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99|回复: 6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渐入佳境 交易额或高出去年3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31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资料照片:12月23日,福特与吉利就沃尔沃的交易达成初步协议。新华社/法新


  2009年收官之际,国内企业又掀起了一波海外并购的高潮。从备受关注的吉利与福特就收购沃尔沃达成一致,到广东顺德日新收购智利特大铁矿,再到中国铁建与铜陵有色联合收购厄瓜多尔铜矿,并购数据一再被刷新。回首整个2009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已经创下历史纪录,交易金额或高出去年3倍多。
  专家认为 , 今年海外并购中,联合并购方式兴起、民营企业并购增加、品牌和知识产权并购升温等新动向很值得关注,它们显示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渐入佳境。
  聚焦1  中国海外并购交易金额或高出去年3倍多
  29日,铜陵有色和中国铁建均发布公告,称将联合收购加拿大一家铜矿上市公司,该公司在厄瓜多尔的四个主要矿区铜金属储量可达1154万吨。就此,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据在年末再次刷新。
  纵观整个2009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迈出重要步伐。与金融危机中的海外资本市场走势相悖,中国资本大举抄底海外资产,并购数据不断刷新,2009年也被业内称作“中国并购年”。
  “截至2009年9月8日,今年中国对外投资额206亿美元,超过了2008年全年的对外投资额,也超过近年来的英、德、日、澳,仅次于美国的258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这是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最新调查的结果。而在今年之前,中国的对外投资都很小,2007年中国的对外投资额仅相当于英国的1/10,德国的1/6,2008年也不到英国的一半。德勤报告指出,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企业已完成61宗海外并购交易,交易金额达212亿美元。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持续集中于能源、矿业及公用事业。自2003年开始,上述行业的交易占海外并 购 总 数 量 的2 9 %, 价 值 则 为 总 值 的65%;而2009年前三季度,这两项百分比更分别进一步上升至40%及93%。
  “国际金融危机扭转了中资和外资在中国跨国并购市场上的地位,从第二季度开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已经在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上全面超越了外资并购,成为跨国并购交易的主流。”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显示,截至11月30日,中国跨国并购市场共完成并购交易61起(包括国外企业并购中国企业),披露的并购总额为151.07亿美元。同期,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共完成32起,占跨国并购交易量的52.5%;披露的并购金额达到133.22亿美元,占跨国并购交易总额的88.2%。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报告预计,2009年全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交易金额将创历史纪录,达300亿至350亿美元,这将比2008年高出3倍多。
  聚焦2  海外并购呈现新动向
  盘点2009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可以发现国内企业对海外资源性资产并购最为活跃。从年初中国铝业宣布有意注资力拓开始,到五矿集团收购澳锌矿公司,到广东顺德日新收购智利特大铁矿,再到年末中国铁建与铜陵有色联合收购厄瓜多尔铜矿等,都是海外资源寻求型的并购。
  某投资机构资深分析师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受金融危机和各国经济衰退的负面影响,全球资源商品价格下降,资源行业利润向上游集中,这为我国企业海外资源性并购奠定了基础,也成为吸引我国企业频繁出海的重要诱因。此外企业只有从上游掌握更多的能源,才能抵御国际能源价格的快速波动,从而稳定能源价格。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1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除此之外,并购的主力军仍为国有大型企业。尽管从并购事件数量来看,民营企业占据绝对优势,但就实际并购资金额来看,民企远不能和国企相提并论。除了中石化、中石油这些能源资源国企巨头大手笔海外并购外,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五矿发展也成为今年并购潮的重要推动者。

  不过,在并购大潮中,我们也看到了诸如吉利汽车、顺德日新这样完成成功并购的民营企业的身影。“今年的海外并购高潮中,民营企业的参与可以看作一种进步。”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部主任马宇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并购的主体多是国有企业,会产生很多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我国一共掀起过几次对外投资的高潮,结果都是血本无归,这和国有企业为主体不无关系。投资是长期行为,应该更多鼓励和放开民营企业‘走出去’。”

  除此之外,联合并购方式值得关注。上述资深分析师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今年的海外并购中出现了较多的联合收购,值得关注。”比如说日前中国铁建联手铜陵有色收购厄瓜多尔铜矿,就是两家公司“强强联手”的结果。铜陵有色冶炼规模大,但是由于资源自给率很低一直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而中国铁建在矿山采掘上拥有技术优势,两者正好可以优势互补。还有前不久的锦江酒店与美国德尔集团联合收购美国洲际集团、中石油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联合收购哈国曼格什套油气公司、中海油中石化联合收购安哥拉油田等联合收购的案例很多。“从竞争的角度看,联合收购有利于最大化中国公司在海外的优势;从商业的角度看,联合收购是国际上很普遍的做法,有利于分散投资、分摊风险。此外,预计随着中国国内产业重组的浪潮,将有更多企业联手进行海外并购。”他说。

  对此,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李鲁辉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联合进行海外收购的模式,不仅可以发挥中央企业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优势,也可以利用地方企业在所收购领域的专业经验,使海外矿产收购更加顺利。

  此外,海外并购正沿着参股———控股、资源———品牌———知识产权的路径发展。中信建投分析师张芳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矿业类企业并购事件中控股的占到大多数,还有很多是100%控股,而往年中国企业“走出去”更多是以参股形式,很少有控股的。“这说明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张芳说,中国企业不仅仅是获得产品,还要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如果说由参股到控股的转变让中国企业实现了从获得产品到获得管理经验的转变,那么,吉利收购沃尔沃、北汽收购萨博则标志着中国企业开始了从买资源到买品牌再到买知识产权的转变。专家指出,这些成功经验将给更多国内企业以积极启示,企业必须寻求一种平衡的、互惠互利的知识产权地位,海外并购的重点应转向知识产权的收购。

  聚焦3  2010年并购热潮能否持续

  展望2010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热潮仍将持续。普华永道预计2010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将出现40%的涨幅。能源及资源行业的并购将继续主导市场,同时随着中国大型民营企业谋求获取技术专利和进入国外市场,其他行业的并购交易预计也将迅猛增长。

  “预计明年海外并购的规模会更大,不过与此同时难度也会加大。”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这主要是考虑到全球经济复苏和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而李鲁辉也指出,由于国内对矿产资源需求强劲以及矿产资源的战略性地位,中国企业海外矿产资源并购势头并不会放缓。不过,明年随着国际矿产资源价格回升,海外矿产企业的估值也将升高,中国企业海外矿产资源并购成本将有所增加。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宋泓主任也指出,明年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一方面中国企业要利用好机遇,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规避风险。尤其是要注意不要盲目进入不熟悉的领域,盲目开展并购和多元化。他建议,企业在并购之前要与被并购企业多沟通多联系,尽可能做到知根知底,并且最好选择彼此核心业务有互补性的企业。

  李鲁辉也认为,中国企业在海外矿产资源并购过程中,应加强尽职调查力度,充分了解收购资产存在的各类风险,以确保交易方案顺利通过当地监管方的审批。另外,在收购中应加强与被收购方工会组织的沟通,以降低收购后的整合难度。

http://news.hexun.com/2009-12-31/122219580.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目前全球经济已逐步复苏的形势下,企业处在一个需要整合的时期,而资产也正好处于底部区域,此时进行并购,成本比较低廉。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有些内向型企业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仍有相当强的竞争力,“走出去”的意愿趋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3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出去的战略是对的,目前成绩不小。我想随着经验越来越丰富,以后会进一步扩大领域。
要谨防头脑过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学费不能交太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4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车企海外并购"三枪"盘点:门不当户不对

这反映了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汽车企业试图抓住机遇海外抄底、站到更高起点的诉求

    2009年,盘点中国汽车产业的亮点,离不开中国车企海外并购的三起代表性案例:吉利竞购福特旗下沃尔沃,北汽成功购得通用旗下萨博部分资产,腾中重工欲收购通用旗下悍马。虽然中国车企在海外并购方面放出的这“三枪”,进展顺利与否各不相同,在业界更是褒贬不一,但总体看,反映了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汽车企业试图抓住机遇海外抄底、站到更高起点的诉求。盘点这“三枪”,各有其值得拍案惊奇之处。

    吉利竞购沃尔沃:门不当户不对的“混血婚姻”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09年岁末公开宣布,已与福特汽车公司就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吉利预计将于2010年第1季度与福特签署股权收购协议;在获得相关监管机构批准后,预计于第2季度完成交易。双方将围绕法律文本和融资的最终确定以及政府审批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吉利将致力于与所有利益攸关方一道,完成一项最符合各方利益的交易。”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公司沃尔沃项目发言人袁小林曾经在北京对记者表示:“第一,吉利是福特首选的竞购方,收购的标的是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第二,沃尔沃将保有其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以及公司为实施既定商业计划所需要的所有福特知识产权的使用权;第三,吉利将通过沃尔沃拥有其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并有权使用大量的知识产权,包括沃尔沃的安全与环保方面的知识产权。”这第三条也为吉利收购沃尔沃成功后的发展与蜕变埋下了伏笔,意味着收购成功后,吉利可以在保持沃尔沃良好发展的基础上,向福特学习,有针对性地创新吸收自己最需要的关键技术。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消息传出后,有些人不看好这起交易,认为“门不当户不对”,但用一位国外电视财经评论员的话说,“乞丐是没有选择的权利的。”昔日的豪门女在危机中无奈改嫁,这一命运不是谁的偏见能够阻挡的。

    北汽收购萨博资产:闪电战买来了什么

    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在2009年岁末闪电般宣布,北汽已经完成了对瑞典萨博汽车公司3个整车平台,以及发动机、变速箱等技术所有权的收购。同时,萨博还将支持北汽运用萨博技术研发制造自主品牌车型。

    北汽控股公司董事长徐和谊介绍,这次收购萨博包括萨博的整车、发动机等技术产权,同时包括整个技术研发、质量管理、供应商开发管理等一整套体系。而这些是一个汽车企业必须经过长期的时间和投入积累才能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对于国内很多汽车集团来说,传统的发展自主品牌的思路往往是曲线借助旗下合资企业淘汰的老平台开发自主品牌产品。而靠海外并购获得核心知识产权等则是更大手笔的“拿来主义”,有助于中方汽车集团实现高起点、无障碍的跨越式发展。例如,据北汽介绍,通过收购萨博,北汽大大减少了自主品牌汽车的开发时间和成本,预计将在3年内开发出3款至4款轿车和2款至3款涡轮增压发动机。

    此前,通用对旗下欧宝品牌的出售一波三折。这是通用、福特这样的美国汽车企业眼下剥离欧洲品牌面临的最大难处。美国车企作为卖方,在剥离品牌和资金投入的同时,还要在知识产权、专利技术方面争取利益最大化。这种卖方主导的强势交易无疑给买方接盘造成了巨大的障碍,甚至比收购价格的讨价还价难度还要大。从这个角度看,北汽对萨博资产的收购回避了主要风险和大量后续风险,打了个漂亮的短平快。

    当然,对于北汽来说,吃掉萨博的相关资产只是开始,能否完全消化依然是个考验。

    腾中重工收购悍马:为何嘘声一片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与中国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2009年就后者购买通用旗下悍马达成初步协议。这意味着这一著名越野车品牌有可能花落中国企业。由于收购方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缺乏乘用车研发、制造和营销的经验,日后的盈利模式非常模糊,高油耗的悍马也不符合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因此这起海外并购从一开始就不被业界看好,是至今(2009年四季度)还没有打响的一枪。

    从悍马品牌近两年在美国本土和全球的销量看,下滑速度惊人。而根据双方达成的初步协议,悍马公司总部和生产部门仍将设在美国,公司计划在全球扩大销售网络,其中包括尚未开发的中国市场。这对于保住美国的就业岗位是有利的,但是对“新悍马”控制成本、提高竞争力提出了巨大挑战。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更对收购企业的后续资金储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中国首位研究汽车产业的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员乔梁表示,购买一个品牌无非三个目的:技术、管理经验、市场。很明显,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主流发展方向的悍马早已不具备这些要素了。乔梁认为,不管有无国际推手在背后操纵,但明显的赔本生意,他相信没有哪家国内银行会做这样的冤大头的。

    2010年,腾中重工收购悍马这一枪会如何收场,让我们拭目以待。文/南辰

    (作者为新华社服务专线汽车栏目主持人)


http://intl.ce.cn/zgysj/201001/04/t20100104_20736106.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5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企业并购整合引发的全球产业新格局还只是刚刚开始,其长期意义将至少延伸数十年,即在全球以经济为引擎、以文化为支撑,建立起新的国际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新秩序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0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把握大举海外并购的时机


在2009年12月24日召开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商务部部长陈德明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10年,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此之前,商务部副部长陈健就表示,商务部将继续研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中国优势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笔者认为,商务部高官的此番表态着实令人鼓舞。实际上,新的一年,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贸易保护主义将会继续盛行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大举海外并购的时机已趋成熟,海外并购的“春天”或提前到来。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日臻成熟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短短30多年间经历了三次并购的热潮,分别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及21世纪初至今。我国最早的企业并购发生在1984年,正值全球第四次企业并购浪潮之际。由于当时我国企业并购尚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因此,全球第四次企业并购浪潮对我国企业并购的影响并不大,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比较缓慢,无论规模还是数量都寥寥可数。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美、日、欧为主,发达国家的企业又掀起了全球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而这一次企业并购浪潮,是发生在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走向以全球化、一体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社会的转折时期,且并购浪潮的规模和交易额之大,是20世纪所有的企业并购浪潮中前所未有的。仅2000年,就创下了全球企业并购34600亿美元的历史纪录。受全球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的影响,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在2000年之后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发展规模急速扩张,并购势头最为强劲,持续时间最长,且国外的并购理论、理念、思潮以及在并购浪潮中使用的各种并购模式、工具及其手段也对中国企业并购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2007年中国海外并购热潮达到最高点,并购总额达186.69亿美元。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寒潮涌动,部分经营不善的企业资产价值大幅缩水,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并购事件的发生数量。这一年中国市场共发生了66起跨国并购事件,并购金额达到490亿美元。其中43起已披露价格的并购事件并购总额达129.58亿美元,相比2007年下降了30.6%。但对于因金融危机而形成的尚处于不确定性中的海外并购市场,中国具有收购意愿和实力的企业还在伺机而动,这也为新的海外并购事件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不久前,一个权威机构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2009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比较活跃,呈现逐季上升的态势,季度宗数从一季度的10宗增加至三季度的26宗,交易金额相应地从13亿美元增加至89亿美元。前三季度,中国企业完成的海外并购交易达到61宗,交易金额高达212亿美元。从行业来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持续集中于能源、矿业及公用事业三大行业。自2003年开始,这三大行业的交易占海外并购总成交量的29%,价值则为总值的65%。2009年前三季度,交易更趋集中,并购总成交量和价值占比进一步提高,分别上升至40%和93%。按国家划分,北美企业是中国并购者的首选,2003年至2009年三季度末,其间约有106宗交易,占被公布的所有交易量的24%。就交易价值而言,同期中国对北美的投资额总计达到4322亿美元,占境外并购投资总额的28%。展望未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将在2010年持续活跃,海外并购交易仍会以能源、矿业及公用事业为主。同时,金融行业的海外并购活动也会有所增加并呈现如下特点:一是中国并购者将开始将注意力转移至收购金融服务业的资产;二是中国国有银行或通过逐步在海外寻求合作伙伴,以在财务上支持未来进行交易的中国并购者及当地卖家;三是中国金融服务企业在寻求并购交易时,会更关注不同的问题,包括国家金融安全、整合收购资产的潜在挑战以至不同金融企业文化的差异等。

    当然,一路走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进程并不顺利,而且并购屡屡失败的惨痛教训很多。这也是自然法则,学费总是要交的,而且可能还不止一次。不过,正是经过一次次的锤炼,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步伐一定会迈得更加坚实。

    ■大规模海外并购条件已趋完善

    首先,全球经济已逐步企稳回暖。目前,在以中国为首的亚洲经济体的带动下,世界经济已步入复苏的轨道,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逐步消退。其主要标志是,倍受重视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 I)几乎在所有国家均已突破预示着经济扩张的50点临界线;各国政府3万多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已经开始奏效,并将在2010产生最大效果;世界各国央行的指导利率很低,市场流动资金充足。全球经济的逐步企稳回暖,为中国企业大规模海外并购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其次,绕过多国贸易保护壁垒的需要。目前,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损害中国制造,中国出口遭遇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限制。2009年前三季度,有19个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反倾销57起,反补贴9起,保障措施15起,特保7起),涉案总额102亿美元,美国商务部作出终裁,以中国油井管存在补贴为由宣称对相关产品实施10.36%至15.78%的反补贴关税制裁,该案涉及金额约27亿美元,是迄今为止美对华贸易制裁的最大一起案件。而且,未来,西方国家可能又会打出贸易保护主义环保牌,以碳关税的名义增大贸易壁垒,或许碳关税将成为今后数年贸易摩擦的焦点。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已经引起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界的高度关注。而企业尽快走出去,到海外去并购投资,利用原产地规则,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就可以有效绕开贸易保护壁垒,改变国际贸易关系中被动的局面。

    再次,企业海外并购成本低廉。受国际金融危机及世界经济严重衰退的影响,造成众多欧美企业市值萎缩、流动性困难,一些知名大公司的资产持续缩水。在目前全球经济已逐步复苏的形势下,企业处在一个需要整合的时期,而资产价值也正好处于底部区域,此时进行并购,成本比较低廉。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有些内向型企业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仍有相当强的竞争力,“走出去”的意愿趋强。

    还有,海外并购的监管和审查放松。在过去数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计划多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企业的“国有”背景让海外企业家和政治家不能认同。不过,金融危机的到来和后危机时代的“大病初愈”,使得欧美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都会相对放松对中国国有企业的监管和审查,从而减少跨境并购的政治障碍和隐性成本。

    更重要的是,国家对企业海外并购政策的支持。2009年以来,商务部为扩内需、稳外需,有效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六个方面的措施鼓励和促进企业对外投资。一是在3月发布实施了新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同时研究推动《对外投资管理条例》出台;二是制定支持政策,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多项支持政策,涉及财税、金融、保险、外汇和出入境等诸多方面,同时鼓励各类金融机构积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三是健全服务体系,发布162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建成“对外投资合作信息服务系统”;四是加强人才培训,继续委托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组织对跨国经营人才进行培训;五是构筑安全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双边经贸混委会机制和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作用,为企业的海外合法权益提供保障;六是加大投资促进力度,组织企业参加贸易投资促进团赴欧洲、美洲开展研讨、洽谈和项目对接活动,为企业开展对外投资搭建平台。这些措施对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帮助很大。而且,目前,商务部仍在继续研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中国优势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

    ■企业海外并购还须多策并举

    牢记海外并购的经验教训。这里我们可以借用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华林对海外并购的感悟来提示已经或拟将进行海外并购的中国的企业:“互利共赢,和谐发展”是海外并购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跟踪研究,准确评估,知己知彼,慎谋善断,是海外并购成功的关键;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坚持管理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一支高素质的、经验丰富的并购和运营团队是开展海外并购工作的基础;国家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及政府的全力支持是海外并购成功的前提。

    认真选择海外并购的重点目标国家。当前形势下,应重点选择非洲、拉美、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这些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资源丰富而资金缺乏,而且,这次金融危机对他们的打击也很大,许多企业和金融机构纷纷以较低价格出卖资产甚至整个企业。政府也放宽对外商投资的限制,市场更加开放。更重要的是,他们非常欢迎中国企业去那里投资或实施并购。而中国企业也只有在这些国家才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到需要的资源性物资,确保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所需的重要资源的长期供应。

    加快进行企业海外并购战略升级。中国企业应当抓住机遇,把海外并购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对海外并购的目的、融资渠道和投资方式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战略升级,通过调整和战略升级,使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同时,应注意,尽管扩张海外市场还是目前和未来几年企业海外并购最重要的目标,但是降低成本、获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培育知名品牌以及开发和获取能源、原材料等资源,必须成为企业对外并购所关注的重要目标。

    鼓励企业用人民币进行海外并购。在企业海外并购时,如果采用人民币作为海外投资结算货币,一来丝毫不影响以投资促出口的功能,二来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如果海外投资主动权较多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并购领域率先突破人民币国际化,由此鼓励对华出口国选择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或投资货币,那么中国人民币就可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就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主动权和谈判筹码。所以,条件成熟的企业,就应当多用人民币进行海外并购。

    严密防范海外并购风险。在当前多国贸易保护发难中国企业的形势下,如何防范诸如国家风险、技术风险、资产风险、劳工风险、税收以及环保风险等各种海外并购风险,已成为海外并购企业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在当前形势下,国家风险可能上升并演化为海外并购企业的主要风险。因为,国家风险属于系统性风险,随意性大且不可预测,是企业不能把握的,尤其是有些国家政府言行不一,这些风险一旦出现,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会很大。所以,应通过运用“四体联动机制”,加强企业海外并购信用风险管理等措施,严密防范海外并购风险。

http://intl.ce.cn/zgysj/201001/20/t20100120_20829729.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25 21:24 , Processed in 0.04518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