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92|回复: 10

【英语同学会】—— 我是这样看待语义理解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6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好吧,既然大家那么看好Be Transparent About(1)中的内容,那我就来谈谈我自己对语言的一些看法吧。
一个语言意义单位,无论是词素、词、词组、单句、复句、句群,以至于大到段落、篇章等,都只是一个承载某种意义的容器。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那就是说,上面句子里提到的这些个东西,都只是和大家平时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中所碰到的变量没有什么两样,都是一个可以改变其中内容的变元单位。

对于一部著作来说,比如一部分成若干卷的巨著,它的每个卷本身就表达一个意思,同时这若干个卷所表达的意思都综合起来进行概括,就成为了整部巨著所要表达的意思。这个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平时在语文学习中所说的“主要意思”和“中心思想”。

对于概括能力强的人,他还可以吧这部巨著的主要意思中心思想,继续概括成一句话,进而还可以概括成一个短语,然后是一个词组、一个词,甚至概括为一个字。这也就是前些年出现的所谓微型小说、超级微型小说的由来的原因,至少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

而我曾经在有些跟帖里说到的,语义或者语言的收敛,就是属于这种情况。比如,我们可以将一个句群省略去次要意义,通过语法转化变成一个复杂结构的单句,然后或许还可以进一步转化成一个短语、词组,最后凝缩为一个词,这就是我个人所称的语言的收敛。

在这个收敛过程中,语言单位逐步从大的单元向小的单元一级一级过渡,而其意义也越来越凝缩。这个过程就好像我们从一个水果里榨取汁水,然后再将汁水脱水原浆,然后再继续脱水提炼成为粉状物或者块状物。反之,当我们需要用的时候,在勾兑成原浆,再从原浆稀释成果汁饮料。这两个过程正好是相反的过程。

语言也是这样。一个语言单位也是可以稀释的,一个词可以稀释为一个词组,一个词组可以稀释成为一个短语,一个短语可以稀释成为一个简单句,一个简单句可以稀释成为一个复合句,复合句可以稀释成为句群,句群可以稀释成为段落,段落可以稀释成为篇章,篇章可以稀释成为一本书、一本书可以稀释成为一部书等等。

只不过,我自己把这个语言的稀释过程称作语言单元的扩展。它是和语言单元的收敛正好相反的途径,但应用的原理是相通的。
发表于 2010-1-26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们平时的语言活动中,大家都有了一个所谓“语言环境”的经验。比如,一个语言单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的意思就会不同,当(语言)环境不明确的时候,这个语言单位的意义就会模糊、混乱。

这就是说,一个语言意义单位的语意,是有环境来限制的,否则它就会无限膨胀或者无限收缩。无限膨胀的结果,就是这个语言单位可以表达任何意义,无限收缩的结果则是这个语言单位什么意义也不表达(包括语法意义)。什么都有就等于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就等于什么都有。所以,无限膨胀后的语言意义单位和无限收缩后的语言意义单位是等价的。

然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没有遇到这样的语言意义单位呢?那是因为,我们从出生开始就生存在两个默认的信息环境里面。
这两个默认的语言环境,一个就是我们身体以外的环境世界,另一个则是我们身体以内的内心世界。

这两个默认的语言环境,分别从内外两个方向用力,使得我们要表达的意义就先定在了一定界限范围内。而语言,则是这(内外)两种环境力量作用下的结果。

打个比方来说,我们要做一把不锈钢勺子。那么,就要有一套铸模。这套铸模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勺子外形的两面,模具的一部分是勺子底部所在的勺子背面的凹进去的形状,模具的另一部分则是勺子盛东西那一面的凸出来的形状,两部分模子合在一起,中间放上不锈钢板材,用力冲压,就成了一个勺子的基本样子。

再比如,我们平时自己手工做饺子,我们都是用两只手捏合做成一个饺子。这样一捏,一个饺子鼓鼓囊囊的就出来了。这也就是两个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我们捏合的两只手就是外部环境,而饺子皮连同饺子馅儿则是内部环境。同时作用,饺子就出来了。

所以,我们平时说话表达一个语言意义单位,就像做饺子、做勺子等做其他类似的东西一样的道理。

一个语言单位,没有内部环境限制,那么这个语言单位就会无限收缩,成为一个无意义语言单元。一个语言单位,如果没有外部环境限制,那就可以无限膨胀,成为无限意义语言单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定了这样的一个观念以后,接下来就是语言在这当中究竟是什么角色。

很简单地说,我们所说的语言就相当于我前面说的做勺子的不锈钢板材或者就相当于做完以后的饺子的外形轮廓。

勺子和饺子,在这上面就不同了。勺子使用不锈钢做板材,成型的力量来自于板材外部。而饺子,本身既充当材料,同时又充当内部环境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们平时在了解一个语言单位的意义的时候(无论是语汇意义还是语法意义),都可以从两个环境中去探索。
对语言单位来说,首先是前面所说的两个默认的环境:人身体外面的整个信息环境和人自身内部的头脑环境。

在此基础上,语言单位本身还有两个内外环境:语言单位自身作为信息承载容器的内部环境和语言单位所在的更大的语言单位所组成的外部信息环境。

打个比方来说:computer这样一个词,它的内部环境是这样的—com+put+er,这是它的内部形态环境,也可以看成是他的内部语法环境,而当它在句子中的时候A computer is only a calculating machine.,那么除computer意外的所有内容,就成了它的外部信息环境。

内外信息环境,都分成两方面:事物内部结构信息环境和事物内部意义(语义)信息环境。
同理外部环境,也都有两方面:吸收了这个事物的外部环境的结构信息环境和意义(语义)信息环境。

人身体外的信息环境就是指,所有充斥在我们周围的信息组成的外环境,比如:今天下雨了,老婆加工资了,美国又出兵阿富汗,自行车胎漏气了,燃气助动车没地方加气了,等等等等。

人身体内部的信息环境则指,我们记忆在头脑中的信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我们自己的主观欲念所创造的信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仍然说computer这个词,内部结构信息我们前面就说过了,那么它的外部结构信息是什么呢?那就是,它是名词,它作主语,它是中心语被修饰语a修饰,它是谓语判断系动词is的主体或者话题等等。那么他的外部意义信息是什么呢?就是:calculating machine。

所以,当我们把computer去掉,这个时候以computer的内部结构信息和意义信息构成的computer一词,不存在了,那么句子就成了:
A XXX is a calculating machine.

这时候,我们先从结构上来理解,这是一个句子。这个句子目前没有外部环境,因为它是以孤立的一个句子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但是,实际上我们的默认外部环境已经对它起过作用了,所以我们我们知道,A是冠词是用在名词前面的,is是动词是用在主体或者主题后面的,a calculating machine是一个表语,是用在系动词或者判断系动词后面的。这也就是外部信息环境通过力量压缩在这个句子上的信息。所以,我们知道了,这里的XXX应该是一个物品的名称,不管这个物品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

那么,是不是到这里我们可以推断computer=calculating machine呢,不可以。因为这个等号,在一般意义上来说就相当于恒等式,是恒等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略符号。因为,如果我们说“计算机就是计算的机器”这句话是没有错的,所以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将等式倒过来,就不同了,就变成了“计算的机器就是计算机”,这样就出问题了,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至少还有一种用具称作“计算器”,它也是计算的机器。

这就是我为什么没有把calculating machine说成是computer的同义词的原因,而只是称它是computer在外部环境里的语意信息的投影。投影大家都知道,必定不是和原影像一模一样的,肯定有变形,也就是信息有走样,只不过这个走样被信息环境约束在了一定范围内走样很微小,但毕竟不是原影像了。

这里,因为computer是名词,所以大家容易理解,computer不等于calculator,他们不是同义词。否则的话,以后你来我这里买computer那我可就大赚了。你给我几千块钱买computer,我给你一个几十块钱的calculator就行了,因为你愿意承认他们是同义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名词的同义不同义是这样,形容词、动词、副词等的同义不同义其实也是这样。比如说,我们在数学上常用一个概念叫集合。
我们就用集合来说明问题。

假如有一个集合A,它的组成元素是1、2、3、4、5,所以A={1、2、3、4、5}。
另外一个集合B,它的定义是B={2、3}

我们能说这两个集合因为有相同的2、3组成的子集合,就说A=B吗?当然不可以。

同样A={7、8、9、10}和B={3、4、5、6、7、8}这两个集合,也不是相同的。假如,把A、B都看作两个词,那么花括号里就是他们常用的语言意义,那么能说他们是同义词吗?至少我个人到目前为止还是不赞同。

因为,这样一来就会存在我前面说的那种现象就是到最后,你会发现词汇会变少了。也就是,由于传递关系,A=B=C,结果大家都是A或者大家都是B或者大家都是C了,那么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来表示{不等于0的所有负数}这个词呢?也就因为这样,我们将因为缺少了语言外部环境,就不能推断出一个词的内部意义了。

马铃薯和土豆是同义词,牛奶和牛乳是同义词,奶和乳是同义词。馄饨、抄手是同义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我们再来看computer的内部意义环境,内部结构环境我们说过了。它的内部意义环境就是:com—共同、一起,put—放置(这个意思还有待考察,只是我自己暂时的认为),合起来的内部意思就是:放在一起。

compute—放在一起,怎么和计算联系起来了呢?
那是因为,最早的计算起源于对实物数量的比较。因为有一类事物是有数量的,这部分事物和那部分事物放在一起,我们就会很自然的看出至少二种情况:

1、某一类东西个数和另一类东西个数不一样
2、两类事物个数一样。

得到这样的结果的过程,就是比较。有了比较,然后再通过不断比较逐渐确定了作为10进制运算基础的基本的几个自然数。所以,这就是compute本意是比较的原因,并由此辗转引申为计算。

这,就是他的内部意义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一个句子中某一部分语言单位意义不明确的时候,如果句子外面还有更大的语言环境,比如句群、段落、篇章等。那么,句子外的语言环境越大、内容越丰富,那么这个句子中的不明确意义的语言单位的意义就越容易明确。因为,这写外部环境中往往在各个部分会有各种各样信息在不同程度上和这个不明意义的词的意义相关联。这些外部意义及作用于这个词所在的句子,同时又作用于这个词。

为什么呢?这是和我们人的思维规律有关的。我们人的正常思维是发散性的,我们记忆事物是关联性的。比如,我在How to be transparent about security issues译文开头所做的理解过程就是这样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细细去体会平时自己用词用句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你在一定时间段里面所用的词或者句子,往往是和这段时间里面你的经历或者你的头脑中关心的事物有关的。这,实际上是我们在语言上的多米诺效应或者称作语言上的蝴蝶效应。

因为,人的自然思维具有关联性。有一个办法可以反正我的这个观点。比如,有人有换过工作单位或者学习环境的经验的,你仔细回想一下。你是不是,在不同的环境里习惯使用的词语也不一样。在原先的环境里,你经常容易想起并且使用的词语、句式,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有很大可能你就不大用了甚至与根本不用了,以至于你有时候会觉得奇怪,自己好像忘了不少原先经常用的词,却在用一些在原来环境中不怎么用的词。

这就是思维一贯性、关联性、发散性的原因。

因此,当一个英语母语者想到要使用be transparent about这个词的时候,他会自然而然的在心目中或许出现这样的一个环境:一个阴暗的房间门窗紧锁各种可怕的虫子到处爬,一个灰暗的或者黑暗的模糊影像便出现在头脑中,同时还引发了一定程度的心理感受。

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在潜意识里,有一个词已经在他的头脑中为他准备好了:dark。
所以,这也就是后面那句话中dark的由来,另外还有个词recesses也是这样。后面的那句句子是这样的:

And in the dark recesses of my mind,I'm happy for two reasons.(而在我的意识深处,我觉得我因为两个理由是值得高兴的)

dark-黑暗
recesses—幽深之处
这两个词,实际上是被be transparent about通过潜意识带出来的。

这里,应用到的实际上就是心理学原理了。尤其是,以佛洛依德、荣格这些人为核心的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对这方面有过详尽的研究。尽管他们的理论都不是各方面完全正确的,但毕竟是有合理的地方的。就像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的任何一种理论都不可能是绝对完美的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下面这三句话,实际上是互相关联的:
How to be Transparent About Security Issues
It was bound to happen to Habari eventually, right?
And in the dark recesses of my mind, I'm happy for two reasons.

针对软件的安全问题终于还是发生了,就好像股市的“黑色星期XX”。汉语里,现在“黑色星期XX”用得多了,原先该词是英语里使用的,表达的是一种恐怖、凄惨、惨淡的氛围。

为什么星期XX要说成黑色?当然不是星期是有颜色的。而是人自己的内心感受。所以,问题的发生,更导致了dark这个词出现的可能性增加了。这也就是And in the dark recesses of my mind, I'm happy for two reasons.这句话读起来很有诗意的原因。

也正因为,这个心理感受是有前面引出的,所以作者(说话者)用了And一词,这个词是说话者自然而然的用的,但是是由说话者当时的心境从潜意识里带出来的,表明是和前面那类黑暗惨淡的坏事或者与坏事相关的事物有关的,尽管引出的句子在意思上和前面是转折关系,但在承接关系上是这种潜意识联系。

“而在我那幽暗意识的深处,我认为我有两个理由是值得高兴地。”
否则的话,我们就难以理解,说这个话的人,为什么在技术性问题上却用文学类语言。

而这个规律,正可以作为我们用来探求语义的参考或者标准。那就是,说话人或者作者,在一个完整的篇章里面,它的情感倾向或者潜意识活动是一致的,统一的。

这就导致了,他会不自觉的选择某一类词用在同一篇文章里。而这类词,又正好互相帮助互相映衬烘托出说话者或者作者当时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倾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有这样一个传说吗?当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名著的时候,哭过了好多次,有时候甚至于都无法好好地写下去了。尽管“卡列尼娜”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9-23 23:28 , Processed in 0.04315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