5000年前的辽西红山文化遗址,继3年前发现轰动中外的女神庙和积石冢群之后,近年来陆续又有多项重要奇特的发现。其中最为惊人的是牛河梁的巨型建筑、原始社会首领人物的大型墓葬,以及在众多积石冢中出土的精美的玉器等。考古专家们认为,这一系列的新的重要发现,为继续探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提供了更丰富更翔实的第一手材料。美、法、日、印度等国学者实地考察后的共同观感是,辽西红山文化遗址是可与埃及金字塔、印度河莫亨觉达罗古文明相比的世界性发现。

  辽宁考古工作者在牛河梁首次发现的我国史前具有金字塔性质的巨型建筑,规模宏伟,气势不凡。大型建筑的土上部分,中心是人工夯起的土丘,夯土堆直径近40米,外包巨石。内石圈砌成规整的圆形,直径近60米。整个建筑的范围大约有近万平方米。专家们断定这座遗址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2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1993年12月22日美“信息高速公路”政策初步成型

  1993年12月22日,美国副总统戈尔表示,美国政府有关“信息高速公路”的政策已初步成型,不久将以法律草案形式提交国会讨论。

  “信息高速公路”是1993年美国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所谓“信息高速公路”,是指拟议中建立的贯通美国各大学、研究机构、企业以至普通美国人家庭的全国性信息网络,它是以信息交流为目的的基础设施。这一信息基础设施的名称、术语和设计都借鉴了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建造、在过去几十年中充当美国经济发展支柱之一的交通基础设施——州际高速公路网。

  同样属于基础设施,“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性不亚于,甚至可能超过高速公路。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技术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只需作商业化调整和试验就可应用。数据、文字、声音、图像和电视节目都能够通过电话线、有线电视输送线或无线电话网发送和接收。

  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将融合现有计算机联网服务、电话和有线电视的功能,成为教育、卫生、娱乐、商业、金融等内容极其广泛的服务项目的载体。与现有电视等单向性媒体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信息高速公路”将以双向交流形式,使信息消费者成为信息的积极提供者。

  建造全国性信息网络是克林顿和戈尔于1992年提出的。1993年1月他们上任后不久,克林顿授权成立了“信息基础设施特别小组”,由商务部长罗恩-布朗领导,副总统戈尔、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劳拉-泰森以及一批经济、法律、技术专家和电信工业界代表组成。继为期数月的周密准备之后,最近一段时间里,特别小组的核心成员每星期都在白宫聚会讨论。

  戈尔在讲话中指出,政府制定“信息高速公路”的政策基于五项原则:

  其一,鼓励私人企业增加投资

  其二,促进并保护私人企业间的竞争

  其三,公众都有机会获得服务

  其四,避免在信息拥有方面出现“贫富不均”现象

  其五,维护技术设计上的灵活性。

  戈尔强调,为适应“信息高速公路”的需要,创造有利于实现这一宏大规划的环境,克林顿政府支持修改1934年制定的《通信法案》,最终彻底消除对有线电视、电话、电视和卫星等各种电信工业企业施加的行政和法律限制。戈尔认为, “信息高速公路”将在10至15年内建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2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1905年12月22日 中日签订《满州善后协约》

  1905年12月22日,日本小村寿太郎和驻华公使内田康哉,与奕劻、瞿鸿机、袁世凯经过22次会议 近35天的谈判,在北京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又称《满洲善后协约》。 该约正约共3款,附约12款。其主要内容为:
  一、清政府承认日俄《朴茨茅斯条约》中给予日本的各项权利。
  二、允许开放奉天的凤凰城、辽阳、新民屯、铁岭、通江子、法库门、吉林的长春、吉林省 城、哈尔滨、宁古塔、珲春、三姓,黑龙江的齐齐哈尔、海拉尔、瑷珲、满洲里共16处为商埠。
  三、设立“中日木植公司”,允许日本在鸭绿江右岸地方采伐森林。
  四、日本得继续经营战时擅自铺设的安东至奉天的军用铁路,至1923年届期估价卖给中国; 吉长铁路自中国自行筹款筑造,但资金中的一半要向日本借贷。
  五、日本得在营口、安东和奉天划定租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2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1998年12月22日 东京高法宣判东史郎败诉

  1998年12月22日,东京高等法院以所谓“被推认为不存在日记中所描述的那样残虐行为”为由,宣判揭露当年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罪行的原日军士兵、86岁高龄的东史郎败诉。

  这是继两年半以前东京地方法院宣判“东史郎日记败诉案”以来,日本司法当局又一次作出不顾史实、有失公正的判决。

  原日军陆军京都16师团福知山步兵20团东史郎曾在1937年参加了入侵南京城的战斗,目睹了日军种种惨绝人寰的暴行。1987年,东史郎为揭开“南京大屠杀”的真相,牢记历史教训和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将封存40年的从军日记和战场记录公布于众,之后又整理出版。但是,一伙否认侵略史实的顽固分子怂恿东史郎日记中所记载的一起屠杀事件的当事者——桥本光治(原告)于1993年4月15日以“名誉侵权”起诉东史郎,否认曾有过那样残忍的行径,进而全盘否认“南京大屠杀”。1996年4月26日,东京地方法院以“日记记载从常识判断不自然”为由作出了“东史郎支付50万日元名誉损害赔偿”的颠倒黑白的判决。

  东史郎22日在法庭宣判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发表抗议声明。东史郎愤怒地说,高等法院袒护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原告一方,作出不公正的判决,天理难容。他表示将继续向最高法院上诉,不断地将东史郎日记和“南京大屠杀”真相更广泛地向世人公布,斗争到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17 18:26 , Processed in 0.04127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