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52|回复: 5

中國未來10年的經濟發動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6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9年已過,回顧去年中國的發展,最驚心動魄的當然是中國上下一心突破金融海嘯,帶領世界經濟走出風暴,邁向復甦。在大局奮戰中,也慢慢展現出一條清晰大道,未來10年引領中國突飛猛進,將是大長江經濟區。2009年中國鐵路建設展現了驚艷的成就,其中建成通車的合肥到武漢連接前一步開通的合肥到南京鐵路,將安徽快速的融入長三角,其拉動產業內移的效果最為明顯。正如戴蒙先生(Jared Diamond)所說,地理上同緯度的文化、經濟擴散速度是較快的。中國沿海往內陸的經濟擴散力量,現在看來,一定是從長三角往川渝方向是最快且範圍最廣,拉動的力道最大。老廣北上的意願與適應力與技術能力都不夠強。(聯想到孫中山南方十次革命,都不如武昌一炮而成。)



國務院提出的皖江發展計劃應該是也看到了這個方向,未來可能是眾多計劃中最有成果的。合肥的鐵路與南京接軌後就穩住了在安徽的發展龍頭地位,穿過合肥打通大別山的滬漢蓉鐵路改變了歷史發展的軌跡,發展方向由長江沿岸往北移,現在又有南北方向的京福高鐵通過,加上南京到西安的鐵路公路,合肥的樞紐地位已鞏固,現在可全面規劃安徽全省的融入長三角,出臺了合肥往杭州的鐵路計畫。合肥發展的好處是拉動皖北的發展,經濟發展擴散的範圍加大。



長三角的發展,由昆山、蘇州、無錫,一步步的走向南京,隨者滬寧城際的開通,南京與上海將進入一小時生活圈,而合寧鐵路也帶動合肥進入南京一小時生活圈。而在建的沿長江南岸的南京到安慶城際鐵路,也將皖南帶入南京一小時生活圈。以南京、合肥、安慶圍成的區域,有河運、鐵路、公路之利,人文歷史又與長三角息息相關,可快速的擴大長三角發展的範圍。



長江的上游也動了起來,重慶與成都加強了交通建設,打通對外通道。尤其是往武漢這個方向,高速公路與鐵路都看到了曙光,除了長江水運外,連接川渝與滬寧的高速公路與鐵路在未來幾年將相繼打通。長江經濟帶將從四川橫跨千里直達東海之濱。長江上游下游都拉高,中游自然就撐起來了。



仔細觀察中國的產業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具有深厚科技內涵的企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大多聚集在長江經濟帶,未來十年,中國蓄勢待發爆發潛能的火車頭,看來是非長江經濟帶莫屬。長江經濟帶發展起來,就可向南北兩個方向輻射,真正帶動整個中國內陸的發展。



所以我說: 中國的心臟,砰砰作響





*********************************




10/01/14 德國2009年經濟萎縮5%,衰退主要是受到外銷貿易及企業投資雙雙銳減的影響。去年德國外銷貿易下滑 14.7%,企業設備投資減少20%,建築投資下降0.7%



10/01/14曾任上海市副市長、上海浦東新區管委會第一任主任的趙啟正認為,在亞洲有東京、首爾、上海、臺北、香港、曼谷、新加坡這條經濟走廊,這些城市間距恰好在1000公里左右。在中國有兩條經濟幹線,一條是沿海,一條是長江。上海發展這麼好,是因為在這兩條線的交叉點上,地理位置太優越。



原文地址:http://blog.udn.com/flytsau/368604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z咋没有人回应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8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繁体字看起来累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8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拾花女人

只要点击两下标题栏旁边的“切换成繁体中文”字样就转为简体了。

LZ放心,这里的人都爱安静的看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8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立在良好基础设施之上的经济动力必将铿锵有力。另一方面,边贸也是一种极为重要却最容易被一般人忽视的安邦大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8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向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去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6-10 06:47 , Processed in 0.04411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