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寒嫣兒

拉萨各界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设立一周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7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寒嫣兒 于 2010-3-27 09:08 编辑

拉萨城关区举行红色歌曲优秀节目展演

3月21日上午,拉萨市城关区举行红色歌曲优秀节目展演,广大翻身农奴及其后代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载歌载舞,欢庆“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设立一周年的到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7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 ... ontent_13254793.htm
西藏民改第一村举行“翻身农奴后代唱红歌”活动

新华网拉萨3月26日电(记者张亚东)“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26日,在这首旋律欢快的乐曲声中,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山南乃东县克松村举行“翻身农奴后代唱红歌”活动,迎接即将到来的“百万农奴翻身解放纪念日”。

    在克松村居委会门前的广场上,彩旗飘飘,乐声悠扬。身着节日盛装的克松村村民,载歌载舞,为眼下的新生活尽情放歌。

    曾经的农奴、克松村现在的致富带头人拉珠,对今昔生活的对比充满感慨。他说,当年许多和他一起干活的农奴,有的被农奴主打死了。“今天是值得纪念的一天。许多农奴没有享受到幸福生活就离开人世了,我替他们感到难过。”现在的拉珠通过经营石油运输、客运等,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克松村另一个致富带头人达瓦次仁告诉我们,现在克松村村民的生活可以说是非常幸福。他们家通过经营大棚蔬菜、养猪、豌豆粉加工等,每年的收入可以达到六七万元。他的一儿一女都在内地上大学。“克松村和我们一样富有的农户还有好几家。”他说。

    克松村副书记、大学生“村官”张晓波说,现在的克松村有215户、845人,全村通过经营农业、交通运输业、外出务工等,全村收入达到1224.27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56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7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寒嫣兒 于 2010-3-27 10:12 编辑

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喜迎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新华社照片,泽当(西藏),2010年3月26日

  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喜迎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3月26日,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克松村村民参加庆祝活动。

  当日,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山南地区乃东县克松村村民举行活动,喜迎即将到来的“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7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拉萨举行“红色歌曲•拉萨唱”主题演唱会
http://tibet.news.cn/photo/2010-03/27/content_19358163.htm

拉萨举行“红色歌曲·拉萨唱”主题演唱会 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3月26日上午10时,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红色歌曲·拉萨唱”主题演唱会在布达拉宫脚下的龙王潭公园举行。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拉萨市委书记秦宜智等领导出席了演唱会。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来自拉萨市各行各业的群众,载歌载舞,欢庆即将到来的“3·28”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舞台上,演员们跳着欢快的舞蹈,舞台下,观众们手捧各色的哈达,交相呼应,龙王潭公园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来自拉萨市第一小学的少先队辅导员次仁罗布告诉记者,他们学校经常举办以“红歌·国歌·校歌”为主题的红歌演唱比赛,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操,教育学生们不要忘记过去,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尼玛卓嘎是拉萨市第一小学三年级一班的学生,她兴奋的对记者说,她很喜爱唱红歌。课堂上老师教她们演唱红歌之后,在课下,她和小伙伴们经常一起唱红歌,做游戏。她还告诉记者,课堂上老师也教她们唱藏文歌谣,她觉得红歌和藏文歌谣都很好听。

    马玉萍是拉萨市第一中学一年级一班的学生,当记者问她看演出的感受时,这个腼腆的回族小姑娘害羞的笑了,说很喜欢。她对记者说,在她班里,有来自汉族、藏族和回族等好几个民族的同学,大家相处很融洽,课下经常一起唱红歌。(李琨 陈臣)


舞蹈《西藏人民齐欢唱》

舞蹈《西藏人民齐欢唱》

《闪闪的红星》

各色的群众方队

《好日子》 摄影:陈臣

《四渡赤水出奇兵》

《在灿烂的阳光下》

女声合唱《珊瑚颂》

观众方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楼主,那群跳舞的小女孩很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8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楼主,那群跳舞的小女孩很乖!!
阿修罗 发表于 2010-3-27 22:21



在喜庆的日子跳舞是喜庆心情的自然表露,与乖不乖有什么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寒嫣兒 于 2010-3-28 20:37 编辑

拉萨市在“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举行盛大升国旗仪式
http://www.tibet328.cn/yw/201003/t587209.htm

布达拉宫的金顶在春日阳光的照耀下闪着耀眼的光芒,蓝天白云下,在嘹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高高飘扬在世界屋脊。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设立一周年之际,3000多名雪域高原儿女在西藏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广场举行“升国旗唱国歌”仪式,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日。

3月28日,拉萨各族各界代表在布达拉宫广场参加升国旗、唱国歌仪式。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3月28日,布达拉宫广场附近的商铺挂起国旗。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鲁固社区居委会78岁的其加老人,连连感叹如今的幸福生活:“经历过寒冬的人,最懂得阳光的温暖。”鲁固社区曾是有名的“乞丐村”,成千上万的乞丐聚集在这里,其加老人就曾是其中的一员。他记得那时每天街上都要饿死十多人。可如今的鲁固社区已成为拉萨市的黄金商业地段之一,其加老人也拥有了两家商铺。鲁固社区居委会主任次旦卓玛说,2009年鲁固社区居委会居民人均收入达9528元

节日里的布达拉宫(3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布达拉宫见证了西藏由屈辱到奋起的百年历史,也见证了百万农奴解放后拉萨市所发生的沧桑巨变。西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1959年3月28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职权,领导西藏各族人民进行民主改革。这场举世瞩目、波澜壮阔的民族改革,彻底废除了万恶的封建农奴制,建立了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在世界人权史上书写了辉煌篇章。

    今天的西藏,人人享有平等权利,到处充满和谐气氛。许多藏族群众将一面面五星红旗插在各自的屋顶和帐篷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藏文联副主席:“3·28”是影响世界文明进步大事件
http://www.tibet328.cn/yw/201003/t587060.htm

在1861年,世界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是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俄国农奴制的法令,一个是美国爆发了长达4年的内战——南北战争。

    1865年美国内战终止,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将近100年以后的1959年,西藏废除了延续了几百年的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做了主人。西藏民主改革是世界废奴史上的伟大壮举,世界上最后一块面积广大、被奴役人口众多的农奴制堡垒,从此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民主改革完成了西藏地方历史上划时代的深刻变革,开创了西藏地方历史的新纪元。无论从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民主,还是从人权的保障角度来审视,西藏的民主改革都是人类历史上最彻底、百万农奴最直接受益的伟大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不久前,达赖集团的《西藏之页》发表了一篇文章,该文大发特发一通“宏论”,说1949年以前的“西藏既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也不是一个‘封建农奴制’社会”。文章说旧西藏“经济上自给自足”,“在西藏中部人口中很小的比例是佃农。他们从贵族和寺院租得土地,并以实物或体力劳动向财产持有人支付租金”,并认为这些佃农“相对富裕,有时甚至出借资金或粮食给庄园主”,甚至认为旧西藏是一个比今天中国“更加文明的社会”,称“在历史上,西藏从来没有经历过饥荒,乞丐人数也屈指可数”。文章还说,“寺院作为西藏纪律严明的教育中心和知识枢纽,是藏族传统生活方式的典范”。

    那么,被达赖集团如此怀念和称道的旧西藏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旧西藏的三大领主合起来不到西藏总人口的5%,却占有西藏的全部耕地、牧场、森林、山川、河流、河滩以及大部分牲畜。其中官家占实耕土地的30.9%,贵族占29.6%,寺庙上层僧侣占39.5%。而占西藏总人口95%以上的人,不是“差巴”、“堆穷”(农奴)就是“朗生”(奴隶)。在旧西藏,每个人都有“人根”的说法,就是说每个农奴都有主人,世代不能脱离。见面不问“你吃了吗”,而问“你是哪家的”。领主还有权把所属的农奴互相交换、赠送,甚至把对农奴的占有权出卖。1943年,大贵族车门·罗布旺杰把100名农奴卖给了止贡地区噶珠康萨的一名僧官,每个农奴的价钱是60两藏银,相当于当时的4块银元。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官家、贵族和寺院相互勾结,把剥削说成是对宗教的供养,把掠夺者装扮成精神领袖。直到1959年前,西藏的农业仍然停留在落后的耕作方式上。农具都是木制的,几百年来没有任何变化,农作物的产量平均只有种子的4—5倍,手工业多数只是简单地修理加工农具。没有学校,绝大多数农奴没有受教育学文化的机会,所有的文化门类几乎都只能依存于宗教。现在大家熟知的旧西藏通行了几百年的《十三法典》和《十六法典》将人分成三等九级,明确规定上等上级的人如王子、大活佛等,其命价为与其身体等重的黄金,而下等下级的人如妇女、屠夫、猎户、匠人等,其命价仅为一根草绳。1949年前的西藏100多万人口中,没有住房的就达90万。拉萨、日喀则、昌都、那曲等城镇中,乞丐成群,到处可见满街要饭的老人、妇女和儿童。想象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那些“传统道德生活的典范”的寺院,如拉萨的哲蚌、色拉、甘丹三大寺僧人就超过万人,共占有庄园321个、土地14.7万多克(1克相当于1亩)、牧场450个、牲畜11万头,占有农奴6万多人,成为西藏最大的高利贷主。根据1959年的调查,三大寺共放债粮4500多万斤,年收利息近80万斤,放藏银5700多万两,年收利息140万两。高利贷盘剥的收入占三大寺总收入的25%至30%。

  法国旅行家亚历山大·达维·尼尔在《古老的西藏面对新生的中国》中说:“在西藏,所有农民都是终身负债的农奴,在他们中间很难找到一个已经还清了债务的人。”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迈克尔·帕伦蒂名为《友好的封建制度:西藏神话》一书是这么说的:“农奴结婚、生子以及亲人死去都要纳税。他们在家植树或者饲养牲畜也要纳税。他们庆祝宗教节日,甚至坐牢和从狱中释放都要纳税。找不到工作就交失业税。如果去另一个村庄去找工作,他们需要缴纳交通税。寺院以20—50%的利息借钱给那些缴纳不起税的人。有些债务从父亲转到儿子,又传给孙子。还不起债的人有可能沦为奴隶。”20世纪初到过拉萨的俄国人崔比科夫在《佛教香客在圣地西藏》一书中是这样写的:“在拉萨,每天都可以看到因贪图别人的财产而受到惩罚的人,他们被割掉了手指和鼻子,更多的是弄瞎了眼睛的、从事乞讨的盲人。其次,西藏还习惯于让罪犯终生脖套圆形小木枷,脚戴镣铐,流放到边远地区和送给贵族或各宗长官为奴。最重的处罚自然是死刑,办法是将人沉入河中淹死(在拉萨如此)或从悬崖上抛下去(在日喀则如此)。”甚至连跟着臭名昭著的入侵者荣赫鹏1904年一起到过拉萨的英国随军记者埃德蒙·坎德勒也在其著作《拉萨真面目》中如此感叹:“人民还停留在中世纪的年代,不仅仅是在他们的政体、宗教方面,在他们的严厉惩罚、经受烈火与沸油的折磨方面是如此,而且在他们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也都不例外。我敢说,在世界历史上顽固和黑暗如此突然地暴露在科学面前是没有先例的。”

    这就是民主改革之前西藏的真实世界。在这个世界,即使是当时所谓文明进步的西方人士也无法讨论“人的关系”,因为这里的人从来没有被当作“人”对待,也从来不敢奢望“人”的一切。现在,西方总有一些人听信达赖集团的一面之词,把50多年前的西藏想象成一个人间美好的“香格里拉”,也不知是心灵寄托的幻想还是痴人说梦的呓语?

    举一个西藏人文主义先驱更敦群培的例子。更敦群培是藏族著名启蒙思想家、学术大师,也是伟大的诗人和艺术家。他短暂的一生中充满传奇色彩,处处闪烁着智慧思想的光辉。他从以神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启蒙思想和唯物思想,在20世纪上半叶的西藏封建农奴社会振聋发聩,从而使统治藏族思想文化1000多年的佛教神学史观彻底动摇。他相信人的智慧和力量,认为人是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并希望用以人为本位的文化代替以佛为本位的文化。著名藏学家恰白·次旦平措说:“不要说更敦群培的一部完整的著作,就是他的一两首偈颂,对于我们都有开启智慧的特殊作用。”更敦群培生活的时代,西藏封建农奴社会已到穷途末路,其反动性和腐朽性更加暴露。更敦群培清醒地认识到进入垂暮之年的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严重禁锢了藏族的思想文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强盛,藏族人民遭受着寺院蒙昧主义和世俗贵族领主的双重压迫。更敦群培宣扬理性,冲破思想禁锢,力图使藏族民众摆脱精神压迫和阶级压迫,从而严重危害了三大领主的切身利益,成为政教集团共同的心腹大患,必欲杀之而后快。1945年,更敦群培被噶厦政府(原西藏地方政府)逮捕入狱,在朗孜夏监狱和雪监狱度过3年的铁窗生涯,身心俱受摧残,直到西藏和平解放前夕,才从狱中释放。可他重病在身,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张经武派军医为他进行治疗,但他的生命已到垂危状态,无法抢救,在48岁盛年逝世。在思想禁锢、藏传佛教主宰一切的西藏封建农奴社会,任何新的思想和学术都没有生存的空间。更敦群培的悲剧折射出西藏封建农奴社会的极端黑暗、反动和腐朽。

    1959年以来,西藏作家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从藏族民间文学《萨迦格言》、《仓央嘉措情歌》、《勋努达美》、《米拉日巴传》和国内外优秀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创作了《黑痣英雄》、《幸存的人》、《系在牛皮绳扣上的魂》、《绿松石》、《斋苏府秘闻》、《蜜蜂乐园》、《藏北游历》、《西藏最后的驮队》等优秀作品。近年来,又出现了《无性别的神》、《拉萨红尘》、《紫青稞》、《让爱慢慢永恒》、《世俗西藏》、《遥远的黑帐篷》、《山峰云朵》、《你知道西藏的天有多蓝》等新作。关注人、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发展,较之于西藏传统意义的文学,已经产生了质的飞跃。文学已经从传统的宣扬宗教、为极少数统治阶级享用的奢侈品转变为为人民大众提供精神食粮,反映他们在伟大时代的火热生活的创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久前中央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出,当前西藏存在的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西藏还存在着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由于这样的特殊区情,一部分社会成员中存在的封建农奴制残余思想以及这些思想的影响,也必然反映到文学创作的一些方面。就像对旧西藏的理解,在达赖集团和西方某些人士的话语中,还是一个美妙的不同阶级间可以转换和“友好的封建制度”的神秘西藏,而残酷的封建农奴制就在我们可以真实触摸的昨天,我们的作家有责任把它揭示给世人。今天的西藏,人民群众大幅度改善了教育、医疗、文化、住房、就业、养老等条件,生活水平极大提升,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人的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的作家有责任对这样一种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进行浓墨重彩地书写,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伟大的艺术创造,在讴歌时代的进程中铸就独具魅力的优秀文学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昔日朗生和后代欢庆“3·28”小记:我们自己的节日
http://www.tibet328.cn/yw/201003/t587055.htm

班久伦布村,旧西藏帕拉庄园所在地,全村86户人绝大多数都是昔日朗生的后代。

    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设立一周年之际,记者来到了班久伦布村。在帕拉庄园的小广场上,记者看到,一条条宽敞的道路把班久伦布村连成一片;一幢幢崭新的藏式民居,修建得比昔日的帕拉庄园还要漂亮;家家户户屋顶上都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美丽的村落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

    “作为朗生的后代,如今过上幸福生活的班久伦布村人,怎么能不庆祝自己的节日!”村党支部书记边罗的一句话,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班久伦布村人对“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那份感情。

    昔日的朗生、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的米玛顿珠老人,对于“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设立一周年,有着自己不同的感受。他感慨到,过去的庄园里,一边是庄园主高大华丽的楼房,有堆满酥油和糌粑的巨大仓库;一边是农奴们居住的破烂不堪的低棚小洞,农奴世世代代居住在牛圈、马圈或领主的屋檐下、野狗群集的臭水坑旁。全庄园的农奴几乎没有一户人家能吃到盐巴、喝上茶。如今,在党的关怀下,家家户户修起了比帕拉庄园还要漂亮的房子,村民有的养殖奶牛,有的外出打工,每一家都有致富的门路,家家户户不再为吃穿犯愁,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这一切都是共产党给我们带来的。

    正是有着这样刻骨铭心的经历,班久伦布村人才更加期盼“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这一自己的节日。边罗介绍,为了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班久伦布村人决定过一个不一样的节日。

    村里没有通过文艺表演、骑马比赛等传统的娱乐节目来庆祝节日,而是聚集在村委会里,听曾经是朗生的老人们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边罗告诉记者,用这样的方式让年轻人知道旧西藏的苦和新西藏的甜,他们才能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班久伦布村人只有跟党走,才会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为了让节日过得更有意义,班久伦布村还特意组织安排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让村里人知道中央对西藏的关心,并讨论怎么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更好地发展生产。

    边罗告诉记者,经过讨论,大家共同决定,下一步村里要充分利用“帕拉庄园”这一旅游资源优势,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班久伦布村将在日江公路(日喀则至江孜)至帕拉庄园的道路旁种植果树、草本植物等观光农作物,在村中扩建一个10到20亩的鱼池,周围种上柳树,池中养鱼养鸭,把旅游与休闲结合起来。他们还要制作仿古藏式马车,接送县城至帕拉庄园的游客;开展民俗风情村建设,全方位展示藏民族生产、生活、婚庆等场面,吸引游客;开设家庭旅馆,把帕拉庄园游与农家游结合起来,增加农牧民收入。

    听着班久伦布村人的介绍,感受着班久伦布村人的万丈豪情,记者感觉到,“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设立一周年,将是班久伦布的又一个新起点。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更加现代文明的新村必将在后藏大地上崛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出深山的珞巴女孩话家乡巨变
http://www.tibet328.cn/yw/201003/t587056.htm

走出深山的珞巴女孩——大学生巴桑卓玛话西藏民主改革后家乡巨变

    林芝县排龙乡唐通村掩映在丛山背后,门巴、珞巴族村民在这里平静地生活着。多少年前,由于大山阻隔,他们几乎很少与外界有交流,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无形中构筑起了村子与现代化进程之间不可逾越的“大山”。

    然而,面前这位穿着蓝色上衣、彩色条纹裙的土生土长的唐通村珞巴族女孩,骄傲地说:“现在我是西藏大学藏语言文学师资班的一名大学生啦!”记者实在很难一下子把一身艳丽装扮的巴桑卓玛与传说中相对原始的唐通村联系起来。

    落落大方的巴桑卓玛笑吟吟地告诉记者:“这一切都源于民主改革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

    西藏民主改革后,国家加大了对唐通村的扶持力度,特别是2000年以来,一条从排龙乡到唐通村的公路开工修建,陡峭山崖上凿出的这条公路开始一点点地给唐通村带来外界的消息。国家启动的安居工程又让村里家家户户都盖上了新房,以往简陋的木屋已不复存在;原始的人力农耕也变为机器耕地,农作物品种开始增多,村民们还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种植了草莓、苹果、水蜜桃和各种蔬菜;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前村里随处可见的兰草、蜂蜜、木耳等特产也走出了大山,远销全国各地。不仅如此,唐通村美丽的风景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他们驻足的脚步和惊叹的眼神带动了唐通村旅游业的发展,给村民们打开了又一扇致富大门。

    作为一名师资专业的大学生,巴桑卓玛更多地谈起了家乡教育的巨大变化。“在我上小学时,全校只有6名教师,教室狭窄而简陋,经常担心日晒雨淋!”“如今在国家优先发展西藏教育的各项措施下,家乡的教学设施焕然一新,教师增加到24名,各个年级、各门课程也都有了专门的老师。”

    巴桑卓玛告诉记者,正是这些惠民的教育措施让自己也走进了学堂。“以前村子里出个大学生可是一件轰动性的大事,如今咱们村的大学生是越来越多了,他们毕业后大多选择回到家乡,建设自己的家园。”唐通村的大学生们不仅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且还利用掌握的知识,通过网络介绍唐通村,让全国各地甚至世界人民都来了解这个大山背后的美丽村落。

    “看一看我家乡今天的变化,千言万语都难以表达我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激之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巴桑卓玛盼着自己毕业后也回到家乡。“从大山走出来,是党给的恩情;再回到大山,是回报祖国、回报党的时刻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雪域热评:吃穿住行看跨越
http://www.tibet328.cn/pl/201003/t587058.htm

今天,我们热烈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设立一周年,这既是西藏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与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密切相关。

资料图片:图为藏历新年期间日喀则市场上花样繁多的手工奶制品。西藏日报记者 巴乔 王杰学 摄

众所周知,西藏最典型的食品为糌粑、酥油等,但在民主改革前,这些在三大领主看来很普通的东西对于当时的农奴来说却是“奢侈品”,能吃上糌粑、酥油的农奴少之又少。今天,无论来到城镇还是农牧区,糌粑、酥油虽仍为人们的主食,但大米、白面已不足为奇。城镇居民在超市里很方便地就能买到各种食品,来自农牧区的群众也能在市场上自由选购喜欢的物品。

    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衣服就是人们的必备之物。旧西藏的人们穿什么呢?绫罗绸缎当然有,只不过那是贵族的专利品而已。想一想民主改革前乞丐成群的拉萨,就可知道农奴们衣不蔽体的情形了。今天,到处可看到各族人民穿着各具特色、色彩艳丽的民族服装。年轻一代更注重时尚,一些城镇设有名牌专卖店也早就不算稀奇。

    旧西藏的农奴住的地方真不是人住的地方,因为相当一部分农奴常年住在牛棚、羊圈里。看一看今天的西藏大地,安居房星罗棋布,室内设施已有现代化的气息。有些农牧民群众说,我们自己也看不出现在与住在城里的人有什么区别,他们有的东西我们都有,就是以前贵族没有的东西我们现在也有。

    旧西藏的行数百年都保持着“传统”——步行、牦牛运输或者肩挑背扛。当然,也有出行不需要走路的,那是三大领主。即使在轿子不能通行的地方,他们还可以骑在农奴身上,那是旧西藏地方政府明文规定的乌拉差役!我们现在可选择的交通工具很多,汽车、火车、飞机,应有尽有。当然也有步行、骑马的,那是旅行者想领略大自然的原生态之美,或者在旅游景点体验高原生活。

资料图片:车来车往的西藏拉萨街头(1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我们祖祖辈辈的生活都与衣食住行息息相关,西藏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这些方面的跨越让人喜不自胜。稍微思考一下,就可知道这些衣食住行的跨越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1959年3月28日发布的国务院令,宣布解散原西藏地方政府,进行民主改革。

    民主改革是整个西藏发展变化的转折点,也是百万农奴及其后代的人生转折点。因为如果没有民主改革,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就没有制度保障和物质基础;没有民主改革,农奴的后代依然是农奴,因为根据旧西藏的法典,农奴的后代永远是农奴;没有民主改革,我们就不能成为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主人,更谈不到今天安定祥和的幸福生活。

    西藏越是跨越式发展,民主改革的重要奠基作用就越能得以体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藏族学者谈女权:今日西藏提供妇女发展良好氛围
http://www.tibet328.cn/yw/201003/t587002.htm

仓决卓玛的经历颇富传奇色彩。48岁的她是西藏学界的妇女研究专家,曾经作为中国妇女的代表参加世界妇女大会。她说,相比50余年前的旧体制,在今日西藏,妇女取得和男子一样的自由。

资料图片:2008年7月10日,参加西藏自治区第八次妇女代表大会的各族女代表游览拉萨布达拉宫广场。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仓决卓玛现为西藏社科院《西藏研究》杂志主编。她27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西藏现今有女律师、女法官、女藏学家、女登山运动员,她们可不是只占一个虚拟的地位。

    10多年前,在仓决卓玛一份可行性报告鼓励下,女厂长次仁卓嘎勇敢地率领只有5个师傅5个徒弟、设备简陋缺乏资金、负债累累的拉萨城关区地毯厂进行改制。培养女性技术员,实行承包责任制,次仁卓嘎建成一个既保持传统制毯方法,生产效率又高的优秀企业,产品出口美、德、日等国。

    仓决卓玛在访谈中数次强调,妇女现在能“跟男子一样做大事业”。她说,在过去政教合一的旧制度下,西藏妇女处境困难;尤其社会阶层较低的女子,不能自由恋爱,农奴夫妻生儿育女之后,父亲带着儿子,母亲带着女儿,分别为不同的贵族劳作,一家人难得团聚。1959年民主改革后,西藏妇女成为社会的主人翁。

    仓决卓玛说,她的其他7个兄弟姐妹虽然过得富足,但还是很羡慕她能生活在拉萨,去过北京、上海,甚至去国外出差,有些事情他们难以相信。

    同事说“是教育为她插上飞向远方的翅膀”。仓决卓玛说,她没有上过小学,当年多个兄弟也因为恋家返乡务农;直到一位来自拉萨的老师到乡村劝孩子上学,让她有机会到县城。此后,她考入西藏大学的前身西藏师范学校附中,上世纪80年代初又考上中央民族学院,毕业后返回西藏社会科学院工作。

    她笑称,“我很幸运,跳着跳着就把国家的‘铁饭碗’拿到了”,却不提自己学习的辛劳。

    1986年毕业后,仓决卓玛曾参与美国英语学会一个项目,在2位美国老师教授下熟练掌握英语。工作多年来,她翻译《藏族的占卜仪式及线占卜》、《五史册披露的第一位藏王出身的神话》等许多英文著述,并将电视记录片《永远的格萨尔》、《罗布林卡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申请报告》翻译为英文,成为西藏学术界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之一。

    西藏妇女发展是仓决卓玛长期关注的题目。她在2008年发表的一篇题为《西藏妇女研究综述》的文章中说,如果不触及社会生产方式、社会交往方式的变革,西藏妇女的保守心理难以发生群体性的变化。“西藏自治区相继颁布妇女发展‘纲要’,关键问题在于实际操作和落实过程中的公平性、实效性和真实性。”

    她表示,今日西藏为妇女施展才华提供很好的社会氛围;藏族女性要有心,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去充分体现人生的价值。

    对于流亡海外的达赖集团“藏妇会”成员,仓决卓玛表示,期望她们和西藏的妇女一样,有机会受教育、实现就业;但如果“藏妇会”那样的组织,一味想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这是根本违背包括藏族在内的全中国人民意愿的。“她们方向错了,前途是黑暗的,人生也不会有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光明日报:西藏发展谱写历史新篇章
http://www.tibet328.cn/pl/201003/t587004.htm

春暖花开,高原大地生机盎然。为迎接3月28日第二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雪域西藏欢乐祥和,一片节日气氛。

    一场场盛大的春播仪式正在西藏各地展开。拉萨市堆龙德庆县马乡设兴村村民每人手中端起一小勺糌粑撒向田地:“将糌粑撒入土地,代表着我们对丰收的期望。”他们充满信心地说。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神秘、独特、圣洁的藏族文化,是一株永不凋零的雪莲花。民主改革50多年来,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今年1月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又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确保西藏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古老文化焕发勃勃生机

    2009年底,被誉为“西藏文化活化石”的藏戏和被称为“活史诗”的《格萨尔》史诗申遗成功,填补了西藏没有非遗项目列入世界非遗名录的历史,也标志着历史悠久的藏戏和《格萨尔》史诗将从此阔步迈向世界舞台。

资料图片:2007年7月26日,在英国首都伦敦,中国西藏色达格萨尔王藏剧团的演员表演藏剧《格萨尔王》。新华社记者谢秀栋摄

“过去我们是农奴,演戏就是服差役,艺人们只能靠乞讨或打短工度日。”西藏民主改革前是拉萨觉木隆藏戏班艺人的大次旦多吉如是说。

    在旧西藏,民间艺人在街头卖艺被称为“乞丐喧嚣”,不仅受歧视,饿死街头的也大有人在。《格萨尔》说唱艺人就是旧西藏街头卖艺的民间艺人之一。

    2007年,73岁的大次旦多吉得到了国家文化部颁发的“藏戏传承人”证书。自退休后,老人就长年在基层指导民间藏戏班。他说:“现在是要啥有啥,我们没理由不把这项艺术很好地传承下去。”

    民主改革50多年来,国家用于保护西藏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资金投入达13亿多元。国家先后在西藏命名迥巴藏戏等5个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和1个特色艺术之乡。截至目前,西藏已有60项代表作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3名传承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222项代表作入选自治区级代表作名录,134名传承人入选自治区级传承人名录。


资料图片:2008年6月14日,藏族唐卡勉唐画派传承人丹巴绕旦(左)接过证书。当日,西藏自治区向31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颁发奖章和证书。(新华社记者 索朗罗布 摄)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学者王春焕告诉记者,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使西藏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这让她为之一喜,她说:“西藏各族人民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得到了肯定,在中华文明的大家庭中,西藏特色文化必将得到很好的保护。”

    高原生态有了安全屏障

    根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西藏既要保护藏族的古老文化,还要保护碧水蓝天。

    受高原特殊气候的影响,西藏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甚至不能恢复。民主改革50多年来,国家把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为西藏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步推进,取得了重大成就。


资料图片:图为工布江达县巴河镇朗色村村民次仁央金和宗吉在包装野生产品。旦增 摄(图片来源:《西藏日报》/中国西藏新闻网)

西藏工布江达县巴河镇朗色村背靠大山,林木资源丰富。朗色村是工布江达县第一个人均收入突破万元的村子。朗色村村支书小尼玛说,村里对村民用木柴做燃料是有严格限制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好生态资源。现在,在朗色村,沼气被广泛使用,2008年全村实施太阳能应用工程后,每一户都装上了太阳能灶具,爱护环境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

    2009年,国家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确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工程,计划投资155亿元,实施3大类10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到2030年基本建成西藏生态安全屏障。

    截至今年1月,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的项目资金已落实了17.5亿元。建立起各类自然保护区45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41.26万平方公里,占西藏全区总面积的1/3强。实施了一批重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使西藏拥有的1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重要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实施,将给西藏带来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自治区环保局局长张永泽介绍,2001年至2009年,中央对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投入80多亿元,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又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确定为西藏的六大战略定位之一。“我们一定要把保护西藏生态环境作为造福千秋万代的战略工程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强有力措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绿色经济引领和谐发展

    为了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西藏自治区政府已经全面禁采砂金、砂铁矿。现在西藏所有工程项目,如水电开发、矿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执行非常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制。与此同时,西藏还大力发展包括藏药、旅游业等在内的绿色生态产业。


资料图片:2009年11月14日,几位游客在西藏山南羊卓雍措游玩。新华社记者 文涛 摄

如今,绿色经济正在雪域高原上风生水起。目前,藏药生产已实现从传统的手工作坊到产业化、规范化和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成为西藏特色和支柱产业之一。藏医药产业销售体系初步形成,年产值达6亿多元。西藏有18家藏药生产企业通过国家GMP认证,能够生产360个藏药品种。

    西藏拥有独特的高原自然风光以及以藏文化为主、多民族文化交融的人文风光,一直吸引着全世界的旅游爱好者。青藏铁路通车后的西藏旅游“井喷式”发展,更是给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蓬勃生机。统计显示,2009年西藏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52.4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旅游业的带动辐射能力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发展旅游业让我们找到了新的致富途径,现在过的日子像在云端一样幸福。”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的珞巴族村民达林喜不自胜地告诉记者,他家去年开设了家庭旅馆,开开心心就额外赚了5000元钱。据统计,2009年西藏农村旅游快速发展,全区有4.2万名农牧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实现收入2.6亿元。

    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党组书记俞允贵说,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党中央指出要“使西藏成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做大做强做精特色旅游业”。未来几年,西藏将着力建设一批旅游精品景区和线路,打造一条高附加值的旅游产业链,以尽快实现由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化。

    阳春三月,雪域高原万象更新。西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各民族生活幸福和谐,雪莲花在蓝天白云下,开得更加美丽、更加璀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奴翻身做主人 喜庆佳节“闹”高原
http://info.tibet.cn/news/index/tpxw/201003/t20100327_558310.htm


3月26日,拉萨许多小区已经悬挂上了庆祝条幅,这是西郊天路康卓小区门前。 摄影:王昕秀


3月27日,拉萨市主要干道上挂满了横幅,表达了高原人民的心声。 摄影:贡桑拉姆

3月27日,一排排的五星红旗感恩共产党。 摄影:贡桑拉姆

3月27日,拉萨市民在花团锦簇中享受美好时光。 摄影:贡桑拉姆

高原人民迎接“3·28”纪念日的到来 摄影:贡桑拉姆

3月27日,在“3·28”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纪念日一周年到来之际,高原人民把崭新的五星红旗高高挂在房顶、门窗上,把写满祝福与情意的横幅悬挂在繁华的街道,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让高原再一次热闹了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藏举行“升国旗 唱国歌”仪式庆祝“3·28”
http://info.tibet.cn/news/index/xzyw/201003/t20100328_558453.htm


清晨的布达拉宫广场在鲜花组字的点缀下显得漂亮而庄严。  摄影:陈臣

西藏自治区领导出席庆祝活动 摄影:陈臣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拉萨市委书记秦宜智发表讲话。摄影:陈臣

仪仗队升国旗的飒爽英姿。摄影:陈臣


和风送春来,高原逢盛世。2010年3月28日上午十时,西藏自治区各族各界群众在布达拉宫广场隆重举行“升国旗 唱国歌”仪式,庆祝第二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拉萨市委书记秦宜智发表讲话。他表示,1959年3月28日,周恩来总理发布命令,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职权,领导西藏各族人民进行民主改革。这场举世瞩目、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万恶的封建农奴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西藏历史新纪元,在国际禁奴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日隆重举行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设立一周年庆祝活动,就是为了让人们不忘历史、珍惜今天、开创未来。

  庆祝大会历时约半个小时。仪式结束后,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走到群众中,与小学生、群众代表及武警代表们进行亲切交谈。

  记者在现场采访了拉萨第三小学二年级学生尼珍桑姆和格桑央宗。格桑央宗笑起来有两个小酒窝,非常漂亮。她说,张庆黎书记跟她们握手时,觉得很紧张,很高兴,她希望自己将来能做一名主持人。格桑说:“通过了解知道以前旧西藏生活得很苦,都吃不饱,可是现在可以穿新衣服,住新房子,觉得很幸福。”尼珍桑姆也表示,会像张书记跟她们说的一样,一定好好学习。

张庆黎书记在与小朋友亲切交谈。摄影:陈臣


脱帽行少先队礼的小学生们。摄影:王昕秀


来自拉萨第三小学的学生自信地向镜头展示着他们的朝气和活泼。摄影:王昕秀

接受记者采访的格桑央宗。摄影:王昕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拉萨嘎巴村村民欢庆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组图)
http://news.sina.com.cn/o/2009-03-28/165915382964s.shtml
2009年03月28日16:59  国际在线


记者德庆白珍采访仓觉老人

西藏隆重举行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对酒当歌庆节日

载歌载舞迎佳节

  国际在线消息(驻西藏记者罗布次仁、德庆白珍):首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庆祝大会28日上午在拉萨市中心的布达拉宫广场举行。在位于拉萨市东郊20公里左右的纳金乡嘎巴村,村民收看完庆祝大会直播报道便纷纷走出家门,身着节日的藏装,跳起欢快的锅庄。

  今年66岁的仓觉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跳得格外的起劲。她说,1959年的3月28日她获得了人身解放,如今安居工程、富农惠农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使她过上了从未想过的幸福生活。3月28日对她来讲是个意义非凡的值得庆贺的日子,她要用最美的歌声和最欢快的舞步,庆祝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载歌载舞迎接“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http://news.hlj.net/100343/101602.html

当日,西藏昌都县教育系统迎接“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活动启动仪式在昌都县城关镇达野中心小学举行。来自60多个乡镇中学、村办完全小学的500余名师生汇聚一堂,载歌载舞迎接“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到来

3月23日,小演员们跳起欢乐的舞蹈。

3月23日,参加演出的小演员们合影留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藏举行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升国旗仪式

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拉萨孩子等待参加升旗仪式


图片:当日,拉萨市城关小学的小学生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高唱国歌,参加升国旗仪式

图片说明: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举行升国旗仪式现场



图片说明:
    3月28日上午,西藏各地社区、学校举行升旗仪式,庆祝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图为拉萨市西郊当巴社区的孩子在校园参加升旗仪式

3月28日上午,西藏各地社区、学校举行升旗仪式,庆祝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图为拉萨市城关区居民在扎细社区参加升旗仪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拉萨市民慰问武警官兵
3月28日,西藏各界举行各种活动,庆祝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图为拉萨西郊当巴社区街头,居民自发慰问维护社会治安的武警士兵,为士兵递上一杯杯酥油茶

3月27日,拉萨大昭寺周围街头挂满国旗,迎接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拉萨小学生鲜花迎接农奴解放纪念日
[imghttp://www.chinanewsphoto.com.cn ... ze=M&newsType=a][/img]

新华社照片,拉萨,2010年3月24日

  西藏举行活动迎接第二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3月24日,西藏拉萨第一小学学生在演唱歌曲。

  连日来,西藏各地举行各种活动,迎接第二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将3月28日定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藏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庆祝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8日17:03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拉萨3月28日消息(记者罗布次仁 德庆白珍)今天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西藏各族各界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

  上午10 点,西藏各地各级政府机构、各类学校同时举行升国旗、唱国歌仪式,共同纪念51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人民开展的彻底废除西藏封建农奴制度的伟大民主改革运动。拉萨市第三小学的学生用嘹亮的国歌声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学生格桑央宗:“以前旧西藏的人们都生活的条件非常不好,但是现在条件非常好,所以我很幸福。我长大了要做主持人。”


幸福中成长的当代西藏小学生

身着节日藏装的藏族群众唱红歌迎佳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3 09:55 , Processed in 0.04213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