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round_pie

[焦点关注] 米利坚,畸形儿的希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5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ern 于 2010-4-5 07:09 编辑
2003年是伊拉克战争期间,而费卢杰是大战中心,老百姓大多逃了,生孩子有多少?现在大局已定,生得多了, ...
jiangpub 发表于 2010-4-5 01:32



    2003年是伊拉克战争期间,费卢杰根本就没打. 对霉菌还算比较有好. 最后被美军惹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5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际法?炸费卢杰的医院当然不违反国际法,因为费卢杰绑架割头鞭尸都没听说有违反国际法呀?所以将费卢杰 ...
jiangpub 发表于 2010-4-5 01:36



   
国际法?炸美国的世贸中心当然不违反国际法,因为美国剥削世界人民都没听说有违反国际法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5 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年是伊拉克战争期间,而费卢杰是大战中心,老百姓大多逃了,生孩子有多少?现在大局已定,生得多了, ...
jiangpub 发表于 2010-4-5 01:32



   
美国佬没什么干不了,他们不是用飞机撞大楼很起劲嘛。只不过自已撞出来的问题,借机怪到阿富汗头上。以前没有人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5 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几乎是向一切活动的目标开火", 谁让它活动的? 这不是活该么.
"用坦克碾压伊拉克伤员", 好狗不挡路,它挡坦克路了吧。
"用火焰喷射器焚烧难民的遗体", 烧了以后再鞭尸, 费卢杰人好高兴
"用机关炮把满载妇孺的木船击沉在河里", 伊恐的海军完蛋了.
"为了消灭阻击手,美军坦克把整栋整栋的民宅夷为平地", 民宅里还住狙击手? 民宅里何不能开推土机.
"为了让游击队失去医疗保障,不惜把医院整个捣毁",打击敌人后勤是明智的.
美军残酷吗? 美国所作的一切, 都没超越阿拉伯文化.只是太仁慈了.
jiangpub 发表于 2010-4-2 17:41



"阿拉伯人在美国引爆几枚核弹", 世界就太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5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42964/57825/4663435.html


史海回眸:中东化学武器害了美国兵
萨达姆施放芥子气 美国人失算遭了殃
●本报特约记者 刘作奎 于 洋
          2006年08月03日10:46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美国怂恿萨达姆 用化学武器对付伊朗


  1980年9月22日,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战争爆发。由于当时美国同伊朗发生人质危机,两国关系非常紧张。另外,美国还担心伊朗偏向苏联一方,于是在冷战思维影响下,美国积极支持伊拉克对付伊朗。一方面,他们通过荷兰商人弗兰斯·范安拉阿特向伊拉克提供数千吨化学武器原料,另一方面,于1983年,让拉姆斯菲尔德作为总统特使前往巴格达,当面向萨达姆传授机密,让萨达姆用化学武器对付伊朗。

  1986年2月9日,为了迎接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7周年,伊朗发动代号为“曙光八号”的大规模攻击。虽然伊朗最终损失了2.5万名士兵,但全歼了1.5万名伊拉克精锐部队——共和国卫队师。

  接着,伊朗乘胜追击,发动“曙光九号”行动,迅速占领了200平方英里的伊拉克领土,并直逼伊拉克的石油生产中心基尔库克。

  伊朗的猛烈攻势让萨达姆乱了阵脚。为了扭转颓势,他下令军队对伊朗使用化学武器。一时间,大量的芥子气弹、光气炮弹和沙林榴弹等杀伤力极大的化学毒剂倾向伊朗士兵,8500多名伊朗士兵因此而死亡。这些士兵有的双手将喉管抓破,有的脸色乌黑,有的皮肤溃烂流着浓黑的血,有的牙关紧锁渗流着白沫,惨状不忍目睹。这次毒气也波及库尔德平民,还无情地夺去成千上万名儿童的生命。

  
美国士兵在伊拉克 遭化学武器感染


  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出兵海湾,对伊拉克发动进攻。以联军的力量,对付小小伊拉克自然不在话下,美国所顾忌的,是伊拉克的化学武器。当时伊拉克拥有1000吨化学武器。萨达姆曾吹嘘,任何一座杀虫剂厂都可能是生物武器的制造基地。不过,伊拉克还没有来得及使用生化武器,就被联军打败。

  停火后,美军仍驻守伊拉克,开始清理伊拉克的军火库。美军在伊拉克南部的海米西亚发现了一个大型军火库,里面装满了导弹,还有超过1500个装载有神经毒气的火箭弹。1991年3月初,美国国防部派核生化专家前往销毁。当时,美军第82空降师正驻扎在附近的空军基地上,但由于计算上的失误,通知没有提前下达。摧毁这个武器库时,第82空降师并没有撤离,最后,大批美军士兵被感染。

  为了掩盖自己的失误,五角大楼决定隐瞒事实。据五角大楼内部的保守估计,在1993年6月,受到化学武器感染的人数为400人,到了9月,上升到9000人,到了12月攀升到2万人。而媒体则认为,超过10 万美军可能在伊拉克受到了化学武器侵害。许多参战的士兵头上长出大块白斑,精神暴躁,全身无力。部分军人回国后,甚至导致他们的妻子早产以及得了严重的妇科疾病。★

  (《世界新闻报》2006年8月1日  第24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5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聂鲁达之死




   1971年10月2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从1962年起,每年到十月份都有传媒开始炒作聂鲁达,预言他极有可能获奖。宣布结果那天,聂鲁达家就会被蜂拥而至的记者围得水泄不通,朋友们准备好美酒佳肴等待一醉方休。但是年年被提名,年年落得一场空。聂鲁达总是在最后一刻被评审委员会抛弃。据说,评审委员会中有一位委员一直与聂鲁达作对,认为他与托洛茨基遇刺案有关。1968年,他的瑞典文译者、密友阿图尔·伦德克维斯特被选为皇家科学院院士,并进入评审委员会。聂鲁达最终获奖,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聂鲁达本为对诺贝尔奖的感情是矛盾的,一方面,正如他所说的,“名叫地球的这个行星上的作家,实际上人人都希望有朝一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管他们是不是说出或承认这一渴望”。另一方面,近十年被提名,每次都空欢喜一场,弄得他实在有些麻木和厌倦,甚至有些恼怒。他觉得自己的名字像匹马一样出现在每年的比赛名单上。尽管如此,聂鲁达还是会带着希望――虽然越来越小――忐忑不安地进入10月。1971年10月20日晚上,阿图尔来看他,聂鲁达知道他是评委,也知道评委的纪律要求绝对不能提前公开最终结果。但这位外界呼声很高的诗人,这次实在忍不住了,他偷偷地问阿图尔,能不能把最终的结果告诉他。但是无论聂鲁达说出多么动人的理由,严肃谨慎的瑞典人阿图尔只是对他说:“我什么也不能告诉你。”  
谜底终于在10月21日上午揭晓,刚刚动完手术、身体虚弱的聂鲁达和在巴黎的所朋友庆祝了这一终身难忘的时刻,90岁的毕加索高兴得像小孩子一样。
聂鲁达成为第三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拉美人,第二个智利人,他再次为祖国智利争得了荣誉。阿连德总统在得知这一喜讯后发表讲话,称这一胜利不仅属于智利、属于人民、还属于整个拉丁美洲。智利全国上下都沉浸在欢呼和喜庆之中。
    但是,聂鲁达去斯德哥尔摩领奖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令瑞典警方高度戒备的事情。聂鲁达两次接到一个自称是“荷属圭那乔治敦反殖**动代表”的黑人的恐吓信。第一封信的大意是“我曾经要求一张参加奖在斯德哥尔摩举行授予你诺贝尔文学奖仪式的请柬。在瑞典大使馆,有人通知我要准备一件燕尾服――这种场合绝对要穿礼服。我没钱买燕尾服,也决不穿租来的礼服,因为穿旧衣服会使一位自由的美洲人丢脸。所以我通知您,我将用凑到的一点点钱到斯德哥尔摩去举行记者招待会,在会上揭露那个授奖仪式的帝国主义和反人民的性质,以此对全世界最具反帝精神和最富人民性的诗人表示敬意。”第二封信则宣称,他已经到达斯德哥尔摩了,但是记者招待会没有开成。不过,他警告聂鲁达,他不要穿燕尾服去授受诺贝尔文学奖,否则他将用他特意购买的巨型修枝剪,公开剪掉聂鲁达“燕尾服后襟和任何垂下来的东西”。聂鲁达将信转交给瑞典外交部后,全斯德哥尔摩的警察部都行动了动起来,高度戒备,以保证颁奖仪式顺利进行。一次午饭时,聂鲁达随口跟陪同他到瑞典领奖的老友、委内瑞拉著名左翼作家奥特?罗席尔瓦说起这封可笑的信在瑞典警方造成的紧张,席尔瓦突然猛拍自己额头一巴掌,嚷嚷道:“巴勃罗,那信是我写的,就是想吓唬你一下。”聂鲁达只好对瑞典外交部说明,就是个恶作剧,肇事者是他的朋友,正在跟他一起吃饭。但是已经晚了,警察已经跑遍斯德哥尔摩的所有角落,寻找一个并不存在的黑人闹事者。
9.11――毁灭之日
   光环之下的聂鲁达,其实已经病入膏肓了,诺贝尔奖也许是他人生最后的灿烂时刻。聂鲁达已经被确诊为前列腺癌,更糟糕的是,虽然动了手术,但仍然无法控制商癌细胞的扩散。人们向聂鲁达隐瞒了病情。医生认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最多只能维持几年。1972年11月,聂鲁达同意回国度假,但是他要求对外界操守秘密,不要透露他生病的事情,不过他也不知道他自己到底得的是什么病。尽管没有事先公布,可还是有很多人到机场迎接他,毕竟这是接受诺贝尔获之后诗人第一次回到祖国。但是与以往不同,没有盛大的欢迎个仪式,没有狂欢的人群,没有鲜花的海洋,诗人也没有做激情洋溢的演讲,他乘车由机场直接回了黑岛。所有人都感到从未有过的萧瑟和凄凉,虽然人们极力掩饰,但担心、难过还是溢于言表。
   当时,智利国内的局势异常严峻。阿连德执政第一年,智利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但是随着改革的推进,不仅大资产阶级和大庄园主的利益被剥夺,中小资产阶级顾惜开始人心惶惶。他们携带巨额股票、珠宝、现金、金币纷纷外逃。大最资金被抽走或者外流,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到 1972年,只维持了一年的经济增长势头停止,而且开始滑坡,外汇储备急剧下降,政府财政赤字却急剧上升,通胀率高达508%.美国不仅对智利实行经济封锁,还不准受其控制的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器贷款给智利政府。而此时反阿连德政府的右翼已经在暗中集结武装力量,频繁制造恐怖事端。
   1973 年的春天,虽然阳光依然明媚,圣地亚哥依然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然而大街小巷的墙上贴满了反阿连德、反政府、反共、反古巴、反苏的大字报,充满恐吓与谎言,它们妖言惑众,说大屠杀就要来临。聂鲁达从国内形势看出某种似曾相识的东西,似乎希特勒上台前欧洲的情景正在上演它的智利版。从1971年至1973 年,圣地亚哥罢工不断。1971年11月底,数千名妇女敲锅敲盆在圣地亚哥示威游行,抗议通胀和食品短缺。1972年10月,由卡车司机掀起,波及公共汽车司机、航空公司飞行员、医生、银行职员等各行各业的全国性大罢工,抗议运输国有化,造成了全国经济瘫痪。1973年3月,7月、8月,罢工再次扩大,各行各业全员参与,最后有一些部队也发生了叛乱。右派利用群众的不满情绪,将智利的问题全部归结于左翼执政和社会主义实践的过错,试图将阿连德和人民团结一致阵线赶下台。
当聂鲁达参加欢迎他的群众大会时,听众明显减少,而且气氛根本无法从从前相比。这是诗人获得诺贝尔奖归国后第一次公开露面和演讲,却是在巡逻的警犬和全副武装的警察监视下进行的。智利的局势已经紧急到一触即发,聂鲁达根本没有时间考虑个人安危,他必须为祖国人民敲响警钟,绝不能让他曾经亲眼目睹的西班牙悲剧在智利重演,绝不能让自己的同胞的生命、自由、尊严被践踏,人民要团结起来坚持抵制法西斯的复苏。但是他的慷慨陈词并没有像以前那样掀起掌声和激情。
   聂鲁达不甘心,他不能坐视祖国被敌人推向深渊。他写一首那几年创作中已经罕见的言辞激烈的长诗,字字句句喷射着对美帝国主义的愤怒的火焰,同时饱含着对智利命运和革命前途的忧心忡忡。人们被面前这个拖着虚弱身躯然而昂着不屈的头,宣称要向帝国主义、向反动派开枪射击的老战士深深打动。谁能想象一个已经到了癌症晚期的年近古稀的老人还能如此坚强、如此勇敢地战斗!
   1973年5月20日,聂鲁达亲笔写的《致全体艺术家和知识界人士呼吁书》在圣地亚哥全城张贴,醒目的大红字标题让人触目惊心。智利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他号召全体智利人行动起来,团结一致阻止敌人的阴谋,救亡图存。他利用一切机会发言,他从未像现在这样主动频繁地接受记者采访,他再不谈论文学、诗歌、诺贝尔,他要谈的只有一个主题:祖国的现在和未来。
   1973年9月11日,黑岛像以往一样,在大海的波涛声中宁静而安详。在这个凉爽晴朗的早晨,聂鲁达像以往一样起床吃早餐,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随后他还要接待几个朋友。他打开收音机收听新闻。但是,他非常吃惊,除了麦哲伦省台,其他的台都没有信号。而麦哲伦省台传出的是炸弹呼啸声和爆炸巨响。聂鲁达全身的神经都紧张起来,心提到了喉咙。突然,他听到枪弹声中断断续续传来阿连德的声音:“这肯定是我最后一次向你们讲话,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只能对劳动者们说‘我不辞职’。处在历史转折的时刻,我将以生命回报人民的忠诚。我要告诉你们,我坚信,我们在智利人民心中播下的种子值得成千上万智利人自豪,它绝不会死灭。他们现在有力量,他们会压倒我们,但是罪行和武力都无法阻止社会的进程。历史是我们的,创造历史的是人民……”这是阿连德留给智利人民、留在智利大地上的最后的话语。聂鲁达拼命扭电台的旋钮,但再也听不到阿连德的声音。
其实,叛乱从前一天夜里,许多人都在熟睡的时候就已经发生,这是三军司令和警察首脑密谋的。叛乱部队于9月10日夜里已经开始向圣地亚哥集结。9月11日清晨,智利第二大城市瓦尔帕莱索被占领,叛乱部队接着控制了圣地亚哥全城,并包围了总统府,皮诺切特成为军政委员会首脑。他们命令阿连德立即辞职,并答应提供飞机送他和家人离开智利避难。阿连德断然拒绝了敌人给他指出的这条活路,对全国人民发誓将战斗到底,绝不投降。他把家人和工作人员都流散出去后,自己头戴钢盔,手握冲锋枪,率领忠于自己的总统卫队顽强抵抗了数小时。之后,有飞机、坦克支持的叛军攻占了总统府,阿连德在枪战中壮烈牺牲。
   事后,叛军却诬蔑说阿连德是自杀的。
   我只愿意死在那里
    聂鲁达是从外国电台中听到阿连德遇难于拉莫内达宫的消息的,虽然他对国内局势一直不乐观,对军事政变的可能性也早有预料,但他无论如何没有想到事情来得如此突然。他们40年来鞠躬尽瘁、卧薪尝胆,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左翼政权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军事力量面前竟然瞬间就轰然坍塌了。他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局――他知道这已经是结局,左派已经回天无力。他毕生的心血、事业、希望都随着阿连德的死一起被埋葬了。他再也不会活着看到社会主义在智利实现,再也不会看到智利有人民民主、自由、和平、富强的希望了。他绝望地对妻子玛蒂尔德说:“一切都结束了。”玛蒂尔德安慰他:“也许没有那么严重。”聂鲁达毫不迟疑地回答:“不,非常严重,这是法西斯主义。”
下午,聂鲁达开始发烧,病情开始恶化。医生坚决要求关掉收音机,不能再让聂鲁达受刺激。但是,聂鲁达谁的话也不肯听,他执拗地寸步不离收音机,并且看了六次拉莫内达宫被攻占的电视画面。他要及时知道外面正在发生的一切,那些罪恶、劫掠、杀戮。
9月19日,生命垂危的聂鲁达被急救车送往圣地亚哥医院,一路上被勒令停车搜查了两次。这时,玛蒂尔德第一次看见聂鲁达哭了。躺在担架上的诗人泪流满面,他对玛蒂尔德说:“巴多哈,帮我擦擦脸吧。”
墨西哥总统路易斯·埃切维里亚指示墨西哥驻智利大使想尽一切办法把聂鲁达接到墨西哥,他们要保护诗人的安全。埃切维里亚还特意派一架专机给聂鲁达。大使、玛蒂尔德和朋友们都力劝聂鲁达马上离开,但他坚决不同意,他要像战友阿连德那样,死也不离开智利,因为智利是他的祖国。
    虽然玛蒂尔德一直对他隐瞒时局的真相,但通过和朋友们聊天,他全知道了。大屠杀已经开始,连智利最著名的民间抗议歌手维克多?哈拉都惨死于屠刀之下。阿连德死了,维克多?哈拉也死了,他们都死在了自己祖国的土地上,都死在了自己的岗位上,他聂鲁达绝不能逃跑。夜里,诗人无法入睡,他几次被恶梦惊醒,大喊:“他们在杀人,他们在开枪”。聂鲁达住在医院的四层,他能清晰地听到直升机的声音。他清楚外面正在发生什么事情。从9月11日至9月23日,皮诺切特的部队已经杀害了成千上万智利人。聂鲁达感到自己仿佛已经死过成千上万次了。
1973年9月23日22点30分,巴勃罗·聂鲁达带着满心伤痛与绝望,离开了他未能改变的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5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是皮诺切特的黑后台--金重远


          2006年12月10日,91岁的智利前独裁者皮诺切特终于一命呜呼。从此,他再也听不到每年9月11日都会在圣地亚哥街头响起的愤怒呼号声和强烈谴责声,但他在1973年发动的那场军事政变,以及此后犯下的血腥罪行会永远招致世人的唾骂和诅咒。
那么,究竟是谁纵容和支持了皮诺切特呢?我们不妨在此作一简单的历史回溯。
美国为何仇视民选的阿连德
智利是拉美一个经济相对发达,有着资产阶级民主传统的国家,左翼政党组成的人民阵线曾在1938年、1942年、1946年三次执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民普遍要求进一步的改革,于是左翼力量再次活跃起来。1970年,社会党领袖阿连德通过民主选举当选为总统,他领导的人民团结阵线政府宣布其主要任务为: “结束帝国主义分子、垄断集团、地主寡头的统治,在智利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并开始实施工业国有化和没收大庄园主土地的政策,同时在国际上恢复与古巴的外交关系,并和中国、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尽管阿连德一再声明,他希望把智利变成“第一个按照民主的、多元化和自由的模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从而使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带有比较温和的色彩,但仍为美帝国主义所不容。
其实,早在1970年9月智利总统选举前,美国政府就千方百计希图阻止阿连德上台。美国国务院曾明确授权当时美国驻智利大使科里采取一切手段破坏此次选举,决不让阿连德取胜。为此,美国中央情报局动用多家电台和刊物大肆进行反共宣传,并将阿连德妖魔化。然而事与愿违,阿连德在选举中获得36.3%的选票,击败右翼候选人亚历山德里,于1970年11月3日出任智利总统。
眼看阿连德在一片欢呼声中掌握了国家的治理大权,一向把拉美视为自家后园的美国政府气急败坏,立即跳出来对阿连德政府横加指责,发泄不满。美国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基辛格在芝加哥举行的一次新闻记者招待会上宣称:“阿连德的当选严重损害了美国在拉美的利益。”1971年4月,尼克松总统更是扬言:“我们无法容忍像阿连德那样的马克思主义政府。”1967—1971年间任美国驻智利大使的科里在1998年向英国电视台透露,尼克松在白宫曾多次和他长谈,反复强调古巴革命已给美国带来很大麻烦,如果阿连德政府再获得成功,那么红色浪潮就会席卷整个拉美,到时候局势将变得无法收拾,为此必须搞掉阿连德政府。
由于阿连德政府不遗余力地推行国有化政策,将原美国资本控制的铜、硝石、铁矿均收归国有,引起一些国际垄断组织的不满,它们出面支持美国政府仇视阿连德政府的政策,并在美国干预智利内政方面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国际电话和电报公司要求尼克松重新审查智利资源对美国的意义,并在1971年10月提出颠覆阿连德政府的18点计划,基辛格对此表示赞赏。阿连德执政期间,美国中断了对智利的经济援助,和智利的双边贸易也大大减少,等于对智利实施经济封锁。美国还从各个方面向阿连德政府施加压力,自1972年12月至1973年4月,美国在与智利的谈判中,要求智利赔偿美国铜矿企业7亿美元,作为智利延期偿还美国欠款的条件。同时,美国又力促西方富国组成的巴黎俱乐部中止与智利有关货款的谈判。
美国为何青睐独裁的皮诺切特
美国政府很快懂得,要达到搞垮阿连德政府的目的,仅凭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压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动武,也就是借助于智利右翼军人的力量。尼克松便指示中情局在反对阿连德政府的斗争中,必须尽快争取到智利军队的广泛支持。
  自20世纪初,智利军队便接受德国军官的训练,深受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影响。军队中的军官,尤其是高级军官享受种种特权,远离人民群众,历来是智利社会中的一支保守力量,他们对各种改革均嗤之以鼻,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更是深恶痛绝。尽管智利社会历经变革,但这支军队却很少被触动,以致到上世纪70年代,西德的《世界报》还得意洋洋地写道:“可以这样说,智利军队依然忠于普鲁士的传统。”这种情况即使在考迪罗主义盛行的拉美也不多见。随着美国势力在拉美的增长,智利军方开始把强大的美国武装力量视为自己的靠山。智利军方每年都派200名军官到美国受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70年代初,共有4千余人接受了美国的军事训练。
皮诺切特也是一位亲美的军人。他曾在智利多所军事院校学习,后又出任智利驻美大使馆武官,有机会结识美国军界的一些重要人物。更为重要的是皮诺切特曾在1965年、1968年和1972年3次赴美接受反游击战的训练,得到美国军方的赏识。其间他更官远亨通,先后任第二师参谋长、第六师师长、直至首都圣地亚哥卫戍司令、陆军代总司令。1973年8月,皮诺切特又出任陆军总司令,获上将军衔,掌握了调动军队的大权。当美国决定用武力除掉阿连德的时候,这样一位军中强人自然会获得中情局和美国国务院的青睐。
事实上,美国从来没有亏待过智利军队,一直在物质上予以大力支持。从 1950年至1970年,智利从美国共得到1.758亿美元的军援。阿连德执政时,尽管美国在经济上对智利进行压制和封锁,但对智利军队的援助却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自1971年至1973年,美国便向智利提供了7000万美元的军援。
随着局势的发展,美国政府决定不惜撕掉民主的伪装,利用武力来改变智利的历史进程。
美国式“民主”的曝光
政变成功后,皮诺切特出任执政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1974年又自封为国家元首兼执政委员会主席。1981至1990年,又乔装打扮,摇身一变当了所谓立宪总统。然而1988年的全民公决否决了他再连任8年的计划,粉碎了他做智利终身总统的美梦。1990年皮诺切特只得从总统的宝座上退下来,不过仍保留陆军总司令的头衔。1998年,当智利国内要求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时,这位长期叱咤政坛的独裁者自知回天乏术,才无可奈何地从军界退了出来,改任有名无实的终身参议员。
在长达25年的执政中,皮诺切特横行不法,共残杀了千余人,另有25万人遭囚禁,百余万人被迫流亡国外。政变后,智利右翼军人根据美国中情局提供的黑名单对智利进步人士进行了残酷的迫害。海军上将蒙戴罗、空军司令巴切莱特均被逮捕,曾任国防部长的普拉兹将军则被迫流亡国外。即使是一些外籍人士因反对皮诺切特发动的政变和实行的暴政也难逃被杀害的厄运,其中有英国籍神父麦克?伍德泼特等。连享誉智利、深受人民喜爱的进步歌星维克托?哈拉在政变发生的当夜,也被右翼军人活活打死。
皮诺切特的暴行激起了智利和拉美各国人民的愤怒与谴责,但一向自诩为民主卫士的美国政府却对此大加赞赏,自1973年起即担任国务卿一职的基辛格毫不掩饰地说:“执政委员会的存在明确符合我们的利益,我们应该为它提供谨慎的、但却有力的支持。”基辛格的这番话道出了美国政府在这次智利事变中的真实意图,它并没有太多的奥妙,但却构成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即为了美国的利益,可以不惜一切。那时,民主这面旗帜早就不知扔到哪里去了。所以,美国政府也就成了发动政变的老手和世界各地暴政的支持者。我们可以从拉丁美洲的历史上找到许多这样的例子。
20世纪伊始,美国便出动大批军队入侵哥伦比亚,联合那里的分离主义分子,发动政变,成立所谓“巴拿马共和国”,迫使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霸占巴拿马地峡,在那里开凿运河,使整个运河地区处于美国控制之下,而巴拿巴也长期成为附属于美国的一个傀儡国。
1916年,美国出兵占领多米尼加,后虽于1924年撤兵,但随即扶持特鲁希略上台,建立独裁统治,长达33年,直至特鲁希略死后始结束。
1937年,在镇压尼加拉瓜人民的反抗后,由美国支持的索摩查家族取得了该国的统治权。索摩查父子正是由于美国的撑腰,才得以在那里维持42年的血腥统治,直到1979年被尼加拉瓜革命推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5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方周末》荼毒我们的“共同底线”


拷问《南方周末》:心术过盛的“事大主义”

前一时期,清华大学的周庆安,因为人家在“张丹红事件”上说了几句话,说西方媒体也有阴暗面。《南方周末》大义凛然,忘了是抓住个什么逻辑欠严密,批周博士“孤证走遍天下”。是,人家“孤证走遍天下”,就你最圣明!只要是寒碜中国人的,你拿来运斤的岂止是“孤证”,说得不好听,有的那就是无证乱点卯啊。什么历史不历史,“历史”在他们这帮精英这里就是一种情绪道具。事实真相服从于心理真相。早些年,“南周”一篇很轰动的文章《史学家的风骨》,搞了一个考证,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上海外滩公园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是根据意识形态需要编造出来的。“考证”一番后,用很克制很婉约的口吻来教训人,那口气分明是说——啊呀,我终于揭露了一个惊世大骗局,但我还是愿意饶让三分:编造被侮辱被损害的历史,妖魔化西方列强殖民主义,大不该啊。这篇东西抛出来了,大概很是得意洋洋,那个时代的言论时髦,就是一个孤证推翻一个时代遗产;可是殊不知有人偏偏不服,查了一些旧书,胡适、鲁迅、李大钊、周作人、方志敏,还有不少的洋人,都提到过“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块牌子!莫非,这些故人都预先知道新中国要搞这个虚假展览,无端编造别人侮辱你、损害你的历史,穿过时间隧道来为假证凑趣?反驳的文章处境很寂寞,因为是一家小报,阵容也不豪华,由你自生自灭去,谁叫你掉书袋。《南方周末》也不曾做点补救。这也不奇怪,补救就糟了,就是不讲“风骨”了,太不符合“政治正确性”了。近亲繁殖,不知不觉形成奇异的想象,奇异的语系,论证万物,进入自说自话的“化境”,就是这个语系在作怪。他们的语系里,没有第五纵队,没有美莱屠杀,没有吴庭艳,没有三K党,没有南非和罗得西亚的种族主义;他们的语系里,有的是矮化的格瓦拉,有的是可悯的丁默村。他们很有品位,也很有改革性,然而他们的语系是事大主义的语系,是被势利心态毒化的“知性”。纵论世界,讲到柏林墙的倒掉,讨伐那个昂纳克,意味深长地补一句:昂纳克因为他的历史罪孽,无处容身,最后接纳他的国家,是“皮诺切特的智利”。——“皮诺切特的智利”向布尔什维克的昂纳克伸出橄榄枝!这不是惊人的无知吗?不管在你的情感判断里,昂纳克有多么可恶,你也不能想当然把他和反共的皮诺切特拉郎配啊。智利接纳昂纳克是因为在皮诺切特的反民主时代,昂纳克的民主德国庇护了很多智利的民主人士,在军政府下台后,智利民选政府出于报恩的厚意,接纳了前民主德国领导人。这完全是另外一个意味的历史插曲,而这个史实在精英嘴里,按照他们脑海里的等式,按照他们的自以为是,完全颠倒了个儿来说!——还要继续解读下去吗?在他们的思想逻辑和情感逻辑里,等号等式,不是天然定规好了的吗?哪怕胡诌八扯都要把他们的逻辑编圆了!早些年,皮诺切特终于遭到清算,我对一位西班牙媒体朋友说:“你们的法院够矫情的,千里迢迢给皮诺切特发传票。佛朗哥统治时代杀了那么多人,大规模侵犯人权,也没有看到你们追究谁。”做得对,告别仇恨,里外不同。遗憾的是,我们有些中国人是反着来的。同情南方报业集团的人,口口声声他们因为“还原一种常识”而付出代价,不幸被暴民围殴(他们也许忘了,这里所说的“暴民”,不久以前可能都是以同样的激情支持他们的公众。)。如果说都是这样抖机灵的“常识”,未免太菲薄,也显得心术过盛。我自10年前,为什么在南方系的“读史”前驻步?就是这样的抖机灵,这样的冒牌货“学理”,令我“酒肉眼前过,苍蝇心中留”。所以谁也不要说,我有意在误读这家大报,还是前面那位老兄说的好:有意思的“意思”多了,再看不出来“意思”就太辜负他们了!
王小波的匹茨堡大学校友Yaomi谈过这样的感受:

“南周”的特色,在于它喜欢报道两类事物,一类是国内的凄惨故事,以体现民生疾苦;二类是和ZF和自由主义有关的……歌颂西方世界,主要是美国的意识形态。
我认为这两类报道都有其价值,但“南周”在操作上暴露出极其严重的问题。
“凄惨故事饥渴症”所催生的忽悠……例如,关于妓女苟丽被害的故事,关于妓女教师某某的故事。……苟丽当妓女的缘起和她的具体生活情态,按照“南周”的描述,都非常怪。再看看这个故事的主要新闻来源,就不奇怪了。这个故事的新闻来源是谁呢?苟丽的丈夫。大家可设想一下,一个靠妻子卖身生活的男人,现在妻子在妓院里被嫖客杀死了,记者来采访他,他会说什么呢?……只可惜了“南周”的记者,一向崇拜美国却不知道,像苟丽丈夫这样的人,在美国被称为“皮条客”,本身就是犯罪……
屡次拿历史说事,而且作假作到了历史头上,混淆是非,不但解构中国人的政府认同,甚至解构中国人的民族认同和家国认同……“南周”登载龙应台的文章,公然挑战中国人的底线。龙应台说丁默村是被冤枉的,因为丁曾经和“奸匪”(谁都清楚龙说的奸匪是谁)作战,所以对民国是功臣而非汉奸。
……谈八国联军的文章。主要是谈八国联军在天津搞拆迁赔了拆迁户经济损失的故事。我本人觉得雪儿的这篇文章立论没什么意思,因为你要说八国联军的拆迁理性,比较的对象应该是清政府。我从未看到过清政府搞野蛮拆迁的历史记录,所以由此得出八国联军尊重私有产权很无聊。雪儿博客里有两张珍贵的历史照片:第一张是八国联军抢劫来的银子堆成小山;第二张是天津的顺民拿着小旗子走在八国联军治下的大街上。我认为雪儿把两张照片并列做到了平衡报道的要求;而“南周”在登载雪儿文章的时候,很有意思地删除了第一张,只保留第二张顺民照片。我不能不说,“南周”其实比CNN要CNN得多。

南方报业“自我人格”的塑造,依附于绕舌、魔方和信息整合的“催眠术”来引得欢呼,这一套手段已经非常娴熟,已经是融入血液的“自觉”。为什么有这样的自负?因为确实有大情怀的依托呀,他们一边玩着“去”历史的把戏,拒绝一切友善;然而,对于那个彼岸,他们又是媚态十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5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5 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5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lcagri-net.gov.cn/list.asp?id=1018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美军抓获后,美国及伊拉克临管会都表示要审判萨达姆。但令西方人士惴惴不安的是:老萨一旦被逼急了,很可能在法庭上将过去西方与他的那些“见不得人的交易”抖个底朝天。据英国广播公司18日报道,审判萨达姆时最可能遭遇尴尬的要数两位:法国总统希拉克和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

  希拉克密信中称老萨“我亲爱的朋友”


  据报道,1974年希拉克出任法国总理之后,第二年便与萨达姆达成一项协议:法国向伊拉克出售两个核反应堆,伊拉克以供给石油作为交换条件。除此之外,法国还同意在10年时间内向伊拉克陆续提供133架“幻影”F1喷气式战斗机。历史资料统计,上世纪80年代,法国近40%的军火都销售给了伊拉克。

  1981年,伊拉克新建的核反应堆被以色列空军摧毁。1987年,希拉克几个月前写给萨达姆的一封信被一份法国报纸公诸于众,那封信的开头希拉克亲密地称呼萨达姆为“我亲爱的朋友”!信中还非常隐晦地提到,“你我都明白的那项谈判”。对于上述信中含糊其辞的那项“谈判”,希拉克矢口否认指的是帮助伊拉克修复被以色列摧毁的伊拉克核反应堆。人们不禁要问,除了上述已经曝光的交易之外,希拉克与萨达姆之间是否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默契”?

  美曾默许萨达姆使用生化武器

  除了希拉克之外,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和萨达姆有过“见不得人”的交易。其中最让人感兴趣的,恐怕就是1983年12月20日萨达姆同美国总统特使、现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一次秘密会谈时的对话内容了。

  1979年11月4日,驻伊朗首都德黑兰的美国大使馆66名工作人员被扣为人质。事件发生后,美国和伊朗的关系骤然恶化。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美国对伊拉克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从1982年开始,美国政府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公开向伊拉克提供援助,其中包括向伊拉克运送生产生化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原料和设备。但当时的总统特使拉姆斯菲尔德竭力掩盖了这一事实。

  据一份绝密档案显示,1983年12月,拉姆斯菲尔德以美国时任总统里根的特使身份前往巴格达访问,并拜见了萨达姆。据说,当时会见的场景十分友好,两人亲热地握手,互致问候。拉姆斯菲尔德向萨达姆转交了里根的亲笔信,随后两人就开始进行会谈。但是那次会面时拉姆斯菲尔德和萨达姆谈了些什么,究竟达成了怎样的一种默契,没有多少人知道,美国政府迄今也讳莫如深。麦吉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5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chinese.ruvr.ru/2007/01/15/484838.html


华盛顿摆脱美国与萨达姆政权联系的新证人
标签: 中东

       
15.01.2007, 13:04
        华盛顿摆脱自己与萨达姆政权联系的新证人。星期一经美国同意前伊拉克总统的两名最亲密的战友在伊拉克被处以绞刑。尽管盟军和美国当局反对派强烈呼吁反对此类行动,但死刑仍被执行。
        受绞刑的是曾担任过伊拉克特工部门负责人的伊前总统同母异父的兄弟和伊拉克革命法庭的前负责人。显然他们十分熟悉萨达姆统治时期华盛顿与巴格达之间的联系情况。不排除因此,如果美国考虑到世界舆论而保留他们的生命,那么将有可能导致美国消息的外漏。例如,1979年当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时,美国与巴格达进行的复杂交易。俄罗斯著名东方学者普里马科夫证实,伊斯兰革命宣布美国是主要敌人,华盛顿十分需要在这一地区找到盟友。以萨达姆为首的伊拉克成为美国的盟友,与伊朗展开了战争。
        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对萨达姆进行了直接援助。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当时是美国中东代表,他的中东之旅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美国中央情报局给伊拉克提供武器,利用美国卫星拍摄到的画面向伊拉克提供伊朗军队部署的信息。普里马科夫证实,设在萨特的航天跟踪定位系统,协调了伊拉克使用化学武器打击伊朗。当时这并没有使美国人厌恶。
        华盛顿放手让自己的盟友--萨达姆政权作了很多事情。例如,大规模镇压什叶派和叛乱的库尔德人。普里马科夫认为,因此美国非常害怕萨达姆最后的讲话。 他最后有可能会全盘托出美国与他进行的交易。普里马科夫相信,如果他这样说了,那么现任美国总统将如坐针毡。
        经美国同意不让星期一被执行绞刑的萨达姆的两位亲密战友发表最后的讲话。俄外交部发言人卡梅宁对此发表声明说,他们的绞刑同萨达姆的绞刑一样不会促进伊拉克局势的稳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5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在越南,在南斯拉夫,在阿富汗,在两次伊拉克战争,都使用过禁止武器~

之前发生的也已经有了明确 ...
sam712 发表于 2010-4-4 11:01



    对萨达姆一样的美国走狗我们决不能信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6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际法?炸美国的世贸中心当然不违反国际法,因为美国剥削世界人民都没听说有违反国际法呀? ...
stern 发表于 2010-4-5 07:06

很好啊。
按911标准,阿拉伯人可以在美国的土地上杀任何人;同样美国也可以在阿拉伯土地上杀任何人。
按911标准,圣战可以不择一切手段突破任何道德底限,同样反恐可以打破世上一切禁令无所不用其极。
按911标准,只要是偏袒以色列的卡菲勒皆可杀,同样不吃猪肉又支持巴勒斯坦的人口全灭光

区区一费卢杰,还有什么可叫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6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佬没什么干不了,他们不是用飞机撞大楼很起劲嘛。只不过自已撞出来的问题,借机怪到阿富汗头上 ...
stern 发表于 2010-4-5 07:13

阿拉巴子没什么干不了,他们不是拿妇女儿童去做肉弹引信嘛。只不过自已炮制出来的怪胎,用作宣传工具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6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拉伯人在美国引爆几枚核弹", 世界就太平了.
stern 发表于 2010-4-5 07:21

这是个好主意。我已经给阿拉伯提出过建议了,你快敦促它们实现吧。

http://bbs.m4.cn/thread-186384-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6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啊。
按911标准,阿拉伯人可以在美国的土地上杀任何人;同样美国也可以在阿拉伯土地上杀任何人。
按91 ...
jiangpub 发表于 2010-4-6 10:10


按911的标准,实际上就是按照恐怖分子的标准,美国果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恐怖分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6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按911的标准,实际上就是按照恐怖分子的标准,美国果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恐怖分子 ...
耳冉子 发表于 2010-4-6 10:56

那同情恐怖分子的家伙,赶快同情美国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6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同情恐怖分子的家伙,赶快同情美国吧。
jiangpub 发表于 2010-4-6 11:37



看看都是什么人在极力支持最大的恐怖分子,还会有人同情恐怖分子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6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angpub 于 2010-4-6 12:40 编辑
看看都是什么人在极力支持最大的恐怖分子,还会有人同情恐怖分子吗
耳冉子 发表于 2010-4-6 11:47

有啊,恐怖分子是弱者的反抗嘛,那就同情最大的弱者啊,哈哈。
是不是鞋教以为恐怖主义是他们的专利?其实扣他们“恐怖主义”帽子,是恩赐的人道主义
  
   现在有些人对“恐怖主义”这个词很有意见,偏要搞些什么“弱者的反抗”理论来为其辩护的,其实你们不知道,扣你恐怖主义帽子,是对你人道主义。反恐,这个词即是伴随着人道主义才出现的;反恐,意味着自我克制;反恐;意味着反击的精度要求;反恐,意味着保护非恐,不分阵营。
  
   和打击犯罪一样,反恐,只要个人坚定不涉恐,即不会成为反恐的目标,就象你不犯法,警察不会来针对你(冤假错案属于非主观失误)。但是人道不是无代价的,我们每个人都在为此付出代价。无处不在的安检,既是保护你,也是将你都当作嫌疑犯,不能带小刀,不能带指甲钳,又要脱鞋了,连饮料也不能带了,化妆品也不行,MP3等电子产品要离身。无处不在的探头,保障公共安全,同时让我们的隐私不保。张召中说在法国机场看到一个箱子离人十分钟,因为箱子的主人是中国人听不懂广播,结果被警察当作可疑包裹摧毁了,这人损失谁来付?就算捐给人道主义啦。在英国有几千个高危人群需要24小时监控,这个社会成本有多大?还要为它们可能的行动大搞群众演习,什么三警联动,投巨资建全国情报救护网络。据说这些家伙对此还很反感,我说它们有什么资格反感,它们应该感激涕零才对。英国纳税人承担巨资图什么回报?不就是捐给这些个高危人群人道主义吗?否则几千个子弹加一辆推土机完事了。这种代价我们每个人都跑不掉,明年的奥运象这类无形的人道开支肯定是个惊人的数额。
  
   如果没有反恐,级别再上去就是“战争”了。战争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一开打即涉及全阵营,个人几乎没有自我选择的权利。谁炸的珍珠港?日本国;哪个日本人?不管了;所有美国本土上的日裔全进集中营,所有美国本土外的日本人都在打击之列。你是日本人?就炸了;你不是日本兵?也炸了;你呆在日本?照炸;你是被日本人抓到日本的?地毯式一起卷了。在日本国以外的大和民族(比如在中国),一样炸;难道只炸死和族人?哪有这么准的!人必须作选择,比如一部分中国人选择帮着日本打美帝,那就一起炸;其它中国人帮着美帝打日本,灭了哪里的日本人,天上就不用再炸了;或者把情报通给美军,美军炸得越准,其它人就越安全。如果当年美国把日本定性为恐怖主义,那日本就太幸福了。首先日本人可以继续渗透美国搞破坏和情报,而美国一半兵力只能在国内搞24小时监控这些人。其次美国的反恐范围将只限于联合舰队,东京和广岛将永远安全,日本反美武装混迹于平民之中,到现在还活动得挺滋润呢。如果没有反恐,伦敦七七爆炸就是全面内战的开始,是二百万PK数千万的大对决;如果没有反恐,911就是三战的开始,阿拉伯将替换大和地位全面拷贝二战;如果没有反恐,火攻巴黎引发了欧洲战场的开僻……

      恐怖同情者要扣美国"恐怖分子"帽子,是对巴子的不负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5-14 02:40 , Processed in 0.049761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