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太空武器设想图[资料图片]
美国太空武器系统设想图 [资料图片]
整整一年前,中国在一次太空试验中击毁了一颗报废的气象卫星,美国一些人陷入恐慌,认为中国的试验预示着一场未来太空战的开始——而这样的冲突将会瘫痪依赖高技术的美军。 美国著名科技杂志《连线》网站1月10日发表了对麻省理工学院安全项目高级研究科学家、前联合国武器检查员、前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战略武器分析专家杰夫里·费登(Geoffrey Forden)的采访,他通过公开的材料对这次试验中使用的反卫星拦截弹的性能进行了自己的分析。
《连线》杂志题为《中国是怎样输掉未来空间战争的》的文章称,如今太空中已经没什么秘密可言,众多太空爱好者们可以在自己家的后院跟踪着大部分美国的军事卫星,并把它们的位置公布在网络上。民间组织NORAD可以跟踪到直径4英尺大小的目标,事实上这个组织已经把把2007年1月中国反卫星试验产生的残骸信息公布在网络上了。通过跟踪这些太空碎片的轨道参数,可以还原拦截试验的碰撞现场,这样就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反卫星武器最重要的两个信息:中国是怎样击毁这颗卫星的,这种卫星杀手的性能到底如何。
这次拦截中拦截弹与目标的相对速度接近惊人的1万8千英里每小时。在远高于卫星本身速度的冲击下卫星被撞击成了碎片。这意味着中国成功完成了一次最尖端的太空战演习:一次精确的狙杀,就象用一枚子弹击中另一枚飞行中的子弹一样。这次试验的先进程度相当于美国正在发展的国家弹道导弹拦截系统,并且已经远远超越了1980年代前苏联发展的反卫星武器——前苏联的反卫星技术是通过一枚太空飘雷慢慢接近到目标附近然后爆炸杀伤目标。 文章称,可以断定,中国的反卫星武器具有很高的可操纵性能。没错,目标卫星轨道在拦截之前是已知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卫星的位置已经精确到反卫星拦截器不需要机动变轨就可以直接命中的程度。事实上,反卫星拦截器为了能命中目标,有很大的可能需要在高速中以六倍重力加速度进行末段机动。 目标卫星的轨道线速度取决于它的轨道高度,这也给我们了解反卫星拦截器的性能提供了依据。拦截碰撞前的相对速度,是目标卫星的轨道速度与拦截器本身的速度之和,相对速度的大小决定了拦截器进行末段机动反应时间的长短。举例来说,在碰撞前一秒,拦截器与目标卫星相距仅5英里,拦截器必须在最后一秒内完成末段变轨机动以直接命中直径不超过6英尺的目标。显然,拦截器与目标相对速度的降低一定会大大降低攻击的难度,而这次中国拦截是低轨道卫星,由于轨道越高卫星速度越低,中国的反卫星拦截器在拦截更高轨道的卫星目标时会更加轻松。
到最后,为了能作出正确的变轨机动以命中这颗气象卫星,拦截器是一定要具备跟踪目标的能力的。中国反卫星武器最可能跟踪飞来的卫星的方式是在拦截器上安装通过可见光探测的太空望远镜。这种跟踪方式与美国的弹道导弹拦截器的跟踪方式相反,美国反导拦截器是通过观测目标发出的红外信号来进行跟踪,中国的反卫星拦截器系统会因此在作战中受到很大限制。在中国研制出红外跟踪系统前,通常情况下中国的反卫星拦截系统只能攻击那些暴露在太阳光下的卫星。但的确,很多时候虽然反卫星拦截器发射阵地还被黑夜笼罩,但高空中的目标卫星却已经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了。无论如何,在中国研制出更好的探测系统前,可见光探测的跟踪方法确实限制了反卫星系统攻击卫星的全天候能力:反卫星系统必须等到低地球轨道卫星进入太阳光照射下才能发动攻击。当然,在攻击轨道高的多的GPS卫星或者其他静止轨道卫星时,这些限制将不符存在,因为这些卫星几乎永远暴露在太阳光照下。
文章称,在为了这次试验的付出了巨大的投入和政治代价后,中国不可能彻底放弃此次试验的成果。对中国来说,它可以继续发展这套系统,将研制成功的拦截器弹上跟踪、制导和控制系统应用到导弹防御系统中。这样,就象美国进行的反导试验一样,中国的反导拦截器可以用与2007年试验中相当甚至更高的拦截速度,在更低的高度内进行拦截试验,而不必再担心试验产生的碎片会留在轨道中威胁自己和其他国家的卫星。
中国二炮东风-21和东风-15导弹发射训练
美国公布的中国导弹打卫星示意图
二炮东风-11型战术地地导弹发射
军事间谍卫星设计图
美称中国高能激光可瘫痪卫星破坏导弹
中国自己击落的风云一号卫星
美国太空战斗母站攻击想像图
http://news.qq.com/a/20080114/000650.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