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12|回复: 23

当他们开始用脚投票……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1-2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第311期《新周刊》,电子版《新周刊》如下这个网址的页面也登了此文:
http://www.neweekly.com.cn/index/newsview.php?id=1656
这份杂志广东出版集团与三九企业集团合办的,详情见电子版《新周刊》如下这个网址的页面上的“新周刊联系方式”公告的下端:
http://www.neweekly.com.cn/index/contact.php


11月9日迎来了柏林墙倒塌20周年纪念。当年兴建柏林墙的东德领导人认为这堵墙是对西方斗争的伟大胜利,但是肯尼迪却嘲讽道,这堵墙是他对失败的公开承认。

  1961年8月15日,19岁的下士舒曼在一团铁丝网边站岗,他的西边,一大堆示威者在咒骂他;他的东边,也有一大堆示威者在咒骂他。后来他回忆说:“我只是在尽责而已,但所有人都在咒骂我……作为一个年轻人,我难过极了。”可能是他眼神里的惊恐被察觉了。西边的人转而对他大喊:过来!过来!舒曼犹豫了一阵,突然把手里的香烟一扔,向西跑去,纵身一跳,越过铁丝网——跳到了西柏林。
  这是东西柏林被正式封闭的第三天。后来那道著名的柏林墙所在的位置,当时还只是高低不齐的铁丝网。舒曼跳过铁丝网的情景,正好被记者拍下,成为冷战德国的一张经典照片。
  在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这本《柏林墙》(The Berlin Wall)中,舒曼的跳跃是一个意象:书中形形色色的舒曼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跳”到西柏林——有趁着月黑风高从易北河游过去的,有从下水道的屎尿中爬过去的,有冒生命危险挖地道过去的,有干脆直接冲过去的,更多的是通过假证件从关卡穿行。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像舒曼这样幸运:18岁的费希特强行闯关时被当场开枪打死;25岁的杜利克在潜游时遭到机枪追击,慌乱中淹死。据统计,柏林墙有100多个这样的牺牲品。
  到西柏林去本来是不用“跳”的,“走”着去就行。但从1949年民主德国建立开始,走着去西柏林并且一去不返的人实在太多了:1953年,40万东德人涌向西德;1954年,20万;1955~1959年,每年25万;1960年20万……12年里,东德失去了1/6人口照此下去,东德的社会主义天堂不久就会空空如也了。为了将人民挽留在天堂,东德总书记乌尔布里奇在苏联的批准下建造了柏林墙。对他来说,这堵墙是对西方斗争的伟大胜利,但是肯尼迪却嘲讽道,这堵墙是他对失败的公开承认。
  今天回头看西方的上世纪60年代,不得不承认它是一个左翼年代。我看过一部反映西德左翼恐怖组织“红色军系”的电影《巴德尔和迈因霍夫》(Der Badder Meinhof Complex),审判该组织时,法庭上广大听众简直可以说是在为其热烈喝彩。掌声虽然热烈,但是鼓掌的人似乎也没有谁穿过下水道到东。理想主义青年们也许会高举乌托邦标语喊口号,但是他们的双脚却精明地留在了腐朽的资本主义。
  好在这世上有“用脚投票”这事,让我们能够拨开口号的迷雾去判断制度的优劣。世界头号公共知识分子乔姆斯基痛批西方的书尽可以永远占据排行榜第一,G20或者WTO开会时示威者尽可以一次一次宣布资本主义死刑,但是非洲人、拉美人、亚洲人往欧美移民的脚步却不会因此停止。人类的头脑充满智慧,但是我们的脚却自有它们的主张。它们不善于表达,但爱自由,而且嗅觉无比灵敏。
  应该说,和兄弟国家相比,东德真够倒霉的:它的统治并不比它们更严酷,不幸的是从地缘上来说,这座天堂离人间太近。制造幸福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增进福利,一种(是)拉紧窗帘指着墙上画着的那张大饼说:看见没,这就是天堂。后者显然比前者要简单得多。但可惜50年代东西德之间没有窗帘,当东德人瞥见窗外的西德人拿着真的烧饼走来走去时,墙上的那张烧饼就不再有说服力了。
  这本书读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当时东欧各国的统治程度真“薄”。从1953年东德政府朝示威工人开枪,到1956年苏联坦克开进布达佩斯,从波兰的抗议到捷克的布拉格之春,东欧政府可以说基本只是靠强力勉强将其政权“糊”在一起——甚至连强力都是从苏联借来的。我们知道,世界有一种富人“穷得只剩下钱”,套用这个句式,世界上有一种强权,“虚弱得只剩下暴力”。
  书里有个情节颇有趣。在一个横跨东西柏林的建筑里,一个东德人试图从二楼窗口跳到楼下的西柏林。楼上,东德警察从窗口拽住他的胳膊,楼下,西德人则从下面拽住他的脚踝。“一场拔河比赛就此展开,不过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重力在西德人一边,这个逃跑者取得了胜利。”我想,在这里,作者的“重力”一词,也许可以作很多意味深长的解释。

楼主附注:柏林墙是1961年建起来的,从东德1949年建国到1961年,便是12年。另外再提醒大家注意:柏林墙是东德政府修建的,不是西德政府建的。
发表于 2010-1-2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毛泽东一脚把苏联给踢了的高明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都的东西
就是恶心人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学者惊曝“历史真相”--柏林墙是美制造的冷战阴谋?

--------------------------------------------------------------------------------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6月22日10:27 楚天都市报

  柏林墙一直被认为是前苏联政府主动修建起来的冷战防线,然而,一干德、美、英历史学家在即将于今年7月联合出版的《柏林墙两边的故事》一书中,通过研究东西德统一后大量解密的政府文件,却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柏林墙是美国情报部门为了防止爆发核战争而推波助澜,促使东德政府在告知前苏联政府之前先斩后奏修建起来的,完全是冷战期间美国策划的一个阴谋!


  1

  中情局一手策划了柏林墙的诞生

  一夜之间修筑起来的柏林墙,实际上是美国情报部门一手策划的结果!

  1961年初,潜伏在东德的美国间谍发回了让中情局和美国决策层越来越不安的情报:由于东德经济状况持续恶化,加上西方媒体过火的煽动,越来越多的东德公民逃入西德,试图到西方媒体宣传中“遍地黄金”的西德混一口饭吃。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那么到1962年冬恐怕有三分之一的东德公民将涌入西德!

  随着逃入西德的东德难民急骤增加,西德政府叫苦不迭,肯尼迪政府也开始暗暗担心。西德政府操心的只是难民将大大加重政府负担和经济压力,肯尼迪政府担心的却是更可怕的后果:随着东德公民逃亡人数的急骤增加和各种流言满天乱飞,东德境内极可能发生骚乱,甚至可能发生“起义”,一旦这种情况发生,那么东西方平衡将会被彻底打破,恼羞成怒的华约集团极可能会孤注一掷地与西方开战,甚至可能发生核战争!

  如何阻止东德公民外逃,成了肯尼迪政府的头号难题。如果让美英法军人公开把东德公民阻止在东西德分界线上,或者在东西德之间拉起一道防线的话,那么就不符合西方天天宣传的所谓“人权、民主”说法了;如果任其继续下去的话,那么极可能会引发东西方之间的一场大战。肯尼迪总统决定把这个球踢给“阴谋制造高手”中央情报局。

  中央情报局不负“厚望”,立即发动潜伏在东德政府和东德民间的所有特工,让他们散布谣言:如果东德公民再继续逃下去,将关系到东德的生死存亡!

  此举果然触痛了东德领导人昂纳克的心。东德举行秘密商议后认为,只有采取强硬办法才能阻止公民逃往西德,办法就是在东西德之间筑起一堵墙!而且这一决定还不能事先告诉赫鲁晓夫。东德领导人决定先斩后奏!

  2

  柏林墙缓和了两大阵营的矛盾

  美国人的目的得逞了:1961年8月13日,东德边防军和武装警察在东西柏林之间拉起了一道锋利的铁丝网,架起了反坦克障碍,把柏林城分隔成东西两半。

  东德边防军的坦克占据了各交通要道,东西柏林之间的公共汽车和地铁全部中断,东西柏林民众再也不允许相互往来,6万奔忙于东西柏林之间的民众要么丢了工作,要么回不了自己的家园。

  中情局星夜向肯尼迪总统汇报了柏林墙的修建进展情况和前苏联政府的反应,同时将中情局战略情报专家对柏林墙对东西方冷战格局的影响以及对美国的好处一一呈报。

  柏林墙长达107公里,虽说第一道墙实际上是铁丝网,但最后的柏林墙是高达四米的混凝土障碍,中间是一片开阔的死亡区,边防军可以任意射杀任何闯入死亡区的人。柏林墙将柏林市192条大街一分为二。

  关于前苏联最高领导人反应,据美国搜集的情报是:赫鲁晓夫听到东德开始修筑柏林墙的消息时大吃一惊!他担心此举会触怒西方,害怕冲突进一步加剧,甚至担心会引起战争!

  不过,赫鲁晓夫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硬着头皮出面。赫鲁晓夫发表讲话说:“柏林墙是阻止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篱笆,德国工人阶级修起这堵墙后,恶狼就再也别想闯进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了!”

  柏林墙的出现恰值东西方处于冷战极可能变成热战的敏感时期,因为前苏联政府已经开始逼迫美法英放弃西柏林,前苏联与西方进入了一触即发甚至可以引发核大战的时刻,柏林墙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极度危险的僵局。

  高兴之余,中情局向肯尼迪建议,第一步的目标已经达到,何不借机把戏唱够做足?肯尼迪按中情局的安排发表措辞非常激烈的讲话,声称柏林墙是共产党为阻止西方民主而修起来的“铁幕”云云。

  别看肯尼迪和西方国家嚷嚷得挺凶,可实际上却什么也没有干。难怪8月 13日那天在自家阳台上看着东德边防军和武装警察拉着铁丝网来回奔忙的许多西德居民十分疑惑:“咦,西德边防警察和美英大兵躲到哪里去了?”

  德国和柏林民众对柏林墙表现出来的民族情绪让中情局和肯尼迪有点意外。肯尼迪赶紧指示中情局想方设法平息西德和西柏林民众的情绪,千万要保住柏林墙,中情局高级特使奉命前往西德,逼使西德政府出面淡化柏林墙引发的民族情绪,禁止媒体煽动对柏林墙的抗议。

  3

  西方学者开始认可这一历史观点

  对于《柏林墙两边的故事》提出的这一最新历史观点,许多重磅级的历史学家和学者也从怀疑开始走向赞同。

  德国波茨坦大学著名历史学教授伯纳德·斯托夫尔在6月中旬在柏林召开的 “柏林墙专题研究研讨会”上发言时表示:“东西德统一后解密的东德绝密资料,特别是去年、今年德国政府解密的大批政府秘密文件都能证明:不论是美国间谍机构,还是肯尼迪总统本人,对柏林墙在一夜之间出现都没有感到丝毫意外。”

  许多参加这一研讨会的美英学者和历史学家也持同样的观点。这些与会的专家学者把柏林墙倒下十年间的研究成果归纳到一起,特别是在研究了前苏联集团和西方国家新近解密的文件之后都一致认为,柏林墙不是前苏联人单独修建起来的,更不是赫鲁晓夫拍脑袋之举,而是东西方综合因素起作用的结果。虽说现在还不好正式说柏林墙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冷战阴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肯尼迪政府不但早就知道东德要修柏林墙,而且在暗地里举着双手表示赞成,甚至推波助澜!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历史学教授霍普·哈里逊认为,前苏联政府和赫鲁晓夫完全是被逼上修柏林墙之路的;柏林联盟纪念馆馆长赫尔穆特·特洛特诺认为,柏林墙建起来之后,肯尼迪政府可不像公开表现的那样恨不得派坦克摧毁它,恰恰相反的是死保柏林墙。肯尼迪唯一关心的是,柏林墙建起来后,西方只要还能保住西柏林就行了,至于德意志民族国土分裂的事实,就不关美国人的事了!(闻新芳)

  近年来,各式各样的“解密报告”层出不穷,不禁让人感慨万分:我们以往熟知的“历史”到底还有多少水分?本文介绍的《柏林墙两边的故事》就是一部这样的“解密报告”,内容虽说绝对耸人听闻,但到底是在还历史以真实面目,还是在继续给历史涂脂抹粉?相信总会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编后

http://news.sina.com.cn/w/283610.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法國那個小醜總統之前發了照片,證明柏林牆倒塌時他在場,但後來被證明是僞造。

于是有人為了諷刺,把他的照片合成進法國各大重要曆史事件中,比如帶領法國奪得98世界杯,帶領民衆法國大革命等等。

誰能找到那一整套合成照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法國那個小醜總統之前發了照片,證明柏林牆倒塌時他在場,但後來被證明是僞造。

于是有人為了諷刺, ...
追求公正 发表于 2010-1-2 17:59
网民PS图片恶搞萨科奇 曾率队夺世界杯冠军(图)2009年11月19日 来源:海力网-半岛晨报
1.jpg
“萨科齐”率领法国队夺得1998年足球世界杯冠军
2.jpg
“萨科齐”坐在丘吉尔旁边参加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
3.jpg
刺杀肯尼迪的凶手被枪杀,“萨科齐”就在旁边
4.jpg
1950年,“萨科齐”见证一对情侣在巴黎市政厅前接吻

  法国总统萨科齐从上任那天起,他的一举一动就受到广泛关注,其出人意料的言行也往往成为“恶搞”的对象。

  比如,他喜欢手表、珠宝等奢侈品,被漫画家戏称为“金光闪闪的总统”;最近,他们又开始关注萨科齐的“独裁倾向”,把他恶搞成拿破仑和路易十四。这次,萨科齐的一张旧照片又成为众人嘲讽的对象。

  英国媒体11月15日报道,萨科齐前几天在社交网站facebook上发布了一张旧照片,显示他正在凿柏林墙,声称自己于1989年11月9日见证了柏林墙的倒塌。 后来人们发现这张“珍贵照片”竟然是在柏林墙被推倒后拍摄的,而法新社1989年的报道甚至显示,萨科齐当年到达柏林的日期不是11月9日,而是一周后的11月16日!于是,新一轮的嘲讽迅速传播开来。由于萨科齐总是渴望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人们抓住这点大加恶搞。

  法国网民随后PS了一组图片,将萨科齐拼接进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他率领法国队夺得1998年足球世界杯冠军,带领法国人于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坐在丘吉尔旁边参加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登上月球,成为“甲壳虫”乐队的一员,发现了美洲,发明了青霉素,赢得奥运会奖牌……

       http://sports.sohu.com/20091119/n268320449.shtml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再次逃脱不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学者惊曝“历史真相”--柏林墙是美制造的冷战阴谋?

--------------------------------------------- ...
yangking 发表于 2010-1-2 17:47
你提交的“证据”是否“确凿”暂且不说,至少你提交的“证据”不充分、不充足,“证据不足”,其罪名便是莫须有的罪名,“证据不足”是应该“当庭释放”的。明朝末期的抗清名将袁崇焕被当作汉奸而以“通敌罪”执行死刑后,北京百姓把他的尸首、皮和肉分着吃了,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乾隆时期这件冤案才因清廷公布真相而在百姓心中被平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民PS图片恶搞萨科奇 曾率队夺世界杯冠军(图)2009年11月19日 来源:海力网-半岛晨报
“萨科齐”率领法国队 ...
穆萨 发表于 2010-1-2 18:25

http://history.news.163.com/09/0417/19/574JF5AP00011247_2.html

揭秘 大跃进著名照片 欢悦在早稻"卫星"上

1956年,25岁的于澄建自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在同学们惊异、羡慕的目光里,他跨入了北京新华社总社的大门。在同学间还在议论、感叹他的好运气时,又传来了于被新华社摄影部分配采访中央新闻,整日接触中央领导同志和参加诸多外事活动的消息。

此事在新闻系同学中引起的震动,不亚于四年前于澄建考上大学,跳出龙门那一刻,在乡亲们心里激起的阵阵波澜和猜想。



从校门到中央机关,入社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特殊岗位纪律要求、领取器材等等,短暂的兴奋过后,于便投入到按部就班的日常工作之中。接受部里统一安排的任务、准备器材、拍照、编写核对文字说明、发稿,每日工作紧张、充实。多数于当年的同事都表达过这样的意愿:如果不是后来的变故,大家都愿意这样为党工作一辈子,就是再苦再累再单调也没什么。

1958年3月,于澄建被二次分配到新华社湖北分社工作。

没有接触过实际工作,特别对农村情况一点都不了解。

"没有接触过实际工作",这句话是于对自己在总社报道"中央新闻"工作某一方面问题的总结,也为后来发生的事情埋下了伏笔。

此刻,于的心情与毕业时踌躇满志的状况已经有了不小差异。但事情的发生仅仅只是这个原因吗?

到湖北以后,按照分社工作安排,于在采访过程中开始接触农村题材。虽小时候在农村长大,但从校门到机关,从上海到北京,这样的人生轨迹,还是使得于"对农村情况可以说一点都不熟悉,更没有自己参加过农业实践活动,所以只能跟着人云亦云,听从党的组织的安排"。对于350华里以外麻城县麻溪河乡建国一社发生的事情更是一无所知,他无从想象这件事会与自己终身的职业纠缠起来。

1958年8月上旬,摄影记者于澄建与分社的文字记者跟随湖北省委验收团一起下到① 麻城县麻溪河乡建国第一农业社。当地报上报道那里早稻亩产36956斤,于是,省委专门派出验收团下去,验收团的领队就是当时分管农业的省委副书记。于澄建说:

事后,揭露出来这个完全是一个假典型,它是把那十几亩、二十几亩快成熟水稻并到一个大田里面,而且这个稻田很小,只有几分地,从这个上面你可以看到,它是层层叠叠的,其实根本就不是,整个都倒伏了,所以,这群小孩就可以站在这个上面,十几亩地的水稻并在一块稻田里面,并在一块单位面积产量就高了,那又根据这几分地的产量算出来整个大概平均亩产36956斤。

事后,我们才知道这个情况。

那么,有关于澄建拍摄的这张影响广大、甚至被当作"建国以来最有影响的虚假照片"(20世纪80年代以后部分新闻摄影界人士用语)到底是如何出炉的呢?①

1958年《大众摄影》九月号(总第三期)第17页刊登出于澄建写的拍摄经过。这篇文章的刊出时间(1958年9月20日),距离照片见报时间(1958年8月15日)仅仅过去一月余。"一颗早稻大卫星"与"欢跃在早稻'卫星'上"这一名称指的是同一张照片。

"欢跃在早稻'卫星'上"的拍摄经过

于澄建

"欢跃在早稻'卫星'上"这张照片是在全国早稻高额丰产声中拍摄的。当我听到了湖北省麻城县建国第一农业社出现了这颗早稻卫星的消息后,我以十分兴奋的心情随湖北省委验收组的同志一起到了现场。茁壮饱满的稻穗长得密密层层,一片丰收的喜悦景象呈现在我的眼前。题材是最好的,但为难的是表现方法问题,如何使照片表现得新颖,而且能说明高产丰收,这是我在去麻城的路上已经再三思索过的问题。当时所想到的,也都是常见的表现方法,如创造高产的人们收割、验收,老农看稻穗的特写镜头等。想来想去也找不到更好的表现方法,最后我想重要的问题在于向群众学习,到丰富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灵感"。

到达第一建国农业社后,我除了向社干部了解高产的有关部门情况外,还和群众多交谈,他们告诉了我很多有趣的材料,这些材料,构成了我拍摄这张照片的主要依据。如他们说"这块田的早稻长得又密又厚,就像沙发似的","放个鸡蛋在上面滚也掉不下去"等。这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想我们应该用群众所喜爱的生动的表现方法来拍摄,于是我就在群众的启发下,让四个活泼的孩子站在稻穗上跳动,以显示稻穗的厚和密并富有沙发似的弹力。正当他们快乐地跳跃的时候,我拍下了这张照片。拍摄时间是下午四时左右,阳光很好,用禄来福来相机矮克发,21/100°DIN胶片,f/11,1/125秒,加二号黄滤色镜。由于拍摄距离较近,虽用1/125秒还嫌慢,所以右边两个孩子因跳动而稍显模糊,但有人说这样正可以表示动感,我也觉得有些道理,还希望大家指正。

另外,我也拍了一张两个小孩用鸡蛋在稻穗上滚的照片,但因鸡蛋太小,而且鸡蛋的颜色和稻穗的颜色相近似,所以表现得不突出,没有成功。但后来我想,要是当时用几个大西瓜在上面滚(反正掉不下来)那可能就要好些。

以上是我这次拍摄中的尝试,这次拍的照片还不够理想,不过通过这次拍摄,我深深感到:一切有意义的题材都蕴藏在美好的现实生活中,一切生动的表现方法也只有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才能获得。

不把图片放入一定的历史语境中解读,或者说单纯地把图片从历史情境中抽离出来,以图片本身解读历史,或把图像的碎片当作历史本身来对待,这都是对历史误读的开端。

可是,作为当事人--于澄建自己怀着内疚的心情,从新闻摄影记者的职业行为角度,多年来一直表述的"受了蒙蔽"、"事后才知道情况"等用语,并不利于公众了解事件的真相。事实上,当年新华社的报道对水稻"卫星"田的由来,包括亩产数量的由来、具体的操作方式都做了十分详尽的交代,这些报道在《人民日报》等所有主流媒体上也多有刊登。可以说,新闻媒体并没有隐瞒水稻亩产放"卫星"的操作程序,也就是说,造假的办法是公开见报的。所谓"事后揭露"一说是站不住脚的。但一浪高过一浪的靠移植堆积出来的产量、数字,却是不折不扣公开"数字造假"的产物,并且做法越来越离奇。

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红旗照相馆:1956-1959年中国摄影争辩》 晋用权\著 金城出版社2009年3月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边的人转而对他大喊:过来!过来!舒曼犹豫了一阵,突然把手里的香烟一扔,向西跑去,纵身一跳,越过铁丝网——跳到了西柏林。

也正是这个第一个越过柏林墙的英勇的舒曼,在柏林墙被推倒后没几年,同样英勇地自杀了

柏林墙被推倒20年后,那些没有自杀尚健在的前东德人,又是怎样评价20年前的生活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3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提交的“证据”是否“确凿”暂且不说,至少你提交的“证据”不充分、不充足,“证据不足”,其罪名便是莫 ...
刺溜溜 发表于 2010-1-2 22:56



    那你如何得知不是美国搞得阴谋呢?这岂不是笑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3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的核心意思是人是经济动物,一项制度不管吹的有多么完美,经济发展不起来就是白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3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度说穷是穷点我们有民主
海地人民欢迎L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0-1-4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你如何得知不是美国搞得阴谋呢?这岂不是笑话?
鬼雄 发表于 2010-1-3 21:18
你如何确信中国军方真的没对美国官方的互联网、电脑系统实施过窃密活动、黑客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0-1-4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的核心意思是人是经济动物,一项制度不管吹的有多么完美,经济发展不起来就是白搭。 ...
无双剑 发表于 2010-1-3 21:31
制造幸福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增进福利,一种(是)拉紧窗帘指着墙上画着的那张大饼说:看见没,这就是天堂。”——不光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4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提交的“证据”是否“确凿”暂且不说,至少你提交的“证据”不充分、不充足,“证据不足”,其罪名便是莫 ...
刺溜溜 发表于 2010-1-2 22:56


这位又有什么充分充足的证据证明中情局没有做过那些事,又有什么充分充足的证据证明地板的资料不充分充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4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末期的抗清名将袁崇焕被当作汉奸而以“通敌罪”执行死刑后,北京百姓把他的尸首、皮和肉分着吃了
刺溜溜 发表于 2010-1-2 22:56


且去读书,袁崇焕什么时候是以“通敌”罪名处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4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且去读书,袁崇焕什么时候是以“通敌”罪名处死的?
常言笑 发表于 2010-1-4 00:49


估计他读的是包衣的武侠小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4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如何确信中国军方真的没对美国官方的互联网、电脑系统实施过窃密活动、黑客活动? ...
刺溜溜 发表于 2010-1-4 00:22



    呵呵,如此说来,“不知道”=“有”?还是“不知道”=“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4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富汗欢迎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9 10:30 , Processed in 0.060955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