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青年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青蛙小王子

[城市茶馆] 你我与世博不得不知的“秘密”--------世界博览会的前世与今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塔与月亮石——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追记
  
如潮的参观人流     “浮士绘”与世博会   1966年5月11日,经国际展览局全体成员代表大会通过,大阪——这座中世纪曾是日本最大的城市将在1970年举办世界博览会,从而成为亚洲第一个举办世博会的城市。   日本与世博会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1876年,日本首次参加了巴黎世博会。日本的浮士绘艺术(日本江户时代流行的一种描写风俗人情的民间绘画)、日本花园、茶叶等展品风靡巴黎,欧洲通过世博会从中了解了日本和东方文化。“明治维新”后,日本又积极参与了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日本政府深知世博会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最好的课堂,在派往维也纳的日本77人代表团中,有66人是工程师。这些专家在“世博会的工厂和车间”中专心致志、从容不迫地学习研究。回到日本后,他们撰写了一份96卷的报告。可以说,日本从世博会中吸收了西方新的许多科学技术并在很大程度上发展和加强了国家的工业实力。1877年,日本开始在国内举办相当规模的工业博览会。1928年,日本参与了《国际展览公约》的制定,成为缔约成员国之一,并筹划在1940年举行以庆祝日本帝国成立2600年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流产。   60年代,日本的经济开始复苏并飞速发展。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振奋了国民精神。1965年,日本正式向国际展览局申请举办1970年大阪世博会,主题为“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日本大阪世博会海报   “大树的启迪”   1970年万国博览会组委会名誉主席由王储明仁担任。组委会秘书长由首相铃木先生担任,同时成立了由40人组成的总计划委员会,其中包括了建筑师、城市规划工程师、艺术家和其他领域的一些专家,由日本建筑师丹下建三(Kenzo Tange)领衔,共同规划设计世博园场馆建设和世博会整体策划。世博会项目经费则由国家、府和大阪市政当局共同出资。   回溯历史,在19世纪,世界博览会蓬勃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国商品交流和新技术发明的需要,旨在传播知识以促进社会发展。但在二十世纪70年代,交通和通讯的发达,使世界已变得越来越小,发明创造已无需在世博会上得以张扬、传播。世博会的策划者们充分看到了这些时代特点和大众媒体迅速发展给博览会展示重点带来的变化,由此接受了丹下建三(Kenzo Tange)的设计理念:世博会的重心应放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上,世界博览会必须成为一个“世界文化的盛大节日”。   如何规划这个“世界文化的盛大节日”?如何以这个目标设计世博会园区?策划者们遇到了难题。丹下建三(Kenzo Tange)日后回忆道:我有幸参与了从场地的选择到建设布展的每一个步骤。在刚开始工作前,我们曾访问了一些举办过世博会的城市,如蒙特利尔、纽约等,但我们发现这些园区的规划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它们看上去都象大型儿童乐园,根本没有什么规则可言,由此却给了我们重要的启发,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创新开拓。有一天,我在思考时,路边一棵大树跃入我的眼帘,一下子激发了我的灵感和思绪,启迪了我对世博园的规划理念;这棵大树代表着世博会,树干、树枝和树叶就象是世博会的不同组织系统,而树上的鲜花、果实正是由参展者自由设计的美妙展位和展品。


生命之树

  选址与交通   博览会场地选址大阪市郊约15公里的千里山丘陵地带,场地面积约330万平方米。展览空间分为地下、地上、空中三个层次。“干”字型结构将主入口延伸到南面,中轴线上有节日广场和不同主题展馆,国际市场和计算机信息控制中心和行政楼区,主干道东部、西部是不同参展国展馆区。   世博园展区规划中以七个广场为集散地,将日本国家展区、日本企业展区和外国展区三大类从空间上有机切分和贯连,每个广场以日文一星期中的一天依次命名,给人以时间上的循环和次序。   世博会园区交通中,安排有4.2公里的环园轻轨铁路,全程设有7个站,每小时运量13000人。园区主要大道上设计有3.5公里自动人行道的高架桥。它们在椭圆形封闭管道里,以每分钟40米速度作双向运动,并为母子和残疾人安排了专用车厢。此外,还有30米高的室外缆车,33个球形吊舱,每个载量15人,不停地在园区循环。当然,世博园内的所有交通工具都要另外收费。   大阪博览会有一个占地约20万平方米的“日本花园”,分为:“田园”、“风雨广场”和“记忆森林”三大部分,绿色寓意了和平和宁静,也寓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进步。   为了举办世博会,大阪城市和日本在建设新交通系统和重建现有系统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东京至大阪的高速铁路线改建,机场被扩大,从市中心到博览会之间建设了几十公里铁路,大大方便了游客参观和疏散。

     
             联合国馆                               前苏联馆            

  千奇百怪的建筑

  世博会中的展示一切服从于博览会主题“人类的进步与和谐”。无论是场地建筑还是展览活动,都提示着人类如何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更好地应用科学技术,更好地促进相互理解,更好地享受工作生活。   整个世博会会场建有不同展馆116座,世界各国的建筑师充分发挥了艺术的想象,力图使世博会的建筑本身成为最新颖、最先进的展品。展馆建筑打破了人们既定的传统模式,以技术表现主义思潮居主导,许多展馆和设施均借鉴了英国阿基格拉姆(Archigram)的新未来主义幻想,不管是日本的设计师还是参展国的设计师们,都从展望未来城市的角度,广泛运用钢铁、玻璃和新颖材料来强调现代建筑趋势。这也是自“二战”后举办世博会的流行和时尚。   对于大阪世博会的建筑,曾有人幽默地形容道:这些建筑就像婚礼上不同礼物的集合,每一个展馆就是一个大礼物:法国馆象大型的高尔夫球、美国馆象莫列顿呢鸭绒被、日本馆象一组大铃鼓、象牙海岸馆则象是一支大象牙、瑞士馆象一株巨大的水晶树,澳大利亚馆象一头带着奶酪和食品袋的恐龙,菲律宾馆象一只大海蚌,富士馆象个充气枕头。稀奇古怪、形态各异的展馆建筑直接冲击人们的视觉,更显现出主题和创新的时代精神。   评论家NAVLITSKAYA说:1970年大阪世博会一方面演绎了日本和世界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展望,另一方面也把人类最新的科学技术从试验室内演绎为现实。   但是,对于广大参观者来说,世博会中那些丰富的视觉景观和充满想象力的创造、现代科技的发明、异国的风情展示,无疑实现着孩子们,同样也是大人们的梦想。狂热地吸引着一批批游客进入游戏、娱乐和幻想的世界。   
日本馆                                            美国馆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国家馆,这个最大的展区,造型设计源自日本国花樱花的5个花瓣,也是直接将世博会会标图形建筑物化。它由5个直径为58米、高28米的鼓状结构建筑物组成并围绕一个80米高的花蕊塔柱。日本国家馆主题:日本与日本人--过去、现在和未来。室内展示了日本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引人注目的展品中有排水量为300000吨的油船、放大500000倍的射电望远镜、抗震摩天大楼结构实物模型及速度可达到每小时500公里的磁悬浮列车模型。
  大阪世博会中开设了美术展览馆,43个国家不同时代的珍贵艺术品和日本的510件艺术品,以“创造的黎明”、“神圣的艺术”、“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向自由进军”、“20世纪动态”为题分成五个展区,作品涵盖人类整个艺术史,反映了主题“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太阳塔与月亮石
  在大阪世博会上,最受关注的作品莫过于日本现代艺术大师冈本太郎(Taro Okamoto)设计的太阳塔和美国馆中由阿波罗登月带回的月亮石。   1967年7月7日,日本世博会组委会任命冈本太郎担任大阪世博会主题场馆的设计师,为博览会的中心设施节日广场进行综合设计。   冈本太郎在设计之初便思考:什么才是人类真正意义的进步与和谐?如何将世博会变为一个能融合人类全部品质的盛大的典礼?他从历史的角度审视人类从古到今的文化和社会形态,并从人类原始氏族公社的祭祀典礼中寻求创意。他从那些充满人类生命原始力量的图腾中,感悟到人类在生命艺术的宗教中汇聚起身心一体的无穷力量,由此产生出强烈的原始生命动力,这正是人类进步与和谐的真正原动力。   太阳塔造型象是一个冲天巨人,也象一尊古老的雕像。高举的双臂托起了富丽堂皇的节日广场巨大的屋顶。太阳塔上有四个大面具:塔顶是光芒四射的“黄金之面”,塔中央有“太阳之脸”和“暗黑之星”注视着节日广场,最底端“地底之星”则照耀着“逝去的世界”。四个面具寓意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太阳塔下有“智慧”、“祈祷”展馆,基座上有一张象征着人类的巨大的人脸雕塑,在其两侧则是大大小小各式各样、来自世界各地的雕刻脸谱面具。整个展馆呈现出神秘的气氛,让参观者感觉置身于远古时代的一个祭祀舞会现场。   太阳塔内部布展立意是人类的智慧创造之火如同太阳从远古燃烧至今,并将照亮未来,直至永恒。人类生命中所蕴藏的创造潜能将势不可挡地为人类开启未来的世界。   参观者通过一条传送带进入象征人类历史之初的“神秘的世界”,红、蓝、黄的火焰光线塑造出远古时代的氛围,艺术效果使人深切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塔中展示相继演绎着“人类与生活”、“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科技”和“人类战胜自我”的主题。
  中心展品生命之树表现了“生命力量”。大树从塔底至塔顶,树枝依次环绕而上,排列着自然界从原始生物到人类的292种生物体,科技手段则赋予了40余种模型以生命活力,使它们拥有呼吸、可以运动。这些栩栩如生、生动有趣的展品,揭示了生物进化的里程,把大自然的造化演绎得淋漓尽致。五分钟“生命之树”的攀登里程,却跨越了地球生物演变的悠久岁月,来到顶部平台,顿时,又会被光学制造出来的特殊七色太阳光芒所震慑。此时,地下传来的“大地之歌”与高空回响的“天堂之歌”和谐交融,共演一曲“生命的礼赞”。   世博会上,美国馆的月亮石是观众最受欢迎的展品,美国馆中宇航展厅内陈列着“阿波罗”系列飞船,阿姆斯特朗的踏在月亮上的脚印巨幅图片与小小的月亮石激动着每位观众,它们叙述着人类历史最伟大的时刻;1969年7月16日,美国人阿姆斯特朗(Neil.A.Armstrong)、柯林斯(Michael Collins)和奥尔德林(Edwin.E.Aldrin)升空。经过102小时39分40秒的飞行,“鹰”登月舱稳稳地落在月球大地,遥远的星球亘古以来的宁静被人类的使者打破,人类把自己的印记留在另一个星球。   在月亮石面前,人们认识到只有人类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才能发展人类自身。月亮石演示着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的哲理。   盛大的文化节日   3月14日博览会开幕,裕仁天皇和首相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简短致词。数万佳宾济济一园,共庆盛会。次日,博览会向社会开放。随后的183天,世博园内天天人山人海、欢歌笑语,来自世界各国不同的表演使会期活动高潮迭起、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自大阪世博会起,几乎每个参展国家都在各自的国庆纪念日举行馆日庆祝活动,来自世界各国的嘉宾们欢聚一堂,传递信息、合作交流、增进友谊,各种不同的文化活动为世博会增添了喜庆的色彩,这项开创也成为以后世博会的保留节目。   大阪博览会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共有6421,8770人参观了世博会,创造了世博会历史的最高记录。会期单日最高入场人次为83,5832人(9月5日),最低人次为16万3857人(3月16日),半数以上的日本人都参观了博览会,高达1500亿日元的投资不仅很快收回,而且盈利颇丰,大阪博览会成为世博会历史上成功的经典。   日本通过大阪世博会进一步打开了国门,为重新融入国际社会作出了有效的努力,也为世博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著名的日本小说家Kobo Abé说道:“今日世界真正的准则便是现代化,国家文明快速发展,开启世界之门的钥匙就是‘现代化’,其标志就是‘合作交流’。1970年大阪世博会成功的举办正是日本国家现代化到来的标志。   大阪世博会于1970年9月13号闭幕。皇太子在欢呼的人群中留下了名言:“愿人类进步与和谐的理想之火永久不熄”。   

   
          太阳塔中部“人类的现在”                     太阳塔内部“生命起源”               


    “太阳塔”的思考   大阪世博会之后,世博会的大部分建筑被拆除。世博会园区改为万博公园,当年的国际展馆改为不同内容的儿童运动场。原有的日本馆、钢铁工业展馆和日本民艺馆作为永久的建筑设施而保留,重新规划设计。万博公园现在有日本民艺馆、国立国际美术馆、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国际儿童文学馆和万国博览会纪念馆。   关于太阳塔的留存,世博会后引发了社会不同的意见。1975年,日本政府决定对太阳塔实施永久保留,成为国家特定的纪念文物。   30多年过去,太阳塔依然屹立,“黄金之面”仍然注视着来往的人群。太阳塔,不仅是世博会辉煌历史上的一个“图腾”标志,而且已经衍化为日本民族的一个神灵、成为日本一个时代的符号。   太阳塔,它象征着人类的尊贵和永不停止的前进步伐。   太阳塔,它萌发的艺术魅力仍然震撼和煽动着每个人的心灵。
  太阳塔,它蕴含“人类的进步与和谐”的哲理,依然醒示着人类前进中的社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1900年法国巴黎世博会:电影——影像传奇
  1900年法国巴黎世博会上,法国吕米埃兄弟制作的电影在全世界面前展示,成为了最受瞩目的焦点之一。   关于电影产生的源头,可谓是众说纷纭。美国、英国、德国都有早期发明关于电影中某种装置、机械、投影、复制影像的历史记录。不过现在公认电影的起源,还是以卢米埃兄弟的发明为准。1895年12月25日,卢米埃兄弟在巴黎卡皮欣大道(Boulevard des Capucines)上的“格拉咖啡馆”地下室,首次为公众放映活动影像,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电影公映活动,这一天,被定为电影的诞生日,迄今已经110年了。   吕米埃兄弟原是卖照相器材的,在电影放映机取得专利权后,他们派人到全世界旅行,用器材拍下许多风土民情。1896年,吕米埃兄弟派遣数十名放映师到各地放映,那便是最初的纪录片。他们的作品《火车到站》(1895年)、《人们离开工厂的大门》(1895年)、《水浇园丁》(1895年)等,成为了世界电影史研究的必选素材。   有人说电影综合了文学、戏剧、音乐、绘画、舞蹈、雕刻及建筑七大艺术的特色,是一种独特的大众传媒。电影之所以会在那个年代产生,与19世纪下半期记录声音和影像技术的出现,特别是与爱迪生及其实验室的贡献紧密相关。   首先关于声音部分,最重要的发明就是爱迪生的留声机与留声筒。他使用圆形的留声筒加上振动细针和扩音喇叭来记录声音,而其留声机能够相当真实的将声音记录下来。其次是影像摄入技术,1870年时由于镜头和相机技术的改进,快门已经可以快到千分之一秒,表示记录影像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1872年,美国加州州长雇用了迈步里奇照相师为他拍下了十二幅马匹奔跑过程的照片,后来迈步理奇将这12幅照片装在一个转盘上,放到灯光前快速转动,竟然变成连续的动作。这是利用脑中视觉暂留的特性,让人以为看到连续的动作。不过这都只能记录几秒钟而已,等到伊士曼发明了胶卷后,记录的时间才大大的延长。   实验室的研究员在爱迪生的指导下,使用伊士曼胶卷(这也是最先在世博会上展示的人类成就),陆续发明了电影摄影机、电影视镜和投射放映机。值得一提的是,可以连续显示照片的装置和新型感光胶片在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的露脸,为电影机的出现提供了技术模型。   1908~1914年是法国电影企业的第一个鼎盛期,法国公司的出品占据了全世界60%~70%的市场,在欧洲、美国、俄国都拥有相当的影迷。同时,巴黎的电影热潮开始成为商业力量,两大影响势力迅速崛起,不但发展成为制作、发行、映演的垄断结构,并且向美国、俄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及日本大量输出,成为法国电影史上第一个商业鼎盛的黄金时期。
  电影是20世纪的最伟大艺术之一,它带给人类无数的人生体验和艺术享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永远的埃菲尔铁塔——1889年巴黎世博会的产物

    1888年12月,著名的灯笼杂志发表了世界音乐怪才-萨丁的预言:“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由于埃菲尔设计建造的巴黎铁塔,这次博览会的主题光泽将会暗淡。”不久,这一切都被证实。埃菲尔铁塔的确抢走了法国为庆祝大革命一百周年而举办世博会的所有光芒。   世博会会期,巴黎最尖刻的评论家,维克多-佛尔纳说道:“让我们在一天结束后问问参观者们,他们都看到了什么?他们从世博会又得到了什么?他们看到的是开罗街的驴、阿拉伯舞女、罗马餐馆、巴黎歌剧院、突尼斯集市等等。但是,所有的一切被埃菲尔设计的铁塔的所掩盖,高高耸立的埃菲尔铁塔成为世博会的最夺目的明星!”      铁塔的由来      1884年11月8日,法国下院议会做出决定:1889年5月3日至11月6日,法国巴黎将举办第三届世博会。主题:庆祝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   1886年5月,世博会组委会组织博览会的规划设计招标。中标者其中有设计师古斯塔夫·埃菲尔。埃菲尔建议世博会场地放在巴黎火星广场和托罗卡德罗地区,展览面积100公顷。他在规划中创意建造一座300米高的标志性建筑塔。   世博会的组织者们更是兴奋地建议:百年盛会中建造的标志性高塔建筑,必须征集到大师们的作品,因为只有大师蕴涵的艺术天赋作品才能完美体现法国崇尚文化,独具和无可争议的优势。   招标的结果是收到了1000份极富创意的方案,其中花样百出。如,设计一座巨大的断头台以象征帝国的死亡。设计一座350米的金字塔,塔上雕刻有英雄雕像和浮雕以描述大革命的主要事件等等。   但是,最“异想天开”的设计,还是来自年轻的设计师,古斯塔夫.埃菲尔的金属拱门塔方案。埃菲尔创意:“建造一座新颖的金属凯旋拱门来为现代科学和法国工业增光。这座拱门会给人独特的印象,也会超过历史上各种凯旋门形式。”   组委会委员、市政当局经比较和讨论,最终埃菲尔的铁塔门方案获得批准,当时新闻界大多数人也都对此方案表示欢迎。不过,所有人并没有料到,他们通过的这个方案成就了世博会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作品,也使1889年的世博会成为了经典。      铁塔设计和建造     古斯塔夫-埃菲尔,1832年生于第戎,中学毕业后,他到巴黎中央大学求学。他在设计建造波尔多的杜罗河桥时,由于解决了桥梁支柱的稳定性的难题而初露峰芒。很快,他又参与设计在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因内部复杂的结构而名杨四海。通过一个个大胆创新的建筑项目中,年轻的埃菲尔的才能很快得到了充分展示。   埃菲尔在方案通过后,在40个助手帮助下,绘制了5300幅工程图,涉及到建筑18038个部位。   1886年11月5日,法国贸易部长批准了埃菲尔团队提交的最后方案。并提供其预算2750万法郎中五分之一的资金。埃菲尔抵押了他的公司并设法筹足剩余五分之四的资金。   1887年1月铁塔正式开工,整个工地成了一个巨大的钢铁加工厂,每段钢材都在工厂里依照严密的计算,根据图纸精确制造,然后又严格检验、编号、并按图纸进行组装。高塔建造时现场并没有什么辅助脚架,全靠精密的计算和严密的管理,一根根沉重的钢材凭借手动液压装置精确顶到位置,再由人工用一个个烧红的铆钉,挥舞着铁锥一锤一锤加以铆接固定。铁塔用去15000根钢铁材料,二百五十万个铆钉,整座塔楼在水泥混凝土加固的底座上矗立。工程在28个月工期里,始终体现着严格而科学的秩序。      铁塔引发的争议
    埃菲尔自设计铁塔开始,面对的不仅是创新的技术难题,更没料想到铁塔会引发一场社会争议。因为,他的“通天塔”不仅激发了人们浓厚的好奇心,也产生了巨大的困惑。巴黎杰出的哥特建筑学派专家认为从数学角度考虑建造铁塔是不可能的,他们甚至计算出铁塔建造到228米时会发生倒塌。以至一部分在铁塔周围居住的居民赶紧搬离这个区域。日后当铁塔建造到这一高度时,巴黎确实赶来许多人聚齐在铁塔周围,等待灾难的发生。   但是,最大的反对意见来自于巴黎的文学艺术家们。就在1887年,组委会与埃菲尔签约一个月后,以著名作家盖.德.莫泊桑为首的47位著名人士发起了一项反对铁塔签名活动,签名的备忘录提交给巴黎政府并在报纸上公开发表。他们呼吁到:“至今尚未受玷污的作家,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对美丽的巴黎怀有无限热情的人们,我们以法国文化的格调受到蔑视的名义,以法国历史和艺术受到威胁的名义,反对在巴黎市中心建造埃菲尔设计的铁塔——这个无用的怪物。   “巴黎受制于奢侈的商业主义还要多长时间?他们这些人只有对机器制造的想象,而造出的这些东西将给我们的巴黎带来无法弥补的侮辱和破坏。”   “这座丑陋无比的烟囱建筑,用它的粗野体积破坏巴黎所有纪念建筑物的效果。这个大铁块就象一大片墨水影子盖住巴黎——这个有着几个世纪积淀下优秀建筑的城市。”   反对和争议没有阻止建筑的进程,但埃菲尔从设计师角度答应,铁塔可以在世博会后拆卸并重新建到别的地方去。这一点在建造成功后就证明没有任何必要了。   埃菲尔面对各种压力,始终沉着冷静,他认为铁塔一定会成功,他坚信建造铁塔将是完成一座人类理想的丰碑。   当然,轰轰烈烈的各种争议对世博会组办者来说,无疑成为对世博会最好的广告宣传。巴黎将拥有一座高达300米“通天”塔,它所能带来的激动和兴奋,几乎无人会对此置若罔闻。特别是对于一些欧洲君主政体国家拒绝正式参加以纪念法国大革命百年为主题的世博会,那么,观赏新奇的铁塔便成了最好的邀请理由。   铁塔在塞纳河边渐渐升高,反对的意见逐步减少。人们开始冷静地看待铁塔,并对它的整体进行评估,因为在这座铁塔中有着许多难以确定的新的建筑元素,当时没有一个艺术理论能对它做出确切定义。大胆独创的铁塔,新颖别致的造型,直冲天穹的力量,张扬中却又充溢着浪漫的轻盈。这一切不又体现了法兰西民族独有的创造和创新的精神吗?     铁塔建造成功   
    1889年3月31日星期日,铁塔主建筑完工,埃菲尔与一些世博会高官一起登上了塔顶,并发射了21发礼炮以示庆祝。埃菲尔升起法国三色国旗并骄傲的宣告“现在,世界上只有法国国旗能飘扬在300米的高空”。   随之,埃菲尔又在铁塔下主持了铁塔工人的聚会。他激动地说道:“由于诸位的努力、智慧和辛勤的工作,以及我们对事业的坚定信念,今天我们的铁塔胜利竣工了。其实我们在开始这项伟大的事业时,我们一步也没退缩过。就象我们不畏惧在塔上遇到人类前所未有的高度上的冷风一样。这项创举曾有许多先人无数次计划或梦想过,都没有实现,但是我们做到了。工程伊始,我们许诺要建成它,我们以荣誉发誓要完成它,这不仅是我们的荣誉,更是国家的荣誉。感谢诸位的克己奉公,我们遵守了诺言。”   一位工人走向前说道:“埃菲尔先生,我代表所有员工向您表示敬意。现在我们可以告诉儿孙,我们曾有幸为迄今世界上最大的纪念碑贡献过力量。”   艾菲尔铁塔,这个曾被嘲笑为“悲剧式的蜡烛台”,“可怕的钢材堆”“巨大的工业烟囱”为法国1889年巴黎世博会带来激情和滚滚财源。   艾菲尔与巴黎政府的铁塔合约在1889年5月起开始回报,根据合同条款,20年中,铁塔收益归艾菲尔所有,铁塔就象一个金矿,这个金矿给艾菲尔带来了极大的效益。   当20年后,铁塔移交给巴黎市,艾菲尔和巴黎市政府并没有料到,铁塔的收益会不断延续,在一个世纪后,铁塔仍然游人如织。      世博会时的铁塔     1889年5月6日,随着埃菲尔铁塔上一声炮响,世博会正式开放,会期每天早晨铁塔上的炮声和晚上铁塔的灯光不仅成为世博会的景观,更是成为巴黎都市浪漫生活的组成。由于采用了电灯照明技术,这也成为第一次晚上也开放的世博会。   1889年世博会期间,登塔成为参观的主要目的和时髦,共有2百万人在会期参观了铁塔。   埃菲尔铁塔有三层:第一层为57.63米,设不同的餐厅;第二层115.73米,设不同的办公室,特别是费加罗报的办公室,负责为参观者办理登塔证书;第三层276.13米,是服务区、气象台,实验室(物理,气象,生物)和艾菲尔的办公室,一般不对游人开放。   埃菲尔铁塔有一部电梯,每次可容纳100人,斜升到57米高一层,另外一部可载50人的垂直电梯,开到115米高。电梯每小时可供2,400人用。参观人也可以通过1792级楼梯徒步登塔,到顶层鸟瞰巴黎全景。   对观光的游客来说,铁塔始终是一个让人敬仰和令人激动的建筑,“太美丽,太宏大了”“太雄伟了”“真是建筑技术的创新啊。”   不过,最有意思的是,当年曾激烈反对建铁塔的巴黎文人们也经常去铁塔。曾经有人问莫泊桑:“你为什么常到铁塔来吃饭?”莫泊桑无奈但诙谐地回答:“因为在巴黎,只有在埃菲尔铁塔之中,才是唯一看不到铁塔的地方。”   1889年11月6日,法国卡尔诺总统主持了的盛大的世博会闭幕仪式,世博会明星爱迪生用新近发明的留声机,以播放埃菲尔宣布闭幕的声音作为博览会闭幕节目。     铁塔的精神    1923年埃菲尔去世时,他的铁塔仍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这一记录一直保持到1930年,纽约克莱斯勒大厦建成,它比埃菲尔铁塔仅高出几米。   100多年来,埃菲尔铁塔历经风雨,屹立在塞纳河边。有趣的是,铁塔原名叫巴黎铁塔,但铁塔的争议和埃菲尔出色的创造,铁塔被习惯地称为埃菲尔铁塔。如今,埃菲尔和埃菲尔铁塔已经成为巴黎城市的组成部分。百岁铁塔并没有因时间推移而失去代表时尚的美名,它那高耸、浪漫的丰韵成为了法国的标志。它凝聚着崇尚创新的法兰西民族精神,它张扬着近代科学文明的威力,它彰显着巴黎城市无穷的文化魅力。
  当然,人们也不会忘记伟大的世界博览会,正是这样的一个创造、创新的舞台造就不朽的埃菲尔先生和永远的埃菲尔铁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坍塌前的世界: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
2006年08月31日

  1933年,现代物理学巨匠爱因斯坦和现代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有过一封通信,在回信中,弗洛伊德写道:“一切促进文化发展的事物都是反对战争的。”他还讲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隐忧:“谁有较强大的武力,谁就得到统治权----利用兽性和暴力,或暴力与科学结合起来统治。”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最后一次博览会在纽约举办,这是人类的第20届世界博览会。这次博览会规模超过历届,占地484公顷。主题是热忱的:“明天的世界和建设”。有64个国家参展,展示了尼龙、录音机、塑料、磁带、电视机等。

  4月30日,博览会开幕,罗斯福总统向60万人发表了讲演。虽然春寒料峭,而且战争的浓雾越积越厚,但罗斯福的演讲和博览会的热烈,仍然给人们暂时的热情。

  参展国中,引人注目的是苏联。1933年,也就是芝加哥世界博览会的当年,美国才承认了人类的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在称为联盟大厅的苏联馆中,伫立着一个劳动者高举着红星的雕像。本届博览会有力推动了美国及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它热烈地呼吁:"人类相互依存,以今天的力量建设明天和美好世界,建立幸福的美国方式。"

  这声真切的呼唤不多久就在二战的炮声中消散了。直到1958年,博览会在屠杀和屠杀后的沉默中沉默了19年。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的德国军队攻入波兰,不过3个星期,希特勒便把骑马冲向坦克的波兰人打败了。这个疯狂的人出生在1889年,那年正好是法国为纪念1789大革命而举行博览会的时候。

  不知好歹的盟国军队导演了自误的“西线无战事”。德国军队得到了时间,在征服挪威后,德国军队便开始用武力去嘲笑盟军了。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然后一举拿下法国。法国人此时是欲哭无泪了。6月10日,意大利也想染指法国,便痛打落水狗,向法国宣战。6月25日,法国投降。

  敦刻尔克撤退使英国保留了抗争的最后一点骨血,平时大耍滑头的英国人如梦初醒,他们到海峡的对岸去送渡狼狈不堪的士兵,平时看不起人的英国贵族和热忱的平民一道去帮助自己的军队,他们将华贵的游艇用于装载士兵,英国人开始团结起来了。从精神状态来说,这是二战的一个重要转折,唇亡齿寒的教训使英国人终于醒悟了。

  疯狂的希特勒在狂轰英国57天后,急不可耐地去咬苏联人。

  在希特勒的轰炸中,英国人拆除了已经历了90年沧桑的伦敦世界博览会水晶宫,因为这个庞然大物实在是轰炸机最好的诱导目标。人类骄傲与进步的象征毁灭了。

  亚洲,日本也发疯了。在中国大陆,日本人开动兽性机器,在一块他们垂涎已久的大陆上杀人放火。中国的军队和人民付出巨大的牺牲,从1840年起,他们受到最屈辱的待遇,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但此刻,他们从血泊中站起来,为尊严而战。

  在中国横冲直闯的日本人觉得,该是去打败美国牛仔的时候了,他们发动突然袭击,将珍珠港燃成一片火海。1941年12月7日,罗斯福总统称这天是国耻日。珍珠港的灾难激发了美国人的自尊心,他们在发战争财的聚宝盆中睡不住了。12月8日,珍珠港被偷袭的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

  战争打到1944年,盟军开始有了优势,“以邪攻正”、“以乱攻治”的轴心国有了麻烦。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1945年春天,日本的空军和海军几近被消灭,陆军的惨败更使他们无力支持下去了。战争的结束指日可待。

  意大利和德国投降后,只剩下亚洲的日本孤注一掷。

  1945年8月6日刚过7点,广岛上空出现一架美军的气象观测机,日本人对飞弹临头已麻木了,没有多少人要去躲避。8点刚过,又来了三架美国飞机,这一次,日本人连空袭警报都没发。

  8点15分,在距地点1850英尺的空中,人类的第一次对人施加的核爆炸出现了,这颗被称为“小胖子”的原子弹在屠杀力上,丝毫不输于日本的野兽军队。

  在一道灿烂得近乎完美的闪光后,“小胖子”变成一个炽热的火球,把广岛中心附近的无数民居烧成灰烬。随即到来的是每小时500英里的疾风,狂风的撞击粉碎了一切,整个城市夷为平地。

  升腾在空中的蘑菇云,在5万英尺的高空中变成黑雨,乌黑油腻的雨点落在死尸枕藉的焦土上。

  8月9日11时2分,长崎上空的又一次核爆使日本决定投降了事。

  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的“明天”到此落下句号。在当时,没有人预见到“明天”竟然是噩梦,几个世纪以来有关人类的梦想破碎得干干净净,一切都成为了噩梦,改变世界、变更生活方式的科学成了噩梦;凝聚民族,取得尊严的国家主义成了噩梦……

  黎明时分,人类又将去向何方?象征四海一家的世界博览会何时方能重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摆脱虚弱的依附:1893和1898年的世界博览会
  1893年和1898年的两届世界博览会,一届在美国芝加哥,一届在欧洲的布鲁塞尔。两届世界博览会都反映了相同的人文状况,即妇女的状况。   1893年的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作为纪念建筑的电子宫用了12万个灯炮来照明,灯一亮起来如同白昼。与电子宫一样熠熠生辉的是此届世界博览会专设的妇女宫,展示了“妇女们怎样以劳动来摆脱数百年来的虚弱和依附状况”。   1898年的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展示了妇女运动取得的伟大成就。博览会的两个部分由妇女管理:一个是关于如何进行体能训练和开发;另一个是关于工业和装饰艺术。   那个时代,对劳动的迫害和对妇女权利的蔑视都是极端的。   英国故事   又回到100年前。1788年,英国142个纱厂里,共有童工25000人,女工31000人,成年男工却只有26000人。最小的童工仅6岁,劳动时间是他年龄的近3倍,每天达16至17个小时,星期日只有上帝可以休息。煤矿的童工在坑道中弯曲着身体,用笨重的十字镐开凿,他们四肢爬行,拉动重重的煤车。怀孕的女工为了获得微薄的工资,有时不得不堕胎,在机器边分娩是经常的。   他们住在什么地方呢?   他们居住的地方简陋而拥挤,密布浓烟的天空下是狭窄拥挤的街巷。几辈人能挤在一间小屋中已是有福,无家可归的人,只有到潮湿黑暗的地下室去栖身。   他们享受什么呢?   他们享受伤寒、霍乱、肺结核以及各种职业病。1840年利物浦的一项调查中,显示工人的平均寿命为15岁。   他们怎么办?   他们除了忍受,一无所有。他们最悲壮的反抗方式是破坏机器。第一个单枪匹马、为权利而破坏机器的工人叫鲁德,这种斗争在日后成了一种运动,叫“鲁德运动”。   英国的有权人作了两个努力。一个是积极的努力,取消徒工章程,有利于劳动合同的自由签定。关于劳动时间和童工,到1819年,英国实行12小时工作日,禁止招收9岁以下的童工。另一个努力却是镇压,对破坏机器的工人除以极刑,对有组织的反抗,则不惜以军队施以镇压。   但人的解挪⒉灰蛉说乃劳龆?劳觯??824年,工人以血肉魂灵得到了一项权利,国会宣布废除禁止工人结社的法令。1829年,英国成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纺织工人组织。   英国的劳工状况是一滴水,在欧洲工业海洋中,这滴水即是一切。这滴水折射出来的不平等和奴役日后成了人类奋勇解决妇女无人权的源头。   “自由引导人民”   在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权利刚刚觉醒。维多利亚女皇对女权运动是反感的,认为那是“违反道德的疯狂行为。它使那些忘记了女性应有品行的可怜的同性丧失了理智”。女皇要求对女权运动口诛笔伐,她威胁这个运动,“女王对这个问题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在当时的欧洲,家庭中的淑女是妇女的楷模。在争取女性权利的道路上,同样有人付出热忱的生命。1791年,阿伦-普德-戈朱就因发表《女性与女性市民的人权宣言》并从事女权活动而被以"丧失女性应有品德的阴谋家"的罪名送上断头台。   在拿破仑法典中有这样的规定:“未成年者、未婚妇女、犯人及精神病患者没有行使法律的权利。”作为自由、民主象征的新大陆,《女性独立宣言》是在美国独立50年以后才发表的。   女性权利的缺乏和历史记录的妇女形象是相悖的。记述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的油画上以女性形象象征,她半裸胸脯,高擎着三色旗,率领着革命的人民奋勇向前。而在现实的生活中,却没有女性权利的丝毫象征,在大革命之前到大革命之后,妇女的地位没有变,权利也没有增,她们的命运是依附,然后仍然是依附,最后也还是依附。   在法国大革命时代,凝结的血液中有女性的血液;在死去的生命中,有女性的生命。神奇的新大陆上,开拓者的汗水中有女性的汗水,在废奴运动中,女性的光辉是等同于男性的。妇女先行者们觉醒了,她们要求受教育,参与社会工作,担任公职,不再成为男人的依附和社会的饰物。
  这也是世博会的魅力之一,它及时地记录了人在克服自然中的胜利,人在解放自己时无上的艰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纪之总: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


  1900年4月,巴黎万国博览会开幕,这是巴黎第三次举办博览会,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9届博览会。参观者达4000万人,多于历届博览会。
  在这次被称为“世纪之总”的博览会上,展示了西方社会在整个19世纪的技术成就,同时介绍了移动人行道和地下地道,但最受欢迎的展品来自英法殖民地,异域风情的小玩意盖过了工业文明的惊奇。

  30年不战的宁静,加上海牙和会的缔约,欧洲人的欢歌继续唱下去似乎是上帝的安排。和平和发展滋润着欧洲,这股暖流也透过大西洋的怀抱,传递给新大陆同样的信息。

  比邻而居的亚洲怎样呢?

  一海之遥的非洲怎样呢?

  在亚洲,历史悠久的中国河山破碎。同样悠久的印度,数百万饥饿的人正等待死神的召唤。飘浮在太平洋中的菲律宾浮沉不定,美国牛仔在击溃西班牙人后,将继续奴役菲律宾。在非洲,先来的布尔人和后来的英国人在南部角斗。同时,经历了20多年争取自由的抵抗后,苏丹的自由被自由主义的英国关进黑暗。亚非的世纪之交,劫灰飞扬,凄风苦雨之际,繁荣的超渡天音难闻。

  工业文明普照整个欧洲和新大陆,轰鸣的机器声响彻云霄,人类解决的脚步却是西方日出东方雨。

  在这个西方人最自豪的时期,又有两个重要领域的革命产生了百年不绝的影响,一个在心理学领域,一个在物理学领域。

  1904年,弗洛伊德发表了《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病理》。4年前,他的著作《释梦》为世界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观察人的方式。他通过日常生活中人的心理状态说明人的行为方式,结果“扰乱了世界安睡”,他对“人类本性”的新解说震撼着世界。他在人的“潜意识”世界中扬帆探险,离经叛道的骇世之言使其遭到排斥,但其学说讲述了人病态的一面:人最该警惕的是自己,否则人会为自己和文明付出巨大代价。他的学说无可否认地成为20世纪关于人的最重要的学说之一。弗洛伊德算得上一个在繁华中见着危机的人,但他的见解在“繁荣的危机”中是令人讨厌的,没有人去理会他的警告。

  在这个繁荣的世纪之初,人们有了飞机、汽车、无线电通讯,如果说这些发明是19世纪基础科学顺理成章的瓜熟蒂落,那么发生在世纪交替之时的另一次科学革命确确实实是爆炸性的了,它又一次改变了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的秩序。这次革命是物理学领域的革命,现代物理学就是在这场革命中奠定基础的。

  飞机、汽车、内燃机、电灯、电报、电话,它们共同的母亲是经典物理学,在19世纪末,这门庞大威严的学科已是一座壮丽的宫殿,无数巨人的光辉和发明的神异使它的完美举世公认。就在这座宫殿最辉煌的时候,它的解说一切的威权受到挑战,危机出现了。

  破坏这座宫殿的是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在这个超越光速的世界中,经典物理学失明了。

  人们曾经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最小的物质微粒,但1897年英国杰出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原来原子是有结构的。

  在此两年前,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已发现了一种奇妙的射线,它几乎可以穿透一切物体,“隔物窥秘”,伦琴把它称为X射线。

  在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耳发现铀元素具有放射性。巴黎的居里夫妇十分重视贝克勒耳的发现,他们检验所有已知元素及其化合物。居里夫人发现钍和它的化合物,也会发出贝克勒耳发现的那种放射线,她确认,这种放射线来自原子的内部,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发现。同时,她推测他们用于实验的沥青矿中还有一种放射性比钍更强的元素,在1898年6月,他们发现了这种新元素,作为对波兰祖国的纪念,居里夫人把它定名为“钋”。在把钋提炼出来后,意想不到的奇异又发生了,提炼后的黑色粉末仍有放射性,而且即使在不纯粹的状态下,它比铀的放射性也要强900,这就是“镭”。

  同伦琴一样,居里夫妇放弃了专利权,他们认为专利保护是同科学精神相悖的,居里夫人说:“镭不应当成为任何人的发财致富的工具。镭是元素,它属于全世界。”

  在这次物理学革命中,诞生了相对论、量子力学,新的学科层出不穷,如天体物理学、宇宙学、量子化学、生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它在运用上成就巨大,原子能、半导体、激光、超导、遥感、航天技术就是从这张产床上诞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岸无战事:1915年旧金山世界博览会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打的第二年,人类还有一次博览会,地点自然不在欧洲,而是在美洲,在美国的旧金山,这是1915的事。这届博览会是美国人的一个胜利宣言。   1914年8月15日,一艘名为“安康”的挖泥船在人群的欢呼声中,缓缓通过巴拿马运河,这是运河开掘完毕的首航。   1881年2月,法国人开始开掘沟通两大洋的运河,到1898年,法国人因为技术失误面临成本剧增的巨大困难,更可怕的是疾病使数以千计的工人死亡,法国人坚持不住了。新巴拿马运河公司想以1亿美元的代价,将不上不下的运河工程卖给美国。最初,美国人怕运河对他们东西两岸货运的主导权造成不利影响,反对的人很多。但一件偶然的事情改变了美国国会的态度。1898年,美国和西班牙爆发美西战争。两国的战事在加勒比海呈胶着状态,美国的“俄勒冈”号战舰从旧金山前往增援,战舰昼夜兼程,去打破战事的僵局,用了68天,航行13 00海里后,战舰方才到达目的地,但战事已近尾声,因为他们要饶过合恩角,环绕南美一圈后方能到达。要是有这条运河,到达加勒比海,虽不能朝发夕至,但与这漫长航程相比,也算得上朝发夕至了。   美国国会通过议案,收购新巴拿马运河公司。和法国做生意不难,但和当时巴拿马的主权国哥伦比亚商量,就好事多磨了。按照美哥两国的条约草案,美国政府享有运河开掘建筑权100年,条件是给哥伦比亚政府价值1000万美元的黄金,每年另从运河通行税中扣出25万美元交给哥伦比亚作租金。   美国人利用巴拿马人的情绪,支持其中一部分反对哥伦比亚政府的人,在1903年11月3日发起独立运动,美国政府三天后就承认了巴拿马共和国。在此前,美国军队已到了巴拿马。这是桩政治与经济的典型交易。最终,反抗者立国,美国人代价不变,但得到了开凿运河和使用10英里宽的运河区的永久控制权。   运河的建筑权和永久控制权到手了,但建筑运河并不因此变得轻易,这项工程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规模最浩大的工程,其中的困难也可用浩大来形容。法国人在建设运河的过程中,有2万人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运河的工地上。到1860年春天,工程差不多瘫痪了。直到19 06年,美国人再从头来过,先加固工程基础,改进环境的卫生条件。同时,他们扩展巴拿马铁路的路基,使之变成双轨铁路,及时将挖出的土石运走。在之后,工人们努力工作,战胜了洪水、山崩的挑战,移走1.5亿立方的泥土和石块,终于将两个大洋连结了起来。
  1915年的博览会就是为纪念巴拿马运河开通而举办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空时代的人类:1962年美国西雅图世博会
  名称:西雅图二十一世纪博览会
  举办时间:1962年4月21日至10月21日
  主题:太空时代的人类
  会场面积:30公顷
  参观人次:9,609,969

世博会场飘扬的各国旗帜
  相会西雅图

  西雅图世博会的第一位游客是芝加哥音乐家卡特。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开幕时,卡特先生就一心想成为第一位游客,结果被一位女士占了先,这次总算如愿以偿。幸运的是,卡特先生没有选择从世博会的西部入口进入,当时西部入口的钥匙不慎丢失,在22分钟后才向游客打开。

  世博会开幕式上,当时的美国商务部长卢瑟·霍奇、参议员华伦·G、西雅图市市长乔治·克林顿、世博会主席乔·甘迪分别讲话。而后,喜剧演员丹尼宣读了世博会宗旨,歌剧家玛丽领唱了美国国歌,百老汇明星约翰演唱了世博会会歌,用瑞典古战舰上334年历史的炮筒鸣放了21声礼炮。

  肯尼迪总统当时正在佛罗里达度假,他按动一个金质发报电键,远程开启了世博会庆典的序幕。开幕式在上午举行,博览会标志性建筑“太空针”配有538个音乐钟、44个放音喇叭,四周悬浮着2000个彩色气球,气球上印着“相会西雅图”的字样。高空杂技师旗着摩托车在太空针和运动场之间的缆绳上穿梭,高空汽球则向人群抛洒着小旗子。这时,清晨的雾霭逐渐消退,阳光冲破云层照耀着大地,给西雅图带来了美丽的一天。


儿童参观太空人展示


  飞向太空之梦

  西雅图世博会犹如一只五彩缤纷、奇色斑斓的蝴蝶,人们在应接不暇的感官冲击中兴奋着激动着。

  太空针: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充满了对太空的向往。1962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建成了载人航天器中心(1973年改名为约翰逊航天中心),用于设计阿波罗飞船、训练航天员和控制载人飞行。由此,“太空时代的人类”就理所当然地成了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的主题。而西雅图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太空针则在这个主题的基础上,充分表达了人们的理想。

  太空针奇特的造型就像是一个飞碟立在细细长长的金属上面,整体设计非常前卫,这正符合当时博览会迎向未来太空的主题。正因为其顶端是以UFO为蓝本设计而成的,当地居民中流传着一个脍炙人口的笑话:那是地球发生大劫难时,美国总统逃往宇宙的专用飞船。

  单轨电车:为了配合博览会而兴建的单轨列车,却是游客最愿意体验的节目之一。单轨列车的路线从市区的西湖中心一直到太空针,总长度2.4公里,单程95秒,成人票价50美分,儿童票价35美分,兴建此项目耗费了惊人的人力和物力。

  国际喷泉:喷泉随着播放的音乐节奏变幻着不同的喷水方式,当乐声激昂时冲天而起的水柱颇为壮观。蓝天白云下,坐在草地边的长椅上,一边听着美妙的音乐,一边欣赏着喷泉精彩的水舞表演,真是很惬意的感觉。喷泉边总是聚集着不少爱玩水的大人小孩,常常当乐声突然转强时听到他们惊叫着跑开,周围正在欣赏喷泉的人都跟着不约而同地笑了。


美国馆


  对世界的展示

  西雅图世博会的主题展区分为5部分:

  科学的世界:展馆是哥特式建筑。最吸引人的展示是波音公司的太空馆,每次安排750位观众体验10分钟虚拟遨游银河系的旅程。

  明天的世界:展示安排在华盛顿国家体育馆内,展示明天的世界。可容纳一百多人的巨型玻璃球体在蜂巢型管道中穿行,带领人们参观未来的世界。明天的世界向人们展示了自动清洁的盘子、自动窗、可变颜色的桌布。

  商业和工业的世界:这是最大的主题展区,许多参展国家,如加拿大、印度、日本、瑞典、法国及阿拉伯等,以及企业如IBM公司、标准石油公司、通用电气、福特公司,都参与了这个展区的展示。

  艺术的世界:该展区由全球61个著名博物馆出借的艺术品组成,包括米开朗基罗、提香、伦勃朗等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以及东方古代艺术品、印度艺术作品等。

  娱乐的世界:展示了各种娱乐方式,从芭蕾到拳击,从爵士乐到戏剧,应有尽有。


福特公司1962年的新概念车


    预言与幻想

  西雅图世博会用先进的科技和对太空的展望激发了人们的理想。有些理想在不久后就变成了现实,我们称之为当年的预言;有些理想至今还没有实现,我们称之为奇异的幻想。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幻想也会变成现实:

  ★将来的职员可乘私人旋翼机去上班。
  ★将来的城市上空悬浮有巨型屋顶,人类可以任意控制和调节城市天气。
  ★人类将来的工作时间会越来越短,每周只需工作24个小时。我们将有更多的时间用在艺术、运动和个人爱好上。
  ★将来的厨房中,主妇只需按动各种按钮,就可准备家人的晚餐。
  ★将来的墙壁是用空气制作的。
  ★将来的电话上有一个按钮,当你按下时,就可以看到对方的脸和正在说话的嘴。
  ★将来的教室漂浮在空中,追随着太阳移动,太阳光线一直照在学生的书本上。
  ★参观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的人,将来都有可能登上月球。
  ★将来的飞行器,能让人类在几分钟内环绕地球。
  ★将来人们不需要种植大豆,就可生产出豆腐。
  ★将来人们像打开水龙头一样打开食品龙头时,就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食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设明天的世界——1939年纽约世博会
  名称:纽约世博会
  举办时间:1939年4月30日至10月31日,
  1940年5月11日至10月27日
  主题:建设明天的世界
  会场面积:500公顷
  参展国家数:64


尖角塔和圆球

  1939年,当亚欧大陆硝烟四起时,纽约世博会在“新大陆”拉开了帷幕。这场跨越了两个年头的博览会共有64个国家参展,其规模与成就,可以说达到了世界博览会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新大陆 新世界

  作为庆祝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任职150周年的超豪华献礼,1939年纽约世博会不仅对美国而言是一个历史性的重大节日,对西方文明史亦是意义非凡。当然展会的宗旨不仅限于此,主题设立组委会明确地表明:“纽约世博会是世界的盛会,是一次展示那些对人类进步有贡献意义的所有事物的嘉年华。”于是,1939年纽约世博会的主题应运而生:建设明天的世界。

  在本次世博会上,展出了各式各样的最新发明和技术,磁带录音机、电视机、电视摄像机、尼龙、塑料制品等崭露头角。纽约世博会想要告诉参观者以及全世界的是:这些就是世界运行所依靠的材料、思想理念和能量;这些就是当今最为先进的技术,是我们创建未来世界、赖以生存的工具。你就是建造者,你同时也是决定者,选择某种工具并且使用它通往更好的明日世界。
  愚公移山 精卫填海

  在为纽约世博会选址的时候,规划者发现,纽约市区中已无法找到一大块交通方便且能满足世博会需要的空地。于是,他们将举办世博会看成了一个进行长期城市规划的机会,对场址的规划超越了世博会从始至终本身的时间跨度。今日纽约昆斯区的可乐娜公园,上世纪初还是一片沼泽地和垃圾场。纽约世博会对这片场地的改造是美国东部有史以来最为浩大的一个工程。纽约人拿出了“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精神,山群被移走,600万立方码左右的碱灰填满了沼泽,人们将成千上万吨的泥土倾倒其上并涂匀,将沼泽和垃圾场改建成了空旷平整的世博会举办场地。世博会后,经过多年的发展,这片土地脱胎换骨,成了纽约市第二大公园。

  整个博览会是无数人梦想、经验和勇气的结晶。设计师、建筑师和工程师们,将灵光闪现的瞬间演变成了真真切切的一栋栋建筑,供全世界欣赏。博览会上最倾注血汗和财力的建筑之一,便是这届世博会的主体建筑物——角尖塔和圆球(The Trylon and Perisphere)。这一对造型颇具现代感的建筑成了纽约世博会的形象标志,频繁出现在它的会徽和各种海报中。但由于其标新立异,在建造的过程中,人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各种技术难题,工程师们集思广益、商讨对策,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往往会讨论出上百种解决方案,然后再从中选择实际效果最好的。由此,他们最终创造出了不可思议的奇迹。


纽约世博会场址鸟瞰

  文化、科技和美食的嘉年华

  除了锐意求新的主题、展品和建筑,个性鲜明的各国展馆也是纽约世博会的一大看点。意大利馆是一座三层楼高的精致建筑物,其中陈列的展品描绘了意大利旅游业和工业发展的图景:航海、航空、电子技术产品,以及香水,化妆品,羊毛、丝绸制品一应俱全。其中最为新颖的是合成纤维产品,包括取材于牛奶的毛线纤维。在馆内的运输展厅,意大利错综复杂的交通系统被复制了下来,一系列的城市立体模型将罗马的历史变迁一一刻画。意大利馆的一个体恤人心的精妙构思就是:美食。展馆请来了意大利顶尖的厨师,在三楼的取名“夜色”的酒吧掌勺,美食伴随着喷泉、鲜花和音乐,着实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人们纷至沓来,感受抒情诗意又不失活泼的意大利精神。

  高高耸立的镂空建筑是波兰馆最显著的特征,代表了波兰的对未来的期盼——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民族。走进馆内的“诚实宫院”展厅,游客可以看到波兰国王宣布共和政体的一些原始文件展品。宫院里的另外一部分展品则描述了从第一个波兰移民在1608年踏上美国土地,到波兰军队参加美国独立战争、参与美国发展的历史。另一个主题展厅是“科学殿堂”,这里陈列着波兰的原创发明成果,共有超过200项。在时尚展区,8位模特身着波兰设计并生产的女士服饰,展示着波兰的时尚文化。无独有偶,在展馆主建筑的旁边,是一座独立的小楼,地方虽小,却是美食家的乐园,游客可以品尝到珍贵的波兰葡萄酒、伏特加和四百多种美味佳肴。

  罗马尼亚展馆面对着和平广场,这是一幢四层楼的建筑,装饰有罗马尼亚国家修道院风格的石筑阳台。在罗马尼亚馆的餐厅里,游客可以在罗马尼亚著名交响乐团演奏的音乐声中,尽情享用特级鱼子酱以及地道的罗马尼亚当地菜肴。罗马尼亚馆中最大的展厅展出了各种玻璃制品、陶艺、绣品、珠宝首饰和乐器。这个展厅的独特之处在于,所有的展品均是百分之百手工制造的。整个罗马尼亚馆的布置不仅体现了美国式的舒适,更体现了罗马尼亚式的艺术气息,这一设计理念在馆中的各个细节上都有着突出的体现。


  1939年纽约世博会向世人提示了一种可能:人类真的能凭借一己之力来改变世界。在如今的纽约可乐娜公园里,仍保留着4座当时的展馆,其中科技馆、昆斯艺术博物馆、公园剧院等仍在对外开放。仿佛是一个梦,这里的沼泽和垃圾早已消逝,代之以富有诗意的景象。当年由美国钢铁公司建造的直径36米的巨型不锈钢地球仪——也就是世博会主体建筑物中的那个“圆球”,现在还矗立在这里,它至今仍是世界最大的地球模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文明和人性--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

  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标志性建筑原子塔展现在世人面前。作为主办国对1958年世博会主题——“科学、文明和人性”的生动诠释,它打动了无数参观者的心。   2003年,比利时政府投资2400万欧元,对原子塔进行整修。   2006年,焕然一新的原子塔重新对翘首期待的游人开放。   2006年,比利时发行原子塔图案的欧元纪念币。   今天的原子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尘封的历史又一次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游客在原子塔前玩耍

  原子塔——将微观载入历史   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场址距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中心7公里,占地200公顷。这里原是皇室园林,当时的比利时国王博杜安一世同意在此举办世博会,唯一的要求是会后将所有展馆一律拆除。后来当博杜安一世亲临布鲁塞尔世博会标志性建筑原子塔时,年轻的国王被深深震撼了,他决定保留这座精妙绝伦的建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改变了国王的决定。   原子塔由安德·沃特凯恩设计。这座建筑物由9个直径18米的铝质大圆球组成,每个圆球代表一个原子。圆球与连接圆球的钢管构成一个正方体图案。这个正方体相当于放大了1650亿倍的α铁的正方体晶体结构。原子塔总重量为2200吨,最高一个球顶离地面102米。每个球表面都覆有弧形铝片,在阳光照耀下,原子塔银光闪烁,更显得新颖别致,堪称标新立异的科学艺术品。每当夜幕降临,每个圆球外面的灯泡交替追逐发光,奇妙的灯光点缀着布鲁塞尔的夜景。原子塔的设计表现了人类对金属和钢铁工业的尊崇和对原子能和平利用的期望。   1958年的比利时经济繁荣,是欧洲共同体的发起国之一,欧共体的总部就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因此,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也成了“西欧的首都”。正巧当时欧共体成员国有9个,比利时也共有9个省,因此,原子塔成为比利时国内团结和西欧联合的象征。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今天的比利时还是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不能也不会抛弃原子塔。这要感谢博杜安一世国王当年做出的明智决定。   “世博星”——数字·图形·建筑   在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的各种历史纪录中,经常能看到一个特别的徽标——“世博星”,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将数字、图形与现实象形结合起来。在布鲁塞尔世博会会徽的征集过程中,“世博星”脱颖而出。“世博星”的主体是一个不规则的五星,五星中央是众人熟知的布鲁塞尔市政大厅。在右上方,五星触角之间,为地球的造型,右下方“58”代表世博会会期。画面上,五角星以其向外发散的触角与微微俯冲的姿势使主体建筑成为整个画面的焦点而越发突出,象征着1958年整个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于布鲁塞尔,聚焦于这届世界性的盛会。同时,5条发散的射线象征着五大洲。

1958年世博会园区展馆布局

  缤纷展馆——难忘的展品、旋律和影像   在布鲁塞尔世博会上,各国展馆和企业馆缤纷多彩,耀人眼目。它们以各具特色的建筑、展品和展示,诠释着“科学、文明和人性”的世博会主题。   布鲁塞尔世博会的苏联馆和美国馆相互毗邻,两馆规模相当,是布鲁塞尔世博会上面积最大的两个展馆,也是世博园区内颇受关注的展馆。它们用各自的方式展示着人类的科技成果和理想信仰,直至今日,当年的游客回忆起来依然称道不已。   苏联馆展出的人造地球卫星模型是本届世博会最吸引人的展品。当时苏联的航天科技正处在高速发展中,3年后的1961年,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太空旅行第一人。苏联馆大厅布置有人物展,陈列着列宁等英雄人物的雕像。此外,还展出了1956年诞生的“伏尔加”牌轿车,由苏维埃高尔基汽车厂生产。   美国馆的建筑外形是圆形,直径104米,高26米,竟然容纳下了比利时皇家花园里的树木。核电设备是美国馆最重要的展品,强调美国对核能的和平性应用。

飞利浦馆

  飞利浦馆的造型奇特,恰似冲天的飞机,由法国著名建筑家柯布西埃设计。作曲家瓦列斯为展馆谱写了“电子音诗”,从此,一种新的音乐形式——电子音乐就此诞生了,飞利浦馆可称得上现代电子音乐的襁褓。   当时的游客走进了展馆便是走进了音乐,历史是这样记载的:“当人们从这一建筑物走过时,他们一面通过四百多个扬声器听着音乐,一面观看放映出来的一系列图像──有些是照片,有些是油画,还有打印或手写的原稿。飞利浦馆毫无使图像与音乐同步的意图。结果是,除了偶然的巧合外,人们所获得的大部分印象在视觉与听觉之间是不协调的。6个月中,每天约有一万五六千参观者,他们对自己看到的图像和听到的音乐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反应:惊骇、愤怒、不知所措、畏惧、感兴趣、狂热。”布鲁塞尔世博会飞利浦馆由此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众生百态——热情的参观者   布鲁塞尔世博会的第一位游客是一名中年男子,他为了最先入场参观,在入口处席地而坐,等候了三天三夜。他的热情令世博会的工作人员和值勤警员深受感动。布鲁塞尔世博会的第一百万和第一千万名参观者都是女士,她们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了特别的欢迎和礼遇,这不期而至的幸运令她们笑逐颜开、兴奋不已。   布鲁塞尔世博会还吸引了众多的明星观众。出生于布鲁塞尔的奥黛丽·赫本,当时是最当红的好莱坞明星,她带着心爱的小狗从美国回到布鲁塞尔,在原子球周围流连忘返。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罗密·施耐德当年也兴致勃勃地从德国来到布鲁塞尔,她自己就构成了世博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来自美国的软冰激淋得到了众多游客的青睐,多欧洲游客是第一次品尝这种夏季清凉食品


  1958年世博会展期正值盛夏,来自美国的软冰激淋得到了众多游客的青睐。软冰淇淋是保存在冷藏条件下的、现制现卖的新鲜冰淇淋,很多欧洲游客是第一次品尝这种夏季清凉食品。比利时最著名的一个巧克力品牌则为那届世博会专门设计了产品包装,加上了EXPO与58等字样。这既应景又可口的巧克力,自然也受到了世博会参观者的热情追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192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

会期:1926年5月31日~11月30日

缘起:纪念美国建国150周年

参观者:22,317,221人   


关于1926年费城世博会,后人给予了很多评价。本文基于奥斯汀于1927年主编的《一个半世纪国际展览会》的叙述,介绍1926年费城世博会的缘起、展示、活动等,希冀对进一步研究1926年费城世博会有所参考。

胡佛和凯洛格在开幕式


早期准备  


早在1916年,费城市长就提出在美国独立150周年的1926年应该举行特殊的庆祝。1921年,费城市长摩尔(J. Hampton Moore)正式提出在1926年举行费城世博会。


1921年12月16日,赫伯特·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次政府晚宴上发表了举行费城世博会纪念美国独立150周年的演讲,胡佛的个人背景使他的号召对联邦政府的决策产生很大影响。


1922年3月24日,美国总统沃伦·哈定(Warren Gamaliel Harding)关于费城世博会的提请得到赞同。1923年8月,哈定总统病逝,卡尔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继任。1924年1月,选举了新的领导集团负责费城世博会事宜。


1925年3月29日,柯立芝总统向全世界发出邀请,宣称本届世博会的目标是“展示美国和其他国家在艺术、科学、工业和商贸方面的进步,展示人类关于空气、土壤、矿物、森林和海洋的产品开发”。


本届世博会的资金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联邦政府拨款100万美元,二是宾州政府和费城政府拨款966万美元,三是公众捐赠295万美元,共约1361万美元。

罗马尼亚皇室在世博会礼堂


开幕及参观   


1926年5月31日,世博会开幕。当天,有5.5万人购票参观,另有近2.7万人免票入场。免票人中很多是世博园区的雇工,因为世博会场馆和布展还没有最后竣工,他们要在开幕日继续工作。本届世博会施工项目在开幕两个多月后才全部完成。出席本届开幕式的美国政府要员是国务卿凯洛格(Frank Billings Kellogg)和商务部长胡佛,而总统柯立芝于7月5日参观了世博会。


购票参观者的数量更能准确反映世博会的吸引力。本届世博会总的购票参观人数是640万,6月有45万多名参观者,随后逐月增加,9月达到150万,10月回落到130万,11月有85万。世博园自8月16日起允许汽车驶入,共有21万车次光顾了本届世博会。星期天的参观人数是平常的2~4倍,最多的一天是在10月3日星期日,购票人数接近11万;最少的一天是6月7日星期一,下着雨,只有2000多人购票参观。


8月初,世博会全部工程竣工后,商务部长胡佛向全美作如下陈述:“纪念美国建国150周年世博会竣工了,非常优秀而高贵,富有教育意义。所有的美国人都应该去认知它,去参观它。在过去的世博会上,美国的历史从没有如此细致地展现过。费城人民应得到全美的支持,因为他们为纪念美国独立150周年尽了最大努力。”


国务卿凯洛格同时发表声明:“作为本届世博会管委会成员,我向费城人民致意。我相信全美都钦佩着费城所做的一切,我希望所有的美国人都有机会来参观伟大的纪念美国独立150周年的费城世博会。”

中国展馆


主要展馆   


由于时间紧迫,美国建造了五个展馆容纳主要的展示。一是自由艺术和制造宫(the Palace of Liberal Art and Manufactures),全部为美国展品,美国各行业的领头企业都在此设立展区,展示最新技术和产品,例如电影。二是农业和外国展示宫(the Palac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ign Exhibits),主要是各参展国设立的官方展区,还有一些美国公司和外国著名公司设展。三是美国政府和机械运输宫(the Palace of United Stated Government, Machinery and Transportation),主要是美国政府展,也有部分美国公司在此布展。四是教育和社会经济宫(the Palace of Education and Social Economy),主要展示美国和其他参展国的教育情况。五是艺术宫(the Palace of Fine Arts),展示来自各参展国的油画、雕塑、水粉画、摄影作品等。


在主要展馆中,大部分展品来自美国。美国主办世博会的主要意图是向世界展示美国。


主办方建造的其他辅助建筑包括礼堂、体育场、邮局、消防站、高压泵站、电站、自由钟架、紧急救护医院、新闻发布室等等。礼堂常用于欢迎外国元首的小规模演出,体育场用于大型活动。此外,在园区建立了国家馆的有阿根廷、古巴、捷克、日本、罗马尼亚、西班牙、突尼斯等。当然,当时的参展国国家馆并不以展示为主要目的。


本届世博会标志性展品是自由钟,当时许多明信片、海报、纪念品都有自由钟的造型,参观者也非常热衷于在自由钟旁留影。美国政府的展出中,国会图书馆做出了很大贡献。国会图书馆利用丰富的历史馆藏,用图片反映了美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发展情况。展区布置了大量历史文件的复制件,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其中最受瞩目的是《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的复制件展出,是美国精神的集中反映,是美国意识形态的基础。美国一些行政部门也在政府展区布展,如邮政局、专利局、国防、航空机构等。 

自由艺术和制造宫


链接:有关1926年的记忆


1926年费城世博会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展览和活动,大受当时参观者的欢迎。


动物展赛   


家禽及畜牧品种展在美国有很长的历史,远远早于美国在1853年第一次举办世博会。随着美国家庭养狗的流行,宠物成为当时美国社会日渐兴起的时尚,也成就了一种新的产业。本届世博会上,各种动物展示及评比吸引了公众的参与。


畜品种展1926年9月12日至19日,美国和加拿大的农场主带来了优种牛、羊、猪、马近3000头,在费城世博会间举行了畜品种展。其中牛1400头,羊700只,猪600头,马175匹。幸运的是畜品种展示的一周内,天气很好,各种评比得以在蓝天下顺利进行。数千名观众饶有兴致地前来观看。


狗展1926年9月30日至10月2日,美国犬业俱乐部(AKC)举行了第一次狗展。1200名参展者带来了2000多条名狗,他们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和德国。这些狗总价值超过100万美金,40位国际知名评狗师负责分类评比,AKC对获奖的狗主进行奖励。如今,美国犬业俱乐部平均每年正式和非正式的各种规模的赛事活动达15000次,是世界上最为活跃和权威的犬类组织。


另外,在10月26日至30日,世博园区内还设立家禽展、宠物展和鸽展,都吸引了大量参观者。

国会图书馆的展示





体育运动   


本届世博会举行了多项体育比赛,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在费城参加了棒球、足球、高尔夫、手球、自行车、摩托艇、游泳、网球、划船、马拉松和其他各项田径比赛,许多运动员是1924年奥运会的奖牌得主。体育比赛激发了参观者的兴趣,仅马拉松比赛就吸引了100多万名观众。体育比赛的火爆也反映了当时美国公共文化中体育运动的盛行。


体育馆 为了运动比赛和大型户外活动的顺利进行,主办方建造了费城体育场(the Municipal Stadium),体育场设计容量10万人,最多估计可容纳13.5万人,共有39个入口,38个出口。为方便晚间赛事,夜晚体育场上空亮起190盏灯,每个1500瓦,而观众并不觉得刺眼。体育场配备了多种更衣室,有带浴室的单人更衣室,有方便参赛队的中等大小更衣室,还有医务室,供医护人员及时处理赛场上的意外。冬天,这些房间包括卫生间都供暖。浴室的水龙头任何时候流出的都是热水。费城体育场的规模和配备在当时无疑是最先进的,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不落伍。


史上最有名的格言 本届世博会的体育比赛中,最为著名的是杰克·登普西(Jack Dempsey)和吉恩·滕尼(Gene Tummey)在拳台上的重赛,创出了170万美元的拳击票房最高纪录。尽管已经过去80多年,但因其特殊性和经典性,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拳击历史上最伟大的赛事之一,是运动史上最具纪念意义的体育赛事。1926年9月23日,有12.2万拳迷把费城体育场挤得水泄不通,有些人甚至提前一天就等候在体育场内。这是登普西在获得冠军三年后的第一场“卫冕战”。“公众宠儿”滕尼,在这次大战中表现神勇,作风顽强,最终击败了登普西,赢得了拳击冠军。登普西在失败中得到了公众的同情,他虽败犹荣,体现出高贵的尊严和博大的胸怀。赛后,他由衷地赞扬打败他的滕尼。他向妻子解释失败的原因,曾说出运动史上最有名的格言:“亲爱的,我忘记逃走了。”


节庆及娱乐活动   


为体现国际性和增加参观者兴趣,本届世博会设立了33个国家日(美国除外),38个州日(美国各州),33个城市日和18个民俗及社会节日。中国日设在10月11日。根据参观者的回忆,最美丽的室内表演是日本日活动,最出色的军队仪仗表演是英国日活动。


本届世博会设有专门的娱乐区Gladway。据统计,获得经营许可的共310家,其中餐饮18家,展品销售97家,户外销售点11个,咖啡屋、玩具店等21家,娱乐项目28个。有的在游戏中重现美国内战的著名战役,有的在娱乐中回顾纽约早年的火灾控制,有展示中国人生活场景的中国村,有阿拉伯的民族艺术表演等。与大道乐园、派克乐园一样,Gladway是世博园区内人气最旺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月球是全人类的:1970年大阪世界博览会
  1970年日本大阪的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是“人类的进步与和谐”。这个主题在更为广阔的太空背景中得以表现,提示了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纪的另一个突破。   相对19世纪欢乐的后半个世纪而言,在二战废墟上重新开始的人类就是喜忧参半了,二战后的阴影始终不曾消失。在这种压抑的气氛中,人类听到了另一个星际的声音。   1967年的加拿大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和这个声音是同步的。   1967年,美国剑桥大学的天文学家“听”到了来自遥远宇宙的声音。一名叫贝尔的研究生发现在宇宙无线电波记录的信号中有一连串脉冲信号。起初他们认为是来自地球某地的杂音,但奇异的脉冲波仍在继续,每秒4次到每3秒一次不等,这是有规律的。人们以为这是来自宇宙另一文明的信息。到1968年初,人们才失望地知道,这些信号并不是来自另一星球的文明信号,而是来自一种星体,人闪把这种星体称为脉冲星。   这次发现更加激发了人类对宇宙的兴趣。这种兴趣的翅膀在1957年飞行过一次。1957年首次飞上太空的是前苏联的“伴侣”卫星,这是一个直径22.8英寸、重184磅的金属球体,它被强力火箭推送出大气层,在距地球550英里的地方绕地球运行。一个月后,“伴侣”二号又升入太空,这颗人造卫星上有第一个进入太空的生物----一只叫莱卡的狗。   在太空历险上,美国不甘示弱,1958年,美国的“探险者一号”卫星也飞入太空。此后若干年,两个大国展开了飞出地球的竞赛。人的征服野心开始以宇宙为背景了。   1969年7月20日,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休士敦太空飞行中心传出对话,这是美国东部夏令时下午4时17分43秒。   “告诉你们,在这间屋子里,在全世界,有无数的笑脸。”   “这里也有两个笑脸。”   回答来自月球。   6小时后,停泊在月球“宁静海”上的太阳神11号美国航天器的舱门打开了,宇航员阿姆斯丹穿着臃肿的太空服挤出舱门,爬下短梯,慢慢将双脚放到月球上。   “我现在走出登月舱了,这是个人的一小步,更是人类的一大步。”阿姆斯丹的话响彻宇宙。   历史对宇航员阿姆斯丹的话有多种记录版本,因为这是人类迈出的最伟大、最有纪念意义的一步。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作为队长的威尔逊也讲了话,对着全世界讲了话。威尔逊在茫茫的宇宙中向地球讲道:“我,哈伯威尔逊,以全人类的名义宣布,月球不属于哪个国家,而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为全人类的和平而来。”   世界记住了威尔逊的话,在几十年后,人们才真正感到了威尔逊之言透出的伟大与坚强。人们在那一天的几十年后,方才知道当时美国政府要威尔逊队长说的是如下的话----   “我,哈伯威尔逊,郑重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拥有对月球的领土主权。美国人每迈进一步都是美国领土的扩展。”   威尔逊偏偏不爱了一次国,而深深爱了一次人类,威尔逊为他的话付出了代价,但人类因为他的代价而可以继续对月球进行探索、进行唱颂。在阿姆斯丹的豪言之后,威尔逊的壮语更是响彻宇宙。   1970年,也就是在美国人登上月球的第二年,第一次在亚洲举行的世界博览会----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上,美国馆展出了“月亮上的石头”,这是本届博览会上最受欢迎的展品。   百事可乐展馆   1970年大阪世界博览会的另一个焦点是百事可乐展览馆。这是由美国艺术与技术实验公司组织设计的,这个公司的宗旨是促进工业、技术和艺术不可避免的密切联系,并发展“艺术家与工程师间的有效合作关系”。百事可乐展览馆是技术与艺术相互合作的一大制作,三十多位工程师和艺术家花了两年时间,摹制了一个太空时代的环境,让人身临其境。   在这个圆球形的展览馆内,声光系统可以因观众的活动和声音而作出相应的反应。创造者们制造了云雾,盘旋在圆顶之上。馆内的一面堪称世界上最大的球面镜,在穹形天花板上照出观众的主体形象。另有一片日本式的花园,园内布置着慢慢移动的雕塑物。技术与艺术原本分属两个人类发展的范畴,而两者在百事可乐展馆中得到了有机的结合,产生了奇妙的境界。   时间盒   在大阪世界博览会,人们埋下一个“时间盒”。“时间盒”内径为1米,这是一个球形的密闭容器,里面装有大量的人类社会的资料,从科学到文化,有记录和代表当时人类况态的文字、照片和物品,这用于告诉以后,让后人知道人的曾经沧海。   世界博览会作为展示与记录人类文明的盛大活动,“时间盒”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物品。   对这样一个深埋于地下的容器,第一次把它称为“时间盒”是在1939年的纽约世界博览会。西屋电器公司把一个长约2.3米的鱼雷状“时间盒”埋在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的弗勒辛草坪,埋藏深度为15.2米。在1964年的纽约世界博览会上,西屋电器公司也埋下第二个“时间盒”,两个盒子准备在6939年的时候开启。1967年的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上,人们又埋下一个准备在2067年开启的“时间盒”,大阪世界博览会埋下的“时间盒”将在6970年开启。   “时间盒”的形式最早出现在古代的埃及和巴比伦,一般是将建筑物的基石掏空后再放入,古代埃及和巴比伦的很多寺庙底座就装有各种记录有当时情况的石碑和雕塑物。到20世纪90年代初,在英国,埋“时间盒”成为一种时尚。一家环保组织埋下装有一封现代人写给子孙的道歉信,信中详细讲述了现代环境的严重污染,并因此向未来的人深表歉疚。
  人们在世界博览会期间埋下“时间盒”,让今天告诉未来,也让未来汲取今天的欢欣与忧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世博会与早期奥运会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期间当地土著人模仿奥运项目举行的比赛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期间当地土著人模仿奥运项目举行的比赛   世界博览会与现代奥运会是全球范围内的两大盛会,它们有着各自独立的表现主题,以各自的博大与丰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寄托着万众的梦想。而人们可能并不清楚,从历史上看,世博会与奥运会存在着一段亲缘关系,两者在一定历史时期曾相互合作,并且对彼此的发展产生过影响。现代奥运会始于一个世纪前的雅典,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后的3届奥运会均出现在世界博览会的会场上,并由此开创了一套至今仍被运用的举办模式。   19世纪末,西方人对体育的热衷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体育活动成为娱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1851年的世博会也开始与奥运会结缘。在1900年巴黎博览会期间(5月20日至10月28日),举办了第二届现代奥运会,它被作为博览会活动的一部分。当时的参赛选手多为业余者,比赛项目较少,获胜者必须自己支付奖牌费用的规定也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但在这届奥运会上,女性首次被允许参加比赛,这也是世博会与奥运会首次同时在一座城市举行。   世博会期间举办奥运会这种形式分别在1904年与1908年世博会上得到沿用。第三届奥运会在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期间进行。与上一届相比,这届奥运会显得更为规范:首次开辟了专门的比赛场地,配备良好的设施,拥有一系列受欢迎的项目以及相当数量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者。但运动员以个人或俱乐部成员的身份参加比赛,并不代表国家,奥运会本身也仍然笼罩在规模宏大的世界博览会的光环下。奥运会主办方因博览会强大的号召力而最终决定将举办地由芝加哥移师圣路易斯。“奥运活动”在展览会的几个月中被广泛宣传,尽管真正的奥运赛事只持续了一周(8月29日至9月4日),但会展上举行的各种技能竞赛和体育项目都被冠以“奥运项目”的名称。博览会方面甚至专门设立了为期两天的“人文活动日”,将主办地附近村庄的近两千名当地土著人组织起来,模仿奥运项目进行比赛,并作为博览会的一个展示内容。比赛项目主要包括赛跑、跳高、射箭、标枪等,当然他们的成绩与奥运会正式比赛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到了第二天,竞赛项目大多被改成当地人擅长的爬竿等本土项目,更多的参观者被吸引过来,欣赏选手们高超而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运动技能。在主办方的苦心经营下,美国举办的第一届奥运会给博览会带来了更高的声望,也是在这届博览会上,奥运比赛开始为人们所广泛了解,知名度冉冉上升。世博会与奥运会的合作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期间当地土著人模仿奥运项目举行的比赛
    第四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08年英国伦敦博览会期间举行。从举办模式上看,这届奥运会可以说是第一届严格意义上的现代奥运会。组织者专门建造了在当时具备一流水平的场馆,设立了多样的比赛项目,各国的运动员受到来自东道主的礼遇和款待,并且第一次出现了开幕式。奥运主要赛事被安排在博览会140英亩展览区中的一个体育馆里,比赛期间大量的观众给主办方带来了超过十万英镑的收入。无庸置疑,在火热的7月,那些欣赏完精妙展览的参观者,同样会被紧张激烈的比赛和充满激情的呐喊助威所深深吸引。
  早期奥运会的举办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当地政府的支持和世博会财力支援,而随着奥运会影响力的扩大,从1912年第五届奥运会起,它不再与世博会活动同时出现,开始走上独立举办的道路。世博会与奥运会的合作关系告一段落了,但它们各自给对方带来的潜在影响仍在继续。不少国家在举办了世博会后相继承办奥运会,有的城市则荣幸地在不同时期分别留下了世博会与五环旗的影子。最近的一次是在加拿大蒙特利尔(1967年世博会后又承办了1976年奥运会)。奥运会同样为世博会的厚积薄发注入了活力。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帮助韩国把1993年世博会带回了家。一个城市举办大型综合性国际活动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锤炼、积累和验证,世博会和奥运会无疑是最好的试金石,世博会与奥运会在相互印证中衬托出城市的魅力,也呼应了人们对节日和欢聚的渴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一次与奥运同行——记1908年伦敦世博会[图]

  地点:英国伦敦
  时间:1908年5月14日至10月31日
  主题:展现英法帝国成就
  参展国:以英、法两个国家为主
  参观者:840万人次



图为1908年英国伦敦世博会“白城体育场”展区


  1908年世博会虽然在历史上并没能给人留下太多的话题,但其还是有自己的特殊的地方。这是一届由英、法两国联手主导的世博会,而且这也是迄今为止,历史上最后一次奥运会与世博会同时举办。从这以后,奥运会迅速发展壮大,甚至超过了世博会的影响。
  众所周知,历史上世博会与奥运会同时举办的只有3届,分别是1900年巴黎世博会、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和1908年伦敦世博会。如果说早期奥运会与世博会同时举办是沾世博会光的话,那么到了1908年奥运会的声势已经有赶超世博会的趋势了。原本1908年奥运会定在意大利的罗马进行,但由于罗马政府临时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因财政困难无力兴建体育场馆,而主动放弃主办权。国际奥委会不得不紧急与英国政府协商,将该届奥运会转至伦敦举办。这个意外无形中成就了又一段世博会与奥运会同时进行的历史。
  1908年世博会是由当时的英法两国经过友好协商后举办的,展览主要涉及英法两国在工业、商业和文化领域内的成就。会场选在伦敦西部一块大约140英亩的农田,共开辟了艺术区、进步区、娱乐场等区域,建筑以白色为主,称为“白城”。其中,一座拥有6万余个座位的体育场,被称为“白城体育场”,奥运会的大部分比赛项目都在这里进行。这一举措,也吸引了更多的观众来到世博会的场地进行参观游玩,一举两得。
  尽管仓促举办,但伦敦奥运会还是办得十分成功。参赛国达到22个,运动员共2000余名,总人数比前三届的总和还要多,而且还第一次实现了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五大洲国家聚首。本届奥运会还为奥运会各项比赛制度的正规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大会不仅正式向获得冠军的选手颁发金质奖牌,而且还第一次印发了各国得奖统计表等,这一举措对以后各国进行这方面统计或计算正式的得分产生了积极影响。
  奥运会的成功也给世博会带来了一系列积极效应,但从这一届以后,奥运会与世博会就再也没有“相遇”过。也是从这之后,奥运会在全球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届世博会上的部分精彩展品
  ●1851年大英万国工业博览会中,展出了英国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经济成就和参展国家先进的工业品,如自动链式精纺机、大功率蒸汽机、轨道蒸汽牵引机、高速汽轮船、起重机以及先进的炼钢法、隧道和桥梁等模型。   ●1855年巴黎世博会展出了混凝土、钢制品、铝制品和橡胶等。   ●1878年巴黎世界博览会展出了贝尔的电话、爱迪生的留声机、冷冻船等划时代的发明;   ●1889年法国巴黎世博会留给巴黎乃至全世界一座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让法国相关行业受益无穷。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电的发明和应用,使其成为此届世博会中最耀眼的“明星”。   ●1939—1940年美国纽约世博会上,磁带录音机、电视机、电视摄影机、尼龙、塑料制品等崭露头角。   ●1962年美国西雅图专业性世博会上,首次展出了航天器,表明人类已经能够借助高科技的威力进入宇宙。   ●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后,形成了关西经济带,其后10年发展迅猛,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增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世博,人类的聚会——世界博览会历程回顾
    每一届世界博览会都是某些人心中的最爱。1851年5月1日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伦敦“水晶宫”开幕的当天,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写道:   “透过铁门映入眼帘的教堂的顶楼,还有那无数挥舞着的手掌,鲜花,雕像,以及挤满人群的走廊,进入大殿后嘹亮的号声,此种感觉实在毕生难忘。我感到无比激动……放眼所见……那美丽的水晶喷泉……是那么的神奇——多么浩大、多么辉煌、多么震撼人心。正如我后来多次向人谈到的感受,那天我的心中充满虔诚——很难有其他仪式可以让人有如此的感受。”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的聚会,人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一处,展示各自的产品与技艺,夸耀各自的故乡和祖国。世博会集人类文明之大成,因而具备了无与伦比的感染力,使人心情激荡。这样的聚会可以上溯至古时,早在公元五世纪,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十八世纪末,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的展览会。而现代意义的世博会则发源于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萌芽之际。至今,世博会已经先后举办过40多届,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后期:展示工业革命成就   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百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炫耀其强大国力,英国决定在1851年举办伦敦万国工业大博览会,维多利亚女王以国家名义,通过外交途径邀请欧美十多个国家参展,展期为140天,其间还进行展品评比、工艺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但博览会上不直接进行交易活动,从此形成了以后各国举办世博会的格局。这次博览会选在伦敦市中心的海德公园内,展馆由钢铁构架和玻璃幕建成,这座建筑被称为“水晶宫”。世博会展示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绩,以及各国先进的工业展品,例如630吨大功率蒸汽机、火车头、高速汽轮船、汽压机、起重机,以及先进的炼钢法、隧道、桥梁等大型模型。140天展期,参观人数达630多万人次。伦敦世博会意味着从简单的商品交换到新生产技术、新生活理念的交流的重大转变,因此被确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博会。   此后,西方各国对世博会在展示国力和促进技术、贸易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产生了浓厚兴趣。1853年美国纽约举办了第二届世界博览会,新大陆的主人第一次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成就。1855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首次展出了混凝土、铝制品和橡胶。1862年的伦敦世博会,展出的是新的工业产品——缝纫机、印刷机和火车等。1873年的维也纳博览会将新的动力机献给了世界,首次展示了电动马达……19世纪的历届世博会展现了一个非凡的“发明时代”,充分展示出人类工业文明在当时的最新成果。      20世纪前期:科技繁荣与呼吁和平   20世纪上半叶的世博会基本继承了19世纪“技术中心主义”的基本理念,但也有着显著的变化。从技术世界中诞生出来的博览会,试图站在技术的肩膀上将目光投向更为辽阔的空间,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文状况,这是世博会历经风雨恒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1900年巴黎的万国博览会被称为“世纪之总”,展示了西方社会在19世纪的技术成就,如移动人行道等。19世纪以产业革命为龙头的世博会由此达到最高潮,来宾4810万人次,远远超过往年。但这也是渐渐走向衰落的一个转折点,在整个20世纪前半期,再也没有重现过如此的辉煌。   20世纪上半叶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连续两次世界大战对世博会的影响不容忽视,但世博会仍然在困境中继续发展。1933年,美国为庆祝芝加哥建市100周年,举办了芝加哥世博会。这届世博会的背景是美国从30年代经济萧条中开始复苏。共有47个国家参展,3830万游客参观。这一届世博会有两个独创,成为以后各届世博会的惯例,一是提出了“一个世纪的进步”的主题,从此以后,各届世博会都有确定的主题,二是允许一些大企业设立专馆,如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汽车公司,这种做法很受企业家和参观者的欢迎,开创了大企业在世博园区内建专馆的历史。   1935年布鲁塞尔世博会则将主题确定为“通过竞争获取和平”,在展示新技术的同时,表达了参展国对和平的期望。1939年旧金山世博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最后一次世博会,它有一个热忱的主题:“明日新世界”,相应的,尼龙、录音机、塑料、电视机等新技术产品登台亮相。      20世纪后期:主题更趋多元   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首次世博会,在战争的废墟上,人们不但要重建家园,还要重建自己对进步的信仰。世博会的标志物是一个巨大的原子结构模型,象征着人类安全、和平地应用原子能,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科学文明和人道主义”。此后的世博会开始呈现出纷繁的多样化和新发展。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战后日本致力于经济发展和民族振兴。1964年举行了东京奥运会,对日本民族鼓舞很大。1964年6月,日本政府决定申办1970年大阪世博会,并在1965年9月获得举办权。大阪世博会吸引了76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参展,游客人次超过了6400多万,是迄今为止历史上参观人次最多的世博会。这届世博会大大推动了大阪的交通、高档住宅、商业设施、旅游及文化交流场所的建设,推动以大阪为中心的关西地带城市群的形成。对日本全国的经济发展和布局有极大意义。   为了使公众和政府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所带来的威胁,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首次以环境为议题的国际会议。两年后,在斯波坎举办了1974年的“国际环境博览会”,这是历史上首次明确地将环境问题作为主题的世博会。   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世博会的主题词之中,最频繁出现的是“园艺”,最深入人心的是“能源”和“水源”,最具创意的则是1988年澳大利亚在布里斯班所举办的国际休闲博览会。20世纪90年代的世博会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特色:1993年韩国在大田举办世博会,这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举办世博会,它标志着举办世博会不再是发达国家的特权。1999年中国政府主办的“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则把世博会的这一发展趋势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总之,20世纪下半叶人们在重建家园、恢复发展并面临新问题的时候,不约而同地从各个角度想到了“自然”。      21世纪:进步的新道路   早期的历届世博会对经济进步曾一度顶礼膜拜,但近年来单纯追求进步的观念已让位于“可持续发展”和其他类似理念。常有人把2000年举办的汉诺威世博会与1900年巴黎世博会相比较。用世博会来总结人类在20世纪所取得的成就,并进入一个新世纪和一个新千年,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在考虑主题范围时,汉诺威世博会主办方非常严肃认真,特别是把必须保护资源作为汉诺威世博会的一个议题,十分切合时代潮流。正在日本爱知举行的2005年世博会则以“自然的睿智”为主题,强调“重新连接人类和自然,人类和自然牵起手,未来的梦想更辽阔”,组织者试图通过丰富多样的展示,回顾迄今为止人们如何用智慧和技术将渐趋疏远的人类和自然的关系重新连接起来。
  前进的行列在继续,五年后,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又将为世界博览会悠长的发展历程增添新的华彩与辉煌。在今后的岁月里,伟大的世博会将比以前更明确地显示:人性的道路是可能的,生活是美好的,而且能够更美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世博会主题一览表
  1933年美国芝加哥的世博会确立"一个世纪的进步"的主题。此后历届世博会均有主题。
年份国家举办地主题
1935比利时布鲁塞尔通过竞争获取和平
1937法国巴黎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
1939美国旧金山明日新世界
1958比利时布鲁塞尔科学、文明和人性
1962美国西雅图太空时代的人类
1964美国纽约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1967加拿大蒙特利尔人类与世界
1968美国圣安东尼奥美洲大陆的文化交流
1970日本大阪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1974美国斯波坎无污染的进步
1975日本冲绳海洋-充满希望的未来
1982美国诺克斯维尔能源-世界的原动力
1984美国新奥尔良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85日本筑波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1986加拿大温哥华交通与运输
1988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科技时代的休闲生活
1990日本大阪人类与自然
1992西班牙塞维利亚发现的时代
1992意大利热那亚哥伦布-船与海
1993韩国大田新的起飞之路
1998葡萄牙里斯本海洋——未来的财富
1999中国云南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2000德国汉诺威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2005日本爱知县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世博主题口号看人类文明 带你浏览百年世博精髓[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招贴画

1939年纽约世博会招贴画


1933·芝加哥 一个世纪的进步


这是世博会历史上首次正式使用主题的开始。芝加哥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美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芝加哥为纪念建市100周年,积极筹备世博会,并首次提出世博会主题——一个世纪的进步。


为了更好地展示“一个世纪的进步”,主办者把弘扬科学精神,作为“进步”理念的基调,认为“科学”在芝加哥一个世纪以来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世博会突出芝加哥的城市招牌——建筑业的发展与创新,推广新型的展览技术、展示多彩的生活方式、追求多元的社会价值观,来丰富“进步”理念的内涵。


然而让人感到遗憾的是,这个“进步”光芒的背后,也隐含着众多矛盾,建筑设施方案的支离破碎,与整个规划场地布局的失衡;主办者的理想宏图和商业赢利的逻辑对立;一些娱乐性活动披着“进步”的外衣,演化成了低级粗俗的狂欢,主题演绎充满着喧哗与躁动。但这届世博会在商业上的成功直接引发了第二个季度的连续举办,对芝加哥的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作为第一个提出主题的世博会,它在主题表达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令人叹息的教训。

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招贴画


  1937· 巴黎 现代世界的艺术与技术


1937年的巴黎也在正对埃菲尔铁塔的特罗卡德罗广场上,专为世博会兴建了一座夏洛特宫。与埃菲尔铁塔不同,宏伟的夏洛特宫没有成为1937年巴黎世博会上最令人震撼的展品。1937年战争阴影笼罩下的特罗卡德罗广场,似乎更多地成了各国集中展示自己的秀场。尽管如此,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加之诸国出于外交目的的重视,还是使得这届世博会迎来了上千万参观者。 


随着世博会的临近,主办方逐渐意识到,他们所要展示的世界正经历曲折。经济大萧条、失业状况加剧、通货膨胀、城乡矛盾及殖民地矛盾等一系列问题,促使主办方对这届世博会寄托了更多的期望。


1939-1940·纽约 建设明日的世界


1939年,当亚欧大陆硝烟四起时,纽约世博会在“新大陆”拉开了帷幕。这场跨越了两个年头的博览会共有64个国家参展,其规模与成就,可以说达到了世界博览会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当时主题设立时组委会明确地表明:“纽约世博会是世界的盛会,是一次展示那些对人类进步有贡献意义的所有事物的嘉年华。”于是,1939年纽约世博会的主题应运而生:建设明天的世界。


在本次世博会上,展出了各式各样的最新发明和技术,磁带录音机、电视机、电视摄像机、尼龙、塑料制品等崭露头角。纽约世博会想要告诉参观者以及全世界的是:这些就是世界运行所依靠的材料、思想理念和能量;这些就是当今最为先进的技术,是我们创建未来世界、赖以生存的工具。你就是建造者,你同时也是决定者,选择某种工具并且使用它通往更好的明日世界。


1958·布鲁塞尔 科学、文明和人性


50年代中期,二次世界大战平息不久,经过几年的建设,欧洲国家和苏联重建了被战争摧毁了的经济,寒冷的政治气候也稍微变暖,举办新一届世博会的想法又重新成为话题。在希望和平进步的氛围中,比利时率先以恢复举办世博会打破世界的沉寂和凝重,为世界带来生机,并把主题定为“科学、文明和人性”。


本届世博会也为世界留下了最为经典的建筑之一——原子球,其设计可谓匠心独具。1958年的比利时经济繁荣,是欧洲共同体的发起国之一,欧共体的总部就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因此,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也成了“西欧的首都”。正巧当时欧共体成员国有9个,比利时也共有9个省,因此,由9个直径18米的铝质大圆球组成的原子塔成为比利时国内团结和西欧联合的象征。


1962·西雅图 太空时代的人类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充满了对太空的向往。1962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建成了载人航天器中心(1973年改名为约翰逊航天中心),用于设计阿波罗飞船、训练航天员和控制载人飞行。由此,“太空时代的人类”就理所当然地成了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的主题。而西雅图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太空针则在这个主题的基础上,充分表达了人们的理想。


西雅图世博会用先进的科技和对太空的展望激发了人们的理想。有些理想在不久后就变成了现实,我们称之为当年的预言;有些理想至今还没有实现,我们称之为奇异的幻想。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幻想也会变成现实。


1964-1965·纽约 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本届博览会的主题是通过理解走向和平,纪念人类在促进地球上各个国家间的交流及对外太空的开拓上取得的成就。新型通讯与运输设备的发明缩短了地球上各大洲在时空上的距离,各国之间的联系日渐紧密,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国家之间也通过更先进的交流方式实现相互理解并保持和平友善的关系。同时,人类的视野已经伸向更广袤的宇宙。


本届博览会是为纪念纽约建城300周年而举办的,历时两年。由于巨大的投资,创办者使尽浑身解数,期望用各式各样的商业来收回投资。做买卖的气氛使观众驻足不前,虽然在两年中得到了数千万美元的收入,但仍是入不敷出。在世博会逐步的发展中,创办者和创办组织都自觉地排斥太多的功利性,追求四海一家的交流氛围,违背这一追求的1964年纽约世界博览会失败了。


1967·蒙特利尔 人类与世界


在蒙特利尔世博会举办的1967年,全球约有3亿至5亿人口处于食物缺乏或营养不平衡状态,全世界平均每秒出生两个婴儿。当时加拿大农业的复兴,使粮食等农产品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出现了严重剩余,加拿大政府为国际社会提供大量的粮食援助。20世纪60年代以来,加拿大对外关系和国际影响力有令人瞩目的提升。


蒙特利尔世博会的主题是“人类与世界”,这个主题表达了谋求人类共同进步的理想,反映了加拿大作为当时相对发达国家对全球发展的一种责任意识,也强调了加拿大的繁荣正是依托了全球和全人类。与此前的世博会主题相比,“人类与世界”体现了更为浓厚的人文情怀,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使加拿大的国家形象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在“人类与世界”的主题下,还衍生了5个副主题:供给者——人类、生产者——人类、探险者——人类、创造者——人类以及人类与音乐。

1970年大阪世博会招贴画


1970·大阪 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大阪世博会的主题是“人类的进步与和谐”,包括3个主题元素:人类、进步、和谐。其中“和谐”理念是第一次出现在世博会主题中。此前,日本作为参展国,在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的日本馆中也曾表达对“和谐”的向往。大阪世博会的主题体现了日本的东方文化传统,反映了东方文化中和谐观念的内涵,将单一的“人”本位提升到“人·自然”共本位。与此前的世博会主题相比,“人类的进步与和谐”同观众的生活感受更为贴近,通过主题展示来感动观众也是大阪世博会主办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人类的进步与和谐”的主题下,共衍生了4个副主题:追求更完全的生活享受、追求更丰裕的自然果实、追求更完美的居住环境、追求更好的相互理解。


1974·斯波坎 无污染的进步


1974年在美国斯波坎举办的世博会,是历史上首次以环境为主题的世博会。而举办地斯波坎,作为美国的中小城市,在同整个美国一起经历了50-60年代城市绿化萎靡的危机之后,面对巨大的人流涌动,拥堵的交通状况,污浊的空气质量,于70年代开始筹划举办这样一次以环境问题为主题的国际盛会。


会标由蓝、绿、白三色纽带组成,三种颜色形象地代表了各自主题——白色象征洁净无尘的空气,蓝色比喻明亮纯粹的海洋,绿色代表生机勃勃的地球与葱翠的大自然。跳跃的颜色,鲜明的主题,承载着此次世博会倡导的主题——无污染的进步。这次世博会不仅为这座城市重新带回了干净的护城河——斯波坎河,也给全世界带来了新的环保观念:健康的环境,无污染的生存空间需要人类共同去维护,更需要人类去积极创造。


1985·筑波 人类、居住、环境与科学技术


日本的科技发展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而日本的科学城就是筑波。1985年在筑波举办的世博会自然也被冠以“科技世博会”的名头,主题为“人类、居住、环境与科学技术”,主要目的是加强国际间科技交流与合作,反映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46个国家和37个国际组织参加展出,日本各大公司组织了28个馆参展。


为保证博览会顺利进行,日本投入大量资金加快了筑波科学城的开发建设。投入的资金主要用于会场建设、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其目的正是希望筑波科学城摆脱原先过于单调的科技研究色彩,提高国际知名度,形成具有综合完善的城市功能的科学新城,并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博览会后,筑波基本完成了城市中心街区的建设,促进了筑波向地区中心城市的转变。


1988·布里斯班 科技时代的休闲生活


长期以来,人类一直以“人定胜天”的气概在改造自然,发展科技,以创造“更加富裕的生活”,“休闲”只是人们的第二位需要。1988年,澳大利亚为纪念欧洲人在澳洲登陆定居二百周年举办了布里斯班世博会,并以“科技时代的休闲生活”作为这次世博会的主题。各国都围绕这个主题大做文章,纷纷以体育、文娱、旅游、烹调、园艺等各种内容来体现人类生活的丰富多彩。充分显示了人类在科技极其发达的现代社会中,在经历了激烈奋斗之后,渴望休闲,休闲生活已得到重视。在美丽的澳大利亚突出“休闲”这个话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2·塞维利亚 发现的时代


1992年是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500周年,西班牙政府为了纪念本国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在安达卢西亚大区的首府塞维利亚举办了1992年世博会。500年前,哥伦布就是从塞维利亚市卡图哈出发,开始了他著名的探险航程,因此在这里举办这次庆祝活动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西班牙政府为了这次世博会,特地决定修建一条从马德里到塞维利亚的高速铁路。这条时速达220公里、全长为470公里的高速铁路不仅解决了世博会期间大量国内外旅客的交通问题,还大大促进了西班牙中部地区与南部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南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世博会的举办使塞维利亚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993·韩国大田 新的起飞之路中的挑战


大田世博会是继1988年汉城(首尔)奥运会后,又一次在韩国举行的世界性盛事。韩国以此为契机,实现了本国经济的“第二次腾飞”。这正切合大田世博会的主题——新的起飞之路。


为了突出主题理念中的科技氛围,政府特意把世博会场馆设在大德科技园内。在“新的起飞之路”的主题引领下,韩国目睹了世界各国的传统技术和现代科技成果:工业发达国家以高科技见长,发展中国家则以传统文化和工艺见优。新一代交通工具、宇航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环境保护新科技成果、机器人资源、新材料的开发及新能源、替代能源研究的最新成果和传统工艺技术等使韩国观众大开眼界,提高了对科技立国的认识。


这届世博会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近几十年来首次举办世界博览会,其意义更为深远。


1998·里斯本 海洋——未来的财富


1998年,正值葡萄牙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发现印度航线500周年,葡萄牙里斯本举办了主题为“海洋——未来的财富”的专业性世界博览会。东道主葡萄牙作为欧洲最早纵横海上的国家,欲借此届世博会鼓励人们继续探索海洋的秘密,在开发和利用海洋以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要保护海洋资源。


里斯本世博会还设置了3处露天主题展览场所,其中的航船展览陈列了各个年代和各个国家的航船,是人类航海探险的历史见证。各个参展国家和地区也都在展馆的设计布置上各展所长,电视屏幕墙、电影等展示手段已不足为奇,电脑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占地1620平方米的中国馆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介绍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7次远涉重洋的历史,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招贴画


2000·汉诺威 人类、自然、科技、新生的世界


与之前的历届世博会相比,汉诺威世博会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是一届崭新的世博会。它以“人类、自然、科技”为主题,向人们展示人类将怎样借助技术的力量与自然和谐共处,不像过去那样侧重展示成绩和自我炫耀。汉诺威世博会应答了人类21世纪在环境方面所面对的主要挑战,提出了人与自然在可持续性的条件下共存的原则,促使广大观众更加深入地参与和关心全球性问题,共同寻找战胜这些挑战的答案。本届世博会首次在纳入了近十万平方米的主题公园,在主题公园中穿插各种现实或虚拟的展示案例,感性化地表达主题,展望人类的未来。由此,汉诺威世博会塑造了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世博会形象。


2005·爱知 自然的睿智


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是记忆中离人们最近的一届世博会,进入21世纪之后,人类越来越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特别对于国土面积大不、资源比较贫乏、人口特别密集的日本来说尤为重要。爱知县举办的这届世博会主题被定为“自然的睿智”,对于这一主题,日本人作出如此阐述:人类与自然的互动产生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现代艺术,人们将在这里交流和整合他们所拥有的这些“睿智”,创作出一首宏大的“跨文化交响曲”乐章。


爱知世博会会场位于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东部,参观者可从名古屋市区乘坐磁浮列车、燃料电池巴士环保型车等交通工具进入会场,会场之间通过空中缆车、磁浮列车相连。会场到处可以看见环保型设计,屋顶铺着草、墙上盖着花再加上流水,人类与自然巧妙地融合一体,“自然的睿智”这个主题处处可见。


2005年爱知世博会招贴画


2010·上海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的,我们无法想象,当今世界如果没有了城市,人类的生活会怎样。在新世纪如何建设更佳的城市,使市民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是一个合乎社会现实需要的主题,是所有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的挑战。这个主题具有参与性广、展示性强的特点,容易吸引世界各国参展并提供切题的展览,展示各自特有的城市典范、并积极参与城市主题的研讨。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不是单纯为了展示各种城市发展的硬件,成为摩天大楼和各种模型的堆砌。城市建设需要基本设施的长远规划、商业和民房的建设、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需要文化、教育、社会公德、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在强调硬件发展的同时,也需要特别注重城市的软件建设,上海世博会可以从多方位来展示城市这一主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9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留个脚印!慢慢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3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此贴置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四月网论坛 ( AC四月青年社区 京ICP备08009205号 备案号110108000634 )

GMT+8, 2024-11-6 05:13 , Processed in 0.04654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