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34|回复: 17

每天学点投资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30 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天学点投资学.jpg


知识改变命运,信念成就未来。本书以实用性和指导性为原则,并结合翔实的投资案例,系统而全面地讲述了与普通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投资学知识,为老百姓学习如何成功投资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同时书中还详细讲述了最常用的投资品种,从储蓄、股票、基金、外汇、期货、债券到保险、收藏、黄金,再到实业投资,涵盖了我们生活中最主要的投资方向;并介绍了应如何规避风险,让投资进行得更理性、更安全。而且,每节后面都有“投资箴言”,颇具点睛之意,对读者具有极大的警醒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是有钱人的专利吗
《每天学点投资学》金城出版社作者:丹阳

  投资的最大障碍来自于人们对投资的认识,富人和穷人最大的差距也是对投资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中低收入者持有“投资是有钱人的专利,与自己的生活无关”的观念。他们普遍认为,每月固定的工资收入应付日常生活开销就差不多了,哪里还有多余的钱进行投资理财呢?如果真有这种想法,那你就大错而特错了。你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投资理财决不是有钱人的专利。“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如果你的钱本来就不多,那就更需要学会合理地投资理财。

  其实,投资不看你钱多钱少,关键是你要有投资的意识,要愿意投资,会投资。据市场调查的情况综合分析,投资理财应从“第一笔收入、第一份薪金”开始。即使第一笔的收入或薪水中扣除个人固定开支之后所剩无几,也不要低估微薄小钱的聚敛能力。华尔街有一句谚语:“只要长期坚持,每月100元的投入,35年后的收益有望超过100万元。”这并非一句笑话,而是现实。

  对于普通工薪阶层的人来说,投资就是从小钱开始的。那么,小钱在哪里?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不知不觉在你手中流过的,其实大部分都是我们平时不太注意的小钱。它可能是单位临时发放的一笔奖金,或是投资型保险到期的效益,也可能是你在外面兼职获得的一点小报酬。

  大钱与小钱的最大分别,其实是在于投资理财方式的选择。钱越少,能够选择的方式越有限。举例来说,当你手中有1000元想投资时,能够选择的就是门槛低的低收益理财,比如储蓄和国债;而如果手中有10万元,可供选择的投资方式就多了许多。所以,钱少的时候,投资理财反而不易,相反,花钱的诱惑倒是非常大。只有先将小钱积累起来,你才有可能把小钱变大钱。同时,也不要总是嫌小钱投资赚得太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当你对小钱投资都异常精熟时,对于大钱的投资掌控能力肯定也会相当出色了!

  小钱的投资理财,你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要着急将每次收到的小钱花出去,而是在家里设立一个特制钱包,每累积到2000元为一个单元,就可以将之存到银行或进行投资。这样,既能有效地控制你的情绪化消费,又能让你的小钱显得不至于太“小”,投资起来,才更有动力。

  其实,在我们身边,一般人光叫穷,时而抱怨物价太高,工资收入赶不上物价的涨幅,时而又自怨自艾,恨不能生为富贵之家,或有些愤世嫉俗者更轻蔑投资理财的行为,认为是追逐铜臭的“俗事”,或把投资理财与那些所谓的“有钱人”划上等号,再以价值观贬抑之……殊不知,这些人都陷入了矛盾的逻辑思维——一方面深切体会金钱对生活影响之巨大,另一方面却又不屑于追求财富的聚集。我们身边,有许多人一辈子工作勤奋努力,辛辛苦苦地存钱,却又不知所为何来,既不知有效运用资金,亦不敢过于消费享受,最终没有攒多少钱,反而受了不少穷。

  因此,作为普通大众,必须端正自己的投资理财观念,消除误区,积极走出投资的第一步。现代经济带来了“投资理财时代”,五花八门的投资理财工具书多而庞杂,许多关于投资理财的课程亦走下专业领域的舞台,深入上班族、家庭主妇、学生的生活学习当中。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勤俭储蓄的传统单一理财方式已无法满足一般人需求,而且各种投资工具也层出不穷,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配合人生规划,理财的功能已不限于保障安全无虑的生活,而是追求更高的物质和精神满足。这时,你还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玩金钱游戏”,与己无关的行为,那就证明你已落伍,该急起直追了!

  投资箴言:越是没钱的人越需要投资理财。不论贫富,投资理财都是伴随人生的大事,在这场“人生经营”过程中,愈穷的人愈要积极行动,通过不断的投资积累,改变自己的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有风险,不投资也有风险
《每天学点投资学》金城出版社作者:丹阳

  投资有风险,这是常识。世界上没有包赚不赔的买卖。只要进行投入就会有亏损的可能。于是很多人就认为,只要我不投资,那就没有了风险。持有这种想法和观念的人,只是看到了表面的现象,而缺乏对社会经济深刻的认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不投资往往也有不小的风险。这种风险来自两个方面:通货膨胀和生活质量的相对下降。

  第一,不投资的风险来自于通货膨胀。从长远来看,社会经济一直处于通货膨胀之中,只不过有的时候比较剧烈,有的时候比较温和,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地通货膨胀。例如,如果一个人拥有100万元现金资产而不进行任何投资,在通胀率仅为3%的情况下,30年后这笔钱的实际购买力只相当于现在的40.1万元,而实际情况往往比假设的可能更为严重。

  对于我们的财富来讲,最大的威胁就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一点一点地把我们的财富侵蚀掉。美国历史上从1900年到2000年,100年间货币贬值54倍,也就是1美元100年以后的购买力只有原来的1/54。而在中国,经过不到30年的时间,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1元人民币的购买力只有原来的1/30。所以,为了抵御通货膨胀对财富的影响,你必须投资理财,一定要让财富的增长速度超过通货膨胀的速度,这样才能保证财富的绝对值没有缩水。

  抵御通货膨胀的影响,你不能把钱只存在银行,因为储蓄的功用只是杯水车薪,以储蓄存款的方式持有现金,只是典型的低风险低收益的选择。短期来看,其风险很小甚至是没有风险。因为尽管国内没有欧美国家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但人们相信政府是老百姓利益的最终保护者,即使银行破产,国家也会买单。但是,长期来看,储蓄存款不仅收益很低,而且冒的风险很大。原因在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史表明,通货膨胀是持续长期存在的趋势。如果不做投资,你把钱存在银行,仅靠银行的那点利息,你的财富会缩水很多。这时候,投资理财是你避免风险的唯一选择。

  第二,不投资会使生活质量相对下降。好些人为了避免风险,不愿进行必要的投资。例如对待股市,他们从不愿涉足,而是将钱储蓄起来,认为这样可以有效地规避股市风险,天真的以为“不炒股就没风险”、“股市涨或者跌与我没关系”。而实际上,股市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经济体制的一部分,其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了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可以说,股市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不管你炒不炒股,乐不乐意,你都与股市脱不了干系。当股市上涨的时候,不投资的人没有享受到收益,反而无形中受损;当股市崩盘时,不投资的人照样躲不过,受到间接的冲击。

  近几年来,各地房价一路疯涨,不少特大城市更有赶超纽约、香港等国际大都市房价的趋势。尽管如此,不少楼盘开售半日即告罄的新闻却常常见诸报端。老百姓怨声载道而房屋销售火爆,究其原因,股市的财富效应是重要原因之一。这对于不投资的人来说,等于财富严重地缩水。

  在股市投资赚钱的人,大肆地买房、买车、买名牌,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而那些置身“市外”的非股民们的生存空间同时却逐步被挤压,生活质量也在相对下滑。

  而有些非股民总是乐见股市跌,跌得越惨越好,甚至希望大盘全崩。因为他觉得他没投钱进去,股市跌多严重都与他没关系。这是对股市投资错误的认识,其实一旦股市大跌,城门失火,将会殃及池鱼,谁也很难幸免。

  历史上最著名的美国1929年股市大崩盘以后,控股公司体系和投资信托的崩溃,大幅削弱了借贷能力和为投资筹措资金的意愿,这迅速转化为订单的减少和失业的增加。到1933年,几乎在四个劳动力中就有一个失业。这种经济低迷持续了将近10年的时间,对民众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人们生活水平大幅下降。可见,不投资并不能保证你的安全。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只看表面现象,而要对投资和风险有清醒的认识,眼光放长远,从而用投资来开创自己的财富人生。

  投资箴言:对于大部分普通居民来说,创业并不太切合实际,证券投资则是较好的选择。我们应该明白:投资有风险,而不投资风险更大。

  投资和投机到底有多大区别

  初入证券投资市场的人总有两个词时常在耳边回响,一个是“投资”,一个是“投机”。西方国家的投资大师,常常告诫人的一句话就是:要投资不要投机。

  美国著名投资大师、号称“华尔街教父”的本杰明·格雷厄姆这样定义投资与投机:投资是一次成功的投机,而投机是一次不成功的投资。投资是一种理财,是根据详尽的分析,在确保本金安全和满意回报的基础上的资金运作。讲求的是一种长远的、稳健的、战略性的理念,最忌盲目冒险跟风。因此,要理财就必须投资而不是投机。

  有一些人,投资与投机不分,结果是在理财生涯中经常出错,从而在混乱中丧失致富的机会,甚至在混乱中亏损。

  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将投资形容为马拉松长跑,起跑时不要抢在前头(选择正确的投资策略),在中途一时跑得快也不一定会赢(不追求投机的高额回报),关键是要坚持下来跑完全程(不要亏空出局),才有可能取得胜利,笑到最后。

  巴菲特投资股票的策略也是避开那些所谓高速成长、光彩夺目的亮丽公司,因为其中投机的成分太重;而是选择那些增长速度中等但能持续稳定增长的公司来投资。巴菲特的这种真正的价值投资理念,在买卖中国石油股票中就可充分体现出来。

  当2000年,中国石油H股的股价被严重低估时,巴菲特以投资的眼光和方式大量买入。巴菲特以1.10港元到1.20港元之间的价格买进11.09亿股中石油H股;随后又以1.61港元至1.67港元不等的价格不断增持,最终持有23.4亿股中石油H股,达到流通股的13.35%,成为中石油第二大股东。在随后的3年里,中国石油H股的股价多次在1.30港元到2.20港元之间起伏,巴菲特的投资也处在赢利与亏损之间反复,但巴菲特一直持有到了2007年的三季度才开始全面抛售。经过长达7年的持有,巴菲特认为中石油的价格已经达到他所设定的投资价值了;如果这股票再涨,那么投机的成分就浮现了。此时,他果断地出售中国石油H股。这期间,虽然他少赚了一些钱,但却是一个价值投资者的忠实体现。

  巴菲特的这次成功,是由于他对中石油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作了详尽的分析,并选择了适当的投资时机。

  第一,中石油的股价非常低,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当时是最好的购买时机。

  第二,巴菲特对在中国长期投资有信心。他在准备购买中石油股票前就已经有了周密的部署和详尽的考察,其中包括和中石油有关人员接触及研读对方财务报告。

  中石油主要控股锦州石化、吉林化工、三星石化等多家中国A股和H股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商,中石油主要从事石油及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及销售,原油及石油产品的炼制、运输、储存及销售,其他相关石化产品的生产及销售,以及天然气的输送及销售。天然气与管道业务为集团重点发展的业务,并预期成为集团未来盈利增长的动力。当时,中石油还进行了积极的扩张,通过一系列收购,稳步拓展海外业务:2002年收购戴文能源公司于印尼的油气业务;2003年4月24日以6.4亿元增持印尼加邦区油田15%的股权。中石油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对于习惯价值投资的巴菲特而言,显然很有吸引力。

  第三,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受到了成长型投资家菲利普·费雪的极大影响。费雪在其代表作《普通的股票和不普通的利润》一书中,指出了投资时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看待和选择投资时机。他说:“选择好的时机,买入正确的股票,并长期持有,它们就会创造可观的利润。”这个观点对巴菲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3年以来,困扰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很多。美伊战争结束之后,亚洲地区又有“非典”肆虐。巴菲特正是趁市场投资者对此犹疑不定之机,实现了增持中石油的战略意图。在表面上最危险的时候“出手”,充分展示了巴菲特把握投资时机的技巧。

  而且巴菲特认为,亚洲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而中国又是这个地区的经济引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石化、钢铁、电力等基础性行业将直接受益。而起步较晚的金融服务、汽车等行业也将快速发展。从这个角度上看,只要投资中国就能从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中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

  巴菲特正是通过理性的分析,才把握了大好的投资机会。这就是一个投资者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而过度的投机,不仅不能让你赚钱,还会毁了你之前所取得的投资业绩。

  有一份资料说,在中国A股早期通过投机发家的人,绝大多数人后来都“回到了解放前的穷困生活”。他们在快速致富时,尝到投机的甜头,就误认为投机是致富的最佳方法,以致更加贪婪,继续投机,直到最后输得精光。因此,有人说:投机是毒药。做投资,首先要“远离投机,远离毒药”。

  要做到投资不投机,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现在,投资理念优者胜,这已经成为投资界的共识。投资理念正确,就要求理念要与时俱进,在新理念形成与兴起的初期,跟上理念的步伐就能获取到市场的超额收益,但在某种理念发展到被市场滥用时期,再来追崇这种理念,则很可能是危险的。在投资理念随市场背景和行情特性发生变化之后,还固守于原来的理念,则必定会成为市场的落伍者,市场风险的承担者。

  第二,要对投资收益有一个合理的预计,不能盲目提高对投资收益的预期。因为,如果将投资收益盲目地定位在年收益100%,这么高的投资收益奢望就会不知不觉地引导你去投机,以博取高收益来达到这个预期。但事实上,这种高期望的投机,很可能带来的只是低收益甚至是亏损的结局。

  投资箴言:投机者,目光短浅而冲动,因而赚一时的小钱,甚至赔钱。投资者,目光长远而理性,因而赚长久的大钱,从而获取财富。

  投资靠的是能力还是运气

  在投资市场上,有些人将自己的投资结果归结于运气,只要出现了亏损就说自己的运气不好,唉声叹气、忿忿不平:“为什么我的运气这么差,一买股票就下跌!”他们从来不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这种靠运气投资的人,往往会抱有很强的侥幸心理,把投资当成纯粹的赌博。当一只股票连续大涨的时候,他们经受不住诱惑,总希望最后接棒的不是自己,而结果往往是一败涂地,血本无归。偶然性中包含必然性,碰运气是获胜的最大敌人。而具有赌博心理的投资者,总是希望一朝发迹。他们恨不能捉住一只或几只股票,好让自己一本万利,而一旦在股市投资中获利,就像赌徒一样频频加注,甚至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押到股市上去。但当股市失利时,他们常常不惜背水一战,把资金全部投在股票上,这类人多半落得个倾家荡产的下场。

  股票市场不是赌场,不能完全靠运气,必须要分析风险,建立投资计划。尤其一定要首先建立投资资金比例。所以巴菲特称自己“宁愿得到一个可以确定会实现的好结果,也不愿意追求一个只是有可能实现的伟大结果。”他在其最著名的演讲《价值投资为什么能够持续战胜市场》中将那些靠运气投资的人讽刺为猩猩掷硬币。

  在市场面前投资者要保持理性的决策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很多投资者眼看着别人赚钱忍不住扑进市场,然而缺少信息和技能往往使得投资放弃自己的独立判断,转而任由市场的摆布,将自己的资金交托给“运气”,结果在市场里投资亏了钱。

  在看了无数的投资大师的传记和箴言之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投资从来不靠运气。这些大师高人的成功经验,总结出来可以归纳为四点:

  1.保持理性。人之所以会被命运戏弄,更多时候是被人性中贪婪、恐惧或愚蠢的想法所误。当面临异常火爆的行情时,很多人会被别人高额的收益率所吸引,却忘记了以前追高被套的惨痛教训。中国的投资者很少有人能容忍自己的年收益率不到30%,恨不得股票明天便翻番,殊不知全世界投资业绩最好的投资大师巴菲特年均复合收益率也不过区区23%。在不合理的预期下,投资者必然一步步走入陷阱。而大师们给人们的第一个教训便是:战胜市场之前必须要战胜自己,必须要抵抗人性的弱点。

  2.不断调研。彼得·林奇说:“不做研究就投资跟不看牌就玩纸牌游戏一样危险。”选择好目标企业之后,彼得·林奇就着手调研,收集第一手资料。人们以前都觉得很奇怪,彼得·林奇做股票投资不靠市场预测,不靠技术分析,不做期权交易,不做空头买卖,那么,他又凭什么在股票市场上称雄?他又有何成功的秘诀?

  其实说来也简单,就只有两个字:调研。通过调研获得正确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彼得·林奇谈及他成功的经验时,总是不离“调研”二字,他上任之后不但对下属的调研人员反复强调实际调研的重要性,而且自己也经常亲自参加这项繁琐的工作。他在做这件事时,完全没有总经理的架子,而是事必亲躬,所以他也很少有失误。由此可见,投资大师们不断地研究市场和上市公司,学习相关的财务、金融、行业专业知识,阅读大量的公司年报、相关报道分析,对上市公司作精确的价值分析和判断,这才是他们在市场上战无不胜的基础。

  3.寻找方法。成功的投资者总是在分析和总结市场的规律,找到战胜市场的方法。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资产价值评估方法、菲利普·费雪和彼得·林奇的市盈率价值评估方法、沃伦·巴菲特的现金流量价值评估方法都是在市场行之有效的投资方法。这些方法和理念是成功投资者长期的实践摸索获得的,是成功投资者战胜市场的思想宝库。投资者完全可以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摸索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让这些方法引导自己走向胜利的彼岸。

  4.坚持不懈。让时间来战胜市场几乎是每一个投资大师的不二选择,没有哪个大师会指望第二天便获大利。巴菲特在网络股盛行的20世纪90年代是孤独的,但网络泡沫的破灭成就了他一代股神的美誉。股票价格短期内经常偏离证券的内在价值,但长期内会逐渐向价值回归,正如巴菲特所说:股票市场从短期来看是一部投票机,但从长期来看是一台称重机。坚持正确的理念、深入的研究和正确的方法,时间一定会给你加倍的回报。

  总之,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投资交给所谓的“运气”。学习相关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坚持正确的方法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投资箴言:在投资市场上,运气也许能带给你偶然的收益,但从长远来说,高超的投资能力才是最可靠的保证。

  想一夜暴富,还是想稳定增值

  对于投资者来说,进入市场首先要想清楚,自己是想一夜暴富,还是想稳定增值。这对以后的投资操作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在投资的过程中,很多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急功近利,想一夜暴富。总有一些投资者试图加大资金的投入量,以达到短时期获取暴利的目的。这种急于一夜暴富的不正确的交易心态导致的心理浮躁是非常危险的。

  浮躁必败,是成功学上的普遍规律。一旦行情看好,就争先恐后,生怕赶不上车,好不容易攀上车门时,一遇到大震荡,又会不幸地掉下去,掉下去之后,短时间是恢复不起来的。股市中有这样一个规律,如果的确是走势很好的股票,今天股市有好的行情,明天或后天还会有,所以不要太急,心急是吃不了热粥的。

  大家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考虑,愚公所移的山不是普通的山而是金山,要想在一朝一夕把整座金山搬回家是不可能的,假如你想一天把金山就搬回家,非但不可能,反而会把你累死。

  投资市场好比是一座金山,里面蕴藏着数不尽的财富。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它的财富在朝夕之间都收入囊中。我们为什么不能放下急于发财的心态,踏踏实实、一个点一个点地去赚取财富呢?因此,投资者一定要坚持这样的投资理念:投资最重要的不是你一次能够赚取多少,而是你能不能稳定地获利,长久地立足生存。

  积小胜为大胜就是长久立足的制胜法宝。古人云: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我们把它搬到投资上,可以理解为:不要因为利润太小就不去做,积小胜为大胜,才是常胜。总想一次就做个大行情,发大财,反而可能由于不及时离场使到手的利润又成为泡影。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相信每个人都碰到过。

  投资者张伟谈了自己的投资心得:2007年2月7日我以8.85元介入中船股份(600072),十多个交易日,最高涨到16.53元,动态收益达都到了86.7%,但我还想翻倍才走,最后直到K线图走坏,有机会才于3月7日以12.45元出局,净收益率只有39%。可见,快就是慢!

  我自问,如果翻了倍我会走吗?当然不会走,好好的,为何走?说是财运不好,对!你看其他股票翻了几倍还稳稳的;说是贪心,也对,17个交易日收益达到80%多了,是疯涨了就应该走。准确的是说,“贪心”都使人很难把握,财运或命运权当是自慰的借口吧。如果我有幸再遇,务必要把握住。

  3月7日出局600072后,当日我以9.85换入600075至7月24日,很折磨人的,我不止三次举刀想除之而后快,反复审视无理由,就最危急的日子都在关键价位企稳。四个多月了,最终收益达到77%左右。可见,慢就是快!

  我的投资经验是:快就是慢!丢掉一夜暴富的雄心!慢就是快!拾起稳定收益的信心!靠一夜暴富的“雄心”,不断换股去碰运气,可能的结果是资金越换越瘦!最好丢掉这一夜暴富的“雄心”。靠自己反复分析,选择基本面和技术形态好的股票,自信达到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状态,则择机安全介入坚定持有,至于让资金增值的事则由董事长、总经理去操盘。

  确实,在投资市场上,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想一夜暴富,往往会一夜暴穷。我们应该明白,投资不是一夜暴富,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要看着别人在股市中赚钱就眼红。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应更着眼于长期增值,抵御生活风险,保护和改善未来的生活水平,达成多年后养老、子女教育等长期财务目标。

  大海虽然浩瀚,也是由无数个小水滴组成的。华尔街的投资高手中,不管是索罗斯还是巴菲特,他们的财富也是从每一单的交易中一点一点积累的,没有几十年的积累他们也不可能拥有今天的成就。

  投资箴言:快就是慢!丢掉一夜暴富的雄心!慢就是快!拾起稳定收益的信心!在投资市场上一定要记住:欲速则不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积累财富不能靠工资,而是靠投资
《每天学点投资学》金城出版社作者:丹阳

  财富积累必须靠资本的积累,要靠资本运作。对普通人来讲,靠工资永远富不起来,只有通过有效的投资,让自己的钱流动起来,才能较快地积累起可观的财富。

  一般来说,创造财富的途径有两种主要模式。第一种是打工,目前靠打工获取工薪的人占90%左右;第二种是投资,目前这类群体占总人数的10%左右。

  一些专业人士对创造财富的两种主要途径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一个普遍的结果:靠打工致富,财富目标大约可达到年薪百万元这样的级别,能达到上千万,甚至是上亿元的寥寥无几。如果靠投资致富,财富目标则比打工的要高得多。例如具有“投资第一人”之称的亿万富豪沃伦·巴菲特先生就是通过一辈子的投资致富,财富达到440亿美元。还有沙特阿拉伯的阿尔萨德王储也通过投资致富,他目前才50岁,但早在2005年,他的财富就已达到237亿美元,名列世界富豪榜前5名。

  通常来说,在个人创造财富方面,比起投资,打工能够达到的财富级别十分有限。但打工所要求的条件和“技术含量”较低,而投资创业需要有一定的特质和条件,因此绝大多数人还是选择打工并获取有限的回报。但事实上,投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为、都要为的事。从世界财富积累与创造的现象分析来看,真正决定我们财富水平的关键,不是你选择打工还是创业,而是你选择了投资致富,并进行了有效的投资。

  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号称“打工皇帝”,他年薪超过千万美元。巴菲特是世界“投资第一人”。我们可以通过这两个典型人物的财富对比,来揭示打工致富与投资致富的财富区别。巴菲特40多年前创建哈撒韦·伯克希尔公司的时候,仅投入1500万美元,后来通过全球性多样性的投资,他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之一。但现在,韦尔奇拥有超过4亿美元的身价,与巴菲特的440亿美元财富相比,就显得太少了。可见致富方式选择的差别,最终决定了韦尔奇与巴菲特之间还存在着那么遥远的财富距离。

  贫富的关键在于如何投资理财。巴菲特说过:一生能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如何投资理财。亚洲首富豪李嘉诚也主张:20岁以前,所有的钱都是靠双手勤劳换来,20—30岁之间是努力赚钱和存钱的时候,30岁以后,投资理财的重要性逐渐提高。所以李嘉诚有一句名言:“30岁以前人要靠体力、智力赚钱,30岁之后要靠钱赚钱(即投资)。”钱找钱胜过人找钱,要懂得让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中国的俗语也说:人两脚,钱四脚。意思是说钱有4只脚,钱追钱,比人追钱快多了。为了证明“钱追钱快过人追钱”,一些人研究起了和信企业集团(台湾排名前5位的大集团)前董事长辜振甫和台湾信托董事长辜濂松领军的财富情况。辜振甫属于慢郎中型,而辜濂松属于急惊风型。辜振甫的长子——台湾人寿总经理——辜启允非常了解他们,他说:“钱放进辜振甫的口袋就出不来了,但是放在辜濂松的口袋就会不见了。”因为,辜振甫赚的钱都存到银行,而辜濂松赚到的钱都拿出来作更有效的投资。结果是:虽然两个年龄相差17岁,但是侄子辜濂松的资产却遥遥领先于其叔辜振甫。因此,人的一生能拥有多少财富,不是取决于你赚了多少钱,而决定于是否投资、如何投资。

  那么,对于普通的人来说,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投资呢?每个人的年龄、个性、工作、年所得等等情况都不尽相同。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利用其适合的投资方式来累积自己的财富。下面就是一个人人都适用的投资理财致富公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自己的特殊的财务状况与你的理财目标,利用这一公式来规划自己未来终身的投资理财大计。

  未来的财富=目前的财富×(1+R)N+每年存入资金×[(1+R)N-1]/R=目前财富×未来值因子+每年存入的资金×年金未来值因子

  其中N是你投资理财的年数

  R是你每年获得的年平均投资报酬率(或你想要的投资报酬率)

  未来值因子:当利率(或报酬率)为R%时,现在的1元钱在第N年后的未来值

  年金未来值因子:是指当利率(或报酬率)为R%时,每年年底固定存入1元的年金,在第N年后的未来值。

  有了上面的公式,你就可以设计自己的致富蓝图了。你只要计算出自己目前有多少财富、每年平均能省下来多少可供投资理财的财富、预计的累积财富的年限以及预期每年可以达到的投资报酬率,你未来的财富水准就可以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来了。

  上述公式是实际情况的简化,因为未来的投资报酬率不太可能每年维持在固定的水平上(除非是巴菲特那样的投资理财天才,才有这种可能,事实上,即便是巴菲特也只是勉强得到这一水平),且每年存入资金的数量也大致一样。不过,大体上来说,利用未来每年“平均”的报酬率与“平均”的投资金额,带入公式所求出来的未来财富,与实际情况相差也不会太大。

  列出这一公式的目的,并不是想帮助你求出未来的财富的精确数值,只是要你深入的了解,投资理财如何才能增加财富以及何以能依靠投资理财致富,进而提起你投资理财致富的信心,使你能抓住理财重点,保持恒心与毅力,从而稳步迈向投资理财致富的道路。

  依照这套方法,不一定能使你致富;但是如果你不做,则致富的机会就将等于零。投资理财致富最重要的观念最有价值的地方是告诉你:“投资理财可以致富。”有了这种认识至少可以让你有信心、有决心、充满希望。不管你现在拥有多少财富,不管你今年几岁,也不管你一年能省下多少钱、投资理财的能力如何,只要你愿意,你都能利用投资理财来致富。

  投资箴言:投资威力巨大无比。它不仅能让富人拉开财富距离,还能让财富平平者变成亿万富翁。有专家预言,下一代中国富豪将产生于那些有胆有识、有智慧的投资者之中。因此,人生致富,投资为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和熊都能赚钱,而猪被宰杀
《每天学点投资学》金城出版社作者:丹阳

  “祸莫大于不知足”,贪婪是人性的一大弱点,也是投资的大忌。克服贪婪是身为投资者必须学会的基本技能。著名市场专家和投资家詹姆斯·克拉默有一句名言:“牛市赚钱,熊市也赚钱,但猪到哪里都被宰杀。”这是对投资市场上哪些贪婪者最好的忠告。

  克拉默非常有意思,每当他觉得某个人过于贪婪时,他就会播放一段猪哼哼的录音。他认为,牛市看涨赚钱,熊市看跌赚钱,这是很有道理的,在这两种情况下长线短线都是有利的做法。只有当持股的人像猪一样贪婪时,当他获得丰厚的收益以后仍然不肯收手时,他才会受到重创。许多人问克拉默,在2000年3月股市在高位运行只维持了短短10天的时候,他是如何知道应该收手卖空的。克拉默不甚严肃也不甚犀利的答案就是“我不想变成猪”。克拉默觉得自己赚到的钱几乎已经呈直线上升了,他也已经目睹手里的许多股票涨到了不可思议的价位。当然,在那个时候,人们有很多理由继续留在股市里,而且是一些看似聪明的、合理的理由。但“牛赚钱,熊赚钱,猪被宰杀”是克拉默的哲理,它让克拉默及时抽身而出,最终保住了胜利的果实。

  可以说,利令智昏,贪婪之心,是投资遭受重大损失的主要因素。贪婪会让投资者失去理智,情绪狂热而难以自控,贪婪的欲望没有止境。正如2007年一度流行的那首网络歌曲《死了也不卖》中唱道的:死了也不卖,不拿到翻倍不痛快。贪婪常深深地盘踞于我们的灵魂和心灵深处,要克服它也绝非易事。但如果能做到,往往会有不错的收益。

  有一个女人,是个单亲妈妈,下岗了,自己带着孩子生活,日子过得挺紧巴艰难。女人听说股市里炒股能赚钱,就来了。女人非常很虚心,也非常很好学,她把别人用来聊天打牌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股票知识上,每天收盘后还要做大量的案头工作。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她不贪,她有一句口头禅:“我要的不多,我只要一根葱钱!”女人就是靠着这“只赚一根葱钱”的理想奔走在股市里,风里来雨里去。很多人不屑:一只股票买了500股去掉手续费就赚40元钱,没劲!时间长了,大家都习惯叫她“一根葱”,言外之意,她哪里是一根葱,简直就是“一根筋”嘛。

  “一根葱”丝毫不为大家的言语所改变、动摇,依然坚持自己的操作思路和手法。有时明明赶上一只股票涨停了,而且封得挺死,她也一定会选择在涨停板那天卖出,八头牛都拉不回来。结果,转天,那只曾经风云突起的股票低开低走,一根长长的大阴棒把头天涨的钱全部吃尽。而此时,人们不再言语,“一根葱”也不言语,她早已拿着昨天赚到的“蝇头小利”买上一捆大葱给孩子去烙肉饼了。

  你可别小看这“一根葱”,这里面可大有学问。首先,“一根葱”不贪婪,她懂得“吃在嘴里才是饭,装在兜里才是钱”的道理;其次,套不着她,任凭庄家你一狠再狠,我只赚一根葱钱。现如今,一根葱不仅把日常生活中的零花钱赚了回来,而且一年到头下来,积少成多,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试想想,如果我们在操作中时刻记住“一根葱”的理论,不赚那么多,只赚“一根葱”,那么就不会有深度被套时的气喘难平,也不会有割肉离场时的黯然神伤了。

  巫启贤早年唱过的一首歌:“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像海洋,我的爱情浅。”看来,这投资和爱情有时候也是相通的。爱得太深,就容易看见伤痕。股市里也是一样,贪欲太深,就容易失去自己手中的主动权,从而沦为股市里的“长套将军”啊!

  作为投资者,进入股市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因此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操作得比较成功,赚得更多些,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如果演变成一种对于金钱贪得无厌的追求,则会在操作时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不但有可能使投资者失去很多获利的机会,还有可能导致投资者遭受巨大的损失。股市就像一条河,你在河边走,渴了就喝口水,也可以拿瓶子装点带走。可是你要是有一天想一个人把河水全喝光了,你想跳进河里,最后却可能被淹死。

  低吸高抛是从事股票买卖最基本的操作原则。但是什么叫“高”、什么叫“低”,却没有一定的标准,有些人企图总是卖到最高点,买到最低点,实际上这是不大可能的,从事股票交易本身并没有最佳的买点和卖点。有些投资者在股票价格上涨过程中,在没有经过认真研究的情况下,不断提高股价上涨的目标期望,担心卖了以后股价继续上涨使自己踏空,从而失去可能得到的利润,甚至在价格已经很高的情况下仍然加码买进。这种贪念经常使投资者由赚大钱变成赚小钱,甚至最后变成亏本。有的投资者则是在股价下跌过程中,迟迟不肯买进,总是盼望股价跌了再跌,以期买到最低点。这种心理看上去是谨慎,实际上也是贪心,往往会坐失良机。

  当然,克服人性中的贪婪并非易事。但不管克服贪婪的路有多遥远多艰难,我们都一定要有勇气和毅力,将克服贪婪进行到底。

  投资箴言:贪婪是投资的大忌。克服贪婪是投资者必须学会的基本技能。自觉远离贪婪、时刻给自己留一份清醒,才是投资的常胜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搞清楚各种投资术语
《每天学点投资学》金城出版社作者:丹阳

  投资术语是投资领域的专业语言。对于一个想学习投资,通过投资获得财富增值的人来说,就一定要了解投资术语,知道这些术语的含义,并熟练运用这些术语。为了方便广大投资者更好地了解投资、金融、经济领域的信息,提高自身投资理财的能力,我们汇集了以下最常用的一些投资术语。

  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风险投资正确的解释其实是创业投资,是对高成长创业企业提供资本支持的投资行为。人们常简称为“风投”、“VC”。

  投资银行:投资银行相当于股票承销人或代理商,作为股票发行者和投资者之间的媒介。

  股权:是指股东因出资而取得的、依法定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和程序参与事务并在公司中享受财产利益的、具有可转让性的权利。股权是所有者对公司兴趣所在,通常以投资者所拥有的股票数目来体现。

  IPO:指首次上市,即一家公司首次在股票市场的公开股票发行。

  大小非:当初股权分置改革时,为了减少对二级市场的冲击,限制了一些上市公司的部分股票上市流通的日期。这就是非流通股,也叫限售股。其中的小部分叫小非(占总股本5%以内),大部分叫大非(占总股本的5%以上)。

  一级市场:是指有价证券的发行市场,即筹集资金的公司或政府机构将其新发行的股票和债券等证券销售给最初购买者的金融市场。在发行过程中,发行者一般不直接同持有币购买者进行交易,需要有中间机构办理。

  二级市场:是指有价证券的买卖市场。已发行的股票一经上市,就进入二级市场。投资人根据自己的判断和需要买进和卖出股票,其交易价格由买卖双方来决定。二级市场在于为有价证券提供流动性。保持有价证券的流动性,是证券持有者随时可以卖掉手中的有价证券,得以变现。

  一级半市场:特指非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股份转让等自发性场外交易市场。买卖未上市股份公司的股票。这种市场交易由来已久,因为其与现行法律相违的同时,又确实有买卖需求,这个市场又被称为“灰色市场”。

  手:它是国际上通用的计算成交股数的单位。必须是手的整数倍才能办理交易。目前一般以100股为一手进行交易。即购买股票至少必须购买100股。

  T+1:T是英文Trade(交易)的第一个字母。目前沪深两市规定,当天买进的股票只能在第二天卖出,而当天卖出的股票确认成交后,返回的资金当天就可以买进股票。这一交易规则就叫做T+1。

  市盈率:市盈率是某种股票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计算公式为: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年每股盈利。上式中的分子是当前的每股市价,分母可用最近一年盈利,也可用未来一年或几年的预测盈利。市盈率是估计普通股价值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一般认为该比率保持在20-30之间是正常的,过小说明股价低,风险小,值得购买;过大则说明股价高,风险大,购买时应谨慎。但高市盈率股票多为热门股,低市盈率股票可能为冷门股。

  换手率:指在一定时间内市场中股票转手买卖的频率,是反映股票流通性强弱的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为:换手率=某一段时期内的成交量÷发行总股数×100%。

  市净率:指的是市价与每股净资产之间的比值,比值越低意味着风险越低。股票净值即:公司资本金、资本公积金、资本公益金、法定公积金、任意公积金、未分配盈余等项目的合计,它代表全体股东共同享有的权益,也称净资产。

  牛市:股票市场上买入者多于卖出者,股市行情看涨称为牛市。

  熊市:熊市与牛市相反。股票市场上卖出者多于买入者,股市行情看跌称为熊市。

  开盘价:是指当日开盘后该股票的第一笔交易成交的价格。如果开市后30分钟内无成交价,则以前日的收盘价作为开盘价。

  收盘价:指每天成交中最后一笔股票的价格,也就是收盘价格。

  绩优股:是指那些业绩优良,但增长速度较慢的公司的股票。这类公司有实力抵抗经济衰退,但这类公司并不能给你带来振奋人心的利润。因为这类公司业务较为成熟,不需要花很多钱来扩展业务,所以投资这类公司的目的主要在于拿股息。

  成长股:是指这样一些公司所发行的股票,它们的销售额和利润额持续增长,而且其速度快于整个国家和本行业的增长。这些公司通常有宏图伟略,注重科研,留有大量利润作为再投资以促进其扩张。

  停牌:股票由于某种消息或进行某种活动引起股价的连续上涨或下跌,由证券交易所暂停其在股票市场上进行交易。待情况澄清或企业恢复正常后,再复牌在交易所挂牌交易。

  涨(跌)停板:交易所规定的股价一天中涨(跌)最大幅度为前一日收盘价的百分数,不能超过此限,否则自动停止交易。沪深两市规定为10%,但新股上市开盘的第一天不受此限制,第二天则要遵守这一规则。如果是ST股,涨跌幅度规定为5%。

  高开:是指开盘价比前一天收盘价高出许多。

  低开:是指开盘价比前一天收盘价低出许多。

  整理:是指股价经过一段急剧上涨或下跌后,开始小幅度波动,进入稳定变动阶段,这种现象称为整理,整理是下一次大变动的准备阶段。

  跳空:指受强烈利多或利空消息刺激,股价开始大幅度跳动。跳空通常在股价大变动的开始或结束前出现。

  送股:上市公司分红的一种形式。具体是指上市公司将本年的利润留在公司里,发放股票作为红利。送股后,公司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的总额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总股本增大了,同时每股净资产降低了,股价也相应降低。

  转股:转股是指公司将资本公积金转化为股本,转股并没有改变股东的权益,但却增加了股本的规模,结果与送股相似。转股与送股的本质区别在于,送股的所送红股来自公司的年度税后利润,只有在公司有盈余的情况下,才能向股东送红股;而转股却来自于资本公积,它可以不受公司本年度可分配利润的多少及时间的限制,只要将公司账面上的资本公积金减少一些,增加相应的注册资本金就可以了,因此,转股严格地说并不是对股东的分红回报。

  配股:上市公司分红的一种形式。具体是指公司增发新股时,按股东所有人份数,以特价(低于市价)分配给股东认购。

  除息和除权:上市公司送股、转股、配股和派息时,在股价上要除掉“股权和派息额”。简单地说,因应发放股票股利或现增而向下调整股价就是除权,因应发放现金股利而向下调整股价就是除息。

  反弹:是指在下跌的行情中,股价有时由于下跌速度太快,受到买方支撑暂时回升的现象。反弹幅度较下跌幅度小,反弹后恢复下跌趋势。

  多头:对股票后市看好,先行买进股票,等股价涨至某个价位,卖出股票赚取差价的人。

  空头:是指认为股价已上涨到了最高点,很快便会下跌,或当股票已开始下跌时,认为还会继续下跌,趁高价时卖出的投资者。

  多翻空:原本看好行情的多头,看法改变,卖出手中的股票,这种行为称为翻空或多翻空。

  空翻多:原本作空头者,改变看法,把卖出的股票买回,这种行为称为空翻多。

  买空:预计股价将上涨,因而买入股票,在实际交割前,再将买入的股票卖掉,实际交割时收取差价或补足差价的一种投机行为。

  卖空:预计股价将下跌,因而卖出股票,在发生实际交割前,将卖出股票如数补进,交割时,只结清差价的投机行为。

  利空:促使股价下跌,对空头有利的因素和消息。

  利多:是刺激股价上涨,对多头有利的因素和消息。

  诱空:引诱中小投资者看空,而主力庄家则实际做多。这是主力庄家常用的手法,目的就是获得大量的低价筹码。往往在K线做出要大跌的形态,有时把股价打压到很低,利用小散和中小机构害怕的心理,来获得大量的筹码。

  诱多:引诱中小投资者看多,而主力庄家则实际做空。主力庄家在出货的时候往往会采用这种手法。

  骗线:主力庄家利用股民们迷信技术分析数据、图表的心理,故意抬拉、打压股指,致使技术图表形成一定线型,引诱股民大量买进或卖出,从而达到他们大发其财的目的。这种期骗性造成的技术图表线型称为骗线。

  阻力线:股价上涨到达某一价位附近,如有大量的卖出情形,使股价停止上扬,甚至回跌的价位。

  支撑线:股价下跌到在某一价位附近,如有大量买进情形,使股价停止下跌甚至回升的价位。

  对敲:主力庄家为了制造市场假象,企图或实际严重影响股票、期货价格或者市场持仓量,蓄意串通,按照事先约定的方式或价格进行交易或互为买卖的行为。主力庄家对敲主要是利用成交量制造有利于自己的股票价位,吸引散户跟进或卖出。

  路演: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证券发行推广方式,指证券发行商发行证券前针对机构投资者的推介活动,是在投融资双方充分交流的条件下促进股票成功发行的重要推介、宣传手段。

  投资箴言:有足够知识准备的投资者,才是真正受保护的投资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投资
《每天学点投资学》金城出版社作者:丹阳

  投资理财是人生之大计,但在真正开始投资前要明白自己投资的目的。有了明确的投资目的,才能有计划地开始投资,因为目的越清楚明白,越有利于投资计划的实施。一般而言,人们的主要投资理财目的不外乎以下几点:

  1.获得资产增值。资产增值是每个投资者共同的目标,理财就是将资产合理分配,并努力使财富不断累积的过程。

  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白,投资增值并不是最终的理财目标,而是我们达成人生目标的手段。理财分为财富的积累、财富的保障、财富的增值、财富的分配四个阶段,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阶段的理财需求。比如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处于财务积累阶段,他们最大的投资应该是自身投资,比如多参加一些培训,拥有更多的本领以便于挣更多的钱。而对于一些有经济实力和投资能力的人来说则应对资产的增值定一个量上的目标。

  2.保证老有所养。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现代家庭呈现出倒金字塔结构。及早制定适宜的理财计划,保证自己晚年生活独立、富足,是现代人将面对的共同问题。养老计划中要考虑退休的年龄、预计退休后每年的生活费用、预计通货膨胀率、预计退休后每年的投资回报率。如果今年45岁,想在55岁退休时每月也拿到相当于现在的5000元生活费,直到80岁,要能计算出现在每月存多少?假如回报率5%,通胀率2%。45岁开始每月需存8376元,35岁开始每月需存3885元。如果投资回报率提高到7%,则上述两个数分别为6137元、2513元。通货膨胀率和回报率都有一个数量的关系,做理财的时候一定要算算账。

  3.保证资金安全。资金的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保证资金数额完整;二是保证资金价值不减少,即保证资金不会因亏损和贬值而遭受损失。

  真正的理财者,是要有一种节制态度的,不是赚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清楚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情况。比如投资股票和基金,好的情况可能有40%、50%的收益率,但坏的情况可能会赔掉20%、30%,上下限是很宽的。而像银行理财产品,最好的收益可能并不高,只有3%、3.5%,但最坏的情况也没有多坏,本金不会损失,它的上下限就很窄。但好与坏发生的概率是有时间性的,可能一段时间很多人去买基金,就是人们普遍认为它发生坏情况的概率比较低,或者说一到两年之间发生坏情况的概率比较低,但两年之后,可能出现坏的概率就比较高了,所以我们不但要对概率的风险性有很好的把握,对概率的时间性也要有一定的认识和把握。

  4.提供赡养父母及抚养教育子女的基金。“老有所养”、“幼有所依”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现代社会这两方面的成本都很高,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父母的年龄、父母什么时候退休、子女目前的年龄、预计上大学的年龄、有无留学计划、去哪个国家读书、读大学的时间、大概需要多少钱,这些都是理财目标。比如说要做一个教育基金规划,小孩今年三岁,18岁上大学,现在大学一年的费用是2万,并预计以每年5%的比率上涨。而投资收益率也是5%,从现在起每月投入298元,如果投资收益率只是1.8%,从现在起每月投入589元。

  5.防御意外事故。正确的理财计划能帮助我们在风险到来的时候,将损失最大可能地降低。

  所谓意外伤害是指非本意的、外来的、不可预料的原因造成的身体遭到严重创伤的事件。由于意外风险不可预料,使得它对家庭的伤害也越大,让人倍感生命的脆弱。所以理财的过程中应该考虑意外的事故,如大病、自然灾害等等。

  6.提高生活质量。经济状况的逐渐改善,是提高生活质量和增加生活乐趣的基本保证。

  我们理财的目标就是使我们的财务状况处于最佳状态,满足各层次的需求,从而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这也是我们理财的最终目标。

  投资箴言:投资要有明确的目的,稀里糊涂、盲目轻率就涉足投资领域,往往会亏得很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制定自己的投资计划
《每天学点投资学》金城出版社作者:丹阳

  在进行投资的时候,很多人没有制定自己的投资计划。他们的交易行为都发生在一瞬间,或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消息,或是心血来潮的冲动,或是一条笔直的拉升曲线,几十万上百万的资金就在几秒钟推进去,没有理由,更没有计划,对于买完后市场将可能发生的变化没有任何准备,如此的投资行为本身在开始前就已经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为什么要制定投资计划书?面对纷繁复杂的投机市场,除非你打算买完数年不卖,否则你必须要面对可能发生的一切!最大的威胁就是假如你的投资标的在你买完后开始下跌,你将如何应对?

  此时制定计划书就显得异常重要了!我们可以按照计划书的内容执行就有了一个依据,这就是投资计划书的必要性所在!有了投资计划,我们才能有条不紊地实施自己的投资步骤,才不会方寸大乱,手足无措。要制定自己的投资计划,可以通过如下八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了解。

  在制定计划前,首先要了解自己,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这些情况包括:

  资金因素:投资者有一定数量、来源可靠而合法的资金,是制定投资计划的前提。

  对资金投资收益的依赖程度:所谓依赖程度,也就是投资者承担投资风险的能力。如果对投资收益的依赖很大,就应该选择债券、优先股等安全可靠、有稳定收益的证券投资项目。如果对投资收益的依赖较小,则可以选择收益可能较大但风险程度也高的股票进行投资。

  时间信息因素:投资者应该考虑能够投放在某项投资上的时间和精力有多少,以及获得信息的渠道、手段和时效等因素,如果条件都不充裕,就不应选定价格波动较大的短线股票作为投资对象,而应以购买绩优股和成长股等较长线的股票为投资项目。

  心理因素:在证券投资中,投资者的心理素质有时比资金的多寡更为重要。优柔寡断、多愁善感性格类型的投资者应该避免进行风险较大、起伏跌荡的短线股票投资。

  知识和经验因素:投资者的知识结构中对哪种投资方法更为了解和信赖,以及人生经验中对哪种投资的操作更为擅长,都会对制定投资计划有帮助。相对来说,选择自己熟悉了解的投资项目,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和成熟经验,是投资稳定成功、安全获益的有利因素。对于股票投资,选择自己熟悉了解的行业的上市公司、运用自己便于掌握的方法来决定操作手段,对成功获利会大有裨益。

  多元化投资方案:投资的风险与收益并存,收益越高往往风险也越大。好的投资方案可以使投资者较大限度地提高收益,躲避风险。具体到股票市场,投资者很难准确预测出每一种股票价格的走势。假如贸然把全部资金投入于一种股票,一旦判断有误,将造成较大损失。如果选择不同公司、不同行业性质、不同地域、不同循环周期的股票,也会相应降低投资风险。

  了解自己并不容易,大多数的投资失败都是源于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有时,你觉得手头的资金还算充裕,结果往往是为弥补信用卡欠账不得不将股票割肉离场,而错过了反弹的良机;有时,你认为自己能承担20%的损失,结果刚亏损不到5%就逃之夭夭;有时,你想学巴菲特的长期价值投资法则,结果几天的剧烈波动就把这些法则抛之脑后。

  如果不清楚地了解自己,任何投资计划都是虚幻的,或者是计划本身就不切实际,更多的情况是根本无法执行。

  因此,制定投资计划的第一步就是要对自己有清楚的了解,全面的认识自己很难。这需要通过不断的追问和明确一些问题来逐渐的实现:

  (1)你有多少资本?有多少钱是长时间不会动用的?

  (2)你最多能承受多大的损失?

  (3)你工作很忙吗?每天能抽出多长时间专门做股票买卖?

  (4)你懂得多少金融知识?对数字很敏感吗?能纯熟的运用一种技术分析方法吗?

  (5)你做事情很冲动吗?你能多大程度上容忍自己一时的错误?

  诸如此类的问题你还可以设计出很多,在经常性的追问和反省中,你就能认识自己并试着控制自己,这是制定投资计划的第一步,也是成为成功投资者的第一步。

  第二步:设定合理的收益预期

  很多人没有合理的收益预期,他们觉得钱赚的越多越好。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

  顶尖的私募基金高手在跟客户签订协议时首先就要合理的投资目标,目标要求得太高,他是不会接受的,因为成熟的私募基金都是要根据投资目标,设计出一套投资系统。专业投资高手尚且如此,何况小散户。没有合理的收益预期的结果往往是:看到别人赚了钱,就预期自己能赚得更多,为了博得高收益而承担了高风险,损失惨重。或者是当投资一只股票亏损时,舍不得止损,越套越深。事实上如果有一个合理的预期,就可以早早止损,也一样能实现整个投资计划的收益目标。没有目标的人想赢怕输的心理特别重,强烈的追求每一次操作都正确的心理倾向是投资者的大忌。

  第三步:判断大环境

  对大环境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很重要,除非是顶尖的短线高手,绝大部分人还是靠把握趋势来积累财富的。一个人必须要学会根据外界的环境来调整自己,这是一种原始的动物本能。对市场环境有一个大致的判断,是制定投资计划的关键步骤。

  第四步:坚定交易理念

  交易理念是指用什么样的原则和方法来指导投资。趋势跟踪、波段操作、价值挖掘等等都是交易理念。选择什么样的交易理念跟你自己的能力和性格有很大关系,如果你对数字不敏感,技术分析能力很差,那就不要考虑波段操作。如果你缺乏足够的耐心,价值挖掘就不适合你。交易理念的选择也和市场环境有关,股价普遍高估的情况下,价值挖掘会很难;长期熊市的情况下,趋势跟踪不是好办法。

  第五步:确定交易的时间架构

  多长时间买卖一次股票,多长时间调整一次投资组合也是投资计划中重要的部分。这同样与市场大环境、个人的性格特征、应用何种交易理念有关。长线交易的方式一般很适合上班族。

  第六步:确定系统的R乘数分布和期望收益

  每笔交易的初始风险用R(Risk)来表示,你在做一笔交易的时候,要考虑到把预期利润设定为初始风险的N倍,比如2R就是当一笔交易你能承受的风险是20%,那么期望能达到40%的利润。由此来设定止损点和获利退出点。

  第七步:分配资产份额并设计投资组合

  当你做好前面的准备之后,接下来就是具体实施了。与使用资产类别较少的传统方法相比,广泛分散的复合等级资产投资能够产生更高的长期波动调整后收益。一旦你决定采用广泛分散的投资组合,那么就开始着手设计适合你自己的投资组合吧。

  下面我们给出一种格式,你可以据此将当前的总现金价值(比如30万)转化成一个具体的推荐组合结构。

  你首先输入投资组合当前的总现金价值(30万)。然后根据你的情况和需要,分别输入分配给短期债券、长期债券和权益投资的百分比和金额。通常情况下,这些百分比一旦确定便不再更改,除非你的波动性宽容度、投资期或者财务状况发生了重大改变。

  根据广泛分散的投资策略,接下来你需要在以下5类资产之间合理配置投资权重:

  短期债券

  长期债券

  股票和股票型基金

  房地产投资工具

  资产保值投资

  在付息类资产(短期债券、长期债券)的选择和配置上,主要依据的是其质量和期限。投资者可以根据预期利率变动,决定短期与长期债券的相对配置。

  对于权益类资产,股票和基金理所当然占据最大的权重。再进一步细分下去,大公司股票和小公司股票、成长型基金与价值型基金适当分散,以消除过度依赖某一类型权益资产带来的风险。

  房产通常是国人家庭资产中最大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购买个人住房及度假住宅主要不是为了投资目的,因而不能列入投资组合中。它们通常出现在客户资产负债表的“生活类资产”中。

  从历史数据来看,资产保值投资,例如商品关联证券与贵金属投资,具有完全不同于其他资产等级的收益形态。分配给他们的投资比重相对较小,当组合的其余部分由于严峻的经济形势而丢失城池时,也许它们反而表现优异。商品关联证券很可能是资产保值的最佳例子。商品与很多其他资产类别负向相关,因而成了有力的分散投资手段。

  资产配置不仅要决定构建投资组合所用的各类资产,还要决定这些资产类别之间的相对资金配置权重。那么,如何决定这些资产类别在资产配置中的权重呢?最简单的方式是考虑它们在国内资本总额中的相对比重。但这种方法显然过于宽泛,而且不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组合。

  正确的方法是根据经济情境预测、自己的期望收益、对资产波动的宽容度以及各种资产类别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设计组合。这种方法比较复杂,也需要投资者不断的在学习中进行调整。不管使用哪种方法,之前都最好设定每类资产的最低权重,从而保证分散投资的幅度。

  你对资产波动的宽容度是影响投资组合的主要因素。

  你最重要的决策就是决定付息投资工具和权益投资工具的相对配置权重,该权重大致决定了投资组合的收益/波动性的特征。根据广泛分散的投资策略,接下来你需要在以下5类资产之间合理配置投资权重:

  在资产配置中可以采取更积极的投资策略,为短期债券、长期债券、权益投资工具分别确定配置权重的波动范围。在该范围内进行有限的择时操作。在下表中,根据最低配置规定,至少65%的资产将配置于“核心投资组合”,该组合由25%的短期债务工具、10%的长期债券和30%的权益投资构成。

  投资分类 投资的百分比 百分比波动范围

  短期债券 35% 25%-45%

  长期债券 20% 10%-30%

  权益投资 45% 30%-60%

  总投资 100% 65%核心投资组合

  第八步:控制交易头寸

  确定头寸规模在任何投资系统中都是最重要的部分,但是绝大多数投资专业指导书籍和课程中都忽略了这一节,而往往以资产配置和资产组合管理来代替。其实,头寸管理和资产组合管理绝对不能相互替代。特别是在当前震荡市行情里,控制好交易头寸才能确保你的资金安全。

  总之,有了计划的投资你会操作起来更有信心!因此,希望所有的投资者交易前都养成制定投资计划书的好习惯!

  投资箴言: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都要有计划,投资也一样。合理制定个人的投资计划,就可以获得较为丰厚的回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复利的神奇魔力

《每天学点投资学》金城出版社作者:丹阳


  复利是投资学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复利具有神奇的魔力,它能在不知不觉之中使财富获得巨额的增长。好多人小看了复利的威力,觉得每天增长那么一点点,根本无足轻重。其实,复利是那些世界巨富发财的最大秘密。
  复利是从“小钱”开始起来,这是成大事者常用的手段。而有一些人一心想发财,结果大钱小钱都赚不到。所以一开始就应把眼光放远,用复利来再投资,那么你的钱才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当你的条件普通,又没有良好的家庭背景时,那么你就采取复利再投资的方式。这方式不但可以在低风险的情况下积累你的资本,还可以培养你踏实的做事态度和金钱观念,你的一生将为此受益无穷!
  爱因斯坦把复利看做是世界上最具威力的武器。当今世界最可怕的武器是核武器,现有的核武器就已经足够把地球毁灭好几遍。核武器的原理是核裂变,核裂变时会产生巨大的核能。核能的理论基础是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的,然而,爱因斯坦把复利的作用视为在核爆炸加之上,可见“复利”的威力有多巨大。一些富豪这样评价复利:复利投资,才是迈向富人之路的“垫脚石”。
  关于复利,有这样一个著名的故事:传说古印度的宰相西萨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认为这个游戏很有趣,决定奖赏他,说可以满足他所有的要求。宰相说自己的要求就是在他的棋盘上摆满麦粒:第1格放1粒,第2格放2粒,第3格放4粒……每一小格的麦粒数量都是前一格的一倍,如此下去,直至所有格子都摆满。国王认为这很简单,马上派人搬来麦粒开始摆放,但很快他发现这个要求根本不可能满足,因为所有麦粒的总和是个20位的天文数字,即使搬来整个印度的麦粒都无法填满棋盘。这就是复利的巨大魅力,它使数字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
  在投资中还有一个来说明“复利”生钱的威力经典故事——老山姆的故事。
  1926年一个名叫山姆的普通的美国人出生了。山姆的父母给山姆投资购买了800美金的美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基金。最后,在老山姆去世时,那800美元的投资产生了3842400美元!老山姆那800美元本金所产生的回报是让人难以置信的,但是对美国市场1926年到2002年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投资美国中小企业股票75年的累积收益率是4803倍,对应的以复利计算的年收益率是11.97%;投资大公司股票的累积收益率是1548倍,对应的复利计算的年化收益率是10.29%。因此从理论上讲,我们假设像山姆那样用800美元来投资一只平均业绩的开放式基金的话,以复利计算,50年之后,我们的资产就能达到4938522美元。
  可见,在“时间+复利”的作用下,创造一个百万富翁也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因此,投资理财真正的大聪明和大智慧就是领悟复利的深刻含义,并忠实地遵循它的规律,利用它在时间上的优势,稳妥地投资。
  明白了复利的巨大威力后,我们就要树立一种“投资致富宜早不宜迟”的思想,尽早地利用时间与复利的作用来创造财富。成功致富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越长,创造财富的力量就越强大,投资的回报也就越丰厚。
  在理解和运用“复是最大的投资武器”时,千万要记住一条:绝不要间断。间断投资,会让你的前期投资收效大打折扣,也达不到用时间的复利原理来获取高回报的理想效果。
  投资箴言:世间最佳的投资方式就是在“时间+复利”的作用下,充分利用复利的威力不间断地生钱。在神奇无比的复利威力面前,千万财富不难获得,亿万财富也不稀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投资自己陌生的股票
《每天学点投资学》金城出版社作者:丹阳

  在投资的过程中,选择好股票是降低风险、增加盈利的重要一步。但是选股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巧,不是一时半会能学会的,而选择自己最熟悉的股票,则可以降低时间成本和风险成本,无疑是一种好的选择。

  人们在生活、工作中有一条经验:对自己熟悉的事情,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效率也会很高。而对于自己陌生的事情,则要费事得多,往往是会以失败而告终,而且中间还伴随着种种坎坷。这条经验在投资市场也非常适用。

  人们常说“熟能生巧”,关于这一点“卖油翁”的故事很能说明问题。陈尧咨善射,他在训练场上练习射箭,箭箭全中靶心,大家都称赞他的技艺,他感到非常骄傲。但是有一个卖油的老汉却只是淡淡的点点头。于是,他将老头叫过来,问道:“你也懂射箭吗?我的技术难道不高明吗?”卖油的老汉没有回答,他把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接着把一枚有孔铜钱放在葫芦口,然后从他的大油壶里舀起一勺油,从高处往葫芦里倒。只见那油就像一条线一样从铜钱中间的小洞里滴下去,一滴都没有落在外边。围观者都惊呆了。而这个卖油的老汉却说:“其实我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不过是天天练习,熟能生巧而已。”这个故事所讲的道理和投资的道理是相同的。如果投资者能完全了解一个行业或者一只股票,那就能做到心中有底,投资获利是迟早的事情。

  那些投资大师,如彼得·林奇、沃伦·巴菲特等都坚持做自己熟悉的股票。彼得·林奇认为,购买自己不熟悉甚至一无所知的企业股票是非常危险的。他的投资理念是,最好的选股工具是我们的眼睛、耳朵和常识。彼得·林奇很自豪地表示,他的很多关于股票的绝妙主意是在逛杂货铺,或者和家人朋友闲聊时产生的。由此可见,每个人都具备这样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看电视,阅读报纸杂志,或者收听广播得出第一手分析资料,我们身边就存在各种上市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这些产品和服务能够吸引你,那么提供它们的上市公司也会进入你的视野。对于大多数没有行业背景的个人投资者而言,最容易熟悉的股票就是那些消费类或与之相关的上市公司股票。

  彼得·林奇不投资网络科技股就体现出其“不投资不熟悉的股票”的理念。1995年—1999年是一次史无前例的牛市,指数上涨一倍,连续5年股票的回报率都在20%以上。这次大牛市中,人们对网络股等高科技企业的狂热是最大的推动力。但是,在人们的狂热中,彼得·林奇却再次宣称自己是技术厌恶者:“一直以来,我都是技术厌恶者。我个人的经验表明,只有那些不盲目追赶潮流的人才能成为成功的投资者。事实上,我所知道的大多数有名的投资人都是技术厌恶者。他们从来不会买人那些自己不了解其业务情况的公司股票,我也同样如此。”

  还有巴菲特,也秉持“不熟不做”的投资理念,他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的成功范例。网络科技股疯狂上涨的时候,他由于自己对其不是很了解,也没有买入这种股票。结果在网络科技泡沫破裂的时候,他躲过了一劫。

  巴菲特在幼年曾经卖过报纸,对报纸及其所属的新闻领域比较熟悉,所以,他就投资于华盛顿邮报;他非常喜欢喝可口可乐,对可口可乐公司很了解,所以购买的可口可乐的股票。这种投资于自己熟悉的公司股票的做法,使得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实,因为熟悉,对于公司的基本面的分析的偏颇几率就会很小,那么就可以把精力放在技术分析和股性特点上,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是处在高位应该卖出,什么时候是处在低位应该买进,避免盲目性。因此,在选股时,要尽量选择自己最熟悉的股票。

  投资箴言:投资自己熟悉的股票,才能心中有底,少犯错误。盲目地进行投资,只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损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K线图一定要能看懂
《每天学点投资学》金城出版社作者:丹阳

  能看懂K线图是证券投资的基本功。所谓K线图,就是将各种股票每日、每周、每月的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等涨跌变化状况,用图形的方式表现出来。K线又称阴阳线、棒线、红黑线或蜡烛线,它起源于日本德川幕府时代(1603~1867年)的米市交易,用来计算米价每天的涨跌,后来人们把它引入股票市场价格走势的分析中,目前已成为股票技术分析中的重要方法。如果不能看懂K线图,也就不能对所投资的股票作最基本的分析,也就不能做出相应的判断。

  K线图有直观、立体感强、携带信息量大的特点,蕴涵着丰富的东方哲学思想,能充分显示股价趋势的强弱、买卖双方力量平衡的变化,预测后市走向较准确,是各类传播媒介、电脑实时分析系统应用较多的技术分析手段。

  K线最上方的一条细线称为上影线,中间的一条粗线为实体。下面的一条细线为下影线。当收盘价高于开盘价,也就是股价走势呈上升趋势时,我们称这种情况下的K线为阳线,中部的实体以空白或红色表示。这时,上影线的长度表示最高价和收盘价之间的价差,实体的长短代表收盘价与开盘价之间的价差,下影线的长度则代表开盘价和最低价之间的差距。当收盘价低于开盘价,也就是股价走势呈下降趋势时,我们称这种情况下的K线为阴线。中部的实体为黑色。此时,上影线的长度表示最高价和开盘价之间的价差,实体的长短代表开盘价比收盘价高出的幅度,下影线的长度则由收盘价和最低价之间的价差大小所决定。

  K线可以分为日K线、周K线、月K线,在动态股票分析软件中还常用到分钟线和小时线。

  K线有时是阳线,有时是阴线,有时带上影线,有时带下影线,有时是十字星。不同形态的K线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反映出多空双方争斗的结果,是多方打败空方,或空方打败多方,还是多空双方势均力敌,都可以在K线形态中得到表现。

  一般而言,阳线表示买盘较强,卖盘较弱,这时,由于股票供不应求,会导致股价的上扬。阴线表示卖盘较强,买盘较弱。此时,由于股票的持有者急于抛出股票,致使股价下挫。同时,上影线越长,表示上档的卖压越强,即意味着股价上升时,会遇到较大的抛压;下影线越长,表示下档的承接力道越强,意味着股价下跌时,会有较多的投资者利用这一机会购进股票。

  具体来说,不同的K线形态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1.光头光脚小阳线。此形态表示最低价与开盘价相同,最高价与收盘价相同,上下价位窄幅波动,表示买方力量逐步增加,买卖双方多头力量暂时略占优势。此形态常在上涨初期、回调结束或盘整的时候出现。

  2.光头光脚小阴线。此形态表示开盘价就是最高价,收盘价就是最低价,价格波动幅度有限,表示卖方力量有所增加,买卖双方空方力量暂时略占优势。此形态常在下跌初期、横盘整理或反弹结束时出现。

  3.光头光脚长阳线。没有上下影线,表示多方走势强劲,买方占绝对优势,空方毫无抵抗。经常出现在脱离底部的初期,回调结束后的再次上涨,及高位的拉升阶段,有时也在严重超跌后的大力度反弹中出现。

  4.光头光脚长阴线。没有上下影线,表示空方走势强劲,卖方占绝对优势,多方毫无抵抗。经常出现在头部开始下跌的初期,反弹结束后或最后的打压过程中。

  5.带上影线的阳线。这是上升抵抗型,表示多方在上攻途中遇到了阻力,此形态常出现在上涨途中、上涨末期或股价从底位启动遇到密集成交区,上影线和实体的比例可以反映多方遇阻的程度。上影线越长,表示压力越大,阳实体的长度越长,表示多方的力量越强。

  6.带上影线的阴线。表示股价先涨后跌,庄家拉高出货常会出现此种形态。黑色实体越长,表示卖方实力越强。上影线实体小的形态,常出现在阶段性的头部,和震仓洗盘中。

  7.带下影线的阳线。这是先跌后涨型,反映股价在低位获得买方支撑,卖方受挫,常出现在市场底部或市场调整完毕。

  8.带下影线的阴线。这是下跌抵抗型,表示空方力量强大,但在下跌途中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买方的抵抗,常出现在下跌途中、市场顶部或振荡行情中。

  9.带上下影线的阳线。表示下有支撑,上有压力,总体买方占优,常出现在市场的底部、上升途中。上影线长,说明上方压力大;下影线长,说明下档支撑强;实体越长,说明多方实力强。

  10.带上下影的阴线。表示上有压力,下有支撑,总体空方占优,阴线实体越长,表明空方做空的力量越大。常出现在市场顶部,或下跌途中。

  11.十字星图形。表示开盘价和收盘价相同,多空力量暂时处于平衡。

  12.“┳”字形。表示开盘价和收盘价相同,下影线表示下方有一定支撑。“┳”字形常出现在市场的底部或顶部。

  13.“┻”字形。表示开盘价和收盘价相同,上影线表示上方有一定的压力,常出现在市场的顶部或横盘整理中。

  14.“━”字形。此种形态常出现在股价涨停板或跌停板的时候,表示多方或空方绝对占优,被封至涨停或跌停的位置。

  投资者通过K线的形态可以分析出股票的具体情况。然而,K线图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用其预测股价涨跌并非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另外,对于同一种图形、许多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做出不同的解释。因此,在运用K线图时。一定要与其他多种因素以及其他技术指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投资箴言:K线是一种特殊的市场语言,不同的形态有不同的含义。如果投资者能准确读懂K线的含义,投资就会变得很轻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者如何分析财务报表
《每天学点投资学》金城出版社作者:丹阳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发展趋势的综合反映,是投资者了解公司、决定投资行为的最全面、最翔实的、往往也是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因此,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长期稳定地获利,就必须学会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

  在企业众多的财务报表中,对外公布的报表主要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下面就对如何分析这些报表作简单的说明。

  1.如何分析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上市公司会计期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报表。通过资产负债表,能了解企业在报表日的财务状况,长短期的偿债能力,资产、负债、权益和结构等重要信息。

  (1)对资产类科目的分析

  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的科目非常多,但投资者不用全部费心费力地分析,只要抓住主要的项目就可以了。这些主要项目有四个:应收款项、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和递延资产。

  ①应收款项。

  应收账款:通常而言,公司存在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这是因为在会计核算中设有“坏账准备”科目,正常情况下,三年的时间已经把应收账款全部计提了坏账准备,因此它不会对股东权益产生负面影响。但在中国,由于存在大量“三角债”,以及利用关联交易通过该科目来进行利润操纵等情况。因此,当投资者发现一个上市公司的资产很高,一定要分析该公司的应收账款项目是否存在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同时要结合“坏账准备”科目,分析其是否存在资产不实,“潜亏挂账”现象。

  预付账款:该账户同应收账款一样是用来核算企业间的购销业务的。这也是一种信用行为,一旦接受预付款方经营恶化,缺少资金支持正常业务,那么付款方的这笔货物也就无法取得,其科目所体现的资产也就不可能实现,从而出现虚增资产的现象。

  其他应收款:主要核算企业发生的非购销活动的应收债权,如企业发生的各种赔款、存出保证金、备用金以及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并非这么简单。例如,大股东或关联企业往往将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挂在其他应收款下,形成难以解释和收回的资产,这样就形成了虚增资产。因此,投资者应该注意到,当上市公司报表中的“其他应收款”数额出现异常放大时,就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

  ②待处理财产净损失。

  有些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挂账列示巨额的“待处理财产净损失”,有的甚至挂账达数年之久。这种现象明显不符合收益确认中的稳健原则,不利于投资者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③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

  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并无实质上的重大区别,它们均为本期企业已经支出,但其摊销期不同。“待摊费用”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而“递延资产”的摊销期超过一年。从严格意义上讲,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并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但它们似乎又同未来的经济利益相联系,而且在会计实务中,不少人也习惯于把已发生的成本描绘为资产。

  (2)对负债类科目的分析

  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科目的分析中,主要应关注其偿债能力。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指标来分析:

  ①短期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流动比率即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是: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这是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常用的指标。通常而言,流动资产应远高于流动负债,起码不得低于1∶1,一般以大于2∶1较合适。但是,对于公司和股东,流动比率也并非越高越好。因为,流动资产还包括应收账款和存货,尤其是由于应收账款和存货余额大而引起的流动比率过大,会加大企业短期偿债风险。因此,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应收账款及存货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这是用于衡量公司到期清算能力的指标。一般认为,速动比率最低限为0.5∶1,如果保持在1∶1,则流动负债的安全性较有保障。因为,当此比率达到1∶1时,即使公司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也不致影响其即时偿债能力。这一指标剔除了应收账款及存货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影响,一般来说投资者利用这个指标来分析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比较准确。

  ②长期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的资产中有多少负债,一旦企业破产清算,债权人得到的保障程度如何。其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所有者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比率反映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所占份额,所有者权益比率与资产负债率之和为1。其计算公式为:所有者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反映的是债权人得到的利益保护程度。其计算公式为: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投资者在看财务报表时,只要看一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无形资产总额这几项,便可大概看出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状况,这三个比率只有在同行业、不同时间段相比较,才有一定价值。

  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其公式为: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资产总额-流动资产)÷(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该值应该低于100%,如果高于100%,则说明企业动用了一部分短期债务来购置长期资产,这样就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其经营风险也将加大,实为危险之举。

  2.如何分析利润表

  通常情况,企业的盈亏情况是通过利润表来反映的。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经营成果的分配关系。它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集中反映,是衡量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主要尺度。投资者在分析利润表时,应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利润表结构分析

  利润表是把上市公司在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与同一会计期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得到该期间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的情况。由此可知,利润表的重点是相关的收入指标和费用指标。“收入-费用=利润”可以视作阅读这一报表的基本思路。当投资者看到一份利润表时,会注意到以下几个会计指标。它们分别是:“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在这些指标中应重点关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尤其应关注主营业务利润与净利润的盈亏情况。有些投资者往往只关心净利润情况,认为净利润为正就代表公司盈利,于是高枕无忧。其实,企业的长期发展动力来自于对自身主营业务的开拓与经营。严格意义上来说,主营亏损但净利润有盈余的企业比主营业务盈利但净利润亏损的企业更危险。企业可以通过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将当期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作成盈利,可谁又敢保证下一年度还有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呢?

  (2)通过分析关联交易判断上市公司利润的来源

  上市公司为了向社会公众展现自己的经营业绩,提高社会形象,往往利用关联方间的交易来调节其利润,主要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增加收入,转嫁费用。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分析时,一定要分析其关联交易,特别是母子公司间是否存在着相互关联交易,转嫁费用的现象,对于有母子公司关联交易的,一定要将其上市公司的当年利润剔除掉关联交易虚增利润。

  ②资产租赁。

  由于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从母公司剥离出来的,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资产主要是从母公司以租赁方式取得的。从而租赁资产的租赁数量、租赁方式和租赁价格就是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可以随时调整的阀门。有的上市公司还可将从母公司租来的资产同时转租给母公司的子公司,以分别转移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利润。

  ③委托或合作投资。

  委托投资。当上市公司接受一个周期长、风险大的项目时,则可将某一部分现金转移给母公司,以母公司的名义进行投资,将其风险全部转嫁到母公司,却将投资收益确定为上市公司当年的利润。

  合作投资。上市公司要想配股其净资产收益率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公司一旦发现其净资产收益率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便倒推出利润缺口,然后与母公司签订联合投资合同,投资回报按倒推出的利润缺口确定,其实这块利润是由母公司出的。

  ④资产转让置换。

  通常而言,上市公司通过与母公司资产转让置换,从根本上改变自身的经营状况,长期拥有“壳资源”所带来的配股能力,对上市公司及其母公司都是一个双赢战略。通常上市公司购买母公司优质资产的款项挂往来账,不计利息或资金占用费,这样上市公司不仅获得了优质资产的经营收益,而且不需付出任何代价,把风险转嫁给母公司。另外,上市公司往往将不良资产和等额的债务剥离给母公司或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以达到避免不良资产经营所产生的亏损或损失的目的。

  3.如何分析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及其净额的报表,它主要说明公司本期现金来自何处、用往何方以及现金余额如何构成。投资者在分析现金流量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现金流量的分析

  有些公司会通过往来资金操纵现金流量表。上市公司与其大股东之间通过往来资金来改善原本难看的经营现金流量。本来关联企业的往来资金往往带有融资性质,但是借款方并不作为短期借款或者长期借款,而是放在其他应付款中核算,贷款方不作为债权,而是在其他应收款中核算。这样其他应付、应收款变动额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就作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而实质上这些变动反映的是筹资、投资活动业务。这样当其他应付、应收款的变动是增加现金流量时,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就可能被夸大。

  (2)注意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的状况

  现金股利分配有很强的信息含量。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往往能够连续分配较好的现金股利,有一些上市公司虽然账面利润好看,但是利润是虚假的,财务状况恶劣,一般不能经常分配现金股利。

  (3)“每股现金流量”这一指标反映的问题

  “每股现金流量”和“每股税后利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有的上市公司有较好的税后利润指标,但现金流量较不充分,这就是典型的关联交易所导致的,另外有的上市公司在年度内变卖资产而出现现金流大幅增加,这也不一定是好事。

  那么,现金流量多大才算正常呢?作为一家抓牢主业并靠主业盈利的上市公司,其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不应低于其同期的每股收益。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如果其获得的利润没有通过现金流进公司账户,那这种利润极有可能是通过做账“做”出来的。投资者最好选择每股税后利润和每股现金流量净额双高的个股,作为中线投资品种。

  总之,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不能单一地对某些科目关注,而应将公司财务报表与宏观经济一起进行综合判断,与公司历史进行纵向深度比较,与同行业进行横向宽度比较,把其中偶然的、非本质的东西舍弃掉,得出与决策相关的实质性的信息,以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与准确性。

  投资箴言:财务分析是企图了解一个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真实面目,从晦涩的会计程序中将会计数据背后的经济涵义挖掘出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决策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环境决定小投资
《每天学点投资学》金城出版社作者:丹阳

  成熟的投资者都非常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因为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和状况对一国的股市有着重大影响力,而且波及范围广泛、作用机制也相对复杂。

  股票市场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因而一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与该国经济发展紧密相关。一方面,投资对象要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另一方面,证券业本身也直接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左右。

  首先,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地增长是股价能否稳定上升的重要因素。因为,当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状况也会较好,股价上升的可能性也较大。

  其次,宏观经济周期对股价的影响也很明显。许多研究发现,股价的变动常常比实际经济的繁荣和衰退要领先,即经济高涨后期股价会率先下跌,经济尚未全面复苏之际,股价先行上涨。所以,股价被称为经济周期变动的先导性指标。

  再者,一国或地区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股价也会有影响。中央银行放松银根,增加货币供应,资金需要新的投资机会,一旦资金进入股市,将会引起股票需求的增加,立即促使股价上升。同样,积极的财政政策会扩大财政赤字,增加财政支出,刺激经济发展,另外调节税率等财政政策会影响企业利润和股息,发行国债等也会改变证券市场的证券供应和资金需求,从而间接影响股价。

  此外,市场利率、汇率变化和国际收支状况等都会给股票市场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因此,在股票投资时,投资者绝对不能忽视宏观经济的基本面。

  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经济指标来分析大的经济环境对个人投资的影响。

  1.GDP的影响

  理论上说,GDP是反映一国经济整体实力的宏观指标。它的下降表明经济不景气,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盈利状况不佳,企业减少投资,降低成本,融资速度减慢,股票市场的供给曲线就会向左上方缓慢移动;同时,股票市场的需求方——股票投资者也由于经济的不景气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降低,从而减少支出和投资资金,使股票市场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两个曲线的下移将使股票价格下降。反之,当一国经济发展迅速,GDP增长较快时,预示着经济前景看好,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改善,企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极想扩大规模,增加投资,对资金的需求膨胀,因而股票市场趋向活跃。在股票市场均衡运行、而且其经济功能不存在严重扭曲的条件下,一般来说,股票价格随GDP同向而动,当GDP增加时,股票价格也随之上升;当GDP减少时,股票价格也随之下跌。因此,GDP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正的。

  2.利率的影响

  众所周知,利率是影响股市走势最为敏感的因素之一。根据古典经济理论,利率是货币的价格,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它取决于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资金的供给来自储蓄,需求来自投资,而投资和储蓄都是利率的函数。利率下调,可以降低货币的持有成本,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从而增加流通中的现金流和企业贴现率,导致股价上升。所以利率提高,股市走低;反之,利率下降,股市走高。利率变动与股价变动关系可以从三方面加以描述:

  (1)根据现值理论,股票价格主要取决于证券预期收益和当时银行存款利率两个因素,与证券预期收益成正比,与银行存款利率成反比。理论上说,股票价格等于未来各项每股预期股息和某年出售其价值的现值之和。

  (2)股票价格除了与预期价值有关以外,还强烈地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当市场供不应求时,股票价格上涨,反之市场供过于求时,股票价格下降。利率变动直接影响市场资金量。利率上升,股票投资的机会成本变大,资金从股票市场流出,股票市场供过于求造成股票价格下降;利率下降,股票投资的机会成本变小,资金流入股票市场,股票市场供不应求,造成股票价格上涨。

  (3)利率上升,企业的借贷成本增加,获得资金困难,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未来的利润将减少,那么预期股息必然会减少,股票价格因此会下降。反之,利率下降,企业的借贷成本会降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未来的利润会增加,预期股息收入增加,股票价格上涨。因此,利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负的。

  3.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货币供给量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可以通过3种效应实现:(1)预期效应。当中央银行准备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能够影响市场参与者对未来货币市场的预期,从而改变股市的资金供给量,影响股票市场的价格和规模;(2)投资组合效应。当中央银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增加,但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投资收益)却递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所持有的货币会超出日常交易的需要,结果会促使部分货币进入股市寻求收益,导致股市价格的上涨;(3)股票内在价值增长效应。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利率将下降,投资将增加,并经过乘数扩张效应,导致股票投资收益提高,从而刺激股市价格的上涨。以上3种效应一般来说都是正向的,即货币供给量增加,则股市价格上涨。因此,货币供给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正的。

  储蓄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货币供给量的减少,而股票价格指数与货币供给量之间又存在正向变动关系,因此,储蓄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负的。

  4.汇率的影响

  汇率又称汇价,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杠杆,汇率变动对一国股票市场的相互作用体现在多方面,主要有:进出口、物价和投资。汇率直接影响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一个国家的汇率上升,意味着本币贬值,会促进出口、平抑进口,从而增加本国的现金流,提高国内公司的预期收益,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股票价格。因此,汇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正的。

  5.通货膨胀率的影响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不仅直接影响人们当前决策,还会诱发他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在通货膨胀时期,由于货币贬值所激发的通货膨胀预期促使居民用货币去交换商品以期保值,这些保值工具中也包括股票,从而扩大了对股票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政府往往会为抑制其发展而采用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促进利率上升。此时,企业为了筹措资金,发行股票是较好的选择,从而使得股票市场的供给相应增加。此时如果股票市场需求的增长大于供给的增长,则股票市场价格就与通货膨胀之间呈现正的相关关系,否则如果股票市场需求的增长小于供给的增长,则股票市场价格就与通货膨胀之间呈现负的相关关系。因此,通货膨胀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不能确定。

  投资箴言:投资一定要看“天象”,了解大的投资环境。因为股票价格不仅仅受其内在价值的影响,还和宏观经济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危机带来投资的良机
《每天学点投资学》金城出版社作者:丹阳

  对于优秀的投资者来说,危机就是机会。每一次危机皆有一批巨无霸型的企业或倒闭或衰败,雷曼兄弟和通用汽车就是现实的案例,但这些百年老店的陨落,恰恰给创业者的崛起带来了机遇。对于这一点,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在参加第八届中国创业投资年度论坛时表示,中国现在也处于经济危机之中,但长远看来,实际上给投资人带来了良好的投资机会。柳传志解释道,经济危机下,中国从经济和消费方面,会把拉动内需成为国内GDP的基础,而和出口联系紧密的大批企业要倒下去,但也会有很大的一批企业起来,“这对创业的人和投资的人,都有很多更好的机会。”

  唐骏也表示相同的观点:“这可能是我们这代人所能经历的唯一的一次金融风暴,它可能会带来经济危机,但在危机发生之前它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是最好的投资时机。我最近也经常在做企业的兼并、收购,因为我看到了机会,未来市场有太多的投资机会。”

  其实,许多世界富豪都是抓住了危机所带来的机会,从而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人们耳熟能详的财富标杆人物巴菲特、李嘉诚的财富新起点都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危机时代,如同巴菲特所言:买在“市场先生”害怕时,而不是“市场先生”大胆冒进时。2007年无疑是“市场先生”大胆冒进时,人们可以看到巴菲特、李嘉诚选择了撤退;而现在经济危机肆虐,已是“市场先生”害怕时,那么创业者的机遇也正慢慢临近了。

  巴菲特1973年危机时刻投资华盛顿邮报的典故为人熟知,但是人们并不熟知的是李嘉诚也是在同时期借助危机之机获得了事业的转折,20世纪70年代初正处于冷战高峰期,当时的危机比现在的危机更令人喘不过气来,其时香港地区的英资企业出现了迁册撤资的高潮,不少华商也紧随英资撤退步伐,大户撤离这就给当时李嘉诚这样的小户带来了逆风向上的机遇,李嘉诚反其道而行之,毅然“小虾米吞下大鲸鱼”从汇丰银行手中买下了和记黄埔的股权,并且进一步增持股票最终获得了经营权,现在李嘉诚已经被人誉为财富“超人”。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危机之前,无论是巴菲特还是李嘉诚都仅是千万级的富人而已,远远不为人所知,不仅仅是李嘉诚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收购行动被人视作是小虾米,巴菲特在1973年购买华盛顿邮报股票也被人反复追问巴菲特是谁?可见每一次危机都是诞生创业英雄的良机。

  人们可能要问:巴菲特、李嘉诚是创业者,但是普通人可能终生依赖工薪为生,这危机只有困难哪有良机可言?巴菲特2008年10月16日投稿《纽约时报》:提醒投资者长期持有现金的风险,而且宣示加码股票投资。虽然至今全球股市仍处于筑底过程之中,巴菲特现在增持股票就与去年减持股票一样广受非议,但是最终“姜还会是老的辣”,房利美和房地美近20年来一直是巴菲特下属哈撒韦公司重点持有的股票,但是在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前的一年巴菲特以看不清基本面为由清仓了,而2007年借国际油价攀高每桶90美元之际清仓中石油H股也可谓经典,人们必须关注到在2007年之前全球资金流动性泛滥“市场先生”大胆冒进的两年,巴菲特始终在抛售股票囤积现金,至2008年上半年累计囤积超过400亿美元现金。但是现在当“市场先生”害怕时,巴菲特已至少将2/3的现金变成了股票型资产,巴菲特的理由就是:“政府为缓解危机而实行的政策势必引发通胀,现金是注定会贬值的,这时投资才是最好的策略。”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最主要的投资品种就是股票和房产。长线来看,人类的货币史,就是一部通货膨胀史,通货紧缩时间很短,通货膨胀占了绝大部分时间。2008年中国资产价格的调整给普通投资者投资A股指数和购置自住房产带来了极佳良机,现在如果战略上漠视投资机遇,那么未来将会极度扼腕叹息。首先,中国央行也已步入松动银根的降息周期,与巴菲特描述的美联储降息前景类似,投资者应该懂得在“市场先生”害怕时适时选购资产;其次,虽然A股看似经历了暴跌,但是“救市”行动已是进行时,每次股指暴跌之际都会闪现汇金公司的护盘身影,而中央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更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增持是必须的。”不仅隐含政府托市的信息,更透出2009年“大非”重头戏已被锁仓。实体经济撇除中央政府4万亿元刚性投资撬动之外,前有国家发改委透出“稳定股市、楼市、车市”的政策信息,后有全国人大在审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情况的报告》时有常委指出:“要克服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着眼于保就业重民生,着力于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关键是刺激消费,重点是救股市、房市,提振市场信心。”这些都可以成为危机时刻大胆出手投资的理由。果然,上证综指从2008年10月28日的1664点开始反弹上升,到2009年4月22日的时候,冲上了2579点,涨了54%。那些在股指跌到1664点的最危机时刻积极行动的投资者,最终绝大多数获得了巨大的回报。

  由此可见,所谓危机,可以理解为险境降临,也可以理解为危境中的机会。当股市陷入最低迷的时候,正是抄底的大好时机;当整个社会经济低落时,真正的英雄正可以大显身手。

  经济不景气,并不是你一个人不景气,所有人都在同样的环境中,这时候仍然需要你的人,就是真正需要你的人,你完全可以借此巩固客户基础,确保资源没有配置在错误的地方。

  经济不景气,各个行业都在紧缩,各个企业都在裁员,人才满地都是,你就可以从从容容地捡,投入不多,人才的整体素质却提高不少,对企业的发展当然是有好处的。

  经济不景气,也给了你一个喘息的机会。对那些大且复杂的企业,正好有暇退后几步,审视自己的业务,审视自己的战略,从而避免错误的抉择。

  经济不景气,正好大浪淘沙。商品过剩时代,人们的口味就特别挑剔,厨师就要优胜劣汰,真正的好东西就能显出它的价值来。

  诞生于日本明治时期的三菱公司,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之一,在他160多年的历史中,经历了七次大的经济危机,至今屹立不倒。每一次危机到来,无数企业鬼哭狼嚎,三菱人却在欢呼,因为:“我们的敌人死了!”

  危机,就是强者的机会!

  投资箴言:危机就是“危”和“机”,危险和机会往往并存。有勇气又有智慧的人,才能从危险中看到机会,抓住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在十字路口的人民币汇率
《每天学点投资学》金城出版社作者:丹阳

  人民币汇率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不管对中国还是对世界经济都有重要的影响。从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在大的趋势上一直处于一种上升的通道,升值幅度超过20%。现在,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中国出口贸易大幅下降,以及美元的不断贬值,人民币会不会选择贬值呢?

  2008年12月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大幅回落156个基点,引发人民币现汇市场连续跌停。即使央行在3日大幅调高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也无法阻挡跌停趋势,人民币现汇市场在3日出现开盘封死跌停板的罕见状况,同时创造了汇改以来连续三天跌停的历史纪录。面对这种状况,外界纷纷猜测人民币将进入贬值通道,也有人认为这是中国政府为了刺激出口而有意采取的一种行动。

  对于这种揣测,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给予了反驳,他表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近期走低是正常的市场现象,中国不会依靠降低汇率来保证出口增长。

  在2008年12月4日举行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陈德铭表示,在当前美元对欧元、日元等世界主要货币普遍走强的背景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近期的走低是正常的市场现象。他说:“最近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一点波动完全是一种正常的(情况),与其说是人民币贬值,倒不如说是美元比较坚挺,美元略有升值。”

  他还说,自2005年中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主动性、渐进性和可控性”的基本原则,至今未变。汇改以来,人民币已累计对美元升值超过20%。他认为,无论升还是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都是市场的力量在起主导作用。

  2009年3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8349元,较上一交易日上升10个基点;尽管人民币中间价在16日小幅贬值,不过从更长的时间周期来看,人民币无疑是最坚挺的新兴市场货币。

  来自中国货币网的数据显示,过去三个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一直在6.83~6.84区间震荡,而同期欧元、英镑、俄国卢布、韩元、澳元等国家货币对美元均大幅贬值。

  一个更有效的证明来自于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数据。3月15日,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17.78,环比升值6.78%。2月份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为115.38,较1月份环比升值2.57%。2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稳定,对欧元升值1.92%,对日元大幅升值9.41%。

  人民币之所以会保持相对强势,原因在于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前景看好、经济体杠杆率低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以及政府四万亿元投资计划出台后形成的率先复苏预期。相关市场人士指出,由于世界经济的下行趋势及全球范围内的降息,避险需求导致美元逆势走强,而2008年9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基本上采取了软盯住美元的策略,随着美元走高,人民币也成为最为坚挺的新兴市场货币。

  汇率理论指出,当一国出现持续的贸易逆差,其货币即具备贬值压力。而目前,由于全球经济危机日益深化和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货币的大幅贬值,我国的出口面临很大的压力。

  海关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2月份当月出口增长-25.7%,较1月的-17.5%继续下滑8.2个百分点,大幅低于此前的市场预期增速-1.0%。这也是自2008年11月份以来出口连续第四个月同比负增长。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全球经济危机、总需求减少,人民币汇率保持强势、其他货币大幅贬值使得中国出口大幅下滑。鲁政委认为,在国内政策能够调整的因素中,汇率对扭转出口颓势是关键。如果汇率不做出调整、且不对进口作刻意调控,年内完全可能出现单月逆差的情况。如果到第二季度出口仍无好转迹象,届时人民币汇率问题将不得不被提上议事日程。

  其实,对于中国来说,人民币贬值也许可以刺激出口,但也会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而且刺激出口的效果未必好。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人们普遍认为,一国的本币贬值必然是利于出口而不利于进口的,贬值对加大贸易顺差是非常有利的。当然这个贬值原理是正确的,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过度依赖出口贸易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度,当其出口萎缩时,确实是可以通过本币贬值来刺激出口增长,但中国现在的出口萎缩并不是简单通过本币贬值就可以解决的。

  此次出口萎缩是欧美国家由于金融危机造成国内消费市场萎缩而引起的,是消费者需求降低引起的。对于这种原因引起中国出口的萎缩,单靠人民币贬值来试图刺激出口,这等同于饮鸠止渴,更可能仅仅成为贴补国外消费者的一种徒劳无用的行动。

  2.如果中国为了刺激出口而故意采取本币贬值的方式,那必然会引起周边国家的跟风贬值。很多东南亚国家都紧盯人民币汇率,如果中国带头贬值,那么这些国家都会纷纷效仿,这就现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贬值潮,是一种恶性循环,更可能加深金融危机的影响,延迟危机结束的步伐。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能够快速结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中国采取负责任的态度,不让人民币贬值。这种看似吃亏的行为,实质上中国也是受益的。快速结束危机,这本身就对于中国有利。所以,如果这次故意让人民币贬值,很可能是损人而不利己的。

  3.如果真让人民币贬值,或者形成一种贬值预期,那很可能加速外资流出中国的速度。虽然中国现在有1.9万亿外汇储备,但是如果真的外资加速流出中国,那也会扰乱中国的金融体系,给中国的经济造成很大冲击,会雪上加霜。

  因此,从长远来说,人民币还是会处于一种升值的趋势。

  投资箴言:人民币升值的大趋势不会改变,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为了应对出口大幅下滑,外贸企业生存困难的问题,人民币选择短期小幅贬值也是很有可能。但决不会真正地大幅贬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每天学点投资学》金城出版社作者:丹阳

  2008年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可谓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也随着动荡的经济形势不断地作出适应性调整。从年初提出的“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的“二防”政策,到年中提出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一保一控”政策,再到年尾提出的“货币政策在近期要防止通货紧缩,在长期要防止通货膨胀”的“灵活审慎”政策,其调整幅度之大和政策转向之快是近年来不常见的。这种一会儿防通胀,一会儿防通缩的快速变化,给人感觉中国的经济似乎坐上了“过山车”。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核心问题就是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间的关系。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反之,称为通货紧缩。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联系和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互之间的联系

  (1)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亦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的数量不平衡造成的。

  (2)二者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抑制。

  2.相互之间的区别

  (1)含义及实质不同: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2)表现不同:通货膨胀表现为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现象;通货紧缩则表现为物价持续下降、市场疲软、经济萎缩的现象。

  (3)原因不同:通货膨胀主要是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的。另外,经济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生产资料价格大幅调整、需求膨胀等因素也是引发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通货紧缩主要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引起的,另外,货币供应增长乏力、金融危机等因素也是引发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

  (4)危害性不同:通货膨胀的出现,直接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人们的实际收入没有增长,生活水平就会出现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通货紧缩,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生活有好处,但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5)解决办法不同:抑制通货膨胀主要是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抑制通货紧缩主要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调整出口结构,努力扩大出口。

  以前,人们对通货膨胀接触的比较多,而对通货紧缩比较陌生。而且,老一辈的人也只经历过通货膨胀的年代。他们诉说的记忆中,早上去喝碗豆浆,买包香烟,中午再去时已经涨价。带同样的钱,一碗豆浆可能只能喝个半碗,一包香烟已经买不起了。这些故事或许过于夸张,不过却能很真实的告诉我们,当发生通货膨胀是多么可怕的事。也正因如此,通货紧缩的严重性反而容易被大家所忽略。

  通货紧缩的后果是不光只是全民受害而已,最严重的是它会造成一种经济上的恶性循环。物价的持续下跌,首先将冲击生产者。由于厂商收益不断减少,为了维持生存及降低损失,它们会采取减少生产、裁员或延后投资等行动。当许多厂商采取上述行动时,一国经济的成长即会受阻。而裁员后使得失业人口快速增加,缺乏收入来源的消费者在从事消费行为时,将采取更谨慎保守的态度,进一步使得国内消费需求萎缩。同时,物价持续下跌,使一切购买行为都失却了急迫性,大家反而认为延迟购买更能获得较大的利益,因此减少消费意愿,使得厂商获利下跌,只好继续减产、裁员和停止投资。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很难从中脱离,日本即是一个例子。

  或许有人认为通货紧缩,物价下跌可以让消费者买到比以前更便宜的东西,藉由民间消费的增加来带动经济成长。即使是利用贷款信用扩张的方式来从事消费,对于国家经济的成长也是有利的。然而这类思考方式只单方面考虑消费者因素,却忽略支撑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生产者。一般常识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负债增加的速度一直大过收入,将导致破产,到最后连维持基本生活都没有办法。一旦企业裁员、减薪等现象在社会开始普遍时,收入减少终究会使得消费者减少消费。因此,负债增加的速度是无法一直大于收入增加的速度,也就是想长久利用信用扩张的方式来增加民间消费,并非明智之举。因此,人们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投资箴言: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的数量不平衡造成的,对于经济发展来说,都会带来灾难的结果。因此,两者都必须抑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GDP与GNP有什么不同
《每天学点投资学》金城出版社作者:丹阳

  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GDP的持续增长。人们只要谈到中国的经济,就会谈到GDP。报刊、网络、电视、书籍等媒体上,到处都有GDP的影子。GDP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那么,GDP到底是什么呢?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的简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使用GDP是为了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产出,或者说是生产能力。因为这个社会其实就是收入和支出构成,也是投入和产出构成。任何经济行为都可以用这两者来计算。所以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也应该存在一个投入和产出的问题。到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能力有多强,或者说的更简单点就是创造了多少社会财富,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统一的度量单位,以便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进行比较。而GDP就是这个统一的度量单位。也就是说,GDP是用来衡量国家或地区社会财富的尺子。

  GNP就是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的简称,是指在一定时间里,不管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流入哪个国家,只要它们仍然为该国的个人或法人所有,那么用这些要素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或劳务价值就称为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例如,诺基亚在中国的分公司所获得利润就要计入芬兰的GNP,而不能计入中国的GNP;联想在美国的公司所获得利润就会计入中国的GNP,而不会计入美国的GNP。这里强调的是一国的国民,就是有着本国国籍的人,无论他身在何地,所创造的价值都计入本国的GNP。这和GDP国强调的地域性有很大区别。

  GDP和GNP,无论是外国名还是中国名,都只差一字,所以很容易让一般人混淆。很多人在刚开始接触GDP的时候,都会误以为它就是国民生产总值(GNP)。为了让大家更容易区分它们,我们在这里举个例子。

  假如有一家子,妻子在家里种蔬菜,一年的产值是6000元,丈夫在外地做小生意,一年的产值是13000元。他们还有一间房屋出租给一个公司搞软件开发,一年的产值是10万元。房屋的租金是10000元。那么,这个家庭的GNP就是丈夫和妻子的生产总值,再加上房租,就应该是29000元;这个家庭的GDP就是这个妻子和那个公司的生产总值(房租包括在公司生产总值之内),就是106000元。

  GDP和GNP的关系是:GDP=GNP+(外资生产总值-本国国民在外国的生产总值)

  在上例中,那个家庭的GDP=29000+(100000-13000)=106000元。

  从上面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假如一个国家,外资在这个国家内的生产总值和它在外国的生产总值相等,即括号内的值为0,那么这个国家的GDP就等于它的GNP。如果这两个值相差不大,那么这个国家的GDP也就约等于GNP。如果一个国家,外资在这个国家内的生产总值远远大于它在外国的生产总值,那么这个国家的GDP就远远大于它的GNP。如果一个国家,外资在这个国家内的生产总值远远小于它在外国的生产总值,那么这个国家的GDP就远远小于它的GNP。

  GDP和GNP,究竟哪个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一国国民的生活水平呢?当然是GNP。GNP是本国国民生产的总产值,当然比GDP反映地要真实一些。外资在该国的产值再大,也不是该国的。还拿上例来说,真正能反映那个家庭生活水平的数据,是29000元,而不是106000元,那个软件开发公司的产值再高,也和这个家庭无关。GNP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

  投资箴言:GNP强调的是国民性,GDP国强调的是地域性。从本质上来说,GNP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摆脱失业问题的困扰
《每天学点投资学》金城出版社作者:丹阳

  就业是民生之本,民生者,人民大众之生计也。通俗地讲,无非是养家糊口,混口饭吃。能继承祖辈基业而无需为温饱奔波的人是少数的,绝大都数人都需要在社会上寻找一个岗位,出卖劳动力换生存。生存是个沉重的话题,要生存我们必须找工作。

  可以说,就业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也是人民大众非常关心的问题。因为就业问题牵扯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也牵扯了社会的安定团结。所以,就业不论是在经济学教科书里还是在决策层案前都是一个重要课题。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很重视就业,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和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人数大量增加,不少国家就业形势极为严峻。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改革进一步深入展开,就业问题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更成为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失业问题就更加突出。

  经济危机最可怕的地方是失业。作为个人一旦失了业就成了无事可做,没事做就赚不到维持生活的基本需求的钱。而作为一个社会,失业率不断攀升或者高踞不下肯定会带来恐慌最后酿成社会秩序一遍混乱。

  从国内整体的就业形势来看,此次经济危机导致的失业人群主要包括一下三类:

  第一类是应届毕业生以及历届存留的毕业生。在每年的就业队伍中,有绝大部分是应届以及往届的毕业生。有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了559万人,比2007年净增了13%即69万人。而2009年的高校毕业生达到了611万,比2008年增长了42万人。接踵而至的高校毕业生以及遗留下来的还未找到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必定成为就业队伍中的就业大军。

  而造成高校毕业生大量失业的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因为社会门槛相对比较高,公司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首选有经验人士,这对于刚从校园走出的高校生而言,是一种考验,所以曾经一度有过“毕业即失业”一说。第二个原因在于企业在进行人员精简时应届毕业生以及工作时间经验不长的高校生成为了首选。尽管目前国家已经通过实施各种政策来确保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但是无可避免的是此次经济危机打击下,面对企业的裁员减薪浪潮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将会面临更大的困难,也同样会加剧失业潮的出现。

  第二类是大批农民工。由于大量企业的倒闭以及停工,无论是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还是环渤海经济圈都出现了大批农民工返乡潮。在这些农民工中,主要包括技术性、杂工性以及流动性三类人群。早前,农民工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聚焦的社会问题,而此轮的失业潮中,农民工的提前大批量的返乡也昭示着失业以及就业成为了又一社会问题。

  此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涉及的一些农村新政策吸引了并且保护了部分农民返乡的热情,但是同时也可以看到,一些退耕还林等政策的颁布也同样会减少农民工返乡就业的机会。

  第三类是退役军人。退役军人在很大程度上与高校毕业生面临同样的困境在于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另一原因在于学历专业水平的缺失。尽管学历不是考察能力的全部,但是专业知识的缺乏以及社会经验的缺失使得退役军人成为了此轮金融风暴下的又一批受害者。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煌煌十三亿之众,而且至少在未来10年,中国的人口还是增加的趋势。因此,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将长期存在,就业压力巨大。而且压力最大的将是这些学历低或者没有学历的低端劳动力。

  中国要解决失业问题,特别是低端劳动力的失业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发展服务业。制造业的本质,就是通过机器替代人,通过提高生产率去降低对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而服务业是什么呢?在很多情况下,服务业是靠机器无法替代的,它是要靠人去干的,这是服务业的本质。相对来说,制造业的产品是全球化,就是通过大规模机器化的生产,产生规模效应,在全球进行销售和推广。而服务业的本质是本地化,是符合客户的需求,甚至是个性化的需求。所以,服务业是解决低端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方法,当年,麦当劳餐厅就是美国就业的超级大户,曾经在某一时期雇佣了美国1/8的工人。

  可见,中国要想解决低端就业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服务业,从服务业中挖潜力。而要发展好服务业,就要在服务业上有突破、有创新、有发展。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地想一下,如果哪天中国出现一个10万人的保姆企业,中国哪天通过我们餐饮业、连锁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一家像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10万员工的餐饮企业,那时,解决低端就业问题就找到捷径了。

  中国的服务业方兴未艾,刚刚开始,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伴随着中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低端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这对国家是大幸事,对地方政府是难得的解决就业的好方法,而对企业可能是重要的商机。

  在服务的发展方面,中国可以借鉴印度的经验。在印度已经有10万人的软件工厂,请大家注意,是软件工厂,而不是每人扣一颗螺丝钉。我们中国要消化庞大的低端就业人口,应该大力借鉴印度外包商的经验,因为中国的发展是“制造立国”。而印度的发展是“服务立国”。从长远来讲,两个国家要互相借鉴、互相促进,中国要学习印度的服务业经验,而印度要学习中国的制造业经验。一个真正的经济强国,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制造业和服务业相互结合,共同发展。这样才会真正解决不同层次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使经济获得更稳健持续的发展。

  投资箴言: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就业问题必然是重中之重。只有解决了人们的就业问题,才能真正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维护社会的安定。

  从拉动内需中抓住投资机会

  在全球经济严重下滑的大背景下,拉动内需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从2008年下半年起,消费、内需这两个词语就开始被频繁提起,由于出口受到严重影响,拉动内需成了中国经济保增长的惟一出路。

  为了拉动内需,政府出台了许多措施,可是效果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好。其原因就在于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绝大多人还很穷,根本就不敢大量消费,或者就根本就没有钱消费。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美国和拉美国家的对比中看出端倪。

  为什么拉美国家独立的时间和美国差不多,到最后发展的差距就这么大呢?其根本原因在于拉丁美洲没有形成良好的财富再生体制,套一句比较主流的话,它缺乏一种财富积累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样的差别。

  第一种情况:

  假设在一个地方发现了金矿,来了一个人投资建了一个矿场,雇一百个工人为他淘金,每年获利1000万,矿主把其中的50%做为工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每年收入5万,他们拿一万来租房子,剩下的四万可以结婚,生孩子,成家立业,矿主手里还有五百万,可以做投资。因为工人手里有钱,要安家落户,所以,房子出现需求。于是矿主用手里的钱盖房子,租给工人,或者卖给工人。工人要吃要喝,所以,开饭店,把工人手里的钱再赚回来。开饭馆又要雇别的工人,于是工人的妻子有了就业机会,也有了收入。一个家庭的消费需求就更大了。这样,几年之后,在这个地方出现了100个家庭。孩子要读书,有了教育的需求,于是有人来办学校,工人要约会,要消费,要做别的东西,于是有了电影院,有了商店,这样,50年过去以后,当这个地方的矿快被挖光了的时候,这里已经成了一个10万人左右的繁荣城市。

  而第二种情况是这样的:

  假设同样发现了金矿,同样有人来投资开采,同样雇100工人,同样每年获利1000万,但是矿主把其中10%作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一年1万。这些钱只够他们勉强填饱肚子,没有钱租房子,没有钱讨老婆,只能住窝棚。矿主一年赚了900万,但是看一看满眼都是穷人,在本地再投资什么都不会有需求。于是,他把钱转到国外,因为在本地根本就不安全,他盖几个豪华别墅,雇几个工人当保镖,工人没有前途,除了拼命工作糊口,根本没有别的需求。唯一可能有戏的就是想办法骗一个老婆来,生一个漂亮女儿,或许还可以嫁给矿主做老婆。50年下去以后,这个地方除了豪华别墅,依然没有别的产业。等到矿挖完了,矿主带着巨款走了,工人要么流亡,要么男的为盗,女的为娼。

  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其实就很形象地说明了拉美国家和美国不同的发展轨迹。也许今天美国人应该说,感谢乔治·华盛顿,他为美国缔造了最现代最科学的政治体制,感谢亨利·福特,他一手缔造了美国的中产阶级。而拉美国家的掠夺性的经济体制,以一种豪强的姿态疯狂瓜分着社会财富,而使整个经济虚脱,再也无力发展。

  其实,简单地说,美国做到了“藏富于民”,而拉美国家“藏富于官”。我们中国现在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大量的财富集中在政府的手里,集中在极少数人的手里,而广大民众却因为住房、养老、教育、看病等支出的大幅增加,而口袋越来越瘪。在如此的情况下,内需的启动根本就成为了空谈。

  好在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做出了积极的行动,加大了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启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其实,这次经济危机的爆发,给中国带来了改革的契机。

  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出台强力措施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各项措施涉及在2010年底前支出约4万亿元。同时,公开宣布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由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4万亿投资计划主要包括十项措施: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关于中国提出的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外国媒体给予了积极的评价:美林公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蒂莫西·邦德认为,中国的救市计划堪比罗斯福总统的“新政”。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说:“北京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自己是多么负责任。世界本周将开会讨论谁该干什么,中国这时候则亮出一项谁也没见过的让一切相形见绌的计划。这很像奥运开幕式上的焰火。”

  而从个人投资的角度来说,这项拉动内需、刺激经济的4万亿计划,为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机会。(1)对铁路的投资计划。国家对铁路的投资,不仅可以加快完善铁路路网,同时,加快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项目,还将带动新材料和信息产业的研发,拉动机械、冶金、建筑、橡胶、合成材料、电力、信息、计算机、精密仪器等产业的需求。这些和铁路相关的产业都将成为未来投资的热点。(2)保障性住房投资计划。在国务院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十项措施中,“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位列首位。市场专家表示,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既是保障民生的需求,也是拉动经济的需求。在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房地产业,特别是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一方面解决了社会关心的民生问题,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大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方面的投资对建材、钢铁、建筑、装修、家电等上下游产业投资的拉动作用非常大。(3)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这一计划对农业、水泥、钢材等投资领域是巨大的利好。(4)医药、文化、环境等领域的投资计划,对医药、新能源等板块有长期的利好作用。

  总之,国家拉动内需、刺激经济所涉及到了领域都是未来投资的热点,也是掘金的宝库,需要投资者好好把握。

  投资箴言:拉动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也是中国走出经济危机,稳健而快速发展的唯一出路。当然,也是投资者赚钱的大好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4 10:52 , Processed in 0.05589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