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穆萨

2010春节上香拜庙大全【中国的寺庙简介】(图)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厦门南普陀寺
凤凰网文化综合

1.jpg

福建厦门南普陀寺


       注意事项
       1、南普陀寺春节期间并无特别的传统,初一有一场延生普佛,信众可以前往参加。
       2、门票3元,有皈依证的居士免收门票。
       3、全寺文明敬香,只在天王殿有香炉,敬香由寺院免费赠送。
       简要介绍
       南普陀寺是厦门著名古刹,居于鹭岛名山五老峰前,背依秀奇群峰,面临碧澄海港,风景绝佳。五代宋初,即有高僧依山结庐梵修。明季扩建殿堂,规模初具,清初重修,始改今名。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末五代,初称泗洲院。北宋僧文翠改建称无尽岩。元废。明初复建,更名普照寺。明末诗僧觉光和尚迁建于山前,殿堂院舍齐备,住僧常达百余众,清初又废于兵祸。清康熙二十二年(1684年),靖海候施琅收复台湾后驻镇厦门,捐资修复寺院旧观,又增建大悲阁奉观音菩萨,并以之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相类比,更名为南普陀寺,此后数百年来,经历代主持景峰、省己、喜参诸和尚多次重修扩建,至民国初年,已构成三殿七堂俱全的禅寺格局,成为近代闽南最具规模的名刹。
       南普陀寺历来是临济喝云派的子孙寺院。民国十三年(1924),喝云派裔主持转逢和尚将寺院改为十方丛林,并按丛林规制,推选云门派裔会泉和尚为首任方丈。第二年,又在寺内创办闽南佛学院。会泉和尚退任后选聘当代高僧太虚大师为继任方丈,主办学院。从此,海内高僧相继往来住锡传经,十方佛子竞相入院参道修学,一时佛门称盛,名闻中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地方政府曾多次拨款维修殿宇院舍。文革十年动乱,寺院历经浩劫。文革后,国家落实宗教政策,政府重视寺院复建。十多年来,不仅旧有殿堂翻修一新,还新建多座楼堂亭院。现有建筑总面积已超过原有将近一倍。复办后的闽南佛学院,规模设施也在成倍增长。古刹盛世重光,梵呗钟磬不绝,佛苑法缘殊胜,宏法利生并传。
       建国后,一度蹶而复振。而今,新构楼堂院舍,鳞次栉比;重修梵宇琳宫,金碧辉煌;常住数百僧众,梵行庄严;复办闽南佛学院,教学相长。古刹新生,法运昌隆,臻历史之鼎盛,划时代之光辉。
       南普院寺坐北朝南,依山面海而建,规模宏大,气势庄严,中轴线主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乐途殿、大悲殿、藏经阁;其中,天王殿位于寺院中轴线的最前端,前殿正中供奉笑容可掬的弥勒佛,两侧立有怒目环视的四大天王,殿后有韦陀菩萨覆掌按杵而立,威武异常。
       大雄宝殿是整个寺院的中心,具有典型的闽南佛殿的特点,大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的塑像,殿后供奉西方三圣。大悲殿呈八角形三重飞檐,中间藻井由斗拱层层迭架而成,无一根铁钉,构造极其精巧;殿内正中奉祀观音菩萨,其余各面为48臂观音,造型优美、姿态多样;又因闽南信众均崇奉观音菩萨,所以此殿香火异常鼎盛。
       南普陀寺藏经阁是中轴线上的最高层建筑,为歇山重檐式双层楼阁,一层为法堂,是僧人讲经说法的地方,二层为玉佛殿,内供28尊缅甸玉佛,并藏有数万卷古今中外的佛典经书及一些珍贵的文物。
       藏经阁里珍藏有缅甸玉佛,宋代古钟、香炉,明代铜铸八首二十四臂观音清代瓷制济公活佛以及大量佛典经书著名的有《明大藏经》《日本大藏经》等。藏经阁后有摩崖石刻多处,其中有块大石,镌刻着一个特大的“佛”字,高一丈四宽一丈,粗犷豪放雄健有力,为国内罕见。
此外,南普陀寺院里还有钟鼓楼、功德楼、海会楼、普照楼、太虚图书馆、佛学院教室、养正院、万寿塔等建筑,其中的佛学院为1925年,是国内最早的佛教学府。
       南普陀寺里有七座白玉如来佛塔和二座11层高的万寿塔,那是1993年,1994年由信士捐建是万寿塔前有个莲花池,夏日荷花盛开时,蓝天,白塔,绿叶,花海,展示这里是分外清静高洁的佛门净地。
       南普陀寺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那就是素斋。南普陀素菜以其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驰名中外,厨师调煮制作,严守素菜素料作的工艺,革除素菜仿制腥的传统,以素菜素名而独树一帆,既讲究色.香.味,又讲究形.神.器,一道菜一个雅名,神韵高雅,诗情画意。其中“半月沉江”这道菜最为有名。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2010qifu/ziliao/201002/0204_9458_1537441.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普陀山法雨寺

1.jpg

浙江普陀山法雨寺


       注意事项
       1、法雨寺以禅修闻名,从小年到春节期间香客居士云集,从二十四日到正月初八暂停禅修活动,迎接海内外信众。弘法利生。法雨寺普佛活动每天都做,上午延生普佛,下午做往生普佛。早晚课欢迎居士参学。
       2、寺院开放时间:早3:40到晚9点。
       3、提倡文明敬香,建议香客们每人自带或请购三支香即可。
       简要介绍
       法雨禅寺又称后寺,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白华顶左、光熙峰下,距普济寺2.8公里,为普陀三大寺之一。法雨寺占地33408平方米,现存殿宇294间,依山取势,分列六层台基上。入山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又后依次为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观音殿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九龙殿内的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从南京明代宫殿拆迁而来,被誉为普陀山三宝之一。整座寺庙宏大高远,气象超凡;不远处的千步金沙空旷舒坦,海浪声日夜轰鸣;北宋王安石曾赞之“树色秋擎书,钟声浪答回”。
       法雨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因当时此地泉石幽胜,结茅为庵,取“法海潮音”之义,取名“海潮庵”;万历二十二年改名“海潮寺”,三十四年又名“护国镇海禅寺”。后毁于战火。清康熙二十八年,普济、法雨二寺领朝廷赐帑,同时兴建;后法雨寺的明益禅师又孤身入闽募资,历时三年,将所募财物用以建圆通殿,专供观音佛像,两年后又建大雄宝殿,供诸菩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朝廷又赐金修寺,修缮大殿,并赐“天华法雨”和“法雨禅寺”匾额,因改今名。同治、光绪年间又陆续建造殿宇,成为名动江南的一代名刹。
       2006年05月25日,法雨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法雨寺又叫“石寺”,是普陀山的第二大寺院。始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初名“海潮寺”。万历三十四年(1601),改名为护国镇海禅寺,后毁于火。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重建大殿,并赐匾额“天花法雨”,于是改为“法雨禅寺”,后经历年扩建,法雨寺逐渐成为普陀第二大寺。
       法雨寺占地9000平方米,共有殿堂294间,分列在六层台基上,从天王殿、玉佛殿、九龙殿、御碑殿、大雄宝殿、直到方丈殿,殿殿升高。法雨寺中的玉佛殿面宽三间,外加围栏,黄琉璃顶。现供奉的玉佛高1.3米,是1985年从北京雍和宫移来的,原来供奉的是普陀山僧人慧根从缅甸请得的玉制释迦牟尼佛像,像高2米,雕刻精细,后被毁。
       方丈院中间七间为印光法师纪念堂。印光法师俗名赵绍严,陕西人,光绪十九年(1893),印光到普陀山,在法雨寺研究佛经,长达十余年,著述甚丰,在他的影响下,数百人皈依佛教,1941年圆寂。他是公认的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2010qifu/ziliao/201002/0204_9458_1537426.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普陀山慧济寺
凤凰网文化综合

1.jpg

浙江普陀山慧济寺


       注意事项
       1、慧济寺位于普陀山山顶,位置最高,当地人以捕鱼为主,登高望远,春节民俗,当地人去慧济寺敬香,传说在慧济寺敬香可求一年平安和顺。
       2、寺院开放时间:早3:40到晚9点。
       3、提倡文明敬香,建议香客们每人自带或请购三支香即可。
      简要介绍
        慧济寺位于普陀山佛顶山上,为普陀山三大寺之一。原有石亭、供石佛。明朝(1368-1574年)僧人圆慧初创,名慧济庵。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僧人能积扩庵为寺,建圆通殿、玉皇殿、斋楼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僧人德化请得《大藏经》,又经僧人文正大力建造,遂成巨刹,与普济寺、法雨寺并称普陀山三大禅寺。解放初,僧善余等居之。“文革”期间,被拆去禅堂700余平方米,殿宇荒芜,佛像被毁,寺由部队进驻。1979年10月,驻军腾退。198O年开始,由本山佛协集资全面修复,重塑佛像。1988年新建观音殿,1989年10月举行佛像开光典礼。1991年观音殿镌刻历代名画观音圣像123帧,1992年建汉白玉莲花池。慧济寺1993年6月翻建大悲阁;10月,大修西厢楼。1994年12月新建发电间等附属用房。1995年IO月新建梅檀阁,拆建斋堂。装修8间楼为新颖宾客楼。1997年重建阅藏楼5间。1998年,监院戒忍发起錾刻西院壁间释迦佛应化事迹浮雕32帧,雕琢山门口龙宫。整个寺院深藏于森林之中,幽静称绝,登高四望,远山近礁,环列奔趋。寺宇依山势而建,殿阁楼堂,雕梁画栋,布局别致,周围古木异卉众多。植物学家钟观光慧济寺1930年于后门左侧发现“鹅耳枥”一株,定名“普陀鹅耳枥”,为世界珍稀树种。寺后坡下还有一种仅见于浙江的珍稀树种新姜子术。1983年慧济寺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对外开放的全国重点寺庙之一。由此向南走,有一条往法雨禅寺的山路。途中可以看到许多石刻,但有些已模糊不清了。刻在云扶岩上的“海天佛国”这四个大字比较有名,传说是出自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手笔。
海天佛国崖.云扶石
       在香云路中段的拐湾处,有方形巨岩矗立路侧,岩面“海天佛国”四个大字出自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手笔。每个字约一米见方,它十分贴切地概括了普陀风光的特点,后来便成了普陀山的代称。在海天佛国崖上又叠一石,高插云海,险而且玄,石上刻着“云扶石”三字。石上有一小潭,如碗若钵,承受天露,日积月累,清冽不腐。海天佛国崖周围多老杆矮松,虬枝横卧,多有黄山古松韵味。
       普陀山慧济禅寺交通
       2号线到终点站“索道站”下车,转乘索道(单程25元,上下联票40元)上山即到。
       慧济禅寺门票:5元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2010qifu/ziliao/201002/0204_9458_1537424.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鄞县天童寺
凤凰网文化综

1.jpg

浙江鄞县天童寺


       注意事项
       1、对外开放时间为除夕至正月十五的早6点至晚4点
       2、上香方式:游客在寺院请购
       3、寺院提示:年三十和正月初一的游客会很多,初八以后的游客相对较少
       4、门票:10元
       简要介绍
       深秋的天童寺
       天童寺山外青山翠满峰,丛林禅院九州同。楼堂仙阁难相数,广厦千间是天童。天童禅寺自义兴祖师开山以来,经历代相承,终于成为巍巍卓立。雄尊秀蔚,千楹万础,规模宏大的禅宗十方丛林。全寺占地面积7.6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88万余平方米。有殿、堂、楼、阁、轩、寮、居30余个计999间。寺院坐落在层峦叠嶂的太白山下,“群峰抱一寺,一寺镇群峰”,东、西、北三方有六峰簇拥。背枕巍巍主峰太白峰;左依东峰、中峰、乳峰;右靠钵盂峰,圆秀突起,状如覆钵,聿旗峰,陡惊峻险,似旌展扬。唯独南面天阔山远,一条郁郁葱葱万松大道恭迎宾客朝山进香。
       天童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东30公里的鄞县东乡太白山麓,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天童寺创建于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僧人义兴云游至南山之东谷,见此地山明水秀,遂结茅修持,当时有童子日奉薪水,临辞时自称是“太白金星”化身,受玉帝派遣前来护持。自此山名“太白”,寺曰“天童”。唐开元二十年(732年),法璇禅师建太白精舍,后人称之为“古天童”。至德二年(757年),宗弼禅师将寺迁到太白峰下,即今寺址。乾元二年(759年),肃宗赐名为“天童玲珑寺。”咸通十年(869年),唐懿宗敕赐“天寿寺”名。景德四年(1007年),宋真宗敕赐“天童景德禅寺”额。寺僧惟白多次与神宗皇帝研讨佛理,宋徽宗敕赐他“佛国禅师”称号,并御书天童景德寺惟白续灯录序。建炎三年(1129年),曹洞宗著名禅师正觉(1091—1157)住持,住山30年,弘传曹洞宗教义,倡导“默照禅”。1134年,寺内修建容纳千人僧堂,继而扩大山门为佛阁,内供千佛。中建卢舍那阁,置五十三善智识像,称“千佛阁”。寺内常住僧人上千,被称为中兴时期。淳熙十六年(1189年),日本僧人荣西本寺习禅,承临济法脉,回国后创立天童寺进山门日本临济宗。宋淳熙五年(1178年),孝宗赐“太白名山”四字。绍兴四年(1134年)虚庵禅师来寺住持,扩建千佛阁,高3层12丈,成为东南第一大殿。宋嘉定年间被列为“禅院五山”之第三山。天王殿四大天王特高特大,为江南诸刹所不及。佛殿供三世佛坐像,连座各高9.38米,迦叶、阿难侍立释迦佛左右,两翼为高约2米的十八罗汉坐像。三世佛后为海岛观音。法堂上层为藏经楼,堂西为罗汉堂,内层高1.5米的十八罗汉石刻像碑,刀工精细,形象生动。从天王殿到法堂,两侧有庑廊与配殿相连。中轴线西有佛祖殿、选佛场、禅场,后有东桂堂,又西为大鉴堂。中轴线东有钟楼、御书楼、御碑亭等。天童寺四周群山环抱,重嶂叠翠,古松参天,景色绚丽,有"深径回松"、"凤岗修竹"、"双池印景"、"西涧分钟"、"平台铺月"、"玲珑天凿"、"太白生云"等十大胜景。宋王安石在鄞县任县令时;曾留下描绘天童的名句:"山山桑枯绿浮空,春日莺啼谷口风。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十分贴切。天童禅风远播海外,宋代有日僧荣西到天童求法,并从日本募大批百围巨木,建成千佛阁。以后代有日僧来此学禅。
       景点介绍
       位于宁波市东25公里的太白山麓,号称"东南佛国",为我国"五大丛林"之一。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它从义兴结庐至今近1700年,几度兴毁。其中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一次特大山洪几乎使天童寺荡然无存。一直到崇祯四年天童寺(1631年),密云禅师主持修建,经10年,建筑面积约4万5千平方公尺,建成殿屋999间,规模宏伟,建筑华丽,佛像高大,为国内罕见。相传,西晋僧人义兴和尚云游到此,开山搭庐,潜心苦修。天童寺寺院殿堂顺着山势,由低渐高,从寺前的六塔到天王殿到佛殿到法堂再到罗汉堂,整个建筑梯级布局,错落有致。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外万工池、七塔苑、内万工池、照壁、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先觉堂、罗汉堂,均重檐歇山顶,筒瓦骑缝,并饰以鸱尾脊兽。天王殿、钟楼、东禅堂等重建于1936年。天王殿高19.6米,宽31.77米,深23.64米,四天王总高7.77米,特高特大,为江南诸刹所不及。现存佛殿为1635年(明崇祯八年)建,系寺内最古建筑,殿高21.5米,宽39米,深29.25米,殿内三世佛坐像3尊,总高13.5米,其中佛身高6.38米。迦叶、阿难侍立释迦佛左右,两翼为高约2米的十八罗汉坐像。三世佛后为海岛观音。法堂改建于1931年,上层为藏经楼,堂西为罗汉堂,内层高1.5米的十八罗汉石刻像碑,刀工精细,形象生动,传说在水灾时,这18罗汉拯救了此寺、。从天王殿到法堂,两侧有庑廊与配殿相连。中轴线西有佛祖殿、选佛场、禅场,后有东桂堂,又西为大鉴堂。中轴线东有钟楼、御书楼、御碑亭等。登上台阶,从上面望去枣黑色的屋瓦像波浪一般伸展开来,煞是出色。寺内佛殿前有清顺治帝书"敬佛"碑、康熙帝书"名香清梵"匾、雍正帝书"慈云密布"匾。寺内有宋、元、明、清碑刻30余方。天童寺四面群山环抱,重嶂叠翠,古松参天,有"深径回松"、"凤岗修竹"、"双池印景"、"西涧分钟"、"平台铺月"、"玲珑天凿"、"太白生云"等十大胜景。宋王安石在鄞县任县令时;曾留下描绘天童的名句:"山山桑枯绿浮空,春日莺啼谷口风。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十分贴切。天童禅风远播海外,在日本和东南亚有相当影响。“曹洞宗”是日本佛教重要派别之一,其开山祖师道元禅师曾在该寺参禅得法。日本“临济宗”始祖千光荣西,也曾来此参学,并从日本募大批百围巨木,建成千佛阁。此外,日本一代绘画巨匠雪舟和尚,还曾任过天童寺首座。以后代有日僧来此学禅。天童寺景区近日正在进行旧房拆迁和环境整治,这是景区多年来第一次进行大规模的整治。此后,寺院外围综合性的绿化、修路、布景等建设也将启动,让这个闻名海内外的“东南佛国”环境更加优美,旅游设施更加完备。
       寺院环境
      天童寺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天童寺,曾列入禅宗五大寺院之一,赐“中华禅宗五山之第二山”,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扬州高雯寺并称禅宗四大丛林。天童寺占地近6万平方米,傍山而筑,梯级布局,有建筑物720间。宋代王安石曾写诗赞美:“二十里松林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但目前天童寺山门外建筑物杂乱无章,有的树木面临枯萎,环境脏乱差,与风景名胜很不协调。今年年初,鄞州区政府决定出资对景区外围进行大规模拆迁整治,当地村民对这一重大工程也给予了积极配合。目前拆迁工程已经过半,全长1175米的三塘村新的绕村道路也已基本完工。据悉,此次天童寺景区集中整治需拆迁各类建筑物的面积共计2.1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天童伏虎亭周边,有民房、厂房、宾馆、饭店、农用房、集体用房等,性质复杂。对此,东吴镇干部对有关的天童、三塘村村民进行政策宣传与思想引导,先后多次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会,讲清景区整治的现实意义,同时,组织部分村民代表到杭州灵隐寺(梅家坞)参观考察。在拆迁过程中,镇里还请了专业的评估单位会同村民进行全面丈量评估,此举也得到了村民的全力支持。自10月8日全面动迁以来,已累计拆除房屋1.29余万平方米。
       天童寺位于鄞县天童乡太白山麓,开创于西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号称“东南佛国”,为我国“五大丛林”之中国的禅宗到宋代日益昌盛,至南宋时达鼎盛时期,天童禅寺也成为禅宗之名刹。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真宗帝敕赐“天童景德禅寺”额。神宗帝即位后,召寺僧惟白人禁问道,三登高座。并于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赐惟白金紫衣一袭。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微宗帝敕赐惟白“佛国禅师”号,并御制天童景德寺惟白续灯录序。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正觉禅师继席,住山30年,复弘曹洞宗风,僧人常住千人以上,为天童禅寺中兴时期。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建成能容纳千人的僧堂,前后14间、20架、三过廊、二天井,纵200尺广16丈。继而扩大山门,成为巍峨杰阁,安奉千佛。中建卢舍那阁,旁设五十三善智识像,名为“千佛阁”。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右丞相永国公史浩奏请,孝宗帝翰挥“太白名山”四字赐寺。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虚庵禅师扩建千佛阁,鸠工庀材,历三寒署。扩建后的千佛阁高三层12丈,飞异,隐接云霄,宏丽甲东南。嘉定年间(公元1208-1224年),太师右丞相史弥远奏请定“禅院五山十刹”,天童禅寺列为五山之第三山。
       元大德三年(公元1301年),成宗帝赐千佛阁为朝元宝阁,后殿。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元良禅师重建朝元宝阁,铸万铜佛供于阁中,阁旁增置二楼,左鸿钟,右轮藏,烟云缭绕,金碧辉煌。有诗赞曰:“云从太白山头起,香自朝元阁上飘”。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顺帝敕赐元良禅师“善觉普光祥师”号。
       明太祖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6年)册封天下名寺,赐浙江省宁波府鄞县天童山景德禅寺为天童禅寺,列为天下禅宗五山之第二山。到神宗年间,寺院遭受了一次历史性的灾难。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七月二十一日,鄞县发生特大水灾,风雨骤作,山洪暴发,天童禅寺殿宇尽圮,础砾无存。是年岁冬住持因怀在废墟上重建殿堂。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密云禅师住持天童,鼎力重兴。于崇祯八年(公元1653年)建佛殿、天王殿,继而建法堂、先觉堂、藏经阁、方丈殿;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建云水堂、供应堂、延寿堂;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建西禅堂、东西两客堂;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建东禅堂、新新堂、迥光阁、返照楼,并重浚万工池,修造七宝塔,所有工程,无不建造完备,奠定了今日寺院的规模和格局。时为寺院的鼎盛时期,现存的铸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的千僧锅右以佐证,该锅直径2.36米,深1.07米,重4000公斤。
       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世祖帝召寺僧道进就敕谕,并赐三衣、黄衣、缘云缎袍各一袭。次年赐帑金千两命重修佛殿,敕封道“弘觉禅师”号,并赐银印一颗,重40两,方广三寸许,右为汉篆“弘觉禅师之印”,左镌满文一行,赐三衣、五衣、七衣、黄祖衣、宫道袍、沉香色道袍及千衲衣、夹衣等。御书僧诗一首,曰:“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忱。”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9年),圣祖帝敕赐天童寺御书金字心经宝塔一幅,旁记康熙岁次乙酉二月南巡舟中书。五月又赐金字心经一卷、僧诗一幅、白绫四条。雍正十二年(公元1733年),世宗帝赐御书“慈云密布”匾额及柱联、赞释迦、观音偈各一。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寄禅和尚住持后,将十方丛林住持继承制度改为十方选贤制度,称为选贤丛林,这种制度是丛林住持史上的一个进步。中国佛教界领袖圆瑛大师于民国十九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930-1936年)住持天童6年,使古刹更为壮严,他主持铸成的大铜钟高2.76米,下口径1.86米,钟面铸有81卷《华严经》,重达1.5万斤,现挂钟楼上。新中国成立后,天童禅寺得到了人民政府保护,僧众殿堂功课,威仪整肃,参禅修持,不废古规。同时发扬“农禅并重”优良传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寺院移作它用,佛像被毁。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并拨款进行修复,古寺重辉,法炬复燃,全寺僧众又晨钟暮鼓,诵经礼佛,参究禅理,绍隆三宝,如法如律地进行宗教活动。
       历史
       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法璇僧在太白山谷重建,名“太白精舍”,今人称之为古天童。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僧宗弼、县聪等迁太白精舍于太白峰下即现今天童寺,成为禅宗十方丛林。
       唐会昌元年(841年)镜禅师住持天童寺,创建镇莽塔,寺院进一步扩展,宋代列入禅宗五大寺院之一。
       到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册立天下寺名时,定名为天童禅寺,赐“中华禅宗五山之第二山”,清代则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扬州高雯寺并称禅宗四大丛林。导游:建成后屡遭损毁,1631年(崇祯四年)重建,筑佛殿、天王殿、法堂、先觉堂等,共有寺舍999间。整个建筑梯级布局,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外万工池、七塔苑、内万工池、照壁、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先觉堂、罗汉堂,均重檐歇山顶,筒瓦骑缝,并饰以鸱尾脊兽。
       寺内佛殿前有清顺治帝书“敬佛”碑、康熙帝书“名香清梵”匾、雍正帝书“慈云密布”匾。寺内有宋、元、明、清碑刻30余方。庆安会馆位于宁波三江口,又名“甬东天后宫”,是一所祭祀中国航海保护神“妈祖”的殿堂和从事海运舶商们的议事聚会场所,始建于1850年。
       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宁波被英国侵略军占据。战后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宁波的航海商贸得到迅速发展,各地船商云集,港口贸易繁荣。于是甬埠九家北号船商捐资建造了庆安会馆。而南号船商在其比邻兴建了安澜会馆。作为中国古代航海文化的见证,庆安会馆保存了妈祖信仰的仪式和内容,成为浙东地区乃至江南一带最具影响的妈祖庙。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和九月九升天日,会馆都要举办隆重的仪式祭祀天后,其热闹的庙会蔚为甬上大观。庆安会馆传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规模宏大,结构精巧,采用宁波传统建筑装饰,金碧辉煌。其中的砖雕、石雕和朱金木雕,体现了地域鲜明的传统工艺特色,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1997年宁波市文化局组织重新修复庆安会馆,迁建安澜会馆,将两会馆辟为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供人们参观游览。庆安会馆是宁波港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昔日宁波港与海外各国通商贸易的历史见证,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保护单位。
       传说
       相传,西晋僧人义兴和尚云游到此,开山搭庐,潜心苦修。渺无人烟的山中有一小孩每天给他送斋送水,最后寺院建成。一天,小孩向义兴和尚告辞:“我是太白金星,玉皇大帝见你精进虔诚,派我变作童子照顾你,现大功告成,我去了。”说完腾云而去,后人便以太白名山,以天童名寺。天童寺寺院殿堂顺着山势,由低渐高,从寺前的六塔到天王殿到佛殿到法堂再到罗汉堂,整个建筑梯级布局,错落有致。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外万工池、七塔苑、内万工池、照壁、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先觉堂、罗汉堂,均重檐歇山顶,筒瓦骑缝,并饰以鸱尾脊兽。天王殿、钟楼、东禅堂等重建于1936年。寺内佛殿前有清顺治帝书“敬佛碑、康熙帝书”名香清梵“匾、雍正帝书“慈云密布”匾,及宋、元、明、清碑刻30余方。天童寺四周群山环抱,重嶂叠翠,古松参天,有“深径回松”、“凤岗修竹”、“双池印景”、“西涧分钟”、“平台铺月”、“玲珑天凿”、“太白生云”等十大胜景。宋王安石在鄞县任县令时;曾留下描绘天童的名句:“山山桑枯绿浮空,春日莺啼谷口风。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十分贴切。同时,天童禅风远播海外,在日本和东南亚有相当影响。当时有僧人义兴,云游到此,结茅开山,建造精舍。他在“玲珑天凿”的茅舍中.日夜虔诵经书.天长日久,感动玉帝,玉帝命太白金星化为一童子,从天而降,为他侍给供奉,待寺建成后,童于飘然而归,故得名为“天童”。并把三面环抱古刹的群山称“太白山”。
       一天,小孩向义兴和尚告辞:"我是太白金星,玉皇太帝见你精进虔诚,派我变作童子照顾你,现大功告成,我去了"。说完腾云而去,后人便以太白名山,以天童名寺。天童禅寺从义兴结庐至今近1700年,几度兴毁。其中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一次特大山洪几乎使天童寺荡然无存。一直到崇祯四年(1631年),密云禅师主持修建,经10年,建成殿屋999间,规模恢宏,建筑华丽,佛像高大,为国内罕见。寺院殿堂顺着山势,由低渐高,从寺前的六塔到天王殿到佛殿到法堂再到罗汉堂,错落有致。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2010qifu/ziliao/201002/0204_9458_1537355.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天台县国清寺
凤凰网文化综合

1.jpg

浙江天台县国清寺


       注意事项
       1、对外开放时间为除夕至正月十五的早7点至晚4点
       2、上香方式:游客在寺院请购
       3、车位:停车位比较紧张
       简要介绍
       国清寺,坐落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华顶山麓,是我国著名古刹之一,被中、日两国佛教奉为发祥地。与齐州灵岩寺(在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润州栖霞寺(在今江苏南京市)、荆州玉泉寺(在今湖北当阳县),并称天下“四绝”。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城关镇北4公里处。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初名天台寺,后改名国清寺。曾毁于武宗灭佛和北宋宣和二年。宋建炎二年修复,名列“五山十刹”之一。清雍正十一年下诏重建,至清末、民国时期又有增建。寺院占地2公顷余,按四条南北轴线布列六百多间古建筑,面积超过1.3万平方米。
       寺内外古树名木广布,现存主要建筑是南宋时重建的隋塔、雍正年间重修的山门、弥勒殿、雨华殿和大雄宝殿等,以及建于清代中后期的西路三圣殿、罗汉堂和东二路的禅堂。西路的妙法堂和东一路的方丈楼、迎塔楼建于民国时期,均保存完好。
       建于清早期的建筑为官式建筑,弥勒殿和雨华殿为单檐歇山顶,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三圣殿、罗汉堂和禅堂是典型的南方厅堂建筑,妙法堂、方丈楼和迎塔楼为中西合璧。
       国清寺在佛教发展史和中外关系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寺周保存了大量的摩崖、碑刻、手书、佛像和法器等珍贵文物。
       特点
       国清寺的选址和面局很有意思的。宋人夏竦写诗赞道:“穿松渡双涧,宫殿五峰围,小院分寒水,虚楼半落晖。”国清寺北倚八桂峰,东靠灵禽、祥云两峰,西依映霞、灵芝两峰,五峰环绕,只在南面有个豁口,为通向天台县城的通道,使古寺深藏幽谷之中,可见寺址的选择是很有一番深意的。
国清寺的山门,也很有特色。国清寺象其他寺庙一样面南而坐,具有正规的建筑轴线,严格的布局;但在山门处理上,却陡然转过九十度,朝东而开。这种处理方法并不是因地形之故所使然,而是完全出于匠心独运。因为这样一变化,便给古寺增添了无限生趣。游人过寒拾亭,越丰干桥,见到的不是一般常见的寺庙建筑前方方正正的大广场,而是完全自然的缓冲地──长12米、宽25米的空地。由此给人悠然自得情趣,产生绝妙建筑效果。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2010qifu/ziliao/201002/0204_9458_1537330.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杭州灵隐寺
凤凰网文化综合

1.jpg

浙江杭州灵隐寺


       注意事项
       1、除夕,海内外的香客居士汇集灵隐寺敲钟,烧头香,是灵隐寺保留多年的传统。除夕夜晚十点到初一凌晨两点,对香客居士们开放,并提供免费香。
       2、春节期间,寺院开放时间与平时无异,均为早上7点到下午5点。
       3、灵隐寺门票30元,寺院不提倡自带香烛,可以在寺院内请购3元一把的敬香。
       简要介绍
       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灵隐寺(TempleofSoul'sRetreat),寺在飞来峰与北高峰之间灵隐山麓中,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是一处古朴幽静、景色宜人的游览胜地。
       监利县汪桥镇灵隐寺,曾是大唐皇帝李世民钦命修建的三座灵隐寺之一。
       灵隐寺原来叫“灵鹰寺”。始建于唐初。相传1400多年以前,今秦岭湾门前,有一座笔架山,笔架山左侧,是块凤凰朝阳地。原先这里荆棘纵横,荒无人烟。后有一吴姓僧人在山后住,打柴种地为生。一天,僧人在笔架山丛林打柴,因为天热,将道袍脱下,挂在树枝上,又去忙活。忽然,一只大雁凌空而下,将袍叼走,向南飞去,至现在的灵隐寺落下。吴僧望空向南一路追来,但见此处绿树森森,翠柳成荫。绿影婆娑间,一岭土坨南头北尾;前饮碧水绿荷,后交浮菱青湖;左右两侧隆起两扇翼状土丘;整个地貌有如巨鹰卧地。吴僧人感悟为神灵指点,遂于此焚香祷告,搭棚立寺,故名“灵鹰寺”。
      从此,灵鹰寺香火兴旺,庙宇初具规模。传至碧钵和尚时,寺内有僧人一百多人,耕地两百多亩,牛十余头,水井十多口,影响到上五府、下八县。唐朝贞观年间,有一天,碧钵大师在寺内说法,大将军尉迟恭受朝廷委派前来平叛剿匪,路过此寺,见寺庙巍峨庄严,井井有条,特进庙朝拜神圣,祈祷此去如能平妖剿匪,定禀告皇上拨款重修庙宇。尉迟恭果然一举平息叛乱。班师回朝后,尉迟恭元帅立即禀奏皇上。大唐天子李世民准奏,还钦命灵鹰寺改为灵隐寺。
       灵隐寺历经沧桑,千年不朽。到了北阀战争时期,军阀吴佩孚所辖第31团团长徐图进,为了窃取千年古珍佛宝——灵隐寺第一代主持大师碧钵和尚座化的一口古缸——生天堂,不惜放火烧毁了这座由大唐天子李世民钦命的千年古刹——灵隐寺。
       解放后,灵隐寺香火才逐渐复苏,特别是现任大师释常久从7岁起就以灵隐寺为家,靠香客施舍,于2000年又重修了一座一进二重的灵隐寺,2004年3月3日,失散77年的镇寺之宝——生天堂古缸又重归灵隐寺。现在,灵隐寺香火兴旺,香客遍及大江南北,已成为汪桥镇一大佛教文化景观。
       灵隐寺历史
       它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五代时吴越国王钱叔崇信佛教,广建寺宇,当时灵隐寺规模宏大,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北宋时,有人品第江南诸寺,气象恢宏的灵隐寺被列为禅院五山之首。灵隐寺确实深得“隐”字的意趣,整座雄伟寺宇就深隐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的一片浓绿之中。寺前有冷泉、飞来峰诸胜。清康熙南巡时,登寺后的北高峰顶揽胜后,即兴为灵隐寺题匾,灵字繁体为上面一雨字,中间横排三个口字,最下面一个巫字,他欢喜之余,把上面的雨字写得太大,差点就下不了台。他突然想起在北高峰上时看到山下云林漠漠,整座寺宇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雾之中,有云有林,显得十分幽静,于是灵机一动,顺势在雨字下加一云字,赐灵隐寺名为“云林禅寺”。现在天王殿前的那块“云林禅寺”四字巨匾,就是当年康熙皇帝的“御笔”。灵隐寺自创建以来,曾毁建10余次,1956年和1975年两次整修,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周总理智保灵隐寺
       1966年8月份,“文化大革命”运动已殃及全国。当时红卫兵造反,到处扫四旧,杭州的寺庙被破坏,宗教职业者被揪斗,其中一些人遭到迫害。
       1966年8月26日,杭州市有一部分红卫兵,把“扫四旧”的目标,对准灵隐寺,扬言要拆庙宇,毁佛像,将灵隐寺踏平。但也有一部分群众和青年学生则起来反对,他们要求保护国家名胜古迹,保护灵隐寺的安全。为此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当日在灵隐寺庙前庙后,集中了几千人。由于当时政府已受到种种干扰,无人敢负责此事,因此,由广大工人、农民和学生自发组成了声势浩大的保寺队伍,守护在灵隐寺四周,不让破坏寺庙的人得逞。群众守护到八月底,而“扫四旧”的呼声越来越高,当时的“文革”领导小组却心怀叵测地指示:“灵隐寺是否要保护,请革命群众自行决定”。情势非常危急,灵隐寺危在旦夕。
       在这举城关注的时刻,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百忙操劳之中,得知灵隐寺有被破坏的危险的消息,心急如焚。面对这场浩劫,周总理选择了当时唯一能选择的办法——封闭灵隐寺,并马上发出“灵隐寺暂加封闭”的指示:这才使灵隐寺转危为安。
       灵隐寺恐怕是杭州市当时唯一没有被破坏的宗教场所。现在凡知道这一事件经过的人,没有一个不对周总理表示感激和爱戴,也没有—‘个不佩服周总理的果断和机智的。在灵隐寺处于岌岌可危之时,寺内僧众在保护灵隐寺过程中,也发挥了作用。当时寺内还有几个和尚,他们一方面将国务院的通告向外公布,另一方面购买了许多毛主席画像,将毛主席像从佛像头部一直贴到脚下,有人要毁佛像,势必破坏毛主席画像,这是任何红卫兵都不敢贸然行事的。为了防止有人冲大殿,破坏佛像,在当时情况下,僧众们只能采取这种没有办法的办法。
       在“文革”动乱中、当灵隐寺岌岌可危之时,是周总理以他的果断和机智,保护了灵隐寺。

       主要景观
       一、三大殿
       今日灵隐寺是在清末重建基础上陆续修复再建的,灵隐寺布局与江南寺院格局大致相仿,全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1.天王殿正中面朝山门的佛龛供奉弥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团,笑容可掬;背对山门的佛龛供奉的是佛教护法神韦驮雕像,像高二米半,头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贵遗物。天王殿两侧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个个身披重甲。其中两个形态威武,两个神色和善,俗称四大金刚。
       2.正面是大雄宝殿,原称觉皇殿,单层三叠重檐,气势嵯峨,重檐高33.6米,十分雄伟。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释迦牟尼莲花坐像,造像“妙相庄严”、“气韵生动”,颔首俯视,令人景仰,这是我国最高大的木雕坐式佛像之一,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艺术作品。正殿两边是二十诸天立像,殿后两边为十二圆觉坐像。大殿后壁有“慈航普渡”、“五十三参”海岛立体群塑,共有佛像150尊,正中为鳌鱼观音立像,手执净水瓶,普渡众生,下塑善财童子及其参拜观音故事,善财童子参拜名师53位,第27参拜见观音得道成佛。观音两侧为弟子善财与龙女,上有地藏菩萨,再上面是释迦牟尼雪山修道的场景:白猿献果、麋鹿献乳,整座佛山造型生动,很有艺术价值。灵隐寺的原释迦牟尼佛像,于1949年大雄宝殿正梁因白蚁蛀空倒塌时被毁。现在这座佛像是在1953年重修寺宇时,由中国浙江美术学院的雕塑家和民间艺人们采用唐代禅宗佛像为蓝本共同精心设计的。佛像高十九点六米,比原先的释迦造像高一倍多,用近百块香樟木雕成。佛像造型端庄凝重,气宇轩昂,低眉细目,极具风采。
       3.药师殿为近年重建,殿中供奉药师佛像及日光天子、月光天子。殿左,有重建的罗汉堂,陈列五百罗汉线刻石像。巍巍殿宇,森森古木,伴随着一批珍贵文物古迹。天王殿前左右各有石经幢一座。两经幢都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国王建,时大宋开宝二年己巳岁闰五月》题记。大雄宝殿前月台两侧各有一座八角九层仿木结构石塔,塔高逾七米,塔身每面雕刻精美,经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生前考定,两石塔亦雕造于吴越末年。灵隐寺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贝叶写经、东魏镏金佛像、明董其昌写本《金刚经》、清雍正木刻本龙藏等等,都是弥足珍贵的宝物。
       二、飞来峰
       灵隐寺旁的飞来峰,也是杭州的名胜,是灵隐地区的主要风景点。相传有一天,灵隐寺的济公和尚突然心血来潮,算知有一座山峰就要从远处飞来,那时,灵隐寺前是个村庄,济公怕飞来的山峰压死人,就奔进村里劝大家赶快离开。村里人因平时看惯济公疯疯颠颠,爱捉弄人,以为这次又是寻大家的开心,因此谁也没有听他的话。眼看山峰就要飞来,济公急了,就冲进一户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人见和尚抢新娘,就都呼喊着追了出来。人们正追着,忽听风声呼呼,天昏地暗,“轰隆隆”一声,一座山峰飞降灵隐寺前,压没了整个村庄。这时,人们才明白济公抢新娘是为了拯救大家,于是就把这座山峰称为“飞来峰”。
       飞来峰不仅风景美,而且是我国南方古代石窟艺术重要地区之一。在青林洞、玉乳洞、龙泓洞、射阳洞以及沿溪涧的悬崖峭壁上,有五代至宋、元年间的石刻造像330余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喜笑颜开、袒胸露腹的弥勒佛。这是飞来峰石窟中最大的造像,为宋代造像艺术的代表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游人自“咫尺西天”照壁往西进入灵隐,先至理公塔前小驻。理公塔为慧理和尚骨灰埋葬之处,此塔高8米余,八角七层,是一座石塔,位于飞来峰岩旁,与周围景色颇为协调。往右过春淙亭。一道红墙暂将灵隐寺遮住,左边便是飞来峰与冷泉,在泉边漫步,景色幽深,引人入胜。
       唐时冷泉上有五座亭子,后因山洪四亭俱毁,冷泉也于明万历年间移建岸上。现有“壑雷”“冷泉”二亭。亭建于宋代,苏东坡有诗“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亭因诗得名。冷泉亭上有一副对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写得很有意趣。过冷泉,灵隐古刹即在眼前。
       三、玉乳洞
       在玉乳洞深处有一石径可通往龙泓洞,又名通天洞,洞内壁上有一尊天冠观音,是观音造像中难得见到的一尊。西过通天洞往前便是一线天,举首可在石隙中见到一线天光,因名一线天,一线天前即为冷泉。过冷泉,往北高峰半山腰有韬光金莲池,为杭州第四名泉。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2010qifu/ziliao/201002/0204_9458_1537326.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苏州寒山寺
凤凰网文化综合

1.jpg

江苏苏州寒山寺


       注意事项
       1、除夕撞钟,晚上8点到第二天凌晨
       2、春节期间:早七点到晚五点对外开放
       3、门票20元
       4、自带香,或到寺院请购
      简要介绍
       过枫桥古镇的石板路小巷,或是站在枫桥桥头,抬眼即可见碧瓦黄墙的寒山寺坐落在绿树丛中,院内青松翠柏,曲径通幽。唐朝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写有《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韵钟声千载流传,寒山古刹因此名扬天下。
       寒山寺在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改名寒山寺。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历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庑殿(偏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
       寺内景观
       寒山寺图片寒山寺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高12.5米。单檐歇山顶,飞甍崇脊,据角舒展。露台中央设有炉台铜鼎,鼎的正面铸着“一本正经”,背面有“百炼成钢”字样。这里包含着一个宗教传说:有一次中国的僧人和道士起了纷争,较量看谁的经典耐得住火烧。佛徒将《金刚经》放入铜鼎火中,经书安然无损。为了颂赞这段往事,就在鼎上刻此八字以资纪念。
       殿宇门桅上高悬“大雄宝殿”匾额,殿内庭柱上悬挂着赵朴初居士撰书的楹联:“千余年佛土庄严,姑苏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阎浮夜半海潮音。”高大的须弥座用汉白玉雕琢砌筑,晶莹洁白。座上安奉释迎牟尼佛金身佛像,慈眉善目,神态安详。两侧靠墙供奉着明代成化年间铸造的十八尊精铁鎏金罗汉像,乃由佛教圣地五台山移置于此。
       佛像背后与别处寺庙不同,供奉着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画像,而不是海岛观音。画像出自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之手,用笔大胆粗犷、线条流畅。图中寒山右手指地,谈笑风生;拾得袒胸露腹,欢愉静听。两人都是被头散发,憨态可掏。
       寒山寺里比较有特色的是寒拾殿。此殿位于藏经楼内,楼的屋脊上雕饰着《西游记》人物故事,是唐僧师徒自西天取得真经而归的形象,主题与藏经楼的含义十分贴切。寒山、拾得二人的塑像就立于殿中。寒山执一荷枝,拾得捧一净瓶,披衣袒胸,作嬉笑逗乐状,显得喜庆活泼。相传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转世,后来又被皇帝敕封为和合二仙,是样和吉庆的象征。寒山与拾得皆喜吟诗唱偈,寒山有《寒山子诗集》存世,诗风朴素自然,通俗易懂,有“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之说,后人又收辑拾得的诗附于其后。寒、拾塑像背后嵌有千手观音画像石刻,上有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状元石韫玉的篆书“现千手眼”。殿内左右壁嵌有南宋书法家张即之所书《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共二十七石。这部《金刚经》是他为追荐亡父而书,苍劲古拙,透出英武刚烈之气。后面还有董其昌、毕懋康、林则徐、俞樾等人的题跋共十一石,神采纷呈,各有千秋。
       在藏经楼南侧,有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阁,这就是以“夜半钟声”名闻退还的钟楼。关于“夜半钟”的说法,历史上曾经聚讼纷坛。北宋欧阳修认为唐人张继此诗虽佳,但三更时分不是撞钟的时候。南宋的范成大在《吴郡志》中综合了王直方、叶梦得等人的论辩,考证说吴中地区的僧寺,确有半夜鸣钟的习俗,谓之“定夜钟”。如白居易诗:“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于鹄诗:“定知别后宫中伴,应听缑山半夜钟。”温庭筠诗:“悠然旅思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都是唐代诗人在各地听到的半夜钟声。自此,这场争论才逐渐平息。
       现今寒山寺里的古钟已非张继诗中所提及的那口唐钟了。甚至明代嘉靖年间补铸的大钟也已不知下落。一说当时“遇倭变”,销熔改铸成大炮;一说已流人日本,如康有为诗云:“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枫。”为此日本国内还曾大力搜寻,但徒劳无功,遂留下千古之谜。如今的大钟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苏巡抚陈葵龙督造。巨钟有一人多高,外围需三人合抱,重达两吨。钟声宏亮悠扬,余音轰条。
僧人撞钟之所以要敲108下,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说每年有12个月、24节气、72候(五天为一候),相加正好是108,敲钟l08下,表示一年的终结,有除旧迎新的意思。二是依照佛教传说,凡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种烦恼,钟响108次,人的所有烦恼便可消除。每年除夕之夜,中外游人云集寒山寺,聆听钟楼中发出的一百零八响钟声,在悠扬的钟声中辞旧迎新,祈祷平安。
       相关传说
       寒山寺名称的由来
       相传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27-648年),有两个年轻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们从小就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寒山长大以后父母为他与家住青山湾的一位姑娘订了亲。然而,姑娘却早已与拾得互生爱意。
       一个偶然的机会,寒山终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心里顿时像打翻了五味瓶,酸、苦、辣、咸、涩,唯独没有一丝甜味。他左右为难,怎么办呢?经过几天几夜痛苦思考,寒山终于想通了,他决定成全拾得的婚事,自己则毅然离开家乡,独自去苏州出家修行了。
       十天半月过去了,拾得没有看见过寒山,感到十分奇怪,因为这是从来没发生过的。一天,他忍不住心头的思念,便信步来到寒山的家中,只见门上插有一封留给他的书信,拆开一看,原来是寒山劝他及早与姑娘结婚成家,并衷心祝福他俩美满幸福。拾得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心中很难受。他懂得“朋友之妻不可欺”的道理,所以深感对不起寒山,他思前想后,也决定离开姑娘,动身前往苏州寻觅寒山,皈依佛门。时值夏天,在前往苏州的途中,拾得看到路旁池塘里盛开着一片红艳艳的美丽绝顶的荷花,便一扫多日来心中的烦闷,顿觉心旷神怡,就顺手采摘了一支带在身边,以图吉利。
       经过千山万水,长途跋涉,拾得终于在苏州城外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寒山,而手中的那支荷花依然那样鲜艳芬芳,光彩夺目。寒山见拾得到来,心里高兴极了,急忙用双手捧着盛有素斋的篦盒,迎接拾得,俩人会心地相视而笑。现在寒山寺存有一方碑石,上刻“和合二仙”图案,据说就是这两位好朋友久别重逢时的情景。过去苏州民俗中婚嫁用的人物图画挂轴,以及江南许多地方春节时贴在大门上的门神,内容都是两个人,一个手捧竹篦盒,一个手持荷花,相互笑容可掬,一副逗人喜爱的模样,也称“和合二仙”。据说也源于这个美好的传说。
       民间还传说,“和合二仙”为了点化迷惘的世人,才化身寒山、拾得来到人间的,甚至寺名也由于“和合”在此喜相逢并成为住持,而由“妙利普明塔院”更改成“寒山寺”。由于“和合”思想深得人心,加上张继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广为流传,所以尽管后来在宋朝时,曾将寺名重新改为“普明禅院”,但人们仍习惯地称它为“寒山寺”。从元末至清末,寒山寺曾五次惨遭次劫,但事后总能复建,足见寒山寺在历代人们心中的地位。而且直到现在,寒山寺供奉的佛像仍是寒山、拾得,可见由他俩首倡的“和合”思想已在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说拾得后来还远渡重洋,来到“一衣带水”的东邻日本传道,在日本建立了“拾得寺”。看来“和合二仙”早就告诫过:中日两国人民应该既“和”又“合”,而不应兵刃相见。正因为如此,所以日本友人也特别喜爱中国的寒山寺。是呀,和平、合作、友谊、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最强音!
       两人的问答名句在佛教界和民间广为流传,影响甚广。现在餐饮等公共场所、民众家里经常有此句做裱悬挂。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2010qifu/ziliao/201002/0204_9458_1537308.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苏州市西园戒幢寺
凤凰网文化综合

1.jpg

江苏苏州市西园戒幢寺


       注意事项
       1、除夕撞钟,晚9点开始到第二天,普仁大和尚会有开示,
       2、除夕当日寺院免费赠香,赠送结缘书、法物、纪念品等,十二到十五会有诵经法会。
       3、门票:除夕50元,平时25元
       4、特色:常年很多免费赠阅的佛教结缘书。
       5、建议:除夕人山人海,请大家协助寺院维护秩序,注意安全。除夕不要带香,寺院提供敬香。
       简要介绍
       苏州,古称姑苏,位于江苏省东南,面临太湖,山水秀丽,有“东方威尼斯”之称。西园位于苏州阊门外,上溏河从门潺潺流过,隔虎丘路与留园东西相望。1983年,西园戒幢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西园戒幢寺创建于元至元年间(1264-1294年)。本名归源寺。明嘉靖年间已经衰落,成为太仆徐氏的私宅;名西园。後徐氏舍园为寺,称复古归元寺。崇祯八年(1635年),茂林律师来此住持,改奉律宗,名戒幢寺。清咸丰十年(1860年)毁於战乱。光绪初年(1875年),由广慧和尚筹资建参,并改名为西园戒幢寺。
       现存寺庙建筑,都是清末民初所建。到1949年,因年久失修,庙宇破烂不堪。1980年,寺庙修复一新,与寒山寺、灵岩寺并称苏州三大寺。
明开法师任西园寺方丈,监院为安上法师。在他们领导下,寺院焕然一新。现寺内的主要殿堂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罗汉殿、藏经殿、禅堂和西花园放生池等。殿宇黄墙、红门,灰瓦覆顶,雄伟壮观。寺内松柏参天,露台宝鼎矗立,与小巧玲珑、具有苏州园林特色的寒山寺各有千秋,而西园戒幢寺以雄伟取胜。
       天王殿正中供奉弥勒佛像,这尊笑口常开的布袋和尚,手拿布袋,身穿袈裳,袒胸裸腹地端坐在那里。两厢分列著清代雕塑的四大金刚,怒目雄姿,极为壮严威猛。弥勒背後是殿堂的守护神韦驮之像,手持降魔杵,让人生畏。
       大雄宝殿为清代建筑,供奉9樟木雕的三尊大佛,正中是释迦牟尼佛,东边为药师佛,西边是阿弥陀佛。在释迦佛左右侍立著迦叶和阿难两大弟子。大殿两侧是二十诸天像。三尊大佛背後是一座大型立体彩塑群.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2010qifu/ziliao/201002/0204_9458_1537300.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南京栖霞寺
凤凰网文化综合

1.jpg

江苏南京栖霞寺


        注意事项
       1、除夕:全天到次日凌晨撞钟。
       2、初一到十五,栖霞山佛文化节
       3、白天:门票20元,除夕5点以后将略有涨幅
       4、香烛自带,或寺院请购。
       简要介绍
       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三论宗是中国佛教的宗派之一,渊源于古印度大乘佛教的中观宗,三论宗以《中论》、《十二门论》、《百论》为主要典据,由鸠摩罗什翻译,流传中国。在中国实际完成三论一宗的大业者为隋代吉藏。该宗着重阐扬诸法性空的理论,也称法性宗。该宗建立“真俗二谛”、“八不中道”等理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以众多因缘和合而生(缘起),离开众多因素和条件就没有独立不变的实体(性空)。一切众生智能成佛,只因迷故,为无明妄想所蒙蔽,所以成佛与否,关键在于迷悟。
       栖霞寺历史上几易其名。最初称栖霞精舍,唐时改名功德寺,五代十国时改为妙因寺,宋代又改名为普云寺、栖霞寺、崇报寺、虎穴寺。明洪武五年(1372年)复称栖霞寺。清朝末年,太平天国与清兵作战时,栖霞寺毁于战火。1919年重建。
       1979年修复一新,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亲笔撰写了《重修栖霞寺碑文》,对栖霞寺1500年的历史作了总结和介绍。全文如下: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未成,归途曾驻锡于此。宋元以降兴衰不一。明末清初云谷觉浪二师并加修葺。清乾隆帝五次南巡俱设行宫于栖霞,益增殊胜。太平天国以后乃趋萧条。民国初年,诗僧宗仰自金山来稍事复兴,未竟全功而殁。其后寺僧以水泥修补千佛岩,佛首涂抹失真,识者臧马。解放以来政府对此名刹甚为关注。1963年中日两国饰教文化等各界人士共同举行纪念鉴真和尚圆寂一千二百年盛大活动,日本佛教界以鉴真和尚雕像斋赠中国,奉安此寺。1666年,四凶之乱,经像法器多遭破坏,寺僧散于四方,而千佛岩之佛首又被毁殿堂赖部队保护未受摧残,鉴真像亦幸无恙。今年,中国佛教堂供奉鉴真像,以为中日世代友好之纪念。如此千年古刹今后宜如何保护盖后之责也,固略述栖霞寺之盛衰往迹以谂来者。
栖霞寺占地面积40多亩,共有大雄宝殿、毗卢殿、藏经楼三进院勤务,依山势层层上升,格局严整美观。
       栖霞寺前是一片开阔的绿色草坪,有波平如镜的明镜湖和形如弯月的白莲池,四周是葱郁的树木花草,远处是蜿蜒起伏的山峰,空气清新,景色幽静秀丽。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弥勒佛殿、毗卢宝殿、法堂、念佛堂、藏经楼、过海大师纪念堂、舍利石塔。寺前有明徽君碑,寺后有千佛岩等众多名胜。
寺前左侧有明徽君碑,是初唐为纪念明僧绍而立,碑文为唐高宗李治撰文,唐代书法家高正臣所书,碑阴“栖霞”二字,传为李治亲笔所题。此乃江南古碑之一,是珍贵文物。
       进入山门,便是弥勒佛殿,殿内供奉袒胸露、面带笑容的弥勒佛,背后韦驮天王,昂首挺立。出殿拾级而上,是寺内的主要殿堂枣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着高达10米的释迦牟尼佛。其后为毗卢宝殿,雄伟庄严,正中供奉高约5米的金身毗卢遮那佛,弟子梵王、帝释侍立左右,二十诸天分列大殿两侧。佛后是海岛观音塑像,观世音伫立鳌头号,善财、龙女侍女三旁,观音三十二应化身遍布全岛。堂内塑像,工艺精湛,入化传神,令人赞叹。
       过了毗卢宝殿,依山而建的是法堂、念佛堂和藏经楼。藏经楼内珍态着汉文《大藏经》7168卷,另有各种经书1.4万余册。在佛龛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玉像一尊。藏经楼左侧为“过海大师纪念堂”,堂内供奉着鉴真和尚脱纱像,陈列着鉴真和尚第六次东渡图以及鉴真和尚纪念集等文物,这些都是日本佛教界赠送的,是中日佛教界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寺内还新建了玉佛楼,正中供奉一尊高1.5米,重390公斤的玉佛像,玉佛雕凿精细,装金着彩,是台湾僧人星云捐赠的。玉佛楼两壁挂有释迦牟尼佛成道彩图。
       寺外右侧是舍利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七级八面,用白石砌成,高约15米。塔基四面有石雕栏杆,基座之上为须弥座,座八面刻有释迦牟尼佛的“八相成道图”,有白象投胎、树下诞生、九龙浴太子,出游西门、窬城苦修,沐浴坐解、成道、降魔和涅磐。八相图之上为第一级塔身,第一级塔身特别高,八角形,每角有倚柱,塔身刻有文殊、普贤菩萨及四大天王像等浮雕。以上各层上下檐间距离较短,五层檐由下至上逐层收入,塔身亦有收分。各面均滩两石竞,龛坐一佛。檐下斜面上还雕刻飞天、乐天、供养天人等像,与敦煌五代石窟的飞天相似。塔顶刹拄为莲花形。整个舍利塔造型精美,不仅是隋唐时期江南石雕艺术的代表作,也是研究古代佛教、艺术、文化的珍贵实物。
       我国最大的舍利塔——南京栖霞寺舍利塔抢救维修工程于1993年底竣工。这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景点重新对中外游客开放。由中国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蔡润主持的这次维修是历次维修中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一次,主要是把数百年前由于自然风化、雷击火焚坠落的8块石构件粘结至原断口处。
在舍利塔后边的山岩中,还有一组南朝时期开凿的石窟,内凿佛像500余尊,称干佛崖。其中最大的佛像是无量寿佛,高达10米,左右是观音、大势至菩萨立像,组成西方三圣。周围的岩壁上迫布着佛宪和佛像,在最后一个石窟中,出现了一尊手执铁锤与铁锥的石工雕像,据说是佛像的开凿者把自己的形象也凿入佛完。干佛崖的佛像桔美壮观,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栖霞寺还是江苏省佛教协会所在地。1982年11月,中国佛教协会在这里举办了僧伽培训班。这是建国以来中国佛教界举办的第一次规模最大的培训班,有184名僧人参加,他们年龄在18-40岁之间,都具有中学文化程度。他们来自广东、江苏、上海、福建等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培训班学制一年,主要课程有佛教常识、佛教简史、戒律、丛林规制、功课唱念和文化课等。赵朴初会长前来出席开学仪式,勉励学僧“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维护祖国荣誉,增强国际友谊,争取世界和乎作贡献。”
       1983年11月,中国佛教协会决定在南京栖霞寺成立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1984年9月,栖霞山佛学院招收了56名学僧,他们来自19个省的43所寺庙,在这里进行了两年的学习,系统学习了佛教史、佛教三经、百法明门论、五蕴论、唯识三十论要释、戒律、语文、历史、地理、时事政策、外语等十几门课程。1986年7月,首届毕业生毕业,一部分报考中国佛学院继续深造,一部分回到原来寺庙从事寺庙教务和管理工作。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2010qifu/ziliao/201002/0204_9458_1537292.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辽宁抚顺三慧寺
凤凰网文化综合

1.jpg

辽宁抚顺三慧寺


       注意事项
       1、游客当天在寺院请购纸、莲花灯和蜡烛,天黑以后通过“点灯”进行顺星活动,寺院专门为此次顺星活动制作的莲花灯和莲花形状的蜡烛,分为两种规格,普通的为2.5元一个、直径为6寸的莲花灯或者蜡烛为30元一个。
       2、寺院从阴历三十到正月十五的营业时间为早4点半至晚上天黑以前;由于正月初八的顺星活动,当天对外开放时间延至晚上十点
       3、门票:免费开放
       4、车位:三四十台。
       5、周边环境:紧邻辽宁最大水库,水库面积:110平米,还有原始森林
       简要介绍
       辽宁抚顺三慧寺位于萨尔浒王杲山风景区正门右侧,这里青山环抱,绿水相依,三侧青山翠柏,正殿遥望抚顺市大伙房水库,青灰色殿宇,清凉庄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信众的拥护下,三慧寺现已建成大雄宝殿,法堂,南北配房,天王殿,斋堂,藏经楼,伽蓝殿等,并有独具特色的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像、药师佛十二大愿像、观音菩萨三十二化身像、五百罗汉、地藏殿十大阎君,均造型各异,栩栩如生。
       古云:“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由于三慧寺毗邻国内知名的大伙房水库,所以建有独具特色的龙王殿。
       由于三慧寺修建规模较大,待建一座21米高的舍利塔、僧舍及方丈楼,另山门、斋堂也需整修维护,还需部分工程善款,愿诸位善信,慈悲发心,共同建设。
       清净庄严的三慧寺是尘世烦恼中的一处清凉圣地,期待着广大信众前来参观修学。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2010qifu/ziliao/201002/0204_9458_1537289.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辽宁沈阳般若寺
凤凰网文化综合

1.jpg

辽宁沈阳般若寺


       注意事项
       1、般若寺在腊月二十八到新年的正月初十会连续举办十二天法会,吉祥延寿,消灾祈福。游客可在寺里请吉祥疏文。
       2、正月初一,初八游客非常多,请游客们协助寺院维护秩序,注意安全。
       3、般若寺平时开放时间为上午八点到下午四点,春节期间,早上会在六点钟开门。
       4、般若寺不收门票,也婉拒香客们自带香烛,可以在寺院请购敬香。
       简要介绍
       位于沈河区大南街8号。由高僧古林禅师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修建。宣统元年(1909)、民国13年(1924),曾两次重建。20世纪60年代中期遭到破坏,1979年后进行了维修,重修塑像。在1984年10月建寺300年时,举行了佛像开光仪式。1985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占地2289平方米,建筑面积2037平方米。主要建筑为砖木结构的硬山式建筑,是我市保存较好的佛教建筑群。该寺是比丘尼庙。具有布局严谨、中轴明显的特点,在中轴线上的主要殿堂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两侧的配房,是住持室、僧舍、厨房、斋堂及接待室等。东院是祖师堂,东西配房是僧舍。
       天王殿殿两侧是山门。正面大门上悬挂着一块由著名书法家冯日庵先生书写的“般若寺”三个金字的匾额,后门上的横匾题字是“三洲感应”。两边有对联,上联是“圣迹召垂任从劫火洞然炉宛在”,下联是“神功叵测深信金刚不怀杵犹存”。殿正中供奉泥塑贴金弥勒菩萨(又称布袋和尚),弥勒背后有手持降魔宝杵的护法韦驮菩萨。两侧有四大天王塑像。即东方持国天王(焚音多罗吒)手持瑟琶;南方增长天王(焚肓毗琉璃)手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焚肓毗留博义)手持一蛇;北方多闻天王(焚音毗沙门)手持宝伞。威武庄重的四大金刚,镇守山门,保护佛、法、僧三宝。大殿后院正中,屹立着铁铸宝鼎一尊,是1984年般若寺主持和众弟子所铸,上面铸有“般若讲寺”四个大字。
       大雄宝殿位于天王殿之后,正殿上方高悬著名书法家霍安荣题写的“大雄宝殿”四个金字,东侧有“诸法空相”匾额。殿门左右红柱上有对联一付:“如是妙相庄严主伴斋彰灵山会俨然未散;本来佛清净圣凡一体菩提道当下圆成”。殿内透雕刻花供奉泥塑贴金的三如来佛坐像,正中是佛祖释迦牟尼佛坐像,右侧是消灾延寿药师佛,左侧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像前,左右站立着弟子阿难尊者和迦叶尊者。佛前灯、花、幢、幡罗列庄严。殿内东西两侧山墙上绘有十六尊者的画像。三如来佛像后面的迎风屏上,是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彩绘画像,生动逼真、栩栩如生。
藏经楼在二进院内,是一座青砖青瓦的二层楼房。楼内收藏“三藏十二部”佛经。
       祖师堂位于寺庙的东院,建于康熙三十五年(1676)。正殿供奉佛教28祖。殿内曾埋有唐代面釉瓷坛,上绘绿叶红牡丹。内装般若寺创始人古林禅师之遗骨。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2010qifu/ziliao/201002/0204_9458_1537280.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辽宁海城大悲寺
凤凰网文化综合

1.jpg

辽宁海城大悲寺


       注意事项
       1、年年如一日,过年期间也与平常无异。
       2、早七点到下午五点,接待香客居士,全寺无功德箱,无门票。
       3、离海城市中心约40里地,打车需要25到35元。
       4、不能吸烟与随地吐痰。
       5、女众到寺院和僧人要保持三米远的距离,不能和僧众共同早晚课。
       简要介绍
       辽宁海城大悲寺大悲寺位于辽宁省海城市毛祁镇曹家堡子村(邮编114200),始建于1668年,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千佛殿(在建)和东西配殿构成,有西方三圣和十六尊者,享受人间烟火,保护万民平安。
       辽宁海城大悲寺全体僧人持金钱戒律,日中一食。僧人每天早上2点钟起床,10遍楞严咒,下午2个小时读诵戒律,每天只休息4个小时。保持佛陀制度,每年8月15开始行脚。行脚途中托钵乞食。寺院里戒律严谨,僧人威仪具足,佛陀戒律在此得以充分体现!
       大悲寺里没有功德箱,每月2场佛事(14日超拔、15日普佛,不收取任何费用)。每年四月初八,七月十五两次皈依。皈依居士必须背会《心经》《大悲咒》,才发给皈依证书。
       大悲寺常住要求:
       1、不捉金钱戒;
       2、日中一食;
       3、行脚;
       4、乞食;
       5、不接客僧礼;
       6、一切供养归常住;
       7、三衣钵不离身(十八种物齐备);
       8、不化缘、不求人。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2010qifu/ziliao/201002/0204_9458_1537270.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西五台山碧山寺
凤凰网文化综合

1.jpg

山西五台山碧山寺


      注意事项
       1、碧山寺在初二到初八,将举行拜梁皇宝忏的小型法会。
       2、碧山寺早晚开放时间为:早4点多到晚8点。正门不开,开东边侧门。
       3、寺院不收门票,敬香免费,不设流通处,请香客居士们注意。
       简要介绍
       位于台怀镇东北2公里北台山麓,始建于明英宗年间,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禅寺。所谓十方,是指凡出家僧人和四方居士到此,都可以免费食宿,如果从这里启程时缺少路费,寺内还会周济一些。所以很多朝山教徒都把这里作为必朝之地。
       寺院四周环境清幽,景色殊佳。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雷音殿、戒堂殿、弥勒殿等,各殿塑像均为清代重塑。在寺中心石坛上有释迦像,刻工细致,姿态端庄。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2010qifu/ziliao/201002/0204_9458_1537259.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西五台山五爷庙
凤凰网文化综合

1.jpg

山西五台山五爷庙


       注意事项
       1、五爷庙在春节期间,香火旺盛,师傅们忙于接待远道而来的香客居士,因此没有大的法会活动。
       2、五爷庙夏季凌晨三点到晚上七点对外开放,冬季上午七点到下午五点对外开放。
       3、香客居士自带敬香或在五爷庙请购。
       简要介绍
       五爷庙位于山西五台山风景区,五爷庙还有正式的名称,就是万佛阁。面积虽然不大,占地仅2000平方米,殿楼堂舍也只有20多间,但因为内有五爷庙而名播远近,香客盈门。
       万佛阁创建于明代,现在建筑多为清代重修后的遗存。主建筑有三,一是文殊殿,二是五龙王殿,三是古戏台。
       坐东朝西这座两层三檐歇山顶建筑名为文殊殿,四角翘出,明柱围廊,玲珑剔透,很像一件内部镂空的工艺品,在五台山众多佛殿中别具一格。殿内下层供三位菩萨,不用我讲,大家一看就会明白,骑绿毛狮子的是文殊菩萨,骑大白象的是普贤菩萨,骑神兽的是观音菩萨。不论是三大菩萨,还是座下之骑,塑造得均极为精细生动。再看大殿内左、右、后面三壁的满面木制小格中,尽是约10厘米大小的泥塑贴金佛像,连横梁上都是小佛,楼上二层殿内三壁同样布满金佛,上下两层合计共有佛像万尊,所以此殿、此庙便名叫万佛阁。二层殿内正中所供是地藏王菩萨,左右两边分别是道明和尚和其父亲。一般情况长者应在上首,而这里位居左侧上首的却是儿子道明。这又是为什么呢?传说地藏王菩萨欲在九华山开创道场,而当地一位员外起初不愿让出宝地,但员外的儿子却敢违抗父命把地界奉献出来,并出家跟了地藏王菩萨,取法号道明,成为虔诚的佛门弟子,因为这段故事,所以其父亲就只能站在地藏王菩萨的下首了。立于地藏王菩萨左右外侧的5对塑像,统称为“十殿阎王。”
       坐北向南这座建筑便是大名鼎鼎的五龙王殿,人们通称五爷庙。五爷庙创建于清代,民国年间重修时,增建了殿外前庭。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龙王的,而五台山为什么要修龙王殿呢?这要从文殊菩萨向东海龙王巧借歇龙石的神话说起。]很古以前,五台山地区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当地百姓深受其苦,专门为人排忧解难的大智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巧妙地借来一块清凉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风调雨顺,成为避暑胜地。而这清凉宝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当他们发现歇凉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五台山后,便尾随而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但文殊菩萨毕竟法力无边,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龙王,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这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为五龙王建殿造像加以供奉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五龙王居于殿内正中,左侧为大龙王、二龙王、龙母,右侧为雨司、三龙王、四龙王。据说,五龙王以前是黑脸,但为什么我们所见却是金脸呢?这是因为佛教传言,说王爷性子暴烈,伺奉稍有不周,就要发脾气动恐。脸由黑色变为金色,就使五爷的脾气变温和了。
       据民间传说,龙王弟兄五人,这是其中的老五,故称五爷。按一般惯例,龙王不居佛寺,当地龙传说五台山龙王神灵显赫,不安其位,寺庙不安宁,故在阁西建殿祀之。据说,佛、菩萨本来是为看戏的,可是五爷喜欢看戏,故在龙王殿对面修建一座戏台,这是五台山一座唯的戏台,专门给五爷唱戏。
传说,这座龙王殿建于清代,到了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五爷既嫌殿小又嫌殿旧,于是在同一天的夜里,给塔院寺方丈和尚和当地甲长托了一个内容完全一至和的梦,梦中要求:“重建殿宇,重镀金身。否则,五爷震怒,降灾四方”。现今这座龙王殿,是五爷托梦后重建的,由原来的卷棚顶(我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种,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弧形曲面),改建为重檐歇山顶;?殿三楹,由于地盘较小无法扩建五檐,但为了满足五爷要求,只好在殿前加建一个套殿,算是扩大殿宇;为了讨好五爷,并在柱础、雀顶、栏额、斗拱、拱眼等地方,均用龙、凤、狮、麒麟、花卉、人物等图案剔透镂刻而成,富丽堂煌,大放异彩。
       由于五龙王特别爱看戏,所以每年六月大会,都要大开殿门,让五爷居高观赏,以取悦于五爷,使他及时赐雨,保证岁岁给百姓喜降丰年。五爷庙在五台山名气最大,香火最旺。每逢初一、十五朝拜的善男信女便络绎不绝,久之形成了祈雨、唱戏、赶集等一系列活动。据说五爷庙许愿很灵,因而这里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地方。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2010qifu/ziliao/201002/0204_9458_1537253.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西太原崇善寺
凤凰网文化综合

1.jpg

山西太原崇善寺


       注意事项
       1、每年春节期间来自海内外的香客居士多云集于此,今年除夕会有敲钟祈福仪式,往年除夕夜有数万人前来敲钟祈福,全院的师傅和太原市公安、消防的警力都投入进来维持秩序。
       2、崇善寺不收门票,不设流通处,仅需购买2元香花券,每位香客入寺都会得到寺院免费提供的3支香,寺院特别提醒香客居士不要自带香烛,寺院会提供免费敬香。
       3、寺院开放时间,平时为上午8点到下午4点,除夕全天开放,提醒游客协助维护秩序,注意安全。
       简要介绍
       崇善寺在山西太原市迎泽区狄梁公街。[创建于唐。初名白马寺,后改延寿寺、宗善寺,明代又改崇善寺。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三子晋恭王朱为荐其母高皇后,就该寺旧址大事扩建,南北长550米,东西长250米,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为山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以前,只是一个不大的寺院,有说它是隋炀帝巡幸太原时的行宫,还有的说它是武则天少时出家的旧址,如今山门右额的“宗唐遗址”四字,很可能就是源于这些传说。据寺内木匾记载:晋恭王朱枫为纪念其母孝慈高皇后马氏,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四月,启奏明太祖,批准建立新寺,历时8载,至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竣工,名为崇善禅寺。不幸的是,清同崇善寺正殿前治三年(1864年)的一场大火,主要建筑均被焚毁,幸存下来的只有大悲殿及一些附属建筑。清光绪七年(1881年),山西巡抚张之洞在崇善寺的废墟上建造了文庙。从此,崇善寺一分为二,文庙占了大部分地方,这就是现在的山西博物馆第一部分,而仅占原寺面积四十分之一的大悲殿,就成为古白马寺、明崇善禅寺的当然代表了。
       步入古朴的山门,只见一院芳草,落英缤纷,沿着花间甬道,即达大悲殿。大悲殿是本寺主要建筑,也是太原现存最完整、最标准的明代木构建筑,它的历史比北京故宫的太和殿还要早二三十年。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其上部为重檐歇山顶,斗拱五铺作,具有一种庄严的美。殿内豁敞明亮,从内柱、梁枋到平基,全部采取了宫廷中惯用的金碧彩绘,处处给人以富丽、典雅崇善寺殿内观音菩萨像的感觉。
       殿内正面是一尊8.3米高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像,造型奇特,比例匀称,金箔覆身,金光熠熠。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实际上左右只有20手臂,每个手中心各有一眼,40只手、40只眼分别乘以佛家的“二十五有”,就构成了千手千眼。按照佛经的解释,千手千眼是观音的“六种变相”之一,象征能洞察人间一切祸福。额头上的那只眼睛,象征她已修行到了“三摩”境界,所持的轮、螺、伞、幢、花、瓶、鱼、结等8种法器,象征着吉祥如意;手握的刀、枪、剑、戟,据说是用来降魔伏妖的;那头边两手上高托的日用,象征主宰宇宙的无量佛法;那胸前四手中高举的哈达,象征着她对祖师虔诚的敬仰……她大而不悍,身姿秀丽,具有温文的女性风度。飘动的衣带、流畅的线条,感情丰富的面庞,处处表现出一种端庄、持重的内涵美。这座佛像不仅是珍贵的宗教艺术品,而且也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
       在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的两侧分别矗立着一尊与她等身的塑像,右为普贤菩萨立像,左为千手千钵千释迦文殊菩萨立像。文殊像从正面看,只有三头六臂,但如果加上身后由一圈圈手臂组成的相轮上的手的话,那就不止是千只手臂了。走近观看可以发现塑像的每只手上还托着一个金钵,每个金钵中都端坐着一位释迦佛。据《大乘瑜伽经》的解释,这种形象是文殊菩萨的变相之一,具有如同观音菩萨一样特定的象征意义。值得一提的是那每只手中的雕塑,虽多少带有装饰意义,仍精雕细刻,一丝不苟的金球球面,释迦的眉眼都清晰可辨。繁工不蔓,令人叹服。
       普贤菩萨右下方的韦驮立像,是一件形神兼具的木雕珍品。大小与真人相仿,铠甲齐整,体稍前倾,眉宇、眼神和嘴角之间,流露出一种坚毅、英武的气质,此塑像已完全摆脱了宗教塑像类型化束缚。此外还有一尊铜佛,一尊缅甸玉佛,十几尊高不盈尺的小铜佛,它们别具一格,各臻其妙。
       在大殿内的两侧,排列着几十只古色古香的藏经柜,一部清代和尚刺血手写的《华严经》,特别引人注目。

       大悲殿台基不高,但月台却很大,几乎占了整个大院的三分之二,这也许是整个大院并不因其建筑高大而显得拥塞的主要原因。为使平旷的月台变化有致,聪明的古代建筑师在月台两侧增添了两个小巧的六角亭子,左为鼓亭,右为钟亭,一律琉璃瓦盖顶,砖镶围栏,玲珑剔透,极有风致,也是珍贵的明初建筑。大院东南拐角的大钟楼,高达20多米,楼上悬挂着一口正德元年(1506年)铸造的大铁钟,通高2米,外径1.8米,总重9999斤。大钟的音域宽广,轻击圆润深沉,幽雅悦耳,重击则其声宏亮,浑厚有力。每遇庆典,那浑厚悠扬的钟声,全城可闻。门前铁狮一对,明洪武时铸造,神姿威猛,筋骨雄健,为明代狮兽中的佳作。
       崇善寺面积虽然仅为原寺的四十分之一,但集中了这么多价值连城的文物和资料,以其所独具的典雅、和谐、充实,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登门造访。
       崇善寺三宝
       藏经是它的第一宝。这里保存的佛教藏经,数量之多,版本之名贵,在全国是少有的。寺内保存着我国木刻印刷史上的早期珍贵版本——北宋《崇宁万寿藏》和南宋《碛砂藏》。《崇宁万寿藏》又称《鼓山大藏》,前后用了三十三年时间刻成。原刻本共五百六十四函,五千八百余卷。现仅存十七卷零十八页。《碛砂藏》是南宋绍定四年(公元1231年)开刻,到元英宗至治二年(公元1323年)完工。历经百年刻成的《碛砂藏》,共五百九十一函,六千三百六十二卷。现存五百六十二函,四千八百四十六卷。除此之外,这里还一直保存着元版藏经,即元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由民间募资刻印的《普宁藏》,现存五百零五函,四千二百五十七卷,比原版少八十一函,二千零六十八卷。
       除上述版本外,这里还有以后从其他寺院或地方移来的藏经多种,如从太原中十万院移来的明版藏经《南藏》和从大同移来的《北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从日本清置的影印藏文《大藏经》,又名《甘珠尔》等。此外还有另具特色的石刻《金刚经》拓本、金字《华严经》、《法华经》及刺血《华严经》等。正是这一些不同时期、不同版本、不同特色的藏经,使崇善寺在佛教寺院中占据着重要的席位。
       崇善寺的第二宝,就是那两套壁画临摹本。在还没有照像和制版技术的古代,临摹复制是使历史上的名画流传后世的唯一手段。我们今天能够一睹大雄宝殿当年两掖长廊上的绘画风采,应感谢为我们留下如此珍贵摹本的先人。这两套绘画,一套是《释迦世尊应化示迹图》,描绘了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另一套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描绘了善财童子参拜诸佛学法的故事。这两套摹本,虽经五百余年,但仍鲜艳如初,被人们称为“宝石画”。这些画不仅可使我们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为我们研究我国的绘画史等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崇善寺的第三宝,就要数那位于大悲殿正面须弥座上的三尊泥塑贴金菩萨立像了。这三尊佛像是明洪武年间塑制的,距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正中是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其左为普贤菩萨像;其右为千手千钵千释迦文殊菩萨像。三尊立像均高八米左右,身姿秀美,面慈目善,雍容华贵,给人可亲可敬的感觉。这三尊佛像造型奇特,雕工细腻,实为我国雕塑艺术的珍品。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2010qifu/ziliao/201002/0204_9458_1537246.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北赵州柏林禅寺
凤凰网文化综合

1.jpg

河北赵州柏林禅寺


       注意事项
       1、初一撞钟,凌晨开始,人会非常多,注意安全;初四:春节共修法会;二月初二,供灯大法会。
       2、不收门票,香烛自带,或寺院流通处请购。
       3、不能带超长超大的香烛。
       简要介绍
       柏林禅寺,中国著名佛教禅寺,北方佛教的一座重镇,赵州祖庭所在地,内设河北省佛学院、河北禅学研究所,现任方丈为明海禅师,常住僧众有160余人。坐落于河北省赵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
       一、千年古刹
       它最早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刹虽几经兴衰,却仍然香火绵延,高僧辈出。据僧传记载,著名的译经大师玄奘法师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来此从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晚唐时,禅宗巨匠从谂禅师(赵州和尚)在此驻锡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
       金代,这里一度改为律宗道场,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扬戒律达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诠宗律师。金朝末年,法传临济正宗的归云志宣禅师主持法席,柏林禅寺由此革律为禅,宗风大振;归云禅师平生主持七所名刹,望重当时,现在北京西郊潭柘寺尚存其舍利塔;元代,这里先后有圆明月溪禅师、鲁云行兴禅师行化,柏林禅寺由兹气象恢宏,成为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明清两朝,中央朝廷管理赵州地区佛教事务的机构——僧正司设在柏林禅寺。当时柏林禅寺的住持往往同时兼任僧正司僧正。近百年来,柏林禅寺却屡遭劫难,到1988年这里重新进驻僧人时,殿堂、经像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赵州禅师舍利塔及二十余株唐朝古柏,依然挺拔屹立,昭示世人这里曾是一处佛教古刹。
       二、赵州禅师
       赵州禅师(778~897),法号从谂,是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师。他幼年出家。后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已八十高龄的从谂禅师行脚至赵州古城,受信众敦请驻锡观音院,弘法传禅达40年,道化大行,僧俗共仰,为丛林模范,人称“赵州古佛”。
       赵州禅师以其证悟渊深、年高德劭而享誉当时中国的南北禅林。人们议论当时中国禅林的高僧,每每说“南有雪峰,北有赵州”;又有“赵州眼光烁破四天下”的美誉。在遥远的南方,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山门耸立有“赵州关”,福建雪峰义存禅师的道场有“望州亭”。由此可见赵州禅师在禅门中的地位。
       禅师虽然道誉四布,并有燕赵二王的供养护法,但他的生活却十分朴素清贫。他的“绳床一脚折,以烧断薪用绳系之”。他经常是“裤无腰,褂无口,头上青灰三五斗。土榻床,破芦席,老榆木枕全无被”。禅师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弘传祖师心印,接引四方学人。脍炙人口的“吃茶去”、“洗钵去”、“庭前柏树子”、“狗子无佛性”等公案不仅启悟了当时的许多禅僧,而且流传后世,历久弥新。从宋朝开始,中国禅门盛行以“参话头”为方便的话头禅,赵州禅师的公案语录最频繁地为人们所参究,许多人在赵州语录的启发下明心见性。其中“狗子无佛性”更凝练而为“无门关”,成为禅门一大总持,直至今天,在中国、日本、欧美等地仍是最流行的公案。
       赵州禅师住世百二十年,他圆寂后,寺内建塔供奉衣钵和舍利,谥号“真际禅师”。元明两代曾先后建古佛堂及大慈殿供奉真际禅师石刻顶相。寺内现存的赵州塔建于元天历三年(1330),全称“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高33米,七层。1997~1998年,新加坡高家仁居士捐资重修,使古塔焕然一新。
       三、祖庭中兴
       1988年5月1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下文,批准柏林寺作为宗教场所开放,交河北省佛教协会管理,并逐步筹资修复。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法师亲自主持祖庭修复工作,他不惮辛劳,奔走呼告,夙兴夜寐,惨淡经营。“破砖乱瓦毛毛草”的荒败景象逐渐改观,殿堂佛像一一涌现。1992年8月28日,普光明殿落成开光典礼隆重举行,来自美国、日本、台湾、香港的贵宾和国内诸山长老、佛教信众三千多人参加了这一盛况空前的庆典,赵朴初会长委托吴立民先生持亲笔信前来祝贺。
       普光明殿建成不久,在十方信施护法的大力支持下,柏林禅寺的修复工程次第展开。五、六年间相继落成:山门、钟鼓楼、东西长廊、观音殿、藏经楼、禅堂、怀云楼、开山楼、会贤楼、指月楼、云水楼、香积楼、古佛庵等建筑;全院地面硬化或绿化。昔日的荒村破院一变而为殿宇庄严、环境幽雅、佛唱悠扬、香客云来的清净佛地。2003年9月6日,巍峨雄伟的万佛楼举行落成暨佛像开光大典,标志着赵州祖庭的中兴大业取得重大成果。一处占地90余亩,殿堂楼阁鳞次栉比、庄严整肃的千年古刹重焕生机。
       在修复殿宇的同时,柏林寺的僧团组织逐步稳定,寺院管理制度日趋健全,学修并重的道风初步形成。这里继承了传统丛林的规制,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两次请职确立执事班子,在方丈下分设监院寮、客堂、维那寮、典座寮等职能部门,负责寺院日常管理工作。重大事务的决策,由方丈召集班首执事会议,民主议定实施。全体僧众坚持每天早晚课诵、过堂、坐禅,每半月诵戒布萨并有全体僧俗住众参加的生活会议宣读《共住规约》,议决寺院的各项事宜。1998年9月,河北省佛学院在柏林寺招生开学,培养合格僧才的工作正式展开。1998年9月30日,柏林寺开放十周年庆典及赵州塔修复竣工典礼、净慧法师升座仪式隆重举行。这标志着赵州祖庭的中兴大业取得阶段性成果。千年古刹焕发生机,重新成为燕赵大地上辉映遐迩的庄严法域。
       四、禅寺住持
       柏林禅寺住持上净下慧法师。出生于1933年,他是中兴柏林寺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他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和河北《禅》杂志主编。法师髫龄出家,早年曾亲近近代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并从其承法成为临济宗、曹洞宗传人。法师日常法务繁忙,但精力过人,虽日理万机,但常安详自在。1993年,法师根据自己几十年修学佛法的体会,结合时代潮流,正式提出“生活禅”,作为柏林寺修行弘法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方针。“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能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风采。提倡生活禅的目的在于将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互相熔铸,产生出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禅宗精神,还其灵动活泼的天机。在人间的现实生活中运用禅的方法,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我们趋向智能的人生、圆满的人生。”(《生活禅开题》)围绕这一思想,净慧法师提出了一系列修行的方法、原则。他把佛法的思想凝炼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作为生活禅的宗旨。几年来,生活禅受到教内外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五、弘法利生
       柏林禅寺从1988年开放以来,虽然修复工程浩繁,经费、人手紧张,活动场地一度简陋、有限,但在弘扬佛法、利益社会方面一直作着不懈的努力。通过几年来丰富的弘法活动,柏林禅寺正在逐步成为一个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现代佛教寺院。住持净慧法师高瞻远瞩,在1992年就提出了“生活禅“作为柏林禅寺修行弘法的理念。生活禅的主要意趣是“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生活禅的宗旨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则是我们从事各项事业的准则。
       为了提倡生活禅的理念,更好地将佛法融化于社会,从1993年起,柏林禅寺每年坚持面向社会举办“生活禅夏令营”。参加夏令营的都是18~30岁的佛教青年,每届人数在250人左右。在七天的寺院生活中他们要参加上殿课诵、坐禅、聆听佛学讲演、吃茶谈心、云水行脚等活动。营员们在一种全新的环境中认识佛法的博大精深,寻求心中尘封已久的真善美,体味佛法的超越与安详。夏令营从举办以来得到各级政府领导和教内外各界人士的赞许与好评。
       柏林禅寺每年例行的法会还有上元节吉祥法会,四月初八传授在家居士菩萨戒,七月十五中元节报恩法会以及三次观音法会和冬天三周的禅七。每次法会,海众云集。柏林寺成为四众弟子温暖的家。僧众坚持每天早晚课诵、过堂、坐禅,每半月诵戒布萨,如法如律结夏安居。冬参夏讲。除举办各种弘法活动外,多年来,柏林寺一直积极参予、支持省佛协组织的各种社会慈善事业,体现了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
       六、天下赵州
       “天下赵州”,这是一千多年前赵王对赵州禅师德化广大的赞叹,也似乎是对今天赵州禅风、赵州祖庭走向世界的预示,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随着世界范围内人们对东方文化犹其禅文化的回归,柏林禅寺作为古老的禅宗祖庭,赵州禅风的发祥地,日益向世人显示出它净化人心的巨大价值和隽永的魅力。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2010qifu/ziliao/201002/0204_9458_1537238.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市龙华寺
凤凰网文化综合

上海龙华寺


       注意事项
       1、除夕晚上对外开放,以撞钟、敬香的方式迎接新春;初九举行药师法会;平时开放时间均为上午七点到下午四点。
       2、门票10至20元,寺院提倡文明敬香,寺院赠送三支免费香,也可向寺院请购。
       简要介绍
       上海龙华寺位于徐汇区中部,龙华路2853号。它以千年古塔、龙华庙会、龙华晚钟成为名闻遐迩的宗教胜地和旅游景观以及江南名刹。
据《同治上海县志》载:“相传寺塔建于吴赤乌十年,赐额龙华寺。”唐代皮日休《龙华夜泊》诗云:“今市犹存古刹名,草桥霜滑有人行。尚嫌残日清光少,不见波心塔影横。”在唐人诗中已称龙华为古刹,可见其历史悠久。另有一说为五代吴越王钱鏐所建。以后龙华寺历经兴废,今寺系清光绪年间陆续重建,1949年后龙华寺重加整修。
       龙华寺建筑为宋代的伽蓝七堂制。中轴线上第一进为弥勒殿,供奉慈氏弥勒像一尊。第二进为天王殿,两侧各有4米高的四大天王二尊,正中供奉一尊天冠弥勒像,头戴五佛冠佩璎珞,是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内院修行的本相,其背后佛龛中为韦驼。第三进是大雄宝殿,正中供奉毗卢遮那佛像,是报身佛,左右为文殊、普贤,两侧沿壁为二十诸天和十六罗汉,后面为海岛,有观音、善才童子等塑像。第四进为三圣殿,第五进为方丈室,在封闭庭院内,第六进为藏经楼。
       东西两侧有钟鼓楼。钟楼三重飞檐,内悬青龙铜钟,钟声悠扬;鼓楼置一直径为1.7米的大鼓。东西偏殿有观音殿,内塑千手观音一尊,高大精致,另有罗汉堂。在三圣殿东有染香楼和牡丹园。
       与破山禅师齐名的著名画僧竹禅僧在此住过。
       1953年由上海市佛教协会复制各殿佛像,重修各殿宇,新建藏经楼等。寺西之桃园于民国17年(1928年)辟为血华公园,后改名为龙华公园,今为龙华烈士陵园的一部分。1959年,龙华寺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龙华寺的传说
       相传在三国时期,西域康居国大丞相有一个大儿子,单名叫会。他不恋富贵,看破红尘,立志出家当了和尚,人称“康僧会”,康僧会秉承佛旨,来到中华弘传佛法,广结善缘,他东游于上海、苏州一带。一日,来到龙华荡,见这里水天一色,尘辙不染,认为是块修行宝地,就在这里结庐而居。他不知道,这里之所以景致幽静不凡,是因为广泽龙王在这兴建了龙宫。广泽龙王见来了个和尚居住,心中很不高兴。一时起了恶念,要兴风起雾,掀翻和尚的草庐、把和尚吓走。可是龙王突然发现草庐上放射出一道毫光,上有五色祥云,龙王吃了一惊,他挨近一看,见康僧会神色端详,正在打座诵经。龙王听了一会儿,被和尚所诵的佛旨所感动,他不仅打消了原来的恶念,还走上前对康僧会说:自己愿回东海去住,把龙王宫让给康僧会,用来兴建梵宇。康僧会接受了龙王的一番好意,他就把龙宫改建成龙华寺,还专程赶到南京拜会吴国君主孙权,请他帮助建造佛塔,好安置自己所请到的佛舍利。就这样,在龙华寺中又建了13座佛塔,安放13颗佛舍利。
       据说,这位“康僧会”还做过一件至今对上海乃至周边地区影响深远的事,那就是他曾在龙华寺附近设立“沪生堂”,传授自印度流传过来的制糖之法,造福当地百姓。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2010qifu/ziliao/201002/0204_9458_1537233.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市雍和宫
凤凰网文化综合

1.jpg

北京市雍和宫


       注意事项
       1、初一,十五烧每个人新春的第一炷香。
       2、开放时间需要北京公安部门确定,会涉及到交通管制,去年是八点多。
       3、门票25元,香是自带或寺院请购。
       简要介绍
       雍和宫旧址原为明代内官监官房。清康熙三十二年(l693年),成为皇四子胤禛的府邸。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内城的东北角即雍和宫大街路东,是北京市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该寺院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从飞檐斗拱的东西牌坊到古色古香东、西顺山楼共占地面积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间。创建於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年历史。雍正驾崩后,乾隆将雍和宫改建为藏传喇嘛寺。
       雍和掠影
       雍和宫(TheLamaTemple)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枢,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无定员。可以说,雍和宫是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雍和宫由牌坊和天王殿、雍和宫大殿(大雄宝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等五进宏伟大殿组成,另外还有东西配殿、“四学殿”(讲经殿、密宗殿、数学殿、药师殿)。整个建筑布局院落从南向北渐次缩小,而殿宇则依次升高。形成“正殿高大而重院深藏”的格局,巍峨壮观,具有汉、满、蒙、藏民族的特色。
       雍和宫南院伫立着三座高大碑楼、一座巨大影壁和一对石狮。过牌楼,有方砖砌成的绿荫甬道,俗名辇道。往北便是雍和宫大门昭泰门,内两侧是钟鼓楼,外部回廊,富丽庄严,别处罕见。鼓楼旁,有一口重八吨的昔日熬腊八粥的大铜锅,十分引人注目。往北,有八角碑亭,内有乾隆御制碑文,陈述雍和宫宫改庙的历史渊源,以汉、藏、满、蒙四种文字书写,分颗于左右碑。
       雍和宫全景两碑亭之间,便是雍和门,上悬乾隆皇帝手书“雍和门”大匾,相当于汉传佛教的山门、天王殿。殿前的青铜狮子,造型生动。殿内正中金漆雕龙宝座上,坐着笑容可掬、袒胸露腹的弥勒菩萨塑像。大殿两侧,东西相对而立的是泥金彩塑四大天王。天王脚踏鬼怪,表明天王镇压邪魔、慈护天下的职责和功德。弥勒塑像后面,是脚踩浮云,戴盔披甲的护法神将韦驮。
       出雍和门,院中依次有铜鼎、御碑亭、铜须弥山、嘛呢杆和主殿雍和宫。主殿原名银安殿,是当初雍亲王接见文武官员的场所,改建喇嘛庙后,相当于一般寺院的大雄宝殿。殿内正北供三尊高近两米的铜质三世佛像。三世佛像有两组:一组是中为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左为东方世界药师佛。右为西方世界阿弥陀佛。这是空间世界的三世佛,表示到处皆有佛。空间为横向,所以又叫横三世佛。各地大雄宝殿供三世佛的,多为横三世佛。雍和宫大殿的三世佛则表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流程,说明无时不有佛,即中为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左为过去佛燃灯佛,右为未来佛弥勒佛。空间为宇,时间为宙,意为宇宙无处不佛。正殿东北角供铜观世音立像,西北角供铜弥勒立像。两面山墙前的宝座上端坐着十八罗汉。大殿前院中两庑是“四学殿”。
       出雍和宫大殿,便是永佑殿,单檐歇山顶,“明五暗十”构造,即外面看是五间房子,实际上是两个五间合并在一起改建而成的。永佑殿在王府时代,是雍亲王的书房和寝殿。后成为清朝供先帝的影堂。永佑是永远保佑先帝亡灵之意。殿内正中莲花宝座上,是三尊高2.35米的佛像,系檀木雕制,中为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左为药师佛,右为狮吼佛。出永佑殿,便到法轮殿。左右两侧为班禅楼和戒台楼。法轮殿平面呈十字形,殿顶上建有5座天窗式的暗楼,有5座铜质鎏金宝塔,为藏族传统建筑形式。法轮殿是汉藏文化交融的结晶。殿内正中巨大的莲花台上端坐一尊高6.1米的铜制佛像,面带微笑,是藏传佛教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这尊铜像塑于1924东牌楼为“慈隆宝叶”、“四衢净辟”年,耗资20万银元,历时两年才完成。宗喀巴像背后,是被誉为雍和宫木雕三绝之一的五百罗汉山,高近5米,长3.5米,厚30厘米,全部由紫檀木精细雕镂而成。五百罗汉山前有一金丝楠木雕成的木盆,据说当年乾隆帝呱呱坠地后三天,曾用此盆洗澡,俗名“洗三盆”。
       出法轮殿,便是高25米,飞檐三重的万福阁。其两旁是永康阁和延绥阁。两座楼阁有飞廊连接,峥嵘崔嵬,宛如仙宫楼阙,具有辽金时代的建筑风格。万福阁内巍然矗立一尊迈达拉佛(弥勒佛),高18米,地下埋入8米。佛身宽8米,是由六世达赖喇嘛的进贡礼品,用整棵名贵的白檀香木雕成。据说乾隆帝为雕刻大佛,用银达8万余两。这尊大佛也是雍和宫木雕三绝之一。还有一尊木雕三绝在万佛阁前东配殿照佛楼内,名金丝楠木佛龛,采用透雕手法,共有99条云龙,条条栩栩如生。
       【略......】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2010qifu/ziliao/201002/0204_9458_1537229.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市潭柘寺
凤凰网文化综合

1.jpg

北京市潭柘寺


       注意事项
       1、正常开放,春节期间并无特殊活动,初一,十五可来潭柘寺烧香拜佛。
       2、门票55元,初一,十五两天持皈依证可免票。
       3、敬香需要自带,或到寺院请购。
       简要介绍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形环护,宛如在九条巨龙的拥立之下。高大的山峰挡住了从西北方袭来的寒流,因此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殿宇巍峨整座寺院建筑依地势而巧妙布局,错落有致,更有翠竹名花点缀期间,环境极为优美。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它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北京城的故宫有房9999间半,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俨然故宫的缩影,据说明朝初期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现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其建筑形式有殿、堂、阁、斋、轩、亭、楼、坛等,多种多样。寺外有上下塔院、东西观音洞、安乐延寿堂、龙潭等众多的建筑和景点,宛如众星捧月,散布其间,组成了一个方圆数里、景点众多,样式多样,情趣各异的旅游名胜景区。潭柘寺不但人文景观丰富,而且自然景观也十分优美,春夏秋冬各有美景,晨午晚夜情趣各异,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经名扬京华。
       如今的潭柘寺,殿宇巍峨、庭院清幽,殿、堂、坛、室各具特色,楼、阁、亭、斋景色超凡,古树名木、鲜花翠竹遍布寺中,假山叠翠、曲水流觞相映成趣,红墙碧瓦、飞檐翘角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殿堂整齐、庄严宏伟。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曾写联赞曰:“气摄太行半,地辟幽州先。”
       潭柘寺不仅以古迹众多、风景优美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而且近几年还修建了现代化的旅游服务设施,实行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购物的一条龙服务,使景区成为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1997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僧团进驻,潭柘寺恢复了宗教活动。
       【略......】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2010qifu/ziliao/201002/0204_9458_1537224.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市广化寺
凤凰网文化综合

1.jpg

北京市广化寺


       注意事项
       1、初一到初九每天早8点到晚4点,有新春祈福法会,对外开放。一般初一,十五两天对外开放。
       2、特色祈福:供灯随喜100,500,1000不等,祈愿家人吉祥等。
       3、不收门票,可请法物。
       简要介绍
       广化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北边的鸦儿胡同31号,是一座北京著名的大型佛教寺院,也是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它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什刹海后海的北岸,东邻银锭桥,西邻宋庆龄故居。全寺占地面积20余亩,13858平方米,拥有殿宇329间,共分中院、东院和西院三大院落。整座寺庙建筑布局严谨,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中院是全寺的主体建筑。正中依次分布着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主要殿堂,两侧对称排列着钟楼、鼓楼、伽蓝殿、祖师殿、首座寮与维那寮。这些殿堂组成了广化寺的正院。东院由戒坛、斋堂、学戒堂、引礼寮等殿堂组成。西院的主体建筑有大悲坛、祖堂、法堂、方丈院、退居案。三个院落之间回廊环绕,僧房毗连,形成一座大四合院中有众多小四合院,即“院中有院”的建筑持色。整座寺庙古柏苍翠,花草溢香,曲径通幽。
       建寺历史
       广化寺大约建于元朝,据《日下旧闻考)援引《柳津日记》载:“广化寺在日中坊鸡头池上。元时有僧居之,日诵佛号,每诵一声,以米一粒记数,凡二十年,积至四十八石,因以建寺。”但具体年代不详。另据明《敕赐广化寺记》碑载:元天顺元年(1328年),灵济号大舟“到庆宁寺住,至顺四年(1332年)在此寺住,发愿禁足二十年不出门,一心念佛……十年后成此大刹。”据此,广化寺的创始年代大约在1342年前后。
       明清时期,广化寺“殿堂廊庑,规模宏大”,为京都有影响的佛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从大雄宝殿丹墀下发掘了两通断残石碑,一通是明弘治十年(1497年)立的《敕赐广化寺记》碑,仅存上面几句引文依稀可见,为研究广化寺的创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另一通《正宗记》,明成化二年(1466年)建立,万历二十六年(1598)重修,刻有“广化寺开山第一代住持灵济号大舟”至第五代住持圆环及其弟子一百多人的道号法名。另一面记有明成化四年(1468年)“礼部为乞恩事,于内府抄出内官监太监苏诚题有宛平县日中坊原有古刹墓址一处,□将自己财物并募缘修善佛殿□□已完见有僧,人灵济领众居住,缘无寺额,”奏请“圣恩怜悯乞赐寺额”。可见,明朝初年寺废,天顺至成化年间予以重修。由于得到内府太监苏诚的资助,重修后的广化寺规模宏大。另据寺内现存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的《弥陀会记)碑记载:此时的广化寺成为净土宗道场,住持圆环率众举行了盛大的陀弥法会,盛况空前。
       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的《请书碑》中记载:广化寺“殿堂廊庑,规模宏大”,当时住持广殊法师敦请自如和尚任方丈,从此,广化寺成为“十方寺”。自如方丈圆寂后,印法法师继任方丈。自道光六年(1826年)始,历二十年,募资重修了殿堂僧舍。正如《道咸以来朝野杂记)所载:“后海北岸之广化寺,古刹中之新者。闻光绪韧年残败殊甚,后募化于恭邸,为之重修正院殿宇。”
       清末民初,广化寺一度成为京师图书馆。1908年,张之洞将个人藏书存放寺中,奏请成立京师图书馆。次年获准,清政府派缪荃孙主持建馆事务。中华民国成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派江翰任京师图书馆馆长,次年开馆接待读者。不久迁馆它处,广化寺又恢复为佛教寺庙。
       1927年,玉山法师任广化寺住持。玉山法师注重修持,率领僧众遵守佛制寺规,实行禅净双重。寺内有“三不”制度,不攀龙附风;二不外出应酬佛事;三不私自募捐化缘。使广化寺闻名四海,有常住僧人50多人。
       1938年,在当时寓居广化寺的溥心畲居士的捐助下,玉山方丈主持重修了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万佛阁(也称后楼)以及东西配殿、配楼。为广集资金,当时还邀请了知名书画家题字作画,在中山公园水榭展开义卖,得款捐助广化寺,使修复工程圆满成功。
       1939年,广化寺创办了广化佛学院,招收学僧数十人,聘主周叔迦、魏善忱、修明、海岑、溥儒等佛教学者任教。后又创办了广化小学,免费招生,为贫苦困难的学生提供书籍和学习工具,直到1952年由北京市教育局接办。
       1952年9月,虚云法师来京驻锡广化寺,当时在京的佛教界人士李济深、叶恭绰、陈铭枢、巨赞及佛教徒纷纷前来参礼这位佛学大师、禅宗高僧,平静的广化寺一时称盛。“文化大革命”前,广化寺仍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开放,基本保持了古刹旧观。“文化大革命”中,广化寺佛像遭到破坏,宗教活动也被迫停止,但《大藏经》及佛教文物都被封存,没有受到损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广化寺也获得了新生,成为北京市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1983年,广化寺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也成为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北京市佛教协会1981年成立。十几年来,积极协助政府落实宗教政策,筹集资金,修复了京都名刹广化寺和通教寺等,恢复了正常的佛事活动。为培养佛教人才,还开办了僧尼培训班,同时,挖掘、整理了北京智化寺音乐,成立了北京佛教音乐团。
       这些年来,北京市佛教协会筹措资金对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四进殿堂以及东西配殿、配楼,进行全面维修,油漆彩绘一新,奉安佛像,从市文物部门请来一尊毗卢遮那大铜佛像供奉在大雄宝殿,天王殿的四大天王、二金刚也重新塑造,逐步恢复了清净庄严的面貌。
1986年,北京市佛教协会成立了文物组,对广化寺的经书、字画、碑拓、法物、瓷器进行整理、鉴别,使珍藏多年的文物重放异彩。经过挖掘、整理和鉴定,广化寺共收藏国家各级文物1716件,其中图书1087部,字画282件,碑拓298件,其它物品49件,不少是文物珍品,有很高的价值。有明水乐年间翰林院刻印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清雍正皇帝抄写的《金刚经》,还有不少明清名人字画。《大藏经》共4藏,2761函,也十分珍贵。
       1989年10月12日至18日(农历九月十三日至十九日),广化寺举行了1949年以来最为隆重的法会——启建礼忏讲经法会。山门外,“佛日高悬光明世界,法轮大转普利人天”的对联十分醒目;大殿前的横幅书写道:“观音道场,和平法会。”北京佛教界人士聚集一堂,祈祷人民安乐,世界和平。法会结束时,还施放瑜珈焰口,演奏了佛教音乐。
       广化寺始建于元代,传说是一高僧托钵化缘、筹措布施所建,寺亦因此得名。明天顺七年(1463年)重建过一次。明万历年间、清咸丰十二年(1852年)重修,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建。1937年溥儒(名画家溥心畲)曾出资修整。
       内设机构
       现为北京市佛教协会和北京佛教音乐团办公活动场所。广化寺在明代为净土宗庙,清道光年改为子孙剃度庙。宣统元年(1909年)由清学部主持在广化寺筹建京师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前身),民国时期鲁迅作为教育部主管图书馆工作的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常来此工作。1917年京师图书馆从广化寺迁至方家胡同国子监南学。1921年8月广化寺对外开放。1927年,北平的南、北两个佛教会合并,设会址于广化寺。1939年在此创办广化佛学院,1946年建广化小学。1982年北京佛教协会成立并将会址设在此寺,1985年寺内成立北京佛教乐团。现为北京市佛教协会和北京佛教音乐团办公活动场所,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广化小学
1947年,当时广化主持玉山和尚倡议,组织广化小学董事会,在广化寺庙内成立了广化小学,校长为修明和尚。修明和尚曾去法国留学,攻读文学专业,后因故出家当了和尚,1949年后还一度出任大学教授,后来因为身体不好,又回到广化寺当和尚。广化小学开始办的是两个初级班,当时免交学费,并供给书本文具等。后逐渐健全为六年制的小学。1952年接管后,与私立崇实第二小学和竞业小学合并,改为鸦儿胡同小学分校,是第二批接管的市立小学。1957年为了保护古建,学校迁至广化寺后院的弥沱庵院内(鼓楼西大街63号)直至今日。
       寺内设施
       广化寺整体院落保持完好,建筑共分五路。除一般寺庙的中、东、西路以外,又在两旁增建东二路和西二路,使院落更显得宏阔而严整。寺院南侧有影壁,向北为山门殿,匾额书“敕赐广化寺”五个金粉大字。山门内东西两侧为钟楼,中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阁。藏经阁位于寺院后部,是一个二层罩楼,阁内藏有珍贵的明清两种刻本《大藏经》7部。各殿均有配殿,西侧两路各有二进院落,有观音阁、地藏阁、方丈室、法堂、祖堂等。东路尚存二层殿,其余均已拆改。
       嵌于廊壁的佛画寺内有石碑4通。一些书法石刻嵌于廊壁。1989年重修颐和园佛香阁时曾从寺内移去一尊大佛,并举行开光升座典礼。寺庙内保存一批藏经、佛画、碑刻、僧人影像及名人字画等珍贵文物。
       佛事活动
       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广化寺都有法事活动。每个周六北京佛教音乐团在广化寺都有演奏活动。每年农历的腊八,广化寺都要熬粥免费发放给到寺的市民,这一传统从建寺起延续至今。
       1989年8月16日(农历七月十五)广化寺举行开光、升座典礼,信众400余人到寺祝贺大佛移至颐和园佛香阁。
       现任监院
       广化寺现任监院及代方丈为藏通(怡学)法师,40岁,原籍山西晋城人。1983年3月在山西五台山碧山寺师徒成广法师出家。现兼任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市青联委员。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2010qifu/ziliao/201002/0204_9458_1537218.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7 18:06 , Processed in 0.05137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